登陆注册
1326000000010

第10章 历史一路烙下的商道印痕(3)

成都府知府的张咏开创了由地方政府发行纸币的先例,在宋太宗淳化年间(990~994年)开始在四川流通。

成都在中国乃至世界货币发展史上都有相当的位置,就在于1000年前成都诞生了它独有的一种货币,而这种货币开创纸币的新时代,亦即信用货币的诞生。而这种货币便是成都制造的交子。

纸币的雏形,在我们这个好古的国度,可以推到西周的“里布”。只有到了宋初即公元10世纪末叶至11世纪初,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纸币。

这种货币的发行,最初由成都的16户富民主持。此时距宋平四川才30年左右。这16户富民的资产不可能在30年左右发展到足以创造一种崭新的货币,他们在前后蜀时期其资产一定经历了一个积累过程。没有这个过程,也就不会出现纸币。

就交子纸币的来龙去脉,我们在上节中已经间接地说到,由于四川产铜甚少,只有铸铁钱以利流通,后蜀孟氏政权即铸有“广政通宝”铁钱流通,宋平蜀后便铸铁钱“平蜀钱”,且铸量甚大。笨重的铁钱加重了商贾携带之不便,从而增加运输成本,导致了商品竞争力的相应下降。

小铁钱每10贯重65斤,小铁钱10当铜钱1,因此买一匹布要花铁钱2万,重达130斤。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额的往来,不利于成都物品输往外地,因此纸币的出现对于缓解商贸往来,尤其是远程贸易往来的不便,有特别的功效。

于是乎,纸币的诞生便呼之欲出。交子的发行,是成都16户富民率先吃螃蟹的结果。中国素来是个重农抑商的国家,对商业的漠视,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一个原因。纸币的发行,为商业的发展开拓了一条便捷的新路,交子的一些发行及管理原则,仍算得上今天金融管理的前驱,如最高限额和发行准备金等。

难怪乎,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成都,见到一张小小纸币竟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令其大感惊诧:“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赏用、以购商物、以取其货物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

交子对后世的影响,冉云飞先生把它与“都江堰水利工程”对等齐观,他如是高度评价:“交子的发明和都江堰的修建一样,是成都人为改造自己的生存环境,改善自己的生活所作出的特殊努力,由这种努力所带来的泽惠之深度和广度,却是世界性的。”

冉先生对交子的溢美之词不仅于此,他还陈述到:

“交子的诞生不只是经济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是印刷史、出版史乃至版画史上的重要一页。再者,此前在四川有着悠久历史的信用事业也为交子的诞生提供了条件,如唐朝的飞钱与早期的交子,均是汇兑票据,当然只有当其信用价值确立时,交子进入流通,用于支付,真正的纸币就诞生了。”

然而祸不单行的是,宋哲宗时再与西夏交战,军费开支大增,因而大量增印交子以弥补,同时又没有足够的准备金以便兑换,于是交子的信用日趋低落。

作为信用货币,其没有信用将是致命的。后来宋朝政府改交子为钱引,但其弊端仍然是准备金不足,信用度不够,加上滥发钱引,导致钱引的实际

价值只有其票面价值的十分之一,因而官方采取停止兑换旧钱引和限制发行量的办法,这种对民间的残酷掠夺,被称为“以挽救钱引的信誉危机”。

到了南宋绍兴末年,四川钱引的准备金仅有铁钱70万贯,只是纸币发行量的不到2%,而每年的铸钱量仅10万贯,不足以缓和钱引和铁钱比价大幅度下跌的趋势。官方用增造钱引的办法以弥补越来越大的财政支出漏洞,把损失直接转嫁到四川人民身上,导致南宋末年四川民生凋敝、百业萧条。

彼时离元军全面击垮宋军已为期不远了,寿终正寝的时刻已然来临。

$大病初愈的成都,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

宋末,元军三次攻打成都,两次被蒙古军攻占,第一次“城未破”,第二次“郡城焚荡,城市残破,故家文物,荡然无存,人口凋零,十丧其八。”三次打击,使富裕的成都大伤元气。元代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虽仍以成都为四川行中书省的治所,但工农业生产遭受破坏,商业极度衰落。

南宋后期,发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宋蒙(元)战争,从绍定四年(1231年)蒙古军队第一次攻入四川起,到1279年四川为元军全部占领止,长期而残酷的战争使四川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蹂躏和破坏,人口由200多万锐减到10余万,经济残破,满目荒凉。成都这座通都之邑,被蒙古军攻破抄掠后,也几乎成了瓦砾之场。正如虞集《道园学古录》所述,宋元战争使“蜀人受祸惨甚,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

这是成都历史上最为惨痛的时期。

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为了加强对中国的统治,设立了严密的戍镇系统,在许多要害地方都驻扎有重兵,成都也是元军驻守和重点经营的“天下腹心”之地。在战争中遭到毁坏的成都,又逐渐得到了恢复,人口有所增多,城市经过重建,水陆交通和商贸活动也日渐活跃。

这个时期,大病初愈的成都,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来成都应该是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前后,他受忽必烈派遣,由大都(今北京)出游,经阳曲(今陕西太原)、长安(今陕西西安),辗转来到成都。我们今天得知这位历史人物,是从他的震惊中外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中知道的。在该书第113章《成都府》一章中,马可?波罗这样写道,“(成都)昔是强大都市,历载富强,国王多人为主者,垂二千年矣”,“此州昔有一王,死时遗三子,命在城中分地而治,各有一城。然三城皆在都会大城之内”。作为一位异乡的匆匆过客,我们没有必要把他的文字当做经典,但对那个时代本来遗存不多的文献来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一大川,经此大城。川中多鱼,川流甚急,广半里,长延至于海洋,其距离有八十日或百日程”。这些记载,已经成为《马可?波罗行纪》描述成都最为经典的句子,“此川之宽,不类河流,竟似一海”,锦江船舶众多,商贾乘船“往来上下游”,打鱼的渔船拉网捕鱼,“世界之人无有能想象其盛者”,以至马可?波罗不得不声明:“未闻未见者,必不信其有之也。”历史上的锦江是成都的动脉,不但哺育着成都人,还是一条繁华的水道,而元代成都则是河运的黄金时代,百舸争流,千舟竞帆,汇聚成了锦江的财富海洋。

看得出来,这位千里迢迢而来的欧洲人,对成都的印象还不错,对此时的成都也不泛溢美之词。只可惜他的文字只限于万里桥与锦江一带,对于我们了解元代的成都风貌很有局限性。但也够了,因为

这个时候,万里桥与锦江已经是成都最繁华的地方了。

由陕西向西南旅游经过成都的时候,成都又依然是一幅天府之国的情景了。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成都是“一座壮丽的大城”,“全城方圆三十二公里”,“市内的河上修有大桥,并有房间和铺子经营各种生意”。“沿河两畔和邻近的地方,有着许多市镇和要塞,河中船舶舟楫如蚁,运载着大宗的商品,来往于这个城市”。还说“这个省的居民信仰佛教”,“居民以务农为生,城市中有许多制造业,尤其能纺制精美漂亮的布匹、绉纱或绫绸”。但这个地区也是“野兽麇集之处”,可见当时的繁华还是有限的,人烟并不稠密,战争的疮痍并没有完全消失。

元代对成都的经营,主要出于军事屯驻和加强统治的目的,在此期间有大量的蒙古人和回族人入居四川,促进了多民族融合的趋势。在经济文化方面,成都由于饱受战争的创伤,一直未能完全恢复,直到明代统一全国后,成都才又完全恢复了往昔的繁荣。

$明清以来,短暂的繁华和长久的等待……

真可谓命运多舛,自元而至明清,蜀中多遭战乱,结束了成都长达千余年持续高速发展的美好时光。

至清代顺治元年(1644年),张献忠第二次攻占四川,战乱不断,社会动荡。加之瘟疫流行,顺治三年全城被毁,成都人口锐减,“十室九虚”,四川巡抚官署也迁往保宁府,成都商业再次遭到严重破坏。

可以说,自明末清初,成都商业都处于漫长的衰落时期。数十年旷日持久的战事,将昔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繁华赛江南的成都变成了十室九空、野兽出没的废墟。

清初,康熙皇帝多次下诏,鼓励移民入川,明令入蜀开垦者,6~10年得免课税,吸引两湖、广东、福建、江西、贵州、陕西等省的许多民众相继入川,长达百余年的向四川大移民,史称“湖广填四川”。

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成都人口始有恢复。在以后的200年间,由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人口陆续增加,随着工农业生产的慢慢恢复,商业也开始有了生机。

大规模的移民使成都居民籍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外来移民占绝大多数,土著居民只占极少数;外来移民又来自10多个省份,成都变成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五方杂处”,重新熔铸了成都人的开放性格。各地移民共同为恢复、发展成都的经济文化贡献力量。乾隆以后,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西蜀沃土又重新成为天下大粮仓。

在清前期的移民运动中,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及其种植技术被带入,如玉米、红薯、马铃薯、甘蔗、烟等;一些新的手工业、加工业技术被引进,如制糖、制烟、织布、制茶、酿酒等,使得成都经济更加多样化发展,推动了成都从经济复苏走向经济繁荣的步伐。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结点,文化繁荣的背后一定是商业昌盛。无论是3000年前,还是3000年后,成都都是商都。

康熙帝身后的清朝,被后世称为“盛世”。诗人柏桦也特地写过一些感人的诗句:“在清朝,安闲和理想越来越深,牛羊无事,百姓下棋……”

清代的洋务运动,使成都形成新的

商业中心。至清代中叶,由于外地商人纷纷来成都经商,来人多的省份先后设立了作为洽谈生意、交流信息、联络友情的会馆,计有陕西会馆、河南会馆、山西会馆、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北会馆、贵州会馆、湖南会馆、福建会馆、安徽会馆、浙江会馆、广西会馆等30多处,这些会馆标志着成都商业进入又一个繁盛时代。

这种繁盛时代的另一个标志,可以从傅崇矩所著的《成都通览》中显现出来。该书记载,清宣统元年(1908年),成都人能接触到的省内工业品种类繁多,涉及纺织品、木器、竹器、工艺品、药品、农业机械等方方面面,来自全省各州县。比如,江津的提花麻布、漂白斜纹布,奉节的黄杨木细梳、各色布匹,新繁的棕叶仿宁波凉鞋、慈姑粉,内江的蜜饯糖食、织花羊毛毡,叙永的竹席子,夹江的细篾衣箱、细篾帘子、细篾挑箱,合州(今合川)的制革靴、桃片,江油的石炉、石椅、石桌、石屏,德阳的篾丝扇子、蜂窝桌幔、斜纹操鞋,岳池的细灯草席子、细青布白布,灌县(今都江堰)的竹黄,绵竹的花布、仿造古鼎古瓶、梳子、篦子,渠县的砚台、瓮器,什邡的各色湖绉,云阳的黄杨木筷、毛葛巾,以及泸州的雨伞、风肉、织布机等。

《成都通览》又载,清末有69个行帮,其中,以油米帮、丝绸帮、药材帮为最大,都在300户以上。不仅形成了一些商业区,如商业场、春熙路、东大街等,还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和销售某些手工业产品的专业街市,如昌福馆的银丝器皿,东御街的铜器,染房街的骨器,科甲巷的刺绣,福兴街的制帽,纯阳观的布鞋,御河沿街和半边桥的织锦等。

从宋代沿袭下来的各种货市也有了恢复和发展,特别是青羊宫的花会,汇集各地物产,“栉比竞赛,游人如织”,成为四川省的第一大交易会。当时。成都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之广泛,还可以从遗留至今的一些街名得到印证,如盐市口、牛市口、羊市街、草市街、骡马市、簸箕街等。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沿海城市工商业的发展,成都也出现了一些近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工商企业。特别是清末推行“新政”,在“振兴商务”、“收回权利”的口号下,四川商务局(后改劝业道)在成都建立总商会,兴办劝业会,修建劝业场(后改名商业场),成都商业再次趋向繁荣。

《成都市志?商业志》载,民国初年,四川战乱较多,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倾销,不仅使成都原有的手工业生产处于奄奄待毙的境地,而且也窒息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以后,川政统一,市场稳定,稍见繁荣。

抗战后期,特别是胜利后内战复起,通货膨胀,市场紊乱,工商百业大多倒闭破产,就连久负盛名的丝绸业,也有90%以上的织机停产、机房倒闭。

成都虽然自清同治三年(1877年)就有近代工业出现,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仍只有几个行业的34家小型工厂和900多家手工业作坊,工业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2%;在工商企业营业额中,商业占78%,手工业占13%,现代工业仅占9%。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官僚、军阀和地主豪绅们,却把敛聚的大量钱财倾注于金融业和商业,从事投机倒把、囤积居奇活动,又导致了金融业和商业的畸形发展。以1949年为例,此时成都市有官办和私营的银行、钱庄、保险公司104家,其中官僚资本拥有巨资,操纵着金融和市场,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大受限制。而商业中又以绸布、百货、首饰、高级服装、餐馆等6个行业为最盛,它们的营业额占总额的40%,一向以成都为集散地的川西土特产,如药材、茶叶、皮毛等,仅占15%。

新中国成立前夕,随着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又导致了消费格局的巨大变化,整个市场一片萧条。

皮之不存,毛将焉乎?即使再繁花似锦的成都,也随着一个王朝的轰然倒塌而进入了另一种境界。从而等待着时机到来,再次崛起。

一次次备受打击,一次次再次崛起,成都商业文化的不屈与不挠,令人击掌。

锦绣,不光是一个丽词,或许也是两种最贵重的商品。

锦江、锦城、锦里、锦官驿……带锦字号的名字,给成都商业带来了锦绣华章。

成都织锦、刺绣、制盐、冶铁、兵器、金银器、漆器等手工业很发达,带动了商业繁荣,故筑“少城”以成市。

西汉时得都江堰之利,成都织锦业天下闻名,故又专门修筑锦官城,即织锦大街坊,城中设“锦官”。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称:夷里桥南岸……其道西城,故锦官也。锦江,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名曰“锦里”。

蜀汉时诸葛亮说:“决敌之资,唯仰锦耳!”是时,丝锦已成为军费的主要来源,可见织锦之盛。

锦官驿,汉时就有的老地名。因蜀锦发达,两江汇合处专设驿站发货水陆外运。

《钗头凤》《一双绣花鞋》,以及年华、前程、山河、文章、华章、大地 、云彩……为什么所有的事一沾上锦绣就变得如此迷人又如此惑人?

同类推荐
  • 哈佛教授讲授的300个经济学故事

    哈佛教授讲授的300个经济学故事

    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拉弗曲线、破窗理论、银根紧缩 、市场泡沫、金融危机……这一系列陌生又严肃的经济学术语让我们面对经济学总是提不起劲。不过经故事包装,他们又变得亲和、好沟通。如果你是经济学的初级入门者,用故事来解释经济学再适合你不过了。
  •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枕边书

    我的第一本经济学常识枕边书

    本书内容涉及供需关系、市场、经营、消费、宏观经济、国际贸易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学概念,既是一本全面翔实的经济学知识普及读本,同时又是一本指导经济生活,科学实用的工具书。
  • 石油效应:全球石油危机的背后

    石油效应:全球石油危机的背后

    石油,被人们称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今天,石油已经像血液一样维系着社会生活的运转、经济的发展甚至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英国石油专家彼得·R·奥得尔曾这样论断:无论按什么标准而言,石油工业都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行业,它可能是唯一牵涉到世界每一个国家的一种国际性行业。近几年,石油价格飞涨,石油价格的涨落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军事和外交紧密联在一起,演绎了一出出惊心动魄的故事,牵动着世界的神经。这不得不引起世人对石油的关注。当今世界,石油危机时代,如何规避投资风险?未来中国会与其它国家因石油爆发战争吗?如何让你的公司安危渡过石油危机?国家未来可能出台哪些石油政策?
  • 中国大趋势3:中国拒绝捧杀

    中国大趋势3:中国拒绝捧杀

    吹捧中国模式,如今成为国内外的一种时髦,一种潮流。吹捧者的动机纷繁多样,然不管其动机如何,“树欲静而风不止”,如果中国本身不能自持,那么这些真真假假的吹捧就将使我们失去清醒的头脑,悠悠然,飘飘然,偏移本来设定好的航向。如此,则“吹捧”就变为了“捧杀”。中国拒绝“捧杀”。中国唯有拒绝“捧杀”,潜心内修,摆脱种种脆弱,方可成就真正的大国。这也理应是大势所趋。
  • 新常态改变中国

    新常态改变中国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现象明显,经济趋势从未如今天这般扑朔迷离。针对这一情况,国内最权威的学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思考、调研,为我们在下一个时期顺势而为,获取经济红利,用智慧跑赢经济下行压力,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分析、建议。
热门推荐
  •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6

    高阳版《胡雪岩全传》6

    讲透一代商圣胡雪岩的天才与宿命,影响中国一代企业家的经典!马云读了两遍!胡雪岩传记小说至高经典,其他版本大多是这套书的删减版或改编版。高阳版《胡雪岩全传》出版40年来无可逾越,是商人必备的生存手册。胡雪岩从店伙计到大清巨富花了30年,倾家荡产只花了8天!“有井水处有金庸,有村镇处有高阳。”武侠小说有金庸,历史小说有高阳!高阳的历史小说,注重历史的真实性,又擅长讲故事,读起来轻松畅快,有读者评为“华语历史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翻开本书,看当代历史小说巨匠高阳,重现一代商圣胡雪岩的辉煌与宿命。
  • 重生之修炼者

    重生之修炼者

    生前他是古老家族的传人,手握一方势力,执掌生杀大权。重生后拥有五大龙主法力,执手遮天。都市异能称霸,美女艳遇无穷。天才枭雄般的性格,冷静沉着的心思,强大无匹的实力注定他成为绝世强者!且看世界在他脚下如何被一步步的踏平...
  • 娘子为夫错了

    娘子为夫错了

    “娘子,为夫错了,跟我回去吧。”“错了还了不起,那边凉快那边去。别挡我嫁人的道。”“你以为你嫁的出去?”“等着娶我娘的人排成队,真不成就嫁给皇帝老爷也不错啊,至少我也弄个公主郡主来当当。呵呵.”“小凤儿,你最好搞清楚你是谁的女儿?谁的种!”“谁的女儿不重要,重要的是谁给我好处,我就上谁的道,啊.别揍我,这是我娘教我的,啊.”六年半的时间让她终于抬起头,不再自卑,曾经的终身一跳,她跳出了自己应该沉默的生活,从知道他活着,他找了她四年,可是找到了她,当初对他唯唯诺诺的她告诉她,她不要他,可是他从不知道伤她多深,只是他不知道他怎么做才能让她带着女儿回家柳思南部分最多几章便完,实话对不住大家了,柳思南篇的,写的差劲,绿杨这儿说对不住了。绿杨开了新坑捡个乞丐老婆太有钱调教堂上夫娘子不回家之叶晚秋捡个乞丐老婆太有钱天下掉下一个秦仙女两朝皇妃指尖红袖推荐朋友佳作:再嫁为妾(十字家的猫)血红装嫁衣染血,孤女含恨!
  • 苍天泪

    苍天泪

    本文讲述了一位少年渴望亲情的故事,故事的发展以少年上一世不喜家族的冷淡、明争暗斗、相互争夺为前提,来生更加的珍惜难得的亲情。神医紫电侯隐身杨家庄,见主人公聪明机灵胆大,收为徒弟。因为一番巧合得罪了他暂时得罪不起的人,连累的师傅等人,无奈之下,他选择独自承担,被逼跳下悬崖,侥幸不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腾云梦

    腾云梦

    天道飘渺,人道难圆。第一部自在江湖行就是武侠!神道无情,鬼道难匿。一部以修真为背景的武侠!武道无极,佛道缘业。一部门派与朝廷相互纠缠不休的武侠!告以道要,乃独我云道自然,九天十地,任我翱翔!我成道,入炫极天火而不灼,下冥冥弱水而不浸。
  • 再婚再爱

    再婚再爱

    盛大的订婚宴,身着婚纱的女子哭着扑进了她未婚夫的怀里:“晨川,我若嫁,你娶不娶?”俊逸温润的男子歉然回眸,在满座宾客前垂首:“楚玥,对不起。”她笑,眸间冷意成灾。下一刻,他一身新郎礼服,执她之手,绝艳性感:“新娘子怎么可以乱跑?”洛少琰,京城艳少,许给她的,却唯有一纸婚书。她所求不多,可是不算上门的彩旗是为何?呵,既然你无情无信,我又何必用情守诺?欺她无权无势?这婚书,不要也罢,撕掉离婚协议书,她决然转身。他愤怒,他不甘,百般查证却唯有一个结果——查无此人。再见面,他还是他,情根深种的他,守着大红本子的他。她已不是她,而是身份尊贵的她,手段凌厉的她。当再婚遇上再爱,当怒火遇上欲火,于是……;【剧透一】:“你得补偿我。”“凭什么?”“曾经的京城艳少,此时已是再婚男,还差点犯了重婚罪,作为罪魁祸首,你不该有点表示?”想起当初那张A4纸,有人就笑的很欢畅:“京城艳少,不缺金,不少银,有什么好表示的。”“缺,我还缺个夫人。”★☆★海言海语★☆★此文乃:男强女强,豪门大作战。极致宠溺无大虐,再婚再爱乐无穷。PPPPP:此乃小言,请勿较真儿。欢迎跳坑。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重生候府之农家药女

    重生候府之农家药女

    一朝穿越,她来到这个名为大炎王朝的架空时代。家中一贫如洗,咬咬牙,她扛起了家里的责任,带着家人奔向充裕的生活。十五岁那年,她嫁人了,嫁的还是京城里的大户人家。听说姑爷长得甚是好看,长眉入鬓顾盼神飞,这样的婚事可是叫辛家一家子高兴坏了。坐在那面从村长家借来的暗淡铜镜面前,她穿越过来这么久,第一见到镜子里面的自己。瞳眸古静,面貌普通皮肤黝黑,她觉得自己没点精美全无。低头,看看从小因上山挖寻药材浸泡药材而变得发黄生疮、指骨大得吓人半点女儿家娇美全无的双手,她脸上带起了一抹凄凉的笑。这般粗陋的自己,他可会喜欢?=============================本文种田文文风,结局完美。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