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300000002

第2章 修身第二

[原文]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①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诗》曰:“嗡嗡呰呰,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此之谓也。

扁善之度②,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宜于时通,利以处穷,礼信是也。凡用血气、志意、知虑,由礼则治通,不由礼则勃乱提僈;食饮、衣服、居处、动静,由礼则和节,不由礼则触陷生疾;容貌、态度、进退、趋行,由礼则雅,不由礼则夷固僻违,庸众而野。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诗》曰:“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此之谓也。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窃货曰盗,匿行曰诈,易言曰诞,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多闻曰博,少闻曰浅。多见曰闲③,少见曰陋。难进曰促,易忘曰漏。少而理曰治,多而乱曰耗。

[注释]

①存:省问。②度:道。③闲:博大,这里指见识广博。

[译文]

看到好的品行,必定要认真地反省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好品行;看到不好的品性,必定要怀着忧虑的心情反省自己。自己若是有了好的品行,必定要坚定不移地加以珍重;自己有了错误,必定要想到会因此受害而痛恨自己。因此,批评我而又用恰当的方法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又用恰当的方法的人就是我的朋友;对我阿谀奉迎的人,是残害我的人。因此,君子敬爱自己的老师而亲近自己的朋友,痛恨那些残害自己的人。喜爱好的品行而没有尽头,能接纳别人的建议和教训,即使自己没有想到要进步,怎么可能不进步呢?

小人却不是这么做的。已经十分混乱了,还讨厌别人责备自己;已经够不好了,却想让他人说自己是个贤者;内心和虎狼一样残暴,所作所为和禽兽一样残忍,却又不许别人指责自己。接近那些阿谀奉迎的人,疏远那些敢于直言相谏的人,嘲笑那些帮助自己改正过错的人,把对自己忠心耿耿的人作为陷害自己的人。尽管他不想走向灭亡,又怎么能够不灭亡呢?《诗经》上说:“既吹吹捧捧,又相互毁谤,这就是一种悲哀啊!为自己出谋献策的,都不去照做;对自己进行残害的,都照着做。”说的即是这个道理啊!

遵守善行的法度,用来调养血气,保养身体,就能够跻身彭祖之后;用来修身,当作自已的名号,就可与尧禹相配。既适宜顺境,又利于处在逆境当中,就是礼义与诚信。凡在血气、意志、思虑方面,遵循礼义就能明正通达,不遵守礼义就会荒谬错乱、松弛散漫;在饮食、衣服、居处、言行、举止方面,遵守礼义就能协调和谐,不遵守礼义就会随时出现危险;在容貌、态度、进退、趋行方面,遵守礼义的就会温雅,不遵守礼义就会显得傲慢、固执、邪僻不正,像乡野之人一样粗犷。因此,做人不注重礼义就不能生存;做事不注重礼义就不会有成就;国家不注重礼义,就不会安宁。《诗经·小雅·楚茨》说:“礼义超过法度,笑话终必百出。”说的即是这个意思。

用美好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称为教导,用美好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称为顺应;用不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称为谄媚,用不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称为阿谀。是就说是,非就说非,这称为明智;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称为愚蠢。中伤贤良称为谗毁,陷害贤良称为残害。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这称为正直。偷窃财物称为盗窃,隐瞒自己的行为称为欺诈,轻易乱说称为荒诞,进取或退止没有个定规叫作反复无常,为了保住利益而背信弃义的称为大贼。听到的东西多叫作渊博,听到的东西少称为浅薄。见到的东西多叫作开阔,见到的东西少称为鄙陋。难以进展叫作迟缓,容易忘记称为遗漏。措施简少而有条有理称为政治清明,措施繁多而又杂乱无章称为昏乱不明。

[原文]

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毅猛戾,则辅之以道顺;剂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刦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炤之以祸灾;愚款端悫①,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夫是之谓治气、养心之术也。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也。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体恭敬而心忠信,术②礼义而情爱人,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贵;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体倨固而心执诈,术顺墨而精杂污,横行天下,虽达四方,人莫不贱;劳苦之事则偷儒转脱,饶乐之事,则佞兑而不曲,辟违而不悫,程役而不录,横行天下,虽达四方,人莫不弃。

行而供翼,非渍淖也;行而俯项,非击戾也。偶视而先俯,非恐惧也。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注释]

①悫(què):诚实。②术:通“述”,遵循。

[译文]

调和性情、修养身心的办法是:血气方刚的人,用平静的方法来调理;思虑过密城府太深的人,用平易温和的方法来调理;有勇无谋的人,帮助他循规蹈矩;行为轻率的人,就用动静有法来教导他;心胸狭隘的人,就扩大他的胸怀;思想卑鄙的人,就激发他昂扬的意志;平平庸庸的人,就用良师益友来改善他;懒散放荡的人,就晓之以利害,使他警惕;单纯朴实的人,使他行为合乎礼乐,启发他深思熟虑。凡是推行了调理性情的方法,没有比遵守礼法更直接的了,没有比得到良师的指导更重要的了,没有比用心专一更奇妙的了。这就是调理性情、修身养性的方法。

志向完美就藐视富贵;以道义为重就轻视帝王公卿;内心常常反省,那么身外之物就微不足道了。古书记载:“君子奴役外物,而小人为外物所奴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身体劳累而内心舒适的事,就去做;利益虽少而道义却多的事,就去做。侍奉昏聩的君主尽管通达显贵,也不如侍奉困顿的君主而顺从潮流。因此,优秀的农夫并不由于水旱灾害就放弃耕耘,优秀的商人并不由于买卖亏本就不进市场,有学问的人并不因为穷困潦倒而对道义有所松懈。

身体力行恭敬而心存忠信,遵循礼义而性情仁爱,这种人行遍天下,尽管困顿于四方边远蛮夷之地,人们也无不尊敬他。遇到劳苦的事就争先,遇到让人快乐的事就谦让,谨慎忠诚,严守法度而行为安祥,这种人走遍天下,尽管困顿于四方边远蛮夷之地,人们也无不相信他。身行傲慢固执而心术恶毒狡诈,行为柔顺晦暗而性情卑劣,这种人行遍天下,尽管显达于四方,人们也无不轻视他。遇到劳苦的事就偷懒畏缩逃避,遇到使人快乐的事就得意忘形地一味获取,邪僻而不谨慎,贪图奢欲而不善良,这种人走遍天下,尽管显达四方,人们也无不厌恶他。

行走时恭敬谨慎,不是因为害怕陷入烂泥里;走路时低头,不是因为恐惧撞上东西;两人对视,先俯身行礼,并不是害怕对方。这乃是因为君子想要修养自身的德行,不想由于这个得罪于世俗之人。

[原文]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意亦有所止之与?

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倚魁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故学曰:“迟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

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①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注释]

①厌:同“压”,堵塞。

[译文]

骏马一天跑千里之远,劣马走十天也能够达到。但如果要走非常远的路程,追赶无限,那么尽管跑断了骨头,累断了脚筋,恐怕一辈子也不可能完成。因此,如果有个终点,千里的路程尽管很远,也不过是走得慢一点或快一点,有的先到有的后到,谁不能到达呢?不懂得人生道路的有限性的人,难道想要穷尽无限的世界,追逐无限的目标吗?还是也有个尽头呢?

那些对“坚白”、“同异”、“有厚无厚”等命题的考察,不是不深入,然而君子不去争辩,是因为知道人生的有限啊;新鲜怪异的行为,做起来不是不难,但是君子不去做,正是因为有所约束啊。因此学者们说:“我尽管晚些出发,只要他们有尽头,也就等于在停下来等我。我赶上去靠近他们,那也就不过是或迟或早,或前或后一些罢了,为何不能同样到达目的地呢?”

因此,一步一步地走个不停,尽管瘸了腿的老鳖也能走到千里之外;一筐一筐不停地积聚泥土,山丘也最终能堆成;塞住水源,疏通沟渠,长江黄河也能够流干;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是六匹骏马拉车也很难走到目的地。每个人的资质相互之间相隔遥远,但哪会像瘸了腿的老鳖和六匹骏马之间的差别大呢?因此,瘸了腿的老鳖可以到达目的地,六匹骏马却不能到,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老鳖一直做下去,骏马不去做罢了!

路程再近,不走就永远不能到;事情再小,不做就永远不能成功。人们的一生有许许多多的空闲时间,肯努力的人尽管再笨,他的成就和聪明人相比,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原文]

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体,君子也;齐①明而不竭,圣人也。人无法,则伥伥然;有法而无志其义,则渠渠然,依乎法而又深其类,然后温温然。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礼然而然,则是情安礼也;师云而云,则是知若师也。情安礼,知若师,则是圣人也。故非礼,是无法也;非师,是无师也。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故学也者,礼法也。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诗》云:“不识不知,顺帝之则。”此之谓也。

端悫顺弟,则可谓善少者矣;加好学逊敏焉,则有钧无上,可以为君子者矣。偷儒惮事,无廉耻而嗜乎饮食,则可谓恶少者矣;加惕悍而不顺,险贼而不弟焉,则可谓不详少者矣,虽陷刑戮可也。

老老,而壮者归焉;不穷穷,而通者积焉;行乎冥冥而施乎无报,而贤、不肖一焉。人有此三行,虽有大过②,天其不遂乎!

君子之求利也略,其远害也早,其避辱也惧,其行道理也勇。

君子贫穷而志广,富贵而体恭,安燕③而血气不惰,功倦而容貌不枯,怒不过夺,喜不过予。君子贫穷而志广,隆仁也;富贵而体恭,杀势也;安燕而血气不惰,柬理也;劳倦而容貌不枯,好交也;怒不过夺,喜不过予,是法胜私也。《书》曰:“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此言君子之能以公义胜私欲也。

[注释]

①齐:敏捷。②过:通“祸”,祸患。③燕:通“宴”,安逸。

[译文]

喜欢礼法而能依其行事的,是士;志向坚定而能身体力行的,是君子;思虑敏捷而不干枯的,则是圣人。人没有礼法,则无所适从;有法而不知其深义,则茫然无所遵循;依据礼法,又能深明其统类,然后才可优游不迫啊。

礼,是用以端正身心的;老师,是用以端正礼法的。没有礼,用什么来修正自己的行为?没有老师,我怎么懂得礼是这样的?礼是怎样规定的就怎样做,这即是天性安于礼;老师怎样说就怎样做,这就是智慧同老师相同。能做到情安于礼,智慧就像老师,这就是圣人。因此,违背礼,就是不以法度为法度;背离老师,就是不以老师为老师。不遵从师法的教导和规定去做,而喜爱自行其事,这就如同让瞎子辨别颜色,让聋子分别声音,除了悖乱狂妄之事,干不出别的了。因此学习的根本之处,在于礼法。至于老师,则是以其言行来给人们做榜样的,最为尊贵的是教人们安心这样去做。《诗经》上说:“不知道为何要这样做,然而它是合乎老天的自然法则的。”说的即是这个意思。

诚恳端正,敬爱长者,能够称为好青年;加上好学、谦逊、机敏,就只有与他相等的人没有能超出他的人,就能够成为君子了。偷懒懦弱怕事,没有廉耻而贪爱饮食,就能够称作恶少,再加上放纵凶顽而不顺情理,阴险害人而不敬爱兄长,就该称为很坏的年轻人了,这种人尽管遭受刑杀也是应该的。

尊敬老年人,那么正值壮年的人也会来归服;不轻视欺侮处境穷困的人,那么通达显著的人也聚集靠拢来了;暗中做好事布施给别人而不求回报,那么贤能的人和无能的人都会集中靠拢过来。人有了这三种品行,尽管犯了大的过失,老天可能也不会把他毁灭掉吧!

君子对于利益的追逐是漫不经心的,他对于祸患的发生也是很早就做好准备的,他对耻辱的避免也是十分恐惧的,他对道义的奉行也是十分勇敢的。

君子尽管贫困潦倒,但志向远大;尽管荣华富贵,但谦恭从容;尽管安逸,但精神不懈;尽管疲倦,但容颜不衰;尽管发怒,但不过分处罚别人;尽管喜悦,但不过分奖赏别人。君子贫困而志向远大,是由于他要弘传仁爱;荣华富贵而谦恭从容,是由于他要削减盛气;安逸而精神不懈,是由于他所做的事符合礼法;疲倦而不无精打采,是由于他喜欢礼仪;发怒而不过分惩罚别人,喜悦而不过分赏赐别人,是由于他奉行礼法而超过私情。《尚书·洪范》中说:“没有个人的爱好,只有遵从先王之道;没有个人的好恶,只有遵从先王之路。”这是说君子能用公理道义战胜个人的一己私欲。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将《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力求能引导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介绍了培根“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父母与子女”、“婚姻与独身”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  《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汇了古罗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华,共分为三篇,比之同类书,内容更加详实,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为透彻。关键的是,能让读者在一《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发,给生活于嘈杂现世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热门推荐
  • 合欢花开

    合欢花开

    ——上部——:她是千年凤鸣山上的一株仙草合欢花她,是二十一岁纪修行的花仙。因为老祖宗的一次派遣,她穿越到了二千多年的日月神国。她,一国之主,沐蓝凤颜。曾经残酷暴虐现在至情至性这突然的转变,为了什么呢?还不是因为,这小小花仙的穿越之旅。流光,他是万年的珠仙,绝色的风姿,却合欢而动凡情,仙与仙的爱恋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啊!萧弄云,他是人间的倾国倾城,是她在凡世的丈夫,他柔软如棉,生受煎熬的时候遇见了她,她会为他这个凡间男子留下吗?初晨,他是她在凡间认识的第一个男子,他是她凡间第一夜欢情的爱人,他和她之间只有这一世的情缘是纠缠着的吗?烈焰,真不幸他是妖,妖可以爱仙子吗?这样的爱可以吗?哪怕等上千年,守候千年,他可以得到她的爱吗?李安逸,这个算尽人生百态的男子,却在关键的时候漏算了他,即使得到成仙又能怎么样,依然不如她值得留恋啊!——下部——:她是二十一世纪的警花,她叫沐莞!她生来的时候左肩头就有一朵七彩合欢花的花印,就因为这个花印,她没有过了兵检,人家说她是纹身,晕,对上天起誓啊,那是胎印,鬼知道她怎么会生下来的时候就有这个倒霉的胎印的。他是深山谪居的千年狐妖,守着洞里的那朵千年前遗留下来的七彩合欢花,过了漫长的千年。他在等待,等待着那个他苦苦求了千年,千年的姻缘啊!他是帝国集团的首领,他叫刘晨光。他坐拥千万资产,笑傲风云,却独对情感拒之千里。可为什么再那次见到她的时候,他却……好像有着那样熟悉的感觉,难道以前就认识吗?还是……这一世里的她和他们,会有着怎么样的纠结,最终会花落谁家?合欢花开,为了真爱而开!谁是她的真爱,谁是她的良人?此为小诗的书群,56961966,群名绽放妖娆,敲门砖小说中的任何人物名称!———————————————————重磅介绍:《梅开九度》《无欢成爱》《莫明喜欢你》(女尊)某诗自己做了一个小视频,上部的!大家要是喜欢看一看!提点建议!(上部)(下部)
  • 笑忘书

    笑忘书

    小说主要写了三个人。姥爷,小舅,三姨。姥爷几乎像个世外高人,游手好闲了一辈子,生了六个女儿。小舅擅长做菜,后来渐渐落后于时代沦为小工。三姨不满乡村生活,十六岁不告而别离家出走,在城市中历尽艰辛,十年后荣归故里,短暂停留后,再次离乡漂流,不知所终。
  •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胡雪岩的24堂处世课

    三分生意七分做人:胡雪岩的24堂处世课

    胡雪岩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商人”。胡雪岩胆识过人,才智超群,有着独特的“生意经”,也有其高超的处世智慧,学习胡雪岩的24堂为人处世课,你不仅可以获得经商之道,还会明白做人的智慧,从而在生活中更为游刃有余。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替爱娇妻:高冷BOSS的蜜宠

    替爱娇妻:高冷BOSS的蜜宠

    “医生,可以只保孩子吗?”在医生帮她戴上氧气罩的那一刻,女子突然问道。听见她的问话,医生微微一愣,眼中全是不解。“人活着,真的好累,我想休息,很想。”看着头顶上方,女子似在向医生说话,又似在呢喃,在回忆什么。她,在产床上,而他,却与别的女子在一起。她不过是他闲时的玩具,随时可以丢弃。。。。仅此而已。。。。五年后。再遇。他冷笑,你再也无法逃。推荐朋友鲨小蓝的总裁文《萌妻当道:嗜血总裁77日宠》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情续红楼画眉蹙

    情续红楼画眉蹙

    【注】本文最好别看,其实后面挺烂的,待大修,当然大修不是最近,要等俺有兴趣时再修,坑品差咯。云一涡,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一涡天边浮云,一缕乱世浮香云散有时,香飘随风她,秉绝代风姿,空灵;凝旷世才情,寂寞。如芙蓉般出淤泥而不染,似美玉般生光晕而无暇。葬花词,葬的是凋零惨败的飘渺花?还是情窦初开的玲珑心?寄人篱下徒伤悲,泣血凝泪还前生债,冷眼看风刀霜剑,寄人篱下生今世悲。林家有好女,及笄之年好芳华。四大家族得罪权臣,要将她送入北静王府为侧妃,她以为,她的一生就要消逝在虚伪的亲情中,却不料,一道圣旨,她竟迎来花轿迎门。当秋风萧瑟,冷月如钩,一缕香魂,又该何去何从?天朝的帝王,风流潇洒的北静王,粗野剽悍的忠顺王,还有她的夫君指尖凝香,画眉生蹙,回眸一笑,软了男人的心,承载了男人的爱命,系着情;心,寄着爱;用情偿他,以爱随他。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空嗟叹,双泪垂,莫要白了红颜头,辜负了男人心。看她这一涡浮云,一缕浮香,最终将云依谁家?香随谁舞?富察明义有云:安得返魂香一缕,起卿沉痼续红丝。此文,以情续红楼为主,续曹公八十回原著之后,以原著脉络行文,小续红楼,以解吾之痴心,玉死之叹。喜之则看,不爱者请绕道,创造和谐社会。************************梅灵的红楼系列文,欢迎大家去看。红楼之禛惜黛玉:红楼之水掬黛心:情续红楼画眉蹙:红楼之禛心俜玉:红楼之蛊惑香玉:红楼之雍帝霸玉: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剑傲乾坤

    剑傲乾坤

    剑魂大陆,这是一个崇尚剑的世界。他本是一个最低等级的平庸剑仆,平日备受欺辱。然而一把残剑却彻底改变了他的一生,原本废柴的他竟是剑道绝世天才!剑匣在手,斩天辟地。且看他如何绝地反击,剑气一出,笑傲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