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在《九变篇》一开篇就提出了在五种不同地形条件下的用兵对策:“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告诫将帅指导作战要因地制宜。接着又论述了“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等五个“有所不”,一句紧逼一句,而贯穿于五个“有所不”的核心精神仍然是一个“变”字。最后,孙武得出结论,上述“九变”对于作战指导十分重要,它是鉴别将帅是否精通用兵的标准:“将帅如果能够精通各种地形,同时又能灵活处置,就是懂得如何用兵了。将帅如果不精通各种机变的具体运用,即使了解地形,也不能从有利的地形中占到便宜。指挥军队而不知道各种机变的方法,那么即使知道‘途有所不由’等‘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
孙武的“九变”谋略,表面上看,都是针对作战指导中的一些特殊情况提出的对策,他所列举的“圮地”、“衢地”、“绝地”、“围地”、“死地”,都属于特殊的作战环境,而“途有所不由”等“五不”,也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作战方法。其实贯穿“九变”谋略内涵的是为了更好地追求战争的胜利之道。
因此,“将通九变之利”的实质,主要是强调将帅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根据战场上瞬息多变的战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敌而变,因机变通。谋法而不囿法,布势而不拘势,从而攻敌无备,出奇制胜。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兵家名将只有善通九变之利,才能保持主动,灵活制胜。
三国时,曹操在赤壁战败后,率残兵败将向南郡溃逃。去南郡有两条道路,一是较近的山路小道,即华容道;另一条是较远的大道。曹操派人探路,探兵回报道:华容道山路有数处起烟,大路上静悄悄的。曹操心想,兵法上讲,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布置小路上烧烟,其用意是让我疑有伏兵,不走小路走大道而上他的圈套。蜀军在大道上必有埋伏,吾偏不中他的计。曹操一面引兵往小路走,一面大笑自己的高明。笑声未落,蜀将关羽大喊一声,带一路人马拦住了去路。这就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智算华容道”的故事。
孔明用兵高明,在于他善通九变之利,能根据敌将曹操深知兵法、多谋善断的特点,反兵法原则用之,收到了算敌未算,高敌一筹的效果。
战争是智慧与实力的较量,攻与守,进和退,要依据对手和战场情况不同,采用不同对策和战法,古今中外,“将通九变之利”的战例不胜枚举。城濮之战,晋文公进而示退,勇而示怯,诱敌深入,待机破敌,这是因敌而通变;汉赵井陉之战,韩信智而示愚,以佯动调虎离山,背水设阵,乘机而取,这是因地而通变,巧妙利用地形(死地而战),出奇制胜。
明末,李自成五歼明军,是根据对手兵出形诡,虚实莫测,而果断地以敌变我变,先变于敌的决策和行动,克敌制胜,属于因势而遇。抗日战争时期,刘伯承率领八路军一二九师在太行山开展游击战,打了许多漂亮仗。其中,在山西省平定东的七亘村,3天内两次设伏重创日军,堪称是活用兵法,通“九变”之术的范例。
1937年10月25日,我军获悉日军二十师团的迂回部队向平定开进,其辎重约千余人在测鱼镇(属河北省)宿营。刘伯承判断敌人次日必须经七亘村向平定输送军需物资,即令七七二团第三营进入伏击地区,隐蔽待敌。
次日拂晓,日军辎重部队进入伏击圈,200辆汽车和大批骡马,弯弯曲曲排了几里地长。我军有意放过敌先头部队百余人通过伏击区,集中火力向敌辎重车队发起进攻。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慌作一团。我军以猛烈的机枪、手榴弹火力压制敌人后,随即冲进敌群,与敌展开肉搏,共击毙日军3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初次设伏胜利后,刘伯承预见日军几天内还会经七亘村运输军用物资。
为了坚定敌指挥官的错误判断,我军佯装撤出七亘村。到晚上,部队又运动至伏击阵地。不出所料,3天后,日军辎重部队又从七亘村经过,进入我伏击区。我军再次发起进攻,毙敌百余人。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而刘伯承偏偏重叠设伏,在同一地点,连续两次伏击敌人。奥妙在于刘帅精通用兵“九变”之术,料敌如神,创造出战史上罕见的奇迹。
“九变”之术不仅可运用于军事领域,在非军事领域也有广泛的用途。在现代国际关系中,面对抱有敌意的国家制造的麻烦,政治家和外交家也要善于运用孙子“九变”谋略,摆脱困境,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50年代,在北京召开的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有个西方国家的记者问周恩来:“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样的提问显然是在讥笑新中国的贫穷。周总理幽默地答道:“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嘛,有十八元八角八分。”一语既出,全场愕然,静听周恩来解释:“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贰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十种主辅币人民币,合计为十八元八角八分。中国人民银行是由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金融机构,有全国人民作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周恩来的一番妙语,激起听众热烈的掌声。
美国有个叫斯塔克的商人,善于根据市场需求随机应变,改变经营方针。一次,美国一座有百年历史的女神铜像翻新后,现场留下2000余吨废料。这些废物既不能就地焚烧,又不能挖坑深埋,清理装运到垃圾场,运费又十分昂贵。许多人束手无策。斯塔克自告奋勇地承包了清除废料的业务。他对废料进行了分类利用,制成女神铜像纪念品。如把废铜皮改铸成纪念币;把废铜做成纪念尺;把水泥碎块做成小石碑,甚至把朽木也装进精致透明的盒子里。
这样一来,本来一文不值的废料,顿时身价百倍,人们争相选购,2000吨废料被抢购一空。
同样是经商,有人拥有好商品却愁销售不出去,斯塔克拥有的只是一堆垃圾,却能变废为宝。这是由于他运用“将通九变之利”谋略,善于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心理,生产合乎市场需求的产品。
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孙子兵法·九变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方法是,主将接受国君的命令,征集民众组织军队……出征时,有的道路不要通过,有的敌军不要攻打,有的城邑不要夺取,有的地方不要争夺,国君的有些命令不要执行。
“途有所不由”是孙子提出的随机应变,灵活用兵的谋略。行军作战,哪些道路不一定要走呢?第一是崎岖险峻之地。张预曰:“险扼之地,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故不可由也。不得已而行之,必为权变。”第二,虽是平坦捷径,但途有伏兵。《十一家注孙子·九变篇》云:“途虽近,知有险阻,奇伏之变,而不由。”总之“途有所不由”是有条件的。
战场上的“途有所不由”,说到底是能否出敌不意地选择进攻和撤退的路线。“不由”是以“由”为条件,敌方所预料的“由”的路线,往往是我方“不由”之选择;而我方“由”之途,恰恰是敌人难以置信的“不由”之道,这样才能避敌所戒之路,出奇制胜。公元前154年,吴、楚等地诸侯反叛朝廷,汉景帝派周亚夫率军平叛。汉军兵至灞上(今长安以东),按原计划从崤山、渑池直达洛阳走近路,但得知叛军已在这一带设下了伏兵。后来根据部属赵涉的建议,逆方向而行,西出武关,虽绕了远道,多走了两天,但避开了麻烦,顺利抵达洛阳,为平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就是“途有所不由”。周亚夫深得用兵的变通之道。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国花了10年时间,耗资10几亿美元,从瑞士边境沿莱茵河至卢森堡边境长达350公里的战线上,修筑了一条被称作固若金汤的“马其诺防线”。1940年5月10日,德国在征服了北欧后,发动了对法国的侵略战争。为了避开法军锋芒,德军绕开马其诺,出敌不意地从卢森堡和比利时南部的阿登山区实施主要突击,切断了比利时北部英法联军的退路,直扑加莱海峡。这一招出乎法军统帅部的预料。因为阿登山区森林茂密,道路崎岖,这种地形不利于使用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德军统帅部注意到法军主力在阿登山区力量薄弱,决定选择阿登地区为部队突袭之道。结果,德军绕过马其诺,长驱直入,仅用了一个月,就征服了法国。这是德军“途有所不由”取得的成功。
“军有所不击”是关于对作战目标中敌有生力量目标选择的一种谋略。用兵作战应视战场情况与战略目的而定,不能见敌就打。对于假装败走的敌军,不要跟踪追击;对于引诱我军之敌,不要盲目攻打;对于无碍战局的孤立之敌,不要贪小利实施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