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5100000003

第3章 第一套胜战计(2)

4.攻其必救。围魏时“魏”这个突破口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它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它要比“赵”容易进攻,否则就无舍赵而围魏的必要了。二是魏一定是敌人的必救之处,否则不痛不痒,就达不到救赵的目的。

对围魏救赵之计,可采取如下防范对策:

1.瞻前顾后。有个典故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说,只顾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记了身后的祸患。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防范措施以防不测。

2.丢卒保车。在不可两全的时候,什么都顾,就什么都顾不上,要学会丢卒保车,必要的时候,还应保帅。在这里,关键是要分清什么是卒,什么是车,什么是帅,准确判断,及时选择。

3.速战速决。如果能迅速地攻下赵国,就不会出现首鼠两端的情况。所以“夫兵久而利国者,未之有也。”

第三计借刀杀人

原文注译

[原文]

敌已明,友未定①,引友杀敌②,不自出力。以《损》推演③。

[注释]

①敌已明,友未定:指打击的敌对目标已经明确,而盟友的态度却一时尚未确定。②引友杀敌:引,引诱。引友杀敌,即引诱盟友的力量,去消灭敌人。③以《损》推演:根据《损卦》“损下益上”、“损阳益阴”的逻辑去推演。

[译文]

敌人已经明确,盟友的态度尚在犹豫之中,这时应(极力设法)诱使盟友去攻打敌人,而无须自己出力。这是从《损卦》卦义的逻辑推演出来的。

按语注译

[按语]

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①,将有所为,便应借此力以毁敌人。如:郑桓公将俗袭郐②,先问郐豪杰、良臣、辩智、果敢之士,尽与举姓名,择郐之良田赂之,为官爵之名而书之,因为设坛场部门之处而埋之,畔之以鸡豭,若盟状③。郐君以为内难④也,而尽杀其良臣。桓公袭郐,遂取之。(《韩非子·内储说下》)诸葛亮之和吴拒魏,及关羽围樊、襄,曹欲徙都,懿及蒋济说曹曰:“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权心不愿也。可遣人蹑其后⑤,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释。”曹从之,羽遂见擒。(《兵知经》卷九《格形》)

[注释]

①敌象已露,而另一势力更张:敌象,攻击的对象。张:伸展。全句意为:打击对象已经明确,而另一种势力正在扩张。②郐:周朝国名,在今河南密县东北。③衅之以鸡豭,若盟状:衅,杀牲以血涂于器皿上祭祀。豭(jiā),公猪。盟:在血祭前发誓缔约。全句意为:用公鸡、公猪等牺牲品举行血祭,好像发誓缔约结盟一样。④内难:内乱。⑤蹑其后:蹑,跟踪。蹑其后,在后面跟踪。

[译文]

打击的目标已经显露出来,而另一种势力又有所扩张,且将有所行动,这时便应借此势力,摧毁敌人。比如,郑桓公将要攻打郐国,先列了郐国的豪杰、良臣、辩智、英勇果敢之士的名单,公开张贴布告,说要选择郐国的良田赠送给他们,封给他们各种名称的官爵,并在城郊设起祭坛,把名单埋在地下,用公鸡、公猪作祭品,装作盟誓的样子。郐国国君以为国内这些豪杰、良臣要勾结郑国作乱,便按照以上公布的名单把他们一个个杀掉了。桓公看到郐国豪杰、良臣都已除尽,便马上攻打郐国,并占领了郐国。(见《韩非子·内储说下》)诸葛亮与吴国结盟,抗拒魏国。当关羽围攻魏地襄阳、樊城时,曹操想迁都,司马懿及蒋济劝说曹操道:“刘备、孙权表面上是亲戚,内心里却隔阂很深。关羽得志,孙权内心是不甘愿的,因此,可以派人跟随孙权身后(做说客),答应割让江南的土地封给孙权,这样,樊城的包围就会自然解开。”曹操听从此计,关羽终于兵败麦城,束手被擒了。(见《兵知经》卷九《格形》)

传世典故

借刀杀人。原指不用自己的刀而借用别人的刀去杀人,这样自己既可以不被发现,又可以在危急的时候,嫁祸于人。引申为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利用矛盾,巧妙借用第三力量击破敌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兵经百字·借字》中说:“艰于力则借敌之力,难于诛则借敌之刃。”借他人之手除掉对手,自己却不抛头露面,这种间接杀人的计谋,就叫“借刀杀人”。

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彖曰:“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此卦认为,“损”、“益”,不可截然划分,二者相辅相成,充满辩证思想。此计谓借人之力攻击我方之敌,我方虽不可避免有小的损失,但可稳操胜券,大大得利。

春秋末期,齐简公派国书为大将,兴兵伐鲁。鲁国实力不敌齐国,形势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贡分析形势,认为唯吴国可与齐国抗衡,可借吴国兵力挫败齐国军队。于是子贡游说齐相田常。田常当时蓄谋篡位,急欲铲除异己。子贡以“忧在外者攻其弱,忧在内者攻其强”的道理,劝他莫让异己在攻弱鲁中轻易主动,扩大势力,而应攻打吴国,借强国之手铲除异己。田常心动,但因齐国已做好攻鲁的部署,转而攻吴,怕师出无名。子贡说:“这事好办。我马上去劝说吴国救鲁伐齐,这不是就有了攻吴的理由了吗?”田常高兴地同意了。子贡赶到吴国,对吴王夫差说:“如果齐国攻下鲁国,势力强大,必将伐吴。大王不如先下手为强,联鲁攻齐,吴国不就可抗衡强晋,成就霸业了吗?”子贡马不停蹄,又说服赵国,派兵随吴伐齐,解决了吴王的后顾之忧。子贡游说三国,达到了预期目标,他又想到吴国战胜齐国之后,定会要挟鲁国,鲁国不能真正解危。于是他偷偷跑到晋国,向晋定公陈述利害关系:吴国伐鲁成功,必定转而攻晋,争霸中原。劝晋国加紧奋战,以防吴国进犯。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亲自挂帅,率十万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齐国,鲁国立即派兵助战。齐军中吴诱敌之计,陷于重围,齐师大败,主帅图书及几员大将死于乱军之中。齐国只得请罪求和。夫差大获全胜之后,骄狂自傲,立即移师攻打晋国。晋国因早有准备,击退吴军。子贡充分利用齐、吴、越、晋四国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吴国之“刀”,击败齐国;借晋国之“刀”,灭了吴国的威风。鲁国损失微小,却能从危难中得以解脱。

用计锦囊

在环境受到限制,自身没有能力,或不愿直接抛头露面的情况下,有计划地利用自己以外的人和事来实现自己的意图,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在成功时,自己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失败时,自己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其中的“杀人”不能仅理解为损人利己之事,而应从广义上理解为达到某种目的。

借刀杀人有三个含义:

1.不自出力,善于假手于人,巧妙借用外力,自己不用动手不用出力,不花任何代价,同样达到目的。

2.杀人不见血。借刀杀人,杀人不见血,也就是可以不露任何痕迹,不抛头露面,也就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既实现了目标,又落得两手干净。

3.拉人下水。借人之刀去杀人,刀之主人,必然也就被诱迫入伙,即使不是心甘情愿地入伙,也必然逃不脱杀人的干系,自然也就拉下了水。尤其是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谁能争取到第三力量,谁就能取得胜利。通过本计可以增加自己的力量。

对借刀杀人之计,可采取如下防范对策:

1.不要使自己成为被借之“刀”

(1)遇事不盲从。不要看别人做什么事,自己也不问青红皂白也跟着干,那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如果没有一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容易被人利用当枪使。

(2)比较利害。某件事,如果对别人利多害少,对自己利少害多,而别人又极力诱使自己去干,那就有被当“刀”使的可能。所以不要为他人作嫁衣裳。当然“为人民服务”又当别论。

(3)“杀人”要有理由。别人“杀人”有别人的理由,比如是仇人、竞争者等。那么我们“杀人”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看是否有“杀人”的理由,同样一个人对别人来说可能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井水不犯河水。在自己一边若找不出“杀人”的理由,千万不要妄开杀机。

2.不要使自己成为被杀之人

(1)修好自己的篱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要时时警惕来自各方面的攻击,当然也要自己身正,因为身正不怕影子歪。

(2)及时揭露。一旦发现自己成为被杀之人,要及时对“借刀”人进行揭露,指出他的阴险用心,使被借之刀醒悟,不再受骗上当,不再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3)拆散敌人的联盟。如果敌人已经结成联盟,要千方百计把他们拆散,不使他们互相借刀对付自己,必要时要对危害自己的行为予以坚决果断的打击,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第四计以逸待劳

原文注译

[原文]

困敌之势①,不以战。损刚益柔②。

[注释]

①势:情势、趋势。这里主要是指的军事态势。②损刚益柔:语出《易·损·彖》:“……损刚益柔有时……”。损卦为兑下艮上,是由泰卦乾下坤上变来的。泰卦的九三变为损卦的上九,而泰卦的上六则变为损卦的六三,说明由泰卦变为损卦是损乾益坤、损刚益柔的结果。但这种损刚益柔只要因时也会吉利。

[译文]

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局面,不一定用直接进攻的手段(而可采取疲惫、消耗敌人的手段)。这是从《周易》损卦彖辞中“损刚益柔有时”一语中悟出的道理。

按语注译

[按语]

此即致敌之法也①。兵书云:“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②,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③。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④。”(《孙子兵法·虚实篇》)兵书论敌,此为论势,则其旨非择地以待敌,而在以简驭繁,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以不动应动,以小动应大动,以枢应环⑤也。如管仲寓军令于内政,实而备之⑥(《史记》卷六二《管晏列传》)孙膑于马陵道伏击庞涓⑦(《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李牧守雁门,久而不战,而实备之,战而大破匈奴⑧(《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释]

①致敌之法:致,招引,引申为调动。致敌,即调动敌人。②佚:同逸,安闲。指从容休整,养精蓄锐。③劳:疲劳。④致人不致于人: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⑤以枢应环:枢,枢纽,引申为事物的关键。环:圆形之物。大意指把握事物的关键,从容应付周围事物的变化。所以,《庄子·齐物论》说:“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⑥实而备之:实,充实,坚实。备:准备。⑦马陵道伏击庞涓:马陵,今山东范县西南。周显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42),魏国联合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忙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直逼魏国国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迫使魏军弃韩自救。孙膑用退兵减灶的计谋,在道路狭窄,地势险要的马陵道设埋伏,一举歼灭魏军追兵。魏将庞涓知败局已定,愧愤自杀。⑧李牧守雁门……大破匈奴:李牧为赵国良将,驻守在代地的雁门(今山西代县),防御匈奴入侵。他一面照顾士兵,加强训练,养精蓄锐,一面注意保持实力,不与匈奴发生正面冲突,使匈奴产生李牧怯弱的错觉。两军相崎几年,匈奴未得利,赵国士兵也以为李牧惧敌,纷纷要求与匈奴决一死战,士气高昂。在匈奴对李牧完全放松警惕的情况下,李牧挑选战车1300乘,骑兵15000人,勇士50000人,善射的弓箭手10万人,做好战斗准备,诱敌深入,巧布奇阵,从左右包抄敌人,斩杀匈奴骑兵10余万,重创敌人,使赵国北方边境10余年得到安宁。

[译文]

这是调动敌人的计策。兵书上说:“凡是先进入战地等待敌人,就会显得安逸;后进入战地仓促应战,就会处于疲劳奔命的被动局面。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牵着鼻子走。”(见《孙子兵法·虚实篇》)兵书上是讨论作战,这里主要是讨论(政治斗争)态势。其主旨主要不在于选择有利地形以待机歼敌,而是(强调)以简单驭繁杂,以不变应付万变,以小变应付大变,以静制动,以小的动作应付大的动作,以抓住关键应付周围各种环境和事变的各个环节。像管仲将军令寓于内政事务之中,以扎扎实实加强战备(见《史记》卷六二《管晏列传》);孙膑在马陵道伏击庞涓(见《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列传》);以及李牧坚守雁门,久不出击,只是不断充实、装备自己,最终大破了匈奴(见《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等。

传世典故

以逸待劳:逸:安闲;劳:疲劳;待:等待、等候。指养精蓄锐,痛击远来进犯的疲惫之敌。

以逸待劳,语出于《孙子兵法·军争篇》:“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同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又,《孙子兵法·虚实篇》:“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同逸),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原意是说,凡是先到战场而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后到达战场的只能仓促应战,一定会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调动敌人,而决不会被敌人调动。

战国末期,秦国少年将军李信率二十万军队攻打楚国,开始时,秦军连克数城,锐不可当。不久,李信中了楚将项燕伏兵之计,丢盔弃甲,狼狈而逃,秦军损失数万。后来,秦王又起用已告老还乡的王翦。王翦率领六十万军队,陈兵于楚国边境。楚军立即发重兵抗敌。老将王翦毫无进攻之意,只是专心修筑城池,摆出一派坚壁固守的姿态。两军对垒,战争一触即发。楚军急于击退秦军,相持年余。王翦在军中鼓励将士养精蓄锐,吃饱喝足,休养生息。秦军将士人人身强力壮,精力充沛,平时操练,技艺精进,王翦心中十分高兴。一年后,楚军绷紧的弦早已松懈,将士已无斗志,认为秦军的确防守自保,于是决定东撤。王翦见时机已到,下令追击正在撤退的楚军。秦军将士人人如猛虎下山,只杀得楚军溃不成军。秦军乘胜追击,势不可当。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用计锦囊

在敌人气势正盛,或自己已经占据十分有利地形的情况下,为了避开敌人的锋芒,增强自己的力量,为了审时度势,寻找战机,首先主动采取守势,一边积极防御,一边养精蓄锐,并因势利导地控制敌人,调动其在预设的战场上四处奔命,待敌人疲惫不堪、锐气削减、敌我态势发生变化时,再后发制人,一举破敌。

本计的特点是,强调把握战场的主动权,以引诱敌人,“调动”敌人,疲劳敌人,然后捉住战机,克敌制胜。按“损”卦的说法,就是:以静制动,“损刚益柔”。

以逸待劳之计有四个含义:

1.养精蓄锐:凡要攻击敌人,自己首先要有足够的力量,在自己的力量尚不足以击败敌人时,避免过早地同敌人直接交战,而应主动退守,抓紧时机,扩充力量,使我由弱变强。

2.疲劳敌人。在敌人力量比较强大,气势比较凶猛之时,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牺牲,而采取调动敌人四处奔命的方法,使其体力疲惫,士气低落,进而削弱其力量。

3.以守为攻。有时防守是为了准备更大的进攻,有时防守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进攻方式,这时的“不战”便是战,战便是不战。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在特殊情况下,积极主动自守的不战策略,对敌人力量的消耗,斗志的消磨,甚至比刀枪相拼的效果更好。

4.等待时机。时机不成熟时要善于等待时机,可以采取退避三舍、虚于应付、慢火煎鱼、故意拖延等办法与敌人巧妙周旋,时机一到,转守为攻,一鼓作气消灭敌人。时机不成熟不动如山岳,时机一到动如脱兔。

同类推荐
  • “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役(下)

    “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役(下)

    已经被战局搞得晕头转向的希特勒又赶紧下达“从加来开往诺曼底的装甲兵和步兵立即停止前进”的命令,这样,配有重型装备和久经沙场的德国第15集团军依然留在了加来。希特勒的决定在关键时刻救了盟军,如果第15集团军进入诺曼底战场,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 雷达兵

    雷达兵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军队梦,曾经的他文弱,如今的他,却如大树般扎根在部队,魔鬼般的训练,不断的严格要求,军队的氛围,早就了军人,钢铁般的军人,一个特殊军种的军人,是如何在铁与血中磨练成长的。
  • 特工之王

    特工之王

    他风流儒雅,身边不乏美女相陪;他是身怀精武神功的猎王,常常杀人于无形;他与日本间谍王相斗,斗到了日本北海道;他与日本特工精英交手于泰姬陵,最终将日本特工打入十八层地狱。是他阻止了盖世太保射向斯大林的子弹,是他在斯大林格勒一枪打爆了德国狙击之王的头。第三次世界大战为什么没有发生?是他暗中和谐了美苏绷得紧紧的弦。
  • 最漫长的抵抗:从日方史料解读东北抗战14年

    最漫长的抵抗:从日方史料解读东北抗战14年

    这是一部军事历史类的纪实作品。本书以作者首次在日本搜集到的四百多张日方照片和地图为线索,通过对这些照片中的历史信息进行中日史料对照分析和考证,揭示了东北正规军、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地区于1931年至1945年那段艰苦不屈的抵抗经过,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研究价值。
  • 强击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强击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总称,是空军的主要技术装备。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近代文学发展概论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近代文学发展概论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让你学会做人的128个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让你学会做人的128个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本宫来自现代2

    本宫来自现代2

    选老公一定要选潜力股,身为一个不知是幸运还是杯具的穿越者,我决定,这个潜力股要早早定下,嗯,就他了,一个没了母后的皇子,十分完美的潜力股啊。可是,好不容易等他长大了,他丫的竟然要做皇帝,还打算做一个花心的皇帝,难道我十年来的专一教育失败了?
  • 爆笑穿越:王爷大人我没空

    爆笑穿越:王爷大人我没空

    性格胆小、懦弱又怕事的草包三小姐,摇身一变,逆天外挂多多。大婚之日,抛下某爷,赚钱防老!此女没心没肺,腹黑女PK腹黑妖夫。别人遛鸟她遛神兽,为了她的威风坐骑,努力挣钱喂神兽!王爷老公,人前闷骚人后混蛋,家有妖夫如此,某女表示压力山大!
  • 指南录

    指南录

    一段虚构的历史。一群男人为了捍卫一个文明不被武力征服的权力,一个民族不集体沦为四等奴隶的尊严而进行的抗争。在崖山落日前,探索历史的另一种可能,和文明的另一种出路。虚构的故事,真实的人物。以文天祥空坑兵败后的抗元故事为主线,介绍那个时代的传奇。
  • 续镜花缘

    续镜花缘

    《续镜花缘》,清宣统二年(1910)上海人华琴珊著。作者从李汝珍《镜花缘》一书末尾入手,着力写女儿国中几个才女理民治国的武功和文治。对一干才女不让须眉的各种才能极力做铺排描写,为几千年遭受歧视和压迫的女性吐气争光,对李汝珍《镜花缘》所写的妇女问题有所继承和发展。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解读《宦经》

    解读《宦经》

    古代官场复杂多变,龙蛇混杂,在此立足已是不易,高居人上尤为艰难。有鉴于此,人们对做的学问十分重视,在此精研的人也不在少数。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做官的认识总是失于片面,其观点也是支离破碎,缺乏全面,系统、精准的本质论述。为了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原文,注译者作了解析原文要旨和阐释其指导意义的释译,又根据历朝历代的史实,撰写了相关的事典,对原文精髓加以论证和具体说明。释评视野广阔,事典故事生动,它们和原文互为补充,构成了本书哲理性与可读性皆强的显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