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9500000032

第32章 齐策五(2)

“所以英明的君主和有远见卓识的相国,如果想成就霸主事业,就不要轻易把武力摆在首位。战争既耗损国力,又让都县一级的财政亏空。国家的元气已经遭到损耗,于是再也无力号令诸侯。战争对国家的损耗是显而易见的。士人听说国家有战事,于是纷纷捐献财产,以充军备,而商人就运送酒肉粮食以犒赏三军,长官让人拆下车辕当柴烧,杀牛摆宴款待军队的士兵。其实这些都是有损国家的做法。

“战前,国人为士兵祈祷,大王设祭祈福,大城小县都设置神庙,凡有市场的城邑都歇业为战争服役,其实这也是虚耗国家的做法。决战之后的第二天,尸横遍地,哀鸿遍野,人们忙着救死扶伤,表面看来将士立了大功,国家胜利了,而实际上,资财损耗之多,国人痛哭之惨,也足以令国君揪心。阵亡将士的家属为安葬自己的父兄而倾尽家财,负伤将士也耗尽毕生积储去求医问药,那些侥幸活下来的军人,在家中大摆筵席以示庆贺,花费也不在少数。因此战争使人民耗费的钱财,十年辛苦劳作所得的收获也难以抵偿。

“军队出战,矛戟弓弩,车马刀矢,损失过半,再加上被人盗窃藏匿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十年勤苦劳作所无法补偿的。国家肩负这两笔巨大的费用,已是力不从心,哪里还有能力号令诸侯呢?攻城拔地的时候,百姓作为军队的后方支援,替士兵缝补损坏的战衣,运输攻城的器械,日夜挖掘地道,被徭役折磨的疲惫不堪。将军日夜督战,顾不上士兵的休息,数月能攻下城池就快的了。将士疲弊不堪,连下三城之后,相信再没有余力去与敌人决战。

[原文]

“故曰:彼战攻者,非所先也。何以知其然也?昔知伯瑶攻范、中行氏①,杀其君,灭其国,又西围晋阳,吞兼二国,而忧一主②,此用兵之盛也。然而知伯卒身死国亡,为天下笑者,何谓也?兵先战攻,而灭二子患也。曰③者,中山悉起而迎燕、赵,南战于长子,败赵氏;北战于中山,克燕军,杀其将。

“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北胜,此用兵之上节也。然而国遂亡,君臣于齐者,何也?不啬④于战攻之患也。由此观之,则战攻之败,可见于前事。

[注释]

①知伯瑶攻范、中行氏:知伯瑶、范、中行氏都是晋国的六卿。②一主:此指赵襄子,也是晋的六卿之一。③曰:一说应为“昔”。④不啬:没有节制。⑤城郭露:城外无人居住。⑥鹄的:犹今之箭靶中的红心。⑦便弓:巧妙地拉开弓。⑧恶其示人以难:憎恶它让人难以射中。

[译文]

“因此说,明君贤相要想图谋天下,并不把武力放在首位。为什么知道这样呢?过去,知伯攻取范、中行氏,接着挥兵西向,围攻晋阳,连下两国,又逼得赵襄子走投无路,兵威可谓盛极一时。然而到头来知伯却落得身死国亡的下场,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是知伯挑起祸端,而灭亡的灾祸威胁到韩、魏二君的缘故。以前,中山国调动举国的兵力,迎击燕、赵两国,败赵国的兵马于南方的长子,破燕军于国境之内,并杀掉其领兵的大将。

“那中山仅仅是个千乘小国,却自不量力与两个万乘大强国相抗衡,连续取得两次决定性的胜利,成为用兵神勇的典范。然而这样善战大国却免不了走向亡国的下场,以致国君逃到齐国为臣,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它没有考虑战争的祸患,接连不断地发动战火。由此看来,战争的弊端,可见于之前的史书事例。

“今世之所谓善用兵者,终战比胜而守不可拔,天下称为善。一国得而保之,则非国之利也。臣闻战大胜者,其士多死而兵益弱;守而不可拔者,其百姓罢而城郭露⑤。夫士死于外,民残于内,而城郭露于境,则非王之乐也。今夫鹄的⑥,非咎罪于人也,便弓⑦引弩而射之,中者则善,不中则愧,少长贵贱,则同心于贯之者,何也?恶其示人以难⑧也。

“现在称得上善于用兵的人,屡战屡胜,善于攻守,天下人给予他高度的颂扬,如果举国上下都依仗他就如同依仗长城一样,那么这并非是国家的好事。我听说战争取得大捷,士卒伤亡惨重,百姓因防务而变得疲惫不堪,城郭也会损毁得面目全非。士兵战争中牺牲,百姓在国内也为战争的事情弄的疲惫不堪,城郭破败不堪。国君是没有好心情的。我可以拿箭靶来打比方,它并没有得罪什么人,可是人人都会以强弓硬弩来射它,射中的就很高兴,没有射中的就满脸沮丧,不论老少尊卑,都以能一射为快。原因何在呢?是人们厌恶让人看出自己射箭能力不行。

[原文]

“今穷战比胜而守必不拔,则是非徒示人以难也,又且害人者也,然则天下仇之!必矣。夫罢士露国,而多与天下为仇,则明君不居也;素用强兵而弱之,则察相不事。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①不动而诸侯从②,辞让而重赂至矣。故明君之攻战也,甲兵不出于军而敌国胜③,冲橹不施而边城降,士民不知而王业至矣。彼明君之从事也,用财少,旷日远而为利长者。故曰:兵后起则诸侯可趋役也。

“臣之所闻,攻战之道非师者,虽有百万之军,北之堂上②;虽有阖闾、吴起之将③,禽之户内;千丈之城,拔之尊俎④之间,百尺之冲,折之衽席⑤之上。故钟鼓竽瑟之音不绝,地可广而欲可成;和乐倡优侏儒之笑不乏,诸侯可同日而致也。故名配天地不为尊,利制海内不为厚。故夫善为王业者,在劳天下而自佚,乱天下而自安,诸侯无成谋,则其国无宿忧也⑥。何以知其然?佚治在我,劳乱在天下,则王之道也。

“锐兵来则拒之,患至则趋⑦之,使诸侯无成谋,则其国无宿忧⑧矣。何以知其然矣?昔者魏王拥土千里,带甲三十六万,恃其强而拔邯郸,西围定阳,又从十二诸侯朝天子,以西谋秦。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令于境内,尽堞中为战具,竟为守备,为死士置将,以待魏氏。

[注释]

①五兵:五种兵器,兵有五,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②北之堂上:打败在朝堂之上。③阖闾、吴起之将:阖阊,吴起那样的大将。④尊俎(zǔ组):古代盛酒肉的器具,尊以盛酒,俎以陈肉,此借为宴会之称。⑤衽席:卧席。⑥宿忧:留忧,积忧。⑦趋:迎击。⑧宿忧:长久的忧患。

[译文]

“现在有的国家穷兵黩武,连战连胜,其守卫也不可攻拔,这不仅仅是示人以难,同时还妨害到别国的利益,别国的仇视心理也就更重了。像这样既劳民伤财,损害国家,又成为众矢之的事,圣明的国君是万万不会做的。英明的君主贤相不会动不动就兵戎相见,以至于损兵折将,大伤国家的元气。明君贤相,总是力求刀兵不动就能使诸侯臣服,用谦恭辞让来获得更多的财货土地。因为明君对待战事,不动用兵马就能战胜敌国,不动用武力就可掠夺到土地,别人尚未察觉就能成就王业。明君做事情,耗费很少的财力,用远见卓识就能取得永久性的利益。所以说‘后发制人可以让诸侯归附并加以驱使。’”

“我听过这样的道理,战争之道主要不在于军队数量的多少,即使拥有百万军队,也可以在朝堂之上打败他们;即使遭遇阖闾、吴起那样的将领,也可以在帷幄之中擒住他们;虽然有千丈高的城池,可以在宴饮之间攻下它;虽然有百尺高的攻击战车,可以在坐卧之间摧毁它。所以钟、鼓、竽、瑟等丝管之声不绝于耳,土地一样可以扩张,自己的欲望也一样能够实现;和着音乐之声翩然起舞的歌女以及矮人的嬉笑永不休止,也可以令各国诸侯可以同一天前来朝拜。所以这样的君主,名号齐于天地并不算尊贵,财权可以制服海内并不算雄厚。所以那些善于成就霸业的人,能够使天下人劳苦而自己安逸,扰乱天下而能使自己安定,使诸侯的图谋不能有出头之日,那么他的国家就不会有长久地隐忧了。何以知道是这样的呢?生活安逸和社会安定在我方,而辛劳和扰乱都在他国,这才是成就王业的根本办法。

“精兵来攻来就全力抵抗,祸患到来就正面迎击,使诸侯的阴谋不能得逞,那么我们的国家就没有永久的隐患了。怎么会知道这样呢?过去,魏惠王拥有方圆千里的土地,穿甲胄的战士三十六万,仗恃自己强大的国力,攻下赵都邯郸,又向西围攻定阳,后来又联合十二诸侯去朝见周天子,并为西去图谋攻击秦国做准备。秦孝公知道了这件事,内心很害怕,寝食难安,食不甘味,于是就在国内下一道命令,动员全国的力量,修缮城墙,准备器械,加强边防的军事设施,同时招募敢死队,调兵遣将,严阵以待魏军的攻打。

[原文]

“卫鞅谋于秦王曰:‘夫魏氏其功大,而令行于天下,有十二诸侯而朝天子,其与必众。故以一秦而敌大魏,恐不如。王何不使臣见魏王,则臣请必北魏①矣。’秦王许诺。

“卫鞅见魏王曰:‘大王之功大矣,令行于天下矣。今大王之所从十二诸侯,非宋、卫也,则邹、鲁、陈、蔡,此固大王之所以鞭箠②使也,不足以王天下。大王不若北取燕,东伐齐,则赵必从矣;西取秦,南伐楚,则韩必从矣。大王有伐齐、楚心,而从天下之志,则王业见矣。大王不如先行王服③,然后图齐、楚。’魏王悦于卫鞅之言也,故身广公宫,制丹衣柱④,建九斿,从七星之旟。此天子之位也,而魏王处之。于是齐、楚怒,诸侯奔齐,齐人伐魏,杀其太子,覆其十万之军⑤。魏王大恐,跣行⑥按兵于国,而东次于齐,然后天下乃舍之。当是时,秦王垂拱⑦受西河之外,而不以德魏王。故曰卫鞅之始与秦王计也,谋约不下席,言于尊俎之间,谋成于堂上,而魏将以禽于齐矣;冲橹未施,而西河之外入于秦矣。此臣之所谓北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于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注释]

①北魏:击败魏国。②箠(chuí垂):马鞭子。③先行王服:先准备帝王的服制。④制丹衣柱:犹言裁制红色的龙袍。⑤太子:指魏惠王太子申。覆十万之军:覆灭魏国十万大军。指公元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齐军大败魏军之事。⑥跣(xián险):光着脚。⑦垂拱:垂衣拱手之间。

[译文]

“这时,商鞅向秦王出计谋说:‘魏国势力强大,号令天下,而且曾经约合十二个诸侯朝见周天子,魏国的党羽必定很多,一个秦国很难抵挡强大的魏国。大王何不派我前去见魏王,我一定能使魏军全身而退。’秦王接受了商鞅的计策。

“商鞅前去拜见魏惠王说:‘大王的功劳可以威震四方,号令可以遍行于天下了。可是现在大王联合的十二个诸侯,不是宋国、卫国,就是邹国、鲁国、陈国、蔡国,这些原本就是大王用马鞭子就能驱使的国家,依靠它们怎么能够成就天下霸业。大王为什么不向北联合燕国,向东攻击齐国,那么赵国必定听从大王的号令了;再向西约合秦国,向南攻击楚国,那么韩国必定听从大王的号令了。大王有讨伐齐国、楚国的心愿,就顺从了天下人的意愿,那么大王的王业就显而易见了。大王为什么不先穿上帝王的衣冠,然后再图谋齐国、楚国。’魏惠王听了商鞅的话,内心十分高兴,因此依照天子的体制,亲自指挥扩建宫殿,裁制红色龙袍,树立天子龙旗,赶制了帝王出兵时才能使用的画有朱雀、七星的旗帜。这些都是天子的地位,可是魏惠王逾越了。于是齐国、楚国大怒,而各国诸侯都投奔到齐国去了。齐国率领军队讨伐魏国,杀了魏国太子申,歼灭了魏国十万大军。魏惠王害怕极了,匆忙收兵光着脚逃回国内,后来又向东奔到齐国请求讲和,这样天下诸侯才停止攻打魏国。正当这个时候,秦孝公就毫不费力的取得了西河之外的土地,对魏惠王没有丝毫的感激之情。所以说商鞅当初和秦孝公谋划的时候,计谋约定在坐席之上,谈论在宴饮之间,计谋形成在朝堂之上,可是魏国的将领已经被齐国擒获了;攻打战车等还没有被使用,而西河以外的土地就已经划入秦国版图了。这就是我所说的在朝堂上打败敌人,在帷幄之内擒获敌将,在宴饮之间攻下城池,在坐席上摧毁敌人的兵车了。”

同类推荐
  • 草木春秋演义

    草木春秋演义

    虽半属游戏,或补或泻或润或燥,以治人之病,然其中金石草木水土禽兽鱼虫之类。其功果非细焉。靡不森列,黄帝之尝百草也,以代天地器物之名,疗人之疴,不亦当乎!,性之寒热温凉。予因感之而集众药之名,演成一义,盖辨其味之辛甘淡苦,以传于世
  • 重生之铁血山河

    重生之铁血山河

    一个八零后的目光亲身看八年抗战解放战争以及朝鲜战场,误入山匪、被俘、与部队失散、独自与鬼子周旋、创立特种小分队、袭扰敌人后方……
  • 中国科技史

    中国科技史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文明大厦的主要基干,是推动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如果说中国古代文明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便是缀满枝头的奇花异果,为中国古代文明增添斑斓的色彩和浓郁的芳香,又为世界科学技术园地增添了盎然生机。这是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来,中外许多学者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之后,为我们描绘的一幅真切可信的景象。
  •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日本在华的间谍活动

    这是一本亲历者书写的、深刻揭露抗日战争前后一段时期内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著作。作者万斯白是意大利人,后加入中国籍。曾在张作霖的特务机构工作,并亲历了张作霖被日本暗杀事件。后因家人被日本劫持,不得已加入日军特务机关并为其效力。因仇视日本军国主义、同情中国的抗日力量而被日本人痛恨,后逃往上海,并发表了本书。书中记录了他在日本特务机关工作期间的种种经历及见闻,揭露了日本间谍在华活动的大量秘密,如日本间谍在中国的组织及活动、张作霖如何被杀细节、日本人在中国如何压榨民脂民膏等。
  • 中华姓氏大典

    中华姓氏大典

    关于民族问题的研究,坐不改姓”,却不多见。总是先问“尊姓”;有事同人接触,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有灿烂文化、对人类文明 有卓越贡献的伟大民族,总是称呼“某同志”、“某先生”。国人历来重视姓氏。“行不更名,是由五十六个人数不等的民族所构成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又是由几千个姓氏细胞所组成。和人初次相见,是做人的尊严。这个“某”,著述很多;关于姓氏的探讨介绍,就是对方的姓
热门推荐
  • 谁的青春仓皇结

    谁的青春仓皇结

    惶惑与不安,喜悦与明媚,共同构成了青春的双翼,因此我为此书,划分出四段旅程,淡蓝溪,橘红舟,青色果,明黄岸。每一段,都有它饱满而丰沛的色泽,当舟楫划过,抵达岸边,忧伤的少年,便完成了一生中最铭心刻骨的蝉蜕。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死于青春

    死于青春

    这是一个年仅十九岁的警察的悲壮故事。小说以“我”的回忆,讲述她在七十年代唐山大地震后,被派往清水河劳改农场支援抗震救灾工作,在那里她结训了陆小祥,两小萌发了炽热的初恋。由于社会不幸的不正常,陆小祥的人道主义思想和情感,他的一切作为,都成了他破坏抗震救灾、同情反革命的罪证,他被关押,最终顽强于他的至亲好友的枪弹下。
  • 舞动青春:邪魅叛逆少女

    舞动青春:邪魅叛逆少女

    多么讽刺!聂希晨和聂希维,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妹。一字之差的名字,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及待遇。一个受万千宠爱的美男子,尊贵而荣耀;一个是见不得光的私生女,肮脏而低等。她是聂家豪门私生女,拥有倔强叛逆的性格,十六年来把聂家闹得天翻地覆;十六年后遇上黑道老大的他,她将会为他及他的组织带来祸害还是福音?在这场斗争中谁改写谁的命运??
  •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1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1

    她叫姜生,他叫凉生。她以为他是哥哥,他以为她是妹妹。惨淡的家境和生存的压力让妹妹彻底依赖与信任哥哥,并不知不觉堕入了违背伦理道德的情感漩涡中。她喊他凉生,让他喊她姜生。或者,这只是一场梦,很长很长的梦呢?姜生说:“自从你离开,我的生命里就只剩下两样事情可做,寻找你,和,等待你!”
  • 步步倾心:天才俏伪娘

    步步倾心:天才俏伪娘

    在画场上她被处处排挤压制。墨言为救她,一次次神仙囹圄。那次命定的邂逅,一场相遇,一眼相中,一世情深。随着一桩一桩的迷案。墨语与她的师傅深陷其中,中央美院毕业的墨语在欣赏一幅画的时候,当男装褪去,那是绝世容颜。当她展露才华,竟然离奇的失踪了。中途离奇死亡。穿越到了古代。成为了‘少爷’。画院专员在秘密绘制先帝的画像时,那是万丈光芒,震惊世人!他说:不论走多远,只要你偶尔回回头,我一直都在。爱就象是在摇曳的罂粟,美的让人惊艳,同时又欲罢不能。她想说:可不可以少爱一点点。但是她无语落泪.....
  • 巫女传奇

    巫女传奇

    一个会法术的异族族长,一个为心爱之人走火入魔的痴情皇子。本该毫无交集的两人,却因一个偶然的机会相知相识。“一个满心都是权势的人,想必也不是什么好人。”初见,她瞧不起他,满眼鄙视。“有我在,尽管放手一试。”后来,她满心托付,却不知早已走进他设下的圈套。当最后,是对是错,当真还有那般重要吗?她消失之后,他只感觉……心,仿佛空了。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99条人生经验

    年轻人突破发展瓶颈的必读经典,全面提升处世智慧的必备图书,涵盖了最经典的案例、最实用的生存法则和最具针对性的处世技巧。99条人生经验让你人生少走一些弯路,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感到无望、心情沮丧时,汲取奋斗拼搏的力量。
  • 把工作做到位(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把工作做到位(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在任何企业和组织里,将工作做到位的人,往往是最充实的,最具影响力的,在老板心中最具分量的,也是最容易脱颖而出的!本书全面剖析了一些职场人工作不能做到位的原因、表现,并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将工作做到位的高效执行者,给每一个力争上进、渴望辉煌的职场人士指出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