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8400000055

第55章 诠言训(1)

[题解]

“诠言”便是解释贯穿于全篇的道家之言。

在作者看来,道既是生长万物的根本,也是注入万物之中无不在、“无不通”的真理。道的本质特点便是“无为”。所谓“无为”,便是要灭欲养性,去仁弃智,最后做到归根返本,“执一”“守常”。作为一种政治主张,作者认为“无为而治”才是最根本的治国安民办法。“智者不以位为事,勇者不以位为暴,仁者不以位为惠”才适合“无为”的观点。文中还重点强调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强调“天道无亲,唯德是与”,故而凡事应当“不进而求,不退而让”。总之,无论养生、处世、为政,全部都要“循理而动”,听其自然,以不变的道来应付世间千变万化的事情。

[原文]

洞同天地①,浑沌为朴,未造而成物,谓之太一。同出于一,所为各异,有鸟有鱼有兽,谓之分物。方以类别,物以群分。性命不同,皆形于有。隔而不通,分而为万物,莫能及宗。故动而谓之生,死而谓之穷。皆为物矣,非不物而物物者也。物物者亡乎万物之中。

稽古太初,人生于无,形于有。有形而制于物。能反其所生,若未有形,谓之真人。真人者,未始分于太一者也。圣人不为名尸,不为谋府,不为事任,不为智主。藏无形,行无迹,游无朕。不为福先,不为祸始。保于虚无,动于不得已。欲福者或为祸,欲利者或离害。故无为而宁者,失其所以宁则危;无事而治者,失其所以治则乱。星列于天而明,故人指之;义列于德而见,故人视之。人之所指,动则有章;人之所视,行则有迹。动有章则词,行有迹则议。故圣人揜明于不形,藏迹于无为。王子庆忌死于剑,羿死于桃棓,子路葅于卫,苏秦死于口。人莫不贵其所有,而贱其所短,然而皆溺其所贵,而极其所贱。所贵者有形,所贱者无朕也。故虎豹之强来射,猿狖之捷来措。人能贵其所贱,贱其所贵,可与言至论矣。

自信者,不可以诽誉迁也;知足者,不可以势利诱也。故通性之情者,不务性之所无以为;通命之情者,不忧命之所无奈何;通于道者,物莫不足滑其调。詹何曰:“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矩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员。身者事之规矩也,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也。原天命,治心术,理好憎,适情性,则治道通矣。原天命则不惑祸福;治心术则不妄喜怒;理好憎则不贪无用;适情性则欲不过节。不惑祸福,则动静循理;不妄喜怒,则赏罚不阿;不贪无用,则不以欲用害理;欲不过节,则养性知足。凡此四者,弗求于外,弗假于人,反己而得矣。天下不可以智为也,不可以慧识也,不可以事治也,不可以仁附也,不可以强胜也。五者皆人才也,德不盛,不能成一焉。德立则五无殆,五见则德无位矣。故得道则愚者有余,失道则智者不足。渡水而无游数②,虽强必沉;有游数,虽羸必遂。又况托于舟航之上乎?

[注释]

①洞同:浑然一片的样子。②数:指技术。

[译文]

天地浑然一体,混沌淳朴,还没有创造出有形的万物,这称为太一。共同出自一个根本,但表现各不一样,有的成为鸟,有的成为鱼,有的成为兽,这称为有分别的物。依据种类不同而分别,依据群体不同而区分。本性各不一样,但都有形体,都真实存在着。分化成为万物,彼此隔离不通,也脱离了根本。故而,动起来,就称为生存,死掉了,就称为终结。全是具体的物,而不是非物的造物者。造物者不是万物中的某一个。

追溯上古之初,人从无中产生,有了形体。有了形体,便要受制于万物。要是可以返回产生的源头,如同没有形体一般,这就称为真人。所说的真人,是没有与太一分离的人。圣人不做声誉的承担者,不做计谋的储存地,不做事情的执行人,不做智慧的拥有者。隐藏而没有形体,行动而没有影迹,交游而没有影迹。不做福的先导,不做祸的开始。在虚无中保存自身,在不得已的时节行动。求福的,或许得了祸,求利的,或许遭了害。故而,以无为获得安宁的,丧失了安宁的条件,便会有危险;以无事进行管理的,失去了治理的条件,便会有动乱。星辰散列天空,光芒闪烁,故而人们能够指点;道义通过德行表现出来,故而人们可以看到。人们指点的,迁移便有光痕;人们看到的,行动便有形迹。迁移便有光痕的,人们会议论,行动便有形迹的,人们会评论。故而圣人把自己的聪慧掩盖在无形之中,以无所作为来掩藏自己的行迹。王子庆忌死在剑下,羿死于桃木棒,子路在卫国被剁成肉酱,苏秦死于口才。人们都注重他们的专长,而忽视他们的不足,又都沉沦在他们的专长中,完全看不到他们的不足了。这是由于人们推重的,是他们显现出来的,人们忽略的,是没有形迹的。故而,虎豹的勇猛招致射杀,猿狖的敏捷招致捕捉。人要是能重视不够,而看轻专长,就能够与他谈论最高妙的问题了。

自信的人,不会由于诽谤或赞誉更改志向,知足的人,不会被势利诱惑。故而,晓得本性的真谛,不追求本性以外的东西。晓得生命的真谛,不忧虑命运不能左右的事情。知晓大道的人,外物不能干扰他的平和。詹何说:“没有听说过自身管理而国家混乱的,没有听说过自身混乱而国家管理的。”矩不正,不能够画出方形;规不正,不能够画出圆形。自身,便是事物的规矩啊,没有听说过自己不正却能让他人端正的。搞清天性的根本,管理好思想,理顺好、憎关系,适合自己的情性,治世之道就通畅了。搞清天性的根本,就不会受灾祸、幸福的迷糊;管理好思想,就不会妄生欢喜、愤怒之情;理顺好、憎的关系,便不会贪得无用之物;适合自己的情性,欲望不会超过限制。不受灾难、幸福的迷惑,行动、静止都能依循道理;不妄生喜欢、愤怒之情,实行奖励、刑罚便不会偏私;不贪得无用之物,就不由于欲望妨碍天性;欲望不超过限制,便能保养天性晓得满足。这四个方面,不需要向外部寻求,不需要向他人求借,返身自求就可获得。天下不可以用智术来统治,不可以凭聪明来认识,不可以用事业来治理,不可以用仁术来使人归附,不能够用强力来取得胜利。这五个方面,都是人的能力的表现。品德不隆盛,不能使一件成功。品德树立那么五个方面都不会产生危险。五事都能产生,那么德行便无所立位了。所以,得道之人,便是愚笨的也会有余力;失道的人,便是聪明的也会感觉不足。渡水而没有游泳技术,就算很强壮,必定要沉下去;有游泳技术,就算很瘦弱,也必定能成功。又何况寄托在舟船之上呢?

[原文]

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足用之本,在于勿夺时。勿夺时之本,在于省事。省事之本,在于节欲。节欲之本,在于反性。反性之本,在于去载。去载则虚,虚则平。平者,道之素也;虚者,道之舍也。

能有天下者必不失其国,能有其国者必不丧其家,能治其家者必不遗其身,能修其身者必不忘其心,能原其心者必不亏其性,能全其性者必不惑于道。故广成子曰:“慎守而内,周闭而外;多知为败,毋视毋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不得之己而能知彼者,未之有也。故易曰:“括囊,无咎无誉。”能成霸王者,必得胜者也;能胜敌者,必强者也;能强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能自得者,必柔弱也。强胜不若己者,至于与同则格①;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度。故能以众不胜成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善游者不学刺舟而便用之;劲筋者不学骑马而便居之;轻天下者,身不累于物,故能处之。泰王亶父处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币珠玉而不听,乃谢耆老而徙岐周,百姓携幼扶老而从之,遂成国焉。推此意,四世而有天下,不亦宜乎!无以天下为者,必能治天下者。

霜雪雨露,生杀万物,天无为焉,犹之贵天也。厌文搔法,治官理民者,有司也。君无事焉,犹尊君也。辟地垦草者,后稷也;决河浚江者,禹也;听狱制中者,皋陶也;有圣名者,尧也。故得道以御者,身虽无能,必使能者为己用。不得其道,伎艺虽多,未有益也。方船济乎江,有虚船从一方来,触而覆之,虽有忮心②,必无怨色。有一人在其中,一谓张之,一谓歙之,再三呼而不应,必以丑声随其后。向不怒而今怒,向虚而今实也。人能虚己以游于世,孰能訾之?

[注释]

①格:抗拒。②忮(zhì)心:忌恨之心。

[译文]

治国的关键,主要在于让百姓安定。安定百姓的根本,在于让民众衣食充足。衣食充足的根基,在于不违反农时。使百姓不违背农时的根本,在于减轻徭役。减少徭役的根本,在于控制物欲。控制物欲的根本,在于回归人类无为清净的本真。回归天性的根本,在于排除掉心中多余的精神压力。只要排除这些精神压力,心胸才能清净,心胸清净就平和。平和是道的根基,清净则是道的所居之处。

可以拥有天下的天子,他的诸侯国也不会失去;可以拥有诸侯国的诸侯王,他的家族也不会丢失;而可以治理好自己家族的,一定会看重自身的修养;可以看重自身修养的人,一定也会顾及到自身的心性;而可以使自己心体回到本原的,不会使本性受损;不损伤本性的人,不会失去道。故而广成子说:“慎重地看护着你的内心,周密地关闭和外界的通道;智慧过多没有益处,不要看不要听;用虚静平和的心态获得精神,那么形体自然会端正。”不能把握自身的清净平和,却晓得道体,如此的事情真的没听说过。故而《易经》说:“收起口袋,没有过失也不招来赞誉。”可以称霸称王的人,一定获得胜利;可以战胜敌人的人,一定是强大的;而可以强大,肯定是使用了百姓的力量;能利用百姓的力量的人,必定会得人心的;能得人心的人,一定是自身修道得道的;而可以得其道的,处事一定是柔弱的。强硬尽管能够打败不如自己的,但碰上力量和他相当的就很难对付了;而柔弱却能打败比自己强大的人,由于无形的柔性之力是无法估量的。故而能从多次失败中获得大胜利,而这一切只有圣人能够做到。

擅长游泳的人,不学撑船便能便利地运用游泳技术渡水;筋骨强健的人,不学骑马便能便利地到达居处;看轻天下的人,自身不受外物牵累,故而能泰然处之。古公亶父先前居住在邠地,狄人常常来骚扰他,古公亶父用皮币珠玉事奉他们,他们照样不断侵扰,于是古公亶父就告别了邠地的长老们搬迁到岐周,民众扶老携幼跟随着他,最终在岐周建成了周国。推究此种轻天下的意思,周人四代拥有天下,不也是应当的吗!不把占有天下作为目的的人,一定能管理好天下。

霜雪雨露,让万物生长死亡,上天并没有做什么,不过人们还是认为上天尊贵。依据文件操持法令,管理百官百姓的,是有司的事,国君并没有插手这些政务,但人们还是觉得君王推崇。开地垦荒的为后稷,疏浚江河的为夏禹,公正断案的为皋陶,有圣君之名的却是尧帝。故而得道并用来驾御天下的人,自身即使没有什么才能。但必定使有才能的人为己所用;没有获得道,就算技艺再多,也没有好处。有人乘坐并连的木筏渡江,有一条空船从一方飘来。撞翻了木筏,木筏上的人即使心里猜疑想不通,但必定没有怨恨人的神色。要是有一个人在那条船上,木筏上的人一个喊往江中撑开,一个喊住岸上靠近,再三呼喊船上的人也没有回应,这时木筏上的人必定随后骂出难听的话来。刚才那种情形人们不发怒,如今此种情形人们就发怒,是由于刚才那种情况船是空的,而如今这种情况船上有人。要是人能让自己虚无飘渺地在世上翱翔,谁还能去诋毁他?

[原文]

释道而任智者必危,弃数而用才者必困。有以欲多而亡者,未有以无欲而危者也。有以欲治而乱者,未有以守常而失者也。故智不足免患,愚不足以至于失宁。守其分,循其理,失之不忧,得之不喜。故成者非所为也,得者非所求也。入者有受而无取,出者有授而无予。因春而生,因秋而杀。所生者弗德,所杀者非怨,则几于道也。

圣人不为可非之行,不憎人之非己也。修足誉之德,不求人之誉己也。不能使祸不至,信己之不迎也。不能使福必来,信己之不攘也。祸之至也,非其求所生,故穷而不忧。福之至也,非其求所成,故通而弗矜。知祸福之制不在于己也,故闲居而乐,无为而治。圣人守其所以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无,则所有者亡矣。修其所有,则所欲者至。

故用兵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也。治国者先为不可夺,以待敌之可夺也。舜修之历山,而海内从化。文王修之岐周,而天下移风。使舜趋天下之利,而忘修己之道,身犹弗能保,何尺地之有!故治未固于不乱,而事为治者必危。行未固于无非,而急求名者必剉也。福莫大无祸,利莫美不丧。动之为物,不损则益损,不成则毁,不利则病:皆险也,道①之者危。故秦胜乎戎而败乎崤,楚胜乎诸夏而败乎柏莒。故道不可以劝而就利者,而可以宁避害者。故常无祸,不常有福;常无罪,不常②有功。

[注释]

①道:通蹈,施行。②常:尚,崇尚。

[译文]

放弃道而运用智慧一定危险,抛弃术数而任命才能一定困窘。有由于欲望过多而灭亡的,没有由于无欲而危险的;有凭着欲望去管理而使天下混乱的,没有由于守常规而失去天下的。故而智慧不可以除去祸患,愚昧不至于失去安宁。持守本分,遵从事理,失去了不忧伤,获得了不欢喜。因而成功了不是由于有所作为,获得了不是由于有所追求,有收益便接受但不索取,有付出便给予但不施舍,便像万物随着春天的到来而生,跟着秋天的到来而死,生下来时不由此而感恩,被杀死后不由此而怨恨,如此便接近道了。

圣人不去做可以招来非议的事,不憎恨别人责难自己。修养可以带来赞赏的品德,但不求别人赞赏自己。不能使灾祸不到来。但相信自己不会去招灾惹祸;不能让幸福必定到来,不过相信自己不会去排斥幸福。由于灾祸的到来,不是自己招惹后出现的,故而走上绝路不担忧;幸福的到来,不是自己追求才成功的,故而顺畅显达不自矜。晓得对于祸福的控制不取决于自己,故而安闲居家时快快乐乐,无所作为地对付事务。圣人持守他已经拥有的东西,不追求他未曾获得的东西。要是去追求自己所没有的,那么已经据有的便会失去;修治自己所拥有的,那么想获得的便会自然到手。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将《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力求能引导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quot;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混世王妃的温柔王子

    混世王妃的温柔王子

    上一世,她深深爱过一个人,把他当作她人生中最明亮的星星,可最终,他却以一句“我给你的承诺多了,哪一个实现了呢?”结束了她的幻想。上一世,她为他做尽违心之事,助他登上皇位,可他却在事成之后,残忍杀掉她挚爱的姐姐,带着她的妹妹进府,废掉她的王妃之位。上一世,人尽皆知,相府二小姐自小体弱多病,形容不足,已经十八岁了,却还是十三四岁的样子,脑袋也不是很机灵,经常会忘记刚刚才发生的事情,像一个还没长大的小孩子。虽说她长得唇红齿白,肤如凝脂,再加上一身空灵的气质,仿若下凡的仙子,可是哪个男人愿意娶一个只能看着,还得好好养着却不能碰的瓷娃娃回家呢?屈辱的死去,幸运的重生到五岁那年,刚好是她中毒的那一年,也是改变她一生的一年!什么二娘三妹丞相爹爹,她都不会往眼里去!至于那些纠缠着她的王公贵族,她也给他玩一回用完便丢!这一世,她要做一个混世小魔王!她发誓,既然老天给她这个机会看清一切,那么,那些害过她的人,她一个都不会放过!纵使做尽天下恶事,也在所不惜!纵使当一个无心的人,她也不会后悔!犹记得,初见时那残酷的少年因她心甘情愿的一跪而动容的样子。犹记得,年少时那个把人当礼物送给她的王子,长剑一挥,道:你若不要,我就杀了他!犹记得,当她故意闯下大祸,那少年在她和他最爱的母妃之间左右为难的样子。……今生她注定是无心之人,注定要伤害爱她的人,若是那人能够不辞冰雪为卿热,若是那人愿意一生护她平安喜悦,结局,是否会好一点呢?可她最终,还是用计离开,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看强悍的混世小魔王如何玩转人生吧!
  • 晨者为王

    晨者为王

    林晨以为,此生会永远在家宅下去,但一场意外却将她带入一个奇幻的魔法与武技的世界。在这里,她遇到了绝美的白翊,唠叨的神树遮天,而这巨大的绝命森林,仅仅是故事的开始而已......终于出了绝命森林,广阔的天地像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一下子在林晨面前铺展呈来。神奇绚烂的魔法,强大的武技,林晨的天赋注定了她的生活将不会平凡。然而,白翊沉睡,遮天不知去向,林晨渴望低调平静的生活将注定无法实现。
  •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记录

    《明清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汇集了从明到清28位皇帝的小传,涵盖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及得位根由、身死原因,截取他们生平中最得意之事、最失意之事、最痛心之事,历数品评他们的千秋功过,层层揭开他们的身后留下的谜团,以史实为依据,兼涉轶闻、生活。因而,具有史料-陛、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明清帝王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今天我们品读历史,钩沉帝王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小而言之,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大而言之,个人的修养成长,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也都可以从中受到启迪!
  • 华娱教父

    华娱教父

    千禧年的钟声敲响,烟火璀璨,星空灿烂。陈默重新来过的人生,绚烂的让人不能直视。“四大小生”活在他的阴影之下,一直努力想要超越,最后却不得不喊他一声老板!“四小花旦”被他集齐,心里都暗骂色狼的时候,他却带着自己的儿子来拍电影!后来,他去了香港台湾,横扫了日韩,俯瞰整个东南亚!然后,他带领泛华语地区开始一场波澜壮阔的“东西对抗”!最后,他被人们称为——华娱教父!
  • 重生之万界称尊

    重生之万界称尊

    重生混沌历经百战终于成就至高无上。可是一切真的那么简单吗?洪荒真的是尽头吗,那洪荒的尽头又是什么呢,那无尽的轮回深处到底演绎着一个什么故事。
  • 王后的复仇笔记(全本)

    王后的复仇笔记(全本)

    莫名罪责,她被他赐死并埋葬;噬心背叛,他为她成了嗜血残暴的冷王;将她葬入黄土的瞬间,他封心绝爱;而深埋皇陵之外的她,却一缕幽魂附身于他人,从此化为冷洌的妖女;为了族系的存亡,为了远在深宫的妹妹,她步步为营,等候复仇的时机;谁料当再次相遇,他竟只有三个字:杀无赦!++++++++++++++++++++++++++++++++++++++++亲们,茗香的新文《王的女人》开始上传了,请大家支持啊!http://m.pgsk.com/a/222869/简介:楼兰之旅,我用自己的鲜血和性命换取了爱人存活;却意外成为远古楼兰中,一个饱受折磨的女孩。后娘逼迫下,我不得已用身体换来了自由的银两,却不曾想,那个买下我初ye的妖异男子,竟然是楼兰太子……为了生存,我入宫做了下等宫女,在他迎娶太子妃之时,我竟再次意外与他相遇。“跟我走,我会给你想要的一切。”“我要的你给不起,不送……”我下意识想逃,却被这个如同鬼魅一般的男子缠上;他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他的目的只是让我成为他的女人。逃无可逃,避不能避,于是我与他定下了契约:我助他登上帝位,他便还我自由;可没想到,绝美妖异的楼兰王竟会不守信用;在他得到天下的那一刻,我成了他的俘虏……“艾兰依,你可以走了。”“那我的孩子呢?”“自然归我。”生下孩子第三天,一包馍,一袋水,我就被他残忍绝情的撵出了楼兰……推荐好友文文:《梦回千年寻梦郎》文/漪芸君链接:http://m.pgsk.com/a/208986/大家请支持啊!
  • 花花校园之女生寝室

    花花校园之女生寝室

    刘诗涵,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平凡而不普通的女高中生,她,希望好好读书,从未将儿女情长绕上心头。但是因为偶然的意外,爱情来敲门,为了坚持自己的想法她被驱逐,又被接纳,小小的心灵受创……何依依,性格开朗外向,愿意跟所有的人交朋友,但是背后总是藏着自己的小九九。为了让自己在寝室里有一席之地,她不惜出卖自己的朋友,在女生之间挑拨离间。为了爱情也可以恩断义绝。她不愿意随遇而安,只相信事在人为。叛逆的少女时代,热情的校园学生,喧闹的女生寝室密语不断。女生间的矛盾,学生间的纯爱,看似复杂,实则简单的青春时代。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名师范志

    大名师范志

    大名七师党组织建立后,以扩大“读书会”名义吸收更多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组织他们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抨击黑暗势力,在社会上颇有影响。至1927年1月,大名七师党组织在校内又发展10多人,其中有解蕴山、裴志耕、曾则西等。此时,赵纪彬、刘大风和李大山三人到北京,经李素若、刘伯庄联系,找到了中共北方区委、汇报了大名七师党组织的工作,并提出去武汉学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