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8400000002

第2章 原道训(2)

大萍在水中扎根,树木在土中生长。鸟类翅膀排开空气而翱翔,兽脚趾着地而奔驰。蛟龙在水里生活,虎豹在山里居住,这是天地生成的本性。两块干木头相摩擦而燃起,金属放置火中能够流出熔液,圆的转轮之类能够转动,中间空的木船之类能够浮在水面,这是自然的性质。因此春风吹来,雨水就要降落,万物得之就会萌发。有羽的鸟类孵卵,有毛的兽类怀胎。草木一片繁荣,鸟类孵出雏儿,兽类生下幼兽。没有人看到它们(指道)干了什么,却使万物大功已经告成了。秋天来临,寒霜降落,植物倒地凋零。鹰、雕之类猛禽捕获小鸟,昆虫躲避过冬。草木将生命集中在根部,鱼、鳖之类也潜入水中,没有人看见它们(指道)干了什么,却使万物消散而不见形迹。住在木上的会做巢,居在水中的有洞穴。飞禽走兽会做铺垫,人民会建筑房室。生活在陆地上人适合用牛、马,生活在水上的人适宜用舟船。匈奴出产鄙陋的皮裘,吴越出产凉爽的葛各自不同的环境,产生他们所急用的东西,用来防止气候的干燥和潮湿。各人依照自己处的地域,用不同的衣服抵制严寒、酷暑。全都能适合不同的环境,万物都有自己的用场。由此能够看出,万物本身是依照自然规律行事的,圣人又为何要去改变呢?

九疑山南边的地区,陆地上活动的事情少,而水里活动的事情多,因此这里的人民就把头发剪掉了,在身上刺了花纹,装扮成蛟龙的样子,为的是不遭受伤害;他们只穿短裤而不穿套裤,为的是方便在水中游泳;他们喜爱只穿短袖衣,把袖子卷起,目的是好撑船,这些习惯只是为了适合水上生活的特点。雁门关北面的地区,狄人不吃谷类食物,不善待老弱的人,只尊敬身体强健的年轻人,他们的习俗重视勇力,那里的人弓不离手,马也不除掉带嚼子的笼头,这样做是为了方便在草原上的生活。因此禹到了南方的裸国,进去的时候就推掉了衣服,等他出来的时候急忙系上衣带,这是为了顺应当地的习俗。如今移植树木的人,扰乱了树木的自然本性,树木自然就会枯槁。因此橘树一到了长江以北,就变成了枳树;鸲鹆是不能够渡过济水的;貈过了汶水就要死去。它们的本性是不能够改变的,因此它们原本生活的生长环境也不能任意转移。

因此,通达道的人,能够返回清静的本性;非常了解事物规律的人,最终依照自然而无为。用恬淡培养性情,用淡漠修养精神,就能进入自然的境界。

所谓天然,即纯洁朴素,正直、洁白,没有任何杂质混合于其中。所谓的人为,是指参差凌乱,巧诈,虚伪,并依赖这些来和世人周旋,而与俗物交往的。因此牛蹄子会分趾,头上长角,马颈上有毛,蹄子却是完备的,这就是所谓的天然;给马嘴带上了笼头,在牛鼻上穿上了绳子,这即是人为。遵从天道的人,就是和道一起邀游的;追逐人为的人,就是和世俗集聚在一起的。不能够和井里的鱼一块谈论大海,是由于受狭隘的环境所限制;不能够和夏天的蝉谈论寒冷,是由于它只生活在酷热的季节;不能够和见识浅陋的人谈及大道,是因为它们限制于世俗的教育,受到世俗的限制。因此圣人从来不让人为来扰乱他们的本性,不用欲念来扰乱性情,圣人能够办到不需要谋划就能够行事妥当,不用说话让人自然归服,不要思考就能实现目标,不需要劳动就能办成事业,它们的精神贯穿于心灵,和万物的造化者“道”形影相随。

[原文]

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是故好事者未尝不中①,争利者未尝不穷也。昔共王之力触不周之山,使地东南倾。与高帝争为帝,遂潜于渊,宗族残灭,维嗣绝祀。越王翳逃山穴,越人熏而出之,遂不得已。由此观之,得在时,不在争;治在道,不在圣;土处下,不争高,故安而不危;水下流,不争先,故疾而不迟。

昔舜耕于历山,期年而田者争处埆②,以封壤肥饶相让;钓于河滨,期年而渔者争处湍濑,以曲隈深潭相予。当此之时,口不设言,手不指麾,执玄德于心而化驰若神。使舜无其志,虽口辩而户说之,不能化一人。是故不道之道,莽乎大哉!夫能理三苗,朝羽民,从裸国,纳肃慎,未发号施令而移风易俗者,其唯心行者乎!法度刑罚,何足以致之也?

是故圣人内修其本,而不外饰其末。保其精神,偃其智故,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百事有所出,而独知守其门。故穷无穷,极无极,照物而不眩,响应而不乏。此之谓天解。

故得道者,志弱而事强,心虚而应当。所谓志弱者,柔毳安静,藏于不敢,行于不能。恬然无虑,动不失时,与万物回周旋转,不为先唱,感而应之。是故贵者必以贱为号,而高者必以下为基。托小以包大,在中以制外。行柔而刚,用弱而强。转化推移,得一之道,而以少正多。所谓其事强者,遭变应卒,排患扞难。力无不胜,敌无不凌。应化揆时,莫能害之。

是故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强胜不若己者,至于若己者而同。柔胜出于己者,其力不可量。故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之敝。

是故柔弱者,生之干也,而坚强者,死之徒也。先唱者,穷之路也;后动者,达之原也。何以知其然也?凡人中寿七十岁,然而趋舍指凑,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何者?先者难为知,而后者易为攻也。先者上高,则后者攀之。先者逾下,则后者之③。先者陷,则后者以谋。先者败绩,则后者违之。由此观之,先者则后者之弓矢质的也。犹之与刃;刃犯难而无患者,何也?以其托于后位也。此俗世庸民之所公见也,而贤知者弗能避也。

所谓后者,非谓其底滞而不发,凝结而不流。贵其周于数而合于时也。夫执道理以耦变,先亦制后,后亦制先。是何则?不失其所以制人,人亦不能制也。时之反侧,间不容息。先之则太过,后之则不逮。夫日回而月周,时不与人游。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禹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挂而弗顾,非争其先也,而争其得时也。是故圣人守清道而抱雌④节,因循应变,常后而不先。柔弱以静,舒安以定,攻大坚,莫能与之争。

[注释]

①好事:好为情欲之事。中(zhònɡ):伤害。②埆(qiáoquè):土地瘠薄。③:踩。④雌:指柔弱。

[译文]

善于游泳的人常常被淹死,善于骑马的常常跌死。各人尽管有自己的长处,却反而成为他们的灾祸。因此,好为情欲之事的人,没有不受伤害的;争取利益的人,没有不窘迫的。以前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争取霸主的地位,因为愤怒而把头撞到西北不周之山,使天柱折断,丧失平衡,使大地向东南方向歪斜下去。他和高辛氏争取帝位,失败后潜入深渊之中,宗族被灭除,导致断子绝孙。越王太子翳不想承袭王位,藏入山穴之中。越人用火熏他,使他出来,于是不得已出来为王。从这里能够看出,要想得到成功,要靠天时,而不在夺取;治理国家在于顺从道,而不在于智巧;土地位置低,却不争高,所以平安不危险;水往下流,不和谁争先,因此快而不停。

以前,舜在历山种植,一年后,种田的人都抢着要耕种这片贫瘠的土地,争着把自己富饶的土地让出来。舜在河边钓鱼,一年后,渔人都抢着到水流浅、湍急、少鱼的地方钓鱼,而把水流拐弯、潭深、鱼多的地方给予别人。此时,舜没有发表任何言论,没有指手画脚,只是维持着自然无为的心志,而感化人民的速度就像神助一样快速。如果舜没有感化之志,尽管是逐家逐户去劝告,也不能感动一个人。所以,不用言语说的道,是多么宽阔无际!能治理三苗,让羽国拜见,使裸国变化习俗,令肃慎纳贡,舜没有发布号令,却能使国民移风易俗,这是因为推行自然无为的信念在发挥作用吧!用法度和刑罚,那能达到这样的功效呢?

因此,圣人重视修养内在的本性,而不在乎装饰外表,维持精神,消除巧智念头,默默地顺应自然,不希望做成什么却没有什么做不成。恬静安然不去处置什么,却又没有什么事情处置不好,所谓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是指不在事物自然变幻之前有所所为;所谓没有什么不是它所为,是指采取了顺从客观事物进程的行为。所谓不去处置什么事情,是说不变化事物的自然本性。所谓没有什么事情没有处置好,是说处置的事情与万物本性相适合。万物有它变化发展的源头,而圣人能掌握住根本;各种事情都有其显现的原因,而圣人就能把握其关键地方。所以能追随没有穷尽的道,到达没有边境的地方,观看万物而不眼花缭乱,应和万物而不觉疲劳,这就是懂得了天然的含义了。

因此得道的人,意念柔弱却做事坚强,虚怀若谷却应付自如。所说的“意念柔弱而做事坚强”,是说把柔弱和安静,隐没在不敢作为之中,行动上如同不能有作为一样。安静得就像没有思虑,行动起来却不失去机会。顺应自然万物变化,不去首先提倡,但感触之后却可以随时应和。因此贵重的王、公、侯、伯,必须用卑贱的词孤,寡、不谷来称呼自己。高大的建筑也一定要从底部基础开始。寄托在小处是用来包罗广大;处在中间,却可以控制四方。行动看起来柔弱实质却是刚强,行事看起来懦弱而实则刚强。随着万物的变幻而转移,掌控“一”的道理,就能够用少数制服多数。所说的“做事坚强”,就是遭受变化,应对仓猝,排除忧患,抵制困难,他的力量都能胜任,什么敌人都能够打败。应付变化,考察时势,没有什么人能伤害他。

因此想要达到刚强的目的,一定要以柔软相济。想要坚定,一定要用懦弱来保护它。在柔弱上累积多了,就变得刚毅。在懦弱上累积多了,就会变得坚强。考察累积的多少,能够知道祸、福发生的方向。刚毅的人,能够胜过不如自己的;至于像自己一样的,则力量相当不能取胜。刚毅不可贵。柔弱从自己方面出现的,那么力量是不能够估量的。柔弱是可贵的。因此兵力强大的最后要被人消灭,本质强硬的最终要折断,皮革坚固的最终要裂开,牙齿比舌坚硬但是先脱落。

因此说柔弱是存在的支撑力,而坚强是死亡的同类。首先倡导的,常常走的是困穷之路;后来行动的,却是通畅的源泉。怎样知晓它是这样的呢?一般的人能够活到中寿达到七十岁,但是,他们对于自己的进退行止,积日至月地懊悔,这样一直到老死。因此卫国贤相蘧伯玉活到五十岁,反省而知道了自己四十九年的错误。为何会这样呢?前面做的,事先很难知道对错;而后面的人,有了经验就容易攻破困难了。前面的人攀登高峰,后面能够照此攀援而上。先行的人跨过低洼之地,后面的就能够踩着过去。前面的倒下陷落,后面的人则因此而进行研究。先走的人大败,那么后面的就要另谋途径。从这里能够看出,前面的人是后面人的弓矢箭靶。就如同兵器的锋刃,同兵器把柄末端的铜套一样,锋刃坏了而铜套是完好无损的。为何这样呢?因为它常依托在后面的原因。这是平常的人都能见到的,尽管贤德有才智的人也不能避开的。

所说的“后面”,不是说停息而不行动,凝固而不流动,可贵的是它能协调规律而顺应时势。掌控了道理来顺应相对的变化,前面的也能够制服后面的,后面的也能够制服前面的。这是什么原因?“道”随时而变,不会丧失制约人的办法,人也不能不被束缚。时间的一反一侧之间变化,非常神速,不容有喘息的机会。在它前面行动,就显得超过太多;在它后面行动,则又不能达到目的。日月运转,光阴易逝,不和人来多作周旋。因此圣人不认为“尺璧”是珍贵的,而认为“寸阴”价值无穷,这是因为时光难得而容易丧失。禹为了追逐宝贵的时间,鞋子掉了而没有时间去取,帽子悬挂树枝上而不去拿,不是争着走到前面,而是争着获得大好时光。因此圣人恪守清和之道,而坚守柔弱。遵从着“道”而应时变化,常常在后面而不赶到前面。柔弱而恬静,淡漠而平定,战胜大难碾碎坚固,没有人可以同它相争。

[原文]

天下之物,莫柔弱于水。然而大不可极,深不可测。修极于无穷,远沦于无涯。息耗减益,通于不訾。上天则为雨露,下地则为润泽。万物弗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大包群生,而无好憎。泽及蚑蛲,而不求报。富赡天下而不既,德施百姓而不费。行而不可得穷极也,微而不可得把握也。击之无创,刺之不伤。斩之不断,焚之不然。淖溺流遁①,错缪相纷,而不可靡散。利贯金石,强济天下。动溶无形之域,而翱翔忽区之上。邅回川谷之间,而滔腾大荒之野。有余不足,与天地取与,授万物而无所前后。是故无所私而无所公,靡滥振荡,与天地鸿洞。无所左而无所右,蟠委错,与万物始终,是谓至德。夫水之所以能成至德于天下者,以其淖溺润滑也。故老聃之言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出于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无音者,声之大宗也。其子为光,其孙为水,皆生于无形乎?夫光可见而不可握,水可循而不可毁。故有象之类,莫尊于水。出生入死,自无蹠有,自有蹠无,而以衰贱矣。

是故清静者,德之至也,而柔弱者,道之要也。虚无恬愉者,万物之用也。肃然应感,殷然反本,则沦于无形矣。

所谓无形者,一之谓也。所谓一者,无匹合于天下者也。卓然独立,块然独处;上通九天,下贯九野;员不中规,方不中矩;大浑而为一,叶累②而无根;怀囊天地,为道关门;穆忞隐闵,纯德独存;布施而不既,用之而不勤。是故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循之不得其身。无形而有形生焉,无声而五音鸣焉,无味而五味形焉,无色而五色成焉。是故有生于无,实出于虚,天下为之圈,则名实同居。

音之数不过五,而五音之变,不可胜听也。味之和不过五,而五味之化,不可胜尝也。色之数不过五,而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故音者宫立而五音形矣,味者甘立而五味亭矣,色者白立而五色成矣,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是故一之理,施四海;一之解,际天地。其全也,纯兮若朴;其散也,混兮若浊。浊而徐清,冲而徐盈,澹③兮其若深渊,泛兮其若浮云,若无而有,若亡而存。万物之总,皆阅一孔;百事之根,皆出一门。其动无形,变化若神;其行无迹,常后而先。

是故至人之治也,掩其聪明,灭其文章,依道废智,与民同出于公。约其所守,寡其所求,去其诱慕,除其嗜欲,损其思虑。约其所守则察,寡其所求则得。夫任耳目以听视者,劳形而不明,以知虑为治者,苦心而无功。是故圣人一度循轨,不变其宜,不易其常,故准循绳,曲因其当。

夫喜怒者,道之邪也;忧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过也;嗜欲者,性之累也。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薄气发喑,惊怖为狂。忧悲多恚,病乃成积。好憎繁多,祸乃相随。故心不忧乐,德之至也;通而不变,静之至也;嗜欲不载,虚之至也;无所好憎,平之至也;不与物散,粹之至也。能此五者,则通于神明。通于神明者,得其内者也。

同类推荐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是范曾先生负笈欧洲、闲居巴黎时与老庄进行的心灵对话;范曾先生或文、或史、或哲、或艺进行多学科的磨砺互证,对老庄最本原的思想命题展开了深度的阐释和解读。要言不烦,清新隽永;刹那神思,直抵灵府。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曾国藩冰鉴(第三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热门推荐
  • 跟你借的幸福

    跟你借的幸福

    苏静忆,一个靠吃百忧解生活的都市女子,如果说女子是花,那么她内心无疑有伤。心底无法释怀的往事,那个叫夏南的男子,在她的记忆里反复出现却扑朔迷离。而初至的林淮无疑是一个不速之客,却因此而使她的生活一点点的起了微妙的变化。他帮她打开心结,帮她在寻找中忘却,他内心的阳光照亮了她心里的阴霾,他们一路走来,获得的回忆这样多,可是这样的遇见的背后隐藏的,竟然是一个谎言,而别离时,他们究竟应该何去何从?他借给她的幸福,是不是终究如海市蜃楼般的飘渺,是不是终究要她倾其所有的归还……
  • 两爱绕指柔:大辽谍女

    两爱绕指柔:大辽谍女

    一切都是阴谋,他落入一个温柔的陷阱。偏偏,他又不是一个多情的男子,负了最初的诺言,两爱纠缠成心结,结局能否无伤……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鱼王

    鱼王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君临天下为红颜

    君临天下为红颜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张陌生的床上。本以为自己还在睡梦之中,忽然一个肥婆将自己‘叫’醒。妈妈呀,不会吧?这样也能穿?!穿就穿嘛,竟然自己要被卖身?!天啊,这到底是哪啊?!想让姐姐屈服,没门!一场歌舞,一段邂逅,一个玩笑,一次意外,两个人就这样牵缠在了一起。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里,面对爱情,面对权利的纷争,她与他能否再次重逢?历经挫折后,她与他的爱情是否依旧?
  • 家有美男:娱乐女王穿越记

    家有美男:娱乐女王穿越记

    想她堂堂一个现代纵横娱乐圈的女王陛下,居然也成了穿越女主角?!好吧!穿就穿了吧,她忍了!但是,为什么偏偏她穿成了一个人人欺负的小可怜?!好吧!穿成小可怜她也认了!但是,为什么为了生存她要嫁给一个太监?!好吧!她承认这是她自己选择的路,可是,为什么偏偏太监会有儿子?!而且还是帅的人神共愤的儿子?!这不是要逼她乱伦吗?!这到底是什么鸟状况?!——————————————————————————————————————本文决不小白,非清水,非虐文,结局待定!欢欢保证,情节绝对会令大家耳目一新!最重要的是美男多多,绝对养眼!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欢欢拜谢(*^__^*)——————————————————————————————————————推荐旧书:她是杀手界的传奇,她是令男人趋之若鹜的毒药,她是一个没有心的女人。一次意外让她的灵魂穿越到了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神魔大陆。也许是神的恩赐,让她这一世得享亲情;也许是神的玩笑,让她这一世遭受灭门之祸。既然,她是被神遗弃的生命,那么化身为魔又如何?天地不仁,那么毁了这天地又何妨?且看一个女子如何纵横异世,仗剑天下,翻云覆雨,惑乱红尘…欢欢旧书:《天纵妖娆》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家有美男:娱乐女王穿越记》
  • 女孩子必读的公主故事大全集

    女孩子必读的公主故事大全集

    本书精选白雪公主、人鱼公主、睡美人公主等经典故事,让天下的女孩子感悟什么是勇敢、善良、坚强、乐观、自信、纯真,如何成为一个从外表到内心都美丽的公主。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谁能让我忘记(原创经典作品)

    谁能让我忘记(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陕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雨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