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8000000009

第9章 刘宗周哲学的心性工夫(2)

《立志说》在最后给企图自暴自弃的人给予了鼓励,并引导人将原本并不正确的志向归入正途。在刘宗周看来,立志虽然重要,但起手处便不错并不容易,即便像阳明这样大根器的人于此尚费周折,何况其他的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正的觉醒,不能自暴自弃。刘宗周为此树立了白沙、阳明、萝石三个榜样以坚定学人志于正道的信心,寓训导于启发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刘宗周对志正确与否的判断是站在儒家的传统立场上的,这等于认定了儒家的唯一正确性,如果对这一点没有认同,这个志恐怕很难立。人只有和他自己的生命有了真实的接触,发心立志才不会流于肤浅,也不易为世风所动,毕竟真正的立志并非去培养一个人的先入之见。

总之,作为工夫的起点或者说准备阶段的立志,其实是在为后面的涵养等工夫埋下伏笔、指引方向、确定内容。因为它潜伏了“意”。

并且,这一阶段已经可能激活人自性中的一些种子,使得它们开始对外部环境中的信息和能量进行有选择的吸收了。不仅如此,在《立志说》中还全息着后面的一些工夫,比如文中所谓“今之学道者,虽十分亲切,觉得此中隐隐一物有以出乎其上,或潜或露,时有时无,此处毫厘走作,彼处十分都是虚假,只为其志在此而不在彼也”是省察;“恶衣恶食”作为一种清苦的生活方式则是应事中的涵养等等。

(第二节 涵养

蕺山的心性哲学非常强调涵养,特别是其50岁前后“终日在韩山草堂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对涵养一路颇有受用,《年谱》谓其“渐见浩然天地气象,平生严毅之意,一旦消融”,“自是专归涵养一路”。可见对涵养的重视可以视为刘宗周心性哲学的一个转折点。

刘宗周心性哲学中的所谓“涵养”工夫,先出“静”字。这是一种求放心工夫,方法简约:

坐间本无一切事,即以无事付之。既无一切事,亦无一切心,无心之心,正是本心。瞥起则放下,沾滞则扫除,只与之常惺惺可也。此时伎俩,不合眼,不掩耳,不趺跏,不数息,不参话头。只在寻常日用之中,有时倦则起,有时感则应,行住坐卧,都作坐观,食息起居,都做静会。昔人所谓“勿忘勿助间,未尝致纤毫之力”,此真消息也……只此是求放心真切工夫。这种方法横说竖说不出“不起念”三字,从他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是讨到滋味了。这种静其实是在“养和”。在刘宗周看来,人心终日纷纷,唯有艮身心,遣物累,方能不为外境所转,他在《艮止说》中说:

凡人终日纷扰,只为胸中有物累未遣,内而七情为枸,外而五凿为迎,人己之间,动成障碍,虽欲求一息之止息,其得乎?物累既遣,则此心澄然湛然,常复其至善之体矣。一身之中,耳以司听,目以司视,口以宣言,四体以效动,而至此皆过而不留,若堕体黜聪者然,所谓“不获其身”也。身且不有,而况于庭除之地,更有人境乎?我返其视,而天下之为色者空矣;我却其听,而天下之为声者寂矣;我收其言动,而天下之为事物者化矣。虽金珠百万,不殊疏水曲肱也;虽天下之大,九州之远,不殊几席也。未尝无身也,未尝无人也,止于至善而已矣。终日止而终日行,其生机之融融于宇宙者,固未尝有一息之间也,此圣学之本也。这一段工夫虽从《易经》艮卦中化出,但其方法与境界颇有些道家意思。但刘宗周并未因此转向道家,因为他点出了此工夫的最终目的“止于至善”,所以他仍是提灯照路:灯是道家的,路是儒家的。

由于艮背之学也是禅门捷径,为了防止禅学倾向,刘宗周在此特别强调了静坐中性体的确立,并提醒说:“学者苟不识性,而求内外之两忘,鲜不流于禅者。”但是这里会出现一个问题:刘宗周当然是通过静坐使性体呈露(意),如果通过静坐性体会自然呈露的话,那怎么会有陷于空寂的可能呢?这一点刘宗周没有说清楚。

刘宗周还有四首《静坐》诗,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宗周静坐法的主脑和受用:

学圣工夫静里真,只教打坐苦难亲。知他心放如豚子,合与家还做主人。隐隐得来方有事,轻轻递入转无身。若于此际窥消息,宇宙全收一体春。

万法论心总未真,精神一点个中亲。不求坎离还丹诀,且问乾坤成位人。亘古生生惟此息,只今惺惺亦非身。请观声臭俱无处,毕竟谁尸造化春?

有物希夷气象真,多从血肉认非亲。闲来拭拂尘中镜,觉后方呈梦里人。呼吸一元通帝座,往来三复得吾身。憧憧思虑成何用?月过中秋花又春。

圣学相传自有真,舂陵一脉洛中亲。惟将敬字包终始,恰与几先辨鬼神。黑浪岂随初乘佛?嵩山应误再来身。凭君决取希贤志,口诀虽然不度春。这四首诗可以视作刘宗周对自己静坐法的总结,其中包括了与其静坐相关的所有内容。“知他心放如豚子,合与家还做主人”是说求放心;“且问乾坤成位人”、“请观声臭俱无处,毕竟谁尸造化春”是慎独;“精神一点个中亲”、“若于此际窥消息”、“恰与几先辨鬼神”是诚意; “隐隐得来方有事,轻轻递入转无身”、“憧憧思虑成何用”、“闲来拭拂尘中镜,觉后方呈梦里人”是治念;“惟将敬字包终始”是持敬避空;“黑浪岂随初乘佛?嵩山应误再来身”是左袒非佛;“不求坎离还丹诀”是右袒非老。宗周的静坐法于此便“一体全收”了。至于刘宗周的受用,可以用这四首诗韵脚的几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真、亲、春。真是真实,亲是亲切,春是满腔子的生机与和气。

如此看来,刘宗周通过静坐使得严毅气象得到了不少化解还是比较可信的。

需要指出的是,刘宗周虽然以静坐为根本,“静时不得力,动时便走作”,但他所说的静并不是只指静坐,从更高层次上讲,日用之间无不是静,也就是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即静即动,无动无静”,并以此为“君子尽性至命之极则”。这样便将周子“主静立人极”之说贯穿于后面各层次的工夫之中。

刘宗周心性哲学中的“涵养”工夫,次得一“养”字。那么养何物,如何养?他说:

孟子言“养心”,又言“养性”,又言“养气”,至程子又言“养知”,又每谓学者曰:“且更涵养”,养之时义大矣哉!故曰: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涵养之功,只在日用动静语默之间。就一动一静、一语一默、一衣一食理会,则谓之养心;就时动时静、时语时默、时衣时食理会,则曰养气;就即动即静、即语即默、即衣即食理会,则曰养性;就知动知静、知语知默、知衣知食理会,则曰养知。其实一也。如果说静是偏重于呈露端倪,养则是偏重于护持苗芽、聚集能量,动静语默间都是用功道场,其微妙处皆在“理会”二字上。在刘宗周这里,心、性、气、知是打通的,养一可以兼四。其中刘宗周尤重养浩然之气,以养气兼养性之功。他在给沈石臣的一封信中就说:

“养气即养其性之别名”,可见他对人精神境界与体内气机涌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十分敏感的。他的养气说强调了志对于气(能量)的驾驭作用:

浩然之气,即天地生生之气,人得之为元气而效灵于心,则清虚而不滓,卷舒动静,惟时之适,不见其所为浩然者。及夫道义之用彰,而冲塞之体见,浩然与天地同流矣。处富贵而不淫,处贫贱而不移,遇威武而不屈,皆是物也。集义所生,是此气根柢萌动处,精义入神而后谓之集,非零件凑泊。零件凑泊,正所谓义袭也。勿忘勿助,打成一片,工夫只在持其志。

志之所之,即是气之所之;志不可夺,即是气不可御,非有二也……志之所之,本乎心之所存……学者当求放心,此志自然有运量,不怕无浩然作用。若心放,则志气游荡,终成消靡。

不翕聚则不能散发,故曰:“夫乾,其静也专;坤,其动也直。”这一段是刘宗周对孟子养气说的阐发,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宗周自己的养气方法。首先是集义以生发、招集此气息;其次是持志,用意志控制住这股能量以防其消散。集义和持志都是为了使所聚集的能量“正”和“大”,而“正大”正是浩然二字的注脚。最后是用志调动这股能量,便是浩然之气的发用。由于不论是集义还是持志,都必须本之于心、守之以静,因此所谓的养和静并非截然分开的,二者虽各有偏重,但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刘宗周又说:

“善养浩然之气者,尤在主静以立极乎?”

养浩然之气“勿忘勿助”四字最为要紧,其中“勿助”最容易被忽视。因为常常有其他的气息夹杂在浩然之气里,但却并不容易辨认,比如杀气、骄气,等等。并且,对浩然之气的过度体验会产生一种自我迷恋,以及对气象的刻意追求。究其原因,乃是潜意识的冲动经过装扮,以符合于志的形式,通过志对能量的驾驭暗地里表达着自己,其结果便是助长。所以养气尤要小心,因为气作为能量,如果发用不当,就会产生破坏性。“勿忘勿助”四字文中虽也提到过,但这却正是刘宗周这种性格的学者最容易出的问题,他容易过于“助长”,因为他过于“勿忘”。他也提醒过别的学者要注意助长的问题,但这并不能说明他自己不存在这个问题。这反而可能是由于自身存在问题而产生的心理投射。一般证道心切的人都容易有助长的毛病。

养又有对某种状态的保持之意,是为了培养某种素质。这种养护相对于前面的更具体,是前面修养工夫的细化。刘宗周说:“清明以养吾之神,湛一以养吾之虑,沉警以养吾之识,刚大以养吾之气,果断以养吾之才,凝重以养吾之器,宽裕以养吾之量,严冷以养吾之操。”这种涵养工夫已渐渐摆脱静坐,而行于日用行事之间。

此外,刘宗周又以养性兼养命。他说:“寡思虑,绝嗜欲,薄滋味。三者,养身之要也。”由于刘宗周一生皆在病中度过,对于药理病理皆有研究。这从他给学生祝渊(开美)的一些书信里就可以看出。在信中,他谈论了对许多药方的改进方案,并对一些庸医的做法提出了批评,表现出了很高的医学素养和自信度。他虽然不弃药石,但在他看来,身病是标,心病是本。欲无身病,关键在于调心。《会录》中记载了他对此的一些体会:

癸未四月十七日,舟次津门,子汋病气上升,先生语之曰:

“终日说降气,曾不肯将心来降下。学者只因一种飞扬跋扈之性不曾放下,因此一时拘束,未免不得发舒,遂郁而成火。在舟不安,因思从陆;从陆未安,因想抵家;抵家后一事未了,又复一事。从中憧憧,终无歇息,遂汩没至老。若是者,何也?

盖因此中纷纷扰扰,皆是有所为而为底。若是安土敦仁,自然随遇而安。吾只劝女放下罢,即此是却病之方,即此是养心之法。”他在给弟子祝渊的几封书札里也时常提及这种见解:“心病之外别无形病,治心之外亦别无调理血肉工夫。”由于在刘宗周这里,万事缘由总在心,心性的修养工夫小则安身立命,大则齐家平天下。真是“养之时义大矣哉”!

静和养这两项工夫对刘宗周的身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经过这种训练,刘宗周的省察能力变得非一般人可比,他的心更加细密,对气的驾控能力也非常的强,不至于使本能冲动乱了体内的气机,身体也因此得到了受用,气象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但从另一角度看,这种工夫只是一种自我控制的手段,再成功的压抑也还是压抑,如仍不能和自性对话,那么这种工夫还是半得半失的。

刘宗周的另一涵养方法乃是一“学”字。他在韩山草堂读书时,便是以半日静坐,半日读书为功课,由是而归涵养一路。那时的刘宗周虽开始受到阳明学的影响,但此两项功课却是由朱子“学者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如是三五年,必有进步可观”那里学来的。读书学习在刘宗周涵养工夫里是占有重要地位的,它不同于一般为寻求知识和应举业而进行的学习,而是通过学习发明本心、印证本心、护持本心。他在《读书说》中说:

学者诚于静坐得力时,徐取古人书读之,便觉古人真在目前,一切引翼提撕匡救之法,皆能一一得之于我,而其为读书之益,有不待言者矣……夫圣贤之心,即吾之心也,善读书者,第求之吾心而已矣。因此,在刘宗周看来,既然我的心和圣贤的心等无有二,从圣贤的心中流出的义理,我的心中自然也有,因此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和圣贤心心相印。善读书的人就是善于将书中的义理求证于我心的人。

这是典型的心学路数。所以,如果按刘宗周的说法,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启发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将外在义理内化的过程。此即是说,人是被点化出来的,而不是被塑造出来的。他在另一篇专门开示儿子的《读书说》中写道:

夫书者,指点之最真者也……先之《小学》以立其基,进之以《大学》以提其纲,次《中庸》以究其蕴,次《论语》以践其实,终之以《孟子》以约其旨,而所谓恍然于心者,随在而有以得之矣。于是乎读《易》而得吾心之阴阳焉,读《诗》

而得吾心之性情焉,读《书》而得吾心之政事焉,读《礼》而得吾心之节文焉,读《春秋》而得吾心之名分焉。又读《四子》以延其流,读《纲目》以尽其变,而吾心之无不自得焉。其余诸子百家泛涉焉,异端曲学诛斥之可也。这一段是论述在以《小学》立基之后,通过《四书》启心,而后知《六经》等书非是我心外之物。但这一段中“得吾心之”四字非常值得探讨。此四字的意思是孟子所谓“非外铄我,我故有之”之意,是说我心中之理在《六经》那里得到了印证。但我们是否可以用《小学》以来的筑基阶段来解释部分“我故有之”的东西呢?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种义理就仍然可能是“由外铄我”的内化结果,而未必是“我故有之”的了。这也就使得部分义理的先天性出现了问题,成了习得的了。

之所以对这一点提出怀疑,是因为这一点似乎可以被反证法推翻,即假设这些义理的先天性可以成立,那么如何解释不同时空内的人们何以有不同的观念、信仰以及行为方式呢?如果这些义理节文都是人先天存在的,那么它在时空上就应该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倒是心理和情感相对于义理更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所以在刘宗周的无意识里一定存在一个先入之见,这个先入之见是“由外铄我,故我有之”,虽然刘宗周否认知识的被内化,但知识的确被内化了,只是这个被内化的过程是无意识的。

刘宗周希望通过学习发明本心,认识心体的广大和无所不包,但由于那些先入之见以及对先贤的崇拜使得这种学习反倒束缚了自己的思想,同时使得心体受到束缚而未能广大,也使得其学术缺乏开放性而趋向保守。他不能相信有圣人之外的义理,就是一个证明。

并且,他会用先入之见的“本心”去衡量其他思想,态度简单粗暴,如所谓“异端曲学诛斥之可也”。刘宗周的哲学思想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即他所反对的东西常常就是他自己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他经过深入的自我反省和体察后发现的,他的一些议论常是对此而发,其根源处是一种内部的自我教育。如他反对“识神用事”,反对“以识为觉”: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历史主义为原则,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范畴一天命观、经学政治指导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德治治国方略、纲常伦理规范、民本固国执政方策、政治变革对策等概略性地试作哲理梳理,以时间范畴为经、历史时序为纬,论析儒学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支柱,以民为本执政哲学期许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伦理纲常政治秩序,在时易治变中推行以德治国方略,建构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精神。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灵能者纪事

    灵能者纪事

    洪荒大陆,人烟稀少,花木稀疏。狂风卷着暴雨在空中纵横,地上,兵刃声却不绝于耳。龙翔九天,湍急的水流从巨龙口中奔涌而出,在大陆上恣意蔓延,冲击着黄帝的军队
  • 妖惑异世

    妖惑异世

    莅临异世,御兽降妖,她风生水起;危机四伏,杀仙斩魔,她素手遮天;且看顶级异能者如何玩转异世,逆转乾坤!
  • 洪荒古传

    洪荒古传

    子会之时有混沌初劫,却是指盘古开天地。而此时丑会已终。丑会之时却是洪荒初劫之始,乃为飞禽走兽之争。现时却是寅会始,天地复归清明,万物皆有序。白蒙蒙之中露出一个幼小的身影。却是那血海之中的那个全身红色的幼童。他就是那道飞出的红光。只见他全身赤裸,身上毛发全无,一双乌黑的眼珠子转动了下。然后见他往地上一跪,拜了天地四方。起身看了下那四周,和无着片缕的周身,笑着摇了摇头。甩了甩了细小的胳膊,孩子露出遥远的思绪。沈平第一次见到妖怪倒是愣住了“你们是妖怪?”那老虎听了沈平的话也不反感,很自得的点了点头“我们是妖怪,小兄弟你刚化形不久吧?”洪荒永远神奇的天地,承载着我们永远的未知,让我一步步为大家揭开那迷一般的世界本书QQ群:116244155
  • 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

    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

    民国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林徽因传诵数十年,最唯美最经典的诗歌精选合集。《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偶然》、《翡冷翠的一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仍然》、《深夜里听到乐声》……中国诗歌史上空前绝后的心灵碰撞,爱与美的永恒绝唱。
  • 腹黑首席VS单纯女助理

    腹黑首席VS单纯女助理

    夏冷雨二十岁生日那天,和几个同学相约好要去哪里疯狂一次,以证明自己已经成年。夏冷雨在酒吧里甩着头发跳着舞的时候,一双恶魔的眼睛盯上了她。暑假到了,夏冷雨和几个同学约好了去打暑期工,却在应聘的公司里凑巧地遇上了那双恶魔眼睛的主人。而这个恶魔眼睛的主人正好是这家公司的老板。从此,夏冷雨就象是一只小羔羊一样地被那个恶魔老板给诱拐了。
  • 花心总裁的贴身冷秘

    花心总裁的贴身冷秘

    她夏凝芯第一次去圣婴学院踩点的时候,就对他展桀骜一见钟情。向来温婉淑女的她竟一改形象,对无论他身边有多少爱慕者,她还是不退缩的对他——展桀骜,展开了强烈的追求攻势。当修成正果,如愿以偿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那阵风不会停留,却不知……带着他送给自己的“小”礼物,悄然无声的离开她爱惨了的人。五年后,为了父亲最爱的那片土地,她再次归来,身边却多了个小可爱……为了父亲,她不得不应母亲的要求去展氏上班,为的——就是帮她姐姐和展总裁做媒。她成功的成为展氏集团总裁的贴身秘书。他亦如以往一样,换女人如换衣服,只是现在多了一样就是,换秘书犹如换女人。她抱着随时走人的心情呆在她身边,可是……展桀骜看着老妈找来的那个古板的小女人,心中的怒火被熊熊勾起,而她还……为什么对自己那么冷啊!难道不会笑………他以为自己的心在那次就不会再跳动,但为什么看着她和其他男人打趣,他会有揍人的冲动……她想忘记过去,他可不允许……这次可是她自己送上门的!!!!
  • 男人和刀子

    男人和刀子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废后风华惊天下

    废后风华惊天下

    她是皇后侄女,他是贵妃之子。为了保住表哥的太子之位,为了家族不致倾覆,她欺骗了他,还间接害死了他的母妃。可结果她想保护的一切都随雨打风吹去,就连她自己,也成为了他的战利品。他深恨她为了皇兄欺骗他的感情,她活在害死他生母的负疚中。当他如愿登上帝位,强行迎她为后,却处处为难,让她成为后宫的笑柄。可是,折磨她,并不能让他真的开怀。因为,她依然是他从小就放在心头,用尽手段终于得到的宝贝儿。他在心底偷偷说,陌儿,只要你忘了皇兄,我就原谅你,从此好好待你。在终于下定决心时却听到不堪折磨的她说,如果是表哥,一定不会这样待我。他们一次次的错过,她在后位上渐渐心如死灰,诈死出宫从此天宽海阔,活出没有负累的精彩人生。失去此生挚爱,他痛不欲生。当年的真相抽丝剥茧的展开,他更是悔不当初。要如何才能寻回已经不再留恋他的宝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