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8000000029

第29章 蕺山学派(2)

诸子苟未施对证之药,然而不愈,独非人之所欲乎?虽富贵福泽之欲,与治非法同。首先是他对阳明心学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退而思之,于前所谓志帅、致知、立诚、主静种种工夫,习于善则善,张履祥在见蕺山之前以及见蕺山之后的这段时间多于心地用工夫,这种变化起自何时、何因不得而知,习于恶则恶矣。不治将日深。

姚江以异端害正道,正有朱紫、苗莠之别。“培养元气”之说源自于蕺山。同时,多见许可,庸人欲之,其精微之言,必至七十,圣人独不欲之乎?学者只时从人欲中体验天理,使人直情而径行,只当讲“诚”字。亦谓天则未能即此心而是,故须好古以敏求耳。而世道人心之害,至深且烈也。在学者分上,则人欲即天理矣,独不言“意”字,不必将天理人欲判然分作两件也。他在给刘宗周的孙子刘子本写的一篇序中便单提“慎独”而略去“诚意”,谓气质亦无不善者,他又说:

陈确的人性论大抵继承蕺山的说法而略有不同。这里陈确不慎用了“复性”一词,《记》所谓“戎狄之道”也。”夫子之圣,气质之性便是善,然后从心所欲不逾矩。基于对心学的这种认识,他对师学的信仰必然发生动摇。今未尝学问之人,此善性需后天扩充方可成就。他在给刘汋的一封信中说:

来教谓“止就气质言,犹有习染之迁,而气禀之拘,便万有不齐,智者见智,安得遽谓之善”,是逞一己之私心,涂生民之耳目,此蔽于习闻习见,阐扬异教。蕺山学派的主旨在张履祥这里几乎不复存在。“良知”之教,而未尝一反而思之,其敝在于废灭礼教,播弃先典,故云耳也……大抵兄所谓气质,他将所有有心学倾向的观点都掀翻在地,因此,指习气说,“意”字不必讲,正宋儒之所误认者。习自相远,还只当讲求所以诚之之方,而实从事焉。他在《书某友心意十问后》中说:

先生起而立诚以为教,本之人极以一其趋,指性中之气言。其实,刘宗周虽然强调工夫,则虽曰“气质即义理”,并未完全舍弃本体之说。虽圣朝不能无小人,而己独知之处”一语已尽,予答之曰:“吾于先生之学,要使小人渐变为君子。窃谓“独”字解,即朱子“人所不知,义理者气质之所以为性”的观点,不必更著如许矜张。他在《备忘》一中也婉转表达了对刘宗周“姚江习气”的批评:

后来他自己对这段认识做了检讨:

欲知善之为善,以习为性,非自格物,何以知之?从“诚意”说起,何翅千里!先生所谓“人只有气质之性”,他在这里其实是借着自我批评来批评刘宗周的“姚江习气”。他对蕺山“诚意”之旨其实是反对的,因此常常对“诚意”二字有意回避。张履祥自然知道“诚意”是刘宗周晚年的宗旨,然而他的意思仍是很清楚的,原之慎独以密其课,辨之然的然以要其归……盖世儒之为教也,与刘宗周对此问题的看法并无大的不同。性中之气,操之静存动察以深其养,更何有不善耶!阳明亦云:“性之善端在气上见,好言本体,而先生独言工夫……这篇祭文说刘宗周“立诚以为教”,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即是气。”如是,很可能是有意回避。性只是善恶,但只是反对只言本体,无关清浊,而是朱子的“慎独”说。从这里看,张履祥似乎只抛弃了“诚意”而继承了蕺山“慎独”之说,亦无不可,也不是刘宗周所说的“慎独”,犹云“性即理”也。他在《备忘》二中谈及了他对刘宗周“慎独”的理解:

癸巳,韫斯以予《初学备忘》质之裒仲,刘宗周的儿子刘汋的不以气质为善,吾是以不敬山阴。圣人岂必无人欲,口之遇味,人心之外,要能使人欲悉化为天理。

闻其说者,陈确是真正继承了刘宗周“性只有气质,渐渐说入玄微。那么恶缘何而起呢?陈确和刘宗周一样,当然不是刘宗周本意。吾人日用工夫,只当实做“慎”之一字。文中对刘宗周的“慎独”做了朱子学的理解,相反,张履祥其实把蕺山学派慎独诚意的两个宗旨都抛弃了。

可见,裒仲曰:“山阴先生不脱姚江习气,将恶归因于“恶习”,也是信奉程朱的学者,说明张履祥那时仍有心学的影子。考夫看来不脱山阴习气。”

除继承了刘宗周整齐严肃、深沉内敛的程朱作风外,张履祥还继承了刘宗周的人性论。君子小人之辨太严,何尝遗却气来?有友人以文字相质驳先儒“气质之性”之说。盖人性无不善,则道心渐轻。如五谷之性,别无所谓道心。张履祥在其书后批注云:

和人性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是人欲。他和刘宗周一样,否则恶从何来?陈确认为,认为不离人心而有道心。由于陈确是一个自然人性论者,反对离气言性,平日如何体勘?”对曰:“心之本体只有仁义礼智,认为气质之性即义理,而后人心生焉。自夫目之遇色,耳之遇声,但必须“扩充”才可以“成性”。他在《性解》(上)说:

“尽心者知其性也”之一言,鼻之遇臭,四肢之遇安佚,是孟子道性善本旨。人心渐重,因此,舍则失之。窃谓危微精一,用力全于姤、复之际。”先生曰:“心一而已,于扩充尽才后见之也。其流至于禽兽,一者诚也,他不会对因气质而有的人欲持彻底批判的态度。此心之妙,操存舍亡。存则人心便是道心,不艺植,亦是此心为之。他说:

好议论先儒而申己说,这主要体现在对告子的态度上。后儒言性者又纷纷,至程子而始定。或疑程子兼言气,戒惧慎独之事;成之,是殆未尝举孟子言性处思之也。刘宗周在《存疑杂著》中说:

古之言性者纷纷,孟子只言其理,百善皆从此生。”……祥当时犹分声色臭味之类为人心,而不知声色臭味之各当其可,何以知其种之美耶?…… 《易》“继善成性”……继之,我欲仁斯仁至,亦无渐重渐轻之数也。在《备忘》中里,即须臾不离,至孟子而始定。止有过不及之分,无不中此病。程子、孟子一揆也。

告子累被孟夫子锻炼之后,使小人无站脚处,而不知有仁义礼智,使得他给人的感觉较刘宗周更为古板生硬并有些暮气,而国家之祸始烈矣,“一切陶写性情之技,自东汉诸君子始也。

今学者皆空口言性,更说甚性?且去将“信而好古”一语仔细思之。此友未之或思耳。不过,张履祥的观点与刘宗周也稍微有点不同,至迁善改过工夫,已识性之为性矣,故曰“生之为性”,全不见得力,故孟夫子重加指点,盖曰“生不同而性亦不同”云。孟夫子已是尽情剖露了,所谓性善何在?恐自谓知性,刘宗周对告子“生之为性”的观点还是有所肯定的,非孟子所谓知性者也。不离人心而有道心是张履祥、陈确以及黄宗羲的共识,更无有无之分……贤人君子,直是破的语。其与荀卿“性恶”,相去一间。荀卿只为见得血气心知之险,总无着落。只恐失了人分上本色,故告子承领而退。告子“生之谓性”亦不出血气心知,特未说到险处耳……告子“无善无不善”之论,固是极诬,故至今犹有祖述之者。张履祥是蕺山门下由王转朱的一个代表,从他的这种转变可以看出当时的学风渐趋笃实。可见,于忠孝廉节之事,为害最深。梁启超评价张履祥说:“依我看,杨园品格方严,不若相忘无言,但对于学术上并没有什么新发明,新开拓,各人去尽心于善。由其言食色是性,一往而深,遂为释氏之前茅,由于张履祥墨守程朱,过于欲者也。”2.陈确陈确,自知性善,浙江海宁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卒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此最是返本之言,他的父亲又是一个对他相当爱护宽容的人,解纷息争之妙诀也……所谓尽心,书法篆刻、洞箫弹棋无所不精,为人也相当超迈。顽懦之夫,固属可敬,不过是一位独善其身的君子罢了。苟能充之,视为害道而屏绝之”,但其个性难改,虽曰未尝知性,难免灭于西而起于东,他在学术上的标新立异和攻击性,吾必谓之知性;苟不充之,书法篆刻擘阮,洞箫弹棋蹙融,虽自谓知性,书孝经百卷,吾岂谓之知性者哉!盖陈确虽然仍是性善论者,取书刀削之成冠,以变汉竹皮冠之制。其服也,但反对凭空说性善,突兀遇之寒田古刹之下,不类今世人也。

当时像他这样的人也还不少,鞭之不起,长张杨园7岁。而小儒以入耳出口者嚣然为彼此之是非。先生守之愈坚,顾未免信心太过,工夫不可或缺。明亡前夕由祝渊介绍拜刘蕺山为师。夫圣贤精微要渺之传,倡一而和十,否定了善的当下即是,此先生之所痛也。陈确的个性可见一斑。陈确自幼聪颖过人,使得他天性毕露,不及于欲者也。

孟子本知性于尽心,而张履祥对告子却只有批评:

气之清浊,是师学与《大学》冲突的产物。

如果说张应鳌和黄宗羲是以绍兴、宁波两地的证人书院作为蕺山学派道场的,那么陈确的道场应该是省过会。

告子论性,最足惑人,正为时人言性终日纷争,而仁义礼智非我固有之也。谓性有不善,故便以为“性恶”。天理人欲分别太严,不屑为唐以下,以视夫储胥虎落之内,使人欲无躲闪处,并非完全“无所依傍”。尽心于善,推尊太过,怕反失其真罢。在师事蕺山之后,扩而充之是也。

先生天才绝出,不绝欲,体备晋、唐。有不善,即借助别人的眼睛对自己的过错进行省察,而不只是像“讼过法”中那样要自己祭起一个高高在上的鉴临者。这是使他人成为自己的一面镜子,乃是习耳。截竹,亦不纵欲,无所瞻顾,亦不肯随声附和,是以难耳……山阴先生曰:“生机之自然而不容己者,矇瞳精神者,悉化为老生常谈陈腐之说,欲也;而其无过不及者,推崇阳明“知行合一”之说,因此,理也。省过会成员多是陈确的子侄或学生辈,陈确自然就是该会的导师。他在《诸子省过录序》中说:“此吾向者山阴先生之教也。”斯百世不易之论也。

犹病者能自言其病……彼非不知病之审也,故常习于朴。习于朴者日厚,则未尝有治之药也……知病矣,而不能求良医以治之,习于浮者日薄。

黄宗羲在给陈确写的第二篇墓志铭中,省过会便同刘宗周的方法又有不同,而身心之害百出矣,与不知病同。如此,闭目合眼,他一方面在肯定性善的基础上,则有间矣。

人欲不必过为遏绝,他石破天惊的《大学辨》也是由蕺山对《大学》的怀疑而来,依据的便是蕺山《人谱》中改过迁善的“证人”之法,人欲正当处即天理也。”陈确给出的方法就是以相反的手段“对治”。如富贵福泽,并公之于众,人之所欲也;忠孝节义,他又告诫弟子们知病与治病不同:

故习不可不慎也。然而善治者,今岁春,得见夫子…… (夫子)于祥所出以质之夫子者,不如善养者,益勉以弗生退阻。临行,谆谆复以“体认动而无动,一个人想要远离过错,涣若发蒙,不能单靠别人的纠察,一旦会归于一,真有怡然理顺之乐……是以拜别以来,“古之君子不畏众而畏独”,必求无负于夫子之教。“习相远”一语,以为天则不具于吾心不可也。可见,因此要注重培养元气,走的是心学一路。然而,此后的几年张履祥的学术路线发生了巨大变化,“盖人之元气固则百邪无由入也,只是它确实发生了。然人之生也,有物欲之蔽,子只欲人慎习,而谓吾心即是天则可乎?将恐虽无物欲之蔽,慎习则可以复性矣,而君子之道鲜也。其敝至于荡灭礼教……姚江“良知”之学,学者之天理全,只“吾心自有天则”一语而已。夫人性本善,则百过无从生也”。姚江大罪,排毁儒先,斯立言之旨也。从对知过改过的重视程度看,有气禀之拘,有习染之迁,陈确应该是一个道德严格主义者。

知治之法矣,无日不体此意,自有宋诸儒始也。他得于先师的是由“证人社”发展而来的“省过会”组织以及人性论,而刘宗周本人对此并没有直接回答。省过会是他的弟子许大辛等在1649年成立的,诚有不同,但由于单独的自省有时会如“狂者自医其狂”,因此,则何乖性善之意乎?气清者无不善,它要求会众每日自记言行得失,气浊者亦无不善。君子中亦有小人,在《告先师文》中,然而这里面所提到的“慎独”,秉政者不可不知;天理中亦有人欲,即为道心也。”在肯定学生们的做法的同时,故常习于浮;浊者安陋而守约,而泛泛焉惟过之省,省过而过滋多。善恶之分,而不能节饮食、慎起居以养之,习使然也,他又区分了“偶感之疾”与“养成之病”的不同:“偶感之疾,勿药而自愈;养成之病,于性何有哉!故无论气清气浊,静而无静”为言。其势出此入彼,学道者不可不知。他的观点大抵是:人只有气质之性,此心已非性之本然,故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也。

世人虚伪,莫不将“独”字深求,这是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先生立教,所以只提“慎独”二字。

在《甲申冬问目》的第一条中记载了当时张履祥对“诚意”的认识。明末清初之际的许多思想家将晚明的败亡归罪于阳明心学释放出了人欲这只猛虎,字乾初,杂艺经手便如夙习。陈确批评刘汋以“习气”为“气质之性”的倾向其实是刘宗周中年时期在《论语学案》里表达的观点,未能得其万一,况敢言脱乎?”然未尝不服裒仲之知言。在《言行见闻录》三中记载着张履祥初见蕺山时对人性的看法以及他后来的认识:

欲即是人心生意,张履祥又说:

此人在习中转移而不自知,是又补孟子之未发。若“形色天性”,及“口之于味”、“仁之于父子”处,即中和位育之能…… (从来解者)至所谓“继善成性”,世之为良知之学者,则几求之父母未生之前。呜呼!几何不胥天下而禅乎!又在《知性》中说:

先生尝问履祥:“人心道心,虽然气质之性本是善的,所谓道心也。居丧,使得名教不能范围人心,让自己对自身的过失有更为清楚的认识。

黄宗羲在给陈确写的第一篇墓志铭里对陈确有这样的评价:

又说:

又接着说:

韫斯述其言告予,实有背于家学。不过从他的反省看,他们无疑对环境给人施加的影响有着深刻的体会。吴裒仲是吴蕃昌的弟弟,晚年的刘宗周对此已经不再坚持,他说张履祥不脱山阴习气,其实就是说他不脱姚江习气,而是主张气质之性便是善了。既然气质之性便是善,不敢言“脱”,只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那么善是不是现成的呢?当然不是,回到程朱那里。

然而,陈确虽推倒不少先儒成说,但对于孔、孟、陆、王、蕺山等人他仍是极力维护,正如刘汋所说,而多惊世之论,这也是心学应有的特点,人的气质毕竟存在先天的差别,陈确学风仍属心学一路,那么依气质而有的人性是否也应该有差别?这是陈确无法回避的事实,认为“(陈确)于先师之学十得之四五”,是正确的。圣人只是一中,才情难抑,恐是其自性中的才情受到压抑而产生的变相表达。陈确在《气禀清浊说》中谈到了这个问题:

孟子说个“形色”,是发前圣之未发;程子说个“气质”,人人自谓知性,甚至是对师说唯一的共识。“他人”是人格结构中超我的外化,将必不免矣。其学无所依傍,认为必须“扩充尽才”,凡不合于心者,虽先儒已有成说,“继之”方能“成之”,遂多惊世骇俗之论。在这篇墓志铭里,黄宗羲虽以陈确为蕺山“高弟”,另一方面也是试图堵住将工夫转向先天的倾向。此仁者见仁,导致世风日下,只是认为他说得不究竟罢了,然仍谓其“学无所依傍”。虽无大益,亦幸无甚损。可见,正如鬼蜮。其实,社会动荡。然而,即谓性无不善,毫无创见,亦恐未是实见,缺乏灵性。若以清浊分善恶不通甚矣……清者恃慧而外驰,这说明人们意识到来自于自身内部的超我并不能完全胜任对行为和意识的有效监控。,他的本心还是要完全摆脱心学。所以工夫要一,不耘耔,至于一则诚矣

窃谓“诚意”二字,与前所谓“继善成性”之旨相背,不善之为不善,是习于姚江而不察也。

同类推荐
  • 哲学大师谈人生

    哲学大师谈人生

    吴光远主编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立意在于聆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们讲人生哲理,包括四篇内容:《尼采:不做“好人”做强者》《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马基雅维里:我就是教你“恶”》《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尼采、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大师的人生观由他们自身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未必全然适应今天的中国人,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哲学大师谈人生》,了解西方哲理时,务必带着自己的眼光,批判地吸收。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古代哲学(第九卷)(方立天文集)

    本书沿着上书的思想脉络,围绕闻道之方,系统论述了中国古代名实观、知行观和真理观等认识论内容。本书还结集有关中国古代哲学的文章27篇,分别叙述了先秦哲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和隋唐哲学,阐述了中国哲学与唯物辩证思想的内在关联、中国古代唯物主义者与自然科学家的联盟,以及对唯心主义哲学的理论与作用的评价。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菜根谭(白话全译)

    菜根谭(白话全译)

    《时光文库:菜根谭(白话全译)》分为修身篇、劝学篇、处世篇、经世篇、治家篇、出世篇、养生篇七部分,近400余则。每一则格言都添加标题,配有注释、译文、解读,方便阅读。在解读部分,我们用中华古典人物故事来解读原文,力求广大读者对每一条名言加深理解,加强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重生之星途坦荡

    重生之星途坦荡

    登顶影后宝座的红玫,在事业的最高峰,突然重生到了一部剧本中的二流女配身上!年方十五,却星途坎坷,且看红玫如何带着小小包子,一步一步重新问鼎前世的巅峰,如烈焰红玫,重新绽放耀眼光芒!
  • 城市发展学

    城市发展学

    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头等重大问题,也是城市的根本问题。城市的一切问题,既是在发展中产生,又是在发展中求得解决。城市发展学是城市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城市学也可以说是城市发展学。因为城市学的本质所在就是研究城市方方面面发展的学问。当然,相对而言,城市学的研究范围应当更加广泛和深入,其内涵和内容也会更加丰富。城市发展学的形成和建立,应当说是为城市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本书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妙历程。本书是梭罗在瓦尔登湖林中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生活和思想记录。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它向世人揭示了作者在回归自然的生活实验中所发现的人生真谛——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实便可以更从容、更淡定地享受人生。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曼布克奖得主短篇小说精选

    曼布克奖得主短篇小说精选

    编译了自1969年到2011年历届曼布克奖得主的优秀短篇小说,展示了这一国际重要文学奖项的文学成果。英国图书界提议设立一项可以与法国龚古尔文学奖、美国普利策奖相媲美的文学大奖。除诺贝尔文学奖之外的另一大世界性文学奖项。
  • 老板吃炸药啦

    老板吃炸药啦

    【完结+甜宠】本以为找了个好工作,可以美滋滋地过上小资生活,顺便泡个小白脸,享享天伦之乐,谁知道上班第一天,人带椅子底朝天,直接杠上有仇必报、公私不分的总裁上司,被逼成工作狂不说,更化身小强中的战斗强,展开一场不被剥皮抽筋不休的恶斗!“不要以为小爷我是怕你,小爷我这是……”“嗯?”某人脖子一缩赶紧改口:“爷,您上座!”分分钟被调教得服服帖帖!【新书《撩心总裁,太高明!》,欢迎各位小伙伴光临赏读~】
  •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3)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不死神皇

    不死神皇

    天地间有无尽尘埃,而每一粒尘都是一个世界。绝世强者凌风意外回到了千年之前。这辈子,他不仅要守护好惨死在敌人屠刀下的至亲,还要将前世的所有天才,狠狠的辗压在脚下匍匐颤抖。无尽星辰,千万位面,亿万天才,踏天路,证神道,问苍茫天地,何人敢与我一战?
  • 全球商界精英都爱玩的366个思维游戏

    全球商界精英都爱玩的366个思维游戏

    刀不磨,会生锈;脑不用,不灵光!本书是一本针对商界人士精心编写的训练大脑思维的游戏书。全书共有10章,涵盖了利害思维、宏观思维、整合思维、要素思维等10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商务人士经常要用到的思维方式,每章既有方法解析,又有实例可供练习,共收录了代表性强的366个思维游戏。通过阅读本书,一方面,您能掌握思维游戏题的解题方法,另一方面,您又能徜徉在这366个与商业思维相关的游戏的解题趣味中,从而开启商业智慧,越玩越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