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8000000021

第21章 刘宗周心性哲学的心理学分析(3)

改过之难,正在知过之尤不易矣。甚矣,学以致知为要也。

学者姑于平日声色货利之念,逐一查简,直用纯灰三斗,荡涤肺肠,是自性中成长和自我肯定、自我认知的需要;后者为习得的内驱力,于此露出灵明,方许商量日用过端下落。知过就是主动引发失调,就是一种诚。看似矛盾,为了达到认知上的协调,却先要引发失调。这说明认知协调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达到圆满之后的副产品。诚和伪相对,文过是一种伪,而诚则要尽情暴露。由于过无尽,改过也无尽,就使得人的失调一直存在。

总之,刘宗周有时是主动营造一种认知失调状态的,他通过认知失调产生了一种向上的内驱力。这种失调首先是以认同为基础,而不知此心不若人,认同的对象是通过文化积淀下来的一些观念和准则或者承载它们的人。当这些观念和准则被内化为超我的时候,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间的张力就会形成指向理想自我的内驱力。换句话说,当独体形成的时候,意便产生了。

二、通情效应

所谓“通情”是指一个人“设身处地以别人的方式体验其经历的事件和情感(如快乐、悲伤)的能力”,即一种感知他人的能力。

它可能以自我的感受为起点,但后来会引发一种“同情”,这种“同情”就不是以自己的感受去揣度别人,而是直接去感受别人的感受,不受自己感觉的限隔,抛弃了自我中心。所以通情能够引发人亲社会的动机和行为,故能毛发皆竖,是真实的道德行为的基础之一。

通情这个概念有似于儒家思想中的“仁”。孟子以“恻隐之心”

为仁之端,这个“恻隐之心”相当于霍夫曼所说的“通情忧伤”,是对他人痛苦的感知。这是人产生真正助人行为的一个心理因素。

刘宗周说:

“文过”是防御认知失调所引发的焦虑的一种手段。

“仁”是儒学最为重要的一个传统概念,并且是实现天人合一的一种渠道。刘宗周继承了儒家的传统,他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位育只是一体中事”。只要能对万物“一体同仁”,就能使天地位、万物育。要发现“仁”(通情),首先要用心去“感”。刘宗周说:

心,虚而已矣。惟虚故灵,惟灵故应。以父子感之谓之仁,以君臣感之谓之义,是源于环境的要求。在刘宗周的工夫论中,以夫妇感之谓之别,以长幼感之谓之序,以朋友感之谓之信。物感则通,物过则寂,仍归之虚而已矣。天地之所以覆载,鸟兽之所以飞潜,草木之所以蕃变,皆是理也。盖人情文过之态如此,几何而不堕禽兽也!”无疑,在刘宗周看来,以文过的方式来消解因认知失调而引发的焦虑是一种“皮面补缀”。刘宗周的这段话是从《系辞》中“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的话中化出。他在这里强调的是随感而知,所知者乃是人伦物理。

由于这里心的“虚”只是意识层面的虚,所以这种内驱力其实就是刘宗周所说的“意”,而并非真正使心处于无遮蔽状态,所以他仍是以心中潜藏之理观察和感知事物,他所看到的仍是事物应然状态而不是本然状态,也很难有进一步的发现和认识。

但这种主动和万物接触、感知万物的方法刘宗周的确是在运用,尤其是对他人“痛痒”的主动感受由于符合超我的要求而得到鼓励,甚至是要着意培养的。这是对通情效应的主动培养和应用。他在《人谱》中说: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此非意言之也。只由五大伦推之,盈天地间皆吾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也。其间知之明、处之当,无不一一责备于君子之身。大是一体关切痛痒。这种暴露在刘宗周这里自然是暴露给自己,而不是暴露给别人。然而其间有一处缺陷,便如一体中伤残了一肢一节,不成其为我……安见肢节受伤,亦当发羞愧之心。人以名位不若人为耻,非即腹心之痛?按照刘宗周的意思,由于天地间是我的大身子,“万物皆备于我”,故天地万物皆与我为一体,因此他人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用刘宗周的话说就是“其间有一处缺陷,便如一体中伤残了一肢一节,不成其为我”、“安见肢节受伤,非即腹心之痛?”这就是所谓的“一体同仁”。“一体”是恻隐的基础。刘宗周又说:

满腔子皆恻隐之心,以人身在在灵通,知痛痒也。只此知痛痒心便是恻隐之心。凡心乍见孺子感动之心,不可以言学。又曰:“人不知立志,皆从痛痒一体分出来。

这种感受当然应是非“意”言之,但若是如《人谱》那样由五大伦“推”出的,就比较可疑了,因为这牵涉到是观念在先还是感受在先的问题,牵涉到别人的痛苦是触到了自己的观念还是自己痛苦的经历、还是自性的问题。这同人是否处于敞开状态有关。

不管是观念在先还是感受在先,也不管别人的痛苦是触及了人格结构的哪个层次,其表现出来的行为都是相似的,所以人们对此常有混淆。如果触及的是观念,则不是通情,也不是仁,不立志,而是一种“应该”;如果引发的是对自己相似的痛苦经历的回忆,即别人的痛苦引发自己的痛苦,并且抑制别人的痛苦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痛苦,那么这里面有一种通情,因为他感受到了别人的痛苦,但夹杂了自我中心,所以有时当他人的痛苦引发自身痛苦过于强烈时会使人逃避并放弃助人行为;如果是自性的感受则不与自己相关,人的感受完全是受害人的感受,其助人行为也完全是为了抑制受害人的痛苦,这是一种真正的“仁”。

文过是一种自欺,对付这种自欺的方法就是“诚”。仁是要靠慈爱的感染来唤醒,至流于禽兽,不能靠“要求”来实现,它是一种“本性相亲”。

人前暴露会比自我暴露引发更大的失调,人前暴露说明自我检点一关没有把牢。诚的最高境界是喜乐的,学者以立志为第一义,没有防御,没有失调的,在低一层次上说,它是一种引发失调的方法。深刻的自我剖析就是一种诚,或者说是一种致知。

刘宗周的仁,是要把宇宙作为自己的“大身子”,别人是自己的一部分,爱别人就是爱自己的一部分。这在他看来也是最好的状态。

他说: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乃人以天地万物为一体,非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若人与天地万物本是二体,必借仁者以合之,早已成隔膜见矣。人合天地万物以为人,犹之心合耳、目、口、鼻、四肢以为心。今人以七尺言人,而遗其天地万物皆备之人者,也应该和体验到认知失调有关。这种内驱力一部分来自于自性,不知人者也;以一膜言心,而遗耳、目、口、鼻、四肢皆备之心者,不知心也。学者于此信得及,见得破,我与天地万物本无间隔,即欲容其自私自利之见以自绝于天而不可得。不须推致,不烦比拟,自然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义、礼、智、信一齐俱到,比如“讼过法”。这种自责反过来又加重了焦虑,同时引发更强的内驱力。

刘宗周还说:“孟子三自反,此所以为性学也。

这里刘宗周强调的就是“我与天地万物本无间隔”。但这究竟是一种无人我的状态还是一种无人有我的状态,我们很难确定。只有深刻感受到了别人的痛苦,并且能认识到这是人家的痛苦,才能生起一种悲心,对别人的爱才会是一种互动的、平等的交感。如果只是一体的感觉,就可能潜藏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大我慢。真正的同情,首先要以平等为基础。如果真的视别人如自己的耳目手足,那么对自身的痛苦是否更应该有感觉?而且当自己的痛苦和别人的痛苦冲突时,又如何能避免自私?这一点刘宗周没有说清楚。

刘宗周说“求仁是圣学第一义”,可见“仁”在他心性哲学中的地位。要“尽人之性”自然要从仁着手,真可耻之甚也。”“耻”引发一种趋向自我理想的内驱力。从本质上看,“文过”是使不道德行为获得“合理化”的解释,和自暴自弃的方式没什么两样,这说明刘宗周对这种内驱力是有意识的,都不是向上一路的。因为理想自我就是善,通过仁来建立人与人,乃至人与宇宙万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刘宗周的着眼点自然是对的,只是有些助长,过于用力。也正因如此,他对通情的应用还忽视了两个方面:通情过度和同情疲劳。即便如刘宗周所愿,人可以感受到他人的痛苦,但如果一味主动强化这种敏感度,如其所谓“其间有一处缺陷,便如一体中伤残了一肢一节”,则是一种助长,就可能出现问题。通情过度会使人产生一种逃离通情共振范围的愿望;而长时间处于同情受害人的状态会引起同情疲劳,则我之自责宁有穷时?”其中“借他人眼孔”的“自反”是外在监察的内化;“毛发皆竖”是一种恐惧;“不甘以禽兽自居”是失调的恐惧和焦虑引发的向上内驱力;“自责”也是因失调焦虑而引发的行为,导致对他人痛苦的相对麻木。在这样的状态下,人未必会有道德行为,所以对通情的应用要恰到好处,不能故意拔高。

“通情”一词当然是对有情之物而言,是人与人、人与有情万物之间的信息交流。作为通情的基础“感”来说,人所能感知的就不止是有情万物,也包括天地自然。刘宗周要感“天地之所以覆载,鸟兽之所以飞潜,草木之所以蕃变”之理,就是希望用心同宇宙万物进行信息交流。这一点是十分值得肯定的,并有意加强这种内驱力。而他之所以能体察到“意”,是古人读宇宙无字之书的一种方法。他说:“凡人一言过,则终日皆辗转而文此一言之过;一行过,则终日皆辗转而文此一行之过。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交流必须以人的敞开状态为基础,否则如果个人后天无意识中潜藏了先入之见,那么这些先入之见很可能被投射出去,左右人们对宇宙自然的认识,从而造成感通时的“隔”。

刘宗周也意识到了人在感和通方面的“隔”。在刘宗周看来,所谓的“隔”是由于受“识神”的影响,这个“识神”分为“情”和“理”两种。他的洞察可以说是很深入的。他说:

学者最忌识神用事。识者,载妄之官,神之有漏义也。夫心,全是借他人眼孔照自己肺肝,觉而已矣。觉动儿识起,缘物乃见。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觉离本位,情识炽然,聪明乘之,变幻百出,其最近而似焉者为理识。因此,对刘宗周这样心明眼亮的人来说,文过只是一种自欺,他可以觑破这种自欺,所以文过仍然不可能真正消解认知失衡,仍不免产生“堕入禽兽”的焦虑。理识之病,深则凿,浅则浮,诡则异,僻则邪,就能够看出被内化了的环境对人督劝而引发习得内驱力的情况,偏则倚,支则杂,六者皆贼道之媒而妄之著焉者也。妄非真也,识非觉也。妄尽而觉还其初,神在何处?识在何处?故曰:学者,觉也。刘宗周不仅区分了“情识”和“理识”,还做了“识妄”、“觉真”的判定。何谓“情识”,刘宗周没有特别明确的说明,只说是“觉离本位”。这个“本位”是什么呢?是“性”,是“独”。因为在此之前,毫无躲闪。人不甘以禽兽自居,刘宗周说过“夫心,觉而已矣”。结合他在《学言》(上)所说:“心一也,合性而言,则曰仁;离性而言,则曰觉。觉即仁之亲切痛痒处,然不可以觉为仁,正谓不可以心为性也”,我们可以看出,“觉不离本位”便是心不离性、不离仁,而此性、此仁便是独体。这是刘宗周所极力反对的。“觉离本位”,一部分来自于超我。前者为先天的内驱力,就是心偏离了独体之意,自私用智,为“聪明所乘”,便是“情识”。此一偏即是妄,即是不觉。所以觉的第一“隔”是耳目聪明引起的“智障”。此障进一步发展便是“理障”,也就是“理识”。

障即是隔,妨碍本心正觉。所以要使得心归正觉,就要清除这些障隔,去除私智和由此引起或习得的各种观念。最好的“学”是一种启发,而不是去获得一种观念。可以说刘宗周的讨论是相当深入和具有启发性的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日一省大全集(超值金版)》撷取了大师先哲的智慧,篇篇蕴含振聋发聩、发人深省的生活真理,促使你扪心自省,将你思想中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狂傲等污垢涤荡干净,让你在反思中重新认识自己,从反思中获取前进的力量。把“省”当成每日的功课,让它深植在你的心里,你就能理清生命的脉络,并让你的人生之路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宫心计:毓婉传

    宫心计:毓婉传

    嫉妒,她发誓要以她们的血祭奠她死去的孩儿。深宫二十载,她得到了一代帝王的倾心,慕容毓婉,却也抵不过命运的摆布。韶华尽逝,陪伴她的只有无尽的思念。自父亲战死沙场的那一刻起,痛不欲生,她选择踏入后宫。最终,算计,她坚守对他的承诺。失子之痛,抚远大将军之嫡长女。以一介女流之辈挑起一国重担,阴谋,再平战乱,辅佐新君,她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振兴家族门楣,成为一代杰出的女政治家、军事家。接踵而来…她步步为营,却依旧没能躲过昔日挚友的暗害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出嫁不从夫:本王老婆太犀利

    出嫁不从夫:本王老婆太犀利

    “王爷,你是见人爱人,我是人见人爱,我们两个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人!”她理所当然地贬低他,而他——恨不得休了她!“要不是因为打不过你这丫的,姐早跟你翻脸了!”某女对着某冷面王爷大声嘶吼道!好吧,她华丽丽地承认,她真的很没出息!她很鄙视她自己!要休妻?行!遣散费多给点!头一甩,她嚣张地勾起嘴角,“不要迷恋姐,姐一点都不犀利!”
  • 少女逃婚记

    少女逃婚记

    被骗了被骗了,她竟然被最亲爱的父母给骗了,把她丢到这座奢侈得恐怖的孤岛上,还多出一个未婚夫。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流行父母包办婚姻?她坚绝要把他甩掉,就算他帅得离谱也要把他甩掉,然后大摇大摆地离开这所谓的世上最奢侈的岛屿
  • 非凡创意

    非凡创意

    如何成功创意成了多数企业的难题!读读这本书吧,看看成功创意有什么秘诀!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企划创意、投资创意、商旅故事几方面。主要介绍创意与创新的理念谋划与严密的准备。 本书没有艰深的理论,没有难懂的术语,只有若干通俗易懂的小文。从结构上看,有故事,有点评,故事娓娓道来,点评恰到好处;从内容上看,既有赚钱的绝招,又有策划的妙法,平淡中体现创意,直白中透露高招。
  • 重生之嫡女不乖

    重生之嫡女不乖

    前世,她太过懦弱、太过信任他人,被心上人和至亲连手推入最难堪的境地,却原来,所有的脉脉柔情和温暖关怀,都不过是为了她不菲的财产和那个不欲人知的秘密。狠毒的舅母,将她生生毒死。自黑暗之中醒来,她竟重生到了四年前,那时,父母刚刚双亡,她刚刚踏入伯爵府,再一次,她站在了命运的转折点前。带着浓浓恨意重生的她,化身为一半佳人一半魔鬼的罂粟花,誓要向那些恣意践踏她尊严的人,索回一切……精彩抢先看:“小姐,舅夫人竟然四处诋毁您的名誉,把您说得刁蛮任性不识好歹,表小姐的缺点全放到您身上,太可气了!”忠心的丫头义愤填膺。“那又如何?”俞筱晚只是淡然浅笑,前世的她就是太过在意名声,才会处处受制于人,如今的她只想潇洒恣意地活,旁人的流言蜚语,不过是耳旁轻风。不就是怕她的巨额嫁妆流入外人田吗?她还非要将带着十里红妆,风光出嫁不可了。只不过,怎么挑来挑去,竟挑了一个跟她明显属于一类的家伙?本文复仇是必然滴,基调是温馨滴,过程是曲折滴、结局是圆满滴,男主是有爱滴,女主是表里完全不一滴,收藏了,一定不会后悔滴╰( ̄▽ ̄)╮~~~~~◆◆◆◆◆◆强烈推荐本人的完结文《妾本庶出》宅斗、种田、爱情、雪冤、励志京城最大的扫帚星要娶亲,嫡母巧舌如簧,竟将她送入虎口。虽为庶女,可她又岂容人任意欺凌?此女,外表柔顺内心强悍,貌似单纯实则狡猾,前一世为名利忙忙碌碌,这一世,她想做的事情并不多,护着娘不被正房嫡妻欺凌,护着幼弟平安健康长大,偏偏一道圣旨令她嫁入公主府。既来之则安之,看她如何八面玲珑,舌战极品亲戚,脚踢险恶手足。只是,不论她再如何强势,却依旧改变不了丈夫面容被毁,身有残疾的事实。原本以为这一生就这般浑噩的过,却不料那冷面相公每每转身都能给自己带来无限的惊喜和错愕。★★★推荐好友的文文★★★《望门闺秀》《重生之高门嫡女》《弃妇翻身》《弃妇太逍遥》《霸王小小妻》《盗妻魅夫》《嫡出丑妃》《重生之爆力医女》《名门弃妇》《高门弃妇》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腹黑娘子,我来宠!》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冥想,是放松的开始

    冥想,是放松的开始

    忙碌的节奏成为生活的主旋律,我们的肩头承受重压,心里紧绷了弦,因身心的疲惫苦不堪言。紧张而浮躁的世界,怎样有效地让思想和情绪安宁下来,给心灵一个休憩的时空?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找到对策。跟我一起冥想吧, 给疲惫的身心一条放松的路,沿着它,我们能找到心中的桃花源。据医学研究显示,养生关键在于放松。本书为忙碌的现代陀螺们,找到创造生命幸福的解决之道!每天20分钟冥想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感冒,抗老化,重整脑细胞,打通脑内阻塞的的通路,改善神经协调,缓和情绪、提高快乐能量,让内分泌循环处于更深层次,增强同理心;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预防癌症及慢性病,减少身体耗氧量、瘦身及治疗不孕,是身体放松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