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7900000042

第42章 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的变动(7)

商代是实行方国联盟制的典型时期。以商王朝为核心的方国联盟对商代政治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商王朝末期虽然王权有所发展,但方国联盟这一基本政治格局并未改变。诸方国部落虽然对商王朝有一定贡纳,然而基本上是独立的,它们对于商王朝并没有多少依附。这些方国部落的向背对商王朝有极大影响。所谓文王时“三分天下有其二”(《论语·泰伯》),并非指占有了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而是指多数诸侯国投向周的阵营,这是殷亡周兴最主要的原因。武王时期,兴灭继绝,试图走殷商老路,靠天下诸侯的拥护实现周王朝的统治。然而武王死后,三监和东方诸国即发动大规模的叛乱。这个事实表明商代以来的联盟制已经不能适应周初的形势发展,周公制礼,不再循规蹈矩,而是开创了分封诸侯的新局面。

春秋时周大夫富辰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二叔”指管叔、蔡叔,为周公的同母兄弟,正在所谓的“亲戚”之列。假若武王已经封建了二叔,那么周公何以要惩戒二叔并吸取此事的教训而“封建亲戚”呢?富辰的话证明武王并没有行封建之制,所以才有管蔡之乱,周公才因此总结教训而“封建亲戚”。这里的关键在于“封建”。封建诸侯的详细情况见于彝铭者有康王时器《宜侯簋》:

惟四月辰在丁未,王省武王、成王伐商图,遂省东或(国)图。王卜于宜□土南。王令虞侯曰:〔迁〕侯于宜。锡〔秬〕鬯一卣、商瓒一□,彤弓一,彤矢百,旅弓十,旅矢千。锡土:

厥川三百……厥……百又……厥宅邑三十又五,〔厥〕……百又四十。锡在宜王人〔十〕又七里。锡奠七伯,厥〔庐〕〔千〕又五十夫。锡宜庶人六百又……六夫。宜侯扬王休,作虞公父丁尊彝。

铭文义谓,康王在四月丁未这天阅看武王、成王伐商图,又看了东国的地图,深感有必要加强对东方的统治,于是通过占卜决定在宜地建立封国。康王命虞侯名者迁国于宜,并厚予赏赐。赏赐的重点是民众和土地两项。铭所载“厥川三百”,郭沫若先生认为川就是甽,同畎。唐兰先生认为川“应指山下肥沃的土地”,“三百”之后可能是“田”字。李学勤先生认为“川即河流,有三百余条,足见这片土地水道纵横,正合于苏南的自然风貌”。簋铭“在宜王人〔十〕又七里”,李学勤先生认为“里”即邑里,指王人的居邑组织,郭、唐两先生则释里为生,读为姓,并举《左传》定公四年的“怀姓九宗”为证。按,“王人”当即王族的普通民众,皆姬姓,不当称“〔十〕又七姓”,故当以李说为是。另外,古代文献关于封建诸侯情况的记载,以《左传》定公四年最详,其中记鲁国始封情况云:

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是使之职事于鲁,以昭周公之明德。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因商奄之民,命以《伯禽》而封于少皞之虚。

赏赐虽然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主要者仍为民众和土地两项,亦即“土田陪敦”和“殷民六族”。“土田陪敦”和《诗经·宫》“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以及《琱生簋》“止公仆庸土田”所述相近。陪、附、仆音近通假;敦为庸字形讹。附庸之义,或谓如《孟子·万章下》“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之说,指小贵族;或谓指附着于土田的民众。按,周代分封,土地和民众两项并列,并且更为重视民众,彝铭和文献均记有所封赏的民众的细目,故此附庸不当指民众,更不可能是小贵族。郭沫若说附庸指“周围附有墉垣之土田”,此说较胜。“土田附庸”即封田,此处的封为附庸的合音。甲骨文有封字,表示作土垄为疆界。

《左传》襄公三十年“田有封洫”,杜注:“封,疆也。”“土田陪敦”、“土田附庸”等即“封畛土略”,指经过垦殖整理后的有封疆的田地。

和封鲁相类似的有《左传》定公四年所记封康叔于卫的情况,其中除了赐予“殷民七族”和许多器物以外,还详细划定了受封的地域和在王畿及其他地区的封邑:“封畛土略,自武父以南,及圃田之北竟,取于有阎之土,以共王职;取于相土之东都,以会王之东搜”。

在封康叔的仪式上,“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可见“授土”、“授民”两者确为分封的首要内容。此外,作为分封信物的是“命圭”。《周礼·玉人》:“命圭九寸。”郑注:“命圭者,王所命之圭也。朝觐执焉,居则守之。”《国语·吴语》“命圭有命,固曰吴伯”,可见吴国初封时曾受有命圭。《史记·晋世家》:“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珪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这里所说的珪即“命圭”,文献中或称之为“介圭(即大圭)”。成王“削桐叶”之事或出自小说家言而不尽可信,然分封叔虞时有“命圭”,则还是可信的。康王继位的仪式上,“太保承介圭”(《尚书·顾命》),是为王权的一种象征。宣王分封申伯,“锡尔介圭,以作尔宝”(《诗经·崧高》)。韩侯朝觐之时,“以其介圭”(《诗经·韩奕》)而行礼。如果说授民授疆土是周王朝在经济上对诸侯的主要赐予,那么,授予“命圭”则是在政治上对诸侯的任命,其作用和后世的符玺相似。

通过“封建”所形成的诸侯国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首先,大部分诸侯国,特别是姬姓诸国,是经过周王朝册封所建立的新的国家。它和夏商以来旧的诸侯国不同,其建立和巩固不仅与周王朝息息相关,并且和周王朝有主从关系。这跟夏商时代的方国部落联盟和夏商王朝之间基本上处于平等的联合状态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

其次,这些诸侯国有自己的国君、官吏、土地和疆域,对于周王朝来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质。这和后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里中央对地方依靠郡县制直接管辖的情况,也不可同日而语。分封制是周初统治者在政治体制方面的一项创举,它的实施是继联盟制以后加强中央与地方关系所必不可少的步骤。

周王朝分封诸侯并非无偿的单方面的奉送,而有其深刻用义,赏赐和受封都是主从关系的体现。春秋时期,周景王说王室对于诸侯“有勋而不废,有绩而载,奉之以土田,抚之以彝器,旌之以车服,明之以文章,子孙不忘,所谓福也”(《左传》昭公十五年),如果忘记了,那就是数典忘祖而被视为非礼。周天子到诸侯国视察,称为巡狩,“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孟子·告子下》)。周天子可以召见天下诸侯,所谓“成有岐阳之搜,康有酆宫之朝,穆有涂山之会”(《左传》昭公四年),皆为其事。周天子征取贡赋,即春秋时子产所说“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对周天子有各种义务,他们朝见天子称为“述职”(《孟子·告子下》),一般是春秋两次“受职于王”(《国语·周语上》),或谓诸侯“五年之间四聘于王”(《国语·鲁语》注引贾待中语),也有说是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的,大概在不同的时期朝见的次数和时间有所变化。

按照《国语·鲁语》的说法,诸侯国的军队要听命于周天子,即“元侯作师,卿率之,以承天子”,形成“上能征下,下无奸”的局面。诸侯讨伐戎狄,要向周天子献俘,“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左传》庄公三十一年)。周天子和诸侯间的主从关系已经超出了夏商时代那种联盟的范畴。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曾谈到“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的情况,并进而指出“周初亦然。于《牧誓》、《大诰》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分亦未全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夏、殷以来古国,方之蔑矣。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他敏锐地注意到了在分封制度下“天子之尊”的飞跃发展,这是很正确的,尽管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君臣关系跟秦汉以降的君主郡县制下的君臣关系相比尚有相当差距。

但无论如何,分封制毕竟前所未有地强化了中央与诸侯国的关系,它在政治制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春秋时期,周襄王曾说:“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先王岂有赖焉。”(《国语·周语中》)他正确地说明了周王朝封建诸侯的情况,但将周天子的分封说成是完全利人而不利己的措施,却未免有些偏颇。

西周初年,诸侯国的范围是比较小的,孟子讲“周室班爵禄”的情况时说,“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孟子·万章下》)。然而,后来许多诸侯国却迅速发展起来。这固然是诸侯国各自努力的结果,但也与分封诸侯时周王朝采取了正确的政策有关。《左传》定公四年在叙述分封鲁、卫两国的情况以后说:

“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杜注:“皆,鲁、卫也。启,开也,居殷故地,因其风俗,开用其政,疆理土地以周法。索,法也。”分封鲁、卫时的诰命之辞称为《伯禽》、《康诰》。前者亡佚,后者存于《尚书》,可从中窥见“商政”及“周索”的内容。《康诰》说:“绍闻衣德言。往敷求于殷先哲王,用保民。……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汝陈时臬事,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这些都是周公对康叔的告诫,中心意思是要利用殷代先哲圣王的经验和采取殷代的合理刑罚,以此来安定殷民。鲁、卫本殷商旧地,强调在这些地区贯彻商代以来合理的统治措施,显然是正确的做法。

在分封晋国时,告诫唐叔“启以夏政”(《左传》定公四年),即用夏的旧法处理政事,这是由于今晋南地区为夏人居地的缘故。无论“启以商政”或“夏政”,都是因地制宜的明智之举。可是这些做法却有一个大的范围界限,那就是“疆以周索”。“疆”有界限之义,“周索”即周法。“疆以周索”意指新分封的诸侯国不管借用“商政”

或是“夏政”的经验,都不能逾越周法的范围。总之,周王朝在实施分封制度时既贯彻维护周王朝统治这一总的原则,又采取因地制宜的变通措施。例如,西周初年对饮酒有很严格的限制,周公就说过要将酗酒者“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但又采取变通办法,“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有斯明享”(《尚书·酒诰》)。这是康叔封卫时所受的告诫之一,周王朝政策的灵活性于此可见一斑。周王朝的分封措施对于推动各诸侯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对于各族的融合,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诸侯们在各诸侯国亦仿效周王朝,采取类似措施,形成了不同层次的贵族等级,为周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二、宗法制度

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度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其形成和出现则是周代的事情。周文王、武王时期宗法制尚未确立,因此文王舍伯邑考之子而立次子武王,武王死前欲传位于其弟周公。但在周公时期,随着分封制的普遍展开,政治形势有了很大变化,宗法制度于此时应运而生,它是周公制礼的一项重要内容。

周代分封制的精髓在于将尽量多的王室子弟和亲戚分封出去建立诸侯国,所以有“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之说。对于分封出去的子弟,周王朝一方面要求他们拥戴周王朝的统治,另一方面又希望他们不要过分依赖周王室,而要有自立的能力,在宗族关系上要求建立新的族,这就是《左传》隐公八年所说的“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宗法制度下“别子为祖”的规定适应了这种情况。

《礼记·丧服小记》说: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五世而迁之宗,其继高祖者也。是故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祢也。

所谓“别子”,按照郑玄的解释,是指“诸侯之庶子”,其实,对于周天子来说,诸侯又何尝不是“别子”呢?汉儒多将君统与宗统分开,认为天子、诸侯属于君统,不行宗法;卿大夫和士属于宗统,才有宗法,因此“三礼”中多有天子、诸侯不行宗法的说法。郑玄所以把“别子”限于“诸侯之庶子”,目的就在于将君统与宗统分开。但汉儒的这种区分并不符合周代宗法制的实际情况。如果我们将这种区别剔除,那么,从“三礼”中还是可以窥见宗法制的某些底蕴的。“别子为祖,继别为宗”就是一个重要例证。如成王为武王长子,而邘、晋、应、韩四国诸侯皆成王之弟,即为武王的别子,他们受封赐建立新的诸侯国以后,就是这些国家的始祖。继承其位的嫡长子世代相传,就形成了该诸侯国的大宗,《礼记·大传》称之为“百世不迁之宗”。宗法制的这些规定,其目的不是区别所谓的君统与宗统,而是以此加强诸侯国君主在宗族里的地位。从诸侯国广大臣民的角度看,本国诸侯不只是周天子的子或弟,而且是本国占统治地位的宗族的始祖。这表示他不是周王室卵翼之下的弱者,而是独立自主的强者。这种情况符合人们的氏族传统观念,对诸侯国的巩固具有积极意义。

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吕氏春秋·慎势》说: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

这里所说的“疑”通拟,指比拟、僭越。宗法制度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缘亲疏关系划定贵族的等级地位,从而防止贵族间对于权位和财产的争夺。

在宗法制度下,从始祖的嫡长子开始传宗继统,并且世代均由嫡长子承继,这个系统称为大宗,嫡长子称为宗子,又称宗主,为族人共尊。《诗经·板》:“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毛传:

“大宗,王之同姓之嫡子也。”郑笺:“宗子,谓王之嫡子。”此言大宗及宗子犹如主干和城垣一样为王之捍卫。宗子有祭祀祖先的权利。

《礼记·曲礼》说:“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支子即庶子。祭祀祖祢之时,若宗子有故而不能致祭,那么庶子才可代为祭祀。按照《仪礼·丧服》的说法,宗子死,其父要为他服三年之丧。穆王时器《善鼎》云“余其用各我宗子百生(姓)”,可见宗子具有特殊的尊贵地位。《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有“宗邑,必在宗主”的说法,可见宗子的经济地位也很高。

和大宗相对应的是小宗。在一般情况下,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历代的周天子为大宗,这些诸侯就是小宗。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这些大夫为小宗,而诸侯则为其大宗。大夫也以嫡长子继位,为大宗;众庶子为士,即小宗。所以,在宗法系统里,诸侯和大夫实具有大宗与小宗双重身份。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宗和小宗的区别,与贵族等级里的层层封建是完全合拍的。如果说分封制从政治结构方面建立了贵族间的等级秩序,那么,宗法制则以注入了特定内容、贯彻了崭新原则的宗族观念使这个等级秩序得到了稳固。

和夏商时代联盟制下的王权相比,周天子的权位由于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实施而得以极大加强。文献和彝铭中屡有“宗周”的记载,这固然表示是地有周王室的宗庙,但更为重要的是表明了周天子为天下的共主。《诗经·公刘》:“食之饮之,君之宗之。”毛传:“为之君,为之大宗也。”《诗经·文王》:“文王孙子,本支百世。”毛传:

同类推荐
  • 雾锁峨眉:蒋介石谋取四川纪实

    雾锁峨眉:蒋介石谋取四川纪实

    1935年,红军经川边北上抗日,一部分红军突然迂回直扑四川省省会成都,让领教过红军厉害的“四川王”刘湘慌了手脚,不得不请求执中央权柄的蒋介石支援。蒋介石趁机插手四川:在峨眉山办军官训练团,专挖刘湘“墙脚”,同时,在重庆派驻中央参谋团。从此,双方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明争暗斗。而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生死存亡一线之时,具有民族正义感的刘湘舍弃一切,毅然率数十万军出川抗战。一时,“无川不成军”,激昂慷慨悲壮。
  • 大明王朝1

    大明王朝1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无中生有:中国历史中的诬告往事

    翻开二十四史,诬告陷害的嘴脸与血淋淋的现实让人不寒而栗。那些小人自不必说,他们往往以无中生有为生存之能事。就是有些在正史上留下美名的人也有诬陷别人的记录。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诬陷,诬陷者之所以要犯下这为人不齿的行为.就是因为其中藏着利益。这种利益包括富贵荣华,有时候还是性命攸关。本书分析历史上著名诬告陷害案件的案情和审判情况,挖掘案件背后的思想和人心。每一个案子的来龙去脉都可以挖掘成一个令人深思的道理或者现象。中国历史上的大案绝大多数是诬陷案,此书将这些诬告案件进行梳理,作为透视中国世道人心的窗口.萤新审读它们有现实意义。
  • 我的吕布兄弟

    我的吕布兄弟

    章辕某日醒来,意外发现穿越到汉末,成了九原县令公子张援。幸机缘凑巧,结识了杀虎救杜鹃的吕布,与他结拜兄弟,并且爱上杜鹃。杜鹃却爱着吕布。吕布杀仇人判徙边。
  • 血腥的盛唐2: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血腥的盛唐2:三权分立下的贞观之治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热门推荐
  • 家有蛇夫好纳凉

    家有蛇夫好纳凉

    唐家御妖传人,带着美男蛇夫一起叱咤都市,嚣张校园,纵横妖界。他们一起冒险、夺宝、见识色彩缤纷的世界。等到尘埃落定的时候,她看着压住自己的美妖男,顿时怒道: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主人在上,萌宠在下,你有意见吗?主人在上!滚床单的话让小的在下就好了!今晚如此热,主人你不来深入探讨下纳凉的问题吗?
  •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枭雄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枭雄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苦秋

    苦秋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少年将军:清清碧海心

    少年将军:清清碧海心

    ”“你是天下第一的天宝将军,你不会的,师出同门,我不允许你死!”她本是无牵无挂妙手回春的医者,但独独没有医者仁心的悲悯,只会救一个人,本是两小无猜,“都哥,你记住,却因乱世天下,于她则是顺手医治了一位孱弱少年,一个情字终难全。“清清,你的命是我救的,注定是一场无法言说的殇。树下的相遇,他接住了她也接住了自己的一生,我只要你活着。”尘埃落定后她终于明白医者不能自医,却也从此在心里藏下了一个人。他是将军,注定要征战疆场,更医不了宿命。,天下第一;山野丫头,只听一个人的话。这天下人的生死都与我无关,少年才俊,官拜将军,只要你活着,风华绝代,天下无双。青梅竹马,我是大隋的将军,战死沙场才是我最终的归宿
  • 红颜点泪:玩世弃妃

    红颜点泪:玩世弃妃

    为了一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她等他却等来死亡因为怨,她不愿轮回,却被迫轮回。她是二十一世界的新新人类,因为那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她穿越前世。上官弄影,一个虚名的丞相千金,最终走向死亡。于是,她钻进上官弄影的身体里继续着她无奈的人生。然而在阴谋与执着中,她却用自己的方式去走上官弄影那条已经被铺好的路,结果,弄得遍体鳞伤...同时,忆起了前世的种种...然而,当她知道了自己前世因果,她将如何?一个冷漠无情只知道利用她用她去报复...一个只想守候她爱她...一个只想满足自己而爱她...纠缠了千年的爱,究竟能否得到诠释,又或者,是另一种纠葛......。。。。。。葉草新文《君王侧:拈针皇妃》【【【http://m.pgsk.com/a/204102/】】】亲们多多去支持下蛤~!。。
  • 思路决定出路全集

    思路决定出路全集

    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 猎人一枪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 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地逃跑。 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飞奔去追赶兔子。 可是追着追着, 兔子跑不见了, 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
  • 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

    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

    枯寂中对繁华半生的反刍,软硬兼施地使他娶了自己的娘家侄女婉喻。没有爱情的陆焉识很快出国留学。五十年代,陆焉识因其出身、更因其不谙世事的张扬激越而成为"反革命“,聪慧倜傥,在历次运动中,年轻无嗣的继母为了巩固其在家族中的地位,其迂腐可笑的书生气使他的刑期一次次延长,【张艺谋最新电影《归来》原著小说】陆焉识本是上海大户人家才子,直至被判为无期。毕业回国后的陆焉识博士开始了风流得意的大学教授生活,使他确认了内心对婉喻的深爱。也开始了在风情而精明的继母和温婉而坚韧的妻子夹缝间尴尬的家庭生活。婉喻曾是他寡味的开端,会讨女人喜欢。这位智商超群的留美博士由此揣着极高的学识在西北大荒漠上改造了二十年。父亲去世后,却在回忆里成为他完美的归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竹马青梅:恋上小笨妞(完本)

    竹马青梅:恋上小笨妞(完本)

    上卷人前的他俊逸绝伦、斯文有礼,是个人见人爱的万人迷天才学生。人后的他却对她威胁加恐吓、嚣张跋扈、邪佞霸道到了极点!在她的心里,他一直都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恶魔!从懂事开始她就是被他欺负和压迫的可怜小跟班,她悲惨的童年永远都和他脱不了关系。他霸道得不准她谈恋爱、不准任何男生靠近她,可他去约会去联谊她却要随叫随到。只要一不遂他的意,他便用嘴巴狠狠的“惩罚”她,还借替她补习功课之名,狂野强悍的对她上下其手……虽然她多次血泪控诉,但却没有任何人相信……高中毕业前夕,她屈服在他的淫威之下,被迫答应做他的女朋友。但他那个突然冒出来的、极其有权势的爷爷却要把他们全家包袱款款的打包走人!在那个烈火燎原的夜晚,他只说了一句等他回来就从此没了踪影。下卷耶!受尽了恶魔的压迫、当了十几年小红帽的她终于有了出头之日——她会等他才有鬼!她决定这辈子不要再和恶魔扯上任何关系!所以一进到大学校园她就努力的寻找目标,打定主义一毕业就甜甜蜜蜜的嫁人!当婚礼正在紧锣密鼓筹备的时候,离开五年、摇身变成超级大明星的恶魔却回来了。邪恶的他竟然为了达到他的目的而让她爸爸的公司面临破产,他破坏了她的婚姻,唯一的条件竟是要她当他的“小助手”……最后,好不容易在情敌的陷害、Fans的围攻下烈火重生的她答应他求婚的时候,他那个雍容华贵的奶奶又出来搅和……她的人生……能不能不要这么悲惨啊……-------------------------------------------------推荐自己的文《缉捕失忆逃妻》(完本)http://m.pgsk.com/a/93921/推荐好友的文尾尾《总裁的琉璃小新娘(续<茜色蔷薇&gt)》http://m.pgsk.com/a/89586/---------------------------------------------写作很辛苦,如果亲们喜欢就请收藏小小的文哦,可能的话给小小送朵鼓励的花花或者留个言,小小谢谢亲们的支持。
  • 冷面夫君俏冤家

    冷面夫君俏冤家

    我怎么这么倒霉?人家穿越我也穿越,但上天也太不公平点了吧!别人都做王妃,公主,还有各种皇后,我却穿在了一个智商只有六七岁的低能儿身上,虽然也是个大小姐,但是......这也不提了,更倒霉的是“我”十日后就要跟一个不认识的男人成亲了,再次晕一下,据说那男人很冷血,酷得很哪!我该接受命运的安排么?好吧,先看看那家伙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