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7900000037

第37章 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的变动(2)

其次,不断削弱神权的影响。在殷代,神权指贞人集团通过占卜、祭祀、祈祷等活动对于军国大事的干涉。贞人集团与方国部族势力有密切关系。卜辞中许多贞人名又往往是地名、部族名以至侯伯名。如亘是第一期贞人,但亘又是地名(《合集》2808);亘曾贡纳龟版(《合集》9289),因此它又是方国部族名。贞人亘非必为亘方或亘地部族的酋长,但却一定来自亘方或亘地,这和卜辞中的妇某为某方或某地部族之女的情况是相同的。贞人是神权的体现者,在早商时期和晚商前期拥有巨大影响。晚商时期商王朝一方面利用神权,作为联络诸方国部族的一条纽带,另一方面又限制、削弱神权。武丁曾经靠“夜梦得圣人”(《史记·殷本纪》)的计谋选拔出身卑贱的傅说执掌大权。这件事固然说明神权的影响极大,以致殷王不能随意任用官员,但也表明武丁很有心计,善于斗争,最后使自己的意志得以实现。晚商前期,有一百几十位贞人,这时期贞人势力强大,人殉人祭随之盛行,据专家统计,无论是人牲总数或是一次所杀伐的人数,都以武丁时期为最多。这反映了殷代神权野蛮落后的一面。康丁以后的晚商后期贞人数量锐减,并且卜辞绝大多数不再记贞人之名。这时候的贞人已经从前期颐指气使的赫赫大员变为记录例行公事的无名差役,神权的降低于此可见一斑。后期的商王武乙是以“僇辱”天神而著称的(《史记·殷本纪》),可是其子帝辛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昏弃厥肆祀弗答”(《尚书·牧誓》),以致使人们“攘窃神祇之牺牲”(《尚书·微子》)。帝辛说:“我生不有命在天?”(《尚书·西伯戡黎》)他以“天子”自居,用意在于取消神人之际的中间环节,不再让贞人传达神意,而由商王直接和“神”沟通。

可以说,只是到了这个时候,商代王权才基本摆脱了神权的桎梏。

最后,通过战争和赋役征发等形式,扩大商王辖区,增加商王朝的经济收入。如沚族初不服于商,故卜辞有“征沚”(《合集》6993)、“执沚”(《合集》5857)的记载,此后沚为商之辖区,沚族酋长成为商王手下一员骁将。商王朝所征伐的方国部族有六七十个,其中不少被征服后或入殷之版图,或称臣纳贡,如危方被征服以后即向商王朝送牛牲助祭(《合集》32191),龙方被征服后即遵商王朝命令而送诣羌俘(《合集》277反面),羌方被征服后商王朝就命令众人“入羌方垦田”(《合集》6),祭方被征服后祭就成为商王朝辖区的一个地名(《合集》32677)。商王朝对外战争的规模大小不一,参战人数之多有三千(《合集》6407)、五千(《合集》6540)以至逾万人者,历时之长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易经·既济》)者,波及地域之广有帝乙伐人方时从今豫北出发浩浩荡荡直达淮河流域者。征伐战争显示了商王朝的国威,也提高了商王的声望。

对外征伐最多的几位商王分别称为武丁、武乙、文武帝乙。以“武”为美称表明征伐战争对于王权的提高很有作用。

王权是商王朝政治结构中的积极因素。如果说后世的封建帝王所被看重的是笼罩在其身上的神秘灵光和作为国家象征而起到的维系民心作用的话,那么,在商代,商王所被重视的并不在于其象征意义,而在于他运筹帷幄、统驭八方、经略天下的实际能力和才干。

这是商代王权的特征之一,也是其优点之一。然而,和任何事物一样,王权发展是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在商代方国林立、部族势力十分强大、原始民主传统很有影响的情况下,还不可能也不允许出现长期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的独裁暴君。如果有这种苗头出现,那么“暴君”也定会很快受到历史的惩罚。纣王“醢九侯”、“脯鄂侯”、“囚西伯”(《史记·殷本纪》),又加重刑罚对付民众,王权固然加强了,但众叛亲离,待武王伐纣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史记·周本纪》),纣王遂陷于灭顶之灾。物极必反,商代王权的发展也符合这一规律。

我们下面来研究商代族权的影响。

殷代诸族主要有“以国为姓”和以职业为姓两类。《史记·殷本纪》说:“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除了这些“以国为姓”者外,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陶氏、施氏、繁氏、锜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左传》定公四年),其中大部分以职业为姓。在决策军国大事时,诸族的首领和族众有相当大的发言权,他们可以直言不讳地发表意见。灭夏以前,商汤召集“众庶”计议,众庶说:“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抱怨汤舍弃农事而伐夏。汤解释说:“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众庶又追问:“夏罪,其如台?”(《尚书·汤誓》)让汤将伐夏的理由解释明白。盘庚迁殷时,族众曾经“协比谗言”,质问盘庚:“曷震动万民以迁?”盘庚不得不召集族众到“王庭”举行会议,细致认真地进行解释(《尚书·盘庚》)。卜辞屡见“众”、“以众”和“立(莅)”众的记载,皆为招致众人之义,其中不少应是为了举行族众会议而召集的。有一条残辞作“以众……宗……”(《合集》31),似指召集族众到宗庙参加祭典。《尚书·洪范》所说决疑时的“谋及庶人”,应指和族众进行磋商。孝己告诫祖庚的“王司敬民”(《尚书·高宗肜日》),是让他最大限度地团结族众,这与后来箕子所说的“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尚书·洪范》)的原则完全一致。

族众在商王朝的重大影响,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盘庚曾经这样向族众讲述他们之间的关系:

古我先王,暨乃祖乃父,胥及逸勤,予敢动用非罚?世选尔劳,予不掩尔善。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作福作灾,予亦不敢动用非德。(《尚书·盘庚》)盘庚认为诸族的族众和商王的关系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族众的远祖曾经和商先王同甘苦共患难,所以商王不敢对族众作威作福、肆意妄为。盘庚还指出,如果他愧对族众,那么,先王将会在冥冥之中责问他“曷虐朕民”;反之,若族众不尽力辅助商王,那么先王也会责备族众。武丁时期的卜辞里屡有“王族”、“多子族”、“众人”以及诸族首领等“古王事”的记载(《合集》22、14912、6813等片),说明族众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盘庚所说“惟图任旧人共政”、“邦之臧,惟汝众”,是对族众作用的充分肯定。

他还说:“兹予有乱政同位,具乃贝玉。乃祖乃父(按,指族众的祖或父),丕乃告我高后,曰:‘作丕刑于朕孙。’迪高后,丕乃崇降弗祥。”(《尚书·盘庚》)如果商王任用只知聚敛贝玉的乱臣而引起族众不满,那么,族众的祖先就会告诉商先王,让其重重地降下灾祸。假若去掉盘庚这个认识里的迷信成分,便会看到族众的势力确是对王权的一种制约。

二、商代的社会阶级

商代社会上最主要的劳动生产者是“众”、“众人”。卜辞里有不少关于“众”和“众人”的记载,专家们对其身份的看法分歧很大。我以为“众”和“众人”是子姓部族的族众。

关于甲骨文“众”字的造字本义过去的解释均谓“日下三人形”,其实它从“”而不从“日”。“”在作偏旁时,或指房屋基坑,或指室内火塘,或指埋人坑穴。“众”字所从之“”当即“堂”字初文,或表示有火塘之居室。《合集》58和59两例的“众”

字其所从有袅袅上升烟气的火塘形,是关于“众”的造字本义的很好说明。晚商早期的甲骨文中,“众”字上部所从的“”与下部的人形相比,大小相似,有些甚至上大下小(《合集》15、85、89等片),突出了火塘形旁。甲骨文的人字偏旁,既表示站立之人,也表示躺卧之人,如、、等的人旁,均为躺卧之人。所以,甲骨文“众”字的三人或二人之形,非必是站立耕作之人,也可以是躺卧休息之人。“众”的造字本义指在堂上居住的许多人。

古人在火塘边居住的习俗流传很久,直到今天在有些少数民族地区,如云南永宁纳西族、独龙族①等,还可以见到。考古发掘材料表明,殷代中小型居室遗址里大多有火塘遗存。这种情况说明,以堂为食宿中心的人的身份,当介于贵族和奴隶之间。聚族而居的情况在我国上古时代绵延很久,殷代这种同居于一处的“众”应是子姓族的族众。

“众”和“众人”常被商王直接支使,如:

(1)……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十一月。(《合集》1)

(2)戊寅卜宾贞,王往以众黍于囧。(《合集》10)。

(3)丁亥贞,今秋王令众。(《屯南》4330)。

(4)……派,王登众,受……(《屯南》149)

上引前两例为第一期卜辞,后为第四期卜辞。这些被王直接支使的“众”和“众人”,在卜辞中又称为“王众”(《合集》26869、《屯南》4200)。商王对众十分关心,卜辞有为众举行禳除灾害的御祭的记载(《合集》31993)。盘庚迁殷时,曾经苦口婆心地向“众”进行说服动员,虽然有“劓殄灭之”一类的威胁,但其言辞主旨却是“承汝俾汝,惟喜康共”,“奉畜汝众”,充满了对众的关心爱护(《尚书·盘庚》)。这些都表明“王众”是商王所直接依靠的最基本的力量。

卜辞中“令众”(《合集》25)、“告众”(《合集》39)、“乎众人”(《合集》215)之类记载,虽然大多未说明“令”、“告”、“乎”的主体,但从卜辞文例看,它们是代表商王意志的。“众”、“众人”多数应是见于卜辞的“王族”的劳动群众。

除了王族以外,其他一些子姓部族的人也可以称为“众”或“众人”。如“禽众”(《合集》31974)即禽族之众。禽族首领为商王朝的著名将领,商王曾经多次命令禽“众”讨伐召方(《合集》31973—31977,《屯南》1099),还有“亚禽目众涉于西”(《合集》31983)、“禽其丧众”(《合集》56)等记载。第一期卜辞有“子禽” (《合集》3226)的记载,可见禽属于多子族。记载众的族属的还有“令并众卫”(《合集》40911)、“子众”(《英藏》2412)、“墉众田”(《合集》31970),“众入山”(《合集》31984)、“弜众其丧”(《合集》53)、“登众人乎从曼古王事”(《合集》22)、“般众”(《合集》31987)等。其中“子”属于多子族是毫无疑问的,“子”以外的其他诸族亦有可考。按照“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左传》僖公十年)的原则,凡参加商王朝祭祀或商王为之向祖先神祈祷者,应属于子姓族,即多子族。据卜辞记载,“并”曾酒祭祖丁和父丁(《屯南》68);商王对“墉”的疾病很关心,并为之祈祷(《合集》13731、13515);曾进献羌俘祭于上甲至父丁(《屯南》2332);商王为“弜”而向大乙、大甲等先王举行御祭(《合集》4325);“曼”曾送诣羌俘供祭祀之用,又曾进献占卜用的龟版(《合集》238、9337);“般”又称“亚般”(《合集》27938)、“师般”,是著名将领,商王曾为他举行御祭(《合集》9478)。以上这些材料说明,并、墉、、弜、曼、般等人极有可能是子姓部族的首领。因此,属于他们统辖的“众”和“众人”即为子姓诸族的族众。合而言之,可以说殷代的“众”和“众人”即王族和多子族的族众。

多年来,在殷墟地区发现不少族的墓葬群。如殷墟西区就已发掘属于八个墓区的一千五百多座墓葬。每个墓区都有不同组合的随葬陶器,以及随葬铜器上不同的族徽。每个墓区内往往又有二三十座墓葬聚集一起形成许多小区。这种埋葬情况表明,每一墓区应当属于一个族,每一小区应代表一个分族。这些墓葬绝大部分属于子姓族。第一墓区铜器有“子韦鼎”、“子韦觚”,与第一期卜辞所记“子韦”(《合集》3270)相合,第一墓区应即卜辞的“韦示(氏)”(《英藏》379)墓地。第八墓区有“父乙鼎”和“母己簋”,卜辞屡有“子”(《合集》3188、3190)的记载,他是武丁时人,殷墟后期铜器铭文里的“”盖为“子”的后人。因此,第八墓区可能属于子族。这些墓葬群与殷代“众”和“众人”的情况相符合,其墓主当即卜辞中的“众”和“众人”。

在晚商前期“众”和“众人”的社会地位要比泛称的“人”高一些。按照商的传统,“众”的主要职责是“穑事”(《尚书·汤誓》),“亳众”还曾为葛伯耕种(《孟子·滕文公下》)。第一期卜辞表明,“众”和“众人”曾经参加垦田、协田、籍田、种黍等多种农事。而泛指的“人”则多被征集去参加战争。“众”和“众人”从来不用作人牲,而“人”则可被杀戮用于祭祀。“众”和“众人”可到宗庙参加祭祀,而“人”则没有这种资格。《易经·同人》谓“同人于宗,吝”,指将“人”聚于宗庙便会有灾难,这可能是殷代情况的反映。到了晚商后期,“众”、“众人”和泛指的“人”的界限逐渐泯灭。

有一条第三期卜辞说“王其乎众戊□,受人土人暨□人又(有)灾”(《合集》26898),可见“众”的概念里已经包含了某地之人。

由于氏族时代的原始民主精神遗存的影响,也由于西周时期那样的宗法制度尚未出现,所以殷代社会上还没有多层次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在殷代社会结构中,贵族和官吏往往合为一。许多子姓和异姓部族的贵族往往同时又是商王朝的职官。卜辞记载的许多职官的私名常常又是族名和地名。商王和贵族生前十分奢侈,死后还以大量器物随葬,并以奴仆殉葬。殷墟妇好墓随葬铜器440多件,玉器590多件,骨器560多件,石器70多件,象牙雕刻品和陶器各数件,此外还有7000多个海贝,以及海螺、蚌器等。这些琳琅满目的珍贵遗物反映了墓主生前的豪奢生活。

平民阶级主要指“众”和“众人”以及卜辞所载的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百工”、“多工”。早在氏族时代,手工业工匠就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相传舜就曾“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史记·五帝本纪》)。

在殷代的平民墓葬中,凡是随葬有手工业工具者,其他的随葬品也都比较丰富。这反映了殷代手工业者经济上比一般平民富有,社会地位应当不是卑贱的。卜辞记载表明商王朝对于工匠十分关心,如:

(1)甲寅卜吏贞,多工亡尤。(《合集》19433)

(2)癸未卜,又祸百工。(《屯南》2525)

上引两例分别为第一期和第四期卜辞,均卜问工匠们是否有灾祸。

殷代的工匠似有各种类别和组织,如“右工”(《合集》29696)、“左工”(《合集》21772)、“宗工”(《合集》20)等,也有的以地名或族名为标志,如“东单工”(《屯南》4325)、“并工”(《英藏》313)等。商王朝还委派官员管理工匠,称为“司工”,如“王其令山司我工”(《合集》32967)、“令司工”(《合集》5628)等就是讲委派之事。后世的司空以及作为职官的百工或许与此有关联。《尚书·盘庚》提到的“万民”,《微子》提到的“小人”都应当是泛指的包括族众和工匠在内的平民阶级。

殷代的奴隶和俘虏是有所区别的。殷王朝的羌俘和其他战俘往往经过不长时间即被杀戮祭神,因此不能视其为奴隶。只有被驱使参加劳动的俘虏才能算是奴隶,而在殷代这种情况是罕见的。殷代的奴隶,在卜辞中最常见的是臣。他们或以占有者命名,称为“王臣”(《合集》5566)、“子□臣”(《合集》639)、“元臣” (《合集》5856)、“叩臣”(《合集》1060)等;或以居住地及职司命名,称为“奠臣”(《合集》635反面)、“小丘臣”(《合集》5602)、“舟臣”(《合集》850)、“舞臣”(《乙编》2373)、“牛臣”(《合集》1115)等。臣参加农业和畜牧业及其他劳动。卜辞谓“王臣” (《合集》5568),臣后一字可以楷写为“”。这条卜辞盖指让“王臣”参加翻地一类的劳动。“小耤臣”(《合集》5603),或谓职官名,当为管理耤田之臣的官。“子效臣田”(《合集》195),谓子效之臣参加田猎。“牛臣刍”(《合集》1115),谓“牛臣”为饲养牲畜而割刈刍草。“小臣车马”(《合集》10405),谓小臣驾车驭马。“多臣乎田羌”(《合集》21532),谓多臣到羌地田猎。臣往往不堪压迫而逃亡,如:

同类推荐
  • 煤老板自述30年:煤老板眼中的世道与人生

    煤老板自述30年:煤老板眼中的世道与人生

    煤老板老五用纸和笔记录着自己这个阶层的所思所想、大小事件、艰难险阻以及诸多段子。现在,他将这些私人档案公之于世,让我们有这次前所未有的机会了解煤老板波澜跌宕的人生。
  • 一寸河山一寸血2

    一寸河山一寸血2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2册,主要讲述了1933年到1937年,日军由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历史。
  • 北汉简史

    北汉简史

    北汉与后汉王朝的关系,犹如南明永历政权与明王朝的关系,是中原政权在更小范围内的延续。要了解它的历史,还须从后汉说起。
  •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是郑振铎先生重要作品之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时总结了国外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发现,例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等重要遗迹的发现和发掘历程,资料详尽,条理清晰,文辞生动,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和可读性。
  • 资治通鉴·菁华(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资治通鉴·菁华(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一部让毛泽东读了17遍的枕边书!解读历史得与失的史学巨著,纵论上下千年的治乱与兴衰!体悟封建王朝的更迭与轮替,品味风云人物的交错与变幻!
热门推荐
  • 混沌冥剑录

    混沌冥剑录

    一声威严而霸道的声音,突然从九天之上传越而出“哈哈!天皇的杂毛们,把老子封印了一千年。若不是恰逢亿年难得一遇的九天雷动,老子恐怕还在叠加界中,永世不得复出。”一个全身赤裸,满头白发,须眉皆白的邋遢老头从传说中的天上天飞驰落下。
  • 绝色天下之极品弃妃

    绝色天下之极品弃妃

    身为颜殿的杀手,没有死在敌人的手中,竟然死在地震上!并且一觉醒来穿越了!照了镜子,吓了一跳,这是什么尊容?鼻青脸肿,外加‘啤酒肚’!什么,她已经怀孕六个月!她相公跟美艳女子在她面前亲热,以为她会一哭二闹三上吊吗?她翘着二郎腿,抚摸着隆起的腹部,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结果气的的某王爷脸色发青。相公最宠爱的小妾设计陷害她,她相公不识黑白,想要打掉她的儿子!那可不行!她拿起一旁的七弦琴当做吉他弹,结果一死一伤。…女主宝贝儿子自语:“我堂堂大明星怎能为虎作伥?”*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偶的新文:《狼妃》她是s国最优秀的特工,遇事冷静,出手狠辣。却在一场任务中,被朋友出卖而身亡。再睁眼之时,她是上官府中胆小懦弱,受人欺凌的六小姐。乱世沉浮,风云际会,且看现代女特工,如何扭转卑微的命运,直到光芒四射,绝倾天下。【片段一】:狼群中,即将成为狼口中餐食的小女孩,猛然睁开眼,杀气四射,万丈寒芒让人陡然心惊。望着凶狠的饿狼,她无一丝胆怯,小小的身影站的挺直,阴寒残忍的眼神扫过狼群,狠声道:“伤我者,必付出代价!杀!”【片段二】:“凭你低贱的身份,只能为暖床的宫女,妄想为妃?你是在做梦!”绝美的女子一脸不屑的看着大殿中一身冰冷气息的少女,极尽嘲讽的说道。少女冷漠轻笑,美眸扫向坐在绝美女子身旁面无表情,许久未出声的铁血男子。她在等他的反应。男人清冷的深眸中闪过一丝痛意,“你为何不为本殿下着想?难道一个侧妃的名分都无法满足你吗?”少女傲然地笑,“别说一个侧妃,就是正妃,我也不稀罕,我不会和别的女人共侍一夫!”【片段三】:天蓝白云,晴空万里。某丰神俊朗的男子盯着门前两只通体银白的似狼非狼,似狐狸非狐狸的‘可爱’动物,紧绷的嘴角抽搐不停,“让开。”该死的,这两个畜牲竟敢阻扰他!两只银狼(狐狸)无视男子的怒火,呲牙咧嘴阻挡男子进入。“哼!现在后悔了,想找寒寒了?妄想!滚!”房内少女一脸冷漠,心中窃笑不已……“没有绝对的弱者,所以只有不断的强大,才会俯瞰天下!”推荐偶的文文:《雉妾》已完结青龙国最重视血统,他是青龙国最尊贵的王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她为了保住性命,为了生存下去,她不惜成为一个卑贱的侍妾。那一年,她只有十三岁。如果没有那次肮脏的交易,他们将一辈子也没有交点。替他挡剑,赢得他的一个承诺,她将要是他光明正大的女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百个理由

    一百个理由

    在当今的世界环境里,对于中国来说,面对如一只海龟般趴在太平洋风涛里、总是令人难以琢磨的日本,需要警惕,需要谴责,也需要和平共处。《一百个理由》中,作者引用丰富例证想要说明的是:中国有一百个理由谴责日本,也有一百个理由与日本和平相处。中国欲一扫近代以来的耻辱与颓唐,走向民族的全面复兴,非得通过日本这道心理门槛;在很大程度上,这道门槛将考验中国能否成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国家。与此同时,日本要洗去孤独与暧昧,成长为世界性大国,更是绕不过中国这道道义门槛;在某种意义上,这道门槛成了判断日本能否重铸为一个政治诚信国家的试金石。所以,这一百个理由,给中国,也给日本。
  • 梁遇春作品集:泪与笑

    梁遇春作品集:泪与笑

    本书收录了梁遇春的传世散文集《泪与笑》与《春髎集》的全部内容,以及他的代表性的杂文。梁遇春的散文深得英国小品文的精髓,技巧感情神似18世纪英国散文大家查尔斯·兰姆,承袭一种悲剧式的幽默,又因扎根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土壤,从中汲取养分,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论美国的民主

    论美国的民主

    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本书前半部分包括美国的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以及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半部分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方面。
  • 嫡女谋:丞相认栽吧

    嫡女谋:丞相认栽吧

    她是将军府的嫡女,是大魏国的太子妃。她耳根子软,听信奸人谗言,把仇人当亲人待,最终被亲妹妹和太子侧妃陷害身亡,死前更得知自己母亲和丫头也被其所害。自己良善,却落的如此下场,怨念不甘让她重生到八年前。这一世,她会把前世的怨都讨回来……她们诡计多端、手段狠辣,她以牙还牙,统统还回去。坏名声,断了嫁人之途,看怎么斗?!只是面前温润如玉的未来丞相,居然也会出手助她,在事后对她虎视眈眈……
  • 三年天下

    三年天下

    三年为限,她以婚约换天下,为他出谋划策,冲锋陷阵。三年后,他坐拥天下,锦绣万里,却觉得百尺朝堂不应成为鹰击长空的桎梏,狠心将她赶出了自己的世界。却不想她却成为自己心只所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李清照的红楼梦

    李清照的红楼梦

    曹雪芹和自己的家人难道有如此深仇大恨?非要一一揭露自家老底。李清照和《红楼梦》,一个宋一个清,能有什么关系?两者之间的巧合,难道真的只是巧合吗?还历史一个真实的曹雪芹,还世人一部真正的《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