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7400000035

第35章 中兴(4)

春秋战国之际,楚国已经创造了冶炼可锻铸铁的技术,这是一项重大的发明,不仅使楚国在东亚领先打开了铁器时代的大门,而且使中国冶炼可锻铸铁的技术领先于西方约1700年。当时西方冶炼的是锻铁,用途不如可锻铸铁广泛。楚国制作了大量铁器,但主要是农器和匠器。至于兵器,通常仍用青铜制作,但钢剑也已出现。

这时的青铜兵器有以下三个发展趋向:其一是戈、矛、戟越来越精了。戟原由一戈一矛合成,这时楚国已有双戈戟和三戈戟,可能是向吴人学来的。其二是剑越来越多了。楚墓如墓主为男性,多随葬兵器。江陵发掘的一些小型楚墓。各随葬铜剑一件,而其他兵器无所见。其三是出现了弩机。当时在平原上作战,仍为车兵与徒兵混合编队。随着剑和弩的逐渐推广,徒兵的作用逐渐增大了。

中国的铜镜出现得很早,可是直到春秋晚期还很少。进入战国时代之后,楚国的铸镜业逐渐兴旺起来。铜镜数量的增长,质量的提高,以及款式的更新,都相当迅速。迄今已有的先秦铜镜的发现地,绝大多数是楚镜。贵族之家固然必有铜镜,一些平民之家也有了铜镜。铜镜是梳妆用具,它的普及也反映了生活状况的进一步改善和审美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楚人的文字是先后向殷人和周人学来的,但有楚式的风格气派。

这时,笔画扭曲的“虫书”和附饰鸟形的“鸟书”已近乎绝迹,但铭文仍有字体较修长和笔画多波折的传统特色。墨书因毛笔的推广而增加,多见于竹简,字体较方正,笔画较简省,包含着隶书的萌芽。据文献记载,秦代蒙恬始造毛笔。但从战国楚墓中,已有多支毛笔出土,可见旧说不确。迄今已有的先秦毛笔,无一非楚笔。从考古资料来看,毛笔应是楚人发明的。

这时,楚言已经成为夏言(雅言)的一种方言。但与楚字相比,楚言的特色尤为鲜明。楚言夏化是楚人夏化的重要因素,它使楚人的族属变换了。吴人跑到郢都去大闹了一场,产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夏和楚认同了。从此,楚人不再是非夏非夷、亦夏亦夷的“蝙蝠”,而已厕身于“诸夏”和“上国”之列了。

(第六节老子与道家

昭惠时代是楚国思想界的早春二月。大约与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同时,老子创立了道家学说。孔子名丘,字仲尼,是鲁籍宋裔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号老聃,是楚籍陈裔人。儒家代表了北方的学术主流,道家代表了南方的学术主流。当时所谓南方,是含淮北在内的。

说老子就是号为老聃的李耳,这还不是全无疑点的定论。春秋战国之际,被称为“老子”的学者不止一位,可能有两位甚至三位:

其一为周守藏室之史李耳,其二为老莱子,其三为周太史儋。司马迁作《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苦于不易分辨,三者并存之。后人通常以为,著有《老子》其书的老子其人即李耳。

李耳与老莱子,至少有五点相同或相似之处:第一点,他们都生活在春秋晚期,孔子曾“问礼于老子”,而老莱子“与孔子同时”。第二点,他们都是楚人。老子乃“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第三点,他们都号为“老子”。第四点,孔子对他们都尊之为师。“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楚,老莱子”。第五点,他们都著有道家之书。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老莱子“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

李耳与儋,相同或相似之处不下四点:第一点,生存年代都在战国早期。苦县原属陈国,公元前478年才并入楚国,事在孔子去世后一年。李耳若为楚人,则必生存于战国早期,不得见孔子。儋曾谒见秦献公,事在公元前374年———即孔子去世后105年,生前更不得见孔子。第二点,显然同名。李耳字聃,“聃”与“儋”音义俱同。第三点,可能同官。李耳为周守藏室之史,儋为周太史,两职似为一职。第四点,都曾西行入秦,事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周本纪》和《秦本纪》以及《庄子·寓言》等。

虽说老子有三位,其实大概只有两位:第一位是春秋晚期的老子,全称应即老莱子,是楚人,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第二位是战国早期的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聃”或作“儋”,曾仕于周为太史,其专职为守藏室,发展了老莱子的学说,把老莱子的遗著改写为分作“道”、“德”两篇的《老子》。

老莱子乡贯不明,相传晚年隐居蒙山,其地在今湖北荆门。归隐之前,曾在楚国的北境居住,从而孔子有幸向他请益。战国中期的道家对此尚有近真的传闻,以为老子是南方人。《庄子·庚桑楚》

记庚桑子对南荣趎说:“子胡不南见老子?”南荣趎从其言,带着干粮上路,“七日七夜至老子之所”。这个老子既然在南方,那就一定是老莱子了。《庄子·外物》记孔子见老莱子,说是事出偶然:老莱子的一位弟子出门打柴,遇见孔子,回去向老莱子报告,老莱子派这位弟子去把孔子叫来的。《战国策·楚策》记:“或谓黄齐曰:

‘……公不闻老莱子之教孔子事君乎?示之其齿之坚也,六十而尽相靡也。……’”《太平御览》卷915引《庄子》佚文,记老子赞孔子曰:“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以凤喻圣贤,是南方的楚俗。孔子也曾赞老子,喻之为真龙,事见《礼记·天运》。以龙喻圣贤,是北方的夏俗。闻一多说:“龙、凤是天生的一对,孔、老也是天生的一对。”智哉斯言!

儒学和道学,大致说来,前者盛于北方,后者盛于南方。说得更加准确一些则是,前者盛于黄河中下游,后者盛于淮水流域和长江中游。战国中期道家的主要代表庄子及其弟子,认为道家集中在南方的楚国。《庄子》一书所记有道家思想的人物,除了子虚、乌有之辈而外,几乎全是楚人。据说,楚国的一些农夫也有道家思想,如《庄子·天地》所记子贡在汉阴遇到一位种菜园子的老农,“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子贡建议这位老农改用桔槔以提高工效,不料被这位老农劈头盖脸地指责和嘲笑了一通。这位老农说:“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这位老农所讲的,全是道家的理论。当然,这是战国中期的道家编造出来的一个故事,但它用夸张的艺术形式显示了道家学说流行于楚国的史实。

楚国本来盛行巫学而兼用杂学,巫学是楚人的传统学术,杂学是指楚人所能搜集和研习的外来学术———即“《书》、《志》、《记》”

等以及南方的周人如随人季梁的学说。巫学不是今人所讲的装神弄鬼,它是一种原生形态的学术,其中有原始的科学如天文、历算、地理和医药等等,有原始的哲学如道学的萌芽,有原始的艺术如诗歌、乐舞和美术,有神话、传说和信史,当然也有巫术、巫技和巫法。除了楚国,还有陈国和宋国也盛行巫学。就宇宙观来说,道学其实导源于巫学。巫学朝着理性化、抽象化的方向发展,到了脱胎换骨的程度,便是道学。促使道学成长的,是楚国变弱为强的历史经验和以寡驭众的社会状况。

《庄子·天下》说:“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这个太一就是从楚人崇奉的星神太一脱胎换骨而来的,被道家抽象化、理念化,成为宇宙的本体了。

从社会背景来看,《老子》一书痛切地反映了楚国县民的认识和愿望。县民本来不是楚人,他们是在故国沦亡之后才隶于楚籍的,老子也是这样的县民。县民之中,贵族和平民都有。他们深怀黍离之悲,对祸福的倚伏有真切的体验,对鬼神的笃信则容易幻灭。他们希望楚国的君臣少去触动他们原有的社会结构,少去打乱他们原有的生存方式,最好是因其故俗听其自然。《老子》主张管一个大国,要像煎一条小鱼那么细心。人们常说道家出世,这对道家本身来说是不错的,因为他们若不遁于野,则必隐于朝,对功名、利禄、珠玉、声色之类无所萦心,对贵贱、进退、得失、荣辱之类无所介怀,只求保全自己的赤子之心。可是,道家的出世并非形如槁木而心如死灰,对时务和世态并非无所臧否。道家冷眼看世界,但怀着一颗深埋潜藏的热心。他们对弊政的针砭远过于儒家,有时如长歌当哭。《老子》(本书引其原文概用王弼本)第42章说:“强梁者不得其死。”第75章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第74章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为民和小国请命,但也为君和大国着想。怎么统一起来呢?理想境界是第80章所描述的:“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为了达到这个理想境界,就要像第19章所讲的:“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老子》的作者当然明白,这是办不到的。他们由理想到现实,要求为人君者在上与下、动与静、雄与雌、刚与柔的关系上,甘于处下、尚静、守雌、贵柔。一言以蔽之,就是“无为”。道家的无为,不是无所可为,而是达到无不可为的最佳方案,如第37章所讲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其前提是第49章所讲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的作者认为,只要实行他们的主张,就会有第19章所讲的“孝慈”,第38章所讲的“忠信”,以及第19章所讲的“民利百倍”。

如果以为道家所讲的全是迂阔、虚幻之谈,那是没有真正认识道家。如果以为道家要历史开倒车,那是铸就了大错。其实,道家所讲的也是人君南面之术。尽管历朝历代的君臣没有一个完全照道家的学说去做,但还是有一些明君贤臣为政务清静,以无为求有为,而且成效卓著,这就是有限度地实践了道家的学说。

从哲学上说,《老子》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例如第11章说: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58章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第63章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第36章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第40章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第41章说:“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第45章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第78章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诸如此类,无不蕴涵着妙理玄机,在《老子》一书中可谓俯拾皆是。

《老子》的理论出自所谓“玄览”,即静观、细察、默想、顿悟。

除了类比推理之外,不加论证。这是中国南方的典型思维方式,大而言之,也是东方世界的典型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方式不是道家独有的,其实儒家也有,只是道家更为玄妙罢了。这样的思维方式缺乏严密的逻辑性,然而富有启发性。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战国中期以后的状况,大致就是这样。不过,孔子其人和老子其人却相互尊重,相互学习,而且在理论上有相互渗透之处。老子也讲过要“孝慈”和“忠信”,孔子也讲过要“无为而治”,都是为了救世,道虽不同而可相为谋。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从此,就重儒轻道了,这是古代中国的不幸。

道学站在楚文化鼎盛期的起点上,它是正在迅速发展的楚国社会的批判因素,也是这个社会的促进因素。

同类推荐
  • 兴明

    兴明

    主角回到明末。灭李自成,拒金虏,扫荡草原,发展资本主义,与西方列强争霸。
  • 每天读点中国历史

    每天读点中国历史

    历史写满了沧桑,印记着民族步履的繁艰。后人看历史,鲁迅看到了吃人;柏杨看到了酱缸;有人看到了一种毒素的沉淀;也有人看到了历史传承了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满心荣辱与欢喜。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以上的说法都因他们只看到了历史的一个侧面。难免有失偏颇,有以偏概全之嫌。 历史其实是一个过程,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沉淀下来。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智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绝不应该有任何亵读的举动。然而沉淀的历史文化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所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 匪事

    匪事

    战后中国,满目疮痍,一次偶然,让三个世界的男人相识,不同的经历,殊途同归。三个没落的男人,三个不同的故事,身份颠倒,场景转换,最后的子弹又射向了谁?
  • 中华姓氏大典

    中华姓氏大典

    关于民族问题的研究,坐不改姓”,却不多见。总是先问“尊姓”;有事同人接触,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有灿烂文化、对人类文明 有卓越贡献的伟大民族,总是称呼“某同志”、“某先生”。国人历来重视姓氏。“行不更名,是由五十六个人数不等的民族所构成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又是由几千个姓氏细胞所组成。和人初次相见,是做人的尊严。这个“某”,著述很多;关于姓氏的探讨介绍,就是对方的姓
  • 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

    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

    这个朝代给了我们太多的骄傲,太多可以炫耀的资本,太多可以旧事重提的履历大事。这不是正儿八经的所谓真相史,更不是天马行空的无厘头。作为一本试图解读唐朝历史真相的书,作者只能尝试着去反映那个时代多姿多彩的境遇和心路历程。
热门推荐
  • 老滩

    老滩

    本书叙写新世纪的老人与海,记录和展示辽东湾的生存状态,经作者精心打造,沉着,大气,悲悯,人物形象立体、丰满,戏剧性冲突紧张生动,扣人心弦。通篇画面感强烈,抒情韵味浓郁,兼具地域性,人文性,历史感,现实感,颇具史诗风格,余曾先睹为快。
  • 大荒武神

    大荒武神

    大荒之内百族并立,万国称雄,武道繁荣昌盛,精妙绝伦,武者强身健体,粗壮筋骨而力达千斤。其中高手,一拳打出暗合天道,江河倒流,大地碎裂,武道至极,破山河,碎日月,手握乾坤,不朽成神。 身世诡异的古昊出生在这波澜壮阔的大世界之中,从而掀起一页新的篇章。新建的书友群:162183876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逆身成魔

    逆身成魔

    现代小混混萧星狼,通易理,喜盗墓,不料一次失误却把自己困死在墓中!好在他与神秘剑灵签下灵魂契约,重生异界竟成了御剑狂徒!身负剑灵之威,萧星狼引来宵小嫉恨。我不杀人,人却杀我!无奈屠戮三界,岂料九转成魔!剑魔之名已成,传说就此展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我的妖精夫君

    我的妖精夫君

    穿越第二部我的妖精夫君。。。。。。。。。。。。穿越?真的,我可以容忍。可是我无法容忍穿越到古代,迎接我的竟然是狠狠一棒子!张开眼,眼前这个美得和妖精一般的男子,竟然叫我......娘子?我望着自己一身红装,他......是我的夫君?今晚是我们的洞房花烛夜?与其说是惊喜,还不如说是惊吓!我的米虫幸福憧憬还没结束,就在迷迷糊糊时,被他很理所当然地吃干抹净了?果然他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对着我温柔脉脉,背着我左拥右抱?怎么,要我守着豪宅,当一个黄脸婆不成?江湖在等着我,何必在他身边浪费青春?一咬牙,我抛弃无忧无虑的米虫生活,独自闯荡江湖。她说后悔了,要我把妖精夫君让给她?我是没关系,反正她才是原配嘛,物归原主,我可不是一个小气的人。可他却说:不行!他认定我了?另一个他说:不管你是不是他的娘子,我都要你!。。。。。。。。。。。。。。。。。。。。系列第三部。——我的恶魔夫君他的眼光停留在我的脸上,若有所思。“你是那个胆小鬼?”“什么?”她就是下属洪家的那个胆小鬼?那个从小就任由他欺负,不敢说一个不字的女孩?以前的她,是只消自己的一个眼神,也会瑟瑟发抖的胆小鬼。只是一别十年,好不容易回到庄内,不单出落的楚楚动人,而且连他都不记得了?甚至,性情大变,敢和他叫板?该夸她把胆子捡回来了吗?她的榆木脑袋里,到底知不知道谁才是主子?他是谁?说什么我是他从小的玩具,欠了他十年?欺负我,是他这一生最大的乐趣?被他欺负,还不能反抗?他是恶魔,我就是撒旦!要我束手就擒,等着天下红雨!恶魔的玩具,我不是!。。。。。。。。。。。。苏的1号群51422646(已满)2号vip会员群56307675,请报出你的会员名称,不然不加。感谢心情云建,里面位子很多喔。大家放心进。。。。。。。。。。。。。。。。苏的穿越系列第一部:《兔仙》已完结亲们可以一次性看完,花费10元左右。第二部:《我的妖精夫君》已完结正文6个大洋,番外后续约1.5元第三部:《我的恶魔夫君》苏的虐文《海棠妃》连载中希望大家会喜欢,票票,收藏,动动手喔。支持越大,更新的越快喔!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繁华彼年,此爱成殇

    繁华彼年,此爱成殇

    她是额间生有六瓣桃花的温婉女子,生来是公主的身份,却是复仇者的命运。因为遇见他,从娇宠的公主变为亡国者,一路的颠沛流离,葬身浮华。面对六哥的死去,爱人的背叛,她决然离去:“我是流离的命,注定一世飘摇,不得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