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7400000020

第20章 蜚将冲天,鸣将惊人(5)

“茎”、“蒸”两字,形音俱近,不知何者为正,何者为讹。《吕氏春秋·赞能》说,孙叔敖在郢都待了三年,还是默默无闻。沈尹茎对他说,使国君成为王者或霸主,我不如你;与世俗交接,向国君游说,你不如我。你就回家种田去吧,我来替你游说。沈尹茎在郢都待了五年,庄王叫他做令尹,他对庄王说:“期思之鄙人有孙叔敖者,圣人也,王必用之,臣不若也。”于是,庄王派人用“王舆”把孙叔敖接来,命为令尹。十二年后,庄王成为霸主。历史的真相未必如此。“三年”、“五年”、“十二年”之类,都无据可寻。一位县尹擅离职守达五年之久,也有悖于情理。可信的只有一点,即沈尹茎举荐了孙叔敖。

《新序·杂事》和《韩诗外传》卷2另有一说,把举荐孙叔敖为令尹归功于庄王的夫人樊姬。《韩诗外传》卷2说,庄王听朝晚归,樊姬下堂相迎,问道,这么晚才退朝,又饿又累了吧?庄王答道,今天我听了忠贤之言,不知道饿也不知道累。樊姬问,大王所讲的忠贤,是外国人呢?还是本国人?庄王答,就是沈令尹。樊姬遮住嘴笑了,庄王问她何以发笑,她说,妾侍奉大王十一年了,总是派人到国外去找美人来献给大王,现在与妾平起平坐的美人已有十位,比妾贤惠的美人也已有两位了。妾不是不想专宠擅爱,但妾不敢以己之私掩人之美。沈令尹任职多年了,还没有见到他引进贤臣,斥退小人,这怎么能算是“忠贤”呢?次日,庄王把樊姬的话转告沈令尹,沈令尹惭愧之余,才推荐了孙叔敖。孙叔敖执政三年,楚国成为霸主。楚国的史官在策上写道:“楚之霸,樊姬之力也。”显然,这个故事比《吕氏春秋·赞能》的那个故事更不可信。《新序·杂事》所记与《韩诗外传》卷2所记略同,但说“贤相”是虞丘子。

《史记·循吏列传》也说是虞丘子荐孙叔敖以自代,但与樊姬无涉。

《说苑·至公》以《史记·循吏列传》为张本,增饰其辞,说虞丘子为令尹十年后,引咎自责,荐孙叔敖以自代。孙叔敖就令尹任不久,虞丘子家人犯法,孙叔敖置以死刑,虞丘子高兴了,向庄王道贺。

这样的故事连野史也不如,倒像是寓言了。

人们爱听离奇的故事并信以为真,诗人尤其如此。唐人周昙做诗咏樊姬,有句曰:“当时不有樊姬问,令尹何由进叔敖。”汉代以后流传的琴曲《九引》,第一为“烈女”,歌颂的就是樊姬。也许,樊姬确实所见不俗。据传,庄王喜围猎,樊姬曾不食鸟兽之肉以谏,使庄王为之感悟。但是,若说樊姬对举荐孙叔敖有功,就殊难置信了。历史的真相大概是这样的:沈尹向庄王举荐孙叔敖,庄王念孙叔敖筑期思陂有利国利民之功,而且知道他是贾之子,艾猎之弟,出自名门望族,就任命他为令尹了。至于虞丘子,则可能是沈尹的号。这样是没有什么戏剧的,讲出来可能会令人意兴索然。但事关史实,当戏剧性与逻辑性发生冲突时,我们宁取逻辑性而不取戏剧性。

孙叔敖是破格擢任令尹的,容易招妒、受恶、处怨,但他能做到爵高而以下自处,官大而以小自守,禄厚而以俭自奉。据说,这是受了狐丘丈人的教诲。《淮南子·道应训》记:“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何谓也?’对曰:‘爵高者,士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处之。’孙叔敖曰:‘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是以免三怨,可乎?’”为官而能如此,颇有道家的风骨。《淮南子》正是把孙叔敖看成道家先驱的,其《道应训》接着上文写道:“故老子曰:‘贵必以贱为本,高必以下为基。’”

《韩非子·外储说》云:“孙叔敖相楚,栈车、牝马,粝饭菜羹,枯鱼之膳,冬羔裘,夏葛衣,面有饥色……”尽管说过了头,但不全是虚构的。孙叔敖自奉不奢,这是可信的。

相传孙叔敖为政务清静,这又是道家的本色。《淮南子·主术训》记:“昔孙叔敖恬卧,而郢人无所害其锋。”高诱注曰:“郢,楚国都也。孙叔敖,楚大夫也。盖乘马三年,不知其牝牡,言其贤也。

但恬卧养德,折冲千里之外,敌国不敢犯害,故郢人不举兵出伐,无所害其锋于四方也。”高诱所注既有失实的,也有如实的。说“郢人不举兵出伐”,显然与史实不合;说孙叔敖是一位务大而忘小的贤相,却实如其人。对驾车而用了三年的马,竟不知是母的还是公的,这就是因务大而忘小。《说苑·杂事》说:“孙叔敖相楚三年,不知轭在衡后。”这和“不知其牝牡”相像,也是因务大而忘小。《淮南子》所谓“郢人无所害其锋”,是说国人不致因用兵而受害。为政务清静,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凡所作为都能因势利导,不扰民,不疲民,不虐民。最好能做到像《淮南子·主术训》说的那样:“不知为之者谁,而功自成。”

还有两个例子,都见于《史记·循吏列传》。第一个例子是:庄王觉得楚国的铜钱太轻,下令改小钱为大钱,百姓深感不便,市面萧条。市令向孙叔敖诉苦,孙叔敖向庄王如实上报,请庄王下令仍用小钱。庄王从其议,收回成命。不久,市面就繁荣如初了。楚国的货币原为海贝,这时通行铜贝而兼用海贝。所谓“大钱”和“小钱”,或称“重币”和“轻币”,都是就铜贝面值而言的。已知楚国的铜贝号为“蚁鼻钱”或“鬼脸钱”,都是很小的。无端提高铜贝的面值,可以剑民财入府库,可是物价势必飞涨,商、农、工、贾将俱受其害。孙叔敖主张仍用小钱,无疑是为了维护民众的得利益。

第二个例子是:民间多用牛车,车厢较低,庄王欲下令把车厢升高,以便战时用做马车。孙叔敖说,命令下得太多,民众就会不知所从,这样不好。大王如果一定要让车厢升高,无须大王命令,只要臣让闾里把闩门的木桩加高些就行了。木桩一加高,低车过不去,要让乘车的人下来,把车抬过去。乘车的都是贵族,他们不愿在进出闾里的大门时下车,一定会自己把车厢升高。庄王从其议,果然,半年后民间的车厢都升高了。

太史公为循吏立传,以孙叔敖为第一人。《史记·循吏列传》说孙叔敖“施教导民”,“政缓禁止”,秋冬劝民众取利于山,春夏劝民众取利于水,民众得其所便而乐其所业。孙叔敖所追求的是把民本思想贯注在为政的实践中,因此,有时他的意见不免与庄王相左,这就是他在宦海中三浮三沉的缘由。《吕氏春秋·知分》说:“孙叔敖三为令尹而不喜,三去令尹而不忧。”《史记·循吏列传》说:“孙叔敖……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侮(悔),知非己之罪也。”《左传》记孙叔敖为令尹独见于宣公十二年,而宣公十一年的令尹是艾猎,这是一个线索,表明孙叔敖在仕途中确实有起有落。能三起三落而不喜不忧,孙叔敖实为亘古第一人。

孙叔敖最后一次去令尹位,大概是因病而告退。邲之战后不久,孙叔敖就去世了。他为子孙做了深谋远虑的安排,后世传为佳话。

据《吕氏春秋·异宝》所记,孙叔敖临终之际对他的儿子说,大王几次要给我封地,我都谢绝了。我死后,大王会给你封地的。你要记住,决不可接受肥美的封地。有一个地方,在楚越之间,叫“寝丘”,土质不好,而且地名难听。楚人怕鬼怪。越人信祥,都不喜欢那个地方。你能得而不失的,正是那个地方。寝丘在今河南沈丘南,孙叔敖早就知道它的贫瘠了。孙叔敖死后,庄王果然要把肥美的田土赏给他的儿子。他的儿子遵照他的遗训,请求改封在寝丘。

《吕氏春秋》的作者说,直到他们那个时候———战国晚期,孙叔敖的后人还领有那个封邑。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争而得利,这也是后世道家的思想。《淮南子·人间训》记此事较详,指出孙叔敖的死因是“病疽”。

《史记·循吏列传》裴骃《集解》引《皇览》曰:“孙叔敖冢在南郡江陵故城中白土里。”但《皇览》还有另一说:“民传孙叔敖曰:

‘葬我庐江陂,后当为万户邑。’”所谓“庐江陂”,应即芍陂,后名安丰塘,在今安徽寿县南,相传也是孙叔敖主持兴建的,但尚有争议。据《宋书·索虏传》,北魏永昌王破刘宋建武将军刘康祖,“屯孙叔敖冢,胁寿阳城”。按,寿阳城即今寿县。可能孙叔敖冢确实有两处,但其中之一只是衣冠冢。这是一个疑案,使追慕孙叔敖的后人平添了一阵惆怅。

还有一个疑案,即螳螂捕蝉这个寓言的出处。《说苑》以为出自少孺子,《韩诗外传》以为出自孙叔敖。两位作者———刘向和韩婴都是汉儒,孰是孰非,不易判别。《说苑·正谏》记:“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黄雀延颈,欲啄螳啷,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韩诗外传》

卷10记:“楚庄王将兴师伐晋,告士大夫曰‘有敢谏者死无赦。’孙叔敖曰:‘臣闻畏鞭笞之严而不敢谏其父,非孝子也;惧斧钺之诛而不敢谏其君,非忠臣也。’于是进谏曰:‘臣闻园中有榆,其上有蝉。

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后,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非独昆虫、众庶若此也,人主亦然。君今知贪彼之土,而乐其士卒……’(按,此处有脱文),楚国不殆,而晋以宁,孙叔敖之力也。”《说苑》所记有两个疑点:其一,“少孺子”其人不见经传,而其义乃如今称“小孩子”;其二,王者之臣,不得称“舍人”。《韩诗外传》所记虽也有夸饰之处,但大体近情合理。楚庄王正是一位喜听政治谜语和政治寓言的明主,孙叔敖则正是一位虑事深远、莅事谨慎的贤臣。这个典故出自孙叔敖的可能性,比出自少孺子的可能性大得多。况且,孙叔敖比所谓少孺子早一个历史阶段,即令两者都实有其事,孙叔敖也应该是这个寓言的创作者,少孺子则只能是这个寓言的传播者。楚庄王在位的最后三年没有出征,是否受了这个寓言的启示,那就不可妄断了。

同类推荐
  • 历史上最重要的15次改革

    历史上最重要的15次改革

    一个强大的国家是其内部力量积蓄的外延,根本之处不在于一成不变地沿着一条路走下去,而是在每一个旭日东升、夕阳西下,依然步履匆匆的时候,都留有思索未来的空间。不让繁琐的过程缠住灵动的思想,不因肉体的歇息而冷落了精神无止境的耕耘。行于路,当思于路。
  • 龙武华夏

    龙武华夏

    话说明世宗嘉靖皇帝统治期间,日寇席卷中原,使得中土之地生灵涂炭,而嘉靖皇帝却始终沉溺在温室之中,而在边关的戚继光却率领着自己的戚家军与日寇血战,成为了当时史上抗倭第一大英雄。然而日寇席卷中原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在戚继光还很小的时候,中原大地上的江湖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是在一个让人感到飘飘欲仙的地方,这里被人们称之为世外桃源。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

    独家史料,新锐观点,中国版维基解密“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彪悍开讲民国史历史长河波涛汹涌,传奇人物各领风骚!民国这趟列车,在历史的轨道上,高速行驶着!汽笛长鸣,呜民国列车驶入了“袁世凯时代”。称帝前异象连连,是天命所归,还是北洋集团运作的结果?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到底签署了没有?孙文运作的“十一条”,又是怎么回事?明知称帝违背历史潮流,袁世凯为何依然称帝?小凤仙因蔡锷而出名,史上真实的小凤仙究竟是怎样的?袁世凯最器重段祺瑞,两人后来又为什么有了激烈的冲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洪宪帝国”轰然倒塌?这所有所有的疑问,“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将用他特有的麻辣、幽默、深刻,向你道来。
  • 三国之铁骑无双

    三国之铁骑无双

    得谋士,铁血三国,娶美人,颖川陈玉,一揽众美在三国,从傻X成为绝顶聪明之人,建至强骑兵,战骑无双,铁骑所向,收猛将,扬威无敌!,生于世家
  • 中国历史1000问

    中国历史1000问

    炎黄子孙们,让我们翻开历史,拂去岁月的灰尘,寻找创世祖先们开辟中华民族生存、发展道路的历史足迹吧!本书以时间为序,从远古的史前文明说起,一直叙述到公元2010年年底,在所有的同类书里是时间跨度最大的,这也是本书的第一个特点。其次,本书与同类书相比,虽都是选取历史片段、勾勒历史故事,但本书的选取面非常宽泛,从而使本书的信息量颇为庞大,这是本书的第二个特点。再次,本书在叙述时,力求尊重史实,不妄加评论,让读者做阅读的主人,去思考、去感悟……这是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最后,本书在讲述一些历史故事时,不仅考证了正史,也辨析地引用了一些稗官野史、逸闻琐事,从而使本书的叙述角度更为客观,这也是本书的最大特色。
热门推荐
  • 狂妻驯夫

    狂妻驯夫

    文静,本是现代豪门文氏长女,商界女王,死后却意外穿越异世,重生在大衍皇宫。一个意外,让她不得不女扮男装成为二皇子段天宇。看似慈祥可亲的外公,实则却是心狠手辣野心勃勃,到处心积虑想要除掉对手登上帝位。☆.☆.☆.☆.☆.☆.☆.☆.☆.☆.☆.沐云,天生眼盲的阵法家,清俊如莲,淡雅如仙——“宇儿,你既死了,我就让他们所有人都给你陪葬,好不好?仇海,老实本份的贴身侍卫,却有着恰恰相反的腹黑本质——“你是仇海的主子,仇海当然要跟着你。”景毓,妖魅的妓院老板,玩弄与反玩弄间的“孽缘”——“到底要怎么样,你才肯爱上我?”叶钧,家财万贯的商人,性情忧郁却终做了亲妹的“情敌”——“原来,这一切都是你算计好的。”梁文广,性格叛逆的舅舅,生性厌恶官场,却独为那一人而变——“宇儿,你若是做了皇帝,我便入朝为官,助你治理这天下!”赤焰,江湖第一杀手,冷心冷情的傲骨——“静儿,这天下之大,你去哪儿我便去哪儿,你要谁死我便杀谁。”文龙,两世的守护,生死相随的赤诚——“静儿,我终于又见到你了。”楚狂,天生的邪魅张狂,神秘莫测的身份——“文静,这辈子你休想离开我!”段天瑞,无权无势的大皇子,文静此生的死对头——“宇儿,我们是注定要纠缠一生的。”佛语:情不问因果,缘注定生死。且看前世的商界女王,如何立身于暗涛汹涌的大衍皇朝,步步惊心!PS:基于前段时间的试验,笑决定以后日更五千字(因为在上学,多了实在写不出来,笑也不想每天晚上十二点再更新,这样的话更新时间会提前很多)强力推荐笑的完结文:《调教魔尊》:☆.☆.☆.☆.☆.☆.☆.☆.☆.☆.☆.再啰嗦一句,喜欢本文的亲们别忘了收藏+留言+票票哈,闪走。☆.☆.☆.☆.☆推荐区☆.☆.☆.☆.☆.☆.好友颜稣洛的《王的野蛮夫人》:好友恋猫的鱼《女王的宠男》好友落随心《盲妃待嫁》夫人紫夜霜影《逃妃八夫》好友未日杳的《赫连云凉》好友雪曼曼《黑道奶爸》
  • 史说新语:历史背后的经济学

    史说新语:历史背后的经济学

    那些枯燥的、呆板的经济学术语在这些美妙的、离奇的故事里摇身一变,立刻鲜活了起来,杯酒释兵权是一个典型的帕累托改进;愚公移山是一种成本最高的选择;司马相如有钱就学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 郑板桥为什么“难得糊涂”? 在这本书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经济学不仅不再枯燥呆板,走进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之中,而且变得像小说一样有趣、精彩、耐人寻味。用轻松、幽默的笔触讲述了很多著名的、精彩的、有趣的历史故事,并将这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与枯燥乏味的经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作者避开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现实生活,用历史故事诠释经济学,用一种全新的视角,用经济学解析历史故事
  • 重生之金牌农女

    重生之金牌农女

    本是官家千金,却沦为草芥,上有面慈心狠嚣张姨娘,下有病弱年幼亲弟,还有被逼为奴的软弱娘亲……水意一朝穿越,等着她的不是幸福重生,而是一瓢滚烫的汤水。“想喝米汤是吧,让你们喝个够,瞧你那副饿死鬼投胎的样!”滚烫的热汤朝着母子四人泼来。瞧着恶毒的庶妹,颠倒黑白的姨娘,狗腿的渣爹似乎还嫌不够热闹,势要将她们孤儿寡母扫地出门……水意冷冷一笑,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总有一日,她要将这些人狠狠的踩在脚下!从此恶女当道,白手起家,拖家带口奔小康……求婚小剧透:绿树青山下,清涧小流边,男子身影挺拔修长,女子婀娜袅窕“俗话说,冤家宜结不宜解。”男子望着身边的女子,冷淡清越的声音响起。“你还知道我们的恩怨解不了?”女子挑眉,水眸之中隐含怒意。“此结非彼解,结,可以是结缘,结识,结亲,结合,结果……”男子忽然温柔地望着女子蕴含生气的眸子,淡笑着回答。“啊!”女子当场呆愣,这是传说中的求婚?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邪王的沉睡王妃

    邪王的沉睡王妃

    男主腹黑情深,是害!”某爷不悦道:“本王那不是溺爱,女主机智聪慧,更是风华绝代的倾世美男。是宠爱!”;王妃入府,第一次,王府从此鸡飞狗跳;两军阵前,两人在王府里打起来;第三次,某爷:“天下和命都可以给你,也是四王府里的丑陋王妃,唯有念雪,也是夜幕下的绝顶杀手,不能给你”。情深的爷:“王爷,欢迎入坑!,两人在皇宫里打起来...她是腹黑无双的翩翩公子。任他江山如画,你说过溺爱不是爱,只愿携手天涯,两人在马车里打起来;第二次,但求相守一生,更是一笑倾城的绝代佳人;他是不学无术的纨绔王爷,共白发
  • 老干部工作实录

    老干部工作实录

    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挖掘利用好这一群体的丰富资源,是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老干部工作实录》全书主要积累了服务老干部的一些工作方法。
  • 命运之月

    命运之月

    这是个魔法横冲的空间,命运之轮不停的转动,把每个人都卷进这无无底的漩涡之中,挣扎,奋斗,不停的攀登,能否在最后登上命运的顶峰,一切……还是未知数。权力,魔法,没人,充斥着生活的每一秒钟,最终谁会走到最好,让我们拭目以待
  • 霸道将军苦追妻:不好,顽妻要逃

    霸道将军苦追妻:不好,顽妻要逃

    因姐姐生病不能奉旨完婚,仗义的她坐上花轿嫁入将军府。然好事岂能做到底,跷府逃走为上策,谁知错与将军之弟同行,浑然不觉中竟一步步踏进将军的囚笼……不行,她誓死也要摆脱霸道的将军!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