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300000019

第19章 王襞:恪守家学传统(2)

而圣名者号也。得证则日用头头无非妙动,而纤力不与,快乐难名。才提起一个学字,却似便要起几层意思,不知原无一物,原自见成。顺明觉自然之应而已。自朝至暮,动作施为,何者非道?更要如何,便是与蛇画足。良知在人,随处发见,不可须臾离者。故圣人之心,常虚常静,常无事,随感而应,而应自神也。是以常休休也,坦乎其荡荡也。纵横而展舒自由,脱洒而优游自在也。直下便是,无待旁求,一彻便了,何容拟议?至此我们已经充分发现,东厓的良知观基本上就是心斋和龙溪的良知见在说或良知现成说的翻版,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他的叙述方式比心斋显得更为清晰而有条理,多少有点龙溪哲学语言的影子。如果我们打开《龙溪集》来进行一下检索,这一点也是不难得到确认的。譬如,“本自见成”、“原自具足”、“本无一物”、“随处发见”、“直下便是”、“先天之学”等,这些话头简直就是龙溪哲学的标志性语言。由此可以说,至少在良知问题上,东厓与龙溪的亲近性是非常明显的。

此外给我们的一个重要的印象是,良知理论在心学体系中,原本具有本体论的色彩,给人以一种抽象玄远的印象,因为在龙溪的场合,良知现成理论主要就是建立在良知本体论的层面之上的,他与罗念庵之间反复争论的“世间哪有现成良知”的问题,便是围绕着良知本体论与良知工夫论的义理纠缠而展开的。然而我们现在却发现事实并非完全如此,由心斋父子这两位平民学者的嘴里说出来的良知现成理论却可证明良知学说本身绝不是学士文人、有闲阶层的专利品,而是平民布衣亦能完全理解的、至简至易的道理,是非常“平常”而又“本色”的道理,只要依良知而行、“随处发见”、“随感而应”,便能在日常生活中“纵横而展舒自由,脱洒而优游自在”,并能发现“日用间有多少快活在”!

其实,东厓的这一良知叙述体现了阳明良知之教的一种精神。

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按照阳明的良知理论,良知是无所不在的,良知就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而致良知就是生活本身,既然良知不离现在、不离当下生活,良知就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民间的思想、社会的理论,而绝不是一般读书人的专利,良知的叙述也完全可以化作民间的日常语言,而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书写、知识创作。

泰州学派作为一种思想现象,之所以在中晚期的明代社会产生如此迅速而又广泛的影响,与其良知叙述的平民化是绝对分不开的。在我看来,东厓的良知见成理论便是民间思想的一种表述方式,他向人们所着力宣扬的一个中心思想是,良知是人人平等的、是每个人的本色,人人都先天地具备良知天性,所以人人都是可以成就圣人的,人人只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心中有一颗与圣人同质同层的良知本心,那么就能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每个人都能这样做的话,那么理想的三代社会、大同世界就立时得到实现。应当说,这就是所谓良知见成理论的真谛之所在。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良知学的立场,东厓曾非常感慨地说:

自吾先君(指心斋)前辈倡道以来,在在处处,高谈仁义,而人弗惊。明着衣冠而士乐从,此等风化,三代之治,其在兹乎!若某之愚,终身从事,虽梦寐而不能忘情也,有由然矣,幸哉!在东厓对乃父以及前辈的学说主张的观感中,三代之治几乎就是眼前的现实景象,原因就在于他们所宣扬的那一套良知理论是人人乐而从之的。此处所言“高谈仁义”,在心学的语境中,应当是良知心学的代名词。

清初学者王嗣槐对阳明的良知学说有过严厉的批判,在他看来,阳明良知理论的根本要旨就在于“现成”两字,其中涉及心斋的“满街圣人”说,他指出:

阳明之致良知,也是从现成说的,去人欲,也是从现成说的。不但从圣人说,也是个现成的圣人,从孩提说,也是个现成的孩提,即从庸众人说,也是个满街都是现成的圣人。尽管我们可以不同意王嗣槐对阳明良知学的批评,其中有以偏概全之弊,但是不得不承认“阳明之致良知,也是从现成说的”,正与龙溪的这一判断一致:阳明“提出良知二字,正指见在而言”。而心斋的“满街圣人”说也正是从“良知见在”说推演而来,目的在于证成“良知见在”,而不是说圣人都是“现成”的,其间有着严格的义理分别,这一点已如上述,此处不赘。在此我们引用王嗣槐的说法是想从一个侧面来说明,东厓继承心斋、龙溪的良知观念所着力宣扬的“良知见成”理论在社会上所产生的客观效应在历史上是有案可查的。

从东厓的良知叙述中还可看出他的良知观有两个基本想法:一是由于良知本体具有“明觉自然”的存在特征,又有“自能应感”、“自能约心”的作用功能,这就决定人对良知的把握不能人为强制、“勉强扭捏”,进而他反对“用智者自多事”,认为这是后儒“支离之习”的根源。从中可以看出东厓在工夫问题上,接近于龙溪的“直下承当”、“当下便是”的立场。但龙溪更进一层,强调了“悟门不开,无以徵学”的观点,东厓却绝少提“悟”字,他更多地强调在“寻常日用”的生活中,来直接体验“见成良知”,故云:心之妙用“与‘饥来吃饭倦来眠’同一妙用也。人无二心,故无二妙用。得此岂容一毫人力与于其间?”。一是他的良知观有这样一个判断逻辑:

由于良知是“原自见成”、“纤力勿与”、“自然感应”的,“与鸢飞鱼跃同一活泼泼地”,所以良知本心就有一种“展舒自由”、“优游自在”的本质特征,而良知之在人心给人所带来的便是一种“快乐难名”的精神愉悦,这就涉及心斋的“乐学”思想。以下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东厓有关“乐学”问题的论述。

(第三节 乐即道也

据天台弟子杨希淳的记述,嘉靖四十四年(1565)仲秋,东厓赴南京讲学,其间与杨希淳有一番对话:

东厓子之始至而论学焉,有问学何以乎? 曰:“乐。”再问之,则曰:“乐者,心之本体也。有不乐焉,非心之初也。吾求以复其初而已矣。” “然则,必如何而后乐乎?”曰: “本体未尝不乐,今曰必如何而后能?是欲有加于本体之外也。”“然则,遂无事于学乎?”曰:“何为其然也?莫非学也,而皆所以求此乐也。‘乐者乐此学,学者学此乐’。吾先子盖言之矣。”“如是,则乐亦有辨乎?”曰:“有。有所倚而后乐者,乐以人者也,一失其所倚则慊然若不足也;无所倚而自乐者,乐以天者也,舒惨欣戚,荣悴得丧,无适而不可也。” “既无所倚,则乐者果何物乎?道乎?心乎?”曰:“无物故乐,有物则否矣。且乐即道也、乐即心也。而曰‘所乐者道,所乐者心’,是床上之床也。”

“学止于是而已乎?”曰:“昔孔子称颜回,但曰‘不改其乐’,而其自名也,亦曰‘乐在其中’,其所以喟然而与点者,亦以此也。二程夫子之闻学于茂叔也,于此盖终身焉,而岂复有所加也?”曰:“孔颜之乐未易识也。吾欲始之以忧而终之以乐,可乎?”曰:“孔颜之乐,愚夫愚妇之所同然也,何以曰‘未易识也’?且乐者心之体也,忧者心之障也,欲识其乐而先之以忧,是欲全其体而故障之也。”“然则何以曰‘忧道’?何以曰‘君子有终身之忧’乎?”曰:“所谓‘忧’者,非如世之胶胶然、役役然以外物为戚戚者也,所‘忧’者道也,其忧道者,忧其不得乎乐也。

舜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往不乐,而吾独否焉,是故君子终身忧之也。是其忧也,乃所以为乐,其乐也,则自无庸于忧虑耳。”

凡东厓子之论学,随机指示,言人人殊,而其大都不出乎此。以故上智者闻而乐焉,曰“明珠在怀,而吾何必索之途也”?浅机者闻而乐焉,曰“吾亦有是珠,而独何为其自昧也”?盖自东厓子至,而吾留都诸同志皆如大寐之得醒,其骎骎向往之志,若决百川而赴之海也。谓之载道而南也,不其信乎!这篇记录可谓曲尽其详,而且对东厓思想有极高之评价,在东厓文集中非常少见,弥足珍贵。该文的由来是,东厓在南京讲学后,杨希淳等八位同仁作《诗》送别东厓,杨希淳应邀为这些诗作撰“引言”。在“引言”后,附录了八篇诗文,最后又有张遂所撰的《跋》,文中称自己宦于留都三数年来,“凡三遇先生(指心斋)乃子东厓君”。准此,则东厓在嘉靖四十四年之前的三年期间,曾多次赴南京讲学,至少不下三次,这是《年谱》、《行状》等资料未记录的,应予补之。由此亦可窥见一点重要的消息:东厓作为民间儒者与士人之间的来往毫无阻隔,这或许可以说明当时在讲学活动的影响之下,士庶两层的交往已日趋频繁,反映出阳明倡导的“四民异业而同道”之观念已有了实质性的社会影响。

就上述对话的内容来看,整个话题围绕着孔子和颜渊的“不改其乐”、“乐在其中”这一宋明理学史上非常著名的所谓“孔颜乐处”

的问题而展开。这里有几个关键的说法,首先,东厓指出“乐是心之本体”,意谓乐是心体“本来如是”的自然呈现,并强调“本体未尝不乐”,这是对阳明观点的重复,无须多说。其次,东厓重申了心斋的乐是学、学是乐的乐学观点,主张“乐莫非学”,意谓“乐”

不是排斥为学工夫。再次,谈到了“乐以人也”与“乐与天也”的分别,认为“乐以人也”只是一种“有倚而乐”,一旦失去“倚靠”,乐便随之消失,而“乐以天也”乃是一种“无倚而乐”,在东厓看来,这才是根本意义上的“乐”,事实上,同于“吾体自乐”的说法。最后,由此引出了一个问题:乐与道的关系问题,东厓提出了“乐即道也、乐即心也”的命题,意谓乐是道体或心体的一种必然表现,但又不必说“所乐者道,所乐者心”,他认为若如此说,则是床上叠床、屋上架屋,意谓乐成了在道之上或之外的另一种东西。指出这一点相当重要,因为“乐”只是心体“本来如是”的一种状态表现,决不是某种实际的存在物,更不是某种光景形象,如后所述,黄宗羲批评东厓的“乐学”说,认为东厓“犹在光景作活计”(详见后述),似与此处东厓之意不合。

最后话题回到了“孔颜之乐”以及周程“寻孔颜乐处”的问题上,东厓的观点非常鲜明:“孔颜之乐,愚夫愚妇之所同然也。”这是贯穿于心学的一个基本立场:此心此理,圣愚一律。由此推论,孔颜之乐必与愚夫愚妇之乐相同。接着他对“乐”与“忧”的关系问题的解释也很有特色,他认为“忧”无非是“乐”的一种遮蔽、一种障碍,决不能以“忧”作为“乐”的前提,而所谓“忧道”,也无非是说“忧其不得乎乐”而已,这是从“乐”的丧失与否这一角度,来理解历史上孔子所提出的“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系辞下传》)这一所谓儒家的“忧患”意识问题。他以“舜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往不乐”为例,阐明了一个道理:乐不仅存在于帝王事业中,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否认这一点,那才是“君子终身忧之”的原因所在。总之,在东厓看来,一是“吾体自乐”,一是“乐即道也”,这两点是理解和诠释“孔颜乐处”之问题的关键。而在杨希淳及焦澹园看来,东厓思想的“大意”亦在于此,意谓东厓有关“乐”的观点阐述便是其思想的旨趣所在。这一评价值得引起注意。

黄宗羲对东厓之言“乐”则表达了一种批评性的意见。他首先指出东厓所谓的“乐”虽本诸心斋“乐学之歌”,但“龙溪之授受,亦有不可诬也”,认为东厓在思想上受到龙溪的很大影响,此说大体符合东厓思想之实情。进而宗羲指出:

白沙云:“色色信他本来,何用尔脚劳手攘? 舞雩三三两两,正在勿忘勿助之间。曾点些儿活计,被孟子打并出来,便都是鸢飞鱼跃。若无孟子工夫,骤而语之以曾点见趣,一似说梦。”盖自夫子川上一叹,已将天理流行之体,一日(“日”字当作“口”)迸出。曾点见之而为暮春,康节见之而为元会运世。故言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乐(“乐”字当作“学”)。至明而为白沙之藤蓑,心斋父子之提唱,是皆有味乎其言之。然而此处最难理会,稍差便入狂荡一路。所以朱子言曾点不可学,明道说康节豪杰之士,根本不贴地,白沙亦有说梦之戒。细详先生之学,未免犹在光景作活计也。这里须注意两点:一是宗羲借用白沙之言“一似说梦”,主张若无工夫作为前提,一味强调“曾点见趣”则不可取;一是宗羲指出孔子“川上一叹”乃是“风乎舞雩”、“曾点见趣”的思想根源,因为所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在宋儒的理解当中,无疑已经指出“天理流行之体”犹如“鸢飞鱼跃”一样,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如斯而已的必然展现,决非人力所能阻挡,而人们在精神上所获得的愉悦快乐应当就是天理自然流行的一种表现。

在这里,已有“乐即道也”的某种涵义。宗羲指出,心斋父子提倡乐学,盖“有味乎其言”的缘故,意谓心斋父子对于孔子的“川上一叹”都能有所领会。然而,宗羲接着指出“此处最难理会,稍差便入狂荡一路”,对宋儒以来人们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这一境界说提出了警告。显然宗羲有取于朱子的“曾点不可学”以及白沙的“一似说梦”的观点,指出泰州学的“乐学”思想有可能走向“狂荡一路”,最后落实到对东厓之言“乐”的判断上,便批评东厓之学“未免犹在光景作活计也”。意思是说,东厓是把“乐”当作了一种想象中的“光景”。

同类推荐
  •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本书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少年中国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精选了梁启超先生在政论、文论、讲演和诗词等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一些作品。可以说每篇文章都展现了梁启超先生独特而汪洋恣肆的文笔和激扬而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极高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女人幸福的资本全集

    女人幸福的资本全集

    幸福与成功是女人一生追求的目标,永葆青春和美丽是女人一生向往的境界,女人的幸福和成功必须靠女人自己来争取。本书从贯穿女性生命系统、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诸多核心要素出发,以全集式的内容归纳和总结了新世代女性追求幸福与成功的生命法则。内容涉及女性心态、习惯、性格、气质、时尚、健康、情爱、婚姻、人际、口才、职业、才学、财富、情商、处世等人生的各个阶段和不同层面,为女性朋友营造幸福生活提供最全面的人生指导。以帮助广大女性朋友塑造良好的心态和人脉,培育出色的智慧和能力,从而成就辉煌的事业,收获美满的爱情和婚姻,步入幸福如意的人生。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猎爱计划:女人你敢嫁别人!

    猎爱计划:女人你敢嫁别人!

    我很害怕我的姐夫每次遇见他我都像羊见了狼般慌忙窜逃他邪魅的眼神让我窒息,仿佛能吞噬我的灵魂站在他面前我就像没穿衣服一样不自在我万万没想到,在我结婚那天他真的把我扒光了挣扎在他挺拔的身下,看着他绿色的眸,我惊恐的吼“邢天翼你放开我,你进错房间了,我是季雨羲,你的新娘在隔壁床上”他不顾我的叫喊,直到撕碎了我的婚纱后才冷冷开口“我当然知道你不是季雨欣,而我也没进错房,因为我要女人的就是你”*片段一:我赤身裸体站在邢天翼面前,看着他递过来的结婚证,照片上我笑得很甜“跟我注册的人明明是肖剑楠,为什么变成了你?”“因为小贱男一直爱着你姐才会主动提出跟我合谋,偷天换日”片段二:从前男友的生日宴回来,想着他与姐姐甜蜜拥吻,我疲惫的坐在了沙发上“别碰我,今夜不想和你做”“不想?好,但你盯了他一个晚上,我就要折磨你一个晚上”*姐夫和男友合谋,在同婚当天交换新娘,所有人皆知,只有我被蒙在鼓里我不会再去挽留旧爱,我要搞垮新欢但当我胜利后,我竟然歇斯底里的哭了,梨花带雨的我声嘶力竭…*此文结局已定,绝不篡改故事虽俗套,但情节精心策划。喜欢请支持,不喜欢者请绕道,侮辱性留言删无赦**————————————————————————————————*推荐桃花自己的文文:《拐嫁》-----------(完结)《错妻》-----------(完结)《娇颜媚盅》-------(强推)《恶魔的禁锢》-----(半价)《极品相公跟我走》-(完结)《北定王妃莫紫汐》-(半价)
  • 冰山男的淘气女友

    冰山男的淘气女友

    究竟这七人的感情将何去何从呢?雨纯是否会感动那痴心的林翔?唯恩在岑子风和江雨昊之间又该如何选择?欧阳瑾是否会为林瑞而专一?,认识了因看不惯那些千金小姐们作为而转学来的天才少女江雨纯,并与之成为死党,而林瑞的弟弟、甄唯恩的爱慕者林翔则以优异的成绩被作为特优生招进了与晋培相对面的重点及贵族学院龙樱学院江雨纯爱上了被唯恩拒绝但仍然痴心等待的林翔,而在因缘际会下,唯恩认识了龙樱F3之首冰山男岑子风,来自桃花村的甄唯恩和林瑞以刚好过线的成绩考入A市的普通高中晋培。而林瑞则钟情于F3中的花花公司欧阳瑾,而F3另一成员江雨昊却默默地爱着甄唯恩。
  • 我爱和人交朋友

    我爱和人交朋友

    我们有时候常会听到有的同学抱怨自己的朋友没有友情,甚至不讲交情。其实说穿了,之所以抱怨是因为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这种要求往往也是非常功利的。所以,我们不必一味追求所谓的“纯洁的友情”,也不要因为要求得不到满足就抱怨别人没有“友情”。其实互利互助,是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原则:既要感情又要功利。
  • 芒果城

    芒果城

    讲述了一个女人夏云仙及其子孙以异乡流浪者的身份,对抗传统、习俗和权威,为了土地生存权而苦苦拼斗的故事。其中有欺骗、背叛、疯狂、梦呓、谋杀、自杀。光怪陆离,惊心动魄。这是一个灵魂救赎的故事,这是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这是一个拷问人性的故事,这是一个凄惨爱情的故事,这还是一个称得上深沉的故事……本书是一道夺目的光芒,深层揭示了漂泊与定居、传统与对抗、迷醉与清醒的人生状态。
  • 不灭帝尊

    不灭帝尊

    我即生,诸天当灭!伴生神棺埋葬诸天,信我者得永生!林冥生于武帝世家,却天生九阴绝脉,不能修炼。家族破灭,使他悲愤觉醒伴生的天葬之棺,从此踏上强者之路!且看他只靠外功体魄,觉醒武帝血脉,最终武破虚空,成就永生,超脱轮回!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