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6300000019

第19章 王襞:恪守家学传统(2)

而圣名者号也。得证则日用头头无非妙动,而纤力不与,快乐难名。才提起一个学字,却似便要起几层意思,不知原无一物,原自见成。顺明觉自然之应而已。自朝至暮,动作施为,何者非道?更要如何,便是与蛇画足。良知在人,随处发见,不可须臾离者。故圣人之心,常虚常静,常无事,随感而应,而应自神也。是以常休休也,坦乎其荡荡也。纵横而展舒自由,脱洒而优游自在也。直下便是,无待旁求,一彻便了,何容拟议?至此我们已经充分发现,东厓的良知观基本上就是心斋和龙溪的良知见在说或良知现成说的翻版,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发现他的叙述方式比心斋显得更为清晰而有条理,多少有点龙溪哲学语言的影子。如果我们打开《龙溪集》来进行一下检索,这一点也是不难得到确认的。譬如,“本自见成”、“原自具足”、“本无一物”、“随处发见”、“直下便是”、“先天之学”等,这些话头简直就是龙溪哲学的标志性语言。由此可以说,至少在良知问题上,东厓与龙溪的亲近性是非常明显的。

此外给我们的一个重要的印象是,良知理论在心学体系中,原本具有本体论的色彩,给人以一种抽象玄远的印象,因为在龙溪的场合,良知现成理论主要就是建立在良知本体论的层面之上的,他与罗念庵之间反复争论的“世间哪有现成良知”的问题,便是围绕着良知本体论与良知工夫论的义理纠缠而展开的。然而我们现在却发现事实并非完全如此,由心斋父子这两位平民学者的嘴里说出来的良知现成理论却可证明良知学说本身绝不是学士文人、有闲阶层的专利品,而是平民布衣亦能完全理解的、至简至易的道理,是非常“平常”而又“本色”的道理,只要依良知而行、“随处发见”、“随感而应”,便能在日常生活中“纵横而展舒自由,脱洒而优游自在”,并能发现“日用间有多少快活在”!

其实,东厓的这一良知叙述体现了阳明良知之教的一种精神。

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按照阳明的良知理论,良知是无所不在的,良知就存在于日常生活当中,而致良知就是生活本身,既然良知不离现在、不离当下生活,良知就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民间的思想、社会的理论,而绝不是一般读书人的专利,良知的叙述也完全可以化作民间的日常语言,而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书写、知识创作。

泰州学派作为一种思想现象,之所以在中晚期的明代社会产生如此迅速而又广泛的影响,与其良知叙述的平民化是绝对分不开的。在我看来,东厓的良知见成理论便是民间思想的一种表述方式,他向人们所着力宣扬的一个中心思想是,良知是人人平等的、是每个人的本色,人人都先天地具备良知天性,所以人人都是可以成就圣人的,人人只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心中有一颗与圣人同质同层的良知本心,那么就能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每个人都能这样做的话,那么理想的三代社会、大同世界就立时得到实现。应当说,这就是所谓良知见成理论的真谛之所在。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良知学的立场,东厓曾非常感慨地说:

自吾先君(指心斋)前辈倡道以来,在在处处,高谈仁义,而人弗惊。明着衣冠而士乐从,此等风化,三代之治,其在兹乎!若某之愚,终身从事,虽梦寐而不能忘情也,有由然矣,幸哉!在东厓对乃父以及前辈的学说主张的观感中,三代之治几乎就是眼前的现实景象,原因就在于他们所宣扬的那一套良知理论是人人乐而从之的。此处所言“高谈仁义”,在心学的语境中,应当是良知心学的代名词。

清初学者王嗣槐对阳明的良知学说有过严厉的批判,在他看来,阳明良知理论的根本要旨就在于“现成”两字,其中涉及心斋的“满街圣人”说,他指出:

阳明之致良知,也是从现成说的,去人欲,也是从现成说的。不但从圣人说,也是个现成的圣人,从孩提说,也是个现成的孩提,即从庸众人说,也是个满街都是现成的圣人。尽管我们可以不同意王嗣槐对阳明良知学的批评,其中有以偏概全之弊,但是不得不承认“阳明之致良知,也是从现成说的”,正与龙溪的这一判断一致:阳明“提出良知二字,正指见在而言”。而心斋的“满街圣人”说也正是从“良知见在”说推演而来,目的在于证成“良知见在”,而不是说圣人都是“现成”的,其间有着严格的义理分别,这一点已如上述,此处不赘。在此我们引用王嗣槐的说法是想从一个侧面来说明,东厓继承心斋、龙溪的良知观念所着力宣扬的“良知见成”理论在社会上所产生的客观效应在历史上是有案可查的。

从东厓的良知叙述中还可看出他的良知观有两个基本想法:一是由于良知本体具有“明觉自然”的存在特征,又有“自能应感”、“自能约心”的作用功能,这就决定人对良知的把握不能人为强制、“勉强扭捏”,进而他反对“用智者自多事”,认为这是后儒“支离之习”的根源。从中可以看出东厓在工夫问题上,接近于龙溪的“直下承当”、“当下便是”的立场。但龙溪更进一层,强调了“悟门不开,无以徵学”的观点,东厓却绝少提“悟”字,他更多地强调在“寻常日用”的生活中,来直接体验“见成良知”,故云:心之妙用“与‘饥来吃饭倦来眠’同一妙用也。人无二心,故无二妙用。得此岂容一毫人力与于其间?”。一是他的良知观有这样一个判断逻辑:

由于良知是“原自见成”、“纤力勿与”、“自然感应”的,“与鸢飞鱼跃同一活泼泼地”,所以良知本心就有一种“展舒自由”、“优游自在”的本质特征,而良知之在人心给人所带来的便是一种“快乐难名”的精神愉悦,这就涉及心斋的“乐学”思想。以下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东厓有关“乐学”问题的论述。

(第三节 乐即道也

据天台弟子杨希淳的记述,嘉靖四十四年(1565)仲秋,东厓赴南京讲学,其间与杨希淳有一番对话:

东厓子之始至而论学焉,有问学何以乎? 曰:“乐。”再问之,则曰:“乐者,心之本体也。有不乐焉,非心之初也。吾求以复其初而已矣。” “然则,必如何而后乐乎?”曰: “本体未尝不乐,今曰必如何而后能?是欲有加于本体之外也。”“然则,遂无事于学乎?”曰:“何为其然也?莫非学也,而皆所以求此乐也。‘乐者乐此学,学者学此乐’。吾先子盖言之矣。”“如是,则乐亦有辨乎?”曰:“有。有所倚而后乐者,乐以人者也,一失其所倚则慊然若不足也;无所倚而自乐者,乐以天者也,舒惨欣戚,荣悴得丧,无适而不可也。” “既无所倚,则乐者果何物乎?道乎?心乎?”曰:“无物故乐,有物则否矣。且乐即道也、乐即心也。而曰‘所乐者道,所乐者心’,是床上之床也。”

“学止于是而已乎?”曰:“昔孔子称颜回,但曰‘不改其乐’,而其自名也,亦曰‘乐在其中’,其所以喟然而与点者,亦以此也。二程夫子之闻学于茂叔也,于此盖终身焉,而岂复有所加也?”曰:“孔颜之乐未易识也。吾欲始之以忧而终之以乐,可乎?”曰:“孔颜之乐,愚夫愚妇之所同然也,何以曰‘未易识也’?且乐者心之体也,忧者心之障也,欲识其乐而先之以忧,是欲全其体而故障之也。”“然则何以曰‘忧道’?何以曰‘君子有终身之忧’乎?”曰:“所谓‘忧’者,非如世之胶胶然、役役然以外物为戚戚者也,所‘忧’者道也,其忧道者,忧其不得乎乐也。

舜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往不乐,而吾独否焉,是故君子终身忧之也。是其忧也,乃所以为乐,其乐也,则自无庸于忧虑耳。”

凡东厓子之论学,随机指示,言人人殊,而其大都不出乎此。以故上智者闻而乐焉,曰“明珠在怀,而吾何必索之途也”?浅机者闻而乐焉,曰“吾亦有是珠,而独何为其自昧也”?盖自东厓子至,而吾留都诸同志皆如大寐之得醒,其骎骎向往之志,若决百川而赴之海也。谓之载道而南也,不其信乎!这篇记录可谓曲尽其详,而且对东厓思想有极高之评价,在东厓文集中非常少见,弥足珍贵。该文的由来是,东厓在南京讲学后,杨希淳等八位同仁作《诗》送别东厓,杨希淳应邀为这些诗作撰“引言”。在“引言”后,附录了八篇诗文,最后又有张遂所撰的《跋》,文中称自己宦于留都三数年来,“凡三遇先生(指心斋)乃子东厓君”。准此,则东厓在嘉靖四十四年之前的三年期间,曾多次赴南京讲学,至少不下三次,这是《年谱》、《行状》等资料未记录的,应予补之。由此亦可窥见一点重要的消息:东厓作为民间儒者与士人之间的来往毫无阻隔,这或许可以说明当时在讲学活动的影响之下,士庶两层的交往已日趋频繁,反映出阳明倡导的“四民异业而同道”之观念已有了实质性的社会影响。

就上述对话的内容来看,整个话题围绕着孔子和颜渊的“不改其乐”、“乐在其中”这一宋明理学史上非常著名的所谓“孔颜乐处”

的问题而展开。这里有几个关键的说法,首先,东厓指出“乐是心之本体”,意谓乐是心体“本来如是”的自然呈现,并强调“本体未尝不乐”,这是对阳明观点的重复,无须多说。其次,东厓重申了心斋的乐是学、学是乐的乐学观点,主张“乐莫非学”,意谓“乐”

不是排斥为学工夫。再次,谈到了“乐以人也”与“乐与天也”的分别,认为“乐以人也”只是一种“有倚而乐”,一旦失去“倚靠”,乐便随之消失,而“乐以天也”乃是一种“无倚而乐”,在东厓看来,这才是根本意义上的“乐”,事实上,同于“吾体自乐”的说法。最后,由此引出了一个问题:乐与道的关系问题,东厓提出了“乐即道也、乐即心也”的命题,意谓乐是道体或心体的一种必然表现,但又不必说“所乐者道,所乐者心”,他认为若如此说,则是床上叠床、屋上架屋,意谓乐成了在道之上或之外的另一种东西。指出这一点相当重要,因为“乐”只是心体“本来如是”的一种状态表现,决不是某种实际的存在物,更不是某种光景形象,如后所述,黄宗羲批评东厓的“乐学”说,认为东厓“犹在光景作活计”(详见后述),似与此处东厓之意不合。

最后话题回到了“孔颜之乐”以及周程“寻孔颜乐处”的问题上,东厓的观点非常鲜明:“孔颜之乐,愚夫愚妇之所同然也。”这是贯穿于心学的一个基本立场:此心此理,圣愚一律。由此推论,孔颜之乐必与愚夫愚妇之乐相同。接着他对“乐”与“忧”的关系问题的解释也很有特色,他认为“忧”无非是“乐”的一种遮蔽、一种障碍,决不能以“忧”作为“乐”的前提,而所谓“忧道”,也无非是说“忧其不得乎乐”而已,这是从“乐”的丧失与否这一角度,来理解历史上孔子所提出的“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系辞下传》)这一所谓儒家的“忧患”意识问题。他以“舜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往不乐”为例,阐明了一个道理:乐不仅存在于帝王事业中,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否认这一点,那才是“君子终身忧之”的原因所在。总之,在东厓看来,一是“吾体自乐”,一是“乐即道也”,这两点是理解和诠释“孔颜乐处”之问题的关键。而在杨希淳及焦澹园看来,东厓思想的“大意”亦在于此,意谓东厓有关“乐”的观点阐述便是其思想的旨趣所在。这一评价值得引起注意。

黄宗羲对东厓之言“乐”则表达了一种批评性的意见。他首先指出东厓所谓的“乐”虽本诸心斋“乐学之歌”,但“龙溪之授受,亦有不可诬也”,认为东厓在思想上受到龙溪的很大影响,此说大体符合东厓思想之实情。进而宗羲指出:

白沙云:“色色信他本来,何用尔脚劳手攘? 舞雩三三两两,正在勿忘勿助之间。曾点些儿活计,被孟子打并出来,便都是鸢飞鱼跃。若无孟子工夫,骤而语之以曾点见趣,一似说梦。”盖自夫子川上一叹,已将天理流行之体,一日(“日”字当作“口”)迸出。曾点见之而为暮春,康节见之而为元会运世。故言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乐(“乐”字当作“学”)。至明而为白沙之藤蓑,心斋父子之提唱,是皆有味乎其言之。然而此处最难理会,稍差便入狂荡一路。所以朱子言曾点不可学,明道说康节豪杰之士,根本不贴地,白沙亦有说梦之戒。细详先生之学,未免犹在光景作活计也。这里须注意两点:一是宗羲借用白沙之言“一似说梦”,主张若无工夫作为前提,一味强调“曾点见趣”则不可取;一是宗羲指出孔子“川上一叹”乃是“风乎舞雩”、“曾点见趣”的思想根源,因为所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在宋儒的理解当中,无疑已经指出“天理流行之体”犹如“鸢飞鱼跃”一样,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如斯而已的必然展现,决非人力所能阻挡,而人们在精神上所获得的愉悦快乐应当就是天理自然流行的一种表现。

在这里,已有“乐即道也”的某种涵义。宗羲指出,心斋父子提倡乐学,盖“有味乎其言”的缘故,意谓心斋父子对于孔子的“川上一叹”都能有所领会。然而,宗羲接着指出“此处最难理会,稍差便入狂荡一路”,对宋儒以来人们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这一境界说提出了警告。显然宗羲有取于朱子的“曾点不可学”以及白沙的“一似说梦”的观点,指出泰州学的“乐学”思想有可能走向“狂荡一路”,最后落实到对东厓之言“乐”的判断上,便批评东厓之学“未免犹在光景作活计也”。意思是说,东厓是把“乐”当作了一种想象中的“光景”。

同类推荐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是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的这本书,反映了韦伯思想的总趋势。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世界名著。
  •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

    易经白话全译正鉴于此,我们择取古本、兼采众本,精校精审,荟萃众家之长,采用文、白对照的形式编成。《易经》的六十四卦详解,是全书主体。按经上、经下分为两章,每卦独成一节,各节皆有原文、译文、解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可先窥其门户,后登其堂奥,由浅入深,从而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本书在保持了传统《易经》的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努力为读者提供可以深入阅读的平台,以期让每个读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读出属于自己的一本《易经》。
  •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

    《中华圣贤经》汲取先贤的知识经验和思想精华,能够提高您的道德修为和文化素养;告诉您为人处世的真谛;拓展您的人际关系;完善您的言行;诠释为政之道。其目的是使您以阔达的襟怀、淡薄的心态、超逸的性情面对人生,像孔夫子教导的那样去寻找内心的清宁。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热门推荐
  • 全能战帝

    全能战帝

    不管是天阶战技,还是神级战技。只要让我看一眼,那便是我的战技!--------------------新书《都市魔天龙皇》已发,点击作者头像,即可看到。求多多支持!
  • 诸葛亮兵书

    诸葛亮兵书

    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一部世界的兵学圣典,被誉为“天下奇书”,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奇书圣典。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中国历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兵者,国之大事,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的无上利器,更是流行于商界的商战指南,更是公认的世界上伟大的军事著作。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更是一部军事哲学书,把人类生死场上的智慧较量深刻展示出来,成为中华谋略的集大成者。
  • 决定性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上)

    决定性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转折点。苏德战场上规模空前的决定性会战。苏德战场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
  • 陛下驾到:偷心女王

    陛下驾到:偷心女王

    他是麒麟才子,温文儒雅有天下奇谋,却可无视君臣之羁。为妃相伴。(特色女强),她是皇室唯一公主,残暴荒淫、杀人取乐、抢男为宠、手下冤魂无数,却不知将国破人亡。她穿越而来,薄情寡恩,勤勉睿智,男宠无数,不曾青眼,只为袖手天下,坐拥江山为帝。且看她金戈铁马,收拾破碎皇权、调教各种男儿,打造一片属于她的盛世风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世上男儿莫非我臣,邪魅将军,阴沉世子,文人雅士尽归麾下……却不知她偷了多少公子的心。他是不败战神,金戈铁马可逐鹿天下,却赢不了对她的“战争”。他是腹黑奸臣,玩弄朝堂堪称搅屎棍,却愿俯首甘拜石榴裙下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血缚

    血缚

    一朝跌入血域,一再丢我入血池,喂喂喂~!血王是吧,其实,血液也挺美味的,是吧?为了生存,作为人类女子的我开始了饮血,你想让我死?!我告诉你,在折磨到你喊救命之前,我一定会好好珍惜生命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吸血校草误吻迷糊萝莉
  • 卿本帝姬:奈何为魔

    卿本帝姬:奈何为魔

    她,夙玥转世,仙界公主,携带真神之力转世,身份高贵;但出身便引发仙妖大战,就此流落人间。他,神族死神,后沦为魔界之尊,爱她,等她千年,犹是不悔;他在人间偶然寻到她,只想陪着她,走过漫漫岁月。却不料,因果轮回,物是人非,阴谋诡计,再生爱恨,俩人被迫分开。身边遇见一个又一个,似乎每个人都有难以启齿的秘密,真相被揭开,她如何抉择?曾只想,一生一世一双人,可她的心已碎,要如何复圆?最后她终于明白,她的一生肩负苍生大义,却不包括自己的爱恨情仇。当一切尘埃落定,她是人人仰望的强者,他却消失了,她要如何寻他?
  • 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妊娠分娩·育儿全书

    从妊娠、分娩到育儿,是一个科学、系统、复杂而又长期地孕育生命的过程,这当然会倾注即将为人父母者的大量心血。然而,如果不懂这一过程中的科学知识、方法和技巧,很可能就会事倍功半。本书帮助年轻的父母知道怎样去主动、选择性地受孕,避免影响受孕的不利因素;了解孕期要注意的饮食与营养,做好安胎养胎;了解孕期胎儿生理发育的特点和变化,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胎教;了解分娩的过程,使孕妇顺利度过分娩期;学习宝宝的喂养特点和护理技巧,让宝宝的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熟悉宝宝日常易发生的意外,当出现异常时不会忙中出错;了解宝宝易发生的疾病,当出现疾病征兆时不会“病急乱投医”。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