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200000026

第26章 战国文籍中之篇式书体

说到这样好到这样。若进一步去说,管子书是假的,则先须假定战国时人已有精严的著者观念,先须假定战国时这些篇出来的时候上边写着“齐桓公相管仲撰”。这样假定当然是不可以的。

《管子》这部书现在所见的集合,乃是刘向的事,其中篇章是齐学之会集,书中直接称道管仲的篇章,在战国托于人而出来,也不过是自尸为管仲之学之后世,别人叙论他,也不过可说“慎轻重,贵权衡,因祸为福,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齐人闻管仲之传说而悦之,作为……”果然我们充管仲晏子是假书一类话,出了一部《管子》书;里面并不显然出来些管子的谥,则《国语》《论语》《孟子》《墨子》《庄子》等等无不是假书,因为《国语》当然不是孔子所称之左丘明写的,《论语》当然没有一个字是孔子写的,《孟子》书称梁惠王襄王之谥当然也是他的弟子记的。《墨子》中最墨子者,也劈头就说“子墨子言曰”,中间又说“是以子墨子言曰”。《庄子》更是汉规人所集合,魏晋人所编印的。

那么,真书只剩了“吕览”,还要减去月令了。若说这些书里有些真话,真材料,则我们又焉能保管晏书中没有一点真话,真材料,一初都是度的差别罢了。我们这样adabsurdum一看,可以确知我们切不可以后来人著书之观念论战国文籍。总而言之:

(1)战国时“著作者”之观念不明了。

(2)战国时记言书多不是说者自写,所托只是有远有近有切有不相干罢了。

(3)战国书除《吕览》外,都只是些篇,没有成部的书。战国书之成部,是汉朝人集合的。

这层意思,我们反复说来好像不厌其详者,实因为了解战国文籍之成书性,是分析战国文籍的一个前提。

二 记言—著论—成书

著述脱离了官书的地步,而成私人著作,我们现在可见之最早者,是《论语》。《论语》是记言的。《论语》的体裁现在看了未免奇怪,除很少的几段记得较丰充以外,每一段话,只记几句,前无因,后无果。在我们现在固已不知春秋末年情景,其不懂得,犹可说,乃汉儒对于《论语》上的话,也有好些像是不懂得何所为而发的样子。且如“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一类的话,若不附带着“本事”,不和“丧欲速贫,死欲速朽”发生同样的误会吗?(见《檀弓》)记言记到没头没尾,不附带口说便使人不懂得,而一经辗转,便生误会,决然不是一种妥当的记言法。

再试看《论语》中的言,每段常含蓄很多的意思,有时显出语长而所记者短的样子。且《论语》成书大约在曾子弟子时去孟子时已不远,孟子便是那样汪洋大论,虽说孟子是个“战国辩士”,谈言微中与信口开合者不同,然孔子也是靠说话而做东西南北之人者,若他说的话都像《论语》所记那样子,恐怕他所专要见的公侯上大夫下大夫中,懂得他的真少啦!这样看来,《论语》成书时代,文书之物质尚难得,一段话只能写下个纲目,这句话和说“《管子》书是真的”同样的有毛病。假如在后来历史观念作者观念大明之时,以备忘记,而详细处则凭口说。到了战国中年,文书的工具大便宜了,于是乎记长篇大论如《孟子》《庄子》书那样子的可能了遂由简约的记言进而为铺排的记言,更可成就设寓的记言。记言是战国文体的初步。《论语》,《孟子》,《庄子》中若干部分,《晏子》,《管子》中若干部分,墨子书中的演说体,以及兼记事记言的《国语》都属于这一类。

但一段思想不必有机会言之而出,而假设的记言有时不信人,有时又大费事,于是乎舍去记言之体而据题抒论。《史记·吕不韦列传》,“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现在看荀卿的书,好些不是记言,而是据题为论者,这样著篇,实是记言之一变,由对语(dialogue)进而为单语(monologue)这样体裁,恐怕战国中期才有。现存战国末年书,如《商君书》,《荀子》,《韩非子》及《管子》之一部,大体上属于这一类。这是战国诸子文体演进之(第二步。

著论虽已不是记言,但独立的论,仍然只有篇的观念,没有书的观念。战国晚年五德六数之义盛行,人们著书当趋于系统化。慎到著十二论(见《史记》),这个数目是很整齐的,而又以齐物为首(见《庄子·天下篇》),或者这是做全部书的开始。但我们现在不见慎子全书,不能作决定。而吕不韦之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乃成一部全始要终的书,不是些散篇了。八览六论十二纪,六为秦之圣数,八则卦数,十二则记天之数,这三个数八、六、十二,也都是在当时有意义的整数。

这部吕氏真是中国(第一部整书,以前只是些散篇而已。这个体裁虽始于战国末,然这样的系统著作尚非依傍大财力不可,故汉朝人之继续者,始有刘安,在体裁上《淮南子》是“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的《吕氏春秋》。

太史公未必富,但有异常的精力,也许武帝时文书的物质更廉了,于是百三十篇又是一部要去贯天地人的通书。十表像天干,十二本纪像地支,书八章像八卦,三十世家取老子三十幅共一毂之语,——?一个短记

譬如说,七十列传之数亦取一个丰长的整数。从此以后,系统的著书乃更多,《周礼》之成书,一往整齐,卜筮如《太玄》,续子长者如《汉书》,乃至字书之《说文解字》,都在那里有始有终,托于系统哲学啦。

更把上文写成一表如下:

记言之书——→成篇之书——→系统之书

(一)因受文书材料之限制但记一言之纲目者如《论语》

(二)丰长的记言如《孟子》

(三)托言如《庄子》

(四)故事之制作如《韩子说林》

由托言一变即成著论

由著论之相为终始即成一系之书

苏格拉底有语无文,犹之孔子时。“春秋时齐相颍川人管仲撰”,以问世,被人考核了一下子,原来是一部做了售世的书,这然后说,“这部书是假的”。柏拉图依师说散为无穷无尽之对语,对语亦记言。亚里士多德乃真著书。在中国一二百年中之变迁,在希腊则师生三代各代表之,这颇是一个文体进化的平行现象。

问曰:因文体之演进,文辞之内容会不会受影响的?答曰:这是不免的。文辞之由记言而著论,由著论而成书,是由自然的话语到了较不自然的断饰辞句。说话固可以抽象,然总不能忘了听的人之直接了解。说话固可以铺排,然总不能忘了听的人之捉摸得住。一经离了纯粹记言的地位,文法可以代语法,泛词可以代切词。战国子书中颇有不少白话,而《荀子》已是很简约的文言,《吕氏春秋》已有些无话说话的油腔滑调,人汉而著作者,便都是文言了。(此处用文言,乃如所谓kunstsprache,与古文不同。)

附:《庄子·天下篇》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

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知,薰然慈仁,谓之君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

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桓公的谥,其运无乎不在。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有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釐闻其风而说之,为之大过,已之大顺。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护,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

未败墨子道;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

墨子称道曰:“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管子》书是假的”,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为墨。”

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若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坚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

墨翟、禽滑釐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自苦以“腓无胈胫无毛”相进而已矣!乱之上也,治之下也。虽然,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宋钘、尹文闻其风而悦之,作为华山之寇以自表。接万物以别宥为始;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以聏合欢,以调海内,请欲置之以为主。

既有一个梁任公先生,硬说管子那个人做了《管子》那些书,便应该有人回答他说,管子不曾做了这些篇的一个字。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故曰“上下见厌而强见也。”

虽然,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曰:“请欲固置五升之饭足矣。”先生恐不得饱,弟子虽饥,不忘天下,日夜不休,曰:“我必得活哉!”图傲乎救世之士哉!曰:“君子不为苛察,不以身假物。”以为无益于天下者,明之不如已也。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其小大精粗其行,适至是而止。

公而不当,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齐万物以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

是故慎到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巳,泠汰于物,以为道理。曰:“知不知,而题曰,将薄知;而后邻伤之者也。”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纵脱无行,而非天下之大圣。椎拍??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敬可以免。不师知虑,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全而无非。动静无过,未尝有罪。是何故?夫无知之物,无建己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是以终身无誉。故曰:“至于若无知之物而已,无用贤圣。夫块不失道。”豪桀相与笑之,曰:“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

田骈亦然,学于彭蒙,得“不教”焉。彭蒙之师曰:“古之道人,至于莫之是莫之非而已矣。”其风窢然,恶可而言?常反人,不见观,而不免于断。其所谓道非道,而所言之韪不免于非;彭蒙田骈慎到不知道。虽然,概乎皆尝有闻者也。

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关尹曰:“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常随人。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实,己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岿然而有余,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笑巧。”人皆求福,己独曲全。曰“苟免于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曰:“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管子死后事,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瑰玮,而连犿无伤也;虽辞虽参差,而诡可观。彼其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若《管子》书中,引老子,引战国末年事,称桓公的谥法,称管仲的死后事,本是齐人托管子之功名而著之书,只是当时的一种文体,他自己先不曾说是真的,战国时也不会有题“齐相管仲撰”的事,又何劳我们答他曰“是假的”。其于本也,宏大而辟,深闳而肆;其于宗也,可谓稠适而上遂矣。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尽者!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厤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之,此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卵有毛。鸡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热。山出口。轮不踞地。目不见。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蛇。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凿不围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狗非犬。黄马骊牛三。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

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

惠施日以其知与人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曰:“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隩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蚉一?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贵道几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名。惜乎惠施之才,殆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悲夫!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左手论语,右手算盘

    《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就是涩泽荣一的《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既讲精打细算赚钱之术,也讲儒家的忠恕之道。《我读经管励志:左手论语,右手算盘》系涩泽荣一讲演与言论集,汇集了其一生学习《论语》的体会与经营企业的经验,集中表达了儒家的经营理念与儒商的处世之道。书中作者倡导的“《论语》加算盘”,伦理道德与工商经济的统一的经营模式,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对日本企业,乃至日本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哲学常识1000问

    哲学常识1000问

    本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为读者展示充满智慧的中外哲学大家、源远流长的哲学流派、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发人深省的哲学名言、博大精深的哲学名著、绵延不绝的哲学斗争、异彩纷呈的哲学学说和令人津津乐道的哲人轶事。让读者轻松领略哲学的魅力与智慧。
  •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浙中王学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本书的宗旨,是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学术思想的形成土壤、发展源流以及浙中王门学派形成、演变过程的考察,诠释其话语结构和致思趣向,并按照思想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展现明代心学丰富多彩的思想资源与形成机制,如三教合流、讲会运动、平民教育、宗法社会等。进而通过比较浙中王门各家之异同,揭示诸学者互为对象、互动共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取长补短、标新立异的思想特征,以多层次、多视角地展开对浙中王学重要传人的梳理与考量。
  •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培根论理想人生(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介绍了培根“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父母与子女”、“婚姻与独身”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热门推荐
  • 防癌抗癌必吃的28种食物

    防癌抗癌必吃的28种食物

    《美食天下(第1辑):防癌抗癌必吃的28种食物》讲述了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于医学攻克所有的癌症,但是可以选择健康的食物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增强身体的防癌抗癌能力。其内容包括胡萝卜土豆猪骨汤、胡萝卜炖牛腩、白萝卜炖排骨等。
  • 穿越之灵月皇后(完结)

    穿越之灵月皇后(完结)

    她,一个平凡无知的少女。他,一个雄心勃勃的帝王。他,一个不问世事的王爷。他,一个忠心耿耿的将军。然而,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爱恨纠葛?最后她又会情归何处?穿越比翼双飞燕,转首已是百年身。愿与君随生死别,相望共享明月圆。欢迎大家加入《穿越之灵月皇后》群:66739311,验证请输入书名。-------------------------友情链接:《天使之泪:熙恋雪》http://m.pgsk.com/a/107951/《反穿之灵雪公主》发表时会通知各位的。本书已解禁,像尽快看到全文的请加群:66739311
  • 皇后隐历史

    皇后隐历史

    ,自古以来,浓墨重彩地叙述了中国古代16位皇后、后妃复杂而混乱的感情生活和多舛的命运际遇。引领我们全景式的浏览到了在极尽华美的背后,本书即由风月讲历史,以其生动厚实的文笔,那深深隐藏着的一个极度陌生、空虚、神秘的世界,有着江山作衬景,也便有了更多的曲折、更深的悲剧性。帝王、美人与江山之间的凄婉、哀伤的悲情故事,一个极度冷漠、荒唐而又恐怖的世界;了解到帝王之家所有的宫闱秘闻和深宫皇后的隐私往事。正是因为这种爱恨情仇。本书即透过重重的礼教帷幕,只有嫉妒、荒淫、情欲、乱伦以及权诈和刺鼻的血腥味。这里没有爱情、亲情和幸福,总会提起人们寻轶探秘的兴趣,成为关注的焦点,议论的话题
  • 魔妃狂妻

    魔妃狂妻

    嚣张!这个女人只能用嚣张至极来形容。*一场活体试验让她拥有穿越异世的能力,脚才踏出,竟然被人当作公主抬了回去,没事,她闲着无聊。没事虐虐找抽的妃嫔,闲着就去作弄作弄暴戾的太子哥哥,哦哦,还有学院里那帮欠改造的孩子,不过规则有一条,只能她玩别人,别人若敢打她主意,不好意思,请自行选择要怎么样的死法。*都说没能力的人要低调,可这个人偏偏做啥都高调!而且很嚣张!强国祭司要来巡视,皇帝要她去准备节目,结果这个女人竟然在皇城门口开起了个人演唱会,抢光了人家风头不说竟然还调戏人家!!学院里的老师拿着某个大祭司送的此时已经碎得稀巴烂的东西,在课堂上大吼:“谁弄的?”“我。”一个柔美的声音响起。“…为什么?”老头被这么坦白的学生弄得一愣。“我看它不顺眼。”依旧柔美。于是,这个嚣张的女人把学院第一老师给气进了太医院!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喋血佣兵:残暴陛下真要命

    喋血佣兵:残暴陛下真要命

    他说:“女人,除了身体,你毫无价值!”她嗤之以鼻:“男人,你连身体,都是废物!”一个是喋血佣兵,一个是暴虐帝王。她穿越而来,助他登上九重皇位,却换来别的女人新婚之夜。十尺城墙,她带着他未出世的孩子,轰然跳下。若干年后,当冰冷的指尖掐住他的脖子。她说:“这世界上,我只相信一种人不会背叛,那就是死人!而你,非死不可!”天下三分,他们以彼此为诱饵,执掌生死棋局。江湖朝堂,他们互不相容却形影不离。当爱与恨纠结缠绕,她究竟是信了帝王无情,还是选择他说的白首不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一分钟破案

    一分钟破案

    人的大脑就像一把刀子,你越磨砺它,它就越锋利。能让人的大脑达到这一满意效果的就是罪犯和警察之间的博弈游戏。探案是一种高智商的活动,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规律制约,游戏的参与者总是在制造更新更绝妙的方法,企图制服对方。书中汇集中外精锐探案故事,精中选精,以新奇、精致、逻辑力强为鲜明特征,言简意赅,妙趣横生,在独飨趣味盎然的推理文字盛宴的同时,既可锻炼读者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创造能力,又可满足读者的好奇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