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200000018

第18章 老子五千言之作者及宗旨(1)

汪容甫《老子考异》文所论精彻,兹全录之如下:

《史记·孔子世家》云:“南宫敬叔与孔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老庄申韩列传》云:“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按老子言行今见于曾子问者凡四。是孔子之所从学者可信也。夫助葬而遇日食,然且以见星为嫌,止柩以听变,其谨于礼也如是;至其书则曰:“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下殇之葬,称引周召史佚,其尊信前哲也如是;而其书则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彼此乖违甚矣!故郑注谓古寿考者之称,黄东发《日钞》亦疑之,而皆无以辅其说。其疑一也。

本传云:“老子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又云:“周守藏室之史也。”按周室既东,辛有入晋(《左传》昭二十年),司马适秦(太史公自序),史角在鲁(《吕氏春秋·当染篇》),王官之符,或流播于四方,列国之产,惟晋悼尝仕于周,其他固无闻焉。况楚之于周,声教中阻,又非鲁郑之比。且古之典籍旧闻,惟在瞽史,其人并世官宿业,羁旅无所置其身。其疑二也。

本传又云:“老子,隐君子也。”身为王官,不可谓隐。其疑三也。

今按《列子》黄帝、说符二篇,凡三载列子与关尹子答问之语(《庄子·达生篇》与《列子·黄帝篇》文同,《吕氏春秋·审已篇》与《列子·说符篇》同)。而列子与郑子阳同时,见于本书。六国表:“郑杀其相驷子阳”,在韩列侯二年,上距孔子之殁凡八十二年。关尹子之年世既可考而知,则为关尹著书之老子,其年亦从可知矣。

《文子·精诚篇》引老子曰:“秦楚燕魏之歌,异传而皆乐。”按,燕终春秋之世,不通盟会。《精诚篇》称燕自文侯之后始与冠带之国(燕世家有两文公,武公子文公,《索隐》引《世本》作闵公,其事迹不见于《左氏春秋》,不得谓始与冠带之国。桓公子亦称文公,司马迁称其予车马金帛以至赵,约六国为纵,与文子所称时势正合)。文公元年上距孔子之殁凡百二十六年,老子以燕与秦楚魏并称,则老子已及见文公之始强矣。又魏之建国,上距孔子之殁凡七十五年,而老子以与三国齿,则老子已及见其侯矣。

《列子·黄帝篇》栽老子教杨朱事(《庄子·寓言篇》文同,惟以朱作子居,今江东读朱如居,张湛注《列子》云:朱字子居,非也),杨朱篇禽子曰:“以子之言问老聃关尹则子言当矣,以吾言问大禹墨翟,则吾言当矣。”然则朱固老子之弟子也。又云:“端木叔者,子贡之世也。”又云:“其死也,无瘗埋之资。”又云:“禽滑厘曰,端木叔狂人也,寻其祖矣。段干生曰:端木叔达人也,德过其祖矣。”朱为老子之弟子,而及见子贡之孙之死,则朱所师之老子不得与孔子同时也。《说苑·政理篇》:“杨朱见梁主,言治天下如运诸掌。”梁之称王自惠王始,惠王元年上距孔子之殁凡百十八年;杨朱已及见其王,则朱所师事之老子其年世可知矣。本传云:“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抱朴子》以为散关,又以为函谷关。

按:散关远在岐州,秦函谷关在灵宝县,正当周适秦之道,关尹又与郑之列子相接,则以函谷为是。函谷之置,书无明文。当孔子之世,二崤犹在晋地,桃林之塞,詹瑕实守之。惟贾谊新书《过秦篇》云:“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则是旧有其地矣。秦自躁怀以后,数世中衰,至献公而始大,故《本纪》献公二十一年:“与晋战于石门,斩首六万。”二十三年:“与魏晋战少梁,虏其将公孙瘗。”然则是关之置,在献公之世矣。由是言之,孔子所问礼者聃也,其人为周守藏室之史,言与行则曾子问所在者是也。

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本纪》在献公十一年,去魏文侯之殁十三年,而老子之子宗为魏将封于段干(魏世家,安釐王四年魏将段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国策,华军之战,魏不胜秦,明年将使段干崇割地而讲。六国表,秦昭王二十四年,白超击魏华阳军。按:是时上距孔子之卒,凡二百一十年),则为儋之子无疑。而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者,儋也。其入秦见献公,即去周至关之事。本传云:“或曰,儋即老子。”其言韪矣。

至孔子称老莱子,今见于太傅礼《卫将军文子篇》,《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亦栽其说,而所云贫而乐者,与隐君子之文正合。老莱之为楚人,又见《汉书·艺文志》,盖即苦县厉乡曲仁里也。而老聃之为楚人,则又因老莱子而误,故本传老子语孔子“去子之骄色与多欲,态心与淫志”。而《庄子·外物篇》则曰,老莱子谓孔子“去汝躬矜与汝容知”。国策载老莱子教孔子语,《孔丛子·抗志篇》以为老莱子语子思,而《说苑·敬慎篇》则以为常枞教老子。(《吕氏春秋·慎大篇》,表商容之间。高诱注,商容,殷之贤人,老子师也。

商常容枞音近而误。淮南主术训,表商容之闾,注同。缪称训,老子学商容,是舌而知守柔矣。《吕氏春秋·离谓篇》,箕子商容以此穷。注,商容,纣时贤人,老子所从学也。)然则老莱子之称老子也旧矣。实则三人不相蒙也。若《庄子》载老聃之言,率原于道德之意,而《天道篇》载孔子西藏书于周室,尤误后人。“寓言十九”,固已自揭之矣。

容甫将《老子列传》中之主人分为三人,而以著五千文者为史儋,孔子问礼者为老聃,家于苦县者为老莱子。此种分析诚未必尽是,然实是近代考证学最秀美之著作。若试决其当否,宜先审其推论所本之事实,出自何处。

一,容甫不取《庄子》,以为“寓言十九,固自揭之”。按,《今本庄子》,实向秀、郭象所定之本(见《晋书·本传》),西晋前之庄子面目,今已不可得见,郭氏于此书之流行本,大为删刈。《经典释文》卷一引之曰:“故郭子云,一曲之才,妄窜奇说,若阏奕意惰之首,危言游凫子胥之篇,凡诸巧杂十分有三。”子玄非考订家,其所删削,全凭自己之理会可知也。《庄子》之成分既杂,今本面目之成立又甚后(说详下文释庄子节),则《庄子》一书本难引为史料。盖如是后人增益者,固不足据,如诚是自己所为,则“寓言十九,固自己揭之”也。《庄子》书中虽有与容甫说相反者,诚未足破之。

二,容甫引用《列子》文,《列子》固较《庄子》为可信耶?《列子》八篇之今本,亦成于魏晋时,不可谓其全伪,以其中收容有若干旧材料也。不可谓其不伪,以其编制润色增益出自后人也。《列子》书中所记人事,每每偶一覆核,顿见其谬者;今证老子时代,多取于此,诚未可以为定论。

然有一事足证汪说者,《史记》记老子七代孙假仕汉文朝,假定父子一世平均相差三十五年不为不多,老子犹不应上于周安王。安王元年,上距孔子之生犹百余年。且魏为诸侯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历前403),上距孔子之卒(前479)七十六年,若老子长于孔子者,老子之子焉得如此之后?又《庄子·天下篇》(《天下篇》之非寓言,当无异论),关尹老聃并举,关尹在前,老聃在后。关尹生年无可详考,然周故籍以及后人附会,无以之为在诸子中甚早者;关尹如此,老子可知。

《史记》记老子只四事:一,为周守藏史;二,孔子问礼;三,至关见关尹;四,子宗仕魏。此四事除问礼一事外,无不与儋合。(儋为周史,儋人关见秦献公,儋如有子,以时代论恰可仕于魏。)容甫所分析宜若不误也。五千言所谈者,大略两端:一,道术;二,权谋。此两端实亦一事,道术即是权谋之扩充,权谋亦即道术之实用。“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人皆取先,己独取后”云云者,固是道术之辞,亦即权谋之用。

五千言之意,最洞澈世故人情,世当战国,人识古今,全无主观之论,皆成深刻之言。“将欲取之,必故与之”;即荀息灭虢之策,阴谋之甚者也。“夫惟弗居,是以不去”;即所谓“精华既竭,蹇裳去之”者之廉也。故《韩非子》书中《解老》《喻老》两篇所释者,诚老子之本旨,谈道术乃其作用之背景,阴谋术数乃其处世之路也。“当其无有车之用”,实帝王之术。“国之利器,不可示人”;亦御下之方。至于柔弱胜刚强,无事取天下,则战国所托黄帝殷甲伊尹太公皆如此旨。并竞之世,以此取敌;并事一朝,以此自得。其言若抽象,若怪谲,其实乃皆人事之归纳,处世之方策。

《解老》以人间世释之,《喻老》以故事释之,皆最善释老者。王辅嗣敷衍旨要,固已不及;若后之侈为玄谈,曼衍以成长论,乃真无当于老子用世之学者矣。《史记》称汉文帝好黄老刑名。今观文帝行事,政持大体,令不扰民,节用节礼,除名除华,居平勃之上,以无用为用,介强藩之中,以柔弱克之,此非庸人多厚福,乃是帷幄有深谋也。

洛阳贾生,虽为斯公再传弟子,习于刑名,然年少气盛,侈言高论,以正朔服色动文帝,文帝安用此扰为?窦太后问辕固生老子何如,辕云:“此家人言耳。”可见汉人于老子以为处世之论而已,初与侈谈道体者大不同,尤与神仙不相涉也。又当初为老学者日黄老,黄者或云黄帝,或云黄生(例如夏曾佑说)。黄生汉人,不宜居老之上。而《汉志》列黄帝者四目,兵家举黄帝风后力牧者,又若与道家混。是黄老之黄,乃指黄帝,不必有异论。五千文中,固自言“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则无为之论,权谋术数之方,在战国时代诚可合为一势者矣。

综上所说,约之如下:五千文非玄谈者,乃世事深刻归纳。在战国时代,全非显学。孔子孟子固未提及,即下至战国末,荀子非十二子,老氏关尹不与;韩非斥显学,绝五蠹,道家黄老不之及;仅仅《庄子·天下篇》一及之,然所举关尹之言乃若论道,所称老聃之言只是论事。《庄子·天下篇》之年代,盖差前乎荀卿,而入汉后或遭润色者(说别详)。

是战国末汉初之老学,应以韩子解喻两篇者为正;文帝之治为其用之效,合阴谋,括兵家,为其域之广。留侯黄石之传说,河上公之神话,皆就“守如处女,出如脱兔”之义敷衍之,进为人君治世之衡,退以其说为帝王师,斯乃汉初之黄老面目。史儋以其职业多识前言往行,处六百年之宗主国,丁世变之极殷(战国初年实中国之大变,顾亭林曾论之),其制五千言固为情理之甚可能者。

今人所谓“老奸巨猾”者,自始即号老矣。申韩刑名之学,本与老氏无冲突处,一谈其节,一振其纲,固可以刑名为用,以黄老为体矣。此老氏学最初之面目也。

“老学既黄”(戏为此词),初无须大变老氏旨也,盖以阴谋运筹帷幄之中,以权略术数决胜千里之外,人主之取老氏者本以此,则既黄而兵家权略皆人之,亦固其所。然黄帝实战国末汉初一最大神道,儒道方士神仙兵家法家皆托焉,太史公足迹所至,皆闻其神话之迹焉(见《五帝本纪·赞》)。则既黄而杂亦自然之势矣。

老学一变而杂神仙方士,神仙方士初与老氏绝不相涉也(白居易诗“玄元圣祖五千言,不言乐,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神仙方士起于燕齐海上,太史公记之如此,本与邹鲁之儒学无涉,周郑三晋之道论(老子),官术(申韩),不相干。然神仙方术之说来自海滨,无世可纪,不得不比附显学以自重于当时。

战国末显学儒墨也(见《韩非子》),故秦始皇好神仙方士,乃东游,竟至邹峄山,聚诸生而议之。其后怒求神仙者之不成功,大坑术士,而扶苏谏曰:“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坑术士竟成坑儒,则当时术士自附于显学之儒可知。儒者在战国时,曾西流三晋,南行楚吴;入汉而微,仅齐鲁之故垒不失。文景时显学为黄老,于是神仙方士又附黄老,而修道养性长寿成丹各说皆与老子文成姻缘,淮南一书,示当时此种流势者不少。故神仙方士之入于道,时代为之,与本旨之自然演化无涉也。

武帝正儒者之统,行阴阳之教,老学遂微。汉初数十年之显学,虽式微于上,民间称号终不可息。且权柄刑名之论,深于世故者好取之,驭下者最便之,故宣帝犹贤黄老刑名,而薄儒术。

后世治国者纵惯以儒术为号,实每每阴用黄老申韩焉。又百家废后,自在民间离合,阴阳五行既已磅礴当世,道与各家不免借之为体,试观《七略》《汉志》论次诸子,无家不成杂家,非命之墨犹须顺四时而行(阴阳家说),其他可知矣。在此种民间混合中,老子之号自居一位,至于汉末而有黄巾道士,斯诚与汉初老学全不相涉也。

东汉以来,儒术凝结,端异者又清澈之思,王充仲长统论言于前,王弼、钟会注书于后,于是老氏之论复兴。然魏晋之老乃庄老,与汉初黄老绝不同。治国者黄老之事,玄谈者庄老之事。老庄之别,《天下篇》自言之,老乃世事洞明,而以深刻之方术驭之者;庄乃人情练达,终于感其无何奈何,遂“糊里糊涂以不了了之”者。

魏晋间人,大若看破世间红尘,与时俯仰,通其狂惑(如阮嗣宗),故亦卮言曼行,“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此皆庄书所称。若老子则有积极要求,潜藏虽有之,却并非“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者。干令升《晋纪·总论》云:“学者以庄老为宗而绌六经”,不言老庄。太史公以庄释老,遂取庄书中不甚要各篇,当时儒道相绌之词,特标举之。甚不知庄生自有其旨。

魏晋人又以老释庄,而五千言文用世之意,于以微焉。例如何平叔者,安知陈张萧曹之术乎?乃亦侈为清谈,超机神而自比于犹龙,志存吴蜀,忘却肘腋之患,适得子房之反,运筹千里之外,决败帷幄之中矣。此种清谈决非老子之效用也。

老学之流变既如上述,若晋人葛洪神仙之说,魏人寇谦之符录之术,皆黄巾道士之支与裔,与老子绝无涉者。老莱子一人,孔子弟子列传既引之,大约汉世乃及战国所称孔子问礼之事每以老莱子当之,以老聃当之者,其别说也。孔子事迹后人附会极多,今惟折衷于《论语》,差为近情。《论语》未谈孔子问礼事,然记孔子适南时所受一切揶揄之言,如长沮桀溺、荷蔡丈人、接舆等等,而凤兮之叹流传尤多。

孔子至楚乃后来传说,无可考证,若厄陈蔡则系史实。苦为陈邑,孔子卒时陈亡于楚,则老莱子固可为孔子适陈蔡时所遇之隐君子,苦邑人亦可因陈亡而为楚人厉,之与莱在声音上同纽,或亦方言之异也。老莱子责孔子以“去汝躬矜与汝容知”之说,容有论事,则老莱亦楚狂一流之人;不然,亦当是凭借此类故事而生之传说,初无涉乎问礼。及老聃(或史儋)之学寝寝与显学之儒角逐,孔老时代相差不甚远,从老氏以绌儒学者,乃依旧闻而造新说,遂有问礼之论,此固是后人作化胡经之故智。六朝人可将老聃释迦合,战国末汉初人独不可将仲尼老聃合乎?

《论语》《孟子》《荀子》及《曲礼》《檀弓》诸篇,战国儒家史今存之材料也,其中固无一言及此,惟曾子问三言之。今观曾子《檀弓》问所记,皆礼之曲节,阴阳避忌之言,傅会掌故之语,诚不足当问礼之大事。明堂,戴记中,除《曲礼》数篇尚存若干战国材料外,几乎皆是汉博士著作或编辑,前人固已言其端矣。(太史公、班孟坚、卢植明指《王制》为汉文时博士作,甚显之中庸,亦载“今天下车同轨”及“载华狱而不重”之言。)

附记:韩文公已开始不信问礼事,原道云:“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然《史记》一书杂老学,非专为儒者。

儋聃为一人,儋聃亦为一语之方言变异。王船山曰:“老聃亦曰太史儋,儋聃音盖相近。”毕沅曰:“古聸儋字通。《说文解字》有聃云:‘耳曼也’;又有聸字云:‘垂耳也,南方聸耳之国’。《大荒北经》《吕览》赡耳字并作儋。又《吕览》:老聃,字。《淮南王》书聸、耳字皆作耽。《说文解字》有耽字云:‘耳大垂也。’盖三字声义相同,故并借用之。”此确论也。儋聃既为一字之两书,孔子又安得于卒后百余年从在秦献公十一年人关之太史儋问礼乎?总而言之,果著五千文者有人可指当为史儋,果孔子适南又受揶揄,当为老莱子也。

上说或嫌头绪不甚清晰,兹更约述之。

同类推荐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热门推荐
  • 恐怖的野人族

    恐怖的野人族

    他们帮助小矮村的人们赶走了强盗六头蛇王、揭开了大森林里小鬼屋的秘密、打败了骷髅精。与女魔头刺疙瘩和粘糊球经历生死较量……故事情节惊险刺激令人惊心动魄。,倒霉蛋儿和大馋鬼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稀奇古怪的事情。他们机智勇敢,不畏艰辛,与魔鬼展开了生死较量。人物个性化语言幽默诙谐回味无穷
  • 家庭清洁小窍门

    家庭清洁小窍门

    需要注意的是,用电动剃须刀修整衣服,还会粘上小毛。最好是在刚起小球时,有些衣服没穿多久,尤其是洗后,就会起很多小球,且越来越多,若是跟其他衣物一起洗,球大了就不太好修了。,很不美观。用电动剃须刀像剃胡须一样,将衣服剃过一遍后,衣物上粘的小毛、尘土就能被吸去,衣服可平整如新
  • 糖尿病饮食与防治(生活必备丛书)

    糖尿病饮食与防治(生活必备丛书)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的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紊乱的疾病。糖尿病是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艾滋病而位列第四的世界流行性疾病,十分普遍。据有关报道,其发病率国外约5%,国内约2%,世界上糖尿病患者近2亿,其中我国患者就达到3000万,而且还在不断增加。据预计,15年后,亚洲糖尿病患者将增加3倍,到2010年患者将达到1.5亿,特别是我国患者将增加到15%,这个可怕的病魔严重地威胁着世人的生命健康,人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 极品杀手妃

    极品杀手妃

    推荐花花新文《市长的强势老婆》她上官映月,五年痴爱,迎的来却是大婚之日成为弃妃,被利用,被欺凌,被陷害,被丢弃,柔弱如她却毫无还击之力以至于香消玉损。她残阳,身居二十一世纪雇佣兵榜首之位,狂傲嚣张,冷漠无情,铁血强悍,睥睨天下,却死在卧底七年的爱人之手。再醒来,她已成为她。看尽世间百态,如今荣华富贵与她如浮云;渴望平静但不是忍受欺凌。当深宫阴谋再次袭来,她又岂会无动于衷?设陷阱,施毒计,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完事一招金蝉脱壳,出宫找寻渴望已久的平静生活。殊不知误入江湖,依然是血雨腥风。千帆过尽,是什么样的噬骨之爱,让她毅然的说出:“为你,我愿与整个天下为敌!”世事变迁,是什么样的噬心之恨,让她残酷决绝的说出:“天下人负我,我亦要负尽天下人!”本文【女强】文,女主强大,过程美男多多。但是我们女主很专情的呦!!【永不弃坑!】—————————————————————————————————偶做了个本文的视频,感兴趣的亲亲们可以去看看:&pstyle=1(在这里要特别谢谢友友——流年芬芳)杀手妃的读者群欢迎加入:33325059(敲门砖:文中任意一个角色名)★★★★★★★★★【领养公布】★★★★★★★★★★上官映月——由会员(龙香lx)领养孤星——由会员(风依然)领养风逸凡——由会员(含雪箫)领养华清——由会员(瑶瑶1996522)领养待续......★★★★★★★★★★★★★★★★★★★★★★★★★推荐花花最新力作《老婆爱乱来》她不过是偷下懒,在花轿里睡一觉罢了,可是醒来见到的为什么不是王爷夫君,而是一个现代驱魔师?等来的不是新房而是现代客房?驱魔师告诉她,这是现代--那是什么东东?好吧,好吧,她是天才,即使是在这个奇怪的世界,她也可以好好过活,完成她的女侠梦!可是她明明做好事为什么还要被抓?……掀翻了汽车,毁了路灯……算了,算了,那么多规矩,她不做女侠了。那她就躲在家里安分的当个乖乖女吧,可是为什么要让那“玩意”缠上她?还好,还好,有一个帅气的驱魔师为她保驾护航!得!她就跟着他混吧......————精彩赏析————“你干什么了?”男人看着眼前浑身脏兮兮的女人问道。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给你一粒草莓糖

    给你一粒草莓糖

    一年前,她还是个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一年后,她却已是万人艳羡的他的女人。身份的转换让她措手不及,但更意料之外的是那个男人带给她的宠,正一步步地击溃她心底的防线。某夜,她倦窝在他的怀中“都说懂香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他轻吻她的手“当然,你就是最好的例子。”“为什么”“因为你有我,我可以满足你任何愿望。”“像阿拉丁一样吗?”“不,神灯只能擦三次,在我这你可以无限次!”
  • 中国历史一本通

    中国历史一本通

    本书按中国历史自然呈现的阶段性展现了每个历史时期的风貌,每章先概述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而后选取其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分析,力求揭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和基本特点,并以链接的形式展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典章制度、思想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辅以各种精美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
  • 劫色不负责:倾世妖妃惑天下

    劫色不负责:倾世妖妃惑天下

    『每日10更不解释』我只不过是失恋去旅游罢了,不小心碰上只会说话的狐狸,不小心掉进了湖里,不小心穿越到了古代,更加不小心的变成了一只祸国殃民的狐狸精!好吧,这一切都不是我所愿的,我只想要快点回到现代去!刚刚处理掉该死的老道士,却又来了几个难缠的美男子!真是造孽啊!我居然在这古代种下了情种!这……这岂不是人兽恋?……
  • 嘎小子逛军营

    嘎小子逛军营

    你曾经在军营里生活过吗,你听过关于军营的故事吗?军营里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跟所听到的一样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跟着国内第一部为超酷男生打造的儿童军事小说——《嘎小子逛军营》一步一步走向军营……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