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200000010

第10章 春秋时代之矛盾性与孔子

春秋时代之为矛盾时代,是中国史中最明显之事实。盖前此之西周与后此之战国全为两个不同之世界,则介其间者二三百年之必为转变时期,虽无记载,亦可推想知之。况春秋时代记载之有涉政治社会者,较战国转为充富,《左传》一书,虽编定不出于当时,而取材实为春秋列国之语献,其书诚春秋时代之绝好证物也。(《左传》今日所见之面目自有后人成分在内,然其内容之绝大部分必是战国初年所编,说别详。)春秋时代既为转变时代,自必为矛盾时代,凡转变时代皆矛盾时代也。

春秋时代之为矛盾,征之于《左传》《国语》者,无往不然,自政治以及社会,自宗教以及思想,弥漫皆是。其不与本文相涉者,不具述,述当时天人论中之矛盾。

春秋时代之天道观,在正统派自仍保持大量之神权性,又以其在周诰后数百年,自亦必有充分之人定论。试看《左氏》《国语》,几为鬼神灾祥占梦所充满,读者恍如置身殷商之际。彼自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则正是殷商卜辞之内容也。此诚汪容甫所谓其失也巫矣。然亦偶记与此一般风气极端相反之说,其说固当时之新语,亦必为《左氏》《国语》作者所认为嘉话者也。举例如下:

季梁……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桓六)

〔宫之奇〕对曰……“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凭依,将在德矣。”(僖五)及惠公在秦,曰“先君若从史苏之占,吾不及此夫。”韩简侍曰,“……先君之败德,其可数乎?史苏是占,勿从何益?”(僖十五)

〔周内史叔兴父〕对曰“……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生也。吉凶由人。”(僖十六)

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邾子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之以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邾子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绎。五月,邾文公卒。君子曰“知命”。(文十三)

晋侯问于士弱曰,“吾闻之,宋灾,于是乎知有天道,何故?”对曰,“……商人阅其祸败之衅,必始于火,是以曰知其有天道也。”公曰“可必乎?”对曰“在道,国乱无象,不可知也。”(襄九)

楚师伐郑……〔晋〕董叔曰,“天道多在西北,南师不时,必无功。”叔向曰,“在其君之德也。”(襄十九)有星孛于大辰。……郑裨灶言于子产曰,“宋卫陈郑将同日火。若我用瓘犟玉瓒,郑必不火。”子产弗与。……戊寅、风甚,壬午、大甚。宋、卫、陈、郑、皆火。……裨灶曰,“不用吾言,郑又将火。”郑人请用之,子产不可。子大叔曰,“实以保民也。若有火。国几亡。可以救亡,子何爱焉?”子产曰,“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岂不或信?”遂不与,亦不复火。(昭十七至十八)

此中所论固与周召之诰一线相承,然其断然抹杀占梦所示,及当时之天道论,实比托词吉卜之大诰犹为更进一步。此等新说固与时人之一般行事不合,《左传》自身即足证明之矣。

春秋时代之人论,在一般人仍是依族类而生差别之说。《左氏》书既引史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之语,又假郑小驷以喻之,以种言,则别夷狄华夏(富辰语,见僖二十四),以等言,则辨君子小人(阴饴甥语,见僖十五)。然“斯民同类”之意识,亦时时流露,既称晋文听舆人之诵,复美曹沫鄙肉食之言,对于庶民之观念已非如往昔之但以为“氓之蚩蚩”也。且其时族类间之界昼已不甚严:“虽楚有才,晋实用之。”绛登狐氏,秦用由余。其于吴也,固贱其为断发之荆蛮,亦奉之为姬姓之长宗。其于秦也,犹未如魏邦既建田氏纂齐之时以夷狄遇之也。再就阶级言之。周诰之词,固已认人事胜天定,犹绝无君侯之设乃为庶民服务之说,然此说在《左传》则有之。师旷曰,“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宫之奇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邾文公曰,“命在养民。”由此前进一步,便是孟子民贵君轻之谈,其间可无任何过渡阶级矣。

括而言之,春秋时代,神鬼天道犹颇为人事之主宰,而纯正的人道论亦崭然出头。人之生也,犹辨夷夏之种类,上下之差别,而斯民同类说亦勃然以兴。此其所以为矛盾时代。生此时代之思想家,如不全仍旧贯,或全作新说,自必以调和为途径,所谓集大成者,即调和之别名也。

孔子

孔子一生大致当春秋最后三分之一,则春秋时代之政治社会变动自必反应于孔子思想之中。孔子生平无著述(作《春秋》赞《周易》之说,皆不可信。),其言语行事在后世杂说百出,今日大体可持为据者,仅《论语》《檀弓》两书耳。《檀弓》所记多属于宗教范围,故今日测探孔子之天人论应但以《论语》为证矣。试绎《论语》之义,诚觉孔子之于天人论在春秋时代为进步论者,其言与上文所引《左传》所载之新说嘉话相同,而其保持正统遗训亦极有力量。然则孔子并非特异之学派,而是春秋晚规开明进步论者之最大代表耳。孔子之宗教以商为统,孔子之政治以周为宗。以周为宗,故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其所谓“为东周”者,正以齐桓管仲为其具体典范。故如为孔子之政治论作一名号,应日霸道,特此所谓霸道远非孟子所界说者耳。

孔子之言性与天道,一如其政治论之为过渡的,转变的。《论语》记孔子言性与天道者不详,此似非《论语》取材有所简略,盖孔子实不详言也。子夏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已。”(据倭本增“已”字)《论语》又曰,“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宋儒或以为与命与仁之与字应作动字解,犹言许命许仁也。此说文法上实不可通。与之为连续词毫无可疑。晋语言,“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此同时书中语法可征者也)今统计《论语》诸章,诚哉其罕言,然亦非全不言也。列举如下:

子曰,“……五十而知天命。”(为政)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日)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宪问)

子曰,“天生德于子,桓魋其如予何?”(述而)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殁,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子罕)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先进)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雍也)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诛曰,‘祷尔于上下神祇。”’

子曰,“丘之祷久矣。”(述而)

子夏曰,“商闻之矣(此当是闻之孔子,故并引),‘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颜渊)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

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

理会以上所引,知孔子之天道观有三事可得言者:

其一事曰,孔子之天命观念,一如西周之传说,春秋之世俗,非有新界说在其中也。孔子所谓天命,指天之意志,决定人事之成败吉凶祸福者,其命定论之彩色不少。方其壮年,以为天生德于予,庶几其为东周也,及岁过中年,所如辄不合,乃深感天下事有不可以人力必成者,乃以知天命为君子之德。颜回司马牛早世,则归之于命,公伯寮桓魋见谋,则归之于命,凤鸟不至,而西狩获麟,遂叹道之穷矣。在后人名之曰时,曰会合,在今人名之曰机会者,在孔时尚不用此等自然名词,仍本之传统,名之曰天命。孔子之所谓天命,正与金文《周诰》之“天令”(或作天命)为同一名词,虽彼重言命之降,此重言命之不降,其所指固一物,即吉凶祸福成败也。

其二事曰,孔子之言天道,虽命定论之彩色不少,要非完全之命定论,而为命定论与命正论之调合。故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又曰,“知我者其天乎!”夫得失不系乎善恶而天命为前定者,极端命定论之说也,善则必得天眷,不善则必遭天殃,极端命正论之说也。后说孔子以为盖不尽信,前说孔子以为盖无可取,其归宿必至于俟命论。所谓俟命论者,谓修德以俟天命也。凡事求其在我,而不责其成败于天,故日“不怨天”,尽人事而听天命焉,故曰“丘之祷久矣”。此义孟子发挥之甚为明切,其辞曰,“修身以俟之”,又曰,“顺受其正”,又曰,“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此为儒家天人论之核心,阮芸台言之已详,今不具论。

其三事曰,孔子之言天道,盖在若隐若显之间,故罕言之,若有所避焉,此与孔子之宗教立场相应,正是脱离宗教之道德论之初步也。夫罕言天道,是《论语》所记,子贡所叹。或问褅之说,孔子应之曰,“不知也,知其说则于天下犹运之掌。”是其于天也,犹极虔敬而尊崇,盖以天道为礼之本,政事为礼之用。然而不愿谆谆言之者,言之详则有时失之诬,言之详则人事之分量微,此皆孔子所不欲也。与其详言而事实无征,何如虔敬以寄托心志,故孔子之不详言,不可归之记录有关,实有意如此耳。子不语“怪,力,乱,神”,然而“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又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其宗教之立场如此,其道德论之立场亦复一贯。孔子之道德观念,其最前假定仍为天道,并非自然论,亦未纯是全神论(Pantheism),惟孔子并不盘桓于宗教思想中,虽默然奉天以为大本,其详言之者,乃在他事不在此也。

如上所言,其(第一事为古昔之达名,其二三两事亦当时贤智之通识,孔子诚是春秋时代之人,至少在天道论上未有以超越时代也。在彼时取此立场固可得暂时之和谐,然此立场果能稳定乎?时代既已急转,思想主宰既已动摇,一发之势不可复遏,则此半路之立场非可止之地。故墨子对此施其攻击,言天之明明,言命之昧昧,而孟子亦在儒家路线上更进一步,舍默尔而息之态,为深切著明之辞。孔子能将春秋时代之矛盾成一调和、却不能使此调和固定也。

孔子之天论立于中途之上,孔子之人论亦复如是。古者以为人生而异,族类不同而异,等差不同而异,是为特别论之人性说,后世之孟子以为人心有其同然,圣人先得人心之同然者也,是为普遍论之人性说,孔子则介乎二者之间。今引《论语》中孔子论人之生质诸事。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

子曰,“惟上智与下愚不移。”(阳货)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因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泰伯)

子曰。“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阳货)

孔子以为人之生也相近,因习染而相远,足征其走上普遍论的人性说已远矣,然犹未至其极也。故设上智下愚之例外,生而知,学而知,困而学之等差,犹以为氓氓众生,所生之凭借下,不足以语于智慧,女子小人未有中上之素修,乃为难养,此其与孟子之性善论迥不侔矣。

在人论上,遵孔子之道路以演进者,是荀卿而非孟子。孔子以为人之生也,大体不远,而等差亦见,故必济之以学,然后归于一路。孔子认为尽人皆须有此外工夫,否则虽有良才,无以成器,虽颜回亦不是例外,故以克己复礼教之。此决非如孟子所谓“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者也。引《论语》如下: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子曰,“……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

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雍也)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颜渊喟然叹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子罕)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孔子以为人之生也不齐,必学而后志于道,荀子以为人之生也恶,必学而后据于德。其人论虽有中性与极端之差,其济之之术则无异矣。兹将孔孟荀三氏之人性说图以明之。

后人以尊德性、道问学分朱陆,其实此分辩颇适用于孟子荀卿,若孔子,与其谓为尊德性,勿宁谓之为道问学耳。

孔子之地位,在一切事上为承前启后者,天人论其一焉。

同类推荐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 孔子与儒家学派

    孔子与儒家学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 沉思录I

    沉思录I

    一个罗马皇帝的人生思考。一本温家宝总理天天都在读的书。本著作以冷静而达观的姿态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要求常常自省以达到内心的平静,要摒弃一切无用和琐屑的思想,以正当之心观察世间万物。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热门推荐
  • 乞丐转世到异界

    乞丐转世到异界

    一个可怜的小乞丐,为了生存每天都要向人乞讨。冷漠的人们要么不加理会,要么给一个钱就认为自己会成为佛祖。也许是老天没有开眼,他为了救人而死了。又或许老天真的开了眼,让他带着前世的记忆来到了这个充满梦幻的世界。拥有前世记忆的他能否让自己从乞丐转变成一个绝世的强者!
  • 昆虫记 第4卷:蜂类的毒液

    昆虫记 第4卷:蜂类的毒液

    《昆虫记》卷四中法布尔通过反复地观察和试验,为我们展示了长腹蜂、切叶蜂、采脂蜂、天牛等昆虫在本能的驱使下所展现出的捕食和筑巢等方面的特性,并与破解出隐藏在昆虫本能背后的秘密。
  • 兽帝邪妃

    兽帝邪妃

    魔灵大陆,强者为尊,灵力幻力盛行,魔兽妖灵难求。穿越之前,她只是一个一心修炼的孤儿,穿越至此,还是刚出生的婴儿便遭遇追杀,身世成谜,明明想低调,无奈麻烦总是找上门。她虽懒散,却从来不是好欺负的人,有仇必报,方是正道,害她的人她一个都不会放过!风起云涌,天罚降世,九重天乱,创世神归。一切只是开始……“招来天罚的邪恶生灵,理当受地狱炎火灼烧,焚尽一切罪恶!”既然被认定为邪恶,那她就算翻天覆地也属应当!雾仙岛,睥睨世间万物?她偏要踩到脚下!大长老,一神之下万人之上?她照废不误!创世神,很了不起?她照样让他服服帖帖!“谁若敢伤她,本尊定要这世间万物陪葬!”前世今生,他想要的只是一个她。魔帝重回,万魔归一。神魔之争,延续万年,由她重启,是否能由她结束?【片段一】小妖兽突然觉得自己也该表白一番,于是乎:“若若,从你四岁的时候我就喜欢你了,很喜欢很喜欢哦,要不怎么会一直跟在你身边呢?”某人白眼一翻,毫不领情:“你那时候还是一颗蛋,想走也走不了!”【片段二】小妖兽越想越委屈,“若若,我的情敌好多,我给你数数,男人、女人、魔兽、妖灵……”某人满头黑线,“你可以直接说这世上一切生物都是你的情敌了,小妖,太夸张不好,做人要老实,做兽更要本分。”小妖兽眼泪汪汪,它哪有夸张,明明就是大实话!【一对一,无误会,无出轨,无互虐!】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模仿,谢绝借鉴!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康熙后宫Ⅱ、Ⅲ:岁月如流、晚秋离歌

    康熙后宫Ⅱ、Ⅲ:岁月如流、晚秋离歌

    心系江山,开创伟业,满清帝王,坐稳中原——他是满清的帝王,他守候着满清的江山,他的心装的是天下,装的是江山社稷;他的心中也有儿女情长,也有夫情父责,他——是清朝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爱新觉罗玄烨!绵情如丝,岁月如流,默守君王,无怨无悔——她是康熙的后妃,她知道大清的君王心系江山,岁月的痕迹妆点在她的面庞、她的身体、她的心里,但有一份守候却永远流存,她——是康熙帝白发相守的女人:荣妃!本文在历史时间上,与第一部是接叙的关系,第一部讲述康熙五年到康熙二十年的故事,第二部是从康熙二十年康熙大封后宫后开始;第三部则讲述康熙最后的二十年,全书以与康熙白头到老的“荣妃”为女主,以她的视角,走过康熙后宫五十年的风雨历程,讲述一代英明帝王的后宫生活,帝王亦是凡人,亦有七情六欲,人之情感,亦有心中天平最重的那颗砝码;本文写作手法以写实为主,不追求文章的华丽,追求与史实的尽量贴尽,重新解读历史,平淡中见知真……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地理知识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地理知识

    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作为地球家园的一员,我们应该知道"家事",才能把"家"营造得更加温馨、和谐、幸福、美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何澄(上)

    何澄(上)

    《何澄(上)》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 。《何澄(上)》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 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 贪财儿子敛涩娘亲

    贪财儿子敛涩娘亲

    她,“魅仙儿”世界一流顶级杀手,却在复仇时与仇人同归于尽。。。。。。“诈尸”醒来,善心泛滥,捡了个儿子,直接升级做了娘亲。看着怀里的粉面玉团,顿生后悔。她还没有恋爱,还没有嫁人,有了儿子,据说在古代是很难嫁出去的,她可不想做老处女啊。在她感叹悲剧人生将要来临时,怀里的小家伙说道:“娘亲,别难过,以后儿子绝对给你找一个天底下最帅最有钱的绝世夫君。”某人顿生感动,从此带着儿子闯江湖,闹朝堂,以惊世之才华,再造巅峰的同时财色兼收。精彩片段【一】:愤怒的某羽:小子,光天化日之下竟然调戏良家妇女?痞痞的某男:爷愿意,怎么你也看上这位美人儿了?先来后到,这是爷的!不屑的某羽:错,那小家碧玉形的本少爷才不喜欢,本少爷是看上你了,啧啧,瞧这脸蛋,跟蛋清似的,瞧这屁股,手感真好,瞧这牙口,唇红齿白的,嗯~,不错,是爷喜欢的类型,跟爷回家,爷会好好疼你的!愤怒的某男:放肆,你可知道我是谁?色色的某羽:我管你是谁?本少爷看上你是你的福气!乖啦~~给爷亲一下先!某男:“。。。。。。”精彩片段【二】:正吃饭的某儿子,盯着朝她们走来,手拿玉箫翩翩公子两眼放光:“娘亲,娘亲,你看,那个男人穿的真是光鲜,他腰上的玉佩起码价值几百万两吧,他手上的玉箫真是通透,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某娘亲目不转睛的盯着他,吞了吞口水:“嗯嗯,的确不错,看看那俊俏的脸蛋,那结实的臂弯,还有那微翘的小屁股,真适合爆菊。”某儿子的萌音传来:“娘亲,你看的是正面,屁股在后面,你怎么能看到他很翘啊?”某娘亲白了她儿子一眼:“笨儿子,可以想象啊。”某儿子点了点,正色道:“哦~~娘亲,老规矩,人归你,钱归我”娘亲:“。。。。。。成交!”某男闻声,嘴角抽搐不已......精彩片段【三】某男:小主子,这男的怎么办?小诺儿白了一眼:废话,好看的话当然送给娘亲啦,他长得好看吗?(好吧,他邪恶了~~)某男:一般般啦~~(腹议道:有我帅吗?切!)小诺儿:卖了,换钱!(腹议道:那,把你送给娘亲?)某男:然后呢?(腹议道:小主子,偶错鸟!)小诺儿:用卖来的钱开店。(腹议道:啦啦啦啦......)某男:开什么店?(一脸的期待~~~)小诺儿:“鸡”店和“鸭”店!某男:。。。。。。(语不惊人死不休啊~~不愧是他们小主子!)推荐家人文文:诺弦歌《绝色恩宠》爱是无奈《无心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