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9500000006

第6章 代词篇(3)

谁:《玉篇·言部》:“谁,不知其名也。”《诗·召南·行露》“谁谓雀无角”陈奂传疏:“谁,孰也。”《后汉书》中“谁”作为疑问代词,共48例,主要用来指人,也有指物的,其中作主语31例,作宾语14例,作定语2例,作谓语1例。

(1) 今皆杜口结舌,以臣为戒,谁敢为陛下尽忠孝乎?(《蔡邕列传》)

(2) 今汜质公卿,而将军胁主,谁轻重乎?(《董卓列传》)

(3) 即位三十年,百姓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祭祀志》)

(4) 白骨不知谁,从横莫覆盖。(《列女传》)

(5) 卿言省内秽浊,公卿以下忠清者为谁?(《窦何列传》)

(6) 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蔡邕列传》)

(7) 左右与外舍不相得者皆谁乎?(《宦者列传》)

(8) 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郭符许列传》)

(9) 今此谁贼而驰骛击之乎?(《光武帝纪》)

以上“谁”作主语例(1)指人,例(2)指物并仅此1例;例(3)至(5)作一般动词宾语,例(6)作介词的宾语,上古汉语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都要前置,而周法高先生(1990)指出“在后汉以后的口语中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已放在动词之后了”,上述例(3)例(6)“谁”作前置宾语,例(4)例(5)作后置宾语,这说明在《后汉书》时代还是保留了上古的用法的。例(7)用作谓语,仅此一例;例(8)(9)用作定语,其中例(8)引自《诗经》,是“谁之+名词”,而例(9)《后汉书》中的用法“谁贼”则是“谁”直接作定语修饰名词了,值得注意的是,例(9)中“谁”虽作定语,但不是领属性的,李贤注:“谁,谓未有主也。”

孰:《尔雅·释诂》“孰,谁也”郝懿行义疏:“孰、谁声转字通。”《义府·畴咨》:“谁之入声为孰,故后又谓谁为孰。”《后汉书》中“孰”作为疑问代词,单用29例,主要用作主语28例,宾语1例,用于固定格式“孰与”10例,“孰若”2例。

(9) 非陛下至明,孰能察之!(《郑范陈贾张列传》)

(10) 仰视天,俯视地,观放麑啜羹,二者孰仁?(《隗嚣公孙述列传》)

(11) 孰是振旅,不居不伐。(《皇甫嵩朱俊列传》)

“孰”作主语例(9)指人,例(10)指物;例(11)作宾语,引自《老子》,《后汉书》中本身没有宾语的用法。

孰与:《经传释词》卷九:“书传中言孰与者,皆谓何如也。”在具体用例中,“孰与”可用于表示比较,比较双方哪个更甚,如例(12);也可用于表抉择,通常意向倾向于后者,如例(13)。

(12) 召晖谓曰:“属者掾自视孰与蔺相如?”(《朱乐何列传》)

(13) 且失辟界西戎,险阻四塞,修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平夷洞达,万方辐凑?(《班彪列传》)

孰若:表抉择,相当于“孰与”的第二种用法。

(14)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逸民列传》)

张玉金先生(2006:322-323)指出:“疑问代词‘谁’西周晚期才出现,《诗经》中出现了17次。……疑问代词‘孰’在后世的文言文中常见,但殷商西周时代的语料中却见不到,《诗经》也无。”“谁”产生的年代似乎比“孰”要早。

从使用频率上看,据王海棻先生(1982)统计,在先秦17种典籍中,疑问代词“谁”共336例,“孰”347例,“孰”略多于“谁”。据管锡华先生(2000)统计,《史记》“谁”79例,“孰”81例,“孰”在数量上略占优势,但若除去前代引语,真正《史记》中所有的用例,“谁”至少有41例,而“孰”却仅有33例,所以管先生认为:“《史记》二词出现次数的大致相等实际只是一种表层现象,由以上我们对二词在《史记》中的历时层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史记》反映出了西汉用‘谁’占有一定的优势。”而在《后汉书》中“谁”47例,“孰”29例;《搜神记》中“谁”15例,“孰”1例;《世说新语》中“谁”10例,“孰”5例,这已经说明汉魏时期,人们更经常使用的是“谁”不是“孰”了。

从表义对象的角度来看,在上古汉语里,疑问代词“谁”、“孰”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但以指人为主,而在指物时多用“孰”,二者在语义分布上互补。这一情况在《后汉书》中依然如此。“谁”用于指人的有30例,指物的只出现1例;而“孰”用于指人的20例,指物的有8例。

从句法功能的角度来看,《后汉书》中“孰”主要用作主语,在单用的29例中,作主语28例,宾语1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后汉书》中“谁”既可作主语、宾语,也可作定语、谓语,其中作主语31例,作宾语14例,作定语2例,作定语1例。“谁”作宾语在《后汉书》中已是一种普遍现象,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论语·颜渊》中“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一句,在《杨震列传》中引作“百姓不足,君谁与足”。例中先秦时期“孰与”中作为宾语的“孰”换成了“谁”,而“孰与”则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固定格式使用。可见,《后汉书》中的疑问代词“孰”的句法功能在逐渐消退,而“谁”则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从固定格式的角度来看,《后汉书》中“孰”有固定格式“孰与”、“孰若”,其中“孰与”10例,“孰若”2例;而“谁”基本上没有固定格式。《后汉书》的语料实际更证明了管锡华先生对“谁”、“孰”的演变趋势所作的预测:“‘孰’在向固定格式方向发展,单用失去了优势,而‘谁’在向单用方向发展,固定格式没有优势。”

畴:《尔雅·释诂》:“畴,谁也。”《后汉书》中用作疑问代词的“畴”仅4例。

(15) 时亹亹而代序兮,畴可与乎比伉?(《张衡列传》)

(16) 神逵昧其难复兮,畴克谟而从诸?(《张衡列传》)

(17) 昔孝武继统,将弘祖业,畴咨熙载,群士响臻。(《文苑列传》)

(18) 将万嗣,炀洪晖,奋景炎,扇遗风,播芳烈,久而愈新,用而不竭,汪汪乎丕天之大律,其畴能亘之哉?(《班彪列传》)

考察其它文献,“畴”用作疑问代词,《文选》中多见于诗、赋、颂,如左思《蜀都赋》“畴能是恤”,潘岳《关中诗》“畴真可掩”;而《三国志》中仅1例,《搜神记》、《世说新语》中已不见此种用法。可见,“畴”已不能反映当时口语的使用情况。

小结:《后汉书》中用于问人时“谁、孰”混用,在用法和频率上,“谁”更占优势;从历史发展过程来看,疑问代词“孰”的句法功能正在逐渐消退,而“谁”则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畴”虽也可表示“谁”,但用例极少,可能是仅用于书面,其地位显然不可与“谁、孰”同日而语。

6.何(What)

“何”位于《百词表》第7位。《后汉书》中“何”的概念下有7个词:何、曷、胡、盍、奚、安、焉。

何:《说文·人部》:“何,儋也”。徐铉曰:“何,借为谁何之何。”可见,“何”用为疑问代词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在《后汉书》中出现的表示“何”的概念的疑问代词中,“何”是应用最广泛的一个,“何”主要用作定语、宾语、状语,较少用作主语和谓语。

(一)“何”作定语有三种格式:“何+名词”、“何+名词+动词”、“何+名词+之+动词”。这里“何”后面所加的名词,可以是具体名词,也可以是抽象名词。

何+名词:

(1) 宋皇后有何罪过,而听用邪孽,使绝其命。(《皇后纪》)

(2) 当为县官,何故为贼。(《刘玄刘盆子列传》)

(3) 我亦不知命在何时!(《孝献帝纪》)

(4) 龚胜、鲍宣,独何人哉?守之必死!(《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

(5) 熹平元年,窦太后崩,有何人书朱雀阙,言“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常侍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无有忠言者。” (《宦者列传》)

上例(1)(2)(3)中“何”都是用来修饰事物的,例(4)(5)中的两个“何人”是否一样呢?结合具体语境,我们发现,例(4)中的“何人”实际上指“什么样的人”,表示的是人的情状;而例(5)中的“何人”实际上指“什么人”,表示不知道此人的姓名来历。因此“何人”具体指什么比较复杂,要根据具体语境而定。

何+名词+动词:

(6) 况明公奋二郡之兵,扬回应之威,以攻则何城不克,以战则何军不服!(《任李万邳刘耿列传》)

何+名词+之+动词:

(7) 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光武帝纪》)

(8) 理讼若此,何枉之能理乎?(《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

(二)“何”作宾语,一般要前置,主要有两种形式:“何+动词”、“何+介词”。

何+动词:

(9)明公年过八十,位为台辅,不于今时竭忠报国,惜身安宠,欲以何求?(《左周黄列传》)

何+介词:

(10) 然则盗贼何从而销,太平何由而作乎?(《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

以上都是“何”作宾语前置的情况,在《后汉书》中“何”作宾语后置只有1例,见下:

(11)制礼乐云何?(《张曹郑列传》)

除了这一例之外,《后汉书》中就没有“何”作宾语后置的用例了。但从同期文献《世说新语》来看,宾语后置的有20例,这说明在魏晋南北朝,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前置的规律被进一步打破。

(三)作状语。

(12) 何将军出是言?(《光武帝纪》)

(13) 纵超拥爱妻,抱爱子,思归之士千余人,何能尽与超同心乎?(《班梁列传》)

例(12)的“何”意思是“为什么”,例(13)是“怎么”。

(四)“何”作主语,《后汉书》中仅有2例。

(14) 夫万民之饥与远蛮之不可讨,何者为大?(《乌桓鲜卑列传》)

(15) 昔高祖忍平城之耻,吕后弃慢书之诟,方之于今,何者为甚?(《乌桓鲜卑列传》)

这里我们把“何者”中的“者”看作表示提顿,但如果把“何者”看作一个固定格式,那么“何”单用作主语的用例则没有。

(五)作谓语。

(16)及后朝会,显宗戏之曰:“先帝征君不至,骠骑辟君而来,何也?”《周黄徐姜申屠列传》

在《后汉书》中还出现了很多由“何”构成的多音节的疑问代词,后来固定成为某种格式。

何以:意思是“为什么”。

(17)操曰:“何以言之?”(《刘焉袁术吕布列传》)

何为:意思是“为什么”。

(18)义之所动,岂知性命,何为以死相惧?(《李杜列传》)

何由:意思是“为什么”。

(19)然则盗贼何从而销,太平何由而作乎?(《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

何缘:意思是“为什么”。

(20)州郡不上,陶何缘知?疑陶与贼通情。(《杜栾刘李刘谢列传》)

何事:意思是“什么事”。

(21)宫车晏驾,国嗣未立,公受恩深重,当俯伏号泣,何事久持玺绶以待祸至邪!(《王刘张李彭卢列传》)

何必:意思是“不必”。

(22)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朱乐何列传》)

何至:意思是“不必”。

(23)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逸民列传》)

何许:意思是“什么地方”。

(24)又有曹朔,不知何许人,作《汉颂》四篇。(《文苑列传》)

何所:意思是“为什么”,例(25),“如何”,例(26),“什么”,例(27),“什么地方”,例(28),犹“何许”。

(25)朝廷率由旧章,何所变易而言变常?(《郎襄楷列传》)

(26) 迁都之事,不闻其计,就有未露,何所承受?(《皇甫嵩朱俊列传》)

(27) 君何所欲?力能办也。(《宦者列传》)

(28) 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卓鲁魏刘列传》)

何尝:意思是“哪曾”。

(29)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每有西风,何尝不叹!(《逸民列传》)

何其:意思是“多么”。

(30) 天佑助之,何其明也!(《南蛮西南夷列传》)

何足:意思是“哪里值得”。

(31)乃复以掌文为瑞,王莽何足效乎!(《隗嚣公孙述列传》)

如之何:意思是“怎么样”。

(32) 今若背亲逞怒,白日杀人,赦若非义,刑若不忍,将如之何?(《吴延史卢赵列传》)

若之何:意思是“怎么样”。

(33)臣子同贯,若之何不厚!(《袁张韩周列传》)

何似:意思是“比……怎么样”。

(34)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卿何似我故功曹邪?”(《郭杜孔张廉王苏羊贾陆列传》)

何与:意思是“比……怎么样”,犹“何似”。

(35)将军自料何与刘备?(《袁绍刘表列传》)

何如:意思是“怎么样”,例(36);“比……怎么样”,例(37),犹“何似”。

(36) 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更立陈留王,何如?(《皇甫嵩朱俊列传》)

(37)牧孙奇,灵帝时为侍中,帝尝从容问奇曰:“朕何如桓帝?”(《杨震列传》)

如何:意思是“怎么样”,例(38),可以看作是由 “如之何”演变而来;“为什么”,例(39),“怎么办”,例(40)。

(38) 卿更相拔举,迭为唇齿,有不合者,见则排斥,其意如何?(《党锢列传》)

(39) 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党锢列传》)

(40) 世祖曰:“卿兵少,如何?”(《任李万邳刘耿列传》)

奈何:意思是“为什么”,例(41),“怎么办”,例(42)。

(41) 梁伯孙帝婿,贵重朝廷,公卿已下莫不惮之,大人奈何独不为礼?(《马援列传》)

(42) 夫德之不建,人之无援,将性命之不免,奈何?(《逸民列传》)

何等:意思是“什么样的”。

(43) 卿曹何等腐生,公犯诏书。(《李杜列传》)

云何:相当于“怎样”。

(44)又置长史屯楼兰,利害云何?(《班梁列传》)

何则:也作“何者”。设问辞,多自问自答。《助字辨略》卷二:“何则、何者,先设问,后陈其事也。”

(45) 何则?义重人轻,事不获已故也。(《袁绍刘表列传》)

(46) 何者?绳以法则伤恩,私以亲则违宪。(《钟离宋寒列传》)

曷:《说文·曰部》:“曷,何也。”在《后汉书》中用作状语,也有由“曷”组成的固定格式。

(47)今当以旧典分归外园,惨结增叹,燕燕之诗,曷能喻焉?(《皇后纪》)

曷其:意思是“怎么”。

(48) 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卓鲁魏刘列传》)

曷足:意思是“怎么能”。

(49)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万里合信,不议同情,周之白鱼,曷足比焉?(《光武帝纪》)

曷尝:同“何尝”。

(50)及继体之君,欲立中兴之功者,曷尝不赖贤哲之谋乎!(《崔骃列传》)

曷为:意思是“何”“什么”。

(51) 帝曰:“上无明天子,下无贤方伯。‘人之无良,想怨一方。’斯器亦曷为来哉?”(《肃宗孝章帝纪》)

胡:《玉篇·肉部》:“胡,何也。”又《书·太甲下》“弗虑胡获”孔颖达疏:“胡之于何,方言之异耳。”《后汉书》中“胡”多作状语。

(52)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哉?(《李陈庞陈桥列传》)

盍:《玉篇·皿部》:“盍,何不也。”《助字辨略》卷五:“盍云何不者,辞之急者也;缓言之则为何不耳。”《后汉书》中“盍”多作状语。

(53)然道不同者不相为谋,吾不能忍见子有不容君之危,盍去之乎!(《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奚:《广韵·齐韵》:“奚,何也。”《后汉书》中作状语和宾语。

(54)济兹兆庶,出于平易之路,虽有力牧之略,尚父之厉,伊、皋不论,奚事范、蔡?(《崔骃列传》)

(55)子之于母,亦复奚为?(《郑孔荀列传》)

安:《助字辨略》卷一:“安亦训为何。安得为何者,安有宁义,宁何义相通也。”《后汉书》中“安”可作状语、宾语。有固定格式“安得”。

(56) 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邓寇列传》)

(57) 吾诏书数下,冠盖接道,而吏不加理,人或失职,其咎安在?(《肃宗孝章帝纪》)

安得:意思是“怎么能”。

(58) 吾年耄矣,安得从子?(《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

焉:《广雅·释诂》:“焉,安也。”《说文·乌部》朱骏声《通训定声》:“焉,假借为曷,与安同。”《后汉书》中“焉”作状语。有固定格式“焉得”。

(59) 含哺鼓腹,焉知凶灾?(《冯岑贾列传》)

焉得:意思是“怎么能”。

(60) 子之事父,焉得不尽其情?(《虞傅盖臧列传》)

“何”是《后汉书》中使用最多的疑问代词,句法功能也最为全面。“何”主要用作宾语,除了作动词的宾语之外,还作介词的宾语;其次是作定语、状语,也可以作主语、谓语;同时还产生了很多由“何”构成的固定格式。“曷”、“胡”、“盍”在《后汉书》中多作状语;“奚”、“安”在《后汉书》中可作状语、宾语;“安”、“焉”的固定格式“安得”同“焉得”。虽然“曷”、“胡”、“盍”、“奚”、“安”、“焉”都可训为“何”,但它们的使用范围比“何”窄,句法功能也不多,在《后汉书》中的使用频率远远不如“何”。

“安”、“焉”与“何”、“曷”、“胡”、“盍”、“奚”虽然都是疑问代词,但“安”、“焉”多用来问处所,而“何”“曷”、“胡”、“盍”、“奚”则多用于问事物。王力先生将“恶”、“安”、“焉”归为同源词,它们是上古汉语中三个主要表处所的疑问代词。在《后汉书》中没有“恶”作为疑问代词的用法。

小结:《后汉书》中“何”概念下,“何”可视为基本词,同时还产生了很多由“何”构成的固定格式,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复音化趋势;其它如“曷、胡、盍、奚、安、焉”多沿袭上古,用例相对较少。

同类推荐
  • 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

    记事基本以《春秋》鲁十二公为次序,内容主要记录了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对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均有记述和评论。
  •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文正公嘉言钞

    曾国藩作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自近代以来,就是中国青年争相学习的楷模。梁启超先生一生对曾文正公推崇备至,对其遗著更是“一日三复”,故从曾氏文集中摘录出此《曾文正公嘉言钞》, 以飨国人。本书为文白对照,对疑难的地方多加以注释,翻译精准简洁,将曾文正公的思想与心迹都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人以之为师为范,提升自己
  • 俗语

    俗语

    本书收入的是从传世的文史典籍中搜集整理的俗语,并加以必要的注释和例句。所收俗语包括:拔出萝卜带出泥、白日做梦、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
热门推荐
  • 浮生六记∶浮生与温暖

    浮生六记∶浮生与温暖

    《浮生六记》以作者夫妇生活为主线,赢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作品描述了作者和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想要过一种布衣蔬食而从事艺术的生活,由于封建礼教的压迫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漂零他乡,悲切动人。此外,本书还收录了清代名士冒襄悼念秦淮名妓董小宛的佳作《影梅庵忆语》。
  • 魔法销售圣经

    魔法销售圣经

    献给中国上千万夹缝求生的销售员,“早一日看到,少奋斗十年”的销售职场宝书。把眼睛升级为 “水晶球”,学会念“销售魔咒”,生意场如舞台,一流的销售员像魔法师一样表演。你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迅速变成“销售魔法师”了?那么请随我们一起步入这座神奇的“魔法销售”殿堂吧。
  • 探索改革(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探索改革(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仟余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仟余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康熙后宫Ⅰ:葱茏年华

    康熙后宫Ⅰ:葱茏年华

    小说《康熙后宫》宣传视频:http://m.pgsk.com/b/m.pgsk.com她——是第一个为康熙生下孩子的女人!她——没有显赫的家世,却与宜妃、惠妃这样家世显赫之人同时晋升为妃!她——与德妃成为为康熙帝生下孩子最多的女人。她——在康熙帝这个,女以“家”贵的后宫中,她为何能获得圣恩?他——爱新觉罗.玄烨,他是清朝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他——拥有后妃近60名,仅妃园寝就葬有55人,但却并非滥情之人。他——帝王之痛,他的爱情远不若常人般简单。他——也有他的最爱,也有他的独宠!一部涉及了康熙五十余位后妃的康熙后宫小说,带人物性格的人物就有二十余位,是至今为止应该是第一部完整的康熙后宫小说,本文依史而写,注重写实。而本文以荣妃这个与康熙帝“白头偕老”的妃子为主线,依托真实的历史,推断及构建一部完整的一代明君康熙帝的后宫全貌。(并且玥彤个人认为荣妃当是康熙帝极宠的妃子,文中亦会一一道来)本文喜欢看言情小说的朋友看了可能会感觉是在写历史;而喜欢看历史小说的朋友看了可能又会感觉是在写言情。也许我要的就是这样,呵呵,一部历史与爱情融合的小说。【这是一个很长的后宫故事,故事情节是循序渐进展开的,也许前面都是伏笔,并且此文依托于历史,所以不会一上来便像纯言情小说似的宫斗的你死我活,有兴趣的亲可以慢慢看,本文非穿越,为正剧!】康熙后宫Ⅰ:葱茏年华:记录那段青春年少的岁月……
  • 桃花王爷红杏妃

    桃花王爷红杏妃

    红杏出墙?本小姐压根就还没进墙,哪里来的墙可以出?你擦干净自己身上的烂桃花,再来管东管西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预约千年轮回

    预约千年轮回

    “如果有来生,你会忘了我吗?”她忘记了,他却一直无法忘却。天地轮回,他苦苦追寻七世,只为站在她面前,告诉她:很喜欢很喜欢,就是愿意一起上天堂,一起下地狱,即使死去,也在所不辞。可是她已经忘却的前世今生,能否重新忆起?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立场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立场

    精选近几年《百花洲》杂志“领衔”“立场”“虚构”“叙事”“重建”“前世”栏目中刊发的短篇小说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
  • 玉堂娇

    玉堂娇

    娘亲被无良爹爹和狠辣小三逼死,舅父又身陷阴谋离奇殒命。肩负着复仇和使命,沈棠和弟弟回到了风波不断的安远侯府。是被阴谋诡计所害,还是利用阴谋诡计回击?且看沈棠在王侯府邸的步步惊心!书友讨论群“幽幽书友会”:218117357(用本书你最喜欢的人物敲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