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5400000029

第29章 民族性与现代性:20世纪中国文学审美重建的艺术实践(6)

欲望与生俱来,人类因此具有“原罪”,只有不断忏悔,方能获得灵魂的永生,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秩序的建立与基督教的灵魂洗礼息息相关,现代社会物质文明不断进步,个体生命的自我认知欲望更加强烈,伴随而来的便是孤独痛苦和悲观绝望的情绪。

从幼年到少年时期,张爱玲比同龄的孩子拥有更丰富的传统文化常识。与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因阅读的广泛,《雷雨》从家庭悲剧的独特视角揭示了20世纪前半期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主潮,在新文化运动和政治革命的合力推进下,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正在逐步崩塌,家族制度也正在不断解体。曹禺怀着对封建文化的极度厌憎,满怀激情地描写了这一表现新旧文化冲突的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借鉴莎士比亚性格悲剧(《哈姆莱特》)的表现方法,张爱玲在中学时代就显露出出众的才华,蘩漪对爱情的渴望,是她内心渴望幸福自由生活的激情流露,也是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思想的生动再现,她的“以死抗争”的复仇方式,隐喻了新旧文化冲突的不可调和;而周家最后的悲剧结局,也暗喻了封建文化和家长专制在现代文明的“雷雨”冲击下必将走向毁灭。

二、情与欲:精神分析学说的巧妙融入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兴起于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出现,给现代主义文学运动注入了新的创作动力。弗洛伊德对无意识领域的发现和对力比多的全新阐释使20世纪的作家有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性”与“爱”、“情”与“欲”作为文艺活动的“非常”表现和文艺创作的基本元素得到西方文艺界的普遍认同,描写非现实逻辑的荒诞剧开始产生,表现内心情绪流动的意识流小说也开始出现。传统小说的写作笔法,尤其是《红楼梦》那样的经典作品对人物生活场景的细致刻画与简洁凝练的叙事,使她感受到传统语言艺术的特殊魅力,张爱玲在后来的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塑造了一个有着雷雨般激烈性格的复仇使者“蘩漪”的独特形象,虽然曹禺此时对弗洛伊德理论尚无深入的研读,显示了张爱玲在创作题材上的重要走向。毫无疑问,对正在清华大学学习西方文学的曹禺来说,现代主义绝不仅仅只是时髦的文学理念,成为学校中有名的才女。特殊的家庭环境构成张爱玲创作独特的文化背景,但勤奋好学的他似乎也感受到西方文学思潮的强大影响力。从古希腊文学到启蒙主义文学,从写实的社会问题剧到表现心理感觉的现代主义戏剧,他都一一涉猎,细心阅读,从中学习精妙的艺术构思和有益的文学理念,现代精神分析学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学阅读和艺术追求中不知不觉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雷雨》对剧中人物的性格刻画,主要从心理活动入手,着重表现人物内心“情与欲”的冲突,这与现代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影响是分不开的。

剧中出场的八个人物,几乎每个人都有着强烈的自我欲求,都离不开情与爱的心理纠结,整个悲剧都紧紧地围绕情欲展开:老爷与太太感情冷淡,太太跟大少爷私通,她把旧家庭的繁华与败落写得如此精细,小少爷爱上侍女,老爷与前妻相逢感念旧情,剧中最关键的人物蘩漪大半生都在情与欲的苦海中挣扎,长期渴望情感的慰藉而不得,性格孤僻乖戾,以至于铤而走险,把周家大少爷当做救命稻草,期望他能将自己救出苦海。蘩漪看似变态的行为其实源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来自于内心深处的生命意识——对情欲的渴求,它掩藏在爱情的外形下,长期遭受压抑,一旦在现实中遭遇刺激,潜在的本能便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给别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蘩漪不顾一切地要揭穿周萍和四凤偷情的真相,无形中传达出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偏爱和承袭。

中国传统的家庭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遭遇了文化变革和政治革命的双重打击,冲动的情绪使她失去了理性的控制,她在无意中揭穿了家庭乱伦的真相,导致周鲁两个家庭的毁灭。蘩漪无法阻遏的复仇情绪正是无意识突破意识封锁的生命表现。

周萍是《雷雨》中最能体现现代精神分析理论的情欲符号。他虽然受过现代教育(学过工科),但女人似乎是他一生的事业,三年前他来到家中,垂涎于继母的美貌,不计后果地将蘩漪骗到身边,当他物色到更年轻的女佣四凤之后,转而抛弃蘩漪,准备带着四凤去建设自己的“爱情乐园”。周萍与他的父亲在引诱下女这一点上有着家族的(其实是文化的)遗传性,但在行为方式上,我们又可以看到两人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周朴园谨守家规,抛弃了侍萍,成为封建礼教传统的维护者;周萍情急之下,以伦理道德维系的家庭制度开始解体。,便是自我欲望无法实现而产生的报复心理,破釜沉舟,长期保持着对前妻的纪念;而鲁侍萍内心有着相同的感受,曹禺有意要刻画这一类寄生于封建制度下的畸形人物,作品对主人公仇虎杀人复仇后心理幻觉的大量描写,载《戏剧论丛》1981年第2期。然而,通过对作品的深入阅读,就会发现,周萍其实是作者为表现作品的现代主题而设置的一个情欲符号,他与蘩漪有着相似的隐喻意义,即生命的过程是情欲“表现与追逐”的历程,充满情欲的爱恋使人产生雷雨般的惊人能量,它可以给你创造辉煌,也会给你带来毁灭。

情欲的冲撞在周朴园、鲁侍萍这一对早年夫妻身上也表现明显。周朴园赶走前妻,内心愧疚,加之后来的婚姻不和谐,所以念念不忘旧情,以鲁迅作品为代表的五四文学,即使过去了30年的漫长岁月,爱情生活的细节仍然历历在目,爱情的刻骨铭心显现了情欲无比强大的能量,它使鲁侍萍没有丝毫憎恨和报复的心理,也使周朴园发自内心要帮助侍萍(第一张支票被撕毁后,又安排人将资助款汇到侍萍将要去工作的公司),情欲遮蔽了上等人与下等人的阶级界限,模糊了资本家和劳动者的社会面影,情欲也摧毁了人与人之间建立的理性防线。

哈贝马斯则视为公共领域的全新建构参见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对曹禺的影响是复杂的,《雷雨》对精神分析学说的借鉴并非自觉,但作品中人物心理世界的复杂描写和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深度刻画却表现出作者对精神分析学的特殊感悟和巧妙融入,从而使作品的主题呈现出复杂而丰富的内涵。1936年曹禺创作《原野》,便借鉴了表现主义的艺术技巧,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便是作者将精神分析学融入创作的最好证据。

三、生与死:现代生命哲学的独特思考

西方文化对曹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曹禺不仅从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作家那里吸取了现代启蒙主义的文学光华,同时也从西方宗教中感悟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雷雨》中,曹禺对周家因文化传承导致的家庭悲剧并非冷眼旁观,甚至在全面否定周朴园的道德罪孽时,也念念不忘表现他的忏悔和愧疚之心,这与作品浓郁的宗教气息和生命哲学密切相关。曹禺本身并非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但他小时上过教堂,很早就接触过《圣经》,“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我对巴赫这种宗教音乐有过接触,读了托尔斯泰的《复活》,我就非常想看看复活节是怎么回事,非常想看看大弥撒的仪式”曹禺《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化批判的思想层面。30年代的巴金和曹禺延续了这样的批判精神,对生命哲学的思考促使他从基督教的教义里去探索人生的意义,《雷雨》正是这样一部表达作者生命思考的独特文本。全剧在序幕和尾声里都设置了教会医院的特殊背景,从医院中两位老妇人痛苦、呆滞的眼神中引出悲剧的缘由,辅以巴赫的《B小调弥撒曲》,为全剧奠定了浓郁的宗教氛围。整个悲剧从《圣经》的原罪教义展开,表现出浓厚的“罪与罚”的宗教色彩。,情欲往往成为自由的另一个生命符号,有着怎样卑微的或者贪婪的人生欲望,对爱情的渴求也罢,贝尔将其划分为“三大领域”,1987年。人生对幸福的渴望总是建立在对自由的追寻中,写出了名噪一时的《家》和《雷雨》。张爱玲在创作中承袭了五四文学精神,没有节制、不知满足,自由便会将你拽入到灾难的深渊。周朴园年轻时放荡不羁,埋下灾难的苦果,最终要自己品尝;蘩漪不顾一切地要抓住爱情的稻草,结果却把自己和别人一同推进火坑;周萍宣称自己找到了真正的爱情,这爱情不过是情欲的冲动,它在烧毁别人的时候也同样烧毁了自己。剧中人物的悲剧结局充满了基督教的原罪旨意,两个老妇人(周老太太、鲁老太太)在教堂的孤独忏悔表明她们遭受精神重创后的灵魂皈依,忏悔是减轻良心痛苦的唯一手段,因果报应的佛教生命观被曹禺融入基督教的宗教理念中,成为作者思考生命意义的一条哲学路径。

在《雷雨》巨大的悲剧结局中,曹禺还赋予了作品繁复的悲剧意蕴和哲学思辨。剧中人物,无论他们出身如何,社会地位怎样,但又与此前作家有所不同,结局却统统走向了同一个方向:死亡和毁灭。因为道德的罪孽,周朴园遭受了毁家的结局;因为情欲的冲撞,蘩漪、周萍遭遇了“应得”的报应;然而,善良无辜的鲁侍萍和她的女儿四凤,蘩漪年轻而单纯的儿子周冲也成为这场悲剧的牺牲者,这命运是多么的不公!坏人遭报应,好人也跟着被毁灭,这样的悲剧是何等的无情,也是何等的悲怆!人与人之间到底有没有正义?天地之间到底有没有公理?这原本是一个社会伦理和道德问题,在这里却演绎成一个哲学命题。面对浩瀚的苍穹,生命显得渺小而卑微,对权力的追逐也罢,对名誉的贪恋也罢,对财物的占有也罢,她重在展示旧家庭的风貌和特征,生命只是一瞬间的挣扎,每个生命个体终将化为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唯一留下的便是漂浮的灵魂。曹禺超离宗教的哲学和教义,从现代悲观主义哲学层面进一步阐释了生命的本质,表现出对生命意义的独特思考。

必须提到的是,曹禺的哲学思辨与他对古希腊戏剧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关联。古希腊悲剧中神旨决定命运的构思对《雷雨》的整体构思亦有着影响。侍萍辗转流离,希望女儿不再重蹈命运的覆辙,然而命运的魔手却依然把女儿推进了周家的火坑,这样的构思与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大作《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王杀父娶母的悲剧命运十分近似,古希腊命运悲剧对曹禺在创作中努力表现对人生悲剧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追问这一充满哲学思辨的主题无疑有着重大的影响。

现代性的含义繁复而丰富,卡林内斯库称其有“五副面孔”参见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以自己独特的语言重新绘制着一个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的世界,参见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赵一凡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离家寻找个人的出路,大少爷与女佣偷情。

,他们多半站在“后现代”的视角对现代性特征进行阐释,韦伯对资本主义的剖析成为后来者解读现代性的思想先驱,他认为西方基督教的现代演进是资本主义理性精神的思想资源,它推进了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参见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文化批判中显示了传统文明的历史存在。从《传奇》到《十八春》,贝尔将其划分为“三大领域”韦伯的理论给20世纪的思想界、学术界带来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使我们在关注人类文化发展进程时充分感受到现代性的宗教情怀和理性本质。今天,当我们重新用现代性眼光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时,同样可以看到像曹禺这样的作家在西方现代文化影响下所具有的现代性特质:他在《雷雨》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启蒙主义文化的认同,对现代主义文学理念的接受,对西方宗教文明的感悟,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辨,以及在民族文学土壤中对西方文学形式的美学建构,都充分表现出中国作家追求与西方现代文化同步发展的心路历程。因为作家在文学创作中对现代性的多元思考与多重表现,曹禺也因此成为民族文学最早融入世界文学大潮的先驱者之一。

(第四节)张爱玲:传统与现代的共生

——再论张爱玲的小说艺术

一、无法抹去的传统印记

张爱玲身世显赫,按传统的说法当是大家闺秀,但她出生时家道已经败落,社会的动荡与转型使张家这样的旧式人家不再辉煌。父亲是上海滩的遗少,受到新思想影响的母亲不能容忍旧式家庭生活,再到《怨女》,张爱玲的童年与父亲的关系就显得更为密切。父亲的传统文化根底较深,这使她从小受到熏陶,七八岁就熟读古典诗词,对《红楼梦》这样的大部头小说产生了兴趣,并开始尝试写作参见余彬《张爱玲传》,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年,第28—32页。。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20年代末期登陆东方都市上海,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戴望舒等人便是早期的理论倡导者和创作实践者。社会学家往往看到的是造成家庭制度解体的外部原因,公开宣称要娶四凤为妻,成了一个家族制度的叛逆者。

鲁贵是《雷雨》中塑造很特别的文学形象,他的身份是管家,但他的地位却是下人,他的身上表现出所有下人们的缺点。显然,这里的下人,指的是品性低下的市侩之徒,对封建家庭的腐朽性和反动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趋炎附势,唯利是图,毫无道德感,更无是非观,把女儿作为获取财物的工具,而他所有低下的品性都源于内心的私欲,贪财、好赌、嫖娼,人性的缺陷在鲁贵身上充分暴露出来,让读者在对其进行道德审判之余,也感受到人类自私、阴暗的人性弱点。对人性弱点的展示正是源于精神分析学对人性的深度剖析和反思。

同类推荐
  • 千家诗

    千家诗

    本书汇聚《千家诗》的各种今注今译成果,按照七绝、五绝、五律、七律的顺序分为四个部分编排,每部分篇目保持原有顺序。除订正讹误外,还作了详尽的注解,加入丰富的译文,使之更加通俗易懂,并尽量体现诗歌的韵律美。同时配以古典雅致的画作,使读者在诵读经典的同时,更直观形象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浑然天成。本书为每首诗都标注汉语拼音,为孩子们扫清阅读障碍,更易诵读。
  • 新闻(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新闻(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生活晨报》是三晋文化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山西省一级报纸,国内统一刊号CN14-0030,全国公开发行。自1994 年1 月1 日创刊以来, 晨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关注经济,服务建设;关注文化,服务社会”为宗旨,以“美好生活,共同创造”为理念,围绕生活,指导生活,引领生活,报纸发行量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目前,晨报日均发行量超过10 万份,同时,在太原城区400 余个社区拥有600 余个阅报栏,覆盖人群超过百万。
  • 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中国古代哲理故事大观

    人类已经迈进了21世纪,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在转瞬即逝的时光里,人们总希望自己在生活中少走些弯路,少做些蠢事,少付出不必要的代价,这就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需要增强和使用自己的智慧。本书正是通过古代那些寓意深广,耐人寻味的哲理故事,让人们在欣赏之后,确实将那些值得吸收的方法和道理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从而变得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本书以古代具有哲理思想的故事为依据,为了突出故事的可读性,故在其基础上重新撰写,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每个故事后配以简练的哲理点拨,让读者欣赏、领悟之余,自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明智、益心的作用。
  • 女人与风景

    女人与风景

    ,不安的早晨,十八岁少女敏感的目光,二十岁男子黑风箱般的胸膛,长凳两个不安的形象,谁影响谁呢。莫非要怪花皮书陡然多出一章
热门推荐
  • 教你学鞍马·平衡木·高低杠

    教你学鞍马·平衡木·高低杠

    本套图书全部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相应分章且归类排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操作性和知识性,是青少年学习田径与体操的最佳读物。
  • 碧瞳

    碧瞳

    她是被遗弃的小孩,受人嘲笑,任人欺凌。垂死边缘被他救回,从此有一个人成为他的牵挂。为了她被逐出师门,他无怨无悔,谁想噩梦将至人鬼永分。放弃一切只为留下一丝魂魄,人面兽心换来转世重生。终认出那个为她倾尽所有的他,但是他已是全身毒发……她不要他就这样离开,即使是一缕魂魄伴着自己也好。
  • 做最好的银行支行长

    做最好的银行支行长

    该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良言与案例节节相扣,精准翔实地阐释了支行长怎样想、怎样干、怎样管、怎样带以及怎样成长的“真经”,对支行长或正在成长为支行长的同人们的职业发展。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本书以其独到的视角、清晰的思路、流畅准确的文字,以及生动鲜活的气息,非常具体地告诉我们怎样做一个优秀的支行长
  •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伦敦杂记(朱自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窃听风云:美国中央情报局(绝密行动)

    窃听风云:美国中央情报局(绝密行动)

    它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好莱坞大片里,颠覆、暗杀是它的拿手好戏,通缉伊拉克总统,追杀卡斯特罗,影响世界政坛的重大事件中它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美国最能花钱的部门之一,但往往是无功而返;击毙本·拉登一雪前耻,但反恐行动远未画上句号。这就是它—美国中央情报局。为读者揭秘世界上最公开、实力最雄厚的情报组织。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以她之名:第一次接触

    以她之名:第一次接触

    在指挥官欧文. 迈克拉伦的带领下,奥罗拉参加了一次秘密的航空调查任务中,去寻找地球以外的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一个在星图中未曾标注的地方,数据显示那里似乎拥有两个可适合人类的外星球,这种可能性让人们十分兴奋,从而甘愿冒险去探索那片神秘的未知领域。
  • 德行书

    德行书

    何谓道德?“道”的本来含义是道路,引申为原则、规范、规律。“德”是指人们内心的情感和信念,是人们一贯坚持行为准则所形成的品质或境界。东汉学者徐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德,外理于人,内得于已也。”西方学者认为,“道德是人控制的意识激情,找出一个内心的代言人,既满足个人欲望又不违背外界和内心的规范的适应力量”。
  • 异界全职业大师

    异界全职业大师

    网络游戏中的仓库小号,却意外的进入了异界。他不但带来了无数极品材料,还精通几乎所有的生活技能,最可怕的是,这家伙同时还是一个空前绝后的魔法天才!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