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工作非常勤奋的工程师,在一家外企工作。他工作认真,勤于思考,如果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会很快地进行研究,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法。通过他的努力,公司在工作效率上有很大的提高。老板虽然高兴,但是却并没有按照规章制度给他发奖金。有一次,他又提出了一条有效的建议,老板听后非常高兴,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好好干,我不会亏待你的。”凭工程师的经验,他觉得这种话又是说说而已,为了能让老板兑现,工程师面带微笑地说道:“谢谢老板,我非常相信你的话,我想我在这个月的薪水袋里一定会发现您这句话的。”
老板听了他说的话之后,立刻点头说道:“那是当然,那是当然的。”果然,在领工资时,工程师如愿得到了额外的奖金。
在涉及钱财这个敏感的问题时,不仅是老板和员工之间不好直接说,就是夫妻之间直接说也不合适,处理不好可能会伤了感情。这时如果适当地采用幽默的方式,不仅解决了问题,也不会伤了和气。
一对夫妻的感情非常好,已经在一起生活了七八年,由于双方的父母都已经年迈,夫妻俩要承担起他们的生活费用,两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给每一方的父母每月寄500元钱生活费,这个事由妻子来负责。妻子当下同意了丈夫的决定,可是在寄钱时,她却给自己的父母寄了500元,给公婆只寄去了400元。
一年之后,丈夫知道了此事,他想问问自己的妻子,但是这样的话,两人肯定会大吵一架。有一天,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机会。夫妻俩有一对刚刚3岁的双胞胎儿女,两人对这对孩子十分疼爱,从来不让谁多哭一声。这一天,丈夫下班之后,发现儿子在哭闹,女儿在旁边静静地玩,他抱起女儿亲了起来。妻子从厨房出来一看,便说道:“女儿玩得好好的,让她自己玩吧!儿子在哭,你快去哄一哄他呀?”丈夫不紧不慢地说道:“女儿好啊,女儿比儿子好,女儿是500元钱的,儿子是400元钱的,我当然抱多的了!”
妻子一听红了脸,哄好儿子之后就回厨房继续做饭了。从那以后,就给公婆也寄去500元钱了。
随意说笑的方法或者使用幽默的语言,将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传递给对方,既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没有伤和气。在应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如果没有合适的机会,就会说得很生硬,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当然,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适时地创造一些机会。
宋太祖赵匡胤经常激励自己的大臣,常常做一些许诺。他对大臣张思先说道:“因你这次为君为国做出如此重大贡献,我决意让你官拜司徒。”
张思先信以为真,就一直等着皇帝的旨意。可是等了好久都没有消息,自己又不好意思当面问,怕问不好反而惹恼了皇帝,不用说不会提升,就是现有的官职也未必保得住了,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这一天,张思先故意骑着一匹瘦马从赵匡胤面前走过。看到赵匡胤之后,他就惊慌地跳下马给赵匡胤请安。赵匡胤问道:“你这匹马为何如此瘦?是不是你不好好喂它?”张思先赶紧答道:“一天三斗。”赵匡胤一听,说道:“那喂得可够多的了,吃了这么多,为何还如此瘦?”张思先答:“我答应给它一天三斗粮,可是我没给它吃那么多。”赵匡胤一听,大笑起来。第二天,他就下旨任命张思先为司徒长史。
张思先骑了一只瘦马在赵匡胤面前表演,成功地创造了说出自己要求的机会,既博得了皇帝的大笑,又轻松地解决了问题。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亲人、朋友、同事等有时会要求你做一些事情。而这些要求有的根本就不合理,有的超过了你的能力范围,总而言之,你的内心是不情愿的。但是,你担心别人会因此而不高兴,甚至会影响到日后双方的交往,只好硬着头皮应承。然而,事后你自己却会因此感到沮丧。
就这样,你做着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你允许别人不断地利用你,你心中的不满日积月累。有一天,你终于失去了耐心,把积累的怨气一并爆发,可想而知,结果将会如何?
比如,在看电影的时候,有两个人在前面大声地讨论着剧情,妨碍了你观看电影。如果你对着他们大声地嚷:“你们两个人是怎么搞的?说话这么大声,吵死人了!别人还要看电影呢!”这样的反应,固然可以达到目的,但却容易引起旁人或对方的不快,而你自己似乎也表现出了不必要的怒气。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拒绝别人呢?最好的方法是“有礼有力”。所谓“有礼”,即有礼貌,就是要尽量照顾别人的权益和情绪,说话用词要委婉一些,切忌生硬地顶撞别人;所谓“有力”,是指有力量,你要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所想,尽量让对方知道你内心的不愉快。
你可以委婉地说:“对不起,我听不清电影里在讲什么。”由于你讲的是自己的感受而没有怪罪别人,对方一般比较容易接受。
在生活中,要想拒绝别人其实并不难。学会说“不”的实质就是学会自如地表达否定的、不愿意的感受,以直率、坦诚和恰当的方式表达你当时的感受。
例如,一位老乡向你借钱,但是他经常借而不还。你可以说“我没零钱,不能借给你。”或者“对不起,我今天带的钱刚好有急用。”如果你的一位好友热情地向你递支烟,非要你吸不可,此时你就可以说:“谢谢你,但是我现在实在不想抽烟。”
有些人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表达的感情不是十分充分。所以,你就应该使自己“在语音里再多点感情”、“谈话时再生动些”、“多用手势”、“再直截了当些”、“脸上再多点表情”等。
对于不容易表达自己真实感情的人,要充分使自己进入交流,注入全部的感情,然后再逐渐加上表情、手势、适当响亮的声音、注视对方的眼睛等,使自己更显得胸有成竹,显得更有力量。因此你就应学会多用像“我喜欢你这样做”、“我不喜欢你这样做”、“我很高兴你这么说”、“我不高兴你这么说”、“我要你做……”、“我不要你做……”这样的句子。
学会合理地拒绝就掌握了生活的主动权,从而使你更加轻松自如。既不担心与他人接近,又不想与他人进行争辩,你的行为是超乎自然的,有多少能力就表现多少。这种自我维护的改变,能够使你有更多的时间专心于做自己该做的事,也使他人能够意识到你的权利,真正理解并尊重你。
曾经有一位读过《围城》的美国记者想见钱鍾书先生,鍾书先生一向是淡泊名利的人,于是他就在电话中婉拒道:“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一定要见那个下蛋的母鸡呢!”在此,钱先生以其特有的幽默和机智,运用新颖、别致而又生动、形象的比喻,拒绝了那位美国记者的请求。既维护了那位记者的自尊,又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善于拒绝的人,不仅能使自己掌握主动权,又能进退自如,给对方留足面子,使交际双方都免受尴尬之苦。
拒绝对方当然会引起对方的不快,但是对于别人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有时我们必须加以拒绝。那么,怎样才能尽量地把这种因拒绝而可能引起的不快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拒绝别人的时候,巧妙地说一些话,既能为自己开脱,也不会让别人难堪。
(1)你可以寻找一个非个人的原因作为借口,即推脱。
当一位同学约你晚上到另一位同学家去玩,你想到还有许多作业要做,实在不想去,你就可以说:“真不巧,今天晚上爸爸要给我辅导作文,以后再说吧。”如果一位好朋友在你上晚自习的时候邀你去看电影,你当然不能去,这时怎么说呢?“我们班主任刚刚宣布任何同学自习时间都不能离开教室,我恐怕去不了。”这样就可以避免对方对你的责难。
(2)在拒绝别人之前,可以表明自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人邀请你双休日去郊游,而你对这个时间早已作了安排,怎样拒绝他呢?“郊游?太棒了!我早就想和你一起好好到郊外玩玩了,可是……”由于你对没有答应他的要求表示了遗憾,他虽遭到拒绝,但心里还是会理解你的。
(3)学会通过诱导使对方否定自己提出的要求来达到拒绝的效果。
有一位同学,在学校正常上课期间想利用父亲出差的机会去泰山游玩,向班主任老师请假,这当然是违反学校纪律的。班主任老师可以直截了当地拒绝他,甚至批评他。但是,这位班主任老师对这位学生说:“能和爸爸一起去泰山游玩,确实是件美事,不过,这几天我们学校要举行作文比赛,我们班还指望你拿名次呢!去泰山游玩的机会多得很,以后我们找个放假的机会多组织一些同学一块儿去玩不是更好吗?”这位同学听了班主任老师的话后说:“老师,那我这次就不去了。”他高高兴兴地收回了自己的请求。你不觉得这位班主任老师拒绝得十分高明吗?人们都不愿意自己的愿望遭到拒绝,对方一个断然的“不”字,更有可能伤情面。所以,拒绝的语言要特别注意礼貌和分寸。
总而言之,当你拒绝别人时,通常要用最委婉、最温和的方式表达你的不同意见。必要时,你要用委婉和坦诚的语气,向对方详细解释不能答应其要求的理由,而不是生硬的拒绝。所以,面对这种难题,有时我们不得不使用拒绝的语言。
①歉意的表达。“对不起,让您失望了!”、“很抱歉,我实在不能……”、“请您原谅……”这些话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没有它,将使你显得高傲和不近人情。因此,为不能满足对方的愿望而致歉是非常必要的。
②好意的感谢。如果对方发出游玩的邀请或赠送礼物等,而你出于某种原因需要拒绝时,要称赞和感谢对方的热情友好,并表示非常高兴接受这份心意。比如“你对我非常关心,你这番心意我领了!”、“谢谢你的好意!”这样做来,对方即使被回绝,仍觉得你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因为你理解了他的美好用意。
③恰当的借口。虽然找到借口来拒绝对方是不礼貌的。但是,借口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许多情况下,要拒绝对方的某一要求而又不便说明理由,也不便向对方说什么道理,不妨寻找恰当的借口(或托辞),以正当的、不至于被对方责怪的理由来回避对方的要求。例如,你不太喜欢同某一同学一起玩,可他偏偏硬拉着你去打球,而你又没有拒绝的理由,不妨找一个既达到了拒绝的目的,又不伤他自尊的借口,你可以说:“对不起,我妈妈让我早点儿回家。”
另外,最重要的是,当对方向你提出某种无理的要求时,以上所说的拒绝的方法都不适用,这时,你对他拒绝的语气应该是毫无疑问且不容商量的。
5.察言观色巧拒绝
拒绝一个人的方法很多,但是所有的方法都以一个原则为核心,那就是尽量减少对方的挫败感,不让对方产生不受尊重的感觉,不让对方感觉丢面子、伤感情。既不用说出“不”,又能表达出拒绝的意思,这就是最漂亮的拒绝话了。
(1)巧妙回避法。
若不好正面直接拒绝,可以采取方法巧妙回避,比如说可以转移话题,或者可以给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或者可以空泛地回答。
例如,一位发达国家的外交官问一位非洲国家大使:“贵国的死亡率想必不会低吧?”大使回答:“同你们国家一样,每人死一次。”
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人说话不自觉地就触到了“雷区”——说话的禁忌之处。比如,有人问到了你的工资,可是你不想回答他,又不好指责他不该问,你就可以说“刚刚维持生活。”“算是进入小康了!”等空泛的概念,或者你可以说“和你的差不多。”这样既没有拒绝他,也没有说出自己不愿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