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7300000004

第4章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1)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群众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贯彻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是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出发点。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固树立和坚持贯彻群众观点,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衷心拥护,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获得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力量,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只有继续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聚合各方面的正能量,才能有效克服前进路上的各种考验和挑战。

一、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人民群众是相对于少数英雄人物和先进分子而言的,从质上说是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来说是社会人口中的大多数。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人民群众就是广大无产阶级、农民和知识分子等劳动人民。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学说,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中第一位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逻辑

作为马克思一生“第一个伟大发现”的唯物史观,科学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内蕴了尊重人民、依靠人民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观点形成的理论基础。在如何看待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对待人民群众等问题上,历史上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观,一种是唯心史观,一种是唯物史观。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片面夸大少数英雄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认为历史是英雄豪杰、帝王将相、思想家之类的伟大人物创造的,人民群众只是被动服从历史人物的领导,在历史发展中起到微不足道的作用。唯心史观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人们认识的局限性,也有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社会历史根源,还有阶级的偏见。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深刻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人类历史一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力量,而且是社会生产关系变革的推动力量,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着历史发展的结局。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物质资料生产是为人类提供基本的吃、穿、住、行等生活和生存资料的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人类要生存首先要解决吃、穿、住、行的问题。这一切都是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广大劳动群众是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他们直接从事着物质资料的生产,创造着社会物质财富,促进着物质文明发展进步。任何一个民族,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停止生产劳动,也要灭亡。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等要素。劳动者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劳动对象是人民劳动的成果。人民群众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不仅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素质,而且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这里所讲的人民群众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者,而且还包括脑力劳动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越来越先进,直接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越来越少,从事科学技术活动的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日益成为创造社会财富不可缺少的重要生产活动,日益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物质生产资料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精神生产活动的主体也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创造社会精神财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物质生活资料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前提。二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蕴藏着丰富的文学艺术宝矿。可以说,一切科学理论、一切有价值的文学艺术,归根结底都来源于人民群众。古代科学知识更是直接总结劳动人民生产经验的结果。比如,中国传统医学就是人民群众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中国古代神话小说也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作为精神生产重要工具的语言,也是人民群众通过长期交往而创造的。三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精神财富的创造。世界上许多科学家、发明家和文学艺术家都来自于基层,而一些伟大的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虽然不直接从事生产劳动,但他们成就的取得与他们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是密不可分的,而且作为脑力劳动者本身也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人民群众始终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毛泽东鲜明地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变革的方向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方向是一致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从来不能自发地实现,都是在人民群众的推动下实现的。人民群众不仅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进而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而且有时候还直接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在阶级社会中,当旧的生产关系、旧的上层建筑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统治阶级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尽力维护自己的统治。这时,必须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推翻旧的统治阶级,实现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更替。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体,一切革命运动,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都难以成功。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次王朝更替,无不是人民群众推动的结果。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因为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逃脱不了最后失败的命运。所以说,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力军,他们充当着“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的角色。

由此可见,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因此,无产阶级政党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选择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有独立的纲领、路线和策略,为取得国家政权而斗争的政治组织。政党有着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政党代表着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利益。如何对待群众,是一个政党的根本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资产阶级政党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马克思主义政党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立场、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其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实现人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功能。马克思主义者一贯强调,无产阶级的解放应该由无产阶级自己去争取,但无产阶级在争取自身解放过程中,需要有自己的组织,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来组织。政党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近代意义的政党,首先产生的是资产阶级政党。资产阶级在反抗封建统治的过程中,组织成政党,使他们具有联合的力量来实现自身利益,并维护自身的统治。马克思主义政党,也是在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革命斗争中而形成的。在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统治的早期,由于缺乏阶级觉悟,还没有把资本家作为一个阶级来看待,也没有意识到有组织的集体行动的重要性,他们只是把自己受压迫和剥削看作是机器大生产的结果,于是他们进行一些破坏机器和厂房等的自发斗争。随着无产阶级斗争的持续发展,他们逐步认识到联合起来斗争的重要性,开始组织一些工人俱乐部等性质的组织。但这些工人组织还没有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是工人阶级为争取较好待遇,以便于同资本家“讨价还价”。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加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得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无产阶级运动领袖认为,无产阶级只有建立这样一个能够代表本阶级利益、体现本阶级意志的政党组织,才能使自己强大起来,从而在政治斗争中争取执政地位,为自身的解放创造条件。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力量的斗争中,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为保证社会革命获得胜利和实现革命的最高目标—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这样组织成为政党是必要的。”产生后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应当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争取解放,实现无产阶级的利益提供组织指导。

树立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其他阶级的政党,而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代表,是为了彻底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为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争取利益而斗争。但马克思主义政党又与无产阶级本身不同,也不同于一般的无产阶级组织,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无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所组成,是无产阶级“最先进的和最坚决的”部分。因而,无产阶级政党是更为先进的群体,他们要比一般群众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列宁指出:“党是阶级的先进觉悟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这个先锋队的力量比它的人数大10倍,100倍,甚至更多。”这个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代表,能够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能够组织广大群众进行有策略的斗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争取整体利益的领导力量。但马克思主义政党,决不能脱离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如果脱离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其先进性就无法体现,就会退化变质,丧失先进性。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密切联系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这样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树立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决定的。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为人民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者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和精神追求。但马克思主义也从不否认利益,特别是不否认广大人民追求利益的动机。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马克思还强调:“把人与社会联系起来的惟一纽带是天然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事实上,坚持崇高的理想与为人民谋利益并不矛盾,而是完全一致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在奋斗目标上的最高体现。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符合全体人民的意愿,是人类最根本的利益。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把追求共产主义理想作为目标,但更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目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一论述,指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使命,就是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积极为争取人民利益而不懈奋斗。

(三)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本质要求

权力观是关于国家和社会权力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包括对权力的来源、掌握权力的目的、行使权力的方式等问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社会和政党有着不同的权力观。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认为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力用之于人民,权力受人民监督。马克思主义这一权力观,与群众观点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力来源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世界观问题。历史上对于权力的来源问题有着不同的解释。在专制统治社会,统治阶级宣称自己的权力是来自于“上帝”、“神灵”等神秘事物,即“君权神授”,并把国家权力作为世袭的私有资源,以愚弄和剥削广大劳动人民。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觉悟的提高,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首倡主权在民学说,宣称人民是公共权力的来源,但同时他们认为人民的权利是天赋的,这其实仍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权力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坚持从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辩证地批判继承了资产阶级主权在民学说,认为国家权力来源于社会,人民是真正的权力所有者。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强调:“国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国家是承认: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而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于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这种力量应当缓和冲突,把冲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围以内;这种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相异化的力量,就是国家。”这一经典论述,说明了国家权力是来源于人民。人民是权力的所有者,人民就有权收回属于自己的权力。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高度评价了巴黎公社,认为公社实现了国家权力向社会权力的回归。他指出:“公社—这是社会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把它从统治社会、压制社会的力量变成社会本身的生命力;这是人民群众把国家政权重新收回,他们组成自己的力量去代替压迫他们的有组织的力量;这是人民群众获得社会解放的政治形式,这种政治形式代替了被人民群众的敌人用来压迫他们的假托的社会力量。”马克思主义关于权力来源于人民的观点,意味着党的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是党的群众观点的重要内容。

同类推荐
  • 蓝色战略(全集)

    蓝色战略(全集)

    学者王伟用大历史观的视野,从地缘的角度结合海洋热点,逐层剥离隐藏在南海、东海岛礁纷争背后的美国阴谋,将复杂多变的我国周边的海洋问题全景呈现出来,带我们了解其形成的由来以及未来走向。
  •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社会建设理论,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指导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毛泽东还高度关注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有关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思想。他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利益主体,并把改善民生当作是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推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毛泽东的这些社会建设思想是党和人民共同探索的理论成果,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媒体领导力:领导干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对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各个方面作了全面的阐述,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基本知识,又包括微观层面的具体方法,可以帮助领导干部从思想意识和具体技巧上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水平。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媒体新时代的到来;领导干部与“无冕之王”;让自己的媒体形象亮起来;领导口才与演讲艺术;关注基于民意的舆情;运用媒体作宣传;直面虚假负面报道;接受采访的技巧;做成功的新闻发言人;突发事件中的媒体管理:学会运用和引导网络;自觉接受媒体监督等。书中精心穿插了许多资料链接,这些资料或知识,或案例,或图表,方便阅读时从不同角度加深对正文的理解。在每章的最后还附上了……
  •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本书从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探索美国人为何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如此敌对的态度,美国政治文化为何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本书还纵论美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之后的反共主义如何表现在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中,指出美国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意识形态的诉求会让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在国力强盛的状态下,在对手的意识形态诉求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则在外交中强化意识形态色彩。
  • 天下大势

    天下大势

    这是一部颇具新意的政治讽刺小说。辛亥武昌首义,浪荡公子边义夫身不由已卷入革命洪流,因在混乱中三炮轰城,意外成了革命新贵。不料,官瘾尚未过足,即被政变推翻.边义夫无路可走,旋即发动二次革命,立志以革命的名义去做窃国大盗。于是,一支号称为人民不吃土而努力奋斗的“四民主义”的队伍横空出世,本来就形迹可疑的“革命”变成了一场国内鸦片战争。战争结束,边义夫成了一方诸侯,靠林立的枪杆子成了北京段祺瑞政府的政治贸易伙伴。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社会建设理论,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指导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毛泽东还高度关注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有关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思想。他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利益主体,并把改善民生当作是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推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毛泽东的这些社会建设思想是党和人民共同探索的理论成果,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 古鼎

    古鼎

    重器古鼎在河南安阳悄然出土,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各路人马蜂拥而至,可出土的古鼎却踪影难觅。正当各方势力绞尽脑汁之际,巨鼎又不费吹灰之力地呈现在众人眼前。是谁在背后玩障眼术?巨宝又将花落谁家?
  • 实用法律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法律文书写作大全

    法律文书的含义法律文书,是指公安机关(包括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公证机关、仲裁机关和案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在处理各种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的过程中,依据事实。本书详细介绍了法律文书的种类及写作方法。
  • 仙罚大帝

    仙罚大帝

    本为废材,难而身生异象,大放光彩。为修真界立下大功,功德圆满。最后方知其前世乃仙罚大帝,仙界仙帝将其复活,重归仙界!!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冰海荣光--“雪龙”号南极救援脱困全纪录

    本书全景式地再现了"雪龙"号船在严酷的南极冰海上演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幕:"零经验"救援--身陷险境--抓住时机--脱困突围,在大片式展现的同时,将事件置于人类南极探险史、中国30载南极科考史、中国海洋战略发展成就和对南极科学考察的巨大贡献等宏大背景下,较好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全书汇集280张极其精美的相关图片,让本书极富现场感、震撼感。
  • Demon殿下是校花

    Demon殿下是校花

    “拿开你的爪子!我对男人没兴趣!”“可我对女人有兴趣~”“流氓!你居然敢非礼我!”“你最好乖乖的,等流氓我回来接着调戏你。”她被人当了替身新娘,害得落荒而逃进了贼窝。本是为了回收五个人的灵魂,却闯入了一群自以为是狂妄自大的痞子世界!好戏连番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