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5000000010

第10章 读书是毛泽东的终身爱好

读书是需要时间的,但是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为了中国革命,为了人民的事业,总是珍惜点滴时间,勤奋刻苦学习。几十年的革命生涯,风里雨里,形迹匆匆,不可能有整段的、整块的时间来学习,而且有时还要闹书荒,缺乏书籍的来源。然而,正是在这峥嵘岁月稠的年代里,毛泽东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读书故事。

毛泽东经常说,饭可以少吃,觉可以少睡,书可不能少读啊!几十年来,毛泽东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总是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孜孜不倦地学习各种知识,挤时间苦学苦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和各种社会科学书籍。战斗打仗没有时间,他就充分利用行军和休整的间隙;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他就利用饭前饭后的片刻时间;白天没有时间,他就挤出夜晚睡觉的时间。在此撷取几个感人的故事为证。

在井冈山时期,有一次,他带部队离开茨坪,到了五丰江。部队原地休息,毛泽东巡视了一番,见部队情绪高涨,便找一个偏僻的地方,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翻开书,全神贯注地读起来。在井冈山时期,有一段时间没有书刊报纸看,毛泽东便率部队攻打土豪劣绅、县城,并指导部队战士多多搜集书刊资料。1931年,红军打漳州时,得到一本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毛泽东分外珍惜,一直带在自己的身边。行军休息期间,哪怕只有半天时间,处理完工作,他也要拿出来读上三、五页。延安时期,在沙家店战役之前的一次非常艰难的行军中,毛泽东和指战员们一样,迈步行军在烈日酷暑之中。当部队来到几棵树下休息时,同志们刚坐下,毛泽东就兴致勃勃地给大家背诵辛弃疾的“山路风来草木香”的词句。他还结合战争年代金戈铁马的生活经历给同志们讲述辛弃疾的故事,然后挥挥手中的书对同志们说:“光学打仗还不行,还要努力学习文化,学习革命的道理。学了文化,懂得革命道理,人就聪明了。”在中央机关撤出延安的时候,毛泽东读的书大部分都送到黄河东去了。后来由于转移途中还要学习,他就又亲自开列了书单,把一部分马列的书和一些哲学、军事著作从河东运回延安。这些书都是毛泽东平常十分爱读的,其中有的书上还写了不少的批注文字。从这以后,部队转移到哪里,他就把这些书带到哪里,只要有一些空隙时间,他就拿起书来学习。在这些书中,普列汉诺夫所著的《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就是毛泽东在延安时利用一些零散的时间断断续续读完这本厚达318页的书的。由此可见毛泽东的读书精神之一斑。

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有充足的书源。为此,毛泽东经常请同志们帮他购书、寄书,以解知识的饥荒;不仅如此,在战争年代,他还注意经常搜集马列著作和其他社会书籍。例如毛泽东在起草古田会议决议时,给中央的信中写道:“我们望得书报如饥如渴,务请勿以事小弃置。”在延安时,他给当时在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叶剑英、刘鼎去电,要他们购置一批通俗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哲学书,要求对这些书要慎重挑选,真正通俗而又有价值,用作学校与部队提高干部政治文化水平之用,可见毛泽东不仅自己发愤学习,还组织中央其他同志学习,通过组织流动图书馆、读书会、研讨会的方式,提倡党的干部来读书。美国记者斯诺在他所著的《西行漫记》中为我们披露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他说:“毛泽东是个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我有一阵子每天晚上都去见他,向他采访共产党的党史,有一次一个客人带了几本哲学新书来给他,于是毛泽东就要求我改期再谈。他化了三、四夜的功夫专心读了这几本书,在这期间,他似乎是什么都不管了。”由此可见,即使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也是矢志苦读的,这几则故事可以说是毛泽东整个读书生活的缩影。

书,伴随着毛泽东的一生,是他忠实的朋友。在繁忙的革命斗争和军事斗争中,毛泽东从未中断过学习。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能够忍受物质生活的匮乏,但对“缺书少报”的日子却难以忍受。他一方面向中央写信,希望能够从中央那里得到一批书刊,缓解书荒的处境,另一方面又积极想办法“虎口抢书”,“向土豪借书”。他规定红军每打下一个城镇,一定要把所有的报刊、书籍尽可能片纸不留地带回来。他告诉红军战士:土豪坏,但土豪家的藏书是好东西,即使是坏书,也可供我们参考,不能糟蹋。因此,红军每打下一个城镇后,总是先去敌人的县(镇)政府,找敌人的档案文件;再去当地邮局,设法搞报纸杂志,往往是空手而去,满载而归。毛泽东往往利用这些“战利品”,了解敌情,了解国内外大事,同时也从中获取大量的知识。

1937年以后,毛泽东生活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有了良好的学习条件,毛泽东读书的劲头倍增。他托在蒋管区工作的同志、托老朋友到处买书;和董必武、谢觉哉等同志互通有无交换书看;赞助彭德怀、李富春等成立流动图书馆;倡议成立新哲学会,讨论、学习哲学问题;组织力量大批翻译马恩列斯及苏联书籍,翻译英法德古典书籍。这一时期,他不仅大量阅读了马列主义著作、历史和文学书籍,还大量阅读了蒋管区政治经济方面的资料、国际动态方面的报刊;对于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他也有浓厚的兴趣。尽管当时延安的生活比较艰苦,但是毛泽东却在这种生活条件下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写作,指导中国革命事业的顺利进行。1947年,胡宗南进犯延安,毛泽东把重要的书籍化整为零,分散给随行人员、战士携带。警卫员的挎包里装着他常用的工具书:《辞源》和《辞海》,每到驻地就摆在他身边。他经常利用战斗的空隙争分夺秒地读书,利用行军的休息时间读书,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周围的同志,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气氛,使大家忘却了战争的残酷与艰辛。当时进入延安采访的第一位西方记者埃德加·斯诺,一接触到毛泽东,便吃惊地发现,这位共产党的领袖,不仅是一位“颇有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而且“还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对于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读书的热情更高了,珍惜光阴、酷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已经成为毛泽东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事情。我们不妨从几个侧面去发掘一下毛泽东读书生活中感人至深的方面。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日理万机,为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日夜操劳。因此,时间对于毛泽东来说,真是如同生命。在日常的生活中,即使是分分秒秒的时间,他也总是用来工作和看书学习,为了不让时间白白流逝,在卧室的书架上、办公桌上都摆满了书籍,就是饭桌、茶几和床上,甚至厕所的方凳上也都摆放着书籍,可见毛泽东是挤时间,利用一点一滴的时间来看书学习的。毛泽东常说:读书治学没有什么捷径和不费气力的窍门,就是一要珍惜时间,二要勤奋刻苦。到了晚年,毛泽东因年高、体弱、多病,常常躺在床上看书学习。他的床上除了躺下一个人的位置外,其余地方放的全是书。他把看书当成一种休息,所以在工作之后的时间里,他几乎全用来看书学习。每天晚上,他看书都看到很晚。由于工作一天的辛劳,有时他常常抱着书本就进入了梦乡。醒来后,就又孜孜不倦地看了起来。“毛主席窗前一盏灯,春夏秋冬夜长明”,这是警卫战士对毛泽东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工作和学习的颂歌,也是他深夜工作和读书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

毛泽东跟书籍可以说是形影不离,他外出开会和视察工作也总是千方百计地挤时间想办法读书学习。他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到一个地方,必先作两方面的调查,一是向人做调查,询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等现实情况;一是向书本做调查,了解当地的历史情况、地理沿革、文物掌故、风土人情以及古人游历当地时留下的诗文。每次外出时,毛泽东都要亲自选好要带的书,并且还要向当地图书馆借阅,杭州、上海、武汉、成都、庐山等地图书馆,都留下了毛泽东借书的记载。到了外地,如同在北京一样,床上、办公桌上、饭桌上都摆放着各种要看的书籍,一有时间,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1969年6月,毛泽东外出到武昌。出发前,他和往常外出时一样,亲自和工作人员一起挑选要带的书籍。这次挑选的书特别多,有马列的著作,鲁迅的著作,多种哲学、经济学的著作,还有唐诗、宋词、名人字画、中国地图、世界地图,除此之外,武英殿本、二十四史还带了好几种,总共约四百余册,十几个木箱子都装得满满的。6月的武昌,正处夏季,一天晚上,天气异常闷热,室内外一丝风也没有,人们闲坐着身上也直冒汗。可是毛泽东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工作和放松学习,他仍然聚精会神地坐在灼热的灯光下,不知疲倦地读《南史》中的《陈庆之传》。只见他时而在书上圈圈点点,时而在书上飞笔疾书。服务员见他老人家满脸是汗,急忙拿过毛巾,请主席擦擦汗。他接过毛巾,一边擦汗,一边对服务员风趣地说,读书求知如同攀登高山一样,只有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才有希望到达山顶。攀登高山是要流汗的,读书学习也是要流汗的啊!流下了汗水,了解了历史,学到了知识,这叫多一份功夫,就多有一份收获。从毛泽东挥汗夜读的故事中是可以挖掘出许多感人肺腑的东西的。

有一次在外出的列车上,毛泽东和有关领导同志谈话后,已经是晚上十点多钟了,他又捧起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全神贯注地读了起来。因为这本书的版本是解放社1943年8月印行的,印刷较差,字型很小,因此毛泽东只能借助于放大镜阅读这本书。列车上的服务员见到这种情形,非常心疼地劝他:“毛主席,这样看书会损坏眼睛的。时间这么晚了,您也该休息了。”他便非常和蔼而又十分诚恳地对服务员说:“这没关系,我不累,为了革命和工作,应该抓紧时间多读点书。”

毛泽东经常对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饭可以少吃,觉可以少睡,书不可不读。因此毛泽东看书入迷时,常常忘了吃饭,工作人员看到这种情形,心里都不安。每天工作人员总是及时把饭做好送到他的饭桌上,催促他按时用餐,可是每次催他吃饭时,他总是笑着说:“还有一点,看完就吃。”有时一顿饭常常是热了又凉,凉了又热,热上几次,他才能吃上一点。有一年除夕,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准备了丰盛的饭菜,准备让毛泽东过个好年。当工作人员把做好的饭菜端到他跟前时,他正在聚精会神地阅读《资本论》,看到这种情形,工作人员真不忍心破坏他的兴致。但是毛泽东中午就没有吃饭,为了不损害他的健康,工作人员鼓起勇气请他吃完饭后再看,于是他才捧起摆在茶几上的饭菜,大口大口地吃了一点。可是没等咽下最后一口饭,他又那样全神贯注地看了起来。

毛泽东即使是在病魔缠身的时候,也一直坚持看书学习,在年老、体弱的时候,仍然一如既往地看书学习,他读起书来,往往不把身体健康放在心上。有一次,毛泽东高烧到三十九度多,对此,他毫不在意,还是要看书。工作人员遵照医嘱,不让他看书。他满怀深情地对工作人员说,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看书,叫我躺在这里,整天就是吃饭睡觉,你们知道我是多么的难受啊!工作人员只好将他要读的书又放在他的身边。他高兴地笑着拿起书,凝神静气地读着,早已把自己的疾病置之度外。晚年的毛泽东因患眼疾,两只眼睛看不见东西,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要坚持读书学习,他叫身边的工作人员读书给他听。当眼疾稍有好转,他就要求和往常一样工作和看书学习,为了保证主席的健康和手术的成功,医务人员规定他每天只能看十五至三十分钟的文件和书,可是医生一走,他就情不自禁地看起文件和书来。

综观毛泽东的一生,是勤学苦读的一生,他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诺言。

同类推荐
  • 奥巴马传

    奥巴马传

    奥巴马竞选成功,继任美国总统,再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本书从奥巴马的身世、幼年、成长乃至成功,揭露了这位美国现任总统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 希特勒(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希特勒(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希特勒1933年爬上德国总理宝座。他加紧重新武装,疯狂向外扩张,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在强大的苏联红军和英、美盟军的打击下,希特勒霸占欧洲和世界的美梦终被粉碎。
  • 轮椅总统:罗斯福(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轮椅总统:罗斯福(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

    精选了甘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甘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

    他出身布衣,却开创了大汉王朝;他才干平平,却揽尽天下奇才;他被称为常败将军,却最终打败了西楚霸王。他就是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他是如何掌握天下,又如何成为开国帝王的呢?《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就会告诉你答案。他既见利忘义又胸达大度,他既冷漠无情又惜才爱才。时势造英雄,一代草根成君王。权权谋与智慧,成王败寇后人评!
热门推荐
  • 杂剧艺术上(生命百科)

    杂剧艺术上(生命百科)

    白朴杂剧杂剧艺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楔子(冲末扮张守珪引卒子上,诗云)坐拥貔貅镇朔方,每临塞下受降王。太平时世辕门静,自把雕弓数雁行。某姓张,名守珪,见任幽州节度使。幼读儒书,兼通韬略,为藩镇之名臣,受心膂之重寄。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2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2

    催眠术,是一种最令人着迷的舞台表演形式,因为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体验。催眠术,又是心理学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它是人类潜意识的窗口,可以将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本书将向你展示种种奇妙的催眠现象,揭开催眠的神秘面纱,零距离接触催眠,从而产生对催眠术的好奇心。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错嫁新娘

    错嫁新娘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她叫水无忧,如水一般,盼能无忧。天地万物只是心中影万紫千红只是耳中听她是一个无忧的瞎子直到有一天,无忧不再无忧,紧锁着眉头精妆待嫁,天地万物失了影,万紫千红失了声离了家,别了亲,她还能是无忧吗?风步雍,一个被最亲最爱的人背叛而将自己束之高阁的男人,能容得下她的残吗?妹妹的好意,愿在出嫁当天与她换夫,嫁给世界上最好脾气的西门昊天天错?人错?已注定!在命运之神关注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一切,是否真能改变?****…………………………****…………………………****…………………………****换夫新娘番外篇--风修衣《错嫁宫主》她是幽然宫的七宫主,并非东国皇宫里的七公主--这男人到底怎么一回事?她已经一再的声明,她不是他要找的人,他是脑袋秀逗了还是选择性失聪?“在下风修衣,是替妹妹风开心来完成婚约的”。从头到尾,他只会说这句话。老天--有没有谁可以告诉她到底是怎么回事?他是紫皇山狂风堡的堡主--他是武林人人敬之的破邪--他是最疼妹妹的可怜大哥--为了妹妹一时兴起找来的麻烦,他承担后果,愿娶皇女七公主怎知未娶回七公主,却娶回了七宫主--一个顽皮人儿的小小玩笑,将两个原本无缘见面的人送作堆天错,人错?或许,将错就就?————————————分界线————————————换夫新娘番外篇——风开心《顽皮毒医》好心给雷亲——所以说,好人是做不得的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她当了二十年的祸害,快快乐乐开开心心似神仙。难得好心一回结果报应来了——圆滚滚的,米粒那么小的,火红色的,甜甜的——明明是给了楼下那位柔柔弱弱的小姑娘,为什么会在他的身上?呃——在他的肚子里?瞧他俊脸红通通,双眼迷朦朦,身体轻颤颤,该不会是服下了她亲制的招牌药丸极乐丹了吧等等,等等——这位大哥,要女人请找别人去什么?来不及了?她才不管呢。木头人,还不快死出来,她就快被人家吃干抹净了****…………………………****…………………………****…………………………****换夫新娘之无忧——————————已完结。(V章二十万字左右)换夫新娘续之晨笑—————————已完结。(V章八万字左右)换夫新娘番外篇——风修衣《错嫁宫主》————————已完结。(十万字左右)
  • 恋爱玛奇朵

    恋爱玛奇朵

    古灵精怪的黎妃雪在父亲的安排下,以一个新的身份转入当地的贵族学校——枫林学园。然而鬼点子层出不穷的她不甘现状,乔装成一个其貌不扬的丑小鸭进入枫林学园。岂料在进入枫林学园的第一天,因误闯禁地,在那片残阳如火的枫林中,她遇见了两个命中注定的少年……故事的背后,冥冥中,究竟是谁的安排?谁的算计?
  • 家庭医疗保健全书

    家庭医疗保健全书

    本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实用性也很强。讲述了许多生活中最常见的病症、预防及治疗方法。
  • 学会和客户说话

    学会和客户说话

    无论你是初入销售这一行,还是已有几年销售经验,你都能从本书中找到解决销售困惑、提高业绩的诀窍,进而轻松应对并掌握和客户说话中的主动权,以心攻心、见招拆招,快速、顺利地拿下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