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600000009

第9章 关于宗教问题的几段笔记(4)

我们知道,释迦牟尼最早了悟的是关于因果关系的道理,提出了因果关系中的自因说。因果关系也是佛教教义中的基础部分。那么,是不是说,因果与命定就是一回事?也不完全是这样。按照因果决定论,固然有什么样的因就会有什么样的果;但是,同样按照因果决定论,因的改变也就可以致使果的改变。也就是说,因果论作为决定命运的理论,同样也是改变命运的理论。明朝有一个学者叫袁黄,小时候算命的说他身薄命也薄,能活下来就不错,甚至连子女也没有。他信命安命,老实本分。40多岁时,遇到一个有名的和尚。和尚说,你对于因果理论的理解完全错了。因果的理论不是这个样子的。因果论固然认为有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但你如果改变了这些因,果也就会改变。命不是固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从此,袁黄以积极的态度,积极地做事,心态、生活都改变了。结果也就发生了变化,50多岁时得了儿子。他最后的体会是:命由己立。自己的命是由自己决定的,而不是由别的什么决定的。《了凡四训》就是他70多岁时写给他儿子的。他体会到:因果问题,从消极的角度理解,就是命定论,就是坐等;从积极的角度理解,就是造不同的因就会有不同的果。

我觉得,这种积极的因果论,才是释迦牟尼悟道的真谛所在。自因论正是这种积极的因果论的理论基础。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种积极的因果论,是一种积极的入世学说,是改变人生命运的锐利武器。也正因为如此,佛教才赢得了世人的拥护,也就走向了世界。而且,这种积极的因果论可能正是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一个特点。这应该是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能够很好适应的又一个方面。

第六,关于“人间佛教”。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弘扬佛教,佛教界提出的一个口号是:“人间佛教”。而且这是两岸三地的共识。在具体行动中,可能各家侧重点不同,但目标是共同的,主题就是:不脱离人的自身的提升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用赵朴初的话说,所谓人间佛教,就是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庄严国土,就是净化社会;利乐有情,就是让众生都能过上快乐的生活。也可以说,人间佛教,就是要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建设和谐社会,人间净土。这与我们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六大因素是息息相通的。

五、读星云大师和刘长乐《包容的智慧》(2008年9月

-10月)

《包容的智慧》是台湾佛光山开创者星云大师和凤凰卫视开创者刘长乐总裁的对话集,由湖北人民出版社于2007年12月出版。其中,星云大师从佛教的视角对人间的包容问题做了许多开示,读来颇有启发。同时,也涉及当代佛教的一些问题。

(一)包容是佛教的一种特性

星云大师认为:“佛教是世界上最包容的宗教,从王公贵胄到贩夫走卒,从异教外道到淫女贱民,只要肯发心向道,佛陀都包容接引。”“许多宗教学者和文化学者都认为,佛教文化具备独有的‘包容性’,能广泛顺应人心与区域文化的差异。这种文化的特质,符合现在多元化与全球化的文化发展,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从历史上说,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都是具有包容性的文化。正是由于双方的这种包容性,使得中国文明容纳了佛教,也使得佛教融入了中国文化,这就是说,“中国文化包容了佛教,佛教也壮大了中国文化”,形成了相得益彰的局面。相反,如果有一方不具备包容性,恐怕很难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二)那么,如何理解包容呢?

其中一个意思是妥协。星云大师说:“包容不仅意味着平和、宽容,也经常有另外一些意思:眼开眼闭,难得糊涂,吃亏是福。还讲究忍让、苟且、退守,即所谓的‘妥协’。”“妥协是一条路径,变通是一种境界。佛教本身就很会妥协,有时妥协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思想。它给我们一种不同于惯常思维定势的智慧。比如,通常人们把胜利理解为战胜对手,但是星云大师认为,“真正的制胜之道,不在于屈人之兵,而在于化敌为友”。比如,通常人们把妥协理解为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策略,而按照佛教对妥协的这一解释,却是一种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惯常战略。

还有一个意思是尊重。星云大师说:“佛教在今天这个时代,有一些人不信,排斥。我说你可以不信,但不必排斥它,世间所有的东西,即使是废物都可以利用,何况宗教有这么久的历史,这么久的文化,应该获得起码的尊重。”这使我们想起一些事情。按照我们既有的思维定势,我们常常自以为是。自以为只有自己握有全部的真理,别人都是谬论;自以为只有自己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别人连一点正确成分都没有。这种自以为是,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排斥除了自己以外的一切,包括自己以外一切的人和一切的事。继而,就是对别的人、别的事缺乏必要的、甚至是起码的尊重。再继之,就是批判,就是大批判,把自己以外的都批倒、批臭,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叫它永世不得翻身。在这里,我们几乎看不到包容的影子。(附带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从来不会做自我批评,尤其是从来不会对自己采取批评的态度,最多批评一下已经去世的前任。)

星云大师说:“‘和’的要点,就是对人的尊重。尊重他人的信仰、利益和隐私;尊重与自己不同的观念和文化;尊重世界通行的游戏规则;尊重自己的对手;尊重自己的员工;尊重不同的声音;尊重反对自己的人和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人。”面对这么多需要尊重的内容,我想最根本的还是,抛弃自以为自己什么都对、什么都好这样一个荒谬的思维定势,树立起尊重别人的意识。这是前提。而我们恰恰在这方面沉溺得太深了。

(三)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包容呢?

首先,要努力做到虚空。星云大师认为,心虚如空才能包容万有。他说:“人的心,是高山、海洋所不能比的,所谓‘心如虚空’,就是放下顽强固执的己见,解除心中的框框,把心放空,让心柔软,这样我们才能包容万物、洞察世间,达到真正心中万有,有人有我、有事有物、有天有地、有是有非、有古有今,一切随心通达,运用自如。”“在佛教里,有一个字可以来形容这个包容,那就是‘空’。”“虚空才能容万物,茶杯空了才能装茶,口袋空了才能放得下钱。”“空才能成就万有,不‘空’就没‘有’了。”星云大师在这里谈到一些观点,令人感佩。一个是“要空出所有,才能建设一切”。这个意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解放思想。所谓解放思想,就是把自己头脑里那些已经不能适应时代潮流的旧观念、旧框框、旧教条统统放下,统统抛弃,才能在头脑里树立新的思想、新的观念,确立新的理念、新的思路。不空出所有,也就不能装进新的内容。我们这些年解放思想是有成绩的,但还有不少人并没有空出旧的所有,而只能说腾出了一半,解放思想是不彻底的,接受起新东西来就总是不那么顺当。另一个是“肚量多大,事业就有多大”。我们常常说到看一个人的前途,要看这个人的格局、肚量,是否有大气象、大格局。其实,不光看人是这样,看一个团体、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也是这样。从这个角度说,所谓“左”,就是心胸狭隘,就是目光短浅,就是没有肚量,而且总是在整人,要把与自己稍有不同意见的人都整掉、整死。总之,缺乏包容,也就永远成不了什么气候。所以,肚量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应该成为我们观察问题的一个有用的视角。只有空才能容。人的心空了,才可以容人、容事。星云大师认为,把这个观点用到管理学上就是,你的心能包容多大,你就可以领导多少人。容得下一家人,可以做家长;容得下一村人,可以做村长;容得下一国人,就可以做国君;容得下天下,就可以以天下为己任,就可以为天下所尊重。总之,要学会用包容的方式敞开心胸,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拥有就有多少。

空,这个概念是大翻译家鸠摩罗什到中国后提炼出来的。空,不是没有,而是包含了有和无这两个方面。空包涵色,只有空才能拥有,只有空才能生妙有;空包涵性,空提供了有无、常无常变化流行的空间。显然,空大于有,也大于无,空是有与无的统一。在有与无中,无大于有。有,是有穷有尽,有量有边,有了之后就没有了;无,就是无穷无尽,无量无边。从这里,我们可以很容易地体会到空与无、有与无的大小、高低。

其次,要努力做到谦卑。星云大师说:“为什么要谦卑?因为我们没有什么可骄傲的;为什么不要自卑?因为我们没有什么可怯懦的。一个伟大的人物,一定是谦卑的;不成熟的人,才会趾高气昂,我慢贡高。”大师讲,印度比丘之所以乞食为生,就是要出家人从与众生接近之中,培养谦卑的美德。平常我们至诚礼佛,把尊贵的头匍匐在地上,以双手承接佛陀的双脚,也是要祛除我慢贡高,养成谦卑的个性。由此,我想到,和尚必有沿街挨户乞讨的功课,也即化缘,原来是为了练就谦卑的人品(不低三下四是很难要到饭吃的),因为只有谦卑,才与人有缘,与佛有缘。和尚是“上与君王同坐,下与乞丐同行”的,与君王同坐,是因为和尚道德高尚,无愧于天地,也得到君王的尊敬;与乞丐同行,是因为明白众生平等的道理,以谦卑的态度对待一切。这里就有包容了。如果在我们心里先把人分了个三六九等,对上装孙子,对下充大爷,那怎么能够会有包容宇宙之心呢?所以,我们还得把暴躁的脾气改成柔和,把孤僻的性情改成随缘,也就是说,要谦卑,才能包容。

又次,要努力做到退让。星云大师引用了后梁布袋和尚的一首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讲了退步、退让的道理。大师还讲了摄影时要后退几步才能获得更广阔的背景。他讲:“只有退一步‘出世’,才能进一步‘入世’。出世的时候,高瞻远瞩,洞悉天下;入世的时候,运筹帷幄,成竹在胸。”从这里,我们看到,退一步,才能天高地阔,才有回旋余地;退一步,才能从容化解,才有与人合和。退,就是不争;不争,才能莫与之争。“说什么我高你低,争啥子你短我长;越吵越闹越是小,一入空处两茫茫。”以退为进,是最大的进;以无为有,是最大的有;以众为我,是最大的我;以空为乐,是最大的乐。这样的退,才能做到包容。一味的进,勇往直前,你死我活,只能是血流成河,最后是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再次,要努力做到容忍。按照刘长乐先生的说法,容忍与包容、宽容不一样,它没有任何居高临下的意思,也没有大度、施舍的色彩,而是在一种不太舒服状态下的共存,是一种忍耐力。根据这个说法,可以把它理解为被动状态下的包容。但根据星云大师的说法,又似乎不完全是被动的。大师说:“忍是智慧,忍是力量,忍是认识、担当、负责、化解的意思。佛教讲忍有三个层次:即生忍、法忍、无生法忍。”我理解,生忍的意思是,生命、生存之忍,是有时为了生命、生存而不得不忍;法忍的意思是,我们忍了,但不能忍得痛苦,应该从精神上解除这种痛苦,化被动为主动,化不自觉为自觉;无生法忍的意思是,在忍的问题上,要消除被动和主动、自觉和不自觉的界限,走向或达到自由自在的忍。这个意思,用大师的话说就是:“能够拥有‘生忍’,就具足面对生活的勇气;能够拥有‘法忍’,就具备斩除烦恼的力量;能够拥有‘无生法忍’,则达到了处处桃源净土、自由自在的世界。”或者再简单点说,就是从不能忍之忍,到能忍之忍,再到自由自在之忍。忍的这三个层次,的确有哲理。既然不能忍都忍了,干吗要那么痛苦呢?干吗不从这种忍之中学习点什么呢?总之,容忍也是达到包容的一条途径。

附:关于人间佛教

在本书中,有若干关于人间佛教的记载,摘记、整理如下。

佛陀出生、修行、成道都在人间,所以佛教也是人间的佛教。

唐朝以后,佛教发达,教派林立。但是,只有禅宗香火旺盛。其原因在于对佛教来了个“六祖革命”,抛弃了闭门思过、修身养性的一套繁文缛节的修炼方式,提出了人间成佛、顿悟成佛的新理念。有人认为,这是“人间佛教”后来得以发明的源头。

中国佛教发展到明清时期,又逐渐演变成远离社会人群、封闭自守的山林佛教,使得佛教离人间远了。民初,佛教领袖太虚大师力排旧弊,倡导佛教革命,喊出“人间佛教”的革新口号。他认为学佛并不是渺不可及的事,将人做好,离佛也就不远了。他主张佛教改革的纲领就是“从山林回归人间”。

太虚,1890年出生于浙江海宁县长安镇的一户中产人家。1岁时做泥水匠的父亲病势,5岁时年轻的寡母再嫁他乡,由外祖母抚育成人。他少时怯弱内向,16岁出家,学佛读经思维敏锐,记忆力和悟解力出众,常被老法师们赞为法器。在20世纪30年代初,太虚提出了“人间佛教”的概念。人间一词,包括全地球全人类。人间佛教不是希望人们离开人类去做神做鬼,或都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人类改善的佛教”。

在太虚的人间佛教思想中,人生佛教是其中心。他认为,佛教不应该只关心死后的问题,应该多注意现实的人生。他说:“人生,不论古今中外的宗教贤哲,总是教人为善,与人为善,向上进步以养成完美的人格,增益人类共同的生活,以求安乐和平。佛教于充实人生道德,极为注重,人生佛教尤以此为基本。”以此为指导,太虚大师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或启迪民众,或周游列国,为国家民族鼓与呼,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

星云大师和太虚大师是一脉相传的。星云大师1927年出生于江苏江都。12岁时在南京栖霞山剃度出家。早年参学于栖霞律学院、焦山佛学院,后被授记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49年赴台湾,1967年开创佛光山。并广办寺院、学院、传媒,培育佛教人才,推动人间佛教。他提倡“佛教生活化,生活佛教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星云大师认为:“佛是人,我们不要把佛当作神仙,我们应该发展以人为本的佛教,发挥人性。人性提升了,就达到了佛性。”“人间佛教必然是秉持着佛陀的本怀来化导社会,给予众生信心、欢喜、希望和方便。佛法是为了人的需要而存在的,因此人间佛教不会随俗浮沉、俗化。世间是一半一半的世界,善的一半,恶的一半,光明的一半,黑暗的一半,白天的一半,夜晚的一半,男人的一半,女人的一半,一半一半的世界,我们当然要用善的那一半,去净化另外的一半。”“现在佛教要生存,要往未来发展,要靠人间佛教。20年前我去北京的时候,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说他倡导人间佛教,我真是高兴。我说我从出家开始,就自觉有人间的性格,我也倡导人间佛教。”他坚信:“现在这个人间佛教已经像阳光普照一样,慢慢在全世界点亮了般若的火炬,假以时日,未来必定是人间佛教的时代。”

同类推荐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本书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
  •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第五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的哲学”是一个非常后起的概念,但佛教思惟无疑是作为宗教的佛教进入人类的精神生活领域的结果。方立天教授的这本《中国佛教哲学要义》描述了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佛教精神生活内容,勾勒了中国佛教哲学体系,是作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一份期待先进文化产生的热情。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热门推荐
  • 助妻为乐

    助妻为乐

    那一年的她,家逢巨变。父母车祸,男友背叛。她彷徨无助,陷入绝望的深渊那一年的他,同她巷口初遇匆匆一瞥,心生惊艳.谁也不曾想过,重逢,会是那样不堪.谁也不曾知道,情动,究竟是哪一瞬间.后来……那一场爱恋,抵死纠缠.是他先开了头,又是他在懵懂中先丢了心他说:“游戏由我开始,就只能由我结束。”他还说:“做宠物,就要有做宠物的样子。”她反抗,她倔强。在遍体鳞伤后,学会了妥协和隐忍。而她,小心翼翼守着自己的心,却终究没能逃脱他的深情和强悍。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不疲劳的生活

    不疲劳的生活

    本书作者集合十余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并遍访全国各领域权威的中医专家,为你量身定做了这本“传统中医养身心正元气秘笈”,力图通过实用、可靠、易操作的全方位疗愈方案,助你摆脱疲劳,生活充满 “精气神”。
  • 赖上契约妻

    赖上契约妻

    她为钱而选择代孕,却拒绝他的屡次示好,只因不想和他扯上除协议之外的任何关系。他为疼爱女友而选择代孕,却不成想深陷其中,遗失了心。原本是一场各为所需的交易,却演变成剪不断、理还乱、纠缠交错的感情交战。只是,感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没有谁会是赢家。有的只是输,输心!【片段一】“代孕?我不太明白?”她只是轻轻地一笑,一双眼眸如秋水般清澈,焕发着明亮的光辉。“就是把子楚的精子和和我的卵子,做成试管胚胎,植入你的体内完成怀孕的全过程,也就是社会上所说的代孕妈妈,只要你答应有什么条件尽管提,我们都会答应的。”肖菲儿解释着,桑怡端着杯子的手轻轻一颤,心里一阵泛滥,眉峰忍不住挤到一起,肖菲儿儿所说的任何条件都会答应当然包括金钱,她知道自己缺钱,这样说无疑保留着尊严。“你不用马上回复,仔细想一想然后告诉我。”桑怡勉强挤出一丝生涩的笑容,心口徒然疼了一下,强压住胸中的不平静。“我的情况菲儿姐你都清楚,不用考虑,我答应。”霍子楚冰冷而幽深的黑眸静静地凝着她,唇角却隐隐透着近乎残酷的冷意,“桑怡,代孕这个事情不是小事,你有没有想过代孕之后的生活,毕竟你现在是未婚女孩,代孕之后你便是一个生过孩子的女人,你没有过渡,从少女直接变成孕妇,而你所生的孩子跟你也没有任何关系,这种感受现在你体会不到,也许到时你会很痛苦,这件事足以改变你的人生。”【片段二】霍子楚悠远的目光落在她身上,又像穿过她落在远处,“桑怡,从今天起,我们没有契约关系,你什么都不用遵守,包括孩子,你可以以你的方式解决,只要你能回到以前就好。”霍子楚手中的协议被他奋力撕成一片一片,如果这是他们之间的阻隔,他绝不会留着它。“你以为撕毁了它,我们之间就不存在这种契约关系,”桑怡冷笑,“霍子楚,书面协议只是形式,它在我的脑子里,在我心里,明白吗?那上面每一个字,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我都记得清清楚楚,我已经铭记于心了,况且我肚子里多一样东西,他就像毒瘤一样融入在我的血液里,忘掉,回到以前,根本就是自欺欺人。”她的身形有些颤抖,清澈的眼眸有悲凉的神色。她的神色深深刺痛了霍子楚,他的心就像被人狠狠揪住,疼极了。她突然被他抱在怀里,她的脸颊紧贴在他的肩头上,“孩子让你不舒服,心结其实并没有解开,你一直在纠结,在伪装,装的平静灿烂,仿佛不放在心上一样,全都是假的,”·······“孩子在你心里就像一根毒刺,拔掉他,既然他是你的负担,是你的枷锁,那就做掉吧!”他的冷峻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本文半价】玉儿感谢以下朋友们的钻石和鲜花,谢谢对玉儿的支持。diekldxucaijuan王剑1126dfanxue2007daiguicl760531wzy0801yye308nicole321bswycy天津山水123anjing740903【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王的药妃之前帝公主

    王的药妃之前帝公主

    “主。”四把发自不同嗓音的人单膝跪在眼前冷冰冰无情冷漠的黑衣女子面前,黑衣女子面带泛红的面具,露出一双冷漠到极点没有丝毫情绪外泄的童眸。“起来吧。”冷漠不含一丝感情的嗓音令人往往忽视了那嗓音的美,黑衣女子冷傲的站在湖泊岸边,直视那一朵在暗夜中发出白色的光晕的夏日水莲。今晚正是夏日水莲出世的日子,轩英山庄的人显得格外戒备,只因闻名江湖的雷三小姐今晚会来盗取夏日水莲,怎能叫他们……
  • 2011年度思想随笔排行榜版

    2011年度思想随笔排行榜版

    遴选了2011年发表在各类文学报刊上的优秀思想随笔作品,全面展现了2011年的思想随笔创作成绩及美学风貌。
  • 最牛投资客

    最牛投资客

    为什么研究温州的图书不胜枚举,但迄今为止,依然没出现第二个“温州”、第二群“温州人”冈为真正的财富密码,依然掌握在温州人手中。
  • 弃妇当自强

    弃妇当自强

    龙吟凤舞系列之一《极品弃妇》该死的时空大神,假公济私,把她丢到一个破地方替他办事。穿越不到三分钟,直接被逮回家关起来,人家又不是犯人。半夜来个冷得跟冰似的家伙,她慕容意云同情心泛滥,直接把人家藏在床上。那帅哥人品不错,非要报答她。意外邂逅,注定了他们纠缠不清。三天之后扔上花轿嫁了出去,还没有拜堂,新郎直接送来一封休书。她现在的那个爹好歹也是有头有脸的武林前辈,咋就不给点面子呢?她心里窝火,找那个该死的新郎理论。直接被人家一拳打碎眼镜,她慕容意云是名副其实的近视,没有了眼镜,难道就做睁眼瞎?她要报仇,找上门去跟那个变态的帅哥大战三被回合,最后被人家扔了出来。从此,江湖传说,慕容家二小姐野蛮任性,眼瞎腿有疾,在出嫁当天被扫地出门。她慕容意云突然成了弃妇?弃妇怎么?本姑娘就是弃妇也是极品弃妇。她半夜挖个狗洞,跑出慕容山庄,她发誓,一定要打死那个神经病。她是弃妇,是丑女,是恶女,身边咋还有那么一大堆帅哥?就连当初休了她的那个神经病,也成了她花名册上的一员.....龙吟凤舞系列之二《冷酷夫君》她真的好倒霉,还没有出世就被爹娘给‘卖’了。终于满二十岁了,娘将她扫地出门。刚出家门,遇到一个很顺眼的家伙。糟糕,在他救了她几次之后,她好象有些心动了。哼,他好可恶,在她表明心迹以后,居然带着她上青楼,还说她连妓女都不如。嘴上说讨厌她,却将她吃干净,还在梦里喊着其他女人的名字?她一定是世上最可怜的女人,失了身,失了心,还是得不到他的爱.........QQ群1:13534516(满)QQ群2:35314648(满)QQ群346188156(空)超可爱的视频,有没有兴趣呢?楚楚的新文《一夜偷欢》已经停更了,那个由楚楚的妹妹云意继续,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百度上搜索,书名仍然是《一夜偷欢》,作者云意。谢谢大家的支持!
  • 麦少的爱情三十六计

    麦少的爱情三十六计

    亲眼目睹男友背叛,她愤怒中陷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她赌气嫁了他,他笑了三天。要知道他用尽阴谋阳谋为的只是把这个小女人绑在身边。婚前婚后他发挥一惯作风,把她身边的花花草草全部斩杀。他以为可以这样宠她一辈子,可是当那些花边新闻出现时他才发现自己对她的爱还不够,于是禁门谢客好好教训……直到她的腹中有了他的孩子。在他大宴宾客的时候她却意外得知这个男人设计了自己整整十年。当甜蜜的爱情变成了算计,她拿着一份医院的诊断书甩在了他的身上,“亲爱的,你不行呀,医生误诊了,我没有怀孕,要不我换个男人试试。”“你敢换试试?”他二话不说丢下满室宾客把这个女人打包扛走……
  • 跟乐嘉学性格色彩

    跟乐嘉学性格色彩

    《跟乐嘉学性格色彩》这本工具书简便、实用、易学、能触动人心最底部。让你可以搞定一切你想搞定的人。文雅点就是,与谁都能友好相处并且可以达成你的目标。乐嘉首先带你进入性格色彩的世界,告诉“性格”与“个性”的区别,“行为”与“动机”的不同。然后依次带你进入性格色彩的情感世界、帮你分析性格色彩的职场关系、然后把握生活,最后教你性格色彩的钻石法则。当女人说“我不要你管”的时候,你知道她心里真正的想法吗?当你想和老板谈加薪的时候如何能顺利谈成。不同性格色彩如何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