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600000004

第4章 民主与法治必须同在同行(1)

载《学习时报》2008年8月25日、9月8日两期。

毛泽东的自信

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民主的信奉者,在革命时代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所为何来?就是为了争得民主,或曰让人民当家作主。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人民革命的本意,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的动力。毛泽东本人更是人民民主的倡言者和实践者。

1945年7月,当时作为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国民政府参议员的黄炎培先生一行访问延安,曾与毛泽东彻夜长谈。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几天有何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60多年来,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史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了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因为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渐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则越加复杂起来,控制力不免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听了黄先生的话,毛泽东满怀信心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转引自陈舟、沈晓阳:《跳出历史的周期率》,中原农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11-212页。

这是一段非常著名的对话,被后人称作“窑洞对”。在黄炎培,显然是说,共产党取得天下看来是早晚的事了,但能不能保得住这个天下,实现长治久安,即跳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这就得看共产党有没有新招——新路了。毛泽东不假思索的回答,则说明了这样一点:新路已经找到,那就是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而且,这个新路、甚至是一整套关于民主的设计,在毛泽东那里已经是酝酿已久、成竹在胸了。这一点,读过毛泽东写于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和写于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的人都会知道。

民主与法治必须同在同行

实践提出的问题

问题是,单靠民主,我们就能建设一个长治久安的新国家吗?或者说,固然是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但能够反过来说,有了民主就一定有长治久安的社会主义吗?

这个问题就不是一个意愿的问题或理论的问题了。这是一个需要实践来回答、也只能由实践来回答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近60年了,这60年的实践构成的历史,也已经作出了回答。答案是:只有民主还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巩固,还不能保证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安定,甚至也不能保证民主本身。除了民主我们还必须有法治。民主与法治的结合才是社会主义的可靠保证。

建国初期,我们在思想认识和制度安排上,是重民主而轻法治的。尽管我们搞了五四宪法和其他少数法律,但那主要是为阶级斗争和革命秩序服务的。而且,1957年以后,我们自己就把那一点法治彻底否定了,我们的领导人甚至公开提出了还得靠人治的观点。转引自蔡定剑:《历史与变革》,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3页。

党的八大闭幕之后不久就接踵而至的反右斗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等都是没有经过法定程序的个人决策。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把生产、生活的所有秩序都打乱了,任意揪斗,随便抄家,武斗横行,冤狱遍布,生命失去保障,灵魂受到煎熬,部长陷于囹圄,元帅死于非命,手里拿着宪法的共和国主席仍然免不了挨斗和死亡。而这一切却都是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大民主的旗帜下进行的。在这样一个大民主的氛围里,领袖意志支配一切,群众要求天然合理。面对这样一种局面,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游行队伍的毛泽东,对他的老朋友、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著名法学家江平教授对解放以来前30年的描述就是从法律实用主义到法律虚无主义。他认为,从解放初到“文革”前的一段是法律实用主义或叫法律工具主义,它有三个特点:一是法律不要有体系,立法也不要求完善、完备,有一些法律够用就可以了;二是法律也不要太复杂,条文不要太多,简要的内容就够了;三是法律不要太约束人,不要捆绑自己的手脚,法律只不过是行动准则的参考。总之,法律成为一种不太重要的工具。江平:《中国法治六十年走过四段路》,转引自《思想理论动态参阅》总第1513期,2008年6月24日出版。及至到“文革”期间,那就是法律虚无主义了。什么宪法不宪法,法律不法律,统统靠边站了。只有一个领袖的声音,那可是最高指示,真可谓口含天宪,言出法随;只有一个打着大民主旗号的无法无天的群众运动。这就是没有法治的民主所导致的悲剧。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这段从法律实用主义到法律虚无主义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法治的民主很可能就是一场灾难。依靠人治主宰社会的少数人,可以借民主去办到一切,可以把民主变成一切,却唯独没有真正的民主。这一段实践产生的真知还告诉我们:没有民主固然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治社会主义也搞不好。社会主义需要有民主与法治的同在同行,也即民主与法治必须同时存在和同时发展,它们处于同等重要地位。

在我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一段民主与法治关系上弯曲的历史呢?我想,一是我们有几千年封建专制的人治传统而缺少法治意识;二是我们能从马克思那里获取的在社会建设方面关于民主与法治关系的理论资源不多;三是我们从苏联老大哥学来的也大体就是法律工具主义的那些东西;四是我们有革命胜利的豪情和以党治国的过分自信。这或许就是我们发生这一段曲折的主要原因。

反思与觉醒

“文革”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对民主与法治的关系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正是在这种反思中,我们觉醒了。邓小平是这一伟大觉醒的代表。

1978年12月,他讲了这样一段话:“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厂法、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外国人投资法等等,经过一定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6-147页。这显然是针对没有法治的民主、没有法治的社会必然导致灾难的一种思考和纠正,同时这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同提并论的先声。

1980年8月,邓小平讲:“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即使像毛泽东同志这样伟大的人物,也受到一些不好制度的严重影响,以至对党和国家对他个人都造成了很大的不幸。我们今天再不健全社会主义制度,人们就会说,为什么资本主义制度所能解决的一些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反而不能解决呢?……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国家不可能发生。他虽然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由于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不是说个人没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这里谈的实际上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到底是实行人治还是实行法治的问题。

邓小平还分析了我们长期靠人治的原因,那就是“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甚至包括干部职务终身制。……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8页。。

在刚从“文革”的灾难中走出来的最初几年里,法治如何与民主配套同行,显然是邓小平考虑最多的问题之一。他的结论是:“民主与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我们吃够了动乱的苦头。”“我们好多年实际上没有法,没有可以遵循的东西。……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这好象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89页。他再三强调:“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不可分的。不要社会主义法制的民主,不要党的领导的民主,不要纪律和秩序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并且反复重申:“要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是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今后也决不允许有任何动摇。”《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59页。

邓小平在民主与法治关系上的这种反思与觉醒,应当说也是广大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思与觉醒,而这种反思与觉醒也正是我们从“文革”中获取的最大教益。显然,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之后,我们比起毛泽东当年的认识大大地进步了。这种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必须同在同行的认识,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中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伟大开端。

30年的进步

从那时以来的这30年,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有了相当长足的进步,我们的社会主义法治也有了相当长足的进步,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紧密结合和高度统一更有了长足的进步。要详细描述这种进步,需要很长的篇幅,不是我们这篇短文所能容纳得了的。我们只能选取其中的某些片段作为例证。

先从理念变化说起。从邓小平1978年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8页。起,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都把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一直到十七大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我们对民主的认识一直是很高的。同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先是恢复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在1982年宪法中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到党的十五大则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党的治国方略的根本转变,也是党的奋斗目标的根本转变。随后,我们党宣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人民政府也庄严宣布实行依法行政,并以建设法治政府为依归。在民主与法治的结合上,继邓小平提出一手抓民主、一手抓法治之后,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表明,在党的领导下,实行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已经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根本原则与核心内容。应当说,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进步的总的脉络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与完备社会主义法治相统一的政治文明国家。

同类推荐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塔木德

    犹太人的智慧来源于他们的民族经典——《塔木德》。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这本《韩非与法家思想》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人说话术

    中国人说话术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说话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在说话的把握上,不仅讲一个“情”字,更讲一个“巧”字。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急于说服对方,往往易招致对方与己拉开距离,使谈话进入被动之中。要借题发挥,避重就轻,巧妙应付对方的刁难,使己方摆脱不利的窘境。
热门推荐
  • 家欢

    家欢

    守着一家小小包子铺的顾家生活拮据,一个铜钱恨不得掰成两个花。女主重生成为顾家的小孙女儿,遭遇了算计多多的后祖母,从此踏上了一发不可收拾,斗智斗勇的道路……幸而身边有恩爱父母疼惜,有热血哥哥护航,有明理姐弟相伴,小日子照样欢欢喜喜!一句话简介,市井小人物的奋斗史,温馨种田流。已有五本完结作品,坑品有保证,请跳坑~O(∩_∩)O~
  • 大唐王朝3

    大唐王朝3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夜妆

    夜妆

    郁春带着对现实的不满但是又无可奈何的几近绝望的心情在夜晚乘坐火车做一次没有目的地的旅行,看到同一个车厢的一个男人,回想过往的种种;这个男人的一切都让郁春感到似曾相识,往事的回忆里有着大学时代与尹剑初的甜蜜恋情;而清醒的现实里,有着与丈夫周一洲的生活的种种;而在眼前的浓浓夜幕里,火车没有尽头的向前驶进。这是付秀莹的《夜妆》:细腻而不显繁琐,句句敲击着人的心灵世界。
  • 曾经那些飘落心碎的日子

    曾经那些飘落心碎的日子

    相遇的简简单单,相识的不明不白,是宿命还是缘分。一直到她离开的时候,她也不明白。原来蓝色混合红色是紫色。
  • 智商潜能激发(婴幼儿0-1岁)

    智商潜能激发(婴幼儿0-1岁)

    本书介绍了0~1岁婴儿智商和潜能开发的方法,包括:婴儿智能开发、胎教影响胎儿智能、充足的营养培育婴儿智能、婴儿智力潜能开发游戏等。
  • 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

    贞观二年,长孙皇后难产,一缕芳魂幽幽而去。然而因为一个最初的错误,来自现代社会的孤儿若水投生到刚刚死去的长孙身上,代替这个完美的皇后走完她的下半生。前朝、后宫;外臣、内戚;天子,还有那几个可爱的孩子……若水渐渐地融入了这个古老的年代。此时国家刚刚稳定,百废待兴,朝廷的求才若渴在臣子和百姓之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外族对于中原虎视眈眈,日夜窥伺。若水的到来,不但悄悄改变了长孙皇后的命运,更改变了臣工争权夺势、皇室骨肉相残的可怕局面。
  •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在人的一生中,能够立定根基的不外乎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会不会做人,决定一个人的事业成败和人生走势;会不会做事,决定一个人的成就高低和生存状态。低调做人, 高调做事。一个人如果做到这两点,就能够不断地发展与成就自己。陈荣赋、张凯编著的《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全集》将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细节一一呈现。《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大全集》取材于我们熟悉的生活,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简洁的分析,将做人做事的智慧加以系统总结以供你参考,语言平实、活泼,娓娓叙来又无哗众取宠之意,目的是启迪你的智慧,让你在烦躁的生活中顿悟人生之道。
  • 给孩子们看的防灾避险故事

    给孩子们看的防灾避险故事

    为灾害篇主要包含空中灾难,海上冤魂,地底噩梦,可怕大火等十一篇,另有机场巨灾,飞来横祸,空中噩梦等故事。自然灾害篇主要包含大地震撼,烈焰冲天,海滩灾难,暴雨肆虐等十一篇,另有“敲”出来的地震,可怕的噩梦,逃生经验等故事。
  • 媚世妖后戏裙臣:权色巅峰

    媚世妖后戏裙臣:权色巅峰

    却不知道再次醒来的她是样样精通,自带空间秒杀一切。成为了人人喊打的废柴。废柴?无灵根?火系灵根毁天灭地。召唤不出魂兽?本命双魂兽亮瞎狗眼,身后圣级灵宠无数。不好意思,修真天才一朝穿越,拿错剧本了,本该是大杀四方的剧情硬生生的被某个东西篡改,日常工作成了刷一个个美人的好感值!这真是一件既痛苦又兴奋的事情!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