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600000013

第13章 附:关于藏传佛教

现依据《中国宗教通史》(牟钟鉴、张践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对藏传佛教问题做些补充。

公元7-13世纪,印度佛教发展到密宗时期。密教是大乘佛教理论与印度传统宗教仪轨相结合的产物。公元4世纪左右,一度衰落的婆罗门教吸收了佛教、耆那教等内容,形成了新的婆罗门教-印度教。而佛教大乘的发展已经由于过分玄奥脱离了民众,为重新吸引民众,不得已从印度教中吸收巫术、咒语、仪规、密法,这种情况始于六、七世纪,因早期依附于大乘佛教,称为“杂部密教”;七世纪后,《大日经》、《金刚顶经》问世,进入“正纯密教”,在印度取代了大乘的地位。密教自称,其教理由大日如来亲传,不能随便传授,故以密为名。并把以前的佛教称为显宗。密教产生后,有只重仪轨、不重理论的倾向。密教经典很早就在中国流传,曾经繁荣一时,并向日本流传成为“东密”。但在中土逐渐失传,原因之一在于其中有些内地人难以接受的东西。

历史上把佛教传入西藏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前弘期指公元七世纪的松赞干布时代。他统一吐蕃后,娶了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为妻,传播佛教,到后三代赤德祖赞又娶了金城公主,依然崇信佛教。但他们的儿子受人鼓惑,一度打击佛教,悔悟后由他的一个大臣迎印度显宗大寂护到藏传教,遭本教攻击。归国途中遇密宗大师莲花生,返藏传播密宗,因长于法术取得成功。传说,密教曾与本教、禅教辩论均胜。以后几位藏王继续弘法,到赤日巴金达到高潮。但引起本教臣民反对,本人亦被杀,反对佛教的郎达玛为赞普。前弘期终止,时为公元841年。旋即郎达玛被杀,藏区因争赞普位陷于混乱,西藏佛教停滞。时有僧聚集西康,另兴佛事。藏区稳定后,反到西康求法,学成回藏,佛法又兴旺起来。密教自此稳固。时978年,距前弘期137年。本教分化为白黑两派,已不足与密教抗争。在后弘期,印度高僧阿底峡受到藏王的重视,发挥了重要作用。阿底峡提出先显后密的修行次第,使密教修行系统化、理论化,并将口诀传与仲敦巴,此为日后噶当派创始人。同时,密教由于在印度没有进行这种整理、改革,归于消失。

密教在西藏兴旺之后,由于传播源头不一,传播途径诡秘,依靠贵族割据,形成各立门户的不同派别,先后出现宁玛、噶当、噶举、萨迦等派。

以下仍据《中国民族史》的记载摘记。

公元10世纪后半期,佛教与当地苯教结合,形成喇嘛教,并分别依托各个封建领主,形成十几个教派。重要的如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等。元代时以萨迦派首领八思巴(萨班的侄子)为首脑,形成地方政权。元末萨迦派衰落,噶举派的一支在绛求坚参领导下战胜萨迦派,组成帕木竹巴地方政权,并统一卫藏地区。后渐次归附明朝。格鲁派(黄教)是15世纪初才形成的喇嘛教的一个教派,创始人为宗喀吧。由于他遍学各派,颇有名望。针对当时教派混乱、寺规不整、奸邪作恶,喇嘛教在社会生活中威信尽失的局面,宗喀吧毅然进行了一场宗教改革。主要是:(1)以噶当派教义为基础,兼取各派之长,撰书两部,系统整理显、密两宗观点,成为新创格鲁派理论依据,易为各家接受。(2)严格教规,整顿教风。禁止喝酒娶妻,长住寺院苦修,脱离世俗权贵,改戴黄色帽子。(3)改变分别依赖不同领主局面,与各地领主广泛建立联系。该派得到明朝的认可和支持,宗喀吧弟子释迦也失入朝被封为“西天佛子大国师”、“大慈法王”,势力日大。永乐7年,建立格鲁派第一座寺院——甘丹寺,标志黄教正式创立。以后又在拉萨西郊、北郊建哲蚌寺、色拉寺,合称黄教三大寺。

格鲁派壮大后与其他教派发生矛盾,并伴随武力冲突。在这种情形下,急需建立权威领袖。1524年,宗喀吧弟子根敦珠巴的继承人、哲蚌寺法台根敦嘉措死,四年后哲蚌寺上层找来三岁幼童索南嘉措作为根敦嘉措的“转世灵童”,称之为活佛,并作为格鲁派的领袖。这是格鲁派采用活佛转世制度的开始。1559年,蒙古和硕特部俺答汗西征瓦剌进入青海,邀请索南嘉措到青海传教,索氏欣然前往。会晤后,俺答汗赠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尊号。“圣识一切”,意思是“遍知一切”;“瓦齐尔达喇”,意思是“执金刚”,是对在密宗佛法方面有最高成就者的称号;“达赖”,是蒙古语“大海”;“喇嘛”,为藏语“上师”。自此以后,达赖喇嘛名号开始流传。同时追认根敦珠巴为一世、根敦嘉措为二世、索南嘉措为三世。索氏与俺答汗会晤后,在随俺答汗去土默特途中停留西宁,并在此修建了塔尔寺。索氏进入蒙古地区后使黄教在蒙古地区广为传播。索氏还接受俺答汗的劝告与明朝大学士张居正有书信往来,对调停俺答汗与明朝的关系作出了贡献。1588年,他受朝廷邀请由土默特进京,病逝途中。其后一年,俺答汗的曾孙苏弥尔出生,被认定为索氏的转世灵童,为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四世达赖是唯一非藏族达赖。1602年在蒙古军队护送下入藏坐床,拜四世班禅为师。1616年,云丹嘉措突然死亡,有传说是被人所杀。罗桑却吉坚赞为四世达赖寻找转世灵童,即五世达赖罗桑嘉措。五世达赖罗桑嘉措生于帕木竹巴一个贵族家庭,与各派有较好的历史渊源,1622年在哲蚌寺坐床,拜罗桑却吉坚赞为师。

此时位于后藏信奉噶玛噶举派的辛厦巴家族兴起,自称为后藏上部之王,并以武力控制了前藏,推翻帕玛竹巴地方政权,建立了噶玛政权,与进入青海的蒙古喀尔喀部却图汗联盟,企图消灭格鲁派;同时在康区信奉苯教的白利土司也强烈反对格鲁派,格鲁派陷入危机。1637年,信奉格鲁派的蒙古和硕特部由固始汗率领从新疆进入青海,打败却图汗,占有青海,进入康区,消灭了白利土司。1641年,五世达赖与其师罗桑却吉坚赞遣人邀固始汗入藏,推翻了噶玛政权。1645年,固始汗控制西藏后,赠罗桑却吉坚赞“班禅博克多”称号,是为班禅称号之始。“班”,意为“精通五明的学者”;“禅”,意为“大”;“博克多”,是蒙语对智勇双全人物的尊称。罗桑却吉坚赞为四世班禅,又追认了前三世。其去世后,五世达赖为其选定转世灵童。由此,格鲁派又建立了另外一个活佛转世系统。在固始汗的统治下,格鲁派在藏族社会中的地位最终确立。

以下根据《中国宗教通史》记载,可与前面正文有关内容互参。

1652年,清顺治邀五世达赖进京,并亲自出城迎接。次年归藏后,五世达赖乘势整顿黄教,修布达拉宫,并将达赖办事机构迁入,自此布达拉宫成为西藏政教中心。1662年,四世班禅去世,五世达赖为其主持转世仪式,认定罗桑意希为五世班禅,并担任受戒师。由此形成了达赖与班禅互为师徒、互相主持转世仪式的传统。五世达赖晚年著述颇丰。1682年,五世达赖圆寂。当时执政的第巴桑结嘉措密不发丧,仍以五世达赖名义发号施令。1693年,康熙亲征击败噶尔丹,从俘虏口中得知五世达赖已死多年,写信申斥。桑结嘉措一面表示悔过,一面迎立已十几岁的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坐床,为六世达赖。1705年,桑结嘉措被蒙古军队处死,另委派隆素为第巴,要求废除六世达赖。次年,六世达赖在押送进京途中去世。1707年,拉藏汗与隆素另立伊喜嘉措为七世达赖,但一直没有得到三大寺上层认可。康熙感觉西藏不稳,决定增加班禅一系威望,于1713年册封五世班禅罗桑意希“班禅额尔德尼”称号和金叶、金印,一同达赖。1737年,五世班禅逝世,巴丹益喜为六世班禅,照例拜七世达赖为师。1757年,七世达赖逝世,强巴嘉措为八世达赖,拜六世班禅为师。1780年,六世班禅赴承德朝见乾隆皇帝,在京病逝。噶玛噶举派活佛沙玛尔巴勾结廓尔喀(尼泊尔)人攻入西藏,朝廷派福康安为大将军,一直打到加德满都城下。朝廷鉴于政治体制不完善是造成西藏内忧外患的直接原因,于1792年对西藏政治、宗教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建立了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制度,防止在活佛转世问题上私下捣鬼。从此,金瓶成为中央政权在西藏的象征。康乾盛世时期,清朝国力强盛,民族宗教政策成功,承德外八庙就是这种成功的象征。以后开始衰落。九世达赖隆朵嘉措、十世达赖粗墀嘉措、十一世达赖凯朱嘉措、十二世达赖陈列嘉措多成为僧俗贵族争夺权力的牺牲品,并且均短命夭亡。于大体同时的七世班禅丹白尼玛活了72岁,成为九、十、十一三世达赖的师傅。

同类推荐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

    本书是新世界出版社本年度之末隆重推出的“思想大师谈人生系列”其一。丛书第一批共四本,主要是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讲人生哲理。本书请弗洛姆出场,宣讲他“有爱才有幸福”的人生哲理,本书是领悟人类情感、获得最优心理的必读书。弗洛姆是现代思想中的“情爱大师”。他对现代人的研究和批判,对现代人心理状况的准确诊断,被称为“综合了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学说”,使他成为现代心理学领域最权威的典范。他提出爱是一门实践的艺术,呼吁只有用爱才能拯救人类,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最受欢迎的心理学家。
  • 哲学大师谈人生

    哲学大师谈人生

    吴光远主编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立意在于聆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们讲人生哲理,包括四篇内容:《尼采:不做“好人”做强者》《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马基雅维里:我就是教你“恶”》《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尼采、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大师的人生观由他们自身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未必全然适应今天的中国人,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哲学大师谈人生》,了解西方哲理时,务必带着自己的眼光,批判地吸收。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热门推荐
  •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词汇研究

    《朱子语类》文白相间,新旧质素交融,叠置着从历史上各个时期传承下来的不同历史层次的词语和宋代产生的新词新义,现存各本的异文在某种程度上又反映了宋至明清的语言演变,为汉语文白演变和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语言实录。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请允许我用左手敬礼

    20年来,1965年9月出生,丁晓兵先后被人事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被武警总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评为“拥政爱民模范”,1983年10月入伍。1984年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英勇负伤,被武警总部树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标兵。1985年6月,共青团中央为他特设了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2005年5月,他光荣当选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据不完全统计,丁晓兵,丁晓兵已经获得过288个奖牌证书。失去右臂
  • 庶女36计

    庶女36计

    这是一篇妻谋夫随的夫唱妇随篇。她是从异世炮灰而来的军事天才,他是闻名天下的战神;初次交锋,她‘懦弱可欺’,他心生疑云。再次交锋,她锋芒初露,他却忽失心神。一次战役的合作,却慌了两人的心。一次失踪,换来三年的别离。她容光焕发,妖媚甚浓;他却面具加身,发丝如雪。硝烟四起,滚滚狼烟,战争一触即发。她为军师,他为将。敌军来袭:岑祀(栩国君主)——焰儿,朝堂之上岂是女子来的地方岑焰——儿臣认为并不冲突夜倾歌——谁说女子不如男在她的巧言善辩,被封‘栩国女军师’。三年后遇:岑焰——倾儿,你回来就好夜倾歌——恩,打算什么时候恢复我的位置岑焰——你…夜倾歌——多说无意战场浮云:岑焰——战场上变幻莫测,你一个女子去了不好夜倾歌——我为夫唱妇随,哪不行了,再不行,我便女扮男装岑焰——相夫教子,在家教子就行夜倾歌——…结局一对一,不管夫唱妇随,还是妇唱夫随,总之两两相随。
  • 呆萌小甜心:冷少追捕999天

    呆萌小甜心:冷少追捕999天

    他,腹黑霸道的高冷总裁。她,看似精明常常犯迷糊的落魄千金。不是说他高冷吗?可为何总是纠缠她?“上官爵,奉劝你还是不要太投入的好,免得……”竹幼晴没在说下去。“免得什么?”上官爵来了兴致。竹幼晴挑了挑眉峰,眸光闪烁,大声道,“免得无法自拔!”“无法自拔?”上官爵悠悠的重复的了一遍她刚刚说的话。嘴角邪魅的笑容加深了些,垂首贴近了竹幼晴的耳边,“那……你帮我‘拔’不就好了吗?”男人特意加重了‘拔’字的发音。“……”
  • 恶霸谋情

    恶霸谋情

    一个和普通女人一样 一个桀骜不驯的商业才子
  •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最具影响力的文坛巨匠(下)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

    最美的情郎最美的诗

    他是西藏活佛,是雪域最大的王,却生性喜好游乐,放荡不羁,他用25岁短暂的一生给高原大地留下了一道永不消褪的彩虹。多年以后,人们忘记了他的达赖身份,因为他的情诗已经在很多人口中交相传诵。他就是藏地诗佛——仓央嘉措。命运让他有了一个特定的身份,让他不能够参与人间情爱,只能远观。可偏偏他又是个多情少年,他只能选择叛逆和逃避。虽然他的爱情最终指向的是幻灭,但他一直在无奈中苦苦挣扎,在世俗的偏见中煎熬并反抗。多少年后,那种饱含着诗人无限深情的歌吟才传遍了四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