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900000031

第31章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奇迹的解释(28)

三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一种越来越多消耗物质资源而越来越少利用劳动力资源的模式。从二战后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实践来看,日、韩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重视微型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实施出口替代发展战略,不仅没有发生严重的失业问题,还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现象,经济实现成功转型;拉美国家实施了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偏重大企业和大工业,忽视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虽然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化水平很高,但是在城市中出现了严重失业,陷入“拉美陷阱”。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热衷于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热衷于扶持发展大企业,热衷于政府主导搞建设,等等,这些做法能很快地促进地方GDP和财政收入的增加,但对就业的贡献不大。我国的发展模式更像拉美发展模式。不同的是,最初我国用户籍制度限制人口流动,避免城市出现严重失业;现在是用户籍制度限制包括农业劳动力和城镇农民工在内的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和城镇劳动力享有同样的福利,降低了经济发展的成本。同时,农村的土地制度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农民提供了最后的保障。即使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认识到发展模式问题的严峻性,把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调整到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发展模式,也难度很大,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特别是,如果现有的政绩考核体制和财政税收体制不改,约束和激励条件不变,那么就很难转变目前对就业十分不利的发展模式。

分析就业需求,既要遵循一般经济规律,还要考虑我国制度结构、发展模式对就业需求的影响。综合考虑这些方面,在宏观经济保持既定的预期增长速度下,在2010年-2020年期间,年新增劳动力需求在1000万左右。

总之,通过上面的分析可发现,未来10年劳动力的供求总形势是:就业压力比预计的要大得多,劳动力供给比预计也要多得多,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我们预测,劳动力需求 2010年-2020年会下降到1000万左右。从劳动力供给来看, 2010年-2020年期间年均劳动力供给在2500万左右。从供给和需求对比来看, 2010年-2020年期间,就业缺口在1500万左右。可见,未来十年,年劳动力供求缺口都在1500万以上,就业压力长期持续存在。这是对我国未来劳动力供求的一个基本判断。

三、不同制度安排下就业结构转型与容量大小的比较

这几年大学生就业困难,农民工就业严峻,有人怀念1978年以前的体制,提出了重回计划经济,发展国有企业,从而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张。因此,特别有必要将不同体制下二元结构转型过程中就业容量的大小进行比较。

传统的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失业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早期的发展经济学家们虽然观点不同,但是大多数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只要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从农业向城镇产业转移,城镇产业及资本利润的积累、投资和规模扩大,会持续地吸收劳动力就业,不会形成大量劳动力失业的局面。但是,20世纪60-7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二次世界大战独立后,其经济有增长而无发展,农村中由于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和农业的技术进步,形成越来越多的隐性失业;而在城市中,农村向城市流动的劳动力得不到有效的吸收,也形成了巨额的显性失业人口。1973年时,整个发展中国家失业与就业不足的总比率高达29%,其中非洲为38%,亚洲为28%,拉丁美洲为25%。因此,托达罗建立了人口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模型,认为收益差别引导下农村劳动力大量地向城市流动,会在城市形成大量的失业人口,建议实行限制城市发展、减少农村义务教育支持、加大对农村的其他发展投入,减缓和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上述不同的经济理论是不是正确,主要是看就业结构变动的历史是不是符合其描述和政策含义。从历年世界性的统计数据看,各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为:第一产业比例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例先是急剧上升,再是上升速度放慢,后来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比例则是持续上升,并且速度加快;当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接近完成时,劳动力在第一产业中就业的比例在5%左右,在第二产业中就业的比例在30%左右,而在第三产业中就业的比例在65%左右,就业比例将会处于相对均衡和稳定的状态中。这是一个规律性的变动趋势,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和改变。需要探讨的是,为什么有些国家和地区在就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农村隐性失业程度低,没有发生严重的城镇失业问题,而有些国家和地区农村隐性失业程度高,或者城镇失业人口规模很大,失业率居高不下,并且由此而贫富差距较大?

(一)不同体制就业结构和容量的同阶段比较

为了有个清楚的对比,我们先来看经济发展阶段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自由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国家和地区,在二元结构转变期间,其就业结构转型和就业容量的动态变动情况。1、日本:1920、1930、1940、1950、1960、1970、1980各年,劳动力就业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为:55:21:24、50:20:30、45:26:29、48:22:30、33:29:38、19:34:47、11:34:55,60年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例下降了44个百分点;从人口向城市流动看,日本1910年左右在基本完成以纺织工业为中心的轻工业产业革命的同时,重、化工业迅速发展,港口工贸城市和滨海工业区相继出现,人口向横滨、阪神、东京和北九州集聚,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1950年恢复到战前水平的37.3%,1960年提高到63.5%,1970年达到71.4%,1975年又上升到75.2%;人口向城市的大量流动,并没有形成严重的失业问题,1935、1950、1960、1970、1980各年的失业率仅为4.6%、1.2%、1.1%、1.2%、2.0%,日本在20世纪50-80年代国内劳动力相当缺乏,特别是有些行业工人十分短缺。2、韩国:1960年,从事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劳动者占总劳动力的66%,到1998年,这一数字已下降到了12.2%,2004年更是下降到7.5%;第三产业的比例却由1960年占总劳动力的28.3%上升到了1998年68.2%。虽然城市化水平提高很快,1960、1965、1981、1988、1990、2003各年的比率为28%、32%、56%、69%、74%、84%,人口向城市的快速流动并没有造成大量的失业,1964、1970、1975、1980、1985、1990、1995各年的失业率分别仅为7.4%、4.5%、4.1%、5.2%、4.0%、2.4%、2.0%。1965年以后,除了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期,韩国就业增长率一直高于劳动力增长率,而失业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3、中国台湾地区:农业中就业劳动力的比例从1950年的60%下降到1980年的20%,2004年更是下降到了7%, 第二产业就业保持在35%,服务业就业上升为58%,农业就业比重54年中下降了54个百分点;台湾的城市化速度也较快,从1950年时的40%以下上升到1993年78%,但是其失业率1953、1955、1960、1965、1970、1978、1980、1985、1988、1995各年仅为6.29%、5.79%、6.12%、5.20%、3.01%、1.67%、1.24%、2.91%、1.69%、1.80%,台湾20世纪50-60年代工业化进程中,失业率在5-6%的范围,而到70年代至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失业率一直在1-3%范围内。在相当多的年份,劳动力的需求大于劳动力的供给,劳动力供给短缺。

中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大国,在20世纪50-70年代,既有计划经济的特征,对经济的行政管制程度较高,国有和集体经济比重较大,实行的又是进口替代的重化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1950、1955、1962、1965、1970、1975各年,劳动力就业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为:86:6:8、83:9:8、82:8:10、82:8:10、80:10:9、77:14:9;而中国大陆城市人口比率变动,1949、1955、1962、1966、1970、1975、1980各年分别为89.4%、86.5%、80.7%、82.0%、82.6%、82.7%、81.0%,中国大陆解放后32年间城市人口的比重只上升了8.4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很少向城市流动;劳动力第三产业就业比率32年间只从解放初的8%上升到9%;城镇失业率在1958-1977年之间没有统计数据,1949、1955、1957、1978各年城镇失业率为:23.6%、10.1%、5.9%、5.3%。还可以看出,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比较,中国大陆农业劳动力就业比例在解放后的30年中,只降低了10个百分点。在80年代,这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基本完成就业结构转型时,中国大陆劳动力的就业结构还在工业化初始阶段传统型的高位状态上徘徊。虽然城镇失业率不算很高,但是,农村中劳动力过剩问题日益突出。1962开始,特别是1966-1979年间,有1776万城镇高初中学生毕业陆续到农村去就业,还有200万左右的在职干部到农村农场性干校和公社生产队务农。如果没有户籍制度阻隔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没有城镇职工长期的低工资工资制度,没有城镇知识青年和在职干部到农村就业,中国1950-1980年的城镇失业率将高达30%左右。

(二)就业困难:计划、管制和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在对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转移和就业问题研究的文献中,不论是发展中国家就业的乐观派,还是悲观派,从宏观均衡角度,或者从微观均衡视点,或者从传统部门到现代部门的结构思路,都忽视了制度安排不同与就业转型速度、城镇就业容量多少之间的关系,并且从刘易斯到托达罗,包括马克思的近代大机器工业和工人失业理论,考虑的都是经济发展初劳动力从农村传统农业向城市第二产业的转移,近代工业模式中劳动力的就业,没有区分城市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资本有机构成上的不同,没有考虑大规模企业与微型和中小企业的不同,以及两种产业和两类企业在不同工业化阶段其转移吸收劳动力能力的不同。实际上,20世纪60-70年代中,许多发展中国家严重的农村劳动力过剩和城镇失业,与它们实行的计划经济、行政管制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密切相关,问题在于在这种战略和体制下微型和中小企业及第三产业不能得以理想地发展。

计划经济、行政管制、国有制和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是在农村加速农业破产,在城市抑制就业容量扩大的体制和工业化战略,其结果是就业结构转变缓慢、就业容量不能扩张,或者限制人口流动的户籍条件下在农村形成大量的隐性失业,或者放松人口流动则在城市中形成大量的显性失业。1、计划经济体制中,所有的投资项目必须得由中央计划机关批准,劳动力就业的场所-企业规模和数量,特别是微型和中小企业形成的数量受到计划的控制;由于产供销和企业的财务由计划供应、调拨和控制,服务于企业销售、采购、中介、资金、房地产等体系和第三产业很难充分分业发展,专业分工不能细化和深化,行业、产业难以增多,就业领域受到限制。2、企业诞生受到严格的行政审批、许可、注册、登记等制度的限制。改革开放以前,在中国能容纳大量就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个体工商户逐步地被取消,中小私营企业逐步地被改造,吸收劳动力失去了最基本的就业组织单元。在其他发展中国家,能创造大量就业的创业和投资企业的注册登记,政府各部门的审批环节也多达十几项到几十项,甚至百余项,一个中小企业的开业申办往往需要半年甚至一两年时间;而一个投资项目的开工,其审批往往需要一两百个环节,耗时一年以上,甚至五、六年之长。3、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国有和集体经济,大部分为工业企业,其规模要求大、资本有机构成高并且逐步上升,其企业的组织和体制成本较高,因而,只能在长期低工资制度下维持城镇的高就业,但是就业容量还是有限。4、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政府的注意力放在大规模工业企业的发展上,利用农业价格剪刀差来积累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这样一是农业萧条容易剩余甚至挤出更多的劳动力;二是可利用的外部资金,特别是直接投资数量很少,或者几乎没有,不能利用外资扩大产业来增加就业;三是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需要发展重化工业,重点是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工业企业,需要的资本较多,但投资所能吸收的劳动力就业规模却小。5、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结果必然是城乡在经济上割裂,制约城市化的进程,抑制能大量容纳劳动力就业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在这种体制和工业化战略实施中,往往出现资本有机构成很高的重化工业企业与当地农村毫无经济联系的现象。在限制人口流动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水平推进很慢,第三产业得不到发展;在允许人口流动但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的国家,则由于轻工产业比例小,农民破产后到城市里就业没有就业机会。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学习苏联的体制,有的实行计划经济、国有制和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战略;有的虽然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并容许私人经济发展,但是行政管制较严格,并且实施的是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战略。因此,从体制上和工业化战略道路上看,结果必然是农村中形成大量的隐性失业,或者在城市中形成严重的失业问题。

(三)就业容量扩张:市场体制加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

东亚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结构得到了稳步和快速的调整,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失业率较低,它们实行的是一种能顺利转移农村和农业劳动力,并且大量创造就业机会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战略。1、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决策自主,使民间资本能大量地投资于项目,兴办企业,企业规模也较容易扩大,吸收劳动力转移和容纳劳动力就业的企业数量能快速增加,规模能快速扩大;而商品、劳动力、资金、房地产等市场的发育和发展,使整个经济的分工越来越深化和细化,在第二产业发展的同时,市场体制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2、政府宽松的市场准入体制,使个体和私营经济投资和创业较为容易,能大量吸收和容纳就业的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发展迅速;而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又为第二产业的分工细化及第三产业的充分发展,提供了专门化和精细型的中小单元组织形式。3、这些国家和地区实施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战略,一是避免了发展中国家资本和技术稀缺而劳动力过剩的劣势,发挥了劳动力丰富和便宜的比较优势,尽可能地利用国内和地区内农业中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和城镇中新增的劳动力,使整个国家的劳动力尽可能得到就业;二是出口导向的工业化在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较低、国内消费市场有限的阶段,产品出口竞争,为国内产业的发展拓展了国际市场,出口拉动国内产业发展,使就业机会扩张;三是利用外资避免了国内发展的资金缺口,不需要通过损害农业来积累工业化的资金,使农业挤出劳动力的压力反而减小,并使得国内城市劳动力就业需要配套的设备厂房等资金得到了补充。4、市场经济体制下,资金、人口、技术等等要素要追逐聚集收益而向城市流动和集中,分工细化和深化,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使城乡经济之间良性循环,城市化进程得到较为健康的推动;而城市化条件下,由于人口和市场的集中、家务劳动的分工和细化、企业分工和协作的强化、城镇职工收入水平的提高等等,又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扩大就业容量提供了聚集、市场规模和收入水平等等条件。因此,市场化、城市化和出口导向工业化互为条件、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实现了良性互动,形成了吸收转移劳动力和扩张就业容量的体制和战略路径。

同类推荐
  • 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辅导读本18讲

    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辅导读本18讲

    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习近平同志发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号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目标之一,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构画了未来几年四川发展的宏伟蓝图。
  • 论美国的民主

    论美国的民主

    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本书前半部分包括美国的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以及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半部分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方面。
  •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邓小平批判性思维研究

    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气质是邓小平重要的品质之一。邓小平是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典范。他之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正在于他用批判性思维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批判性思维在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与发展是在批判性思维中实现的,可以说没有批判性思维,就不可能有邓小平理论。因此,对邓小平的批判性思维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 新民说

    新民说

    《梁启超:新民说》以1936年上海中华书局出的《新民说》为原本,结合编者搜集甄选研究《新民说》问世百年来的影响的学术论文集、社会舆论关于梁启超于中国启蒙思想史上的贡献,依据全书20节文字,在体例上精心设计了发表背景、社会反响、原文赏析、今日看点四个栏目,以求在保留梁任公“笔端常带感情”、催人奋进、令人热血沸腾的文字韵味的同时,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消化这些跨过百年,仍然具有强劲生命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宝贵文化遗产。《新民说》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中国社会要实现近代化,首先应当实现中国人的近代化。
  • 李大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与早期中国共产党

    从现代政治学、现代政党文明的视角。全方位、体地展示和解读李大钊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的思想发展及其政治实践,剖析李大利政党观总结其建党理念,揭示李大钊在矢志于中华民旌解放事业的道路上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耐接,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揭露骗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揭露骗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字前,苏德两国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1939年8月15日晚上8点,德国驻苏联菲斯科大使舒伦堡求见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向他转达了希特勒的旨意,称德国外交部将到莫斯科谈判,以解决苏德关系紧张的局势,此时的苏联已经注意到德国在欧洲的侵略意图,并十分着急地想和其他几个欧洲大国,像英国、法国等建立同盟,以阻止德国继续扩张,确保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但是英法两国仇视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苏联几次提出的建立同盟的建议,都碰了“软钉子”.......本书带你详细解读。
  • 一路悲伤一路歌

    一路悲伤一路歌

    一个爱与拯救的故事。<br/><br/>只要一天,只要他们晚相遇一天,他的生命就如天空中滑过的弧线缓缓消逝。<br/>烟花生命短暂却有着绚烂的美丽,而他的生命,只有遗憾。<br/>她,十八年的生命中只有快乐,茁壮的生活着,直到遇到他,才体会了生命的晦涩、难过、悲伤、心痛……<br/>终于,她成长了,她成熟了,她蜕变成了真正的女人。<br/><br/>两个完全不同的生命交叉,两个不同的生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辅佐相公夺帝位:妾身六儿

    辅佐相公夺帝位:妾身六儿

    (已完结,放心戳)她是京城赵府的六小姐,因与心上人私奔过而被所有人骂成赵府婊子,名声狼籍。亲姐姐当上贵妃的第一道懿旨是把她嫁给一个西域奴为妻,她以为忍受贫苦安生过日子就行,可她的相公一夜之间竟变成先帝遗孤…她的野心也慢慢开始大了起来,朝权利的巅峰爬着,辅佐他成为皇帝,步步为后…
  • 冷情首席的可爱妻

    冷情首席的可爱妻

    楚小小遇到了一个很霸道很专制的男人,冷夜,冷氏企业的首领。这个男人长的不是一般的帅,而且还超有型。可是,这个男人怎么可以那么坏?不是说,没有一个女人能入得了他的眼吗!他干嘛非要霸占她!
  • 一光年的距离有多远

    一光年的距离有多远

    卓小茵妈妈出生于老上海的名门世家,对女儿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定要做个淑女,嫁到有头有脸的人家,在妈妈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攻势下,虽然卓小茵最大的梦想是当一个出色的电影导演,但她最后还是进了女子学院。从此,天生就有男孩性格的她陷入了苦恼不堪的生活。
  •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如鲁班、李冰、蔡伦、张衡、华佗、魏伯阳、马钧、葛洪、郦道元、一行、毕昇、黄道婆、路·盖里格、安东尼·列文虎克、G·W·莱布尼茨、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等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陌上花开

    陌上花开

    乐府诗词“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感情强烈外露,形式朴素自然,长于叙事。在《陌上花开》中,安意如以诗为线索,以史为素材,以独特的感性文字,将古意盎然的乐府诗词完美解码,复原了那些哀乐缠绵的故事、丰神俊逸的人物、婉曲难测的情怀。回到汉魏、两晋、六朝、盛唐、五代。去观望彼时的风月无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quot;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