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3000000033

第33章 政坛巨星(15)

在苏联东欧的内外政策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公开性”以后,撒切尔夫人所领导的保守党政府在促使苏联东欧演变上便越来越多地把重点放在影响这些国家统治集团的政策上。而在这以前则主要是寄希望于这些国家内部的各种反对派和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上。撒切尔夫人比较早地敏锐感觉到了苏联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新动向。她曾说:“如果戈尔巴乔夫对我们说他将要做什么的话,那么我内心是相信他说的话的。”1987年她访苏回国后在下院中说:“我相信,欢迎和鼓励戈尔巴乔夫所开始走的道路,符合我们的利益。”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在1988年2月访苏后也呼吁西方认真对待苏联所发生的变化及所开创的新的局面。当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中陷入困境时,撒切尔夫人多方给他打气,支持他坚持搞下去。1989年4月戈尔巴乔夫访英时,撒切尔夫人在欢迎宴会上的致词中赞扬他说:“自从您第一次来访过后4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目睹了苏联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称作是世界革命。”并表示钦佩戈氏的远见卓识和勇气。她还向戈氏现身说法,说戈氏目前的处境很像她上台之初,头两年是最糟糕的,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有结果。同年9月她回访苏联.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她坚决支持苏联正进行的改革,还说这种改革不仅对苏联人民,而且对整个世界带来了成果,而且还为经济发展以及其他领域开辟了新的前景。她在另一次讲话中坦率地说出了她支持戈尔巴乔夫的动机和目的,她说:“苏联新的革命比我们任何人以前认为可能发生的革命都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当苏共宣布取消宪法中有关苏共领导地位的条文时,撒切尔夫人对之大加赞扬,称这是“了不起的决定”。当东欧各国发生剧变后,撒切尔夫人把它归功于戈尔巴乔夫的勇气和远见。在1990年发给苏联人民的新年祝词中说,戈尔巴乔夫应当因东欧剧变而受到特别的称赞。

总之,在苏联东欧剧变的过程中,撒切尔夫人积极活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外交事务上,撒切尔夫人也显示出了她那种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作风。在1984年12月的一周内,她周游了世界。这次周游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中。她后来说:“我从没想到世界如此之小,没想到6天就能绕地球一周,见到这么多人。”

)第十七章 开明之举

在撒切尔夫人的国际政治生涯中,最值得称道的一举是同中国签署了有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为香港和平地回到中国的怀抱奠定了基础。邓小平在1984年7月31日会见杰弗里·豪时说:“如果说法国结束殖民统治是戴高乐将军,英国结束殖民统治的则是撒切尔夫人和阁下。这在国际政治历史上是应大书特书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后,英国于1950年1月6日正式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法律上的政府,并中止了它同国民党政权的正式外交关系。英国是西方大国中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然而,由于受英美同盟关系的影响,直到22年后,即1972年3月13日,英国才正式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英关系正常化后,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得到了迅速发展。两国领导人进行了频繁的互访,就许多重大国际问题和双边关系问题进行磋商会谈,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两国间的贸易额也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是,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问题一直作为两国间的唯一重要的历史遗留问题而未被提到议事日程。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香港问题完全是殖民侵略的结果,是由英国在19世纪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造成的。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不仅以炮舰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使中国历史进入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阶段,而且还在2年后,即1842年8月,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中国除了向英国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给予英国领事裁判权和贸易最惠国待遇外,还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将九龙半岛南部割给英国。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瓜分。1898年6月,英国以平衡法国为借口,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其中规定九龙半岛的其余大片土地及其附近的岛屿(后称新界)租借给英国,其限9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再声明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外国在上个世纪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但是,鉴于当时的客观现实形势,中国政府决定把香港问题作为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待时机成熟时再加以解决。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席位。1972年3月8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在致联合国非殖民地化特别委员会主席的信中说:“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所谓‘殖民地’范畴。因此,不应列入反殖宣言中适用的殖民地地区的名单之内。”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委会于6月15日通过决议,向联大建议从上述的殖民地名单中删去香港和澳门。1972年11月8日,第27届联大通过决议。批准了特委会的报告,确认了香港的地位和中国对香港问题的立场和要求,从而排除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包括联合国,参与解决香港问题的可能性。

随着新界租约期满的时间1997年的逼近,香港的前途问题逐渐提上了议事日程。自70年代末始,中国和世界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为和平解决香港问题创造了条件。一方面,和平与发展正在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另一方面,以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与此相适应,中国的对外政策方针也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并在外交工作上取得了重大进展。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1979年1月,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把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提上了议事日程。与此同时,随着中英关系的日益改善和“新界”租期届满之日接近,英国方面一反讳言香港问题的常态,开始表示愿意与中国解决“新界”问题。香港的中外投资者对香港的前途也表示关切。这些情况表明,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条件已日趋成熟。

早在1978年下半年,在中美建交谈判的过程中,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提出以一个国家容许两种社会制度的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构想。到了1979年初,他已开始考虑用同样的构想来解决香港问题。3月29日,他在北京向来访的香港总督麦理浩指出,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我们把香港作为一个特殊地区、特殊问题来处理,到了1997年,香港问题不管如何解决,香港的特殊地位都可以得到保证,就是在本世纪和下世纪初相当长的时期内,香港可以搞它的资本主义,我们搞我们的社会主义,因此请各国投资者放心。” 由此可以看出,以“一国两制”的方针来解决香港问题的思路已初见端倪。以后,逐渐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概念和战略方针。

到了1982年初,中英两国实际上都在做就香港问题举行正式谈判的准备工作。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了有新华社香港分社成员参加的专门小组,进行调查研究,起草1997年后对香港的基本方针政策(即后来的“十二条”),邓小平也曾多次派人前往香港,作实地考察,并多次约请香港各界人士访京,听取他们的意见。中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意向是:中国对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全部领土拥有主权;中国重视香港作为自由港、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在较近的将来,双方就香港未来的地位进行协商,中国方面的态度必定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起初,英国无意结束它在香港的殖民统治。1972年11月,当联合国第27届大会通过决议,将香港的名字从联合国殖民地区名单中删除时,英国政府立即作出反应,于同年12月公开表示,“联合国大会的行动,绝不影响香港的法理地位”。所谓法理地位,就是根据三个不平等条约对香港的统治权。英国采取这种态度是不奇怪的,因为香港不仅为英国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还对英国有独特的战略价值。1982年,曾任过英国外交大臣的大卫·欧文在香港坦白地承认,香港对英国除经济利益外,还有更多其他方面的好处,其中政治上的因素应占更重要的地位。他说:“英国作为国际性的贸易国家,香港可以保证我们(英国)通透亚洲地区的事态,同时对英联邦的组织也有重要作用,香港的位置可以加强同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太平洋岛屿等英联邦国家的联系。” 事实也是如此。香港是英国在亚太地区开展各项活动,包括经贸活动的中途站,也是西方国家环球情报搜集网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其价值是极其重要的。作为英国来说,这么大的利益,是不可不争的。

然而,时间对英国不利,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于1997年6月30日到期。按照条约规定,届时英国必须将“新界”归还中国。而有关香港的三个中英条约,中国政府早就宣布不受它们的约束,有权决定在任何时候收回香港。这样,1997年就成了英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无法回避的界限。更为重要的是,“新界”占香港地区总面积的92%,随着香港的发展,在经济上已与香港岛、九龙融成一体。归还“新界”意味着香港要失去很大一部分工业、全部农田、大部分供水系统、启德机场、铁路和其他重要资产,剩下的8%的土地难以独立存在。所以,“新界”租约问题已不再是一个可与香港岛和九龙半岛南端分别处理的孤立问题,而是一个牵动香港全局的重大问题。英国当局也看出了这个问题,所以早在1979年初,英国工党政府就开始行动试图解决香港问题。当时的外交大臣欧文提出了一个方案,主要内容是:在1997年前由英国先行让出香港整个地区的名义主权;作为回报,中国应作出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承诺,使英国现行对香港的统治权至少延续到1997,然后逐年作滚动式延长,直至21世纪。该方案的实质是以主权换治权,延长英国对香港的统治。欧文打算在4月份访华时提出此方案。可是不久,工党政府在大选中失败,欧文的计划落空。

撒切尔夫人领导的保守党政府上台后,在解决香港问题上仍很积极,朝野两党人士频繁访华,以了解中国对香港问题的态度,并谋求扩大双边关系,其积极性之高前所未有。英阿马岛之战曾一度转移了英国人对香港问题的注意力。然而,战争刚刚结束,7月28日,撒切尔夫人就立即在首相府召开了专门会议,研究香港的前途问题,为即将开始的访华之行作最后的准备。会前,她已获悉中国领导人与英国一些政界人士的谈话内容,也深知香港不是马岛,中国也不是阿根廷,马岛事件不能成为处理香港问题的先例。但是她仍倚仗马岛战争胜利的余威,拒绝接受中国的建议。她宣称,英国是根据19世纪与中国签订的三个条约来占有香港的,其中香港与九龙是永久割让地,只有“新界”是租借地。还说:“依据英国理解的国际法,所有这三个条约都是有效的”,中国政府要收回整个香港,就必须与英国达成协议,修改那两个割让条约的相关条款。 会上,外交部的一些人士提出,不能简单地拒绝中国的主权要求,应当朝着同中国妥协的方向努力。他们认为最理想的结局是在承认中国主权的基础上,与中国缔结某种形式的使英国得以继续管治香港的“管理合同”,至少也应在双方已达成的“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的共识的基础上进行正式谈判,并发表联合公报,以增强香港各界的信心。但是,撒切尔夫人反对放弃主权的思想,她强调英国拥有相当大的谈判实力,足以与中国周旋。

撒切尔夫人认为,在同中国谈判时,她有三张很硬的牌,一个是“经济牌”,另一个是“民意牌”,再一个是“政治牌”。香港现行制度运作良好,经济成就举世瞩目,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贡献巨大,因此,维持香港的现状,对中国比对英国更有价值,因此,中国会坐下来与英国谈判而不是相反。香港市民大多数由中国内地迁来,在经济上已经得到实惠,赞成维持现状,在意识形态上难以与中国大陆认同。撒切尔夫人还认为,中国只能以和平方式与英国达成一项良好的协议,以便对台湾当局起示范作用,反之将对中国和平统一的计划产生不利的影响,其寓意就是英国可以在谈判中开出高价,并令中国就范。可以看出,这时的撒切尔夫人还以英帝国的传统思维方式来审时度势、观察香港问题。她对中国收回香港的决心和能力缺乏了解,而且也高估了香港经济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她的这种态度肯定会给最初的谈判带来相当大的困难。

1982年9月23日,撒切尔夫人应中国政府邀请来华访问,这是她执政以来第一次访问中国,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访问中国的在任首相。在北京,她先同中国总理赵紫阳就香港问题进行了会谈,揭开了中英香港问题会谈的序幕。撒切尔夫人首先发言,陈述了英国政府的立场,强调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在国际法上仍然有效,只可通过协商加以修订,不可单方面予以废除。她一方面表示理解中国关于收回香港主权和维持香港繁荣的立场,但又说香港的繁荣全赖英国的管治,如果现在宣布对香港治权作出重大改变,肯定会导致香港人对前途的信心下降,从而使香港繁荣难保。随后她提出了以主权换治权的主张。赵紫阳在随后的发言中明确地拒绝了撒切尔夫人的主张,并声明中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新界”租约届满之际收回整个香港地区。但是,在恢复行使主权的前提下,中国将采取一系列特殊政策,包括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由香港当地中国人管理香港,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以保持香港的稳定与繁荣。赵紫阳强调,国家主权是第一位的。

同类推荐
  •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她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作家,一个建筑学者。她是林徽因,一个传奇。作者笔下生花,将一代才女林徽因刻画得淋漓尽致。品读本书,我们将在享受文字中读懂林徽因。
  • 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

    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

    他们是我们生命之路上的道德榜样,更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他们以一己之力,为这个社会带来融化在手心里的温暖,流淌在身边的感动!他们像前进路上的明灯,引领整个社会在道德之路上前行。
  • 比尔盖茨(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比尔盖茨(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呈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本传记并没有十分完整地描绘出比尔·盖茨的全貌,却是尽量全面地写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成才经历。走向成功的道路是漫长的,充满荆棘的。比尔·盖茨白手起家,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取得了成功,文字可以记下这些事件、却不能表达个中辛酸。他成长中的挑战,他创业过程中的波折,这一切都造就了一个活生生的英雄形象,也同样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近比尔·盖茨,来了解这个伟大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吧!
  • 思想之王:伏尔泰

    思想之王:伏尔泰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封建叛逆、反政府诗人、在英国、回国的日子、在瑞士、抗争、胜利、最后的岁月等。
  • 外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

    外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

    本书用精练的文字、简洁的语言记叙了在外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名人,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成功经历,激励我们昂首阔步,努力向前!解读名人,穿越时空,遍览那一幅幅生动、精彩的人生图景!
热门推荐
  • 我的浪漫婚姻生涯(红月亮丛书)

    我的浪漫婚姻生涯(红月亮丛书)

    我是一个农村的浪荡子,整天向往城市生活,还爱上了县剧团的演员云子,跟在剧团的后面做帮工,只求能和云子在一起。所有的人都认为我配不上云子,都在阻拦我们的恋爱,家里还给我说下了一门亲事。在历经无数波折之后,文革开始了,云子终于跟了一个正在走红的造反派走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北朝旧梦

    北朝旧梦

    他是先帝六子,岐国的风流王爷,她是酒楼的小二,遗落在落雪轩的相府千金。一道圣旨,她的命运从此改变,随他踏上征程。洞房之夜,她拂袖而去,换来他的坦诚相待。他许诺:一切有我,绝不负你。她许诺:庙堂江湖,并肩同行,她愿意为她挥出长剑,杀开血路……一路上,他们披荆斩棘,马踏天阙,携手而来,成为岐国帝王帝后。有道是,患难易共,富贵难享。他们能否一路走下去……他能否实现诺言:一琴一瑟一商羽,生生死死一双人,还是,系我一身心,负你千行泪。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温家千金

    温家千金

    温玉婉是温家唯一的女儿,从小就深受父亲精心的教导。身为中盟国际传媒唯一的继承人,身份尊贵的她,却迷恋上冷酷严肃的冷莲。她如愿地与他走向了订婚的殿堂,对他痴心一片,至真至诚,极力地维持着这段感情,沉溺在编制的梦境当中。但是,一个阴谋,一场黑暗的布局,狠狠地打碎了她的梦、她的幸福。未婚夫的抛弃,家族的巨变,使她成为上流社会的笑柄,心灰意冷的她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安冬阳,一个温润如玉,成熟稳重,拥有阳光般笑容的男子,一直在背后默默地守护着他的公主。在她处于绝境时,宛若寒冷冬日中一抹温暖的阳光给予她温暖和希望。她遭未婚夫抛弃,他陪着她,她的家族倒闭,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千金小姐,却永远是他的公主。到最后他会如愿以偿地得到自己的幸福吗?简介很无力,请亲们看文吧。偶初次写现代文,经验尚浅,若有不足,多多包涵。
  • 鬼子小说

    鬼子小说

    以这些作家思想的敏锐及对生活独到的感悟和思考,以其个性纷呈艺术老到的表现力,相信读者通过这次高雅文学的巡礼,本书收录了获得鲁迅文学奖作家的中短篇小说集,会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升华和极大的艺术享受。鬼子的写作充满了生命内在的灼痛感。这种灼痛来自民间,来自生活的本源,更来自鬼子自身对苦难记忆的反复咀嚼和不尽的体恤。它既游离于主流意识和公众价值形态,又游离于宏大叙事所辐射的历史厚度,但它更逼近生命的真实。本书所选的小说集折射着鬼子对生存苦难积极承担的姿态,折射着鬼子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作家对良知、道义和尊严的呵护,对艺术自身纯洁性的捍卫
  • 把健康带回家的保健植物

    把健康带回家的保健植物

    本书精选了60种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具有养生保健功能的室内植物,采用翔实地叙述,配以大量高清图片,分别从名称、别名科属、外观特征、养护要领、保健价值等方面进行介绍,详细地介绍了植物的药用、养生、美容护肤、香薰等功效,并融入了家庭小药方、花卉菜谱、精油及花草茶方面的知识。本书的目的是让爱好植物的读者对室内植物有更进一步地了解,并且通过本书的阅读,能够帮助读者在如何养护植物和欣赏植物的同时,还能充分利用这些植物达到保健的目的。如何利用“植物疗法”使现代的人们缓解精神压力,愉悦心情,同时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的室内植物的保健功能,都是本书试图完整传达给读者的信息。
  • 好身体离不开养生学

    好身体离不开养生学

    中医养生虽然听起来似乎很陌生,但是如果能把其中的方式方法为己所用,确实有着不可低估的功效。要不为什么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皇亲贵族们都有自己秘不外传的“私家医生”呢?翻开本书中的内容你会发现,原来中医其实是一本好玩的故事书,而养生更是在日常的闲话中就可以轻轻松松实现的。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名人佳作:赠言赠诗篇

    名人佳作:赠言赠诗篇

    “只是在审美状态中,我们才觉得我们像是脱开了时间,我们的人性纯洁地、完整地表现了出来,仿佛它还没有由于外在力的影响而受到任何损害。”出自于本书。书中还有更多的名人佳作,等你来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