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马背诗篇
在内蒙知青中写诗的人当有不少,但尚无法进行准确的估计。《草原启示录》编委会(由内蒙知青组成)在编辑《草原启示录》时,征集到当年知青寄来的马背诗200篇,其中新旧体诗各占一半。这些诗显示出内蒙诗群一定的实力。但由于编委会的编辑方针,这些诗绝大部分未能发表。
新体诗,内蒙知青往往采用蒙古民歌方式写作,风格独特,优美抒情,读后给人留下美妙难忘的印象:
《欢迎你》
李仲琪
欢迎你,亲爱的朋友!
只要你带着巴特尔的荣誉来到这里,我会宰掉最肥的羯子,(注:巴特尔,英雄)
双手捧出喷香的里脊。
我要用新鲜的牛奶,
注入锃亮的铝壶,
调进最好的黄油、奶皮子,
给你煮出喷香的奶茶。
牵出心爱的骏马,
备上闪亮的银鞍,
佩上精致的小马鞭啊,
把你驼进我们美丽的草原。
(作者原在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道特淖尔公社)
《马群下夜》(二首,选一)
李志伟(1968.12)
一、起程
夜光闹钟正指十点,
满空星星还没出全。
儿马子一声高鸣长嘶,
要把马群领入明天。
备好马鞍子,
扎紧长腰带。
我们的马倌,
这就跟群去下夜。
夜幕中,
马群像一支神奇的快艇部队,
向着草原雪海深处破浪起航。
北斗作罗盘,
群山是航标,
掌舵人就是风来雪去的阿都沁。(注:阿都沁?蒙语,马倌)
在内蒙知青的诗歌创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还属旧体诗。经过十年锤炼,这些诗作形成了雄浑粗犷、豪迈、淳厚的风格。知青们在运用古体诗表现当代人生活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在写作“半旧体诗”方面,积累了不少珍贵的经验。
限于篇幅仅介绍几个成绩比较突出的诗人及诗作。在这些诗人及诗作背后存在着一个具有相当实力的诗群。
首先介绍北京二中知青写诗圈子(邢奇、施小明、刘玉平、陈达实、董士芳等)的诗作。限于篇幅,只从他们的诗集:《马背上的歌》中摘录四首。
沁园春·冬牧
施小明
草原冬色,莽莽苍苍,遍地皆白。
惟风撼乾坤,撕肤割面,雪掩旷野,满目皑皑。
惨惨白日,瑟瑟羊群,阵阵狼嗥阵阵哀。
朝天啸,荡深山幽谷,壮我胸怀。
纵马独上高台,看无数英雄尽沓来。
昔陈公下涕,感时伤景,千古绝唱,至今不衰。
天地幽幽,人生渺渺,此身何处展雄才?
蓦回首,见夕阳残照,马嘶羊归。
清平乐·冬迁
施小明
羊归何处?漫漫牛车路。
茫茫雪原西行去,不知搬家几度。
落日余晖尽收,寒凝大地生愁。
遥望毡包新立,恰似海上孤舟。
放马杂记(五则选二)
刘玉平
一、接马群
惊惊颤颤,新倌上任三把汗。
一怕丢马。狼吞虎咽吃晚饭。
二怕狼掏,声嘶力竭通宵喊。
三怕混群,脖子直伸不停看。
交班之后灯下喘,浑身发酸四脚软。
新接马群没经验,必然要闯这一关。
有朝一日控千蹄,凌云双翅自由展。
二、找马
正是阴历二十八,暮色一降,如蒙黑沙。饭后急忙穿大哈。(注:大哈,蒙语皮外套)
一丘一草将人耍,远看似马,近看没马。奔波一阵真抓瞎。
找遍山坡找山崖,北风沙沙,马蹄唰唰。绕山一周又白搭。
主意不定真难拿,本想回家,不甘回家。催马向南如风刮。
一声马嘶滋啦啦,马蹄飞快,心情更佳。马蹄似飞不用夹。
奔去一看黑压压,马群皆在,心才放下。持枪防狼待朝霞。
旧体诗作在内蒙兵团内,也有不小收获。兵团六师五十二团的北京知青巩如旭,是成绩比较突出的一个。他在兵团曾写有《七律·饮马乌拉盖河》(作于1974年春),《七律·夜过张小冬墓》(作于1975年秋,昌图锡勒)等等。
饮马马拉盖河 1974春
天涯数载走红尘,牧马萧萧伴此身。
岁岁边风吹绿野,朝朝冷月送黄昏。
清歌可拭英雄泪,浊酒难平壮士心。
最是无情乌河水,卷去男儿几度春。
夜牧贺斯乌拉 1974 早春
宝格达山
看四野狂窜银蟒,见九闵酣斗玉龙。
六合浩瀚幻弗穷。
想持节苏武,思带甲卫青。
扬鞭魏祖,掷笔班生。
大丈夫千古留名。
抖套杆呼啸边庭,纵铁骧镳骋三盟。①
慕宗懿有怀乘风、泣王勃无路请缨。
血热,鬓青。
漫说道塞北群空。
举大白,望七星。
听紫骝又嘶西风。
有愤冲膺。
在内蒙知青诗群中,有三位成绩比较突出的诗人:李向真(北京知青插队在东乌旗满吐宝力格牧场)、谢小庆(插队在锡林郭勒盟本乌珠穆沁旗额仁高毕公社)、尹占华。他们的诗作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既珍视传统,又推陈出新的努力,达到了雅驯与质实的融合。
插队五年 1972
李向真
京地草方芽,塞外雪未化。
五年毡包居,隐身草山下。
日食餐奶酪,畅语共蒙话。
游牧逐水草,终年数迁家。
长车缓慢行,牛喘气喷沙。
青草黄且枯,秋羊肥似瓜。
山丹红不长,坚雪白难化。
一览千里豁,岂似陇径狭。
牧羊空寂寞,行路身孤寡。
边风吹脸黑,日晒精神飒。
劲腕挂玉鞭,捷身跨铁骅。
俯手捉青烟,扬臂夺紫霞。
满眸空辽阔,望山不惜马。
草衬人更美,心红志愈大。
乐人行
1972夏 谢小庆
北方有乐土,乐土有良才。
聚会皆志士,往来无痴呆。
男儿求真理,女儿弃粉黛。
耕作齐努力,牧驭无惰怠。
膂力掀烈马,巧手建新宅。
身凌塞外雪,怀揣栋梁才。
出门纵骅骝,入室溺书斋。
原野竞骑射,厅堂品李白。
持杆长三丈,论史及五代。
浓醇仰头尽,诗文拈手来。
攻读无古今,涉猎及中外。
忧乐连赤县,谈笑多慷慨。
陶公今若在,也将徙其宅。
尹占华,北京知青,在土默特左旗插队。他是诗群中写诗比较勤奋且水平较高的一位。在插队时曾写有:《鹧鸪天》五首(1972.4)、《野草》二首(1969.4)、《园地劳动时作》(1969.8)、《浣溪沙》三首(1972.6)等。限于篇幅,在其诗作中仅选录二首:
春思 1969
一字归飞雁,高空过我呼。
天长归路远,过了几长途。
尔雁听我请,可有我之书?
八声甘州·苦菜 1972.5
苦菜苗,处处有留踪,绿影遍平川。
任滩前堤上,沟头垅内,道侧途边。
虽是尝来苦涩,亦可慰饥寒。
幼小谁家子,寻挑携篮?
老农曾经教我,在沸汤煮过,拌辣调盐。
正当今缺菜,掘得满衣衫。
做将来,东邻劝客,莫须嫌,努力望加餐。
吾知矣,不知味苦,怎爱甘甜!
在内蒙诗群中,还有不少出色的女诗人。她们的诗作,格调豪迈、飘逸,不乏英雄气质。不仅沉实、老到,而且意韵幽长。
下雨 1969.7.12
赵秉宜
天铺灰烟云簇墨,雷声压顶天欲堕。
飞砂走石电光闪,倾盆大雨从天落。
雨打毡包如鼓作,直到夜深势不弱。
疑是天空裂缝多,女娲补天不负责。
(作者:女,插队在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都宝力格牧场)
诗二首
秉懿
五月天 1969.5.22
冰雹打马鞍,雪花飞翩翩。
雨湿皮得勒,正是五月天。
深秋白日 1972.10.2
云压山欲碎,天缝见斜晖。
风劲黄草狂,羊儿顶雪回。
(作者:女,插队在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满都宝力格牧场)
诗一首
叶小静
平地一声朔风起,搅昏茫茫几万里。
请君试看飞雪处,也有几多牧羊女。
(作者:女,插队在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都宝力格牧场)
在内蒙知青的诗作中,“惜别”内容的作品占有一定比例。知青们在草原极其艰苦的生活岁月中,结成了肝胆相照的真挚友情。在1971、1972年前后,不少知青离开草原,在留下的知青中引起极大震动。惜别时,有愧疚、有悲伤、有羡慕、有失落……酸咸苦辣都有,可谓百感交集。知青的惜别,与古人咏叹的惜别不同,它更猛烈地摇撼人心,更具有群体的共性。内蒙知青诗人们在“惜别”这一题材上,留下更多感人的诗篇也是情理中事。
前途知己知何在,伤愧又下一层楼。
--王石丞《惜别》1974.10.10
掷泪无言送友去,归来空身对旧营。
--李向真《送别》
恸哭无声动天地,解味之人唯独有。
--王家元《赠李阳别离》1975.9.26
草堂简宴饯君行,月洒冰窗雪满庭。
莫叹沉沉冬夜永,三星斜落是黎明!
--王唏《送友返京》1972.11.14
在当年在一首“惜别”的诗在内蒙知青中辗转传抄,此诗回肠九转、细致入微地表述了惜别的情怀。诗在传抄中遗失了诗作者的姓名。现将此诗转录如下:
《惜别》佚名 1972
金风吹尽兮,牧草皆黄。寒冬将至兮,生灵感伤。
寂空无限兮,风摧云荡。云聚云散兮,不与人商。
草原生活兮,已涉五黄。生活战斗兮,越练越强。
团结友爱兮,互助互帮。今将众散兮,好景不长。
已去欲行兮,各有主张。共同奋斗兮,再不复常。
昔日之景兮,只现梦乡。呜呼哀哉兮,令吾彷徨。
如此而已兮,抛去幻想。恋群情深兮,枉自断肠。
吾今亦去兮,将不还乡。思离战友兮,珠泪成行。
汝欲东北兮,吾去青藏。相隔万里兮,不得重访。
四载共同兮,深刻印象。梦寐重聚兮,觉来渺茫。
想而又想兮,伤之复伤。借此纸笔兮,辞别此方。
吾之过错兮,诸君原谅。但愿众位兮,百事如偿。
内蒙牧区知青的诗作,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强烈的时代气息,融合进白话诗的一些手法,使旧体诗显出抒展、浅白的风貌。诗作往往突破格律,却仍能天然地朗朗上口。特别是不少诗作具有“民歌风”,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
当然,在探索中也有很多不足,如有一些蛮横破律的地方,损害了音韵美。而且有些诗作失之粗疏,一挥而就,不再修改、斟酌,影响了诗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由于找到的材料十分有限,所以无法对内蒙知青的文学活动规模,及其成就作出哪怕是初步的总体估价。但仅就已搜集到的材料看,在“文革”期间内蒙牧区知青所创作的散文、旧体诗已有相当可观的成绩。
在散文方面,主要是记述文,质量上乘,“文革”中没有产生优秀散文的说法,是打破了。
在旧体诗方面,牧区知青诗人们做了大量的开拓工作。就目前积累、搜集到的约300首诗作看,已形成内蒙知青诗作的共同风格,作为“内蒙牧区诗群”已具有冲击旧体诗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