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品质的各个特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思维的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灵活性和创造性是在深刻性基础上引申出来的两个思维品质,它们是交叉的关系,两者互为条件,不过前者更具有广度和富有顺应性,后者则更具深度和新颖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思维的批判性是在深刻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品质,只有深刻的认识、周密的思考,才能全面而准确地作出判断,同时,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批判、及时调节思维过程,才能使主体更加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的敏捷性和整体性是以其他四个思维品质为必要前提的,同时又是其他四个品质的具体表现。在实践中要努力运用好思维品质的特性,积极培养人们科学的思维品质。
(1)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动机。思维动机是激励并维持一个人的思维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力,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同时也离不开刺激的作用,当刺激与个人需要相关联时即会产生思维动机,引起思维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激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要启发人们,鼓励独立思考,反复研究,联系实际,自觉运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人的思维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启发设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问是思维的契机,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应从教会人们发现问题开始,通过设疑问难,不断把思维引向纵深。许多成就显赫的名人、伟人都具有思维独立性品质,因而就能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就能勇往直前地追求真理,就能标新立异、有所建树。
(3)把握规律,培养思维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培养思维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就是使人们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可以为思维活动指明方向。辩证唯物主义告诉人们在思维中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如实地思考问题,这样就可以使人们在思维进程中少走弯路,防止思维的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
从世界观的结构来看,人的知识、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知识是世界观的依据、基础;要表明自己对现实中某些现象的态度、作出某种评价或者具有某种信念,首先必须了解这些现象,具有这方面的知识。因此,科学知识在形成人们世界观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把学习知识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是形成人们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极为有利的条件,也是人们形成正确思维品质的前提。
(4)综合知识联系,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思维活动产生的来源是知识、实践,其结果又产生了新的知识,指导新的实践。爱德华?T?霍乌认为:“文化确定了人的存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知识是思维结构内容的一个重要来源,知识的学习,能开阔视野,促使思维结构更新和丰富,促进思维方式的合理化、效率化和科学化。思维活动具有人类性,世界各族人民都通过大脑,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比联想以认识客观事物。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应注意:首先,站在系统的高度学习知识,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经常进行知识总结;其次,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共性,分离个性,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最后,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在融会贯通中提炼知识,领悟其关键、核心和本质。
(5)分层递进,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客观事物及其本质的层次性,决定了人类对同一种或同一类事物的认识可以有层次和水平上的差异。人们技能的培养,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让人们逐步开阔眼界,在已知的基础上不断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开拓。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应注意:第一,追根究底,凡事都要去问为什么,坚决摒弃死记硬背;第二,积极开展问题研究,养成深钻细研的习惯。
总之,良好的思维品质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出来的。因此,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创新思维的内涵、特点和作用
1.解析创新思维的内涵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是科学思维的特殊形式。狭义上的创新思维,是指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和决策、创建新理论。从广义上理解,创新思维不仅表现为作出了完整的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思维过程,而且还表现为在思考的方法和技巧上,在某些局部的结论和见解上具有新奇独到之处的思维活动。
总的来讲,创新思维可以定义为:在人脑中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和产生的经验,通过联想、想象、直觉、灵感、发散等方式,遵循客观规律,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包括尚未出现的)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这是人类智慧表现最集中的思维活动,它使人类能突破各种自然极限,在一切领域开创新的局面,以不断满足人类精神与物质的需求。
创新思维是人类所独具的。千百年来,人类凭借着创新思维,在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都是创新思维的外现与物化。它广泛存在于政治、军事决策和生产、教育、艺术及科学研究活动中。
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实现了知识即信息的增值,它或者是以新的知识(如观点、理论、发现)来增加知识的积累,从而增加了知识的数量即信息量;或者是在方法上的突破,对已有知识进行新的分解与组合,实现知识即信息的新的功能,由此实现知识即信息的结构量的增加。所以从信息活动的角度看,创新思维是一种实现了知识即信息增值的思维活动。
2.创新思维的特点
创新思维就是有创见的思维。它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种思维的综合,有如下特点:
(1)求实性。创造源于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创造的第一动力。思维的求实性就体现在善于发现社会的需求,发现人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从满足社会的需求出发,拓展思维的空间。而社会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显性的和隐性的。显性的需求已被世人关注,若再去研究,易步人后尘而难以创新,而隐性的需求则需要创造性地发现。
(2)求异性。创新思维,顾名思义,它不是简单地重复以往人们的思维过程,而是以“新”、“独”、“特”的特性来标新立异的。“异”是对创新思维的基本要求,它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中,成为人们进行思维创新的目标导向。
(3)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即敢于用科学的怀疑精神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原有知识,包括权威的论断。我们原有的知识是有限的,其真理性是相对的,而世界上的事物是无限的,其发展是无止境的。无论认识原有的事物还是未来的事物,原有的知识都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应敢于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思维的批判性还体现在敢于冲破习惯思维的束缚,敢于打破常规去思维,敢于另辟蹊径、独立思考,运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迸射出创造性的火花,发现前所未有的东西。正如法国作家莫泊桑所说:“应时时刻刻躲避那走熟了的路,去另寻一条新的路。”
(4)连贯性。一个日常勤于思维的人,就易于进入创新思维的状态,就易激活潜意识,从而产生灵感。创新者在平时就要善于从小事做起,进行思维训练,不断提出新的构想,使思维具有连贯性,保持活跃的态势。只有勤于思维才能善于思维,才能及时捕捉住具有突破性的灵感。
(5)灵活性。创新思维思路开阔,善于从全方位思考,思路若遇难题受阻,往往不拘泥于一种模式,能灵活变换某种因素,从新角度去思考,调整思路,从一个思路到另一个思路,从一个意境到另一个意境,善于巧妙地转变思维方向,随机应变,产生适合时宜的办法。创新思维善于寻优,选择最佳方案,机动灵活,从而富有成效地解决问题。
(6)跨越性。创新思维的跨越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前进跨度”,即从思维进程来看,它常常表现为省略或者越过某些思维步骤而直抵终极结果,表现出很大的前进跨度;二是“转换跨度”,即从思维条件来看,它表现为能跨越事物“可见度”的限制,迅速完成“虚体”与“实体”或“潜”与“显”之间的转化;三是“联想跨度”,即从思维空间来看,它表现为能将若干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使思维在无限的空间里任意驰骋,产生出前所未有的新思路。
(7)开放性。创新思维的突出特点是具有良好的思维开放性。在创新思维方式的三维结构中,知识结构、观念结构、方法结构都呈立体开放状态,全方位地汲取人类社会一切有价值的知识、观念和方法,使其结构处于不断整合和优化的过程中。从知识结构来看,思维要创新,就必须适应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随时淘汰已经过时的知识。从观念结果来看,思维创新也是观念更新的结果。从方法结构来看,思维创新的本质在于方法的创新,没有新的方法,就不会有创新思维火花的产生。
(8)综合性。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都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层次、多方面的因素,按照一定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这就要求创新者在思维时,将事物放在系统中进行思考,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方面的分析与综合,找出与事物相关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内在联系。
这种“由综合而创造”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对已有智慧、知识的融合和升华,不是简单的相加、拼凑。综合后的整体大于原来部分之和,综合可以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变平凡为神奇。
阿波罗登月计划总指挥韦伯说过:“当今世界,没有什么东西不是通过综合而创造的。”阿波罗庞大计划中没有一项是新发现的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都是现有技术的运用,关键在于综合,综合就是创造。
3.创新思维的作用
(1)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推进人类认识世界的水平。创新思维因其对象的潜在特征,表明它是向着未知或不完全知晓的领域进军,不断扩大着人们的认识范围,不断地把未被认识的东西变为可以认识或已经认识的东西,科学上每一次的发现和创造,都增加着人类的知识总量,为人类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不断地创造着条件。
(2)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创新思维是一种高超的艺术,创新思维活动及过程中内在的东西是无法模仿的,这内在的东西即创新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依赖于人们对历史和现状的深刻了解,依赖于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依赖于平时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展。而每一次创新思维过程就是一次锻炼思维能力的过程,因为要想获得对未知世界的认识,人们就要不断地探索前人没有运用过的思维方法、思考角度去进行思维,就要独创性地寻求没有先例的办法和途径去正确、有效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极大地提高人类认识未知事物的能力,所以,认识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思维。
(3)为实践开辟新的局面。创新思维的独创性与风险性特征赋予了它敢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支配下,人们不满于现状,不满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总是力图探索客观世界中还未被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并以此为指导,进行开拓性的实践,开辟出人类实践活动的新领域。在中国,正是邓小平创造性的思维,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才有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才有了今天的轰轰烈烈的改革实践。相反,若没有创新思维,人类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上,坐享其成,那么,人类的实践活动就只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实践活动的领域也会变得非常狭小。
五、创新思维的原则
1.独立性原则
所谓独立性,就是指思维的主体在进行思维时,不拘泥于旧框框,不迷信于权威,不屈从于压力,不去扭曲思维和实践的规则,而只坚持实事求是、遵循真理。创新思维就是在“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状况下进行活动的。
创新思维已经内含了独立性原则。创新思维的特点是灵活性、新颖性、艺术性、潜在性等,这就决定了思维活动必然要带有独立思维的特色。思维的主体不能因某种压力,例如来自于领导的不满、权威的批评、传统势力的抵触、常规的排斥等等,而违背事实,违背思维活动的特点,作出背理的结论。
思维的独立性不仅表现在排除外界因素干扰,也表现在思维主体自身的思想解放、打破常规等方面。我们在进行活动和思考时,既要尊重事实,从当前的客观情况出发,又要受到自己头脑中已有的思想、观念的影响。那么,如何正确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就关系到思维的独立性。有些人至死不愿放弃自己头脑中的旧观念,有的人过于谨小慎微,放不开步子,影响其独立性思维的展开,最终导致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时手足无措,而作出错误的判断。
独立性原则在创新思维中至关重要,没有独立性,就没有进取、创新。这里强调的独立性,不是孤立、封闭状态下的独立,也不是故意标新立异状态下的独立。如果我们把自己孤立于社会、人群之外,把自己关在深居里或隐于深山老林,不接触社会,不进行实践,不了解外面世界的发展变化,“独立”地、不受任何外界影响地考虑问题,这种“独立”只能是孤僻或闭门造车。同样,如果我们不管他人对与否,故意地与他人唱反调,以显示出自己的“独立”和特别,这种“独立”也只能是“荒唐”和“怪癖”。
总之,要进行创新思维,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领导者,必须注重他人的经验、现行的理论,同时又不囿于它们;既注意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又不唯我独尊;既要克服思想上的唯唯诺诺,又要克服思维上的封闭自恋。只有辩证地对待上述各方面,我们才能形成自己的新颖别致的思路,才能理性地运用科学思维,打开创新之门。
2.求异性原则
求异性原则是创新思维的又一重要原则,它是指思维主体不能满足于常规和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必须具有求异、求新的心理,在求异、求新中发现创新思维的火花,发现改变现有状况的契机和机遇,是一种在异中求新、新中求变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