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2200000015

第15章 改革的共识(下)(3)

对体制改革做出评价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当我们所要评价的体制改革又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时候,这一工作就变得更加复杂、更加不易了。这主要是因为体制改革属于制度变迁层面的问题。制度变迁在常态社会往往是一个渐进而逐步演化的过程,更多的是水滴石穿,而不是立竿见影。

比如,说政治体制改革没有取得巨大成就,肯定是不对的。这些年来,中国政治领域大量规章制度的出台,接二连三的民主党派人士担任政府部门正职,党代会中差额选举的比例从代表提名到中央委员产生都有了新的体现,这些变化,哪一件不是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但要说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有了根本性的进展好像也有些不理直气壮,毕竟现实政治体制中相当弊端还在中国社会实实在在显示着其存在,我们很多好的制度安排还停留在文件要求与报告设想中。

既然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作宏观的定性分析比较困难,我们不妨把视野转投到中国社会所发生的一些小事上去。这些小事虽然可能只是个案,虽然据此不可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结论,但显示一种态势,表达一种变化还是足够的。而制度演变理论告诉我们,真正的制度变迁往往不是体现在成文制度的走马灯变化上,而是先从社会生活方式的细小变化开始。

2007年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元年,就让我们以2007年的中国社会为例。

(一)选票越来越管用了

2007年12月5日的《人民日报》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2007年11月中旬,中央组织部收到群众举报,反映河北省一名正厅级干部在省级人大、政府和政协换届期间进行拉票活动。中央组织部和河北省委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调查核实。经查,这名正厅级干部在省级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换届考察之前,采取打电话、当面拜访、请客、送礼品等方式拉推荐票,违反了换届纪律。11月30日,河北省委根据已经查明的违纪事实,决定免去其所担任的领导职务,并责令其作出深刻检查,视情况再作进一步处理。中央组织部就这一情况进行了通报。

从中央组织部的通告看,是把这一事件从负面的角度去理解的。确实请客送礼拉票是民主政治之癌,必须坚决查处。

但是我们其实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一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过去没有干部拉票的现象,而现在干部要拉票呢?答案很简单,现在选票越来越管用了。

干部选拔任用体制是政治体制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变革前的干部选拔任用体制基本上是一种组织意志,或者说是领导意志。干部的任用往往是上级组织部门直接决定,选票基本是无足轻重的;或者有的干部任用可能需要通过选举这一形式,但是被圈定的选举人往往会听从组织部门和上级领导的意见,严格按要求去做,让选谁就选谁。被选举人根本不用去考虑选举人的意见。

比照过去这种干部选用模式,我们可以说干部们拉选票行为的出现,至少透露着这样的信息,这就是现在干部选拔任用的体制机制已经开始变化了;领导干部们已经意识到了一个事实,这就是没有起码的选票,就没有进一步提拔的可能。当然这种变化究竟具有多大的权重,是否已经足以构成制度的变迁与体制的更替,我们完全可以不下结论。但可以鼓励我们做出乐观判断的事例还可以在200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看到:2007年10月20日,十七大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大会举行代表团全体会议,先后对中央委员、中央纪委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进行了预选。按照大会选举办法的规定,预选采用差额选举办法,差额比例在8%以上。而这一比例在党的十六大上不到6%。差额选举模式毫无疑问是政治体制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民意越来越有作为

还是《人民日报》,2007年12月19日,对厦门PX项目事件进行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报道。PX项目,是厦门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投资108亿元,将形成80万吨对二甲苯的产能,加上其他产品,可望产生800亿元的年产值,占目前厦门GDP的1/4。由于该项目靠近居民区、学校等人口稠密区,其安全问题广遭质疑。2007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建议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的提案,紧接着厦门一些居民、学者也用自己的行为对该项目环境影响问题提出较大异议。结果该项目从5月30日起缓建。《人民日报》在报道这一事件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了12月中旬举行的环评座谈会的结论上,这就是“在海峡西岸地区择地迁建,是一个上上之选”。

对这一事件最直接的解读是什么呢?至少可以理解为厦门的一些居民用自己的行动改变了政府原先的计划,达到了维护自己权益的意图;更进一步还可以解读为,政府能遵从居民意愿,放弃掉如此丰厚的利益,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说到底就是民意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起作用了,民意可以改变一些具体的政治决定了。

让我们乐观的是,厦门这一事件并不是个案,我们现在的体制不仅开始承认民众的这种参与,并鼓励这种参与。在早些时候的《人民日报》,2007年8月29日,报道了一个农民的故事:张召良,浙江奉化市长汀村村民。2004年因质疑家乡征地批复,他先后状告市国土局、市政府,并提请浙江省政府行政复议;遭拒绝后,又将省政府告上法庭。最终,浙江省高级法院判其胜诉。多家媒体相继对其报道,称其为“我国第一个告赢省政府的失地农民”。执政党的机关报以鼓励和赞赏的笔墨来宣扬这样的事例,我们很难不把它与政治体制发生的一些变革联系起来。

公民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政府能改变自己的决定。当我们从政治体制的层面来看,从中看到的是“参与权”的尊重与被保障。所谓“参与权”,主要是指公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这里的“各种途径和形式”,包括选举、投票、协商、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批评、建议、通过平面媒体和网络讨论国家政务等。公民对国家政务(如立法、决策、执法等)和其他社会事务的参与,有利于防止社会公共政策和公权力行为的偏差和失误,平衡和协调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利益冲突。

这种政治参与活动可能还暂时没有制度化,但在政治民主化和经济现代化的潮流推动和作用下,以有效政治动员为基础形成的政治参与,必然会对现实的政治体系形成压力和挑战。要求我们通过有效的制度创新来完善和发展政治体系,从而增大、增强其吸纳公民政治参与的空间和能力。

(三)权利越来越被认可

2007年3月初,重庆市九龙坡区的一起拆迁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论。该事件的起因在于重庆市九龙坡区的房地产开发单位与被拆迁户在拆迁协议上的分歧。重庆市九龙坡区法院于2007年3月19日裁定:被拆迁户必须在2007年3月22日前自行搬迁,否则将实行强拆。但是,3月21日被拆迁户把一面写有“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横幅挂在屋顶,表示坚决“保卫自己的财产”。最后,法院所裁决的强制拆迁并未实施。4月2日,经过各方努力,被拆迁户与房地产开发单位达成“异地房屋安置”协议,事件也告一段落。

在这一事件的进行过程中,被拆迁户的房子被人拍成照片发到了网上各大论坛,照片还被重庆网友起了一个有争议的题目:“中国最牛的钉子户”。

我们姑且不论这一称谓是否规范,但这一事件在开发商做出让步的前提下理性解决的结果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及其领导干部对被拆迁户的微妙态度,又让我们看到了与政治体制有关的一个词汇,这就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从理论上讲,我们从来没有否认和忽视过公民的合法权益,但在实际的政治运行以及在政治运行大背景下各种具体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很多公民的权益在各种各样公共利益的名义下被事实上侵犯和忽视了。大量失地农民的出现以及拆迁纠纷引发上访现象增多的事实,足以说明问题的普遍性。

重庆这一事件的出现及其解决方式和结果,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注意在涉及公民合法权益的房屋拆迁、土地征用、社会就业、收入分配、教育质量、社会保障和医疗救助等热门事件中充分考虑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充分考虑“个体”人的权利,创造公民和公共管理部门之间平等对话的条件,在具体的法律法规适用范围内,通过合法的协商程序、听证程序和诉讼程序,消除公民和公共管理部分之间的分歧,实现公民合法权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有机统一。

(四)社会越来越透明化

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镇坪县的周正龙拍摄到野生华南虎的信息,但是马上就有公众对该地区是否存在野生华南虎和所拍摄照片的真伪提出了质疑。结果12月9日,国家林业局要求陕西省林业厅本着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和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委托国家专业鉴定机构对周正龙所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等原始材料依法进行鉴定,并如实公布鉴定结果。结果究竟如何,现在尚不得而知。但从政治发展的角度看,结果如何已经不重要了。真正重要的已经出场了,这就是公民对于知情权的自觉维护与政府对于公民维护自身知情权的积极回应。

所谓知情权,是公民对于国家的重要决策、政府的重要事务以及社会上当前发生的与普通公民权利和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等,有了解和知悉的权利。具体来说,知情权包括行政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以及个人信息知情权。享有知情权的公民有权要求政府及其部门公开有关的信息,并享有在法定范围内获取各类信息的自由。这项权利不仅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而且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的高度发展和公民个人对公共事务愈来愈广泛的参与和监督,日益凸显其在公民权利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华南虎事件的意义在于,公众既然可以对陕西省林业厅的行为质疑,也可以对比陕西省林业厅级别更高的机关与部门的行为进行质疑;公众可以对虎照进行质疑,也可以对政府部门公布的其他信息进行质疑。政府要回应公民的质疑与提问,就必须主动公布一切可以公布的信息。这一年来越来越广泛的政务公开正是政府努力回应的一种姿态。所以,当公民与政府形成这样一种互动,并且成为常态时,既有的运行体制还能守旧不变吗?

(五)干部越来越不好当

据新华社北京2007年9月16日电称,在中国要当好一名官员,“难度系数”正越来越大。不但单凭喝茶、看报来打发时日的“庸吏”和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贪官”们日子越来越“难过”,就算是一些兢兢业业真想有所作为的官员,也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随着党纪国法对各级官员全方位的约束日益严格,随着对干部的选拔、管理措施的完善和加强,随着政治透明度的加大,很多官员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这一判断在2007年底的时候,通过一个市长的免职清晰地显现出来。2007年12月5日,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左木乡红光村瑞之源煤业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05人死亡。事件发生后,社会民众在关注援救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责任承担者处理结果的关注。果然,12月18日,山西省委常委会议研究决定,免去李天太临汾市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提名免去其临汾市市长职务。据山西省委组织部门的免职通知上说,这是鉴于在洪洞县“12·5”特大煤矿事故中,临汾市人民政府在安全监管方面负有责任。

实事求是讲,我们很难说这位不走运的李市长究竟对这一不幸矿难有多大的责任,在目前的煤矿生产条件环境以及安全监管体制下甚至更广一些的政治生态背景等等交互影响下,矿难的出现是有着很多客观必然的。

但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公众不仅不对这位李市长给予同情,反而对这一做法给予高度的评价?为什么地方组织部门也支持做出这样的决定呢?理由只有一个,现代政治运行,有权必有责。领导干部作为公共权力的担当者,当他接受这一任命,走上这一舞台的同时,就意味着要承担起相应的公共责任,包括在其权力范围内的全部责任。不能做出成绩是我的政绩,出了问题与我无关。李市长被免职标志着权力意味着责任的这种政治文化意识不仅越来越得到社会民众的认同,也得到组织部门的接受。而在制度变迁理论中,文化意识观念的变化被看作是更深层面的制度变迁。

(六)结论

通过对2007年中国社会这些细节的梳理,我们对于中国社会政治体制改革进展是抱有乐观态度的。只是导致这些乐观的原因可能与一些同志的理解不同。我们有些同志往往对一些政治体制改革的豪言壮语与鲜明态度给予厚望,认为只要有决心、有态度就一定会有结果。事实上,对于政治体制改革来说,自觉的决心与态度固然重要,客观的“不得不”更加现实和有意义。细究中国社会这些年来政治体制的每一变迁,无一不是由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所推动。没有经济社会发展所形成的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没有技术进步出现的互联网络与信息化,2007年的这些变化,放在30年前,甚至15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所以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历史使命和责任高度自觉的体现,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体现。2007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其实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回应。

同类推荐
  •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

    《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系统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90年重大事件始末》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毛泽东“引兵井冈”、遵义会议、西安事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皖南事变、重庆谈判、中共抢占东北等故事。
  •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美国与反共主义:论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外交

    本书从美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背景谈起,探索美国人为何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如此敌对的态度,美国政治文化为何同马克思主义格格不入。本书还纵论美国在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之后的反共主义如何表现在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之中,指出美国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意识形态的诉求会让于实际利益的考虑;在国力强盛的状态下,在对手的意识形态诉求也十分强烈的情况下,则在外交中强化意识形态色彩。
  • 大名师范志

    大名师范志

    大名七师党组织建立后,以扩大“读书会”名义吸收更多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组织他们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宣传革命思想,抨击黑暗势力,在社会上颇有影响。至1927年1月,大名七师党组织在校内又发展10多人,其中有解蕴山、裴志耕、曾则西等。此时,赵纪彬、刘大风和李大山三人到北京,经李素若、刘伯庄联系,找到了中共北方区委、汇报了大名七师党组织的工作,并提出去武汉学习的要求。
  •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聚焦两会,各路权威专家聚焦两年反腐成果,破局现代治理新思路。大规模反腐败能否破权贵除恶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路在何方?
  • 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所谓权,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基本规律。仍然不过是为了满足贪婪者的私欲。中国历史上每个王朝灭亡的具体原因很复杂,但是,是指公共权力;所谓私,是与公相对立的个人私利。,或为金钱,就是利用、窃用、滥用公共权力而满足一己之私。腐败导致灭亡,早在文明诞生前夜的传说时代,我国腐败现象就已产生。当历史进入阶级社会后,腐败遂成为附着于统治阶级身上的痼疾。这些腐败现象在每个王朝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据文献记载。以权谋私,究其根源无不与这些腐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其形式林林总总、五花八门,严重的腐败导致速亡,或为权位,但归结其根本,腐败是一种以权谋私的行为
热门推荐
  • 原来你也在回忆

    原来你也在回忆

    京城风云镖局押运赈灾银两前往济南府,岂料镖银竟变成了石头。镖师被无辜捕杀,镖局遭灭门惨祸。总镖头段天涯含冤忍愤,泣血仗剑,独闯京城,在京城名捕碧玉虹的帮助下,秘查祸首行踪。谁知此一路凶险环绕,阴霾笼罩。定海侯、六扇门、柳五伯,黑白两道设阱布局;未婚妻,碧玉虹,双面佳人,身份难料。惊天大盗究竟是谁?真相背后另有真相,幕后之人却别有用心……
  • 夜半笛声(蔡骏作品)

    夜半笛声(蔡骏作品)

    池翠处于深深的恐惧中:与她有肌肤之亲的那个男人是一个早已死去了的幽灵! 她腹中的孩子是幽灵之子!七年以后,单身母亲池翠带着儿子搬进了一栋破旧的住宅楼,一夜之情使池翠有了孩子,第一天就在楼顶发现了一具尸体。肖泉却失踪了,她找到了肖泉的家,却发现早在一年以前肖泉就已经死了。同时,附近接二连三地出现孩子半夜失踪事件,每当有孩子神秘失踪,就会有人听到一阵毛骨悚然的笛声,在书店打工的池翠爱上了一个神秘的男子肖泉,传说中的鬼孩子也开始在黑夜里出没…… 这个城市的人们想起了五十多年前关于“夜半笛声”的可怕传说……乐团笛手苏醒曾经有过一支神秘的笛子,据说一旦吹响这支笛子就如同打开潘多拉魔盒一样降临灾难。 这支珍藏的笛子却不翼而飞了……笛声又响起来了,恐怖弥漫在这个城市的上空
  • 民国模范作文(日记篇)

    民国模范作文(日记篇)

    民国小学生日记PK当代小学生日记。继“开明国语课本”之后,再现民国语文教育风采!101篇民国小学生优秀日记,展示不同的少年中国!给当代语文教育一面镜子!给当代青少年一面镜子!全面展现民国小学生所思、所历、所感、所悟。在民国老课本引起广泛关注,并火热畅销之后。近日,民国小学生作文又被媒体疯狂转载,同时与当代小学生作文进行了比较,引起了热议。民国小学生作文多数语言功底扎实深厚,视角高远,思想深刻,最可贵的是,较少虚假套话。
  • 九分帅十分拽

    九分帅十分拽

    (10更以上/日)十六岁花季少女姚小布,从她世界里失踪的少年,五年后突然出现。然而,他却装作不认识她,冷漠疏离。少年左戈的到来,给小布平静的生活掀起了波澜,先是受到王子杨耀宾的青睐,再是偶遇奇怪的帅男孩杜德跃,接着又是神秘美少年的热烈追求……这一切似乎都潜藏在一团大谜里。五年前到底发生过什么?
  • 花期早至

    花期早至

    捡啥都不能捡一个孩子,遇啥都不能遇上孩子。面对捡到的孩子夏安然:可以把我当做拐卖儿童的罪犯,但是绝对不能把我当成孩子的妈!苏沐晨:就算这孩子是我的,我多没眼光才会让夏安然当我孩子的妈呀!爱情是花,当人工花期提前来临,是凋零还是绽放?!
  • 塔罗天使

    塔罗天使

    在埃及图书馆遭遇“祝融之灾”后,唯有《塔罗》一书保存相对完整。为了防止这部神秘之书落入异族的魔手,神职人员便将它用图画的形式绘在卡片上,交付于神官之手。最后,由亚历山大带入欧洲,于中世纪左右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玩的塔罗牌,它是神秘与智慧的结晶。
  • 轮回千年:倾世女娲红颜劫

    轮回千年:倾世女娲红颜劫

    她一朝穿越,却为天命而生,宿命之间徘徊左右;他真心相伴,愿得一人心,却终究抵不过天道作弄,可他却不信这天命;魔道妖道又如何,我要用这剑逆天而行!不斗不相爱,一斗疯狂爱,且看霸道男如何捕获女神心!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女佣兵穿越3:狂妃倾天下

    女佣兵穿越3:狂妃倾天下

    她抬起手往他一指:“王,你有两个选择,第一就是把你的侧妃杀了,第二,就让我杀了你!”她是来自现代的女佣兵,有着魔一样的本事,野兽一样的性格,行事更是霸道无比,穿越到异时空之后,却成为他强行豢养的杀手王妃。他是刚刚取得烈焰国的王,他宠她,让她随心所欲不受约束。可他绝美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是残忍,诱惑人心的笑容里,是薄情。当霸道遇上腹黑,真心对上假意,那一场恩宠下的情,谁输输赢?谁心软,谁死!
  • 小相公追妻记

    小相公追妻记

    他和她,青梅竹马。小时候的他,总是受她保护。情窦初开,他去追大家闺秀,她搞破坏,顺便史无前例的纠缠他。后来,迫于压力,她远嫁南方,他才发现,没有她的生活,陷入了混乱。于是,他认真学习做生意,考虑举家迁往南方。再相遇,他已进化成狼,势必要扑到她这个小白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