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1500000042

第42章 钱多,幸福感就强吗?

解读了货币的种种密码,了解了“钱”的过去和将来,我们还是要回到一个终极的问题—货币和幸福是什么关系?

很多人都认为只有有钱才能获得幸福,而现实是有钱人都说自己不幸福,或许这就是有钱人的“围城”效应吧。关于这个话题可以从很多个角度阐释,但为了更加符合本书的主题,我们主要还是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希望能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的直接感受是,货币是财富的象征,而财富能给人带来很多的效用和满足,这也就制造了幸福。所以,通过货币的积累是可以得到幸福的。

研究显示,年收入 7.5万美元是美国人幸福的基准线,一个人的收入越是低于这个基准,越是感觉不幸福。如果年收入高于 7.5万美元,无论高出多少,人们的情绪状态都不会有太大改善。但是,高额的收入由于与社会评价相关,能够提升人们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换句话说,收入超出 7.5万美元越多,人们越感觉生活富足和成功,从而得到更深层次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也就是第二种层面上的幸福。

货币虽然能带来幸福,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追求收入的最大化,从而达到幸福的最大化。在这方面,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有一个幸福公式:幸福=效用 /欲望。幸福与效用成正比,与欲望成反比。效用的大小就可以用货币来衡量,即只要有了钱,就会有电视机、洗衣机和高级家具,就有高质量的物质生活,货币所带来的效用就能增加人们的幸福感,但另一方面,欲望会慢慢吞噬你的幸福,无限的欲望甚至会使得幸福感趋向于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收入的增加,一些人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多,欲望不断膨胀,想赚更多的钱,甚至想去当大官。面对无限的欲望,资源则是稀缺的,欲望往往得不到满足,这会非常痛苦,即使得到满足后,也会有更大的欲望,幸福也就无法实现。

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当效用和欲望相互协调时,我们的幸福才是最大化的。如果我们的货币能给自己带来一个单位的效用,我们的欲望也是一个单位,即我们虽然不富足,但也不会因为目前买不起很多东西而苦恼。这时候,我们的幸福程度是百分百,如果我们的货币能给我们带来 50单位的效用,但是也激发了我们 100单位的欲望,那么我们的幸福程度只有 50%。所以,贫穷时可以获得幸福,富裕时也能拥有幸福。关键是在不断追求收入增长获得效用的同时,我们还要不断地调整欲望,以求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这样幸福才不会离我们太远。

比起 30多年前还没改革开放的中国,如今的中国人有钱了,而且有钱人越来越多。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的多数人还是不幸福,这是为什么呢?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说:“我们这个民族曾经有自己的信仰,比如孝道,比如温良恭俭让,但今天,除了我的这个姓 —钱之外,什么都不信。”

在今天充满欲望的繁华都市里,总是为了兜里缺钱而焦虑烦躁的人们大有人在,为了得到更好的生活,想要更多的钱,于是更加努力地工作,然后维持更高水平的花销,结果反而更加为钱焦虑。他们愿意相信,只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只要有更多的钱,一切问题就都会得以解决。但现实不是那样,这种高收入必然带来高幸福的观点,很多时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当住房和食物这些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额外的财富很少再能增加人们的幸福感。一年挣 3万元的人和一年有 30万元收入的人相比,在幸福感上的差别非常小,只不过许多人对此都并不了解。

当代社会,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财富等同于金钱,或者说财富等同于物质。但是财富仅仅指的就是物化的东西吗?其实财富可以包括精神的满足、信仰的拥有,还应该包括人生的辉煌、身体的健康等。原本我们的财富观念很丰满,但这改革开放以来的 30多年间,出现了财富的物质化。应该说,我们越来越不幸福的原因是,我们自身的观念出了问题。当代社会人们对某些概念的认同发生了变化,社会往往被物质的东西所标榜,有车、有房、有存款才是成功。物质改变着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甚至有的时候是在践踏自身尊严的基础上取得成功。如《北京爱情故事》中的石小猛为了物质的东西而放弃了自己坚守五年的爱情信仰,这反映的不仅仅是个案,而是一个时代的问题。

其实,在生活中往往有许多积极的、好的方面,但许多人却忽略了它们,“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忽略了自己的幸福”、“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是其真实写照。在经过多年冲刺般的财富赛跑后,一些人除了赚钱,不知道人生中的目标与追求到底是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种缺乏信念与理想的状态,难以产生长久、快乐的幸福感。现代人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竞争中,比职位、比房子、比财富……比来比去,人们的心里只剩下欲望,没有了幸福。一旦人追求的不是如何幸福,而是怎么比别人幸福时,幸福也就离你远去了。美国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曾显示,在生活中多去帮助他人,能让自己感到更快乐。但现代社会中,乐于无私奉献的人越来越少,斤斤计较的人越来越多。如果你总算计着“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做这件事值不值得”,就会生活得很累。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能知足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了房子想换更大的,有了工作想换更好的,有了钱想赚得更多……这些欲望,指使着人无休止地奔波劳碌,硬撑着去争取登上那“辉煌”的顶峰。当前社会虽然通讯高度发达,但人们的心灵却渐渐疏远了。现在的人越来越倾向于“右脑”思维模式,而右脑掌管个体、权力、地位等,对于幸福的感受度几乎是零。幸福感来自于左脑的感受,很多时候不是生活中的幸福少了,而是人们不再掌握感受幸福的能力。购房、子女养育、家庭养老负担等问题,因对职场晋升空间感到担忧而产生的工作压力,朋友同事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都成为了中国人的“压力源”。在大城市中,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孩子,多处于一种烦躁不安的焦虑状态,这让人们无法从心底感受到幸福。

但是,是不是钱越多越好呢?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 Daniel Kahneman曾感慨过:刚工作时挣的那点儿钱最让我们高兴,因为最初挣到的钱给人们增添的快乐最多;而随着钱越赚越多,快乐的增加则趋于平缓,但我们为了高收入而付出的紧张、压力和烦恼却越来越多。

国内著名心理学家赵国秋教授也曾说,从心理学角度讲,金钱数量和人的幸福感并不完全成正比,而且有时钱多了反而会陷入较大的痛苦中,出现“富裕的烦恼”。他认为个人年收入在 3-8万元时,收入高低和幸福度成正比;当收入超过 10万元甚至更高时,金钱对幸福度的贡献就不是完全成正比关系了,到达一定高度后甚至可能反方向发展。也就是说,挣钱所带来的好感觉,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其边际效应是递减的。看来,幸福与财富的多少,并非绝对成正比。事实上,超级富翁的一个共识是,“金钱可以增强,也可以削弱幸福感,取决于如何使用财富”。

一个饥饿的人吃第一个馒头会感到很香甜,吃第二个的时候感到很满足,吃第三个的时候感到很饱胀,若再吃第四个、第五个就是负担了,快乐全无。人们从获得一单位物品中所得到的追加的满足,会随着所获得的物品增多而减少。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里会有不同的感受,同样的物品对处于不同需求状态的人,其幸福效应也是不一样的。人们对同一事物幸福的感觉,会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降低。这就是幸福递减定律。

随着财富达到一定程度,金钱对于幸福的作用力突然显著下降了。因为在一定的收入和资产水平上,钱的数量仅仅变成了一个纯数字,对个人和家庭生活已经起不到“质变”的作用。金钱,对于一个富翁的直观幸福感提升作用,已经远远不如它对一个职场新人的幸福提升作用。多项研究表明,在“衣食足”的人群中,财富的多寡,与主观幸福体验的关系很微弱。或者说,在达到舒适温饱之后,财富的增加所带来的幸福感会越来越弱。正如一个研究者所形容的,开奔驰上班的人,并不一定比坐公车上班的人幸福很多。而极少数巨富的人群的幸福感,仅仅比一般人稍高一点,而他们的财富却远远超越普通人群,财富和幸福感不成比例。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富人们到后来获取财富的目的已经不是满足第一层次的生理需求,而是寻求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了。从实现自我的程度上来说,超级财富的增长,还是很能提升幸福感的。

不可否认,财富和幸福感,确实有一些正相关关系。比如,跨国跨文化比较研究表明,一些富裕国家中对生活满意并具有幸福感的人的比例高些,如瑞士和一些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但当经济指标超越一定限度,财富和幸福感的正相关关系便消失了。多国比较研究发现,人均产值8000美元以上的国家中,财富和幸福感之间没有任何相关关系。而且,从时间上讲,经济的发展和相应的收入增强,并不带来相应的幸福感的提高。

那么怎样才能做一个有幸福感的有钱人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作为朴素的中国人,把已经丢掉的老祖宗的那些优秀文化传承下来就可以了,比如信仰、文明、审美、道德、伦理,只有这些东西才能让我们的财富成为真正健康而圆满的财富。如果我们拥有的所有物质财富不是为了兑换成这样一种终极财富的话,那么,我们的财富除了让我们担心外,不会有什么其他的效果。当拥有了真正的财富之后,才有可能把财富变成幸福。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如果不希望经常在大喜大悲中过活,而是希望寻求平静和谐的生活质量,那么,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努力做一个稳当的“长跑冠军”。

金钱是我们改善生活状态的工具,掌握驾驭现有财富的能力,才能让金钱成为我们忠实的仆人。有句意大利谚语叫做:让金钱成为我们忠心耿耿的仆人,否则,它就会成为一个专横跋扈的主人。幸福不在于财富物质金钱的多少,而在于拥有者保持平和心态、自觉节制欲望、惜取眼前人。欲望越少,交易越少,疾病越少,幸福快乐才能越多,幸福的花儿才能自由开放。

经济的繁荣很可能会促使越来越多的人独立生活、独自工作和独自娱乐,但却使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失去更具有价值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人与人和谐相处是最快乐的,人类需要人与人之间亲密的联系。

同类推荐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全集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全集

    一部通俗易懂的老百姓经济学手边书。以讲事实、过日子的方式说事儿,在嬉笑怒骂中让艰涩难懂的经济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为大家开启一扇个人理财、经济形势分析、经济政策解读的窗口,帮助那些也许对经济学知识不那么了解的P民“活明白”,不再给资本家、投机客、“砖家”当炮灰。
  • 全球大趋势2:被债务挟持的世界经济

    全球大趋势2:被债务挟持的世界经济

    在美国两轮量化宽松和中国4万亿的刺激下,人们普遍预期世界经济将如期复苏。但正如米塞斯所说:“信用扩张确实能导致一时的繁荣,但这种繁荣迟早会归于破灭,导致新一轮的萧条。”世界经济衰退的阴影于2011年年中再次橫扫全球。引发这次恐慌的是再度出现的类似于2008年秋季的违约危机,只不过上次麻烦的制造者是那些金鬲机构,而这一次则是政府债务。 更为麻烦和棘手的是,世界逐渐“老”去,创造财富的人将越来越少,但需要赡养的人口却越来越多。当前的债务问题只能曰益恶化,世界经济被债务挟持……
  • 经济学常识1000问

    经济学常识1000问

    作为如今社会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经济”当之无愧——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经济学更是大行其道,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科学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抽象的学问。一门科学,必有一套自己的概念和体系,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古代大臣们对经济问题的真知灼见,也许有不世之功,但不系统、不规范,都不是经济学。经济学这门学问,是对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经济关系进行理论的、应用的、历史的以及有关方法的研究的各类学科的总称,是20世纪的显学,其根本作用是富国裕民。照理说,这样的学问一定历史悠久,可是,正相反,经济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科学
  • 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

    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

    18岁以前,你的经济条件由你的父母决定。而等到18岁以后,贫穷还是富有,就由你自己负责了。《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不只是为年轻人编写的,它同样适用于所有的不分年龄段的经济学“门外汉”,以及作为大学里经济系相关专业的预科教材书,它起着开启经济学“大门”的作用。《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的重点不在于要求你能掌握那些深奥的理论或者学会使用数学、图表之类的工具分析经济问题,而是在于逐步引导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现实经济中的各种问题,并做出决策。“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换句话说,就是“用合理的方式去思考”。
  • 教室外的经济学

    教室外的经济学

    这本书,能帮你在需要决策时做出更好的选择,教你如何在经济上做一个精明聪慧的人。
热门推荐
  • 第一郡主:萌萝女皇

    第一郡主:萌萝女皇

    要争就争第一!要复仇一个不留!皇帝没人当,本郡主只好勉为其难!可这臭屁面瘫的家伙居然是神兽白虎?因为救过本郡主就以身相许?替他生孩子?“生屁啊!谁爱生谁去!谁要生一窝小老虎,你才老虎,你全家都是老虎!”“郡主,你这么母老虎,当心嫁不出去!”“没事,本郡主娶男妃就行!”某神兽脸色一黑邪魅一笑,小羊羔变身腹黑大老虎,掐掉一朵朵桃花,没美男看郡主怎么搞外遇。萝莉郡主杀奸逆占城池夺皇位,遇神杀神遇佛诛佛,一代女王横空出世!神兽白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战场常胜官场亨通,战神威名威震九州!
  • 中小企业财税一本通

    中小企业财税一本通

    本书全程展示了从原始单据到报表的所有操作流程,详细解读了两大核心报表的填报与处理技巧,并从账务处理的7大关键入手,介绍了如何把控12种税目申报缴纳,从而使得没学过财务的管理者也可以正确进行财务决策,通过一套账轻松规避财税风险,将隐患解决在账面之外。
  • 公园里的谋杀案

    公园里的谋杀案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解密中国大案2006

    解密中国大案2006

    这《解密中国大案2006》中所收集的案件都曾经在国内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也就保证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同步,《解密中国大案2006》精选了2006年度全国法院审理的部分大案要案,通过纪实文学的方式,呈现着非常实在的生活面貌。,所有的纪实文章都是丁一鹤亲自采访案犯或是案件当事人后写成的,这些文章也都经过了案件的承办法官或审判长的审阅,确保事实的准确无误。因为是真实的,展开了他讲述的案件故事和审判故事
  •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5)

    世界最具可读性的短篇小说(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假秀女爱上真王爷

    假秀女爱上真王爷

    爱一个人,有多苦?白月儿不知道,她只知道她莫名地爱了,爱上了一个根本就不爱她的男人……恨一个人有多累?李隐不知道,他只知道他累了,所以他不再爱了。只是谁知道在他决定不再爱的时候,他遇到了与心上人几乎一模一样的她?这是老天的捉弄吗?还是仅仅只是一个巧合?他们……还会像从前的他和她一样吗?满月群号:91564141,欢迎各位亲们前来做客。推荐关于李瞳郡主的新文《妖孽郡主的绝色男宠》http://m.pgsk.com/a/259190/
  • 花神归位之:美男身边绕

    花神归位之:美男身边绕

    【沂羽谷出品】(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模仿)本文已完结,本文小清新,小虐情,不女强,不喜勿进。简介:莫白:一头深蓝色的发,披散在身上,墨黑色的眸子,清澈纯净,宛如天上的月神,纯净如初生的婴儿,如梦如仙的轮廓美得让人觉得像蒙了一层雾色,看不真切,却依旧美到极致,妖冶的五官和冷漠眸子里的复杂表情,行成了强烈的对比。烈炎:深紫色的发,看起来是如此的顺滑。他的眼睛是浅蓝色,如最蔚蓝的天空,是如此清澈。他额间的花朵让那张如谪仙般的脸,更多了丝女子的娇媚之气。姬夭天:火红的发像火焰般耀眼,他的轮廓很美很飘渺,他额头上朱砂红梅花图案透着神秘,花洛很喜欢。他的轮廓自然更是天神的杰作,完美至极。粉色的眸子拥有着魅惑人心的能力,不过最让花洛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的笑容有种特殊的魔力,会将所有目光吸引。墨轩:绿色的长发,在发尾绑了一个青色的蝴蝶结。他看起来十分柔美,脸色一年四季都显得苍白,也许跟他本人的柔弱体质是很有关系的,浅绿的眼睛,很有灵气,是一个非常惹女人疼爱的类型。花洛,神界的花神,因痴迷冥界的曼珠沙华,经常浇灌最终爱上了冥王莫白,天神大怒,月神袒护,最终他们三人一同历劫,在她的历劫途中,究竟是谁住进了她心中,又是谁牺牲了自己成就了她的花神之路?
  • 我家有只狐狸

    我家有只狐狸

    都说放生是积大功德,可是许念白花了几百块买了个羊不羊狗不狗的东西,却是为了……吃!——————一个彪悍小白领与一只千年妖狐,还有一个帅哥除妖师之间乱七八糟的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