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1300000005

第5章 在历史的叉路口上--历史个人作用的机制(上)

1.历史的叉路口

路,总有叉路口;行人在这个叉路口上有个选择哪条道路的问题。选对了,可以直达目的地。选错了,轻则绕远,重则误事。

人生的路上也有叉路口。柳青在他的名著《创业史》中有这样的描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生活的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我们这里要说的是历史的叉路口。人类历史的发展,如同行路、如同人生一样,也有其叉路口。在这种历史的叉路口上,如果历史也作了错误的选择,那影响的就不仅是某人的一个时期或一生,而是民族或世界的一个阶段,亦或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

这样的叉路口,在人类的乃至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经常出现的。

1644年李自成率起义军攻陷北京,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叉路口。倘若李自成对部下不是采取放纵而是采取约束、对吴三桂不是采取激怒而是采取优抚的政策,大顺王朝倾刻灭亡、清军旋即人关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这一点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有过详细的论述。

1917年,是俄国历史发展上的一个叉路口。倘若不是列宁坚持己见,选择了十月革命的道路,而是像另外许多人如加米涅夫等主张的那样,放弃武装起义,那么俄国的历史就决不是像现在这个样子,甚至整个1917年以后的世界历史都要重新写过。这一点在联共(布)历史中也有详细的说明。

1976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几度面临叉路口。当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逝世之后,是选择果断粉碎“四人帮”、结束“左”的路线统治的道路,还是任由他们篡权;是选择实事求是、开创新局面的道路,还是沿着“两个凡是”的旧路,按既定方针办;是走改革开放的路,还是继续走保守封闭的路?在这一系列的历史叉路口上,每一项不同的选择都会不可避免要改写中国20世纪后几十年乃至21世纪以后的历史。

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中常说,“历史发展到了转折关头”,“历史的进程面临着关键时刻”;我们也常在历史典籍中看到这样的发问:“中国向何处去?”“民族向何处去?”其实,这些都是历史发展到某种叉路口的反映。

我们也常常这样说:“历史不是笔直的康庄大道”,“历史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当然都对。但是,这样说过之后,还很容易使人产生一种误解,即把历史之路理解为一条封闭的没有任何叉路的弯弯曲曲的大道。其实,不如这样说更为确切:历史的大道是曲折而又歧路丛生。这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没有歧路的路是无须选择的,那样历史的发展也就太容易了些。

所谓历史的叉路口,也就是当历史按照一定的方向前进到一定阶段时,在如何继续前进问题上,所出现的几种可能性同时并存的局面。

这种历史叉路口的出现,带有必然性。每当历史转折的关头,每当社会激变的时刻,都会出现这种叉路口。

2.站在历史叉路口上的历史人物

在历史的叉路口上,历史本身并不会作出什么选择。作出这种选择的是人--这个历史的主体。而在所有的人中,能够参与这种选择的首当其冲的就是站在历史叉路口上的历史人物--人民群众的代表。人民群众选择历史人物,历史人物选择历史发展中能够选择的样式。人民群众作为历史主体的选择作用往往是通过他们的领袖人物的选择来实现的。

站在历史叉路口上的历史人物,由于其具有位差优势,站得高些,看得远些,常常能比普通个人更早些看到或感到这种种历史叉路口的出现或到来。而当历史走近叉路口,需要作出选择时,他们也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要作出自己的选择--这种历史人物的选择同时就是历史的选择,是历史人物代表历史所作出的选择。

在1644年的中国历史的叉路口上,李自成及将领们选择了腐败;在1917年俄国历史的叉路口上,列宁选择了起义和革命;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历史发展的叉路口上,邓小平及其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改革。

历史人物在这种历史叉路口上所作出的选择,无论正确与错误,都会对历史发生无比重大的影响。正确的选择,可以减少历史的曲折,减轻人类的苦难,使历史更快地前进。错误的选择,会增加历史的曲折,加重人类的苦难,使历史放慢前进的脚步。

当然,历史人物在历史叉路口上的一两次正确的选择,不等于就保证了人类的永久幸福,而一两次错误的选择也不就等于葬送了整个人类的前途。一般说来,这种历史叉路口的选择不可能永远正确,也不可能永久错误。当历史在错误的叉路上行走了一段或长或短的道路之后,就会产生新的叉路口供伫立在叉路口上的历史人物(这可能是同一个人或同一群人,也可能是另一个人或另一群人)作出新的选择。就是说,那错误的选择本身也是靠正确的选择来纠正的。十月革命后初期列宁曾错误地选择了一条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道路,但失败了。很快列宁在新的叉路口作出了新的选择--实行新经济政策。50年代末以后,毛泽东错误地选择了一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直到70年代后期历史才出现了新的叉路口,使得人们有可能选择一条正确的路,这就是我们现在走上的改革之路。

可以这样说,站在历史叉路口上的历史人物之最重要的职能就是要对历史中出现的叉路作出自己的选择。换言之,就是要为历史发展的下一步选定方向,把好舵轮。

实际上,凡是有所作为的历史人物,无一不是在历史叉路口的选择上作出惊人之举的伟人。罗斯福以违心之言连任总统,终于在一片反战声中把美国拖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漩涡,做出了参与拯救人类的贡献,无疑是惊人之举。列宁在十月革命中作出的选择,使得24小时之间改变了俄国的颜色,开创了贫穷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也是惊人之举。

3.决定历史人物作出某种选择的因素

历史个人在历史叉路口作出一定的选择,比普通个人的追随行为当然更具有主动性,更需要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是,就其作出选择的因素而论,仍然是主动与被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制约性的统一。

这里我们要分析一下促使历史个人作出某种选择而不是其他选择的种种因素。

其一,社会发展趋势的透明度以及历史人物对这种趋势的认识程度。当历史发展到叉路口时,社会本身会或隐或现地呈现出某种趋势,这种趋势依历史本身的成熟程度可能明显一些也可能隐蔽一些。历史个人由于他所处的位差优势应当远比普通个人对这种趋势有更深刻的认识或预感,历史个人的选择首先取决于他对这种发展趋势的认识程度及其随之而来的预感。1917年的列宁比别人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认识了俄国近几个月的发展趋势,预见到了革命胜利的可能性。正如他分析过的那样,在当时的俄国,被统治者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了,统治者也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

其二,历史人物所代表的阶级、阶层、集团的利益以及由之而来的情绪、心理亦即民心。历史人物所由以产生的那个阶级、阶层和集团,对历史人物本身有极大的影响。1976年10月,华国锋等中央高层领导之所以能下决心作出粉碎“四人帮”集团的决策,就是因为这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所向。

其三,历史情绪的发展使得别种选择都成为不可能。在历史叉路口上常常有这种情形,看来似有数种可能的选择方案同时存在,但在进行可行性分析之后,别的出路都堵死了,或者几种其他选择都碰了壁、失败了。这时候,就只有此一选择可走了,尽管还不能肯定这一选择就一定能够成功。1927年后,毛泽东之所以选择了井冈山的道路,首先是由于红军攻打武汉、长沙等大城市的相继失败。1934年10月红军之选择长征一途,就是别无他路可走的惟一选择。

其四,历史人物本身的使命感、道德感、荣誉感。斯大林说过,伟大的激情可以产生伟大的人物。这话亦可以逆着说,伟大的人物往往有伟大的激情。激情的源泉则是历史人物自身所具有的使命感、道德感、荣誉感。罗斯福选择了率领不愿意参战的美国投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不惜欺骗本国舆论,主要是他的使命感在起作用,他感到自己肩上负有领导人民参与战胜***的责任。就连错误地发动“文化大革命”的毛泽东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反修防修”的使命感而这样做的。

其五,历史人物自身的权势欲、统治欲。黑格尔几次强调过“恶”在历史中的杠杆作用,恩格斯也屡屡称赞这个观点深刻,认为“善”在历史中的作用远不如“恶”大。权势欲、统治欲可以说正是在历史中起着重大作用的“恶”。这样的实例很多。秦始皇之所以选择了挑起统一中国的这副担子,就其主观而言,是有一种权势欲、统治欲于其中的,不一定就是他认识到了中华民族需要统一这样一个规律。亚历山大帝国的开拓、希特勒称霸世界的野心,都与这种“恶”的欲望有关。

其六,其他极为偶然的因素。历史人物的偶然患病或对某一事物的偏好,甚或是身边某些小人物的有意无意之言,如果适值选择者有意无意承认的话,都可能对历史选择发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埃及帝国的延续,不能说与克里奥佩特拉的鼻子完全无关。侯赛因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国王与他挨了那一枪却偶然未死大有关联。古代人作重大历史选择时先要占卜以明天意,就更是偶然的因素在起作用。据记载,尧有四个儿子,在选择谁继承大统问题上委决不下就曾求助于占卜。我们不是说上述某一种因素就能导致某种选择的出现。一般说来,一种选择的建立总是多种因素促成的。但是有时候,其中一两种因素甚至是极偶然的因素也有可能在这一选择当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都是完全可能的。

4.历史怎样借助于历史个人进行选择

在历史发展的平稳时期,或许历史人物的作用不那么鲜明,

要不是大众传播媒介的现代化设施全天候地传递着世界各国大人物的活动,人民不会想到这些人在干什么。但是,在历史发展的叉路口上,历史人物的作用却表现得非常突出。这种作用又集中地表现在他们所作的历史选择上。历史发展的奥秘何在?特别是在历史的叉路口上何以使历史走上这一条路而不是另一条路?这是即令是历史学家也常常为之苦恼不堪的问题。借助于我们提出的历史叉路口选择理论,我们可以就此作如下回答:秘密就在于历史人物作出的选择。

我们这样说,也许有人说我们是“英雄史观”,是伟人决定论。其实大为不然。这种选择固然是由历史人物直接作出的,但是,它却是客观规律与主观意志的统一,是群众力量与个人作用的统一,是必然与偶然的统一。

何以如此?我们知道,历史人物之作出某种特定的选择的,至少是由前述六个方面的因素之一或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这里既有客观因素,如历史趋势、客观规律、民心民意;也有主观因素,如历史人物的志向、欲望、性格;既有必然规律的支配,也有偶然因素的影响。

我们可以说,历史正是借助于历史人物进行叉路口的选择而行进的。或者说,历史把自己的命运在这一时刻交给了它所选择的历史人物。黑格尔认为英雄人物是世界理性的化身,是绝对精神的体现;《水浒传》上讲英雄豪杰的使命是“替天行道”。这些说法,如果剔除其中的迷信色彩和神秘因素,把“世界理性”、“天”换为“历史客观规律”本身,都还是颇有道理的。

同类推荐
  • 变革风生(1980-1989)

    变革风生(1980-1989)

    本书综述了记载了自1980年至1989年以来中国近代历史大事件。
  • 水经注

    水经注

    《水经注》是南北朝时期北魏郦道元的著作。从书名来看,此书是另一种叫做《水经》的书作《注》。事情的确如此,三国时期的一位已经不知名的作者写了一本名叫《水经》的书,内容非常简略,全书仅1万多字,每一条写在此书上的河流,都是公式化的:发源、简单的流程、入海,或在何处汇入另一条大河。
  • 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每当翻开中国历史的厚重画卷,古老中国的沧桑与恢弘就一次次在我们面前铺陈开来。中国近代历史,是一部交织着愚昧与觉醒、压迫与抗争的历史,也是古老的中国走向新纪元的重大转折时期。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新局面,而发生于1911年1O月1O日的武昌起义,则以它的胜利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辛亥革命的发生,其伟大的划时代意义,直到今天仍被后人所铭记。
  •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帝国如梦魇般淹没

    帝国如梦魇般淹没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止转动,变迁的是时代,更迭的是王朝,唯有那兴衰得失的历史规律亘古不变,在每一个王朝身上重复上演。本书从历史上的25个王朝出发,深入探讨王朝兴衰的原因,揭示朝代更迭的秘密,向读者全方位展示各个帝国从崛起到淹没的历程。
热门推荐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周公姬(jī)姓,名旦,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他是周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在周文王诸子中,周公排行第三。商朝末年,周公的长兄伯邑(yì)考被殷(yīn)纣(zhòu)王烹(pēnɡ)死,次兄即武王姬发。周公自幼为人诚实忠厚,孝敬父母,多才多艺,因此他和武王发都深得文王的喜爱。文王之时,周族在西方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文王去世后,武王继承父位,继续进行灭商的事业。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周公一直是武王的得力助手。
  • 甜蜜再恋:我的老婆是公主

    甜蜜再恋:我的老婆是公主

    她是娱乐圈的当红新星,出淤泥而不染的清纯玉女。他是国际连锁集团的行政总裁,叱咤商界的风云天才。大学时的契约婚姻到彼此相爱的信任相属,羡煞多少旁人。他们的故事,成为T大流传的童话。毕业后,属于他们的故事正在延续,属于他们的生活正在开始。。。。。。
  • 原狱

    原狱

    一群农民起义者为逃避官府追捕,匿入煤窑挖煤为生,残酷而充斥着血泪的原始积累由此开始。不蓄私银的美好时代结束了,共同的精神崩溃了。以金钱为基础的新秩序在一场场火拼与厮杀中建立起来。有了雇佣与被雇佣,有了剥削与被剥削,有了暴富和赤贫,有了这块土地的繁荣“娼盛”。花窑原始积累的残酷不亚于煤窑,金钱的气息充斥在糜烂的空气中。花船上滋生着年轻女人的梦想,煤窑下沸腾着青壮男儿的热血。然而,仍有人顽强地以人的名义生存着,挣扎着,呼唤着公理与正义,期待着革命。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炼狱仙魔

    炼狱仙魔

    一斩将台生死路。八方谁惧我为君!,杨峰,昔日战神的传承者。经历家园破败,亲友离失,怀负战神遗愿,为重集九天神兵,踏上修真。斗天,斗地,斗破所谓的至高至尊;为亲,为情,捍卫那片永恒的宁静。纵横仙魔,谁是谁非,成仙也罢,入魔也罢!今夜狂风乱辰星,一朝云动舞幽冥
  • 异能少女重生:天才商女

    异能少女重生:天才商女

    一杯加料的酒,她被男友送给上司,身陷泥泞,无法自救之时,一颗子弹送她回到年少时代。携带随身空间,她驰骋商场、征服枭雄、闯荡都市。赌石?小意思!看病?她更会杀人!有人出高价买她性命?那还等什么,赶紧派人去接任务,记住,要先收酬金!
  • 唯美浪漫

    唯美浪漫

    真的同一屋檐下之后,才发现,她,竟真的,不能不爱他……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医生杜明之苏绣旗袍

    医生杜明之苏绣旗袍

    这个世界对于我与你所见,如同一件旗袍的里与面,一面灰暗,一面光鲜。而你与我根本的不同,只在于对这样的世界,相信或者不相信。他依然是那个外表冷漠的麻醉师,穿着手术室的白大褂,每天独来独往地行走在医院里。他的爱情纠缠在一对母女之间。两个人,仿佛一个属于白天,而另一个属于黑夜。当杜明最终选择了不回头……那个阴郁地走在晚风里的少年,那个独自成长的医学院的男孩,他用自己的方式,让这段爱情成为了永恒。而唯一让童话永恒的方式,恐怕就是永远都不要醒来。
  • 傲气丫环闯江湖

    傲气丫环闯江湖

    “丫头,那是你亲大哥。”“那又如何,我又没见过,杀了便是。”“丫头,在皇宫要收敛一些。”“收敛做什么,难道等着他们来杀我啊!”“丫头,咱们什么时候成亲啊?”“等你把那个说是我大哥的人杀了给我当聘礼的那天。”没有最腹黑,只有更腹黑。此女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调戏得了美女,勾引的上帅哥;杀的了大哥,踩得扁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