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0500000002

第2章 远古传说战国乱(1)

盘古开天辟地

盘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神,他殚精竭虑,以自己的生命演化出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给后人留下无穷无尽的宝藏,是中华民族崇拜的英雄。

据民间神话传说,盘古出生在黑暗团中,他不能忍受黑暗,于是用神斧劈向四方,一股清新的气体散发开来,飘飘扬扬升到高处,变成天空;另外一些浑浊的东西缓缓下沉,变成大地。从此,混沌不分的宇宙变成天和地两部分,不再是漆黑一片。为了防止天和地重新合并,他不断地施展法术。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经过一万八千多年的努力,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变得厚实无比。

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盘古的左眼变成太阳,照耀大地;右眼变成皎洁的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千万缕头发变成颗颗星星,点缀在美丽的夜空;鲜血变成江河湖海,奔腾不息;肌肉变成千里沃野,供万物生存;骨骼变成树木花草,供人们欣赏;筋脉变成了道路;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供人们使用;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供人们收藏;汗水变成雨露,滋润禾苗。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化作了东岳泰山,他的脚化作了西岳华山,他的左臂化作南岳衡山,他的右臂化作北岳恒山,他的腹部化作了中岳嵩山。传说盘古的精灵魂魄也在他死后变成了人类,所以才会有“人类是万物之灵”的说法。

盘古是自然大道的化身,在开天辟地的传说中蕴涵了极为丰富而深刻的文化、科学和哲学等内涵,是研究宇宙起源、创世说和人类起源的重要线索。而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更是人类精神的至高境界。

燧人氏钻木取火

从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是怎样进化的,我国古代有许多传说。传说中往往把成就归于个别的大人物。

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简单,周围又有许多猛兽,随时随地会遭到它们的伤害。后来,他们看到鸟儿在树上做窝,野兽爬不上去,不能伤害它们。原始人就学着鸟儿的样,在树上做起窝来,也就是在树上造一座小屋。后来的人把这叫做“构木为巢”。传授这种方法的人,就被人们称做“有巢氏”。

最早的原始人,也不知道利用火,采摘来的植物果实和捕捉到的野兽都是生吃的。后来,才发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我国的先民已经知道利用火)。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经过多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办法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又过了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也有的把燧石敲敲打打,敲出火星来。这样人们就明白了人工也能取火(从考古材料发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物的品种也增加了。人们把教授他们人工取火方法的人称为“燧人氏”。据说,燧人氏还教人捕鱼。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臊味不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熟来吃了。这样,人们的身体素质就有了极大的提高。

不知过了多长的时间,人们开始用绳子结网,用网去打猎,还发明了弓箭。这样,平地上的走兽,天空的飞鸟,水里的游鱼,都可以射杀、捕捉起来供人类食用。捕来的鸟兽,多半是活的,一时吃不完,还可以留到下次吃,这样,人们又学会了饲养。这种结网、打猎、养牲口的经验,都是人们在劳动中共同积累起来的。

这种渔猎的时期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人类的文明越来越进步。开始,人们偶尔把一些野生谷子撒在地上,到了第二年,发现地面上长出苗来,一到秋天,又结出了更多的谷子。于是,人们就大量栽种起来。他们用木头制造一种耕地的农具,叫做耒耜。他们用耒耜耕地,种植五谷,收获的作物就更多了。后来传说中把这些种植庄稼的人说成是一个人,名叫“神农氏”。传说中的神农氏还亲自尝过各种野草野果的味儿,有甜的,也有苦的,甚至碰到有毒的。他不但发现了许多可以吃的食物,还发现了许多可以医治人们疾病的药材。

从有巢氏到神农氏,这些传说中的大人物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从钻木取火,一直到渔猎、畜牧,发展农业,反映出原始文明的发展进程。

涿鹿之战

涿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这是远古时代一次很大规模的战争。

传说约四五千年前中国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兴起于今关中平原、山西西南部的黄帝族与炎帝族经过融合,沿着黄河南北岸向今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带发展。而兴起于今冀、鲁、豫交界地区的蚩尤九黎族,则由东向西发展。两大部落为争夺宜于牧猎和浅耕的地带,展开长期的争夺战。

据说蚩尤族善于制作兵器,其铜制兵器精良坚利,且部众勇猛剽悍,生性善战,进入华北地区后,首先与炎帝部族发生了正面冲突。蚩尤族联合巨人夸父部族和三苗一部,用武力击败了炎帝族。炎帝族为了维持生存,向黄帝族求援。黄帝征集各部落、联盟兵众,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

黄帝族率领以熊、罴、狼、豹、雕、鹖等为图腾的氏族,数战不胜。后来,黄帝命应龙作水阵阻挡蚩尤,但被效忠于蚩尤的风伯雨师所破。蚩尤率领所属七十二氏族(或说八十一氏族)利用浓雾天气围困黄帝族。黄帝请旱神女魃作法,天气骤然放晴,旱热难当,使习惯东南方阴雨气候的蚩尤无法忍受,败阵南逃,结果在冀州之野被擒杀。

远古时代的这场战争,结束了部落时代的历史,各部落的人都愿归顺轩辕,一致拥戴他为盟主。从这时起,世界上第一个中央有共主的国家建立起来了。中华民族开始形成了,从此以后,人们都尊称黄帝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涿鹿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尧舜禅让

尧,中国古代传说的圣王。《尚书》和《史记》都说他名叫放勋,后代又传说他号陶唐,姓伊祁,因此称为唐尧。尧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和大家一样住茅草屋,吃糙米饭,煮野菜做汤,夏天披件粗麻衣,冬天只加块鹿皮御寒,衣服、鞋子不到破烂不堪绝不更换。老百姓拥护他,如爱“父母日月”一般。

舜名重华,又称虞舜,建国号有虞。按先秦时代以国名作为姓氏的习惯,被称为有虞氏帝舜。传说他是颛顼的七世孙,距黄帝九世,生于诸冯(在今山东省境内),家世非常寒微。

尧在位七十年,有德政,常征求四岳的意见,而且设立谤木,让平民可以发表意见,创立多个政权组织,要求荐举贤人,加以任用。传说尧还发明了围棋。尧晚年的时候,想找一个贤能的接班人,人们一致推举舜。尧听说舜很贤德,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一番考察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的全部职权让给了舜。这就是历史上的“尧舜禅让”。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禅让制度的话,就是:能者居之。

舜接位后,亲自耕田、打鱼、制陶,深受大家爱戴。他通过部落联盟会议,让八元管土地,八恺管教化,契管民事,伯益管山林川泽,伯夷管祭祀,皋陶作刑,完善了社会管理制度。他也仿照尧的样子召开继位人选会议,经过民主讨论,大家推举禹来做继承人。舜到晚年身体不好,依旧到南方各地去巡视,竟病死在苍梧(今湖南境内)的途中。舜死后,禹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大禹治水

禹又名文命,字高密,相传生在西羌(今甘肃、宁夏、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后随父迁徙于崇(今河南登封附近),父亲是鲧(ɡǔn),尧时被封为夏伯,故又称夏禹或伯,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同时也是奴隶社会的创建者。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尧就让禹的父亲鲧去治水。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改变了他父亲用堤坝挡水的做法,而是通过开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当时禹新婚不久,为了治水,他四处奔波,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因此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经过十三年的努力,他终于取得了成功。

在治理水患的同时,大禹还积极指导人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兴水上运输,重建家园。史书记载,洪水退去后,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他带领人们在田间修起条条沟渠,引水灌溉,种植粟、黍、豆、麻等农作物,还让人们在地势低洼的地方种植水稻。大禹为当时农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难怪孔子对禹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孔子认为禹王的功德是无可非议的:禹自己饮食菲薄,然而祭祀的祭品却非常丰富,这是至孝;平常他只穿粗恶的衣服,然而朝衣则讲究华美,这是恭敬群臣;他不注重自己的宫室,所以宫室很简陋,却尽力来为农民修建沟渠,以利农田,这是厚爱百姓。孔子说了这些事实以后,再次夸赞“禹,吾无间然矣”。

公元前2070年,舜正式把天子位禅让给禹。禹以安邑(今山西夏县)为都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称为夏历,又收取天下的铜,铸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由于禹在治水中的功绩,提高了部落联盟首领的威信和权力。传说禹年老的时候,曾经到东方视察,并且在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一带)召集许多部落的首领。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有一个叫做防风氏的部落首领缺席,禹认为怠慢了他的命令,把防风氏斩首。这说明,那时候的禹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名副其实的国王了。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即位,打破了禅让制度,开创了子继父位的世袭王朝制度。

父传子,家天下

夏朝(约公元前2146~前1675年),始于大禹,终于桀,共有十七位统治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也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朝代。大禹是我国历史上“相揖逊”禅让制度的最后一位受益人,史书上记载,与大禹一起治水的皋陶之子伯益功勋卓著,理应是禹的继承人,但禹死后人们爱屋及乌,拥戴了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夏王朝建立以后,夏王朝内部的贵族有扈氏反对夏启即位,启动用军队镇压了有扈氏的叛乱,才巩固了夏王朝的统治。夏启在位十年后去世,其子太康继立。太康治国无方,追求奢侈淫乐的生活,由此发生太康兄弟五人争夺王位的斗争,在太康的孙子相统治期间,东夷的后羿趁夏朝内部王权之争夺取了统治权,夏朝自此中断了四十年。相的儿子少康逃到有虞氏,得到有虞氏的帮助,组织夏的旧部,夺回了政权,才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这就是夏代历史上的“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和“少康中兴”。少康死后,其子予即位。予重视发展武装和制造兵甲,形成了夏代中兴的局面。夏王朝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中兴稳定后,到孔甲时,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逐渐走向崩溃。

夏桀即位后不思进取,骄奢淫逸,挥霍无度,日夜饮酒作乐,置百姓的困苦于不顾。一些正直的大臣向他进谏,他却厚颜无耻地将自己比作太阳。百姓得知后,纷纷指着太阳咒骂夏桀。而这时,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在其首领成汤的领导下逐渐兴盛起来。成汤以讨伐暴君夏桀为名,发动了灭夏的战争;夏桀兵败,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夏朝宣告灭亡。一个强大的国家经历了四百余年历史,却为一个小国所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震惊与思考,所以后来出现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的告诫。

夏朝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至今我们仍未发现任何原始的文献与文字记载,所以历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许多人怀疑。近年来,通过对夏都遗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我们对夏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发现了大量青铜器、陶器及大面积宫殿遗址群。由此看来,夏朝已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并且掌握了冶金与铸造技术。与石器时代相比,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农业文明达到很高的程度,传说禹的大臣仪狄开始造酒,夏王少康又发明了秫酒的酿造方法。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夏朝人们努力探索出农事季节的规律,现代仍旧流行的称为夏历的农历就是那个时代发明的。此外,畜牧业也有一定发展,马的饲养受到人们的重视。

夏作为上古三代之开始,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没有夏朝就没有此后中华民族三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

商汤伐夏

传说,商人的祖先是帝喾之子契的后裔,契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封于商地(今黄河下游地区),开始兴起。关于契的出生,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经过五百年的发展,到成汤时,已经成为夏国东方的强大部落。

成汤,名履,又称武汤、大乙、天乙,是商朝的第一代君王,因此后人也称他为商汤。他本是夏朝的方伯,专管征伐之事。夏末,王室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君王荒淫无道。成汤则在国内布德施惠,轻赋薄敛,使百姓亲附,政令通行。汤看到夏桀的无道,决定推翻夏朝,于是开始实行灭夏的计划。他先灭掉了商附近的一个小国,后经过十一次出征,灭掉了夏王朝的三个重要同盟国,剪其羽翼,之后一举灭夏,历史上称之为“鸣条之战”。鸣条之战是我国军事历史上一篇辉煌的杰作。它是中国古代通过“伐谋”“伐交”“伐兵”“用间”的全面运用,最终达到战争速胜的最早的成功战例,对于后世战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构筑,都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1600年,汤正式建了我国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商汤立国后,吸取夏代灭亡的深刻教训,废除了夏桀时的暴政,采用了“宽以治民”的政策,使商王国内部矛盾比较缓和,政治局面趋于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起来。商汤开了以武力夺得天下的先例,打破了天子不可变的定律,是中国政治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史称“商汤革命”。

伊尹辅政

同类推荐
  • 新潮涌动(1910-1919)

    新潮涌动(1910-1919)

    本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晚清时期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面。
  • 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汉骑

    汉骑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李信来到了明朝末年的辽东,这个时候大凌河之战即将爆发,皇太极随时领军南下,围困大凌河城;在中原,李自成声势越来越大。明朝内部,贪官污吏横行。江山随时倾覆。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且看李信,自囚犯而起,一人一骑,纵横关外,周旋于后金、明朝之间。此刻江山如画,豪情万丈。金戈铁马之间,国色天香,美人倾国又倾城。
  • 大宋王朝3

    大宋王朝3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
  • 清朝大历史

    清朝大历史

    本书是孟森先生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和奠基之作。
热门推荐
  •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郑振铎迅速发表了《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等大义凛然的愤激之作。他在抗战时期写的《“野有饿殍”》《从“轧”米到“踏”米》《鹈鹕与鱼》《我的邻居们》《最后一课》等文,俨然是一组抗战沦陷区的全景图。他的文字平淡而见新意,章法轻松而见严谨,既歌颂真善美,又深具学识,展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翻开这些文章,感受郑振铎犹如当面倾吐般的真挚,体察其内心洋溢着的一派爱国情怀。
  • 莲心劫

    莲心劫

    为了追寻爱情,放弃成仙的机会,成为凡人,只为在芸芸众生中找寻自己的爱人。
  • 血型与星座B

    血型与星座B

    血型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本书将引领你踏上认清自己、了解他人的探索之旅。你将意外发现B型人独特的性格解码,同为B型人,为什么性情迥异,处世态度截然不同?12星座人为你解开其中的奥秘……
  • 开门迎客

    开门迎客

    为什么?洛晚昔蹲在门槛上问老天。您这算是惩罚我么?我生活美满幸福自由,还是您是在妒忌我?不过,有武林世家的小公子和太子殿下为我做跑堂小二,我也应该知足了吧!洛晚昔这么安慰自己。只是老天爷,您啊!为什么喜欢我的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小白脸就是凶神恶煞五大三粗的猛男?好不容易来了一个看得上眼的大小姐,以为是同乡却偏偏是土著。好不容易把太子殿下训练成了油嘴滑舌的小二却又被拎回去做皇帝。好不容易开了家客栈准备混吃混喝等死却被猥琐的大叔逼着继承他的衣钵。老天,你折磨我是吧!我才不要去皇宫做太子妃,也不要去山贼窝做压寨夫人。不是压寨夫人?那也不去!更不要说去豪门做什么大少奶奶了。这辈子,我死都要死在开门迎客!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岁月无声

    岁月无声

    在一个边远的西部小城,马卫国、四化、铁头三个高中生正享受着成长的快乐与烦恼。青春年少的他们肆无忌惮地挥霍着过剩的精力,流行音乐、武侠小说是那个年代留在他们脑海中最深的记忆。一个叫杨朵朵的北京女孩的到来改变了一切,马卫国沉迷于她的天使般的美丽公主般的高傲大都市赋予她的时尚和见多识广。他跟踪杨朵朵却被发现了,从而得以进入白雪公主的闺房,就像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一样成为朋友,并开始接受音乐的启蒙……
  • 红楼幻梦之我非黛玉

    红楼幻梦之我非黛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林家双玉,一个是绛珠草转世要还神瑛侍者灌溉之恩,一个是善财女下凡要报答林家的救命之恩,一个是生生死死要为了贾宝玉,一个是费尽苦心要拆散这段孽缘,到底谁是谁的真爱,谁是谁的良缘,且看红楼幻梦我非黛玉。
  • 胡适新论

    胡适新论

    本书是作者1987年至1995年间胡适研究的相关成果。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从《新青年》的思想及“新青年”群体的分歧乃至分裂,到胡适本人的思想及其与各界的关联,如胡适的文化观与价值观,他在国语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他在抗战前及抗战期间的思想与活动,他与蔡元培、陈独秀、梅光迪的关系及其思想、学术与政治态度的比较,等等。其中《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再认识》一文,批评某些人以所谓“全盘反传统”来否定新文化运动是不实之词,反响很大,纠正了学界对这一重大历史阶段的认识偏差。作者认为:对胡适的认识的改变和深化,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中国社会的进步,反映出开放社会条件下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 位面之大侠养成系统

    位面之大侠养成系统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哪个少年没有过大侠梦,陆无尘也不例外,只不过他的大侠梦比别人更长久,一梦就梦了二十一年。直到有一天,一个神奇盒子的出现,圆了他大侠梦。“我和乔峰结拜过,我随无崖子学艺过。”“我和陆小凤喝过酒,我和西门吹雪比过剑。”“我传过双龙武艺,我也见过和氏璧。”………………一个逆天的神器,造就了一个流芳百世的大侠,也给世人留下了一个个关于陆无尘的传说。
  •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下)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军事将帅。如圣马、安东万·约米尼、左宗棠、玻利瓦尔、温菲尔德·斯科特、尤利塞斯·格兰特、加里波第、毛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