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9100000002

第2章 草莽起家的那些事(2)

除了萧何之外,刘邦的朋友中还有一个后来忠心辅佐自己的樊哙,他是个杀狗卖肉的,看来也印证了那句“仗义多皆屠狗辈”的俗语。当年大家乱哄哄起义的时候,萧何、曹参派他去接刘邦回来主事。在鸿门宴上,范增指使项庄舞剑佐酒,伺机杀死刘邦,剑锋有几次都到了刘邦的鼻子底下了。樊哙听说事情紧急,拿起盾牌,推倒项羽的卫兵,冲进大帐。

本意呢,他是想来救刘邦,谁知道进得帐来,却见帐内波澜不惊,一派歌舞升平,倒叫他不知如何是好。项羽看见这么一个跟自己一样耿直不怕死的汉子,亦惊亦喜,赐之斗酒彘肩。在以后的战斗中,樊哙又杀敌不少,立下大功,封舞阳侯。

关于樊哙还有不少传说呢!

沛县有一条由北向南的泗水。相传刘邦年轻的时候就住在河的西边,那时樊哙就在此设摊卖狗肉,刘邦经常吃樊哙的狗肉不给钱,说是赊账,实际就是变相白吃。樊哙的营生本小利短,日子长了自然吃不消,不赊又拉不下面子,只好悄悄地由河西搬到河东去卖。

一连三天刘邦吃不到狗肉,一打听才知道樊哙到了河的对面。那时的泗水很宽,平时就有一条木船,人多船小,刘邦没钱上不了船,急得口水直流,正好看到一只老鳖游来,就不顾穷命跳上鳖背到河的对面。

这时樊哙正在集上卖狗肉,刘邦问樊哙,生意怎样,樊哙讲,三天没有发市了,狗肉存了一挑。刘邦见了就吃,说来也怪,刘邦一吃,旁边的人都围上来,你争我抢的,没有一会儿樊哙就把三天的狗肉卖光了。打那以后,每次赶集,刘邦就让老鳖驮他过河,到樊哙的狗肉摊去白吃狗肉。

樊哙气得要命:躲到河东了还没躲过刘邦,怪来怪去就怪那个老鳖驮刘邦过河。于是他就悄悄地把那老鳖杀了,放到锅里和狗肉一起煮了。刘邦一吃感到比以前好吃,一问才知樊哙把老鳖杀了,心里很不高兴,但也不好明说。

等到刘邦当上泗水的亭长,想起当初樊哙杀老鳖不让他吃狗肉太不够朋友,就借口樊哙脾气暴躁,身上带刀不安全,派人把他的刀没收了。樊哙没有了刀就只好把狗肉煮得更烂,用手撕着卖。谁知这撕的狗肉比刀切的味道更好、更美,生意反倒更兴隆了。

后来刘邦当了皇帝,樊哙也被封为舞阳侯,这沛县的狗肉便走向了全国。传说,至今沛县卖的狗肉,还是当初樊哙煮鳖汤时的老卤汤哪!

在亭长任上,刘邦新结识了不少兄弟,夏侯婴就是其中一个。夏侯婴与刘邦两人是同乡,刘邦在泗水当着亭长,夏侯婴为沛县的厩司御,也就是沛县政府马车队的车夫,经常驾驶马车接送使者客人,传递文书邮件经过泗水亭。往来多了,夏侯婴颇感与刘邦意气相投,每当送完客人经过泗水亭,总是停车下马,与刘邦欢谈长语,忘了时间。夏侯婴后来也上进,通过了县吏的任用选拔,正式做了县政府的小吏,与刘邦的关系更加亲密。

有一次,刘邦与夏侯婴对剑游戏,不慎失手伤了夏侯婴,被人告发了。按照秦王朝的法律,身为官吏伤人,要严厉追究刑事责任,加重定罪。为了避免重罪,刘邦否认自己伤害了夏侯婴,夏侯婴也作伪证说不是刘邦弄伤的。

此事涉嫌官吏相互包庇罪。或许是为了树立办案典型,上头对此事十分重视,深究严查。夏侯婴为此入狱将近一年,被拷问鞭笞达数百次,始终咬紧牙关,拒不供认。由于没有证据口供,夏侯婴最终被释放,刘邦也逃脱了追究定罪。从此以后,二人成为生死之交。

刘邦起兵的时候,夏侯婴以沛县令史随同起兵,一直跟随在刘邦左右,长年为刘邦驾驭马车。在一次战斗中,刘邦战败,被项羽军紧追不舍。看着情势紧急,刘邦几次将自己的儿女(后来的惠帝和鲁元公主)推下车,但每次都被夏侯婴抱起。夏侯婴说:“情况再怎么紧急,亲生骨肉也不能抛弃啊?”刘邦大怒,有好几次都想杀了夏侯婴,还好最后还是没有杀他。也亏得刘邦没有杀夏侯婴,使得他后来也立下赫赫战功,封昭平侯。刘邦感激夏侯婴救下自己的子女,专门把宫殿北门的第一座府邸赐于夏侯婴,说:“你要离我近点儿!”以示尊宠。

汉帝国建立以后,夏侯婴做了汉帝国的交通部部长——太仆,位于中央大臣之列。不过,他仍然喜欢亲自为皇帝刘邦驾驭马车,一如从前,倍感亲切荣耀。

刘邦还有一个朋友,叫曹参。曹参也是沛人,曾经做过狱掾,是管理刑狱的下级官吏,与萧何、刘邦的关系都不错。这帮人都在县里当官吏,关系又铁,仗着有点权在当地也算一霸。史书上说他们“居县为豪吏矣”,大概就是这意思。

举事以后,曹参得到刘邦的重用。他攻城略地,斩将搴旗,大家都认为他功劳最大,应当是首功之臣,最后由于刘邦的干涉,才屈居萧何之后。萧曹的关系本来不错,为此事两人心里还有点疙瘩。

萧何死时,曹参在外地,为齐相,听到噩耗,便催促家人赶快准备行装,说“我得过去当宰相了”。果然,萧何临死前向朝廷推荐自己的接班人,就只有曹参一人。曹参当了相国,一切都依照萧何在时的制度办。

刚即位的汉惠帝看到曹丞相一天到晚都请人喝酒聊天,好像根本就不用心为他治理国家似的。惠帝感到很纳闷儿,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以为是曹相国嫌他太年轻了,看不起他,所以就不愿意尽心尽力来辅佐他。惠帝左思右想总感到心里没底,有些着急。

有一天,惠帝就对在朝廷担任中大夫的曹窑(曹参的儿子)说:“你休假回家时,碰到机会就顺便试着问问你父亲,你就说:‘高祖刚死不久,现在的皇上又年轻,还没有治理朝政的经验,正要丞相多加辅佐,共同来把国事处理好。可是现在您身为丞相,却整天与人喝酒闲聊,一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政务,二不过问朝廷大事,要是这样长此下去,您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和安抚百姓呢?’你问完后,看你父亲怎么回答,回来后你告诉我一声。不过你千万别说是我让你去问他的。”

曹窑接受了皇帝的旨意,休假日回家,找了个机会,一边侍候他父亲,一边按照汉惠帝的旨意跟他父亲闲谈,并规劝了曹参一番。曹参听了他儿子的话后,大发脾气,大骂曹窑说:“你小子懂什么朝政,这些事是该你说的呢,还是该你管的呢?你还不赶快给我回宫去侍候皇上!”一边骂一边拿起板子把儿子狠狠地打了一顿。

曹窑遭了父亲的打骂后,垂头丧气地回到宫中,并向汉惠帝大诉委屈。惠帝听了之后就更加感到莫名其妙了,不知道曹参为什么会发那么大的火。

第二天下了朝,汉惠帝把曹参留下,责备他说:“你为什么要责打曹窑呢?他说的那些话是我的意思,也是我让他去规劝你的。”曹参听了惠帝的话后,立即摘帽,跪在地上不断叩头谢罪。

汉惠帝叫他起来后,又说:“你有什么想法,请照直说吧!”

曹参想了一下,就大胆地回答惠帝说:“请陛下好好地想想,您跟先帝相比,谁更贤明英武呢?”

惠帝立即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提并论呢?”

曹参又问:“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萧何相国相比,谁强呢?”

汉惠帝笑着说:“我看你好像是不如萧相国。”

曹参接过惠帝的话说:“陛下说得非常正确。既然您的贤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萧相国,那么先帝与萧相国在统一天下以后,陆续制定了许多明确而又完备的法令,在执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难道我们还能制定出超过他们的法令规章来吗?”

接着他又诚恳地对惠帝说:“现在陛下是继承守业,而不是在创业,因此,我们这些做大臣的,就更应该遵照先帝遗愿,谨慎从事,恪守职责。对已经制定并执行过的法令规章,就更不应该乱加改动,而只能是遵照执行。我现在这样照章办事不是很好吗?”

汉惠帝听了曹参的解释后说:“我明白了,你不必再说了!”

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他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说:“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史称“萧规曹随”。

《汉书》在写到萧何、曹参的故事时,班固这样感叹道,萧何和曹参,二人都不过是秦朝的小小刀笔吏罢了,在当时都是碌碌无为的,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后来跟随刘邦,才建立了不朽功勋。谁能看出,两个小小的地方干部,竟有这等见识和本事!在旁人看来,刘邦虽然一副无赖相,却于众生中识得萧何、曹参,并且大胆使用,真是不简单。

刘邦识人用人的过人之处还不仅仅在此。且不说他对张良、韩信、陈平等人的重用,他对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看似上不得台面的常人、庸人、小人、闲人的同乡朋友的使用,就常出人意料,又尽得其宜。他得天下,难道仅仅是天意?

周勃的祖先原是河南卷县人,后来迁到了沛县。他原来靠编织养蚕的器具为生,还经常给办丧事的人家做吹鼓手,也参加过军队,做拉强弓的武士。刘邦起兵反秦时,他就跟随着南征北战,建汉后,又参与平定诸王的叛乱,最后封为绛侯。他先后俘虏相国一人,丞相两人,将军、郡守各三人,独自击破敌军两支,攻下城池三座,平定五个郡,七十九个县,可谓战功赫赫。

《汉书》说周勃还是百姓的时候,不过是一个很朴实,甚至都有点木讷的人,谁能看出他是国之重臣呢?但刘邦可能正是看中周勃为人朴实忠厚、刚直无私这一点,对他很信任,认为国事可以放心地委托他去办,并预言“安刘氏者必勃也”。后来的事实也正印证了刘邦的预言,所以说刘邦真知人也!不过周勃一点也不喜爱文学,对儒生也不讲什么礼节,每次找儒生说客来谈事,总是朝他们大声喊:“有什么话就直说!”

周勃后来病死,谥号为武侯。一年后,文帝又封他的儿子周亚夫为条侯,以示继承周勃的爵位。周勃之子周亚夫也是一位威震三军的名领,历史上有名的“细柳慰军”,就是赞扬他治军严明,连皇帝慰问时也不让随便进军营。所以文帝临终时告诫太子刘启,如有紧急之事,可以让周亚夫领兵出征。这可谓子继父志、两代忠臣。

刘邦在泗水亭长任上有深交的另一位兄弟是任敖。任敖也是沛县人,年轻时在沛县监狱做小吏。任敖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二世初年,刘邦弃职亡命,受到官府的追究,夫人吕雉被牵连逮捕,在狱中受到不善待遇,任敖大怒,出手击伤主持吕雉狱事的官吏,保护大哥的夫人少吃苦头。任敖后来也随刘邦起兵,爵封广阿侯,官拜上党郡守。

吕后当政后,念及往日旧事,任命任敖为御史大夫,以副首相之位主管汉帝国的司法政务。泗水亭长任上的旧日恩怨,到了汉帝国皇帝的时代,似乎都有所回报。

在这些同乡朋友之中,王陵算得上是有点身份的。王陵和刘邦是同乡,但王陵的家庭背景比刘邦牛得多。王陵是当地著名的富豪,刘邦则是流里流气的瘪三。王陵缺乏文化素养,爱意气用事,喜欢直言,加上家里有钱,王陵当年的名气比刘邦大得多。因此,尽管刘邦当年谁也不怕,但对王陵则避让三分。虽然王陵的实际年龄比刘邦小了很多,刘邦却以对待兄长的礼节对待他。

有了这样一层关系,王陵心理上一直很藐视刘邦,也从来都没有真正佩服过刘邦。很多时候,王陵甚至有意和刘邦一争高下。尤其是当他看到原来根本不如自己的刘邦居然成为一代枭雄的时候,心里的酸味就更加浓重。所以起义之初,他并不想跟刘邦干,并且跟刘邦的仇人搅在一起。

当刘邦的部队率先攻入咸阳,刘邦本人也已呈现出王者气象时,王陵的心理失衡就显得更加严重。远远不如自己的刘邦都可以弄得这么大发,自己难道还不如他?王陵干脆自己也聚集几千党羽,驻扎南阳,也想和刘邦一样成就一番事业。他多次谢绝与刘邦合作,他心里就是不服气——当年老子可比你强多了!

然而形势比人强,在秦末乱世,一个人的成功靠的是多方面的积累,家里曾经有钱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必然理由。当楚汉相争的局面初步形成,王陵就需要挑边站了,要么依附他人,要么自取灭亡,他不可能自成一极。万不得已,他选择了刘邦,但内心的不服气却时时存在。谁也不能保证,在这样的心理支配之下,王陵会一心一意地跟随刘邦走下去。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不久,项羽就盯上了王陵。他派人把王陵的母亲挟持过来,极尽礼节,想以此招降王陵。王陵派手下前来探望母亲,在送别他们时,王陵的母亲说:“我知道王陵原来不服气汉王,但是在我看来,将来得到天下的一定是汉王。请替我转告王陵,要小心地侍奉汉王,千万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而有三心二意。为了避免王陵节外生枝,我将以一死来为你们送行。”说罢即拔剑自刎而死。

美好计划成了泡影,项羽大为恼火,随即传令将已经自杀的王陵之母投入开水中给煮了。王陵从此铁了心跟随刘邦干革命。刘邦也很重用他,让他建功立业,建国后,王陵被封为安国侯,并且成为刘邦去世后重要的托命大臣,惠帝时接任曹参做了右丞相。

因此,当王陵回顾往事时,一定会为母亲的远见卓识而百感交集。

也许是为了报答刘邦,在吕刘争夺天下的斗争中,王陵坚定地站在刘氏一边,敢于进行面对面的斗争,使吕氏不得不有所收敛。王陵的公开战线与陈平、周勃的地下战线互相配合,有声有色。可惜王陵先死,没能等到胜利的一天。

汾阴侯周昌,从刘邦起沛开始便一直跟随着他,“为人强力,敢直言”。刘邦想废太子,立宠姬戚夫人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天下安危也不顾了,大臣们的劝说也不听了。周昌仍然据理力争。这个周昌起初也不过是沛地的泅水卒吏,一个下级吏员。

这些人,不说当时不被人看好,就是后来打下天下,坐在朝堂,位列公卿,又有几人看得起他们?韩信,一个钻别人裤裆的汉子,能高贵到哪儿去呢?却也看不起这些杀狗、卖席子、管牲口的。

一天,韩信去看樊哙,樊哙受宠若惊,低声下气地说:“大王居然有时间来看我!”韩信不屑一顾,出门走不多远就叹口气,说:“唉,瞧我混成什么样子,居然与这些人为伍!”

以韩信之军事才能,得天下并非不可能,但终为刘邦所擒,何故?韩信自己也知道这缘由:刘邦“不能将兵,而善将将”。一句话:看得起这些人,会用这些人。

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同乡朋友肯定还有很多。除此之外,刘邦能得天下,自然也离不了他此后招徕的一些人才。这是无须赘言的。

陈胜、吴广讲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说王侯将相不是天生的,每一个人都有出将入相的资质;只是天弗与、时不就而势难成罢了。老是抱怨身边没有像样的人才,总是急于到处搜罗人才,其实很有可能人才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刘邦那样识人的眼光、用人的胆识而已。

一个人,不管他多么普通,普通得像刘邦起事前的萧何、曹参、周勃,不管他多么愚顽,愚顽得像早年的王陵、樊哙、周昌,只要用好了,大而言之,可以立功至伟,小而言之,也自有其长处可以发挥。身边的人都不能用好,还侈谈什么招募人才?叶公好龙罢了。

同类推荐
  •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为自由而战:南非国父曼德拉

    是领袖还是战士?单枪匹马拯救一个国家!是圣人还是枭雄?用微笑让全世界都爱他!曼德拉作为全世界政坛最知名的文化符号,他何以让所有大国领袖都对他推崇备至?人人都爱曼德拉,他的出生背景和童年生活相比常人又有哪些不同?作为全世界的精神偶像,他是否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强人?在完美而耀眼的圣人光环下,他的个人生活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缺憾?一切的一切,这本书都将为您解答!
  • 艾森豪威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艾森豪威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美国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十大名将之一,美国第34任总统。在美国历史上,一共有过10名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其中之一;他是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造就了战争,战争造就了艾森豪威尔。”这是美国《时代》杂志对艾森豪威尔的评价。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1)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1)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2013年4月8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享年87岁,引发全球媒体的关注。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听到撒切尔夫人离世的消息,我十分悲伤。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领导人,一位伟大的首相,一位伟大的英国人”,“她不仅领导了英国,更拯救了英国”。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称,美国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朋友”。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撒切尔是一名伟大的人物,她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 为什么是乔布斯:“苹果教主”的成功心经

    为什么是乔布斯:“苹果教主”的成功心经

    本书用最生动的案例和最简单的道理给予读者诸多人生启示。乔布斯的睿智,他的创业和创新精神,他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尤其是他语出惊人的精彩语录令很多人折服。究竟他有什么特別的过人之处让全世界的人着迷?
热门推荐
  • 弑仙

    弑仙

    神秘的巨鼎,竟内含惊世功法!幸运的小子,天生孕育天地之根,意外获得神鼎传承,从此踏上成仙之路!激烈争夺,成昆仑外事弟子,潜入湖泊获五行之力,狂刀傲剑挑战极品神力!修仙路,登天而行,不是仙,却能弑仙!
  • 技术性人力资源管理

    技术性人力资源管理

    2008年是作者进入高校工作的第五个年头。在进入高校前,他先后在两家企业工作十多年,担任过驻外分公司经理、特大型企业集团的办公室副主任和人力资源部经理等职。也正是因为有这些经历,使他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书中内容大多都出自亲自操作和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学习心得。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立足商界

    立足商界

    对安于现状、胸无大志的人来说,什么事都容易;然而对雄心壮志、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来说,什么事都不易。本书正是为这些奋斗在各个行业、时刻怀揣梦想、准备奋勇向前的年轻人准备的最佳创业宝典。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青年时代的手边励志书,成功之后力荐美国青年的必读经典之一,印度出身寒微的80后赤手空拳,25岁赚了3亿的古尔巴克斯?查哈尔的创业精神指引,影响欧美两代年轻人的唯一创业忠告书。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地理常识悦读

    地理常识悦读

    本书搜集了有关地理方面的世界最早和最新、最大与最小、最多与最少、最高与最低等多项纪录,内容丰富,既有一定的知识性,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因而对广大读者增长科学知识、开拓眼界大有裨益。你想不想外出旅游?你想不想看看世界的变化?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领略下地理世界的多彩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情感底蕴

    情感底蕴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物流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物流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本书以管理理论为引入点,重点以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岗位职责与管理表格等实用工具的形式,全面而具体地介绍了物流规范化管理要点。全书分为物流概论、系统与信息、采购、供应链、仓储、配送中心、运输、国际物流、成本与质量控制、内部职能管理等几大板块,全方位展示了物流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各个方面与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