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的著名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男主人公奥涅金,他厌倦了贵族的饮食歌舞、飞鹰走犬、寻花问柳的享乐生活,对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失去了兴趣,以至于轻率地拒绝了美丽又纯洁的贵族小姐达吉娅娜的爱情。在空虚和无聊中外出周游了一段时日,又转回来跪倒在达吉娅娜的脚下向她求爱时,达吉娅娜已成为了公爵夫人。
人心常常难以满足,站在雨季的长河向往晴朗的天空,坐在夏天的门槛又要等待飘雪的日子;明明是两条平行线,却幻想着他们能够出现交点。
人的思想常常会出现错误的漫游。当超越的思维得不到惬意的满足时,人生就会出现痛苦,生命就会出现烦恼。
其实,一个人的成功是没有标准的,找准了人生的定位就是成功。
与其痴心妄想,不如脚踏实地。人生本不容易,换个空间生活,换个角度思考,人生就会充满快乐!
56.登山有道
在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乐山,除了凌云大佛举世闻名之外,与凌云山凌云寺相邻的乌尤山乌尤寺也十分著名。寺内有千手观音,有济公和尚,有五百罗汉。在通往山顶的半山亭上,有清代翰林学士赵熙大笔书写的楹联,其中一句是,“登山有道徐行则不踬”。它表面是告诫游人登山爬坡,要缓缓而行,以免半途摔倒而到不了山顶。内里却含有众生必须悟佛有道,方能得入佛门胜境的法语,更有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生之路的必然真谛。
学会走“上山路”。西方中世纪,著名异教徒西马革斯曾经针对基督教会和教会权威对人类精神的垄断提出抗议,他说,“单是循着一条道路前进,绝不可能到达如此伟大的神秘。”确实,任何一座高山,能够达到其顶峰的路不止一条。不但要选好脚下的道路,更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正如人生,坦途是暂时的,大多数岁月都是在进取当中,抱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豪气,才能达到理想的顶峰。正如马克思说过的一句话:“只有不畏艰难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学会走“下山路”。著名作家刘墉曾说过:“当你站在这个山头的时候,觉得另一座山头更高更美时,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下这个山头。”其实,人生不仅要登山也要下山。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有时好比一个人,当达到了一定“位置”后,如果要向更高的山峰迈进,去实现“一览众山小”时,只能“从头再来”。
生活正是一幅上山下山图,许多投身股海并在其中经历起起落落的人都知道,股市并非牛气冲天,大盘指数不可能一路攀升,总会出现调整下跌,或震荡整理。而这个过程也许就是为下次冲击高点蓄势准备的过程。
尽管股市的这种现象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关政策甚至人为的操作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但它表现的状态无不与“上山”、“下山”的自然规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上山的过程正是一个人取得进步,获得荣誉的过程。当然,取得成绩后再想突破并非易事,这个过程可能暂失荣誉光环的照耀,但这就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上山”固然体面,“下山”并不意味着停滞和滑坡,这是量变的过程。
人生最难的事,是不断取得成功。
人生最乐的事,既要有“上山”时的喜悦,更要有“下山”时的淡定。
57.人情的味道
《礼记·礼运》曰:“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这就是人们说的人的七种情感,简称“七情”。古往今来,不论官吏还是百姓,不论凡夫还是圣贤都是讲人情的。
在汶川地震一周年的日子里,我读到了温家宝总理写给都江堰市中小学生亲笔信的报道。当孩子们读到,“我想念灾区的孩子们”时,不少孩子眼圈都红了,他们想到了一年前站在地震废墟上的温爷爷。同孩子们一样,我也想到了第一时间赶到震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那焦虑的神情和有力的握手,他们那操劳的身影和沙哑的声音,传递给灾区群众的不只是温暖、力量和信心,还有那别样的道德感情。我觉得,这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人情。
人情,也叫世情(或“世故”),在使用时统称为“人情世故”。她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生存关系。《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径,乃门外之路,庭,指堂外之地。不近人情,指的是不合人之常情。人是组成社会的主体,人类在自然界中生物发展阶段上居最高位置。其特点为:具有完全直立的姿势,解放了双手,复杂而有音节的语言和特别发达、善于思维的大脑。并有创造工具,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本领。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区别于其他生物,所以,人是应该有情的。
人情,作为一种关心人、爱护人、同情人、体恤人、具有普通人的一种喜怒哀乐的感情,本不该有味道的,但人们偏偏把有爱心、懂感情的人比做有情有义之人。于是,便有了“人情味”这个词。
人情味,源自人性之中最温情的一面,是人与人之间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一种给人以爱与关怀的奇妙感觉,是一种由内而外感染他人的个性魅力,是一股可以温暖人心的精神。人情味是人的一种本质属性。于是,人们对“情”又发出如此感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其实,“人情味”的核心价值就是在于—“情”。
有了“人情味”,似乎可以解释“人情的味道”。但有时候,我还是常常转不过“人情”这道弯来。倒是用一下钱钟书的“通感”理论来思考的话,内心多少有些慰藉。
应当承认,“人情味”这一古老而又现实的社会命题,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新环境中,受到了某些挑战与质疑。在一些人的视觉里,“人情味”似乎成了“灰色区”,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人陷入了“人情味”的误区,即把“人情味”与“人情风”等同;“人情味”与“好人主义”混淆;“人情味”与“斗争哲学”对立。三者系于一源,既是对“人情味”的误解,也是对极少数人利用“人情”兜售其奸相的透析。
当然,人们还把没有人情味的人常常贬为“冷血动物”。其实,人同动物一样,是离不开生存空间的,这个空间就是社会,就是集体。而维系一个社会进步的根本是“公共人性”的积淀和提升,“冷血动物”不过是一些人的冷漠和自私,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样的人早晚会被社会淘汰的。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讲人情,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可以说不仅历史悠久,范围广泛,且味道浓烈。千百年来,形成了“人情世故”的处世哲学。人们看一个人的品行如何,往往会看他是否有人情味,是不是合乎一般的日常交往,是不是只看到一时有用之人就会拼命地拍马,是不是人一走茶就凉。
纵观人们生活的演变过程,不难发现,人情味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关系的润滑剂,使人与人之间的陌路感减少,催生信任和亲近。家庭、社会、人类都是由爱、由人情而维系的。一个有着亲民、爱民的领导,就会带出一个团结和谐的集体,“仁者,爱人”就是这个道理。
58.拥有健康的心态
朋友问我到达四川灾区以后心态怎么样,我一时答不出来。因为我不知道“心态”这个词的准确含义是什么。于是翻开《辞海》,想把这个词的意思弄明白,但书里与“心”有关的词汇中,如心计、心火、心术、心田、心地、心事、心灵、心肝、心腹、心理、心境、心得、心情等等一大堆,唯独没有心态这个词,于是我通过大脑和眼前数不胜数的“心”展开一次次对“心”的运算。
《辞海》中对心的解释有8种。除了哲学的与物相对,佛教的与色相对以外,一般意义上的心是人体的心脏之称,也就是中医名词“五脏之一”。心与血脉有密切关系,血液循环运行,主要靠心气推动。同时,又是心藏神。神,指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因此,心的含义还包括脑的功能。所以,一个病人如果心脏出现问题,那么这个病人的脑部也可能出现某种疾病。也就是说人们常说的心脑疾病。由此,我略有心得:一个原本正常的人,一旦心迹出现错位,那他的大脑一定会生出许多稗草。一时,我想起张籍的《学仙》诗句,“勤劳不能成,疑虑积心肠”的诗句来。
由此,心除了生理上的脏器内涵之外,还有精神上的重要外延。而“心态”就是这种外延的成分之一。
人们常说,心态决定状态。胸怀坦荡、乐观豁达、感恩知足都是健康的心态。一个人不论他有多大的能力,不论他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不论他能有多长的寿命,只有保持这种健康的心态,他就是一个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有用的人。反之,心态不健康,做人就会打折扣,做事就会不尽心,做官就会不进取,学习就会不努力。心态问题,既是一个人学识修养问题,更是一个人思想品质问题。
要胸怀坦荡。孔子讲:“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一个人,不论是身居显赫要职的“高官”,还是身居市井的草民,都要有足够的胸襟。
“将军额前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高官要有宽阔的胸襟,他们要容人、容事、容言,遇事拿得起放得下。但是,对于多数的普通人而言,做到不为琐事、难事、悔事烦恼,其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乐观豁达。《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一方面要微笑面对挫折,一位美国哲学家曾说过,微笑对于一切痛苦都有超然的力量,甚至能改变人的一生。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面对困难和挫折,要笑而置之,切不要常挂在心间不能释怀。另一方面,要坦然面对进退。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是自然规律。不论将军还是士兵,都会面对这样的选择,遇事做一个胸中开阔的人。
要感恩知足。一个人要时刻心存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党的培养,感恩组织的关怀,感恩群众的支持;要时刻心存职务面前要知足,学习面前知不足,工作面前不知足。一位哲人说过,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当你心生烦恼,心有疙瘩解不开时,不妨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或者转移一下注意力。
健康心态说到底就是一份豁达和理智,乐观地看世界。拥有健康心态的人,人生永远是充实的,阳光灿烂的。
59.仁者爱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基督徒一生行善无数,临终前有一位美丽的天使特地下凡来接引他到天堂。天使说:“大善人,由于你一生行善,成就很大的功德,因此在你临终前我可以答应你完成一个你最想实现的愿望。”
大善人说:“神圣的天使,谢谢你这么仁慈,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我信奉主一生,却从来没见过天堂和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在我临死前,你可以带我去参观一下这两个地方吗?”
天使说:“没问题,因为你将要上天堂,因此我先带你到地狱去吧。”大善人跟随天使来到了地狱,在他们面前出现了一张很大的餐桌,桌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地狱的生活不错嘛!没有想象中的悲惨。”善人说。“不用急,你再继续看下去。”过了一会儿,用餐时间到了,只见一群骨瘦如柴的饿鬼鱼贯入座,每人手里拿着一双十几尺长的筷子。每个人用尽了各种办法,尝试用他们手中的筷子夹菜吃,可是由于筷子实在是太长了,最后每个人都吃不到东西。
“实在是太悲惨了,你们怎么这样对待这些人哪?给他们食物的诱惑,却又不给他们吃。”听到大善人的抱怨,天使说:“你真觉得悲惨吗?我再带你到天堂看看。”到了天堂,同样的满桌佳肴,同样的十几尺长的筷子,不同的是,围着餐桌坐的是一群长得白白胖胖,满脸洋溢着幸福欢笑的人。他们同样用筷子夹菜,不同的是,他们喂对面的人吃菜,因此每个人都吃得很愉快。
天堂和地狱是不存在的。有人向往天堂,是因为善良的人们追求的是真善美,用一颗善良的心灵去与人为善,他们总认为“天下无贼”。于是,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周围所有的人。比如关心他人,当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尊重他人,不去探究别人的隐私,不在背后议论批评他人;帮助他人,不论是上级还是下属,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做一些自己可做的事情。当然,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不是一味地迁就他人,要以诚心、细心、耐心的方法直面指出他人的不足。而现实中,人们大都喜欢听一些赞美之语,不愿意听一些批评的话。
其实,“友直、友谅、友多闻”才是孔子倡导的“三友”。我想,这既是夫子对世俗的认知,更是他对人生的积淀。爱人,是人性的本质,也是一个人思维层次和道德水平的表现。
天下没有人向往地狱,但现实中就往往有那么一些人,他只知道吃别人夹来的菜肴,全然不知道自己去给别人夹一些食物。他们不自觉成为了地狱里生活的那群人。
孟子曾说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纵观古今,那些慷慨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往往是最幸福的,不论是家庭,还是事业都是容易成功的。而那些自私吝啬斤斤计较的人,即使一时得意,也大多是“一时得志”。
天堂和地狱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就在于人的认识。大凡向往天堂的人都是虚怀若谷的人,都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懂得善待他人,也就懂得了善待自己;懂得爱人的人,也就懂得了仁爱的真谛。
60.感悟幸福
我们是第二批军区援建北川擂鼓中学指挥部的人员,因为晚来了几天,指挥部已没有了空闲位置,所以我们只能住在了离指挥部约1公里的地方。每天从指挥部的板房到被我们戏称为“民房”的居住地要经过擂鼓八一中学的施工工地。时间长了也倒成了一种习惯。习惯看着楼层在一天天地加高,也习惯看着场地在一天天地整平,更习惯看着校园的雏形在一天天地呈现。当然,在这习惯中,感受最强烈的是建设者的快乐和幸福。
这是一个晴朗的正午,我又一次走到工地,就在这暖洋洋的阳光下,一群民工,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就那么随随便便地面对着蓝天躺在沙堆上,睡着的和没睡着的,单纯的笑容是发自心灵深处的那种明亮、璀璨。
我突然间就被那种快乐所感染。
不是吗?他们吃的很随便,穿的不讲究,一瓶水几个人喝,一杯酒几个人抢,一包烟几个人抽,说话没有大道理,有一说一,直来直去。不高兴时就说,有怨言时就叫。不看别人的面子,不讲什么场合,一切都是那样率直、坦诚。单纯得好像没心没肺,简单得如同幼儿孩童。
他们活着,却没有时间去多愁善感;他们爱着,却不懂怎样去诠释爱情;他们满足着,因为他们没有奢望生活过多地给予;他们高尚着,因为他们不用在人前掩饰着什么。
他们也许连幸福是什么都没想过,然而真正的快乐却就是这么一群简单的人。生活中简单的幸福无处不在,没乐就去找乐,没事偷着乐。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对大部分人来说不是幸福太少,而是缺乏感知幸福的心灵。
曾看过一幅画,一位老农手里拿着一个半导体收音机,坐在身后挂满金灿灿玉米的自家庭院里,双目微闭,老人家被收音机里的节目所感染、所陶醉。画的上方写着“乐在其中”。回头想想,现在电视里每天都播放几十套节目,但有人还抱怨“没有一个好看的”。说这种话的人,永远也感悟不到那位老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