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妊娠母体变化
生殖器官的变化
妊娠期间,母体生理变化中最明显的就是生殖器官的变化,包括子宫、子宫颈、卵巢、阴道、外阴、乳房等器官。
子宫
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子宫的容量、重量、形态变化均很大。它的容量可从非孕期的5毫升增加到足月妊娠时的5000毫升,足足增加了近1000倍。而它的重量则从非孕期约50克增至足月时的1000克,也有20倍之多。子宫的位置逐渐上升,妊娠3个月后,子宫超出盆腔升入腹腔,可在下腹部摸到,5个月时达到脐部,9个月时到胸骨剑突下。妊娠12~14周起,子宫开始有不规则无痛性收缩,随着孕周的增加,这种收缩的频率和幅度也相应增加,这种收缩是稀发、不规则和不对称的,一般不引起痛感,也不使子宫颈扩张,故孕妇不必紧张。
子宫颈
妊娠后子宫颈组织增生,质地变软,血管增多,紫蓝着色。子宫颈管内腺体分泌增加,分泌黏液增多,形成防御致病菌侵入的黏液塞,关闭子宫口。
卵巢
系一对长于子宫角两侧、输卵管下方的灰白色扁椭圆形女性性腺,可周期性地排卵及分泌雌激素,是维持女性生理功能的统领器官。妊娠后,卵巢内的妊娠黄体可产生大量的雌激素、孕激素,对维持妊娠、防止流产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受妊娠激素的影响,有些孕妇的卵巢可出现黄素囊肿,此时的双侧卵巢呈均匀性增大,包膜下有较多散在的、直径为0.5~1厘米大小的囊性水泡,分娩后即可自行消失,为生理性囊肿,与卵巢肿瘤有着根本的区别,应加以鉴别。
阴道
妊娠时,阴道黏膜充血、水肿,组织变软,在分娩时能伸展扩大,便于胎儿娩出。此时,阴道黏膜的通透性升高,加之子宫颈管腺体分泌增多,故白带增多,常呈白色糊状,乳酸含量上升,使阴道内酸度升高,pH值在3.6~6,不利于一般致病菌生长,有助于防止感染。
外阴
即女性的外生殖器,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会阴等。妊娠后,大阴唇、小阴唇以及会阴均有色素沉着,伸展性增大,有利于分娩时胎儿的娩出。由于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肢及盆腔静脉回流障碍,部分孕妇可出现外阴静脉曲张,一般产后可自行消失。
乳房
既是保持女性曲线美,又是产后哺乳婴儿的器官。妊娠时由于受催乳素、雌激素、孕激素的刺激,乳腺管和乳腺泡增多,使乳房增大,双侧乳房的重量约增加400克,因此,孕早期的数周内孕妇常感乳房触痛和刺痛。乳头增大并着色变黑,乳晕也着色变黑,乳晕上有较多散在的、因皮脂腺肥大而形成的结节状突起,称蒙氏结节。妊娠晚期挤压乳房或乳头,可有稀薄的黄色液体溢出,此为初乳。
消化系统的变化
早孕反应
很多孕妇在孕6~12周有不同程度的恶心,有时伴有呕吐,尤其于晨间起床时更为明显,这是由于呕吐中枢对怀孕后增多的雌激素及绒毛膜促性腺素暂时不能适应所致,亦与精神因素有关。早孕反应大多在孕12周后自行消失。妊娠反应是妇女妊娠期的一种生理反应,不必过于紧张和忧虑。
薄荷
不论是闻薄荷的味道还是喝薄荷茶都会对抑制恶心有帮助,另外,众所周知,薄荷可以提高你下降的能量。嚼薄荷口香糖是非常好的选择,并且可以很快缓解你恶心的感觉。
食欲改变
早孕期间食欲和饮食习惯常有改变,例如,对烟、酒、茶、咖啡和油炸食物兴趣减退,而喜食咸、酸味食物和水果,甚至偏食,易口渴而喜饮水。有些人还变得开始喜食孕前讨厌的食品,而变得嗜食。
口腔变化
受大量雌激素的影响,妊娠期牙龈会充血、水肿、增生,晨间刷牙时易发生牙龈出血。妊娠时易有牙齿松动并发生龋齿,曾有“生一子,掉一齿”的说法。过去认为这是由于缺钙所致,现在认为龋齿的发生可能与唾液的pH值改变、泛酸水等因素有关。孕妇常唾液增多,有时会流涎,其实唾液的分泌量仍为1~2升/天,并不比平时有所增加,但可能由于吞咽受限制,而有相对性唾液增多的感觉。
易发生便秘而引起痔疮
这与孕后胃肠道的生理变化有关。由于受大量性激素的影响,胃肠道平滑肌的张力减退,蠕动减少、减弱,胃排空时间延长,易有上腹部饱胀感,故孕妇应避免饱餐,以免加重不适感。肠蠕动虽减少,但小肠的吸收功能并无改变,粪便在大肠中积留时间变长,水分被吸收后,使粪便干结而易发生便秘。日常饮食过于精细或偏食,食入的粗纤维过少,或饮水太少,以及运动量减少,也是造成或加重便秘的重要原因。便秘,再加上增大的子宫对直肠的压迫,以及雌激素对血管平滑肌的扩张作用,常会引发痔疮,或使原有痔疮症状加剧,因此,孕妇要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便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妊娠期餐后尿糖呈阴性
妊娠期肾脏的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均明显增加,故对某些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等的滤过增多,其血浓度则低于平时。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使葡萄糖的滤过也增加,当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再吸收不能相应增加时,即可出现餐后糖尿。故餐后出现糖尿并非都是糖尿病。
易发生尿路感染
受孕激素的影响,孕期泌尿系统平滑肌张力降低,蠕动减弱,尿流缓慢,且输尿管受妊娠子宫的压迫,轻度扩张、积水,有尿液逆流现象,加之孕期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中葡萄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滤过多而含量增加,为细菌生长提供了物质条件,故孕妇易发生尿路感染。
尿频
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器官,与子宫相邻。在正常情况下,当膀胱贮尿400毫升时,便产生尿意,平均4小时左右排尿一次。如果饮水量多,排尿间隔时间则会相应缩短。在妊娠期间,排尿次数会明显增多,每隔1~2小时就要排尿一次。这种尿频现象,不伴有尿急、尿痛时往往是妊娠期生理变化所致。孕早期,膀胱受到增大子宫的压迫,容量减小,故排尿次数增多。孕晚期,膀胱随增大的子宫进入腹腔,由于膀胱位置的改变,血液运行不畅,使膀胱充血而常有尿意。胎头入盆后,尤其临产后,由于受胎头的挤压,血液及淋巴液回流受阻,膀胱充血、水肿更为明显,容易导致局部损伤和感染。
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心脏
妊娠后由于子宫增大,使得膈肌升高,心脏便向上、向外、向前移位。心肌亦变得肥厚,心脏的重量较非孕期增加8.8%,心脏也略有扩大。每分钟的心率较孕前增加10~15次,故孕妇窦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较高。
心排血量
自妊娠10周起心排血量增加,至32周时达到高峰,孕期的心排血量较未孕时增加30%,每次心排血量约为80毫升,因此,妊娠期心脏负担有所增加,活动后易出现心慌、气粗现象。心排血量的增加对维持胎儿生长发育极为重要,如孕妇患严重心脏病时,心排血量减少,使子宫血流量亦随之减少,因而易引起早产及低体重儿。
血压
妊娠对动脉压的影响较小,收缩压几乎不影响,舒张压于孕中期时约下降10毫米汞柱,孕晚期时恢复至原有水平。体位改变可影响血压的观测值,取坐位时血压较高,仰卧位时较低,向左侧卧位时更低。孕期血压的正常值为:收缩压11.97~18.65千帕(8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6.65~11.97千帕(50~90毫米汞柱)。
血容量与孕期贫血
血容量一般于妊娠6~8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时达高峰,增加量为30%~45%,即平均1500毫升左右。血容量增加包括血浆及红细胞的增加,由于血浆的增加多于红细胞的增加(血浆约增加1000毫升,红细胞约增加500毫升),故血液呈稀释状而易发生生理性贫血。
呼吸系统的变化
怀孕后由于子宫逐渐增大,使腹压增加,将膈肌上推而升高,上升的幅度约为4厘米,以致膈肌活动的幅度减小。与此同时,胸廓活动相应增加,即以胸式呼吸为主,以使气体交换量仍可保持不变。呼吸次数在妊娠期变化不大,每分钟不超过20次,但呼吸较深。
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孕期上呼吸道(鼻、咽、气管)黏膜增厚,轻度充血、水肿,使局部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神经系统的变化
妊娠期间,大脑皮质与皮质下中枢的相互关系发生改变。孕早期,由于大脑皮质对皮质下中枢的抑制解除,而产生自主神经系统紧张度的改变。临床常见的恶心、呕吐、食欲改变、流涎等早孕反应症状及头晕、血压降低或静脉曲张、便秘等现象均与此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孕妇要调整好情绪,对孕早期出现的一些症状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紧张只会加剧早孕反应的不适感,以致产生恐惧、焦虑、精神抑郁等。孕末期,大脑皮质兴奋性降低,脊髓反射兴奋性升高,可促进分娩。同样,在分娩期的精神过度紧张,则可造成产妇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影响产程进展而致难产,增加痛苦。
怀孕后容易精神倦怠
怀孕初期及末期孕妇常会感觉精神倦怠。
由于怀孕后激素的变化,再加上孕妇要负担发育中的胎儿,需要消耗更多的体力。孕期常见的贫血,也会使孕妇经常感到倦怠。妊娠期间,大脑皮质的分析能力亦有改变,嗅觉可较平时更加灵敏,但听觉与记忆力可较妊娠前下降,腱反射略增强,故易发生肌肉痉挛。由于皮质下中枢平衡失调,尚可见嗜睡及情绪不稳定。性欲在妊娠期间一般都减退。这些变化在产后的一段时间内均能恢复如前,不必过于担心。
骨骼系统的变化
妊娠期间,受体内激素的影响,全身骨骼、韧带,特别是骨盆及子宫支持组织变软,骨关节略松,活动性增加。骶髂关节及耻骨联合变得疏松,骶尾关节也具有活动性,这些变化均有利于分娩。但如骨盆关节过度松弛则可引起股关节、耻骨联合部疼痛,严重时可发生耻骨联合分离。此时,孕妇出现局部剧烈疼痛,活动受限,痛苦异常。但这种症状在分娩后的一段时间内能逐渐消退。
妊娠期约需储积钙40克。胎儿的骨骼生长发育需储钙30克,多发生在妊娠最后3个月,由母体供给,因而早产儿常有缺钙现象。妊娠期肠道对钙的吸收增加,尿中钙的排出量亦增加。应胎儿发育的需要,母体对钙的需求量增加,每天平均需钙1.5克,而一般饮食达不到这一要求,故孕期应额外补充钙。补钙可从孕中期开始,此时早孕反应已消失,胎儿生长发育速度加快,对营养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如孕期母亲饮食达不到胎儿生长发育对钙的需求量,胎儿则会吸收母体骨骼中所储存的钙质,因而导致母体发生骨骼酸痛、小腿抽搐和骨软化现象,新生儿也可因缺钙而产生先天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病)和缺钙抽搐。
心理的变化
妇女一生中要经历几个生理和心理的重大变化时期,如月经初潮、结婚、妊娠和分娩、绝经。特别是妊娠和分娩期,生理和心理的各方面均有巨大的变化。
妊娠,意味着一个新生命的开始,妇女体内各种激素的分泌都需适应调整。孕早期,绒毛膜促性腺素急剧增加,到妊娠中、晚期,雌激素、孕激素上升,使孕妇体形与孕前亦有明显的不同。
妇女妊娠后,特别是第一次妊娠,大都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精神上会有较大的压力,常会考虑以下问题:
①胎儿是否畸形?如曾接触过有害物质、服过药或原因不明的发热,其精神压力就更大。
②体形发生明显的改变,担心分娩后是否能恢复?是否会被丈夫嫌弃?
③分娩是否顺利?能不能经受住分娩时的疼痛?
④分娩后生活上发生巨大变化,对抚养孩子,如何适应?
⑤将出生的孩子究竟是男还是女?在一个封建意识较浓的家庭里,孕妇最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
这些问题看来似乎很琐碎,却经常困扰着孕妇,特别是对婚姻并不满意、性格比较脆弱的女性,其心理就处于十分矛盾的状态。因此,除了必要的产前检查、指导和治疗外,尚需根据孕妇的不同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安慰。这种关爱来自于医务人员,更应来自于亲人、朋友。让孕妇了解孕期保健知识,消除一些不必要的顾虑,从而保持一颗平常心,正确对待妊娠及分娩,以愉快的心情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皮肤的变化
妊娠纹
妊娠中、晚期,有些孕妇的腹壁、臀部等处的皮肤上往往可见较多长1~6厘米、宽约0.5厘米的不规则平行裂纹。这些裂纹在妊娠期呈紫色或淡红色,产后逐渐变为银白色,持久不退,称为妊娠纹。紫红色妊娠纹见于初产妇,而银白色妊娠纹则见于经产妇。医学上称“扩张性条纹”,是妊娠留下的永久纪念。但并非所有的孕妇均存在妊娠纹,妊娠纹的多少也因人而异,有的多,有的少,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除腹部外,也见于大腿内外侧、臀部、胸部、肩膀以及手臂等部位。
如何预防妊娠纹?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但妊娠期体重增长少些,胎儿适当小些,并于孕中期起应用维生素E油剂或乳液,按摩皮肤,可减少发生妊娠纹的几率。按摩可使皮肤的张力及弹性增加,减少弹力纤维的断裂,预防妊娠纹的发生。孕期适度增加营养,避免体重增长过快及胎儿过大,可减少妊娠纹的发生。
目前的一些研究显示,局部使用维A酸药膏、防护油涂抹可改善已形成的妊娠纹。维A酸可增加真皮中弹力纤维的弹性,可以帮助皮肤恢复张力。
色素沉着
妊娠时皮肤色素沉着,以面颊、乳头、乳晕、腹白线、外阴等处较为明显。面颊部可见呈蝶形分布的褐色斑,称妊娠斑,于产后逐渐消退或变淡。这是妊娠期垂体分泌促黑素细胞激素增加,加之雌激素、孕激素大量增多,刺激黑素细胞而使黑素增加所致。
体重的变化
妊娠期体重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胎儿方面有胎儿、胎盘和羊水的重量。母体方面有子宫、乳房、血容量、组织间液和脂肪的重量增加。妊娠足月时体重增加可达12.5千克左右,其中妊娠前半期增加总量的1/3,约4千克;后半期增加总量的2/3,约8.5千克。一般孕13周前体重增加不明显甚至有所减轻(由于早孕反应影响正常进食),孕13周起平均每周增加350克,直至足月,每周体重增加不应超过500克。
体重增长过快的因素有:
①显性或隐性水肿。
②巨大胎儿。
③羊水过多。
④多胎妊娠。
⑤营养过度造成的母体肥胖。
体重增长迟缓的因素有:
①母体营养不良。
②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③羊水过少。
13.孕期生活安排
孕妇需注意的问题
孕妇应注意日常活动
洗衣服不要使用冷水,避免受凉感冒。一次不要洗得过多,以免过劳而引起流产或早产。不要登高,不要搬抬重物,不要弯腰擦拭东西。外出路途较短时,以步行为宜,尽量不乘公共汽车,公共汽车一般非常拥挤,而且道路凹凸不平,行驶不稳,易造成流产。不要到拥挤的地方去,以免腹部被人撞击,还可避免流行性感冒及其他疾病的传染。路远需要乘车时,不要安排在上下班的高峰时间,避免拥挤。远程最好不去,如去最好乘飞机。避免站立过久引起下肢浮肿。
孕妇应注意睡眠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