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3700000005

第5章 蒙宋开战(1)

收复三京

1233年10月,权倾一时的丞相史弥远去世了。在登基八年之后,宋理宗终于能够亲政了。与他的好几位祖先一样,这又是一个“时刻不忘恢复大计”、“急欲洗濯三十年积弊”的皇帝。为了表示自己励精图治的决心和能力,他立刻决定将第二年的年号改成“端平”,还“诏求直言”,罢斥史弥远一党,召回了被史弥远贬谪的真德秀等十几名大臣,对他们委以要职。一时间俨然成了明君,史称“端平更化”。

仅仅这些,理宗显然觉得是不够的,他还要拓展疆土,恢复中原,建立他的中兴伟业、不世功勋。宋蒙联手灭金时,并未就灭金后黄河以南领土的归属作出明确规定。金亡以后,蒙军北撤,河南空虚。以赵范、赵葵兄弟为代表的一些人欲乘机抚定中原,提出据关(潼关)、守河(黄河)、收复三京(西京洛阳、东京开封、南京归德)的建议。而大部分朝臣对此都持反对态度,认为已经被战乱破坏殆尽的中原地带无法提供粮草,再加上南宋军队没有骑兵,军队的机动能力有限,无法防御漫长的黄河防线。另外,这也会造成蒙古向宋朝宣战借口。就连赵范部下的参议官邱岳,亦认为不应破坏盟约;史嵩之、杜杲等也说宜守不宜战;参政乔行简更是上疏谏阻,所言最详,其表曰:

八陵有可朝之路,中原有可复之机,以大有为之资,当有可为之会,则事之有成,固可坐而策也。臣不忧出师之无功,而忧事力之不可继。有功而至于不可继,则其忧始深矣。夫自古英君,必先治内而后治外。陛下视今日之内治,其已举乎,其未举乎?向未揽权之前,其敝凡几?今既亲政之后,其已更新者凡几?欲用君子,则其志未尽伸;欲去小人,则其心未尽革。上有厉精更始之意,而士大夫之苟且不务任责者自若。朝廷有禁包苴、戒贪墨之令,而州县之黩货不知盈厌者自如。欲行楮令,则外郡之新券虽低价而莫售;欲平物价,则京师之百货视旧直而不殊。纪纲法度,多颓弛而未张;赏刑号令,皆玩视而不肃。此皆陛下国内之臣子,犹令之而未从,作之而不应,乃欲阖辟乾坤,混一区宇,制奸雄而折戎狄,其能尽如吾意乎?此臣之所忧者一也。

自古帝王,欲用其民者,必先得其心以为根本。数十年来,上下皆怀利以相接,而不知有所谓义。民方憾于守令,缓急岂有效死勿去之人;卒不爱其将校,临陈岂有奋勇直前之士。蓄怨含愤,积于平日,见难则避,遇敌则奔,唯利是顾,皇恤其他。人心如此,陛下曾未有以转移固结之,遽欲驱之北乡,从事于锋镝,忠义之心何由而发?况乎境内之民,困于州县之贪刻,厄于势家之兼并,饥寒之氓常欲乘时而报怨,茶盐之寇常欲伺间而窃发,萧墙之忧凛未可保。万一兵兴于外,缀于强敌而不得休,潢池赤子,复有如江、闽、东浙之事,其将奈何?夫民至愚而不可忽,内郡武备单弱,民之所素易也。往时江、闽、东浙之寇,皆藉边兵以制之。今此曹犹多窜伏山谷,窥伺田里,彼知朝廷方有事于北方,其势不能以相及,宁不又动其奸心?此臣之所忧者二也。

自古英君,规恢进取,必须选将练兵,丰财足食,然后举事。今边面辽阔,出师非止一途,陛下之将,足当一面者几人?勇而能斗者几人?智而善谋者几人?非屈指得二三十辈,恐不足以备驱驰。陛下之兵,能战者几万?分道而趣京、洛者几万?留屯而守淮、襄者几万?非按籍得二三十万众,恐不足以事进取。借曰帅臣威望素著,以意气招徕,以功赏激劝,推择行伍即可为将,接纳降附即可为兵,臣实未知钱粮之所从出也。兴师十万,日费千金,千里馈粮,士有饥色。今之馈饷,累日不已,至于累月;累月不已,至于累岁,不知累几千金而后可以供其费也。今百姓多垂罄之室,州县多赤立之帑,大军一动,厥费多端,其将何以给之?今陛下不爱金币以应边臣之求,可一而不可再,可再而不可三。再三之后,兵事未已,欲中辍则废前功,欲勉强则无事力。国既不足,民亦不堪。臣恐北方未可图,而南方已先骚动矣。中原蹂践之余,所在空旷,纵使东南有米可运,然道里辽远,宁免乏绝,由淮而进,纵有河渠可通,宁无盗贼邀取之患?由襄而进,必负载二十钟而致一石,亦恐未必能达。若顿师千里之外,粮道不继,当此之时,孙、吴为谋主,韩、彭为兵帅,亦恐无以为策。他日运粮不继,进退不能,必劳圣虑,此臣之所忧者三也。

愿陛下坚持圣意,定为国论,以绝纷纷之说。

乔行简的分析可谓鞭辟入里,但只说到了知己知彼的“知己”一半,关于“彼”的情形,乔行简尚不曾提及。关于蒙古军队的编制、战略、战术、战力等情况,当时宋朝的大小官吏知道的很少,不了解敌情就试图贸然兴兵,南宋可谓未战便先输了一半。

然而,诸多忠臣良将苦口婆心地劝谏,却被收复三京鬼迷心窍的理宗置若罔闻。沉醉在中兴大宋美梦中的理宗皇帝,一面虚与委蛇地表示从善如流,一面又固执己见地颁布了“端平入洛”的出师檄文:“蠢兹女真,紊我王略,遂至同文之俗,半为左衽之污……因彼鹬蚌之相持,甚于豺狼之交啮。百姓至此极也……痛念君师之责,实均父母之怀。乃敕元戎,往清余孽。”总的意思就是说,当年这里就是我的地盘,现在蒙古人和金人打仗,老百姓受苦了,我要解民于倒悬,派兵救你们来了!

由于理宗亲自拍板,朝廷最终决定发兵入洛,但发兵入洛能否成功实施,京湖制置使史嵩之成了关键人物。当朝廷把这一决定告诉史嵩之时,他坚决反对,并上书六条,力陈己见;在两淮军出动之后,理宗以兵部尚书的职位来诱惑他参加,竟也被他一口回绝!

西据雄关,北凭黄河,如同金朝后期那样与蒙古抵抗。当年北宋依靠这条防线只抵抗住金兵几个月,金朝依靠它也只抵抗住蒙军几个月,而此时的理宗和赵范、赵葵兄弟,却仿佛认为可以用它来永久地抵御强大的蒙古。

在宋理宗赵昀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下,南宋的军队和物资开始在淮河前线迅速集结。宋军的意图是,由知庐州的全子才为前锋,率淮西兵一万人从庐州出发,由寿州渡淮河到亳州,再向北直扑汴京;由淮东制置使赵葵为主将,率淮东兵五万,准备先攻占泗州、宿州等淮河流域地区,而后也折向汴京与全子才会合。同时加封赵葵为南京(今河南归德)留守、京河制置使、兵部尚书,作为前线的总指挥。另外派赵范为两淮制置使兼沿江制置副使,作为全局的总指挥和总后援。

理宗只派两淮的六万军队北伐,试图以这六万人去收复中原,确实有些异想天开。要知道,原先即使是主战派制定的作战计划,仍然表示要在收复潼关和黄河以南后,至少要用十五万百战精锐之师来防御,才能守住黄河防线,才能拒蒙古人于黄河以北。本来十五万都是很不现实的数字,金朝用了四个十五万最终都守不住黄河,南宋的百战精锐能够一个当金兵五个吗?何况宋理宗还一下子将兵力削减到六万,既要抢占要塞,攻城夺地,又要建设防线巩固河防,而且还是在刚经历了十多年战乱、“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地区。此时,心血来潮的宋理宗已基本丧失了理智。

1234年(端平元年)6月,自不量力的宋理宗正式下诏出兵河南。12日,已至庐州,不久又以被晋升为关陕制置使的全子才为主将,率淮西军万余人作为先遣部队,首先从庐州出发,向寿州、蒙城、亳州方向前进。不久,赵葵亲率宋军主力淮东军五万余人向泗州、宿州进发,两军约定会师汴京。就这样,端平入洛开始了,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战争之一的、一场将要决定国家与民族命运的生死大决战的序幕正在悄悄拉开,它的意义之大可能人们在数百年之内也看不到。

滚滚的长江一刻不停地向东奔流着,它可曾知道,不久之后,人们的鲜血将会染红这条大江吗?也许,对它来说这早已是司空见惯了吧。

全子才指挥的宋军先遣军,很快到达了进军出发地寿州,并于6月18日从寿州出发,北渡淮河。离开宋境不久,一片劫后余生惨相就展示在宋军官兵面前,沿途“茂草长林,白骨相望”,偶尔有几个劫后余生的居民,也只是在一旁悄悄地望着他们,或是来乞讨一些食物。6月21日,宋军抵达蒙城,“城中空无所有,仅存伤残之民数十而已”;22日,宋军抵达当年曾被称为“小东京”的著名繁华城镇城父,发现城中未毁的建筑只剩下官舍两三处,民居十几家而已;24日,全子才军进入亳州,获得了出师以来的第一次胜利,守城官兵七人向他投降!

更糟糕的是,知道宋人出兵的消息之后,蒙军竟然掘开了黄河南岸的“寸金堤”,仅仅从这个名字,我们就不难想象出这一堤防的重要程度。寸金堤一旦被掘开,黄河顿时改道,豫东尽成泽国!事实上,过了淮河不久,宋军就必须在泥泞中前进了。

虽然不断有谍报传来,但宋朝君臣怎么也想象不到,蒙古人的破坏性竟然是这样的强!欧洲历史学家记载,在蒙古西征大军通过之后,从中亚到东欧,出现了一条数千公里长、数百公里宽的无人地带。而在中原地区,这个不久以前还是世界上最繁华富庶的地区,已是“寂无烟火,骨殖横道”。蒙军的破坏力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宋军将士很快就失去了刚出发时的亢奋,一路看到的这一切仿佛一股阴云笼罩着他们。不过他们毕竟是两淮军的精锐之师!要知道,在南宋第一线的三个战区中,两淮战区由于直接掩护着临安府的正面,因而是最受重视,兵力最强的战区。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是宋军的精锐也是不过分的。因此,即使条件十分艰苦,他们也还是坚持在泥水中跋涉着前进,“道路水深有至腰及颈处”。在近乎无人的水网地带跋涉了二十天之后,全子才军终于在七月初二抵达汴京城东。

宋军刚到达汴京城外不久,就与投降蒙古的金朝官吏李伯渊等人取得了联系。对他们来说,毫无疑问宋军要比蒙古人可亲得多,这里毕竟是北宋的故都,居民大多也都是汉人。蒙古派原金降将崔立留守汴京,崔立平时骄横跋扈、为所欲为,都尉李伯渊、李琦素为崔立所虐待,他们对崔立早已恨之入骨。平常被逼无奈,只得忍气吞声、不敢发作;今闻得宋军来攻,悄悄与宋通书约定投降,李伯渊假意与崔立商量守备,趁其不备,随即拔出匕首将其刺死,再把崔立的尸体系在马尾,号令军前说道:“崔立杀害劫夺,烝淫暴虐,大逆不道,古今所无,应该杀么?”百姓齐声应道:“该杀!该杀!他的罪恶,杀兴还嫌轻的。”李伯渊当下割了崔立的首级,尸骸横在街上,军民脔割,顷刻而尽。后打开城门,迎接全子才军入城。兵不血刃收复汴京的胜利多少鼓舞了一些宋军的士气,他们终于进入这座从他们曾祖、高祖时代就梦寐以求和望眼欲穿要恢复的城市了!

1234年,即南宋端平元年七月初五,全子才率宋军进入汴京城,梦幻般地实现了岳飞等抗金将领一辈子都没实现的梦想。大宋的旗帜在消失了一百零七年五个月整之后,再次在汴京城上飘扬,只是汴京已经不是当年的汴京了。当他们整队开进汴京开封的时候,却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迎接宋军的,不是《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繁华都市,而是六七百守军、千余户人家和遍地荆棘遗骸的废都。绝大多数居民不是死于战火,就是被蒙军掳至河北“就食”,只有一对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的老夫妻,站在街中心仿佛在迎接他们的到来。全子才离得很远便下马,步行走到这对老夫妻近前,深施一躬道:“多谢两位老人家夹道而迎,子才感激之至。”老汉眼含热泪看着全子才,显得异常激动,他一把拉住全子才的手道:“你咋才来咧,这些年你们都弄啥去了?”

全子才一声长叹,塞给老汉一把散碎银子,然后翻身上马,率军入城。曾经拥有一百四十万人口的世界第一大都市东京汴梁,如今已是满目疮痍、一片凄凉。可谓是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更加始料未及的是,宋军在长途跋涉了这么长时间之后,粮饷已经不济,军中几乎没有存粮可言。如果说一支轻装的精锐部队只能勉强抵达这里的话,那么运粮的车队又该怎么办呢?

由于京湖制置使史嵩之坚决反对端平入洛,朝廷诏令史嵩之筹划粮饷,史嵩之上奏道:“臣熟虑根本,周思利害,甘受迟钝之讥,思出万全之计。荆襄连年水潦螟蝗之灾,饥馑流亡之患,极力振救,尚不聊生,征调既繁,夫岂堪命?其势必至于主户弃业以逃亡,役夫中道而窜逸。无归之民,聚而为盗;饥馑之卒,未战先溃。当此之际,正恐重贻宵旰之虑矣。兵民,陛下之兵民也,片纸调发,东西唯命。然事关根本,愿计其成,必计其败;既虑其始,必虑其终,谨而慎之,与二三大臣深计而熟图之。若夫和好之与进取,决不两立。臣受任守边,适当事会交至之冲,议论纷纭之际。雷同和附,以致误国,其罪当诛;确守不移之愚,上迕丁宁之旨,罪亦当诛。迕旨则止于一身,误国则及天下。”其大意就是,荆襄之地连年受灾,百姓民不聊生,再征调他们去运粮,他们就逃亡各地了,无家可归就必然当强盗了……

史嵩之所说看似向皇帝诉苦,实则完全是制造借口。史嵩之在襄阳十几年,主要功绩在于经理屯田,至绍定元年,史嵩之已积谷六十八万石。一年前的冬天,京湖战区能给围攻蔡州的蒙古军运去三十万石军粮,今年夏天就没法给开封、洛阳提供军粮了么?非得要从两淮千里迢迢地转运?可见补给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南宋没有协调解决好内部矛盾的结果。

事实上,史嵩之找借口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其个性而论,他是不愿意给人做嫁衣裳的。据关守河的策略是守将赵葵等提出的,如果成功了,无论怎样,头功自然不会落在史嵩之的头上,更何况史嵩之素来不愿与淮东制置使赵葵合作。二是自史弥远去世后,史氏家族虽然在各方面仍然受到优待,但相比之下,史家受到的优待,得到的重用,与弥远在相位时就大相径庭了。当时郑清之为弥合朝廷裂痕,达到和谐团结,召还了真德秀、魏了翁、游似、洪咨夔、李宗勉、杜范等不愿与史弥远合作的名贤,这些名贤涵盖了朱学、陆学、吕学三个学派的知名人士,由他们共同来执政,朝堂一时出现振兴气象,被称为“小元祐”。但这一做法显然彻底改变了史弥远执政时期“满朝紫衣贵,尽是四明人”的局面。郑清之这种出于内外政治需要的对各学派人士主动示好的策略,一定程度上冷落了四明人,在“小元祐”的朝堂没有一个四明人(端平二年才算让四明人陈卓入朝任参知政事),结果郑清之不仅既得罪了四明人,也没有达到弥合朝廷裂痕的目的。相反,这些召还的名贤,尤其是朱学人士杜范等人,因曾得益于乔行简的提拔,便很快就与乔行简建立同盟,帮助乔行简谋相位以取代郑清之。在史嵩之看来这就是“迂缓这一套”。因此想复兴史氏家族,恢复四明人的地位,史嵩之觉得只能靠他自己了。这是史嵩之不愿同郑清之携手合作的原因。

同类推荐
  • 大风起兮(下)

    大风起兮(下)

    两千多年前,有一位农家子弟,他和他的一帮哥们弟兄们,在中原大地上,掀起了阵阵旋风,搅起了一股股漫天的历史尘沙,将喧赫一时的大秦帝国刮得片甲不存。从此,我们的华夏民族被叫做“大汉民族”。这位农家出身的草莽皇帝,就是大汉的开国君王刘邦!
  • 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

    2005年初,以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为主成立了“川江号子项目组”,并于2005年6月至2008年7月,分组数批在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就“川江号子现状”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工作。三年中历时180天,走访了18个市、县、镇,行程数千公里,直接采访号子传承人数十人,拍摄、录制及复制当地政府各类号子相关资料若干,拍摄照片数百张,并组织相关专家多次召开研讨会、论证会、学术交流会,对川江号子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
  • 回到三国当驸马

    回到三国当驸马

    穿越来到东汉末年,陆浪发现自己成为驸马都尉,而且他保护的对象,正是刚刚经历了十常侍之乱的长公主刘静以及后来的献帝刘协!那个时候,典韦还是土匪,赵子龙还是无名之辈,郭嘉还是一个翩翩少年,天下诸侯还在勾心斗角。在大好机会面前,蛰伏许久的陆浪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位纵横天下匡扶汉室的超级驸马!
  • 三国神医

    三国神医

    医者只可医人,而王者却可以医天下。一个现代男子穿越后来到三国,看他如何作为一个医者医遍三国猛将牛人,又如何作为一个王者救治病入膏肓的大汉民族。不一样的三国,不一样的梦,不一样的穿越,不一样的医者。
  •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大慈寺虽然经历了千多年的发展,但一直没有一部完整像样的寺志,因此其寺庙诸多情形付诸阙如。一座寺庙的历史,没有很好的实物档案和地下文物相互印证,没有较为完备的寺志,那么要说清该寺庙的历史是比较困难的。由远及近,作者顺着历史的光环娓娓而谈,述说着一座寺庙的兴衰。于成都而言,大慈寺今天的地位十分重要,身处城市之心,人文厚重,就像一叶肺片一样,左边是文化新闻区,右边是现代商业区。所以被称之为“古蜀之肺”。这,也正是作者在此书中,游刃有余的表达关键所在。
热门推荐
  •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中国当代文学中第一部冲破“”性禁区“”的小说,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我”从劳改农场放出来后,在一个曾被称为“鬼门关”的农场里,遇到了八年前,还在劳改农场时有过两面之缘的女人黄香久。虽然此前,只曾见了两面,而第二面只是匆匆路过时遇到,但是这个叫黄香久的女人,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第一次见到黄香久,是在劳改农场水稻田间的排水沟里:黄香久正在洗澡!黄香久仿佛忘记了一切,全神贯注地享受着洗澡的快乐,她忘记了自己,“我”也忘记了自己。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康熙大帝:惊风密雨

    康熙大帝:惊风密雨

    《惊风密雨》是《康熙大帝》的第二卷,它描写了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乱中的深谋远虑与雄才大略。 智擒鳌拜以后,康熙亲自掌管朝政,朝廷内部有了相对的稳定。但是,国内形势仍然十分险恶,危机四伏;南方有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割据,西北有王辅臣部下的哗变,中原一带冒充朱三太子的杨起隆又聚众闹事,并勾结后宫的太监,暗中配合。撤藩之前,康熙在一批文臣武将的辅佐下,从军事、政治、财政等方面作了周密部署,先后粉碎了腐朽势力的间谍战、美人计,并经过刀光剑影的生死搏斗,终于挫败了吴三桂的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 星际废材:低调冷妻高调夫

    星际废材:低调冷妻高调夫

    未来星际存在着不同等级文明,却不知道危险已经在靠近;以为有着前世的经验。她必为强者,渡劫失败,从古修真界穿到未来星际,却不知道有猛虎在身后;星系内部斗争,父母不疼,兄长不恭,未婚夫退婚,星系外的文明等级斗争,表面平静,暗中波涛汹涌;异能、精神力、体术成了这个时代的标志;云斯琴又发现了今生的这个世界和她前世的修真界有着极多的相似之处,这其中又隐藏着什么秘密呢?本以为生活很平淡很顺利,她一步步的陷入其中。,修真天才成了低等级基因废材,只好守着几位老人过活
  • 成功做人智慧做事细节全集

    成功做人智慧做事细节全集

    懂得成功做人、智慧做事的人,其步履必然积极而阔大,其事业必然顺理而成章,其人生必然恢宏而壮丽。拥有成功做人的箴言,掌握智慧做事的方略,我们便能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更重要的是,我们能赢得一个涵蕴厚重、丰富充沛的人生。
  • 谁是你的前世今生

    谁是你的前世今生

    今生的我还在读,前世诀别的一纸书;手握传世的信物,而你此刻身在何处;可你转世的脸谱,究竟轮回在哪一户……
  • 新概念作文十六年纪念版精华范本(才女卷)

    新概念作文十六年纪念版精华范本(才女卷)

    近几年中学语文教育也在大幅度改革,许多人认为高考作文的命题和新概念作文大赛复赛题已经相当接近,这是非常好的发展趋势。正如王蒙所说,新概念由旧概念来。倡导新概念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想提高青年学子对作文的兴趣,告诉他们只有真实的、表达真情实感的、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 豪婚

    豪婚

    为了完成妈妈的遗愿,她冒险争夺属于她的东西,惹上了不该惹的男人,以帮她为条件,她成为他的专属爱人。
  • 爱因斯坦自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爱因斯坦自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将通过爱因斯坦的自述和其书信。真实地反映他的生活经历、事业理想、喜怒哀乐、特立独行及其辉煌的一生。,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具有很高天赋和独特风格的德语写作家、音乐爱好者、哲人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传奇人物,集多种角色于一身:丈夫、父亲、儿子、情人、良师、益友、犹太人、世界公民、社会良心、和平主义者、业余小提琴手、统一场理论的独行侠……总而言之,是“生活在他自己世界里的个古怪天才”
  • 替嫁之神医世子妃

    替嫁之神医世子妃

    且看现代女医师如何在异世混得风生水起!,一场错嫁让两人纠结在一起!家族内的勾心斗角朝廷上的尔虞我诈,一步错,他是王府里重病不治的世子,步步错,她是被家族牺牲的庶女,该如何在这异世的烦扰中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