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曾经说过,有钱有势就会骄横跋扈,也就会种下恶果。总结古今中外的历史经验,有关历代帝王将相兴衰成败的经验,查看一下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一个王朝在创建初期,无论是皇帝还是群臣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他们谨小慎微的处理政事,可是到了一个王朝中期,那种懈怠也就出现了,皇帝很多也不太愿意处理政务了,社会矛盾也就逐渐尖锐起来了,到了晚期就出现了一发而不可收的境地,最终王朝的兴替也就开始了。就拿中国历史上的西汉王朝来说,汉初汉高祖刘邦休养生息,文帝景帝实行轻薄赋役的政策,他们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开放原来归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减轻刑法,很少对外用兵,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文景之治",汉武帝时期前期,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仓库里的谷子新的堆在旧的上面,穿钱的绳子很多都烂掉了,国力到了极盛。可是后期汉武帝开始懈怠了,他也像秦始皇一样大兴土木,大规模用兵,巡游无度,国家被折腾的一塌糊涂,多亏最后反省,检讨自己的错误,才避免了一场大乱。可是,虽然出现了"昭宣之治"的中兴局面,但是国势下降是在所难免了。唐朝的时候,唐太宗拿着自己与人民比作舟与水,说水能载动舟也能把舟颠覆,虚心纳谏,君臣同心,成就了"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也是如此,创下了"开元盛世"的恢宏局面,可是到了后期就再也不愿意尽力管理朝政了,国家强盛了自己也就陶醉在温柔乡里了,任用奸佞之臣,最终酿成了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再也不复昔日之辉煌,让朱温改朝换代。看那清朝,前期的时候清太祖努尔哈赤金戈铁马,驰骋奋进,与晚明政府对峙争锋,继位者皇太极前赴后继,灭了腐朽的明朝。康熙、雍正、乾隆励精图治,最后也出现了"康乾盛世"的格局。但是,康熙晚年,国库亏空,国家岌岌可危,乾隆晚年更是好大喜功,闭目塞听,大清王朝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早就江河日下了。
中国如此,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是这样,近代史上的法国英明君主路易十四,在穷兵黩武的同时,还极尽奢华,他兴建了举世闻名的凡尔赛宫,以便与大臣们声色犬马。就在五六十年间传到自己的曾孙路易十五手里,他也是陶醉在帝国的富裕中,丝毫不加节制。可是继位者路易十六即位的情况就没有那么好了,债台高筑,社会危机四伏。不过,路易十六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也没有实施卓有成效的改革,反而更加变本加厉。据说他在凡尔赛宫生活的时候,每有重臣或者是外国君主到来,路易十六总要在凡尔赛宫大摆宴席,一次宴会下来,动辄千万。笙歌乐舞,通宵达旦,有人做过统计,凡尔赛宫一年喝的葡萄酒就将近八十万法郎。至于宫中用的宫女、宫人那就是更加不可胜计了。仅仅一个凡尔赛宫的花费就将近国库收入的五分之一!可惜的骄奢的路易十六并没有将自己的温柔美梦一直做下去,而是在风起云涌的大革命中被推上了断头台。富贵就是容易使人骄傲,使人得意忘形,陶醉在自己的帝国美梦中。因此许多历史上的帝王子孙,长期生长在深宫苑囿里面,哪里体会到过民间疾苦?
皇帝如此,大臣们不不也是如此么?明朝著名的权臣严嵩把持朝政达二十年,他天姿聪颖,出生贫寒,二十几岁的时候就中了进士,入选翰林院就读,才华横溢,为很多士大夫称道。后来宦官刘瑾专权的时候,他依然辞官回家,过着平静安定的清贫生活。后来复官之后,他一开始还对朝政多持批评的态度,指出天下疾苦的原因就因为那些妖僧太多了。在嘉靖皇帝即位之后,他就发生了转变,开始注重功名利禄,并逐步步入了上层官僚的行列。先后升迁任户部、吏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后来一度得到嘉靖皇帝的宠信,也开始专权并大捞钱财。他捞起钱来,却如饿虎下山,贪得无厌。据说他贪污的悟性很高,动作也很快,手段更不用说恶劣了,一进入内阁,就把嘉靖哄得团团转,马上就把几个同僚排挤出局;很多正直的大臣也被他杀害。这段时期,嘉靖皇帝索性不理朝事,搬到西园去炼丹,拒绝上朝。朝臣们好几年也都无法见他一面。严嵩更是一手遮天、为所欲为。 他的儿子严世蕃,更是无恶不作,两人沆瀣一气,卖官鬻职,敲诈勒索,搜刮民财,疯狂聚敛。最后,严嵩后来因事被勒令辞官。儿子严世蕃则是被捕入狱,以通敌的罪名被杀害了。据说光是他在北京的府邸,江西的老家,查抄出来的财产,就有纯金器皿3185件,重量11000余两;玉器857件;耳环耳坠267双;布缎绫罗纱绒14300余段;扇柄27300余把;南昌和分宜的第宅房店3300余间。可是,还不及其十分之三。严嵩回到老家江西,晚景凄凉,临死之前只能在墓地里找吃的,连埋身的棺材也没有,也没有为之送葬的人,真是可悲。
相反,南朝萧齐时的陈显达智谋超群,深受皇帝信任,身居高位,厚禄加身。可是他一直谦恭,常说自己人轻位重,当之有愧。每次高升的时候,他总是面带愧色,在皇帝面前更是谨小慎微,十分谦逊。他非常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出门也是坐着那辆破车,随从只有十几个人。据说有一次齐明帝让他陪酒,酒后他就说自己年纪大了,现在就是想去安度晚年,不应该在这里占据着朝位不走。他极力请皇帝准许他告老还乡,齐明帝没有同意,反而更加重用他。
今天为政者更应该以史为鉴,学习老子的经验,肩负重任时切莫富贵而骄,更应体现执政者之真正本色。
永远立在不死之地
【老子说】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揩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第50章)
意译:出离了生地就就会走向死亡。生存的条件占了十分之三,死亡的条件占了十分之三。 为了求生存而一下子陷入死地的范围也十分之三。这是为什么?恰恰是因为他迫切求生存的缘故。所以我听说善于保护自己的人,走在陆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进人战阵也能够避开金戈和兵器。犀牛永远无法对他施用犄角,老虎永远无法对他施用爪牙,士兵永远无法对他施用刀剑。为什么?因为他永远立在不死之地。
【解读】
有生就有死,这是一个直白的道理。老子将生死说得更加露骨,那就是你生出来就是走向死亡之路。若是仅仅从人生命的成长这方面来经历考虑老子的话,未免太过于狭隘了,这个恐怕也仅仅是最基本、最简单的事实了。
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发现人的存在是由许多社会条件制约的,这一点许多人将之称为社会性。老子将人的存在划分成了三个部分,那就是三三制。人们生存的条件占了十分之三,死亡的条件占了十分之三,为了生存而一下子陷入死地的范围也占了十分之三。我们大可不必将之归为生死,说成是困境逆境在现实生活与历史生活中还是颇有普遍意义的。
老的话我们反复玩味,发现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占了十之七八,确是事实。而真正能参透生命玄关的人确实不多。在战国后期,齐国的田单与燕国乐毅在即墨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这不仅仅是关乎二者的利害,更关乎国家的安危。
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燕国大将乐毅率军攻打齐国,燕军势如破竹,接连攻破七十多座城池。田单在当时不过是临淄的一个小官,就在燕国军队攻打安平的时候,他提前让家族的人把车轴包上铁皮,等到城破的时候,人们就争相涌出城门。可是,人们争先恐后往外跑,车轴互相碰撞,车辆挤在了一块,车子都坏在了路上,人们也成了燕军的俘虏。只有田单一家人因为铁皮包着车轴,所以才得以幸免,顺利地逃到了即墨。
燕国的军队很快攻占了安平,连下数城,最后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座城池了。齐国危在旦夕。当时的齐愍王已经被杀,他的儿子法章在莒被立为齐王,并号召齐民一块抗击燕国。乐毅攻城攻了一年多,还是没有攻克,于是就命令燕军撤到了城外九里处安营扎寨,打算采用攻心之计。双方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可是,就在即墨被围困不久之后,防守的将领战死沙场,军民百姓们共同推举田单担任将领,田单利用两军对峙的机会,集结了7000多士兵,加强整顿,并迅速地扩充兵员,加固城墙。他军民们同甘共苦,并且亲自到城上巡视,将自己的妻妾也编入到队伍当中,甚至将自己的食物分给士兵,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与拥护。
田单此时,打算设计除掉自己的对手乐毅。并派人到齐国的都城散布谣言。三年过去了,城还未攻下。有人在燕昭王面前挑拨说:"乐毅智谋过人,进攻齐国,一口气攻克七十余城。现在只剩两座城,不是他的兵力不能攻下,之所以三年不攻,就是他想倚仗兵威来收服齐国人心,自己好南面称王而已。如今齐国人心已服,他之所以还不行动,就是因为妻子、儿子在燕国。况且齐国多有美女,他早晚将忘记妻子。希望大王早些防备!"燕昭王本来就对乐毅三年久攻即墨不下埋怨已久,于是立刻将乐毅换掉,并派骑劫取代乐毅。乐毅无奈之下,只身逃往赵国。
骑劫一反乐毅战法,改用强攻,城墙坚若磐石,纹丝不动,他企图用恐怖手段慑服齐军。田单将计就计,诱使燕军行暴,派人四处散布谣言,说害怕燕军把齐军俘虏的鼻子割掉,又担心燕军刨了齐人在城外的祖坟。 而骑劫听到谣言后果然照着做了。即墨城里的人听说燕国的军队这样虐待俘虏,非常气愤,又看见燕国的士兵刨开了他们的祖坟,恨得咬牙切齿,纷纷向田单请求,决心誓与燕军决一死战。田单进而麻痹燕军,命令精壮甲士隐伏城内,用老弱、妇女登城守望,又派出使者前去诈降,让即墨富豪持重金贿赂燕将,假称即墨将降,惟望保全妻小。围城已逾三年的燕军,急欲停战回乡,见大功将成,只等受降,因此更加懈怠了。
三十六年(前279),田单见反攻时机成熟了,就集中起了千余头牛,角上绑着利刃,尾扎浸油芦苇,披着五彩龙纹的外衣,在一天夜间,下令点燃牛尾芦苇,牛负痛从城脚预挖的数十个信道狂奔燕营,5000名精壮勇士紧随其后,城内军民擂鼓呐喊助威。燕军见火光中无数角上有刀﹑身后冒火的怪物直冲而来,惊惶失措。齐军勇士乘势冲杀,城内军民紧跟助战,燕军夺路逃命,互相践踏,骑劫在混乱中被杀。田单率军乘胜追击,齐国民众也持械助战,很快将燕军逐出国境,收复了失去的70余座城池。随后,民众迎接法章回到临淄,正式即位为齐襄王,田单受封安平君。
田单是智者,他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换句话就是说,他顺应了道,因此才取得了如此不凡成绩。人们总是希望保护自己,趋利避害,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只不过保护也有了保护的方法,搞不好自己会深陷其中。有时看似猛虎以及甲兵,实则背后有鲜花乐土,有时看似康庄大道,背后实则万丈深渊。这些都需要人们在实践中历练,在实践中体味"道"的意蕴。这时的人也会更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