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1700000056

第56章 回归教育:在台湾最后的岁月(2)

傅斯年早年就主张教育独立,强调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政府不应过多地干预。他一再强调教育不独立是办不好的。他出任台湾大学校长以后,更是积极争取和努力坚持教育独立,反对政府对教育过多地干预。

他任职期间,整个台湾相当混乱,国民党政权为了巩固在台湾的统治,实行白色恐怖,乱捕乱杀,稍有嫌疑,就有被逮捕屠杀的危险。对台湾大学也是如此。傅斯年到任不久,台湾发生了学生运动,台湾当局大肆逮捕学生,史称“四六”事件。傅斯年对当局不经任何手续到台湾大学逮捕师生十分不满,亲自找国民党最高当局进行交涉,要求对学生不能进行武力镇压,保证“不能流血”,结果被逮捕的学生没有一个流血的。在傅斯年的干预和交涉下,多数学生交家长领回,部分又送回大陆,保证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事后,傅斯年又与当局严正交涉,要求宪警没有确凿证据不能随便到台大捕人,即使有确凿证据逮捕台大师生也必须经校长批准,并且相约成为一项制度。有文字记载,蒋经国当时曾负责军警特宪事务,他要台大某人资料对某事调查,也只好找傅斯年交涉,专门写信要求。信中说:“孟真先生道鉴:兹派员前来洽取于某有关文件,即请面交带回,以供系考。”当时人的一些书信和回忆文章都说明,军警宪特到台大不能肆行无忌。傅斯年力争此项权力是他坚持教育独立,摆脱政府控制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当时国民党政府还要求各机关学校实行联保制度,其方法是公教人员几人相互监督,相互保证对方思想纯正,没有染上共产思想,万一发现联保中有人思想不纯正,保证人都要受连累。台湾省当局也要求台湾大学师生办理这种手续。傅斯年出面对国民党当局说:凡是在台湾大学任教和服务的教职员每个人都思想纯正,没有“左”倾思想,他一个人可以保证,有问题发生,他愿意负全部责任。结果台湾大学没有实行联保制度。当时有些人攻击台湾大学有些院长系主任是“共党分子或亲共分子”,说他们把持的院系是“共产党细菌的温床”,许多学生受其影响。傅斯年对此公开发表文章进行反击。傅斯年这些行为都是他教育独立思想的外在表现。正如他去世后台湾的一些报纸所评论:“傅斯年先生长台大两年最大的成就,在于他保持了学术独立和尊严,扩大了研究空气;但遭遇到最严重的打击、攻讦、阻挠,种种的困难的也在此。许多不学无术的党棍子,想混进台大;许多翻云覆雨的官僚政客想染指……两年来明枪暗箭,栽赃诬陷,就地打滚,集无耻之大成的各种手段,都对傅斯年施用过。而傅先生英勇坚定地绝不为所动,贯彻自己主张,且与这些丑恶势力对垒作战。”这种评论反映了傅斯年在教育方面的立场和行为,坚持教育的相对独立,与干涉破坏教育的邪恶势力做坚决斗争。

傅斯年作为大学校长更重视自己人格的独立,不像政府官员那样具有严重依附和等级思想。傅斯年一生不论从事学术研究,还是教育行政,甚至从事各种社会活动都努力保持个性独立,他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传统中最有价值的“道统”观念和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他要求教育独立,并为之努力奋斗,在当时是可贵的。

参与台湾政治

(一)与《自由中国》的往来

1949年1月19日,傅斯年赴台湾就任台湾大学校长。胡适与傅斯年分别后由南京到上海,住在老朋友陈光甫家中,正好王世杰和雷震也在上海,住在上海贝当路14号章剑慧家中,两处相距不远,三人经常在一起谈论时局。他们虽然认识到国民党政权败局已定,但还幻想国民党政府能保住长江以南半壁江山,他们三人都是具有自由主义倾向且在国民党政权任职的知识分子,他们不甘心国民党政权彻底灭亡,很想帮国民党政权做些舆论宣传工作,挽救人心。胡适、雷震、王世杰三人商定办一种刊物或报纸宣传自由、民主,监督国民党政府,同时对抗中国共产党的舆论宣传,为国民党政权争取人心。雷震和王世杰将此设想报告蒋介石,并得到蒋介石的认可。

1949年4月初,胡适赴美,雷震、王世杰等人先后到台湾定居,开始《自由中国》杂志的具体筹备工作。4月16日,胡适在赴美的船上致信杭立武、王世杰、雷震,附有为《自由中国》撰写的宗旨,并在信中特别推荐傅斯年说:“请不要忘了傅孟真是作文章的大好手”。在以后的筹备中,傅斯年应邀参加。10月26日,雷震、傅斯年、陈雪屏、毛子水在一起聚餐,决定先出版两期,胡适任发行人,雷震为社长,毛子水任总编辑。胡适、傅斯年、杭立武、罗家伦等为发起人。11月20日,《自由中国》第一卷第一期(创刊号)正式出版。胡适撰写的《自由中国》的宗旨放在第一页。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监督、督促国民党政权进行改革,如强调:我们要向全国国民宣传自由与民主的真实价值,并且要督促政府(各级的政府),切实改革政治经济,努力建立自由民主的社会。其二是抗俄反共。其中刊载的第二篇文章是傅斯年的《自由与平等》,在本期的封底刊载的《给读者的报告》中对傅斯年及其文章进行了重要介绍。其中说:“傅斯年先生的《自由与平等》一文,题目虽极普通,但内容有傅先生独到的卓见,极为宝贵,愿读者注意,傅先生校务繁忙,因之傅先生的文章得来不易,但傅先生为本刊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以后当常有文章与读者相见。”在《自由中国》创办的初期,胡适、王世杰、雷震等人纷纷出面要求傅斯年参与《自由中国》杂志事务,胡适远在美国,多次致信雷震等人推荐傅斯年,王世杰也致信胡适,要求胡适、傅斯年积极为此刊的发展出力。如1950年3月,王世杰致信胡适特别强调说:“似乎《自由中国》期刊可以即时改进。此则非兄及孟真十分负责,终不能大大改观”。傅斯年先后被《自由中国》杂志社聘请为社论委员会委员和常务编纂等。傅斯年也确实积极参与《自由中国》事务,在主持台湾大学的繁忙工作中,积极抽时间为《自由中国》撰写稿件,分别在《自由中国》第一卷第三期发表了《苏联究竟是一个什么国家?》,第二卷第四期发表了《我们为什么要抗俄反共?》。傅斯年发表的三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一致的,即督促国民党政权认清形势,改革独裁政治,逐步向自由、民主和经济平等方面改革,同时具有反苏反共的色彩。

《自由中国》创刊一年,傅斯年去世。《自由中国》的总编辑毛子水是傅斯年的同学、好友,在1950年12月25日出版的《自由中国》第四卷第一期发表了《傅孟真先生传略》,并在传略后面特别说明:“傅先生是本刊发起人之一。他的突然弃世,固然是国家的大损失,亦是本刊的大损失。承雷儆寰先生的催促,匆匆草成这个传略,以为青年学生矜式嘉言懿行的取资。”说明傅斯年与《自由中国》杂志具有密切的关系。

(二)拒不组党结派

傅斯年一生坚持参政不从政,参政也只是根据自己的意志,怀着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尽责尽力,虽然他的认识和个人意志时有偏颇,其晚年言论行事也有许多错误,但应该说其人生信条和动机有其合理性。

1946年,国共和谈破裂,内战爆发,国民党政权迫于美国的压力,为敷衍国内各种政治力量,决定召开国民大会,实施所谓的宪政,一些具有自由主义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和各界有关人士开始积极活动,互相联络,试图组织政党,和国民党相抗衡。傅斯年对国民党政权的政治属性和性质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坚持不组党,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身份参政议政,他的这一思想原则一直坚持到去世。

1947年3月,蒋廷黻将组织政党的意向和党纲草案寄给傅斯年,希望就政党问题同傅斯年讨论,信中说:孟真我兄,兹送上近日草拟的党纲,名称及党纲各均应切实检讨修正,弟不过提案以作讨论的资本,并籍以试探究竟吾人政见异同到什么程度,至于策略方面,弟主张不参加联合政府,现在参加者均将丧失其反对党资格,吾人即可以政府的反对党露面,反对党有其作用,现在当有许多人不太明瞭,在目前阶段中,我们可以尽这点教育责任,请您费点时间仔细想想,于便中把您的感想写给我。蒋廷黻所附寄的中国社会党党纲共6款20条,其中一二两款是所组党的性质和目标,其主要内容是:“一、我们相信中国的政治发展应循民主的路线。牺牲民主政治或假借民主政治的名义以达其他目的都是我们所反对的。1.法律应由人民代表制定,大政方针应有人民代表的赞同。2.政府应切实尊重人权与民权。二、我们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应循社会主义的路线。国家的富源及其开发的收益不容少数资本家或地主垄断。1.农民及劳工生活的改善及其地位的提高应视为一切经济设施的主要目的。2.工商业所有独占性及支配性者应定为公管。3.累进的所得税、遗产税及过分利得税应切实征收,财产所有权的契据应具载所有者的真实姓名或政府注册的法人名称,否则不得享受法律的承认与保障。”其余各款则是较为具体的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政策与措施。

从蒋廷黻起草的中国社会党党纲来看,其主要内容与傅斯年的政治理念有许多相通的地方,其最基本的是政治民主,经济平等,尤其是经济方面“循社会主义路线”,与傅斯年所强调的自由社会主义思想理念基本相同,但是就现在掌握的资料,傅斯年对此没有任何回应,说明傅斯年对组建政党不感兴趣。

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前后,一些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又开始酝酿组党,与国民党相抗衡,其中包括雷震和当时在国外任职的蒋廷黻等人。实际上雷震等人创办《自由中国》杂志,是他们所谓建立“自由中国大同盟”,从事自由中国运动的一项措施,他们想拥护胡适为领袖,胡适不同意。再加上胡适迅速赴美,在台湾的雷震、杭立武等人与傅斯年商议先建立《自由中国》杂志社,出版《自由中国》半月刊杂志。正当雷震、毛子水等人努力办《自由中国》杂志时,蒋廷黻在美国又发起了组建“中国自由党”的行动。为什么蒋廷黻如此热心组建反对党呢,这应从他的思想倾向和社会地位去认识。

蒋廷黻当时任国民党政府驻联合国首席代表,目睹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想再组织一个有现代作风、有作为的新政党,与国民党相抗衡。一位同时在美国纽约的人士回忆说:“他(蒋廷黻)要组织中国自由党,想推胡适为领袖,并以自由中国主义为号召。……他当时的构想是要仿照英国国会制度,把立法院变成两党对立的国会。他说政府迁播台湾以后,国家大政不应由一党‘包办’;青年、民社二党既不能表现反对党的力量,他那个自由党便可应运而生,成为一个和国民党分庭抗礼的政党。他又说他已透过他的友人,征求美国国务卿艾契逊和英国外相贝温的意见,还得到他们二人的鼓励。”蒋廷黻为组党进行宣传,起草了《中国自由党组织纲要》(草案)并在美国召开记者招待会进行公布,当时王世杰之子王纪五正在美国,便将此草案寄给王世杰。雷震等人看到后,便在《自由中国》杂志第一卷第二期,第二卷第二期进行了全文刊载,《中国自由党组织纲要》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反共,二是反对国民党独裁,其在“宗旨和目标”中明确规定,(一)保存中国国家的独立;(二)发展民主政府,保障个人自由;(三)反对一党专政,实行法治。蒋廷黻宣称组建中国自由党,拥戴胡适为领袖,所起草的自由党组织纲要在《自由中国》刊出后在台湾引起了强烈反响,台湾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将《自由中国》杂志以胡适作发行人和蒋廷黻要组建“中国自由党”拥戴胡适为领袖联系起来,认为胡适要领导台湾自由中国运动,雷震在致胡适的信中曾谈到舆论界的反响,他说:“《新闻天地》附会这两件事有关联,他的题目是〈胡适、自由、自由党〉,开头就说‘胡适提倡自由主义不是一日之事,由自由主义进而组自由党,也不是一件传闻的新闻,但是从我国堂堂正正驻联合国代表团长蒋廷黻在成功湖宣称,却是一个道地的新闻,何况适逢其时的,由胡适为发行人的《自由中国》半月刊正在此时于台北出版谁说天下没有这样的凑巧的事。”雷震在信中对胡适领导自由中国运动既高兴又有所担心,在致胡适的信中反映了自己当时的心情,信中说:“《中国自由党章程》已拜读,先生愿出来领导,使爱好自由人士以十分的兴奋。既名为党,则不能不讲组织,广纳自由人士于一组织之内,这是万分万分困难的事,希先生对此点特别注意。”其实蒋廷黻组建“中国自由党”拥戴胡适为领袖,自己实际负责只是一厢情愿,胡适并没有同意,后来明确拒绝了蒋廷黻的要求。赖景湖曾回忆说:蒋廷黻找他谈合作组建自由党的“几天后,我看见胡先生,复以中国自由党的事相问。他很郑重的对我说:‘我对政治无兴趣,怎么会去做党魁?蒋廷黻要组党,那是他个人的事,与我无涉’”而对台湾雷震等人要求胡适领导台湾的“自由中国运动”也进行推辞,在雷震等?说囊辉僖笙拢释萍鲈谔ㄍ宓母邓鼓旰驮谙愀鄣墓嗣嫌嗔斓即耸拢歉邓鼓暌裁挥胁斡氪耸隆@渍鸶实男胖性得鞔耸拢担骸霸僬撸杂芍泄硕蛳壬黄鹁ⅲ圆荒芸迹邸⑻ㄒ话阒就篮现耸考扒嗄暄ё樱质O壬萍鲋耍缑嫌唷⒚险媪较壬疾辉傅H未斯ぷ鳎嫌嘞壬@鲜邓担杂芍泄硕绶窍壬隼戳斓迹悦挥邢M!痹诖送保ㄍ宓囊恍┳杂膳扇耸亢驼捕备邓鼓曜榻ǚ炊缘常邓鼓晔贾彰挥写鹩Α?

不组党结派是傅斯年的素愿,在这一点上他和胡适是相同的。他们都坚持自由主义的理念,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社会发展尽职尽责,而对组党结派从事实际政治,尤其是以党派为工具,争取实际从政没有兴趣。傅斯年在台湾岁月中的实际作为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三)关心民间公共权益

傅斯年曾对殷海光说过意味深长的一句话:“我愈离开政治中枢愈是向心的;愈接近政治中心便愈厌恶。”很显然,傅斯年在接近国民党政府统治集团核心时,了解其内幕事情,对统治集团专制腐败勾心斗角,互相倾轧等丑恶现象知道的越清楚,越多,自然越产生厌恶心理;疏远一些,不闻不问,眼不见心不烦,自然心理上安然一些,应该这句话反应了傅斯年在台湾时期的内心世界。但是,傅斯年不是躲进书斋,不问世事的学者,而是具有自由主义倾向,不能忘情社会的知识分子,所以他对社会不公平的事往往进行激烈批评,为民众抱不平,仗义执言,与当政集团进行斗争,傅斯年的这种行为在台湾期间仍时有表现。

同类推荐
  •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震撼中国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

    这是一次对英雄事迹的重温,也是一次对烽火年代的回望。所有的重温和回望,都是因为在这些远去的英烈们的身上,深藏着我们民族不可失落的魂魄。阅读他们的故事,从中感受到生命的韧劲与执著;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心灵会得到无数次震撼与洗礼。
  • 民国枭雄杜月笙

    民国枭雄杜月笙

    ,百姓俨然处在一片水深火热之中。在当时的大城市中,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清末民初。上海滩从来没有平静过,使得全中国被外国殖民统治者侵犯和蹂躏。举国上下官商勾结、民不聊生,社会动荡,相较于黄浦江的风平浪静而言,繁华璀璨依旧的首属上海了,堪称商业军事重镇的上海滩成了冒险家的天堂。由于清廷当局的无能、软弱和妥协。潜伏着光怪陆离、千差百异的危险信号,本书主要描写杜月笙的生平事迹,提到杜月笙,满足了那些冒险家对于刺激和挑战的追寻和需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滩,更是具有浓烈的角逐厮杀气息
  • 曾国藩全传:从社会底层到晚清名臣

    曾国藩全传:从社会底层到晚清名臣

    曾国藩身为晚清重臣,他顺应时代需求,创办湘军,开创了书生治军的先河;他在清朝官场风风雨雨几十年,始终屹立不倒;他专修朱子理学,成为清朝最后一个理学大师;他提倡立志高远;做人唯诚信二字而不立;他始终认为,凡事要亲身入局;言行要谨慎;在日常的处世中,更要藏匿自己的锋芒,避免过于暴露自己。他的这些观点、做法,让他在宦海沉浮的世界里游刃有余,终得善终。本书虽然是一本传记,却也突出了曾国藩的为官之道和治军思想,从这两大方面辅助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揭开曾国藩成为晚清名臣乃至中国封建史上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政治家的根本原因。
  • 纵横世界政坛的领袖人物

    纵横世界政坛的领袖人物

    照亮人间的提灯女神,俄罗斯的“守护神”,从死囚到总统,巴勒斯坦解放事业的斗士,女人统治世界,人民的王妃……这些在世界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你了解多少?
  • 强权沙皇:彼得大帝

    强权沙皇:彼得大帝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初掌政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领土扩张、强国之道、情感世界等。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萧红小说集

    萧红小说集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本书精选了萧红的小说代表作《呼兰河传》《生死场》《小城三月》等。萧红的作品以抒情笔调抒写着自我主观感受;散文化的小说结构;重文化风俗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不在人物性格的刻画上浪费笔墨;故事情节断断续续,然而意味深长;童年趣事,妙趣横生。正如茅盾先生给出的评价:“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越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这美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
  • 疯狂谈判

    疯狂谈判

    谈判是实力的较量还是心理的较量?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或许两者都是。但是,一场成功的谈判有一个起码的条件是:如果你不具备足够的心理素质,赢得一场竞争性的谈判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在实力均衡的条件下,越是重要的谈判就越侧重于心理的交锋——我们生活和工作中80%的谈判都依赖于心理的战术,而不是实力。看看这样的情况:你因为害怕对方退出谈判,而接受了一个比预期利益小得多的条件。你因为对方足够强硬,而放弃你自己理应坚持的目标。你可能因为对方捉摸不定的态度,而变得惴惴不安,匆忙中接受了对方的要价。……心理的交锋是一场高雅的艺术,如果你置身在竞争性的谈判中,你必须让自己足够坚定,足够强硬,足够“疯狂”
  • 恶女从良

    恶女从良

    族中姐妹,费心费力帮她出谋划策,她以为是真心待她,不过是一步步将她推进恶女的深渊,毁掉她的名声,成了勋贵世家眼里的恶女。重生回到开始,她要改过自新。任她如何贤淑,恶名仍与京城的恶少们并肩而立,元喜抚额感叹:闺秀难为啊。恶女从良翻身史,更是恶女与恶少们的故事。新文《女配是重生的》前世她被荣华富贵迷花了眼,堕落一生。今生不想再重蹈覆辙,势要将那颗虚弱的心泯灭掉,重生后就算当个女配也要拥有精彩的人生。大家多多支持
  • 华娱教父

    华娱教父

    千禧年的钟声敲响,烟火璀璨,星空灿烂。陈默重新来过的人生,绚烂的让人不能直视。“四大小生”活在他的阴影之下,一直努力想要超越,最后却不得不喊他一声老板!“四小花旦”被他集齐,心里都暗骂色狼的时候,他却带着自己的儿子来拍电影!后来,他去了香港台湾,横扫了日韩,俯瞰整个东南亚!然后,他带领泛华语地区开始一场波澜壮阔的“东西对抗”!最后,他被人们称为——华娱教父!
  • 带着妹妹去抓鬼

    带着妹妹去抓鬼

    中国正规全真住教道士三万人,散居道士六万人,我就是那六万人中的一员。作为道士,我往往能接触到常人不能接触的神秘。说起来可笑,我是通过QQ群和其他道士联系时才学会如何接触鬼怪等异物,第一次出手就救回了家里人都被鬼害死的小希。为了躲避鬼魂的追杀,小希和我走遍全国,经历一次又一次的恐怖事件……
  • 宇宙的起源(自然瞭望书坊)

    宇宙的起源(自然瞭望书坊)

    人类是宇宙演化的杰作,宇宙是神秘莫测的存在。当宇宙的精灵与莫测的神秘结合在一起时,便碰撞出无数精彩的篇章。人类对宇宙的解读和探秘跨越了千年,宇宙的面貌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类面前。
  • 中华美德1

    中华美德1

    在故事中汲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
  • 慢性支气管炎(贴心大夫丛书)

    慢性支气管炎(贴心大夫丛书)

    这套丛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俗性:采用大众语言讲解医学术语,患者及家属能看得懂,并以生活“比喻”帮助了解;2实用性:学以致用,用得上。一人读书,全家受益,成为“家庭小医生”、左邻右舍的“健康小顾问”;3科学性:不仅知其然,还要了解其所以然。通过临床病症的表现,讲基础理论,理论与实际结合。贯彻“一分为二”的两点论讲解、诊断和治疗,避免绝对化不会使群众无所适从;4权威性: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具有丰富的经验的临床医生,其中多数是某一专科的专家,并介绍了他们所在单位、姓名、联系方式、出诊等时间等,便于联系,又成了就医指南。
  • 穿越红楼之花开并蒂

    穿越红楼之花开并蒂

    一场玉石俱焚,二十岁的天才美少女夏迎、夏黛结束了她们多舛的命运,却重生在历史上大大清朝,红楼的世界,分别变成了二木头贾迎春,病西施林黛玉。前世,亲情,除了两人,她们从来没有感受过,友情,她们依旧只有彼此,爱情,二十岁的她们还没有来得及触碰。贾迎春,二十一世纪的夏迎,孤傲,坚强,高雅,犹如凌寒留香,铁骨冰心的梅花,由于前世的孪生妹妹夏黛自小身体瘦弱,因此对医术颇有研究,来到异世,遇上成为林黛玉的夏黛是她最开心,最幸福的事,遇上玄随清和爱新觉罗·胤禛,一向果断的她也开始陷入迷茫。林黛玉,二十一世纪的夏黛,优雅,纯洁,美丽,仿佛清姿雅致,度冠群芳的芙蓉,因为前世的孪生姐姐医术精湛,身体孱弱的夏黛却对毒药情有独钟,芙蓉,亦为断肠草,这是一脸无辜的夏黛最喜欢的解释,身处异世,遇见成为贾迎春的夏迎是她开心,最幸福的事,遇上爱新觉·胤禛和玄随清让她一向明亮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开始出现迷惑。玄随清,身份神秘,来无影无无踪的高手,笑容如清风般醉人,人如阳光般温暖,只是,向来心明如镜的他,为什么明明觉得林姑娘令自己疼惜,却又会觉得二姑娘让自己牵挂,他很肯定自己是一个专情的人,玄随清也弄不清了。爱新觉罗·胤禛,康熙大帝的第四子,面像千年木头般冷漠,人似万年寒冰般冷冽,可是,向来目标明确的他,为什么会觉得二姑娘与自己志同道合如知己让自己欣赏,又会再看见林姑娘之时心动不已,就算身处皇宫,他也可以肯定,自己不是多情之人,胤禛也开始迷糊了。亲们,新开的文文,请大家多多的支持,多多的收藏,多多的留言,补充一下,四人都是主角,没有一号二号之分,呵呵,喜欢的亲们敬请支持,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