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芳村,没有谁比我们家更关心星期了。在芳村,人们更关心初一和十五,二十四节气。星期,是一件遥远的事,陌生而洋气。我很记得,每个周末,不,应该是过了周三,家里的空气就不一样了。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也说不好。正仿佛发酵的面,醺醺然,甜里面,带着一丝微酸,一点一点地,慢慢膨胀起来,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还有隐隐的不安。母亲的脾气,是越发好了。她进进出出地忙碌,根本无暇顾及我们。我知道,这个时候,如果提一些小小的要求,母亲多半会一口答应。假如是犯了错,这个时候,母亲也总是宽宏的。至多,她高高地举起巴掌,然后,在我的屁股上轻轻落下来,也就笑了。到了周五,傍晚,母亲派我们去村口,她自己,则忙着做饭。通常,是手擀面。上马饺子下马面,在这件事上,母亲近乎偏执了。我忘了说了,在厨房,母亲很有一手。她能把简单的饭食料理得有声有色。在母亲的一生中,厨艺,是她可以炫耀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资本之一。有时候,看着父亲一面吃着母亲的饭菜,一面赞不绝口,我就不免想,学校里的食堂,一定是很糟糕。一周一回的牙祭,父亲同我们一样,想必也是期待已久的了。母亲坐在一旁,欹着身子,随时准备为父亲添饭。灯光在屋子里流淌,温暖,明亮,,油炸花生米的香味在空气里弥漫,有一种肥沃繁华的气息。欢腾,跳跃,然而也安宁,也妥帖。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那样的夜晚,那样的灯光,饭桌前,一家人静静地吃饭,父亲和母亲,一递一句地说着话。也有时候,什么也不说,只是沉默。院子里,风从树梢上掠过,簌簌响。小虫子在墙根底下,唧唧地鸣叫。一屋子的安宁。这是我们家的盛世,我忘不了。
芳村这个地方,怎么说呢,民风淳朴。人们在这里出生,长大,成熟,衰老,然后,归于泥土。永世的悲欢,哀愁,微茫的喜悦,不多的欢娱,在一生的光阴里,那么漫长,又是那么短暂。然而,在这淳朴的民风里,却有一种很旷达的东西。我是说,这里的人们,他们没有文化,却看破了很多世事。这是真的。比如说,生死。村子里,谁家添了丁,谁家老了人,在人们眼里,仿佛庄稼的春天和秋天,发芽和收割,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往往是,灵前,孝子们披麻戴孝,红肿着一双眼,接过旁人扔过来的烟,点燃,慢慢地吸上一口,容颜也就渐渐开了。悲伤倒还是悲伤的。哭灵的时候,声嘶力竭,数说着亡人在世的种种好处和不易,令围观的人都唏嘘了。然而,院子里,响器吹打起来了,悲凉的调子中,竟然也有几许欢喜。还有门口,戏台子上,咿咿呀呀唱着戏。才子佳人,花好月圆。峨冠博带,玉带蟒袍。大红的水袖舞起来,风流千古。人们喝彩了。孩子们在人群里跑来跑去,尖叫着。女人们在做饭,新盘的大灶子,还没有干透,湿气蒸腾上来,袅袅的,混合着饭菜的香味,令人感到莫名的欢腾。在这片土地上,在芳村,对于生与死都看得这么透彻,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然而,莫名奇妙地,在芳村,就是这么矛盾。在男女之事上,人们似乎格外看重。他们的态度是,既开通,又保守。这真是一件颇费琢磨的事情。
父亲回来的夜晚,总有人来听房。听房的意思,就是听壁角。常常是一些辈分小的促狭鬼,在窗子下埋伏好了,专等着屋里的两个人忘形。在芳村,到处都流传着听来的段子,经了好事人的嘴巴,格外地香艳撩人。村子里,有哪对夫妻没有被听过房?我的父亲,因为长年在外的缘故,周末回来,更是被关注的焦点。为了提防这些促狭鬼,母亲真是伤透了脑筋。父亲呢,则泰然得多了。听着母亲的唠叨,只是微笑。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父亲不过才三十多岁,正是一个男人一生中最好的年华。成熟,笃定,从容,也有血气,也有激情。还有,父亲的眼镜。在那个年代,在芳村,眼镜简直意味着文化,意味着另外一种可能。父亲的眼镜,它是一种标志,一种象征,它超越了芳村的日常生活,在俗世之外,熠熠生辉。我猜想,村子里的许多女人,都对父亲的眼镜怀有别样的想象。多年以后,父亲步入老年,躺在藤椅上,微阖着双眼,养神。旁边,他的眼镜落寞地躺着。夕阳照在镜框上,一线流光,闪烁不已。我不知道,这个时候,父亲会想到什么。他是在回想他青枝碧叶般的年华吗?那些肉体的欢腾,那些尖叫,藏在身体的秘密角落里,一经点燃,就喷薄而出了。它们曾那么真切地存在过,让人慌乱,颤栗。然而,都过去了。一片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里漏下来,落在他的脸上,他微微蹙了蹙眉,把手遮住额角。
周末的午后,母亲坐在院子里,把簸箕端在膝头,费力地勾着头。天热,小米都生虫子了。蝉在树上叫着,一声疾一声徐,霎那间,就吵成了一片。母亲专心捡着米,也不知想到了什么,就脸红了。她朝屋里张了张,父亲正拿着一本书在看,神态端正,心里就骂了一句,也就笑了。她顶喜欢看父亲这个样子。当年,也是因为父亲的文化,母亲才绝然地要嫁给他。否则,单凭父亲的家境,怎么可能?算起来,母亲的娘家,祖上也是这一带有名的财主。只是到后来,没落了。然而架子还在。根深蒂固的门户观念,一直延续到我姥姥这一代。在芳村,这个偏远的小村庄,似乎从来没有受到时代风潮的影响。它藏在华北平原的一隅,遗世独立。这是真的。母亲又侧头看了一眼父亲,心里就忽然跳了一下。她说,这天,真热。父亲把头略抬一抬,眼睛依然看着手里的书本,说可不是——这天。母亲看了父亲一眼,也不知为什么,心头就起了一层薄薄的气恼。她闭了嘴,专心捡米。半晌,听不见动静,父亲才把眼睛从书本里抬起来,看了一眼母亲的背影,知道是冷落了她,就凑过来,伏下身子,逗母亲说话。母亲只管耷着眼皮,低头捡米。父亲无法,就叫我。其时,我正和邻家的三三抓刀螂,听见父亲叫,就跑过来。父亲说,妮妮,你娘她,叫你。我正待问,母亲就扑嗤一声,笑了,说妮妮,去喝点水,看这一脑门子汗。然后回头横了父亲一眼,错错牙,你,我把你——很恨了。我从水缸子的上端,懵懵懂懂地看着这一切,内心里充满了莫名的欢喜,还有颤动。多么好。我的父亲和母亲。多年以后,直到现在,我总是想起那样的午后。阳光。刀螂。蝉鸣。风轻轻掠过,挥汗如雨。这些,都与恩爱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