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500000020

第20章 城市发展的基础理论(6)

此外,还有一些社会学家是从人的思想和心理方面的进步来研究人的发展及理解现代化的。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化是一种社会思潮,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人们以新的伦理精神行动的方式和方法。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论述中指出,不能把现代化社会只是看成一种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形式,而应该看成是一种精神现象或一种心态、心境。人的发展既包括人自身的发展,又包括为人的发展而提供的各种条件,即生存环境的发展。没有人的发展,没有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素质提高,现代化是不完整的、不够格的,现代社会、现代制度也不可能很好地运行。有的人以为发了财,有了钱,有了好吃的,衣服穿得时髦高档,住进洋房别墅就现代化了。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人的现代化要求有多方面的条件和风貌,才具备“现代人”的素质。人的现代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现象。在当代世界范围的现代化浪潮中,各个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到世界发展格局之中,都在经历着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因而也都存在着民族性格的改造、更新和人的现代化观念的提高。西方许多学者对人的现代化问题作了比较广泛的、系统的研究,并应用现代社会科学的分析方法,提出各种“现代人”的模式或典型。

笔者认为,作为中国现代人,除了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外,还要突出强调以下五点现代意识:①开放意识。不仅反映在国际交往、经济发展中,而且包括在各项工作的公开透明度上。②民主法制意识。善于运用民主权利和法律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公正。③生态意识。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珍惜资源,为当代和子孙后代造福。④创新意识。勇于突破旧传统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投身自然与社会变革。⑤奋斗意识。为人类文明福祉、国家富强、中华民族复兴和个人全面自由发展顽强拼搏,创造业绩。

四、后现代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在发达国家里,传统现代化已成为历史,后现代化理论正应运而生。以工业化、城市化为特征的工业社会生活方式,一方面显示出其进步性,另一方面日益显示出其多方面的弊端。因而,需要有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后现代理论最重要的内容认为工业社会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点,也不是现代化的最终目标,而是从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多方面描述后现代化的图景。在经济社会方面,后现代社会的经济将从产品生产型经济转变为服务型经济、知识经济;专业和技术知识服务人员处于主导地位;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在文化方面,更多地表现为各种影响力的融合,在精神和文化生活侧面则表现为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及其在生活方式中所持的价值观。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传统现代化的主要特点是工业化、城市化、福利化、民主化、法治化、理性化、世俗化、分化与整合、社会流动、大众传播和普及初等教育的话,那么,后现代化在目前的主要特点是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创新化、个性化、多样化、生态化、民主和理性、普及高等教育等。在传统现代化过程中,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在后现代化过程中,生活质量是第一位的”。

传统的现代化带来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同时也带来人类社会难以承受的“现代病”,包括财富两极分化,人性淡化,精神空虚,生态灾难等。传统现代化是对大自然的无情掠夺和征服,后现代化则是强调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保护和理性回归。后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个人幸福最大化,追求生活的高质量和生活体验。

当前,发展中国家在继续进行传统现代化的同时,后现代化的许多问题也随之展现在面前,面临着一系列严重危机和挑战。由于不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不同,因而,应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发展中大国,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不可能摆脱传统现代化理论与后现代化理论的影响。进入21世纪,中国在继续完成传统经典现代化任务的同时,还将从传统现代化向后现代化超越,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知识化、城市化、民主化、福利化、生态化的协调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高全民生活质量,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回归和保护自然,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共同发展。

§§§第四节城市空间结构与区位理论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各种结构图谱中的基础结构,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及区位理论,对于城市布局、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城市最本质问题的探讨。

一、城市空间概念

空间是城市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指城市的各项活动在一定范围的广延性和伸张性。人类的任何经济社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空间位置与范围中进行的。马克思认为:“空间是一切生产和一切活动所必需的要素。”随着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对城市空间的研究逐渐扩展,从微观发展到宏观,从注重单一经济因素发展到多种经济因素甚至非经济因素,从单体城市发展到对群体城市的组合。城市空间问题,主要是研究城市的结构和组合。城市空间结构理论,主要是以城市空间的分配、开发、利用、更新和重组为研究对象。

地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对空间问题的研究由来已久。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布德维尔(J R Boudeville)根据研究的学科角度不同,把空间分为地理空间、数学空间和经济空间。他认为,地理学者对空间的考察通常是把人置于自然环境中,主要关心的是社会经济活动和人文聚落的空间分布,并以此作为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数学空间完全是抽象的、地理上不存在的,包括零维的点、一维的线、二维的面、三维的立体以及多维的向量空间;经济空间是经济变量在地理空间上(或之中)的应用,它不同于经济区域。法国经济学家佩鲁(F Perroux)在《经济空间:理论与应用》一文中认为,经济学家不应在通常的、仅仅是指地表地理区位这种含义来考察空间,而应把空间看成是一种抽象关系的结构,他把经济空间定义为“存在于经济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并分成三种类型:作为计划内容的经济空间、作为受力场的经济空间和作为均质整体的经济空间。

二、城市空间结构及其演变

(一)城市空间结构内涵

城市空间结构是各种经济区位集合而成的空间秩序,是指城市内部多种经济活动及要素形成的空间聚集体或称组合体。它是城市空间各种结构图谱中的基础结构。一般是从三个方面来表现:一是密度。主要表现为城市内部不同地段土地利用的强度,也是城市不同地段人口、经济活动聚集的程度。通常在地域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市域土地的利用密度一般是从市中心向外围递减。二是布局。主要是指城市地域的结构和层次,城市内部各种功能用地的比例。“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与它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亦反。”三是城市形态。主要是指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形式,是城市空间布局和密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城市三维形状和外瞻的表现。其中,城市平面形态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集中与组合两种类型。前者即单城,周围不存在其他城镇;后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城镇,以一定间隔位于邻近的位置,彼此存在各种联系。城市的立体形态主要来自于对城市三维空间的利用及城市的外观、外貌上。

城市空间结构具有层次性。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层次性,大致有两种划分:一种认为分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外部空间结构两个层次,城市内部结构指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形式和城市功能区的结构与组合,城市外部结构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城市的组合形态;另一种认为包括三个层次,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和外部地域之间,增加一个过渡地段。上述两种划分方法各有优点,两层的划分方法简单明了,三层的划分方法突出了对城市空间结构变化明显的城市边缘带的研究,有利于加强对城市地域矛盾突出的城市边缘地带的规划和管理。

城市空间结构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长期历史积累而逐步形成的,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其空间结构具有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既表现在国家或区域中城市等级体系方面,也表现在城市内部结构的空间反映上。城市空间结构实质上就是研究城市空间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的学说,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次就是指城市外部空间结构问题,它是从区域的角度来研究城市的空间特征;中观层次就是指一个城市整体的空间结构,即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问题,主要研究单个城市的空间形态;微观层次是以企业单位空间为对象,研究其布局、选址、流动等,这一层次主要是企业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

1.前工业化时期城市空间结构。由于受生产水平低下、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不发达的限制,18世纪中叶以前,人类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缓慢,且数目少、规模小,城市的经济功能十分微弱,政治功能成为城市的主要功能。因而,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一是受人为控制,与政治功能相吻合,自发生长,居于次要地位;二是较多受地理条件的制约,从选址到建设都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是空间结构演变缓慢,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四是城市分布以点状为主,区域城市的等级规模尚未形成,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较大。

2.工业化时期城市空间结构特征。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产业革命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工业化时期城市发展速度和规模都是前工业化时期所无法比拟的。因而,城市空间结构呈现许多新的特征:一是城市中心形成并出现了中心商务区,而工业区、住宅区、郊区农业则依次分布在城市外围;二是工业化后期,城市出现郊区化发展趋势,大型生产部门和商业向边缘区迁移;三是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结构的演变,出现了居住的分离局面;四是由于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出现,产生一定空间经济梯度,城市体系点轴状态和等级特征开始出现。

3.后工业化时期城市空间结构特征。后工业化时期,随着科学技术上的突破,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城市面貌和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呈现的主要特征一是从传统的圈层式走向网络式,空间选择的余地明显扩大,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受地理形态的影响越来越小;二是随着郊区人口增多,制造业向郊区迁移,出现多中心城市格局;三是郊区化与中心城市的复兴构成了一个互动的过程,形成大都市郊区化趋势;四是与大都市区发展相适应,出现了大都市带,通常都是由高速公路连接的绵延不断的数个大都市的复合体,大都市区发展进入一个更高层次。

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本质上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反映。城市是人类活动的聚集场所,不仅是空间秩序的核心,也是社会秩序的核心。地理空间组织是人类在特定的文化、社会、经济、政治和技术背景下进行活动的结果,因而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是构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空间过程。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全方位、多要素、多视角的考察,有利于全面理解与把握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规律。

三、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

(一)三大古典模式

对城市空间结构早期的研究大多是对单个城市的描述性探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等理论,又称三大古典模式。

1.同心圆模式。该模式最早由伯吉斯(E W Burgess)提出。1925年,他以美国芝加哥城为样本,进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后,推导认定近代社会比较显著的事实是大城市的增长,这种增长主要表现在城市地区外延的扩张。这个同心圆是由五个地带所组成的:第一地带为中心商业区,包括大商店、办公楼、剧院、旅馆等社交、文化中心。第二地带是围绕城市中心的过渡带,绝大部分是老式住宅和出租房屋,批发商业、轻工业、货仓占据该环带内一半空间,也被称为颓废地区,常有贫民窟存于其间。第三地带是工人住宅地带,这里有由第二地带颓废地区逃避出来的工人居住于此,因为这里房屋租金低,便于乘车前往市中心,更容易接近工作地点。第四地带为良好住宅地区,主要有高级公寓或独栋居住房,居住密度低,生活环境好。第五地带为通勤者地带,它位于城市境界之外,包括郊外地区或卫星城镇,约在距中心商业区30~60分钟乘车距离范围内,主要为通勤人士住宅区。伯吉斯还认为,大城市可以由次商业中心向外扩张,形成卫星城市。这些卫星城市的市中心出现,并不意味着近邻地区的复活,而是表示若干附近的共同体被总合成为较大的经济单位。在城市扩大时,由于住宅与职业的不同,个人或集团都在不断变化和移动,从而呈现出区位重整的过程。

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是以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经验观察为基础提出来的,通常符合均质土地单中心城市发展模式。但是,这一模式忽视了交通运输、自然障碍物、土地利用和区位偏好等方面的影响,与现实仍有一定的偏差。

同类推荐
  • 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自救自护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天职。当今社会,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就必须使未来的建设者们具备全面的素质;不但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也必须掌握人文科学的知识。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才。一个民族的全体国民要想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就必须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突破口。本选题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助读本。
  • 幸福之门

    幸福之门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 车身涂装考试指南(模块G)

    车身涂装考试指南(模块G)

    本书为《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指南》辅导丛书之车身涂装考试指南,采用与培训教材相互对应的方式,按照学习要点、模拟试题和参考答案的格式进行编写,内容紧扣考试大纲要求,突出重点。模拟试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分为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三种题型,模拟试题涵盖了所有的考核点。 本书可作为机动车维修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人员、机修人员、电器维修人员、车身修复人员、车身涂装人员和车辆技术评估人员参加从业资格考试的学习参考书,对正确理解和掌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 文化艺术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文化艺术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透析花季奇妙感情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透析花季奇妙感情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热门推荐
  • 皇上,多谢厚爱

    皇上,多谢厚爱

    “娘亲放心,若他是孝子,那么我便是孝孙!待百年之后娘亲必不会委屈了。”少年面目纯真,眸间却是透着丝丝狠戾。“既是如此,那我便助你又有何妨!”望着那妖媚身形,他心口微痛。“若是你我无缘,那我宁愿只是当初,不会有梅林相遇,而你必会万千宠爱于一身,不再有那些个顾虑。”那时他抱着冰冷的尸身,空洞的目光沉谧、似水。明知结果却还是飞蛾扑火,一句话平添几分尴尬。被拒绝的表白、禁忌的喜爱,无法在一起的事实,
  • 萌少追爱:小魔女不好惹

    萌少追爱:小魔女不好惹

    “公孙敬,我受不了你,你有那么多前女友,我要跟你分手!”说完,转身离开。他一下子抓住了她,可怜巴巴地说,“不要分手嘛,那38个我一个都不要,我就要你……”她转过身来,看着这个超级萌爆了可怜娃子,再看看四周揭示职责自己的目光,火山再次爆发,“不许装可怜,不许装可爱,不许卖萌!什么都不许!”说完,搜的一声跑掉了。他则是赶紧追了上去,于是赛跑游戏再次开始!
  • 御兽武神

    御兽武神

    小小年纪就晋升为中级武师,斩杀黑狼王白狼皇,天赋惊人的他传承功法得到了凤翎诀,对战洪冥妖邪灵虎王,手刃仇人,尚未出世就失去双亲,威震九重,终成巅峰武帝!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精忠岳飞(大结局)

    精忠岳飞(大结局)

    岳飞再度出山北伐,于朱仙镇一战中全歼金军主力,一朝洗雪靖康十年之耻。然而就在此时,宋高宗却强命岳飞班师回朝。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赵构放弃了收复失地的希望?宋金再次和议,岳飞归隐庐山,但是却不料飞来横祸,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又是什么原因,导致岳飞含冤而死?岳飞是大宋的魂,风波亭死亡的不只是岳飞,还有大宋的骨气和志气!
  • 心安是归处

    心安是归处

    她说,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伸出手,就能握住我,她说,不要怕,我会带你冲出所有的黑暗,她说,就算上帝也不能拆散我们……然而最后,她说,我从未爱过你。她叫安心,一生只求心安,可颠沛流离多年,才发现她的心安处,原来一直在那里。
  • 合江亭

    合江亭

    合江亭,地处成都,府河与南河于此相合,汇为一条河流。因为两江相合,永不分离的寓意,成了当地人心中的爱情圣地。《合江亭》即以此背景,讲述了在这个物欲和浮躁的现在,一对男女为追求真爱发生的悲欢离合的感人故事。
  • 流芳

    流芳

    作者对一百多位中外名人的传奇爱情故事,作了细腻、感人、真挚的抒发和阐释,一百多个催人泪下的爱情经典,尽现“流芳”的生动,不一样的经典诠释相同的真谛——最深的爱和最重的情,会随时日一起成长,永世流芳。我们都曾经拥有美好的、纯纯暖暖的、如淡蓝天空般清澈的爱情。现在,无论那份爱怎样,无论对方怎样,无论自己怎样,无论时空、际遇怎样,我们依然相信真爱的存在,真心爱过,就是高贵的。总有这样一个人,在你的生命里,在我们的生命里,流芳……
  • 洪荒圣王

    洪荒圣王

    一个永生永世的宿命,一个无法逃脱的枷锁。为了追寻记忆中的敌人,尽早于爱人相见,他收起自己无所谓的心态,他将如何打破枷锁,走出命运的安排。不一样的洪荒,不一样的世界。且看洪荒时代的大阴谋。
  • 第一狂傲女神

    第一狂傲女神

    21世纪逆天神骗为盗奇宝,竟然意外穿越,重生为月露华城废材倾月公主。废材一枚,险遭侵犯,父母惨死,皇后当道,恶奴凌辱,姐妹相残,手足相欺,人人轻贱。当废物公主变身为强大的逆天女神,掐姐妹,诛皇后,破强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气凌九霄,凤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