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500000016

第16章 城市发展的基础理论(2)

一些社会学的学者认为,伴随着产业革命,出现了人口脱离农村向城市集中的现象,发生了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转变为先进的现代化城市社会,这一自然历史过程就是所谓的城市化运动。

日本京都大学经济学教授山田浩之认为,城市化的内容大的方面可分为两个:一个是在经济的基础过程中的城市化现象;另一个是在社会文化过程(或上层建筑)中的城市化现象。对后者,用一句话来说,就是生活方式的深化和扩大。所谓在经济的基础过程中的城市化,从大的方面又可分为两个方面来考察:一是人口密度在提高,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的比例的增长,或者是人们的经济活动,例如产业和职业的多样化,生活活动和业余活动的多样化,社会的阶层结构的复杂化,人们的社会的地域的移动在增加。二是以城市性质的外延扩大为特征,即在从来不是城市地域的郊外,也就是在农村使城市的经济活动(或者是城市机能)——从大的方面可分为产业活动和居住活动——扩散,城市日益向外膨胀。

还有些国内学者认为,城市化是指城市的发展壮大,国内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市集中的社会进步过程,它包含三个方面:①城镇人口增加,农村人口相对减少,城镇人口在国家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提高;②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市状态(主要是一个国家的城市体系结构,城市地区分布)变化;③城市经济关系与生产方式的普及和扩大,农村逐步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城市化一般是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作为主要指标来加以衡量的。

上述种种对城市化概念的理解和概括,均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也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的现实,只是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比较共同的认识是,城市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城市化作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分为性质迥然不同的“城市乡村化”和“乡村城市化”两个阶段。在现代条件下,城市化的本质是乡村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其中包括同时发生的两个过程:一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向城镇集中,城镇人口的增长,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逐步城市化的过程;二是城市区域的扩大和城镇数量逐渐增加,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也可以说,城市化不仅是农业人口转移为非农业人口并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而且是城镇在空间数量上的增多、规模的扩大,功能与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城市的经济关系和生活方式、价值理念广泛渗透到农村的过程,是经济社会生活由乡村型向城市型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大规模集中地建立农民自己的经济文化教育中心,把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使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极大的提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消除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对于城市化水平,不仅从量的方面来衡量,而且还要从质的方面作考察。它包括生产要素的集聚、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城市的集聚、城市体系结构组成和地区分布的变化,资源配置方式、经济结构的演进、生活方式等综合变更的结果。城市化既是城市在广度上的扩展,又是城市在深度上的发展。城市化最本质的内涵是城市自身实现向更高层次发展,国民经济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而成的生产函数向更高层次变革、向城市现代化迈进。

(二)走出城市化的认识误区

1.城市化不是简单地等于农民进城,即:城市化≠农民进城。城市化是要让一部分农民进城,但又不仅是让农民进城,更重要的是通过进城农民的就业和收入结构的改变,使他们能有尊严地参与和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分享城镇中的现代生活。国际上通常以居住在城镇内的人口总数占该国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水平,这在操作上比较简便,也利于横向比较,但这种城市化的内涵缺乏全面性,容易产生重城市化数量,轻城市化质量的误区。城市化过程最重要的是应通过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吸收他们进城市定居,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城市化的实质是生活方式的城市化,而不是单纯的人口城市化。进城的农民,不仅当做外来的劳动力、而且要当做城市居民、城市的主人,并逐步达到减少城乡收入差距的长远目标。同时,城市化还包括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

对于进入城市的农民要进行深入地分析调查研究。比如,城镇新增的人口中,有多少是通过打工、经商进城市的农民?有多少是失地农民?失地农民的就业、社保是怎样安排的?他们当中有多少人的生活水平在提高,有多少是在下降?这些信息向公众披露,对城市化的才可能有全面的认识和比较。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现象,大量的农民进城打工,不能在城镇定居,不能享受市民待遇,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没有解决,还可能出现新的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这正是城市化质量不高的表现。

2.城市化不等于城市建设、城市无限扩张,即:城市化≠城市建设与扩张。现在有一股风,一说加速城市化,就误认为是加快城镇建设与扩张——城市无限扩大,小城市要迅速变成中等城市,中等城市要加速变成大城市,大城市要尽快成为特大城市、甚至国际城市。

城市化必然会促进城镇发展和规模扩大,但是,城市化不简单地等同于城市建设和数量增加,不能忽视产业结构的优化,自然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及城乡协调发展。更不能只顾城市,不顾农村,只建设城市,不建设农村。所以,城市化既是城市的事,又是农村的事。在城市化开发度达到中期和工业化程度较高时,必须及时将城市化战略转移为以城市反哺农村,城市支持农村,工业支持农业,城乡统筹发展。在不降低生产力的前提下,降低城乡二元结构系数,缩小贫富差距,推进社会公平,补助农业,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并从政策导向、物质支持、资金倾向、项目带动等方面对农村实施全方位的反哺。

3.城市化不是越快越好,即:城市化≠越快越好。城市化是一个渐进的自然历史过程和社会转型过程。城市化要建立在工业和农业发展的基础之上,而且要市场主导,政府有效引导,二者有机结合,这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城市化不能盲目攀比,不能不顾自身客观基础条件,一味追求速度。要知道城市化速度越快,出现的新问题就会越多。城市化要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岗位的增加来决定。所以,片面地过分强调城市化率会带来巨大风险。大量农民进城找不到工作岗位,会带来生活、社会、环境、治安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应避免拉美和非洲地区过度城市化的教训,加强城市化过程的宏观调控;要扎扎实实地推进速度、规模适度的高质量的城市化。

4.城市化率不是越高越好,即城市化率≠越高越好。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人口为主的大国,在未来的一定阶段,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必将会超过农村人口;但中国的农村永远不会消失,其中一部分自然条件及其他条件较差的农村会走向衰落也是必然的。而城市无论在数量和规模上都不可能无限发展,城市化率不是越高越好。笔者认为,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70%就比较合适,中国的城乡人口应保持恰当、合理的比例。

(三)全方位正确理解城市化

城市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人口集中只是城市化的表面特征,经济结构转换,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更才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和实质内涵。而广义生活方式(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组织、行为规范、道德准则、价值观念等)的变更,则是城市化的综合结果。城市化是伴随着经济发展、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和社会变迁的一个发展过程,是经济生活空间的转移、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民意识和生活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文明过程。城市化的对象不单是城市,也包括农村,也是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逐步城市化的过程;同时与区域的发展也是紧密联系的。

城市从产生之日起,城乡之间就出现差别。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是阻碍中国经济发展、阻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矛盾,是中国经济非均衡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城乡关系的显著特征。造成经济社会在地区间、人际间不能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一部分人与另一部分人的物质、文化素质差距扩大,贫富差距扩大。不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而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的出路是在发展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的基础上走农村城市化道路,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一元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良性互动,逐步减少农村人口,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城镇人口,有机整合城乡产业,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扩大城乡就业。只让农民“进城不落户”,形成大量的“民工潮”、“两栖化”,这都不是解决二元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办法。推进城市化,就是要使农民包括进城务工的准城市人口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真正得到提高,能分享到城市化和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总之,城市化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农民的利益、牺牲农业的发展为代价,一定要达到城乡互利、共荣的目标。

通过城市化缩小城乡差距不是一个自动的过程。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城市化水平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城乡二元差距仍在拉大。因此,缩小城乡差距,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是要通过区域合作、产业转移与整合等途径,实现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农村的自身水平,以多种办法缩小城乡差距。城市化不是要消灭农村,也不是要把农村建成与城市一样,而是要提高农村的现代化水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的提出,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也是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不彻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就不牢固,市场就无法扩展,劳动力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就难以提高,内需也就难以扩大。

二、城市化的分类

城市化现在已成为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课题,每个学科都根据自身的特点,从不同领域、不同角度,用不同标准对城市化现象进行分析,并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城市化的类别大体有以下几种划分:

(一)从城市的产生和特点来划分,有三种类型

1.农基型城市化。城市的产生是以农业发展为基础,以工业发展为动力。在城市化过程中,工业高度发达,并以雄厚的物质力量与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加强农业基础,促使农业实现现代化,从而腾出大批劳动力来发展城市中的制造业(工业)和各种服务行业,进而使工农业均实现现代化。其结果是,农业人口比重很低,城市人口比重很高。全国粮食问题已根本得到解决,粮食生产不仅从根本上满足了本国人口和工业发展对粮食的需要,而且还是粮食和农产品的大宗出口国。凡属这种类型均为农基型城市化。这种类型的城市化国家,人均耕地多,又有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并且经历了工业化和人口城市化过程。

2.工外型城市化。在城市化过程中,工业高度发达,但是为了发展工业而不惜牺牲农业,在大办工业的同时,为工业服务的交通运输、银行金融、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公共服务等有关行业均迅猛发展起来,亦使大量的农村人口云集于城市,从而使城市人口比重升高,农业人口比重降低,工农业虽然也实现了现代化,但本国的粮食生产和需要却未获得解决,大部分农产品依赖外贸进口,故称之为工外型城市化。这种城市化类型的国家,几乎都具有国土面积狭小,耕地不足,工业高度发达,外贸便利的特点。

3.超载型城市化。在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工业都相当落后,只有某种资源性工业(如石油工业)发达,使人口城市化程度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粮食年年依靠进口,人口城市化程度超越了工农业生产的承受能力,或者说城市化超越了国力,属于超载型城市化。这种类型城市化的国家,几乎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企业畸形发展,大量农村人口盲目地云集于城市,结果使本国的工农业生产因遭受排挤而十分落后,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出现大批不属于农业人口的城市失业者。

(二)从与城市中心的空间关系来划分,有以下两种城市化的类型

1.向心型城市化。即不断向城市中心集聚的城市发展过程。各种商业服务设施、政府行政机构、企事业单位的总部、金融银行机构以及新闻媒介机构等普遍有向心集聚的要求。由于它们需要与广大服务对象直接接触,需要提供智力等各种服务,因而需要以稠密的人流为经营对象,通过向心集聚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向心型城市化会使城市中心部分向立体化、高密度方向发展。

2.离心型城市化。是城市从内向外离心扩散的发展过程。例如,一些占地规模较大的企业,有严重污染的企业,需要安静环境的特种医院、疗养院,执行特殊任务的兵营、监狱、火葬场等,需要避开城市中心向城市外围移动扩散。这种离心型城市化有利于城市外围地区的发展。但城市的离心或向心发展过程,不是决然分开的,有时是同时存在的。在城市化的初期阶段是以向心型发展为主,在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则以离心型发展为主。

(三)从城市建成区范围扩展方式来划分,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外延型城市化。城市向外扩展时,空间上一直与建成区保持连接,逐渐蚕食周围郊区,变农村用地为城市用地,是城市建成区连续渐次地向外推进的扩展方式。一般小城市变为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变为大城市,几乎都是沿着这种方式形成的。

2.飞地型城市化。城市向外推进时,出现了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职能上却与原有市区保持密切联系的新的城市用地。这种空间上与原建成区分隔的城市扩展方式称为飞地型。造成飞地型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受市区边缘地形、水体限制以及行政区划因素的影响,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形成新的功能区或新的点状城镇,用以分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

(四)从城市化进程的结果来划分,有以下两种城市化状态

1.积极型城市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与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协调,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发展和现代工业基础的建立,商业服务业日益兴盛,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全民教育和企业化农业生产发展,相应出现的城市规模和数量协调同步;同时能有力地推动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科学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

    科学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

    本书是一部以满足广大青少年读者对科学世界的求知与探索为目的的、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性读物。所选取的问题都是近些年来社会上比较热门的未解之谜,它们涵盖了人体奥秘、科技之光和数理迷宫。在写作风格上,编者力求生动通俗易懂,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抽象的谜题深入浅出地道来。
  • 花样美男之我是萝莉

    花样美男之我是萝莉

    我不过是在上课上看小说,就被老师请出了‘我的高中’啊,我这个悲催啊!从天而降的进校申请书,而且还是贵族学校?我也太好运了把,带着我的小说向这个所谓的最有钱最豪华的‘卡布奇诺’去看看。额,超级四美男?还要当他们的唯一女仆?妈咪咪啊,我怎么这么好运?!
  • 用制度管人 按制度办事:财务工作规范化管理推行实务

    用制度管人 按制度办事:财务工作规范化管理推行实务

    工作要点、工作流程、制度模板、实用表单、执行标准的系统整合是本书最突出的五大特点。本书旨在解决企业管理整体规范和执行细节问题,将财务管理完全规范化和精细化,为财务工作者提供规范的制度模板、实用的工具表单、标准的工作流程。本书内容包括财务部门工作职责与职能、财务部组织机构设置与管理、财务制度设计与管理、财务部日常核算工作管理、财务预算与计划管理、财务筹资管理、财务投资管理、财务风险管理、货币资金管理、有形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管理、财务控制管理、财务审计管理、财务成本管理、利润中心管理、财务帐款管理、外汇管理、并购管理、清算管理、税务筹划、薪资管理。
  • 皇后太欺人

    皇后太欺人

    21世纪少女陈若希无意之间穿越,这就算了!她居然结识了公主,这就算了!她居然成为了公主的好姐妹!陈若希以为,这应该算是她在这个时代最为尊贵的身份了吧,公主的结拜姐妹,多好啊!但是!一切可没有就这样结束,皇帝才不会对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所谓妹妹轻易放过,放在宫里当个什么公主结拜姐妹的似乎有些浪费,还不如来当当皇后,帮他管理管理后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米罗山营地

    米罗山营地

    这个普通的医生之家在黑夜的掩护下,还绝无怜悯地将他们的小女儿推向火堆。,在马来亚丛林深处的米罗山,鲜为人知的故事。二战时期,为了反抗日军的侵略暴行,不仅对他们严刑拷打,驻扎着一支由英国、中国及马来亚三方组建的秘密部队,对日本占领地区进行特工渗透和丛林游击战……在甲板街74号的诊所里,卡迪卡素夫妇也在进行着另一种紧张的战斗。全力救治着秘密营地的游击队伤员……不料,本书稿以翔实的史料,卡迪卡素夫妇的人道救治招来了日本人的疯狂报复,再现了二战时期东南亚战场一段惊心动魄的抗日历史
  • 百年北大给青少年的人生哲理

    百年北大给青少年的人生哲理

    走成功之路,读成功之书。胸怀梦想,执著地走向远方;笑对挫折,锻造强者的品质;挖掘潜力,创造丰富的人生;荡涤心扉,用沉静过滤浮躁;热爱真知,用智慧照耀人生;空杯心态,卸掉负担和羁绊;懂得感恩,对世界一往情深;享受生活,呵护纯粹的心灵。
  • 超级全能保镖

    超级全能保镖

    在虚拟头盔游戏中沉睡三年的陈佳豪,终于清醒了过来,带着游戏中所拥有的强大技能,开始纵横都市。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侯门正妻:弃妇抵万金

    侯门正妻:弃妇抵万金

    某女目睹男友与她人上演活春宫,误踩香蕉皮,搭上穿越的末班车。出身低贱的幼妇空有正妻之名,饱受小妾欺凌陷害,不幸而亡。强悍之魂附身弱女,罚小妾、惩刁奴、斗婆婆。从此,深宅内院,风生水起、广阔天地,自由自在。…………………………失去家族的支持,正妻的名份被豪门旺族小姐取代得知被休,她人前泪水涟涟,转身笑脸如花可是--被扫地出门的弃妇就能六根清净吗?媚眼如丝的三爷、云淡风轻的六爷都是小叔,小叔戏嫂天经地义。冷酷邪魅的王子、风流倜傥的帝师都是权贵,权贵夺美激流汹涌。………………三媒六聘,一波三折,她以弃妇身份再嫁王侯之门,正妻之位名符其实然而--皇上御赐的平妻、仰慕夫君的才女、两小无猜的公主、婆婆选中的佳媳接踵而来,窥伺她的丈夫,明争暗夺、阴谋诡计此起彼伏。某女举双手双脚欢迎,来者皆是客,我是正妻,要有正妻的派头和气度,摆不平她们就枉自己重生一次。………………兜兜转转,聚散离合,难逃旷世情缘。一个是风流倜傥、权倾朝野的强势王侯,堪比天高一个是家族没落、毫无依傍的颖慧弱女,犹如地薄两心相依,执手此生,天与地的结合处便是繁华尽头、莽莽青黄。…………场景之一:洞房花烛夜,男人上下其手,某女半推半就,男人意乱情迷之际,某女亮出尖利的虎牙。男人的血滴在洁白的元帕上,如冰雪中绽放的红梅。某女万分同情拍着男人的脸说:落红了,你任务完成,我要睡觉,请勿打扰。次日,收元帕的婆子喜笑颜开,男人挤出几丝笑容的脸比锅底还黑。某女叹服不已,狗血真是万能的,没有时空的界限,不服不行。……精彩对白:某男虚心求教:航海司主事大人取洋名叫P.T,贤妻通洋文,可知何意?某女阴涩回答:P.T的意思是英勇,朝中取洋名很流行,夫君不如也取个洋名,依妾身看就叫W.C,意思是宽容,夫君觉得如何?某男自恋奸笑:W.C不错,贤妻博学多才,为夫佩服。你我成婚多日,至今未圆房,为夫委曲求全,马上就跟你行房,当做对贤妻的奖励。某女腹谤哀嚎:我不上公共厕所,不――我不要被公共厕所上。……………一夜纵情欢爱,原来公共厕所的实战这么差,比起她的理论经验,简直是幼儿班的水平,枉担了公共厕所之名,还需她这个活了两辈子的腐女调教哟。…………………………注:1、此文以爱情、美男、宅斗为主2、各色美男养眼可心,结局一对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