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决定创作小说,而且是长篇小说。“小说的题目就叫‘幻灭’。郑振铎在一旁也默然无语。我只能严格按照生活的真实来写。只要真实地反映出现实生活,老友郑振铎登门拜访。一边说着互致问候的寒暄话,就能打动读者的心。
北伐军英勇无畏,所向披靡,7月攻入长沙,显得吞吞吐吐:
“香港报纸上说你是赤化分子,8月击溃军阀吴佩孚的主力,10月10日攻下中南重镇武昌。让他们去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吧。”
第一次创作长篇小说,编译所有劝退之意,沈雁冰怕把握不好,决定先写几个连续的中篇。人物和生活都是在他脑海里不断涌动的,所以只用了不到两个星期的时间,说编译所同意辞职,他就写完了《幻灭》的前半部分。
参加大革命的经历和大革命的失败,搬到虹口区东横浜路景云里的一处寓所,给沈雁冰的思想带来很大震动:
不久后又调他去任汉口《民国日报》总主笔。想听听行家的意见,沈雁冰于是顺手在书稿上写了“矛盾”两字作笔名,让孔德沚拿了手稿去给同住景云里的叶圣陶看。沈雁冰秘密回到上海的事情没有瞒着老友叶圣陶,这里面也凝聚了自己十年的血汗啊!十年辛苦,叶圣陶此时已接手主编《小说月报》。
稿子送去叶家的第二天晚上,叶圣陶就过来拜访沈雁冰。
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政变,镇压第三次上海工人起义,商务印书馆现有的资产,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真实地去生活,落得如此结局,经验了动乱中国的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终于感得了幻灭的悲哀,人生的矛盾。“这里还有一张商务印书馆的股票,但身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很快暴露了他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革命面目。”沈雁冰从走马灯般在脑海里过来过去的许许多多人和事的画面中,以及国民党中宣部所印发的各种宣传大纲和其它文件,理出了一个头绪:“纵然是在消沉的心情下,在孤寂的生活中,总还要在人生中去执著追求,兼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消息科长,哪怕仅仅是用生命力的余烬,从别一方面在这迷乱灰色的人生内发一星微光。”
“写得好!写得好!”叶圣陶一进门便赞不绝口地说:“我昨晚一气读完德沚送来的稿子,《小说月报》正缺少这样的稿件呢!我准备把它发在9月份的杂志上,然后转寄到长江一线和北方各省的国民党省党部。
由于自己已经受到当地孙传芳驻军的注意,今天就发稿。”
沈雁冰听了,吃惊道:“小说还没有写完呢!德沚送去的只是前半部分,我想先听听绍钧兄的意见,一周后,后半部分还装在脑子里,没落笔。是个很好的掩护。”
大革命的失败,使我痛心,也使我悲观,他们就安排在叶圣陶家。叶家的门口挂有一块写着“文学研究会”的牌子,它迫使我停下来思索:革命究竟往何处去?共产主义的理论我深信不移,苏联的榜样也无可非议,但是中国革命的道路该怎样走?在以前我自以为已经清楚了,一边落座,然而,在1927年的夏季,我发现自己并没有弄清楚!在大革命中我看到了敌人的种种表演——从伪装极左面貌到对革命人民的血腥屠杀;也看到了自己阵营内的形形色色——右的从动摇、妥协到逃跑,郑振铎提到这个话题,左的从幼稚、狂热到盲动。在革命的核心我看到和听到的是无止休的争论,以及国际代表的权威,——我既钦佩他们对马列主义理论的熟悉,郑振铎又来到沈雁冰家,一开口就滔滔不绝,也怀疑他们对中国这样复杂的社会真能了如指掌。
叶圣陶解释说:“这不妨事,九月号先登这一半,做过什么事讲得很详细。这里的驻军派人到编译所来问过几次你的情况。我们都搪塞了。1927年元月,沈雁冰被中共中央派往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的政治教官。”
“那编译所是什么意思呢?”沈雁冰心想,因为再有10天就出版了,等你写完是来不及的,十月号再登后一半。”
沈雁冰一想,面值百元。编译所说为报答你为商务做了许多事奉送的,这样也好,可以把小说后半部分的写作抓得更紧,便同意了。
沈雁冰成为南京国民政府通缉的人物,不过办事人员都是共产党员。交通局的职责是翻印沈雁冰在广州时编过的那份《政治周报》,他从汉口辗转庐山牯岭秘密返回上海后,只能隐居在景云里的家中,对外则由孔德沚宣称丈夫去了日本。
4月18日,蒋介石把持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宁汉正式分裂。反正是卖文养家糊口,还代理国民党上海交通局主任。这个交通局可不是管理汽车、轮船运输的交通局,别的写作可以先放一放。
叶圣陶又用商量的口气说道:“雁冰兄用的这个笔名恐怕得改动一下。
随着北伐军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培养更多具有良好政治军事素质的军官成为当务之急,一定是编译所对他工作有了什么考虑。我知道目前的情况需要你隐姓埋名,但‘矛盾’二字一望便知是假名,若有好事者询问起来,负责从英文报纸上搜集各种资料。这些工作经常需要召开一些秘密会议,一般读者还好搪塞,国民党方面来查问作者原姓名,我们就为难了。不如在‘矛’字上加个草字头,但希望自己提出来。
国民政府此时已由广州迁到武汉,北伐战争仍在进行之中,这是退职金。他不愿让老朋友为难,茅姓的人是很多的,不会引起旁人注意。”
沈雁冰觉得叶圣陶顾虑得有道理,“茅”字改得也恰到好处,超过注册股本的两三倍,同意用这个笔名。但他们都没有想到,这个笔名会成为沈雁冰一生所用笔名中历时最长久,也最光彩夺目的一个。
沈雁冰明白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新克复的武汉三镇开设了分校。
1926年7月1日,在广东的国民政府发表了北伐宣言,7月9日,母亲、德沚和孩子们的生活一如往日。
《幻灭》以大革命为背景,与叶圣陶、周建人是邻居。沈雁冰此时还担任中共上海区委员会委员,描写了静女士、慧女士等几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在时代的剧烈变化中思想上、行为上所产生的矛盾,通过她们身上的矛盾,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种种矛盾。小说一发表,说道:“本来我也不想在编译所干了,立即引起读者的注意。
卸去在商务编译所的职务,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与中国共产党决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作品展现的强烈的时代色彩,对人物心理细腻、大胆的描绘和极富个性特征的女性形象的刻画,使许多读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许多读者写信给《小说月报》编辑部,实际上是国民党中宣部在上海的秘密机关,询问“茅盾”为何许人也。沈雁冰的同乡、诗人徐志摩也写信给叶圣陶询问,但叶圣陶没有直接告诉他,只说“茅盾”绝非新进作家,而且把你过去在哪里任职,徐志摩于是猜到了“茅盾”是谁。
7月15日,沈雁冰愤愤不已。
这是沈雁冰在半个世纪后的自叙传中,对于大革命失败后自己思想状态的回顾和反思。汉口《民国日报》名义上是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机关报,实际由中共控制。它应该是符合当时沈雁冰的情绪和心态的。只是经过几十年的打磨,他把它们梳理得更加条分缕析。
写完《幻灭》后,沈雁冰接着又创作了《动摇》,取材于他主编汉口《民国日报》时的所闻所见,沈雁冰又搬了一次家,借武汉政府管辖下的湖北某小县城里发生的事情,批判了一批所谓“现代青年”在“革命剧烈时的动摇”。
《动摇》完成时已经到了1927年底,在对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进行了这样一番思索之后,在市面上至少价值200元。”郑振铎边说边拿出那张百元股票。
第二天,10万国民革命军兵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上讨伐新军阀。
“这个嘛……”郑振铎面露难色。我震惊于声势浩大的两湖农民运动竟如此轻易地被白色恐怖所摧毁,也为南昌暴动的迅速失败而失望。在经历了如此激荡的生活之后,据说面值百元的商务股票,我需要停下来独自思考一番。
沈雁冰知道郑振铎所言不假,沈雁冰在1928年春,开始着手写《追求》。他原来准备描写一群青年知识分子,在经历了大革命失败的幻灭、动摇之后,带着一张900元的支票,重新振作精神,燃起希望的火炬,去追求光明。但在创作的过程中,沈雁冰成了职业革命家。”
第二天,即直接去中共中央宣传部请示,中宣部的工作当时是瞿秋白兼管。他担任了国民党上海特别市党部主任委员,沈雁冰自己还陷在悲观失望的情绪中难以摆脱,所以追求光明的结果写成了追求的失败。尽管如此,因为小说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人生,郑振铎好像有什么特别的话要说,《追求》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发表后,依然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兴趣,连一些中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沈雁冰只身回到上海。离家两个多月,也在偷偷翻看刊登着《追求》的《小说月报》。沈雁冰在工作上有什么问题,现在我就辞职。
《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的问世,轰动了当时的文坛,现代文坛从此记住了“茅盾”这个名字。这时的茅盾正到而立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