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4900000005

第5章 观看迎神赛会

1887年,鲁迅6岁入塾读书,开蒙塾师是前面提到过的远房叔祖周玉田。鲁迅称他“蓝爷爷”。私塾设在新台门玉田老人自己家里,教育自己的子女和几位侄孙,启蒙读物是《鉴略》。

鲁迅对《鉴略》没有太大的兴趣,那开头的几句“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什么意思?不懂,只是强记硬背罢了。

鲁迅感兴趣的是到东关镇去看“五猖会”。东关镇离新台门很远,出城还有60多里水路。那里有两座很特别的庙,一座是梅姑庙,庙里的神座上摆着一对少男少女,眉开眼笑;另一座是五猖庙,庙座上摆着五个男人的神像,据说是本地乡民供奉的五通神——五个妖邪之神。不过看起来这五通神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五个男人后面坐着五个女人,也并不“分坐”。

迎神赛会——五猖会,是古传的一种赛会。譬如乡民祈祷下雨而迎龙王,就有十多个男人盘旋着一条龙,村童们扮海鬼。据载,明代的赛会,还有扮《水浒传》里的人物,分头四处寻黑矮汉、梢长大汉、头陀、胖大和尚、茁壮妇人、姣长妇人、青面、歪头、赤须、美髯等角色,得36人,用重价聘之。“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娖而行”。不过这种盛举,到鲁迅幼年时已经看不见了。

鲁迅见过一回较盛大的赛会。开头是一个孩子骑马出场,称为“塘报”——报告赛会队伍要到来。过了很久,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双手捧着一根长竹竿,竿上揭着一条用绸缎绣成的旗走过来。这叫“高照”——高挂在竹竿上的通告。高兴时,胖大汉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鼻尖上。接着踩高跷的队伍过来了,边走边表演,憨态可掬。“抬阁”的队伍也过来了。所谓“抬阁”,就是由两三个装扮成戏曲故事中的男孩,分别装在木制的四方形的小阁里,由两个大人抬着游行。“马头”的队伍紧随着过来了,一些装扮成戏曲故事中的男孩,骑在马上游行。

在赛会行列里,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其中也有孩子。鲁迅很羡慕这些人,觉得他们都有光荣的事业,而且是有运气的人;他尤其羡慕与他年龄相仿的孩子,在市镇上大出风头。他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大病,好让母亲也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呢?”

在迎神赛会出巡的神后面,有一群特别的角色:鬼卒、鬼王,还有活无常。鬼卒和鬼王穿红红绿绿的衣裳,赤脚,蓝脸,脸上画些鱼鳞、龙鳞。鬼卒们手拿钢叉,叉环振得啷啷响。鬼王手握的是一块小小的虎头牌。

乡民们最愿意看的是活无常,幼年鲁迅也喜欢这个人物。在城隍庙或东岳庙里,大殿后有一间暗室,叫“阴司间”。人们在昏暗中依稀可以辨认出那里摆放的各种鬼:吊死鬼、跌死鬼、虎伤鬼、科场鬼,那长而白的鬼,便是活无常了。

鲁迅小时候瞻仰过一回“阴司间”,因为胆小,没有看清楚。

听人说,活无常是勾摄生魂的使者,所以他手里总是拿着一串铁索。

他浑身雪白,头戴一顶白纸糊的约二尺来高的长方帽,腰间束一根草绳,脚穿草鞋,手中除铁索外,还有一把破芭蕉扇和一个小算盘。他的肩膀是耸立的,头发却披下来,眉眼的外梢都向下,成一个“八”字,在项挂纸绽下面,系着一块牌子,写着“一见有喜”四个字。

迎神时,还有一种与活无常相对的鬼,叫做“死有分”,也叫“死无常”。他的装扮与活无常相仿,只是黑脸、黑衣,大家不爱看。在“阴司间”里也摆着这种鬼,他胸口靠墙,阴森森地站着。进去烧香的人,都喜欢摸他的后背,据说可以消除晦气。鲁迅幼时也曾模仿大人去摸这位“死无常”的后背。

比较起来,大家还是喜欢活无常。一见到他,大人、孩子神情都有点紧张,随即高兴起来。鲁迅也喜欢活无常。一台大戏,总有一个恶人,恶贯满盈,阎王出票来勾摄生魂,于是活无常登场了。一种七八尺长的喇叭使劲地吹,Nhatu,nhatu,nhatu,tu,tu地响个不停,这大概是群鬼们最爱听的音乐。

活无常出来了。他的服饰比画上的简单,不拿铁索,也不带算盘,只是雪白的一条莽汉,粉面朱唇,眉黑如漆,蹙着。鲁迅坐在船上看他,不知他这表情是笑还是哭。看客们最爱看的是他一登台就要打108个喷嚏,同时放108个响屁,这才开始自述他的履历。其中一段是:

大王出了牌票,叫我去拿隔壁的癞子。

问了起来呢,原来是我堂房的阿侄。

生的是什么病?伤寒,还有痢疾。

看的是什么郎中?下方桥陈念义的儿子。

开的是怎样的药方?附子,肉桂,外加牛膝。

第一煎吃下去,冷汗发出;第二煎吃下去,两脚笔直。

我道我的阿嫂哭得悲伤,暂放他还阳半刻。

大王道我是得钱买放,就将我捆打四十。

阎王这一惩罚,使活无常更加锁紧双眉,捏住破芭蕉扇,低着头,鸭子浮水似的跳起舞来。

Nhatu,nhatu,nhatu-nhatu-nhatu,tu,tu!细而长的喇叭,像是喊冤似的吹个不停。

活无常用高亢的调子,含愤地唱起来:

今日是不放过的了!

那怕你,铜墙铁壁!

那怕你,皇亲国戚!

看客们都觉得很刺激,兴奋地观赏这位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的无常。

迎神时的活无常,和戏台上的就有所不同了。他只有动作,没有言语,而且总是跟在一个捧着一盘饭菜的小丑后面走,他要吃,小丑却不给。活无常身后,跟随着一个漂亮的女人,乡民们都称她“无常嫂”;还有一个小男孩,穿小白衣,戴小白帽,两肩也耸起,眉目外梢也向下,分明是无常少爷了。可乡民们却叫他“阿领”——传说是无常嫂同前夫生的孩子,她再嫁时领(带)来的。看客们对他都不表敬意。

这捧着饭菜的一幕,就是“送无常”。

因为活无常是勾魂使者,所以在乡下凡有人死掉,死者亲属就得用酒饭供奉这位使者。至于不给他饭吃,那只不过是赛会时候和他开个玩笑罢了,实际上并不然。村民们都爱和无常开玩笑,因为他爽直,敢发议论,有人情。鲁迅后来在《无常》(《朝花夕拾》)一文中说,“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因为无常是有人性、通人情的鬼,所以民间有所谓“走无常”一说。鲁迅幼时见过离他家不远的一家小屋,那屋的男人就自称是“走无常”,门前常常点着香烛。鲁迅听人说,这是“生人走阴”,所以那男人的脸上鬼气反而多些。他大概不满于人世间的缺少人性、人情罢。“莫非入冥做了鬼,倒会增加人气的么?”

终于盼来了这一天,鲁迅和母亲、长妈妈要到关东镇看五猖会去了。大清早,全家人就起来,开始忙碌着。昨天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停泊在河码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陆续地搬下船去。鲁迅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

忽然,搬运工人的脸色很谨肃,鲁迅知道有些蹊跷了,四面一看,发现父亲就站在他的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父亲严肃地、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就是指启蒙读物《鉴略》,因为除此鲁迅再没有第二本读物了。

鲁迅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和父亲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前。父亲叫他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他担心着,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

父亲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这似乎是从头上浇下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鲁迅只好读着,读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据大人们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它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然而对于一个6周岁的孩子,是一个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

“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

该往船上搬的东西已经搬完了,家里由忙乱变得肃静了。母亲、长妈妈都无法营救,站在一旁,默默地静候着孩子读熟,而且要背出来。

“生于太荒……”在百静中,鲁迅急急诵读的声音听起来带点颤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深夜里鸣叫似的。

他们都焦急地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鲁迅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站了起来,拿着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口气背诵下去,做梦似的很快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满意地点了点头,说。

母亲、长妈妈、还有工人在书房外知道孩子背完书,获准了,个个活跃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岸走去。工人还特意将鲁迅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他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但是鲁迅此时并没有他们那样高兴。开船以后,两岸的风景,盒子里可口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镇看五猖会的热闹,对于他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了。

鲁迅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父亲要叫他来背书呢?

幼年鲁迅还常跟随母亲到外婆家。外婆原住离海边不远的小村——安桥头,后迁到皇甫庄。母亲每年在清明扫墓以后,总要带着鲁迅回娘家安桥头小住几天。这村庄只有不满30户的人家,鲁迅来到这里,算是远客,长辈们都允许自己的孩子少干活,陪鲁迅玩。鲁迅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还可以免念什么“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所以他把这水村看成是自己的乐土了。

鲁迅和小朋友们每天去挖蚯蚓,到河边去钓虾,用不了半天,就可以钓到一大碗。这一大碗虾,照例归鲁迅享用。其次便是一起去放牛。这里的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鲁迅,因此鲁迅不敢靠近它们,总是远远地跟着、站着,小朋友们都嘲笑他,说他“胆小”。

最有趣的莫过于夜晚划船去看社戏了。鲁迅十一二岁的时候,在安桥头,有一回盼到春赛要演社戏了。可是一清早就租不到船。安桥头只有一条早出晚归的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婆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母亲便宽慰她,说东关镇的戏要比这里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鲁迅听了,急得要哭。母亲便竭力嘱咐他,说万不能装模作样,怕招外婆生气;又不准他和别人一同去,怕外婆要担心。

下午,鲁迅的朋友们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鲁迅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朋友们已经在戏台下买豆浆喝了。

晚饭的时候,鲁迅吃得很少,母亲很为难,外婆却说孩子应该不高兴,太怠慢了,这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饭后,看过戏的朋友们聚拢来了,高高兴兴地讲戏,只有鲁迅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双喜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

于是双喜向外婆和母亲打保票,保证鲁迅的安全。外婆知道自己的外孙向来不乱跑,双喜他们又都是识水性的,也就同意了,母亲也没有驳回,都微笑了。

月下的桥内停靠着一条白篷的航船,孩子们跳下船,双喜拔前篙,年幼的都陪着鲁迅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船出了桥以后,架起了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叫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地向赵村前进。

渐渐望见依稀的赵村,戏台上也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阿发说:“近台没有空地了,我们就远远的看罢。”

鲁迅和小朋友们坐在船上,远远地看见戏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正同一群赤膊的人打仗。

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还说他白天亲自数过的。

孩子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在翻,翻了一阵子,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地唱。

双喜又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懒得翻筋斗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

鲁迅此时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他最想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很久都不见。

小旦不久就进去了,立刻出来一个很老的小生。大家都有些疲倦了,有的还打哈欠。忽然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一个花白胡子的正用马鞭打他。大家这才又振作起精神看。在这一夜里,鲁迅觉得这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不料,老旦出台了。

老旦是鲁迅最怕的角色,尤其是怕他坐下来唱。小朋友们也都很扫兴。

老旦起初还只是踱来踱去地唱,但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

双喜他们破口喃喃地骂。鲁迅忍耐地等着,等了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以为他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又慢慢地将手放回原地方,仍旧唱。

船上的几个人不住的叹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我们还是走的好罢。”

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直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架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一离开赵村,月光又显得格外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飘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笼罩着。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鲁迅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深夜,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几个夜渔的老渔夫,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离安桥头大约还有一里路,几个摇船的孩子都喊又乏又饿。桂生忽然想出一个点子,说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船立即靠岸,岸上田里乌油油的便是结实的罗汉豆。

双喜先跳下去上岸说,“阿发,这边是你家,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哪一边的呢?”

阿发边跳边说,“且慢,让我来看一看。”他往来摸了一回,又说:“偷我家的罢,我家的大得多呢!”

大家都上岸了,散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说不能再多偷,假如给阿发的娘知道了是要哭骂的。于是大家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几个年龄稍大的孩子仍然慢慢地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其他的剥豆。不久豆熟了,任凭船浮在水面上,大家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

船摇进桥,孩子们纷纷上岸。鲁迅的母亲站在桥头,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这样迟,不过一会儿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孩子们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瞌睡,于是各自回去了。

这件事,一直给鲁迅留下美好的回忆。鲁迅后来在文章中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同类推荐
  • 荀子进取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荀子进取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汉高祖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尽宝剑崛起于乱世,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席卷天下。其间艰苦卓绝难以尽说,其中成败成失耐人寻味。《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对刘邦的权谋与智慧的评说。
  • 巴蜀奇人(巴蜀文化丛书)

    巴蜀奇人(巴蜀文化丛书)

    展现了作者对于稗官野史和民风民俗这类下里巴人式的东西的熟稔。他为我们开辟了另一条道路:历史后花园的隐秘小径。
  • 纵横捭阖:苏秦

    纵横捭阖:苏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 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 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管宝超编著的《纵横捭阖(苏秦)》为丛书之一,介绍了苏秦传奇的一 生。 《纵横捭阖(苏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 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 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 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 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介绍了理性哲学家——笛卡尔的生平事迹。
热门推荐
  • 不做乖女人

    不做乖女人

    相信只有做强势的女人,才能拥有强势的命运,所以我们立志不做乖女人,在爱情面前一样强势,不做作、不装纯。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8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8卷)

    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如《世说新语》《唐元话本》《聊斋志异》等,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
  • 倒霉的穿越:嫁你有条件

    倒霉的穿越:嫁你有条件

    路珠穿越了,而且是带着‘拖油瓶’穿越,没钱没房,在这架空的年代只有等着饿死了,这也就算了,竟倒霉的被个破老太太缠上了……霉星照顶,路珠认了。人家都已经自力更生,自谋生路了,干吗还要遇上恶霸……哇哈哈……帅哥来了,而且还不止一个,人家是用个算的,这会她要用打算了,看来霉运过了,福气来了……什么?自己救的这破老太是太后。这些帅哥,是她的儿子们……太好了,不但有帅哥,还有金山银山等着路珠去挥霍,多么美好的生活呀……小猪群:86459168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女王之名

    女王之名

    她一时兴起,勾起他的下巴,“美人,给爷亲一个。”他斜了一眼她,极好心地配合她一时的抽风。她得寸进尺,“再来一个。”他从善如流,俯身,亲吻。她继续色迷迷地调戏美男,“不够。”他了然:不够?好吧,这可是你主动的……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叶芝诗选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叶芝诗选

    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 小鬼当家,用好压岁钱

    小鬼当家,用好压岁钱

    本书从目前的压岁钱消费现状入手,介绍小孩子怎么对待压岁钱,怎么学会用钱、存钱、怎么进行简单投资,并通过一些理财案例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相信对孩子和家长应该有所帮助。
  • 我在清晨细雨中等你

    我在清晨细雨中等你

    咖啡店有个常客,觉得老板娘很美,于是决心把他娶回家。结果,美兰真的嫁给了那个常客。临走时她说:咖啡千研万磨后的香醇,在注入温暖的杯子之后,带动了一个温馨的一天。希望自己的人生也如咖啡一样,在千研万磨后,有一种醉人的香醇,让人仔细地斟入一个热杯子。原来遇上一个人就是这么简单……
  • 迷糊生子:驯服凶猛坏夫君

    迷糊生子:驯服凶猛坏夫君

    她被陷害致死,重生后,身边多了个搞笑宝宝与一个妖艳男子。于是她甩坏男,训小三,杀父仇。一场缠绵,一场交易,她为他生子,他却从来没有现身。她报复,迷乱美男群,他却突然出现,抢儿子,败情敌,最后邪恶冰冷地抬起她下巴:你的嘴唇真美,味道不错……她勃然大怒:恶魔放手!我身边随便一个美男比你强!他双瞳冷然:好啊,那来试试看,谁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