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4700000002

第2章 家族往事

我是河北省完县(现为顺平县)蒲上乡赵家蒲村人,吕姓旗人。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清朝早期,旗人很威风,享有不少特权,可以跑马圈地。旗人骑着马,在一定的时间里,想要哪块地就叫马往哪儿跑,马跑过去的地就圈起来归旗人所有。从我记事的时候就知道,吕姓旗人的地都是好地。特别是我爸爸的地在蒲阳河北岸,离村很近,不用过河。耕、耩、锄、耪、收获都省力,土地平整肥沃,秋麦两季都能丰收。后来,这些地都被我二伯父算计成他的地了。

我们家的住宅条件也很优越。我们村是小村,有住户一百五十家左右,只有一条东西大街,不足一华里长。路北向阳处几乎全是吕家,东头是吕老仁家,中间是吕老敬、吕老记和吕老庆家,只有三国庙夹道两边两家赵姓占地不足十几米。吕老敬是我爷爷,他生有五个儿子。临街的房子分给了大伯父,他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后来家里人口多了变穷后,就把住房卖给一家姓张的,大街上就多了一户异姓人家。路南是叔伯的七伯父家,从大街中心靠西一点儿一直占到张家台,几乎占了半条街。听说我叔伯七伯父的父亲在满清政府做过收税官(人们叫他棒槌绫子官);还有人说,他家有根金条放在屋顶小橼和檩条的夹缝里;也有人说,他家穷了,早卖了。真假我也不知道,不过,我记事时他还有一百多亩地,使二套车、一个长工,农忙时雇短工。

其他一百四十多家分散住在村边的南角里、前街里、张家台儿、西胡同里及东、西、北头儿等地段。那时候,老百姓家都不愿意让女儿嫁给旗人,嫌旗人规矩太多。

旗人有一些特殊的生活习惯。打我记事起,只记得有两项:第一,每年腊月三十晚上,男人们都要到长辈家叩头、祝福,称为“辞岁”。大年初一,男人和媳妇们都要到长辈家磕头,叫做“拜年”。第二,如果哪家娶媳妇,那新媳妇就有磕不完的头。过门第二天,到长辈家磕头,认识一下长辈和家门,这是常规,家家如此。新婚第三天回娘家,叫“回门”,先到旗人各长辈家磕头,意思是说我要回娘家了,向长辈们辞行。从娘家回来之后,遵循老理,还必须到各长辈家磕头,就是告诉长辈,我从娘家回来了。从新婚之日起,直到回娘家住“八天”或住“对月”,新媳妇要往返两次到各长辈家磕头。

具体说磕头吧,并不是跪下就磕,还有一整套规定的动作呢。我清楚地记得十嫂过门的情形。婚庆当天下午,客人都散了,只有至亲和家人了。大姑姑家的二表姐教十嫂磕头:先把双脚站在拜垫前,脚离拜垫五寸远,右手向上提裙子,左脚先踩到拜垫上。把裙子撩开,先跪右腿,再使裙子盖上脚,之后再跪左腿,此时必须用裙子把后脚跟全部盖上,必须保证双脚都不能露在裙子外面才能开始磕头。起来时双脚不能踩着裙子,否则会摔倒。二表姐给示范了一遍,让十嫂做一遍,不对,再示范一遍,再做一遍,还不对,再教。十嫂学了二十多遍,还没有学会。我就坐在对面的板凳上看她学,真替她着急。学不会不行,第二天必须给远房里上拜,后来终于学会了。我还听说,过去老百姓很怕旗人。大街中间有个三国庙,庙台的东西两侧有两排板凳,如果旗人在庙台上站着或坐着,(庙台上东西两边也有板凳)老百姓就不敢上庙台。改民国以后大家都平等了,这些旧规矩才逐渐消失。

我们吕家有四个家祖,分住南院、北院、东院、西院,西院有两个后代,按家族大排行:一个是六伯父,一个是九叔,九叔因为是姨太太生的,所以人们瞧不起他,不把他当人看。南院、东院都是单传:一个是二伯父,一个是七伯父,他们全是我们的堂叔伯。北院生了三个老太爷,二老太爷没有儿女、没有财产成为绝户;三老太爷无儿无女;大老太爷只生了一个儿子,就是我爷爷吕老敬,他有五个儿子。我大伯早逝,我没见过,大伯母生下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我记事时,家中只留下二儿子在家种地,侍候大伯母,其余的儿子都在外谋生。大伯母的女儿是我的四姐,出嫁后生了一个女儿。四姐的女儿和我同岁,我们常在一块儿玩,大伯母待我们尚好。

二伯父在北京的当铺学徒,鉴别金银首饰、珠宝玉器、皮毛等各种旧货。他在外见过世面,回来总在乡亲们面前炫耀:真正的滩羊皮,每一根毛儿都有九道弯,不够九道弯的那叫“小麦穗”(一种羊毛的品位)。学徒工都盼着出师后当耍手艺的(可以独立工作、收货),一是酬金增长许多,二是可以出人头地,三可以带徒弟,能使唤徒弟。他学徒期满时,手艺学的也不差,人们都为他庆幸,掌柜的也常夸赞他。这就招人嫉妒了。出师不久,有一位达官显贵拿来一枚假戒指冒充足赤金,这人在当地很有势力,常来当铺走动,二伯父虽然一眼就看出这是假戒指,但不敢讲,怕得罪他,可又不能收,很是为难,只好请出掌柜的来请教。掌柜的说:“撬开看看!”二伯父内心非常惊讶:掌柜的今天为什么如此胆大,这太罕见了。手里捏了把汗,担心这碗饭吃不成了,可又没法子,只好硬着头皮用发颤的手拿着錾子,脸上赔着笑对客人说:“我要献丑了。”一錾子下去,黄铜显出来了,原来是厚包金的铜戒指。那位大人物满面绯红,显出大吃一惊的样子,继而马上说:“名师出高徒啊!真是千真万确!”又对二伯父说:“好小子,我今天没考住你,幸会幸会!”说完,拿着破戒指扬长而去。其实后来知道,那位势力派人物的亲信想来这里做事,于是就和掌柜的预谋,找碴儿赶走二伯父。此后没几天,二伯父就被辞退了。

二伯父在外做生意攒了点儿钱,回家后买了些地。由于见多识广,他在村子里成了知识渊博之人。为了积累家财,他利用学到的剥削手段来剥削乡亲们,连自己一奶同胞的兄弟也不放过。我父亲向他借钱,他要2.5分~3分利息,还要写下抵押文书:“到期不还钱,圈地不得反悔。”还恶狠狠地说:“不还钱,连一粒粮食都不给你!”对自己的一奶同胞兄弟尚且如此,对乡亲们也一样,村里人送他外号“二老抠”。村里人恨他,还几次放火烧了他家用秫秸秆做的栅栏门,还把他成材的大白杨树皮刮掉,让大树枯死。

三伯父在城里洋行做事(乡里人称“吃洋行”),具体做什么工作不知道。他挣了些钱,在家乡买了地,加上奶奶分给他的几亩地,共有十来亩,日子过得尚可。

四伯父住着奶奶的院子,和奶奶一起过日子,有五六亩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父亲是爷爷、奶奶最小的儿子,又乖巧又听话。三老太爷喜欢他,就过继给了三老太爷当了继承人。在我父亲九岁时,三老太爷去世了,父亲为他打幡送葬,尽人子之责,也继承了三老太爷的一大股财产(二十六亩半好地,一个大院落等)。因为年幼尚不能自立,所以还跟着母亲过日子。当时,父亲的财产是他四个哥哥的总和。

五个儿子怎么分家?于是,奶奶把两个大院和起来分成四块,东边的院落是我爷爷留下的产业,分给了大伯父和四伯父;西院是我父亲继承三老太爷的家产。奶奶让二伯父住在西院南面临街的部分,我父亲住院落的北面,由于出门的道路分给了二伯父,我们这块就成了瓮中之鳖,只能从大伯父和四伯父的两个院子中间开出一条道来才能出门,还美其名曰“换地”,意思是用二伯占我爸临街那块地换了这条道。一块地换了一条道,如此换地也只有偏心的奶奶和懦弱的父亲相结合才能实现。除此以外,奶奶又在我们房后给三伯父买了一块地,盖了三间房,这才分了家。

大伯父、二伯父成家后先分出去单过了,奶奶和三个小儿子在一起过,叫“伙里”,看不出有什么悬殊和差别。后来父亲有了三个子女,三伯父有一个儿子,四伯父有两个儿子,还有一个儿媳妇,这个大家庭成了十三口之家,这才分开过。

分住宅时,虽然父亲只有十来岁,但看得清清楚楚。他不敢在哥哥们面前说什么,又很孝顺,怕惹母亲生气。成家立业以后,也只是跟妻子念叨两声,有时我母亲忍不住说几句,伯父们就说母亲厉害,从此播下了仇恨的种子。

同类推荐
  • 根本利益

    根本利益

    2002年的“五一”假期里,当城市里的人们背着大包小包,带着欢笑,忙碌着去那些风光名胜之地旅游的时候,本文的主人——公中共山西省运城市纪检委副书记梁雨润告诉我,他必须去处理一件“特殊事件”,而且这事“不能再拖了,每拖一天我的心就发揪”。他用这词形容内心的急切与愤慨。
  •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散文:生活卷

    张中行思维方式很像一位道人,许多事都被他定位在广阔的文化背景和充满亲情的人生趣味里。他以平常心待事,又以学者的视角思索生活,让人在不急不躁、不冷不热中悟出许多道理,它让人清醒、让人回味,让人从世俗中猛然转向静谧、超然的境地。
  • 月光下的银匠

    月光下的银匠

    在故乡河谷,每当满月升起,人们就在说,听,银匠又在工作了。满月满满的升上天空,朦胧的光芒使河谷更加空旷,周围的一切变得模糊而又遥远。这时,你就听吧,月光里,或是月亮上就传来了银匠锻打银子的声音……《月光下的银匠》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作者阿来的短篇小说13篇,包括《野人》、《槐花》、《群蜂飞舞》、《阿古顿巴》、《月光下的银匠》、《格拉长大》等。
  •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 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

    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

    宋词写艳情而不轻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如行云流水、老松柔柳,临风伴月,情调闲雅,怀抱旷达,使人心驰神往,无限沉迷。这本《一生要读的美丽宋词》正是我们在学习、借鉴先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的精华之作。本书编撰体例除原词和鉴赏外,特附词人名片、注释、插图及后人点评。“词人名片”做介绍,力求言简;“注释”疏通义,力求准确;“鉴赏”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有助于读者掌握原语的美学内涵,陶冶性情;适量的“插图”则以视觉形象与语境交相辉映,触发大家的灵感。另外,我们还搜集了较为经典的后人点评,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启发思考。
热门推荐
  • 绝色驭兽师

    绝色驭兽师

    (全文完结)她是异能特工队队长,一次任务身亡,烈火中醒来,却成为了光耀大陆百里帝国的叶家废物三小姐。废物?宁安抿唇,这和她有半毛钱关系?一曲驭兽之音,轰动天下,却引来无数势力的争夺。尸横片野的战场,他一袭白衣出现,惊艳了她,也震撼了她。姻缘树下,她提笔写下他的名字。三生树下,他执她之手,轻声说道,“宁安,哪怕天下都背弃了你,我依然站在你的身后。”就算逆了这天下,毁了这法则,她也要一步步靠近他,执他之手,与他到老,一世宁安。(女强+男强,绝对宠文,喜欢的小伙伴收藏吧,作者群:208760388,欢迎你们的加入~~)
  • 那雪

    那雪

    那雪月明风清、男孩杜赛唇红齿白、朗如皓月,那雪却与那个有名气有人脉,历经沧桑,为人处世游刃有余的中年男人孟世代云里雾里就同处一室了。等那雪终于离开孟世代而倒在了杜赛的怀里,突然一天杜赛却莫名其妙地不辞而别,黄鹤一去不复返。那雪从一个小村庄到京城读书,一直读完研究生,身份改变了却不能左右生活。梦里怀乡醒来一切如故……
  • 泉水的歌唱(原创经典作品)

    泉水的歌唱(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陕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雨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孩子其实就是一场心理战争。如果你觉得你的男孩不服管教,不懂事,不听话,那么你需要掌握孩子控心术。所谓的“孩子控心术”,并不是要使用心理控制让孩子对父母服服帖帖,乖乖就范,更不是什么邪门歪术,而是要与孩子达成积极的有益的沟通所需要的技巧。很多时候,父母只需要了解男孩的心理,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或语气,就会发觉:其实,男孩很听话!
  • 千万别捡镜子

    千万别捡镜子

    千万别捡镜子,这是我的忠告,因为你丢不掉它,因为它会让你见到太多你不想见到的,因为它会支离你的魂魄,让你剩下的魂魄像没有拼列好的拼图,松散陈列,只等待那些阴魄游魂最后的致命一击……
  • 神州剑吟

    神州剑吟

    数万年前,万妖之王席卷六界,无人能挡,生灵涂炭。一神密少年手持“破界”神剑将其封印,但他却不愿为神,坠入凡尘,数万年过后,黑暗之力再次强势侵入六界,如今少年该在何处,是否能再次拯救万民于苦海之中?
  • 每天学点读心术全集

    每天学点读心术全集

    《每天学点读心术全集》本书将心理学知识穿插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教你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灵活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洞察一切,“读”懂他人的微妙心思,并对之作出一番精确的评判,一旦你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你就能在周围的环境中,识别出谁是可以改变你命运的贵人,谁将是阻碍你进步的小人,并读出潜藏在他人内心的秘密,从而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八面玲珑、游刃有余。
  • 岳飞传

    岳飞传

    孩子们之所以喜爱《岳飞传》,白了少年头,其中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句:“三十功名尘与土,空悲切!”,是因为它展现了一代抗金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八千里路云和月。还有岳飞那篇千古绝唱《满江红》。莫等闲,《岳飞传》汇聚英雄群像,弘扬传统文化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现代农业(世界科技百科)

    现代农业(世界科技百科)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