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08

第8章 唯识学所依之经论(2)

《楞伽经》对中国佛教影响颇大。于三种译本中,四卷本《楞伽经》为菩提达摩所嘱付慧可者,并云:“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但慧可对此经“专附言理”,进行了自由的阐发。慧可门徒更持此经,游行村落,不入都邑,行头陀行。他们主张“专唯念慧,不在语言”,实行以“忘食、忘念,无得正观”为宗旨的禅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一种派别,被称之为楞伽师,并成为以后禅宗的先驱者,古来特为禅宗所重。据《续高僧传·法冲传》载,四卷《楞伽》之讲述,可分为两支。一为僧粲以下诸师,依南天竺一乘宗讲述之。一是昙迁诸师,依无著之《摄大乘论》而讲述之。然于南北朝时期,本经尚未有普遍之研究。至唐代,则随禅宗之发达,本经亦随之备受重视,故于当时有所谓“楞伽师”、“楞伽宗”之出现。另自玄颐《楞伽人法志》、诤觉之《楞伽师资记》等书之撰述,亦可见当时以本经作为传持依据之风气,直至神会等人提出以般若主义取代《楞伽》之主张,始渐产生重视《金刚经》之风潮。本经除对禅宗影响甚深外,因经中采用甚多佛教诸学派之学说,还从诸派之学说来叙述宗教上之体验。其与佛教思想有关连且较重要者为:(1)结合如来藏与阿赖耶识思想,而为“中国佛教的哲学大纲”之《大乘起信论》思想之先驱;(2)将禅分为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禅、如来禅等四种,此为禅宗史上颇值得注意之资料;(3)对后期之唯识学,尤其是护法之唯识,其影响甚大。

本经之注疏极多,较为重要者有:菩提流支《入楞伽经疏》五卷、新罗元晓《楞伽经疏》七卷、隋代昙迁《楞伽经疏》六卷、唐代智严《楞伽经注》五卷(仅存卷二、卷五残本)、法藏《入楞伽经心玄义》一卷、宋代善月《楞伽经通义》六卷、正受《楞伽经集注》四卷、宝臣《大乘入楞伽经注》十卷、杨彦国《楞伽经纂》四卷、明代德清《观楞伽经记》八卷及《楞伽经补遗》一卷、智旭《楞伽经玄义》一卷及《楞加经注释》九卷、通润《楞伽合辙》八卷、宗《楞伽经注释》八卷、广莫《楞伽经参订疏》八卷、焦竑《楞伽经精解评林》一卷等。藏文大藏经中有《圣入楞伽经注》。净影慧远大师之《大乘章义》则为本经之重要研究者。

汉译《楞伽经》三种,只有此经于品题有《一切佛语心品》一品,魏译有十八品、唐译有十品,而每品均有别题。

唯类同此经品题者,有《集一切佛品》与《集一切佛法》。心,有积集之义,此之心字,亦可作其他二译本类同品题之“集”字解,则“一切佛语心”者,即“诸佛语积集”之义。谓诸佛所说法皆集于此品中,故名《一切佛语心品》。又,心者,中心、中坚之义。此品文义谓一切佛所说法语中之精要,犹一身中之坚实心,一个团体中之中坚分子,故名《一切佛语心品》。而常途所解释,则一切佛语皆置于心,故佛语皆以心为宗。离一切佛语则心无由显,离心则一切佛语无所宗;而此经明诸法唯心,正明斯义故题《一切佛语心品》。

我国所流行最广者,为求那跋陀罗的译本。求那跋陀罗(394—468),意译作功德贤。南北朝时刘宋之译经僧。中印度人,原属婆罗门种姓。幼即学习五明诸论,广研天文、书算、医方、咒术等学。后读《杂阿毗昙心论》而崇信佛法,遂剃发出家,并受具足戒。他为人慈和恭顺,专勤学业,先习小乘教法,博通三藏,后转学大乘教法,深研《大品般若经》、《华严经》等诸经,进而读诵宣讲,并以佛法劝化父母,使其父受感化亦归依佛教。

刘宋元嘉十二年(435),求那跋陀罗经由海路至广州,文帝遣使迎入建康祇洹寺,从事译经工作。与慧严、慧观等,于祇洹寺招集义学僧,译出《杂阿含经》五十卷,后于东安寺译出《大法鼓经》二卷,次于丹阳郡译出《胜鬘经》一卷。其后,受谯王之请而居荆州之新寺,宣讲《华严》等。此外,求那跋陀罗亦曾居住道场寺、中兴寺、白塔寺等处。刘宋大明七年(463),他奉敕祈雨而感得甘霖普降,帝敕赐甚丰。求那跋陀罗一生经历文帝、孝武帝、明帝三朝,历朝皆归向推崇之,对内事外事多有贡献。他广衍大乘之教法,译经弘化,故世称“摩诃衍”。所译经典除上述之外,尚有《楞伽经》四卷、《小无量寿经》一卷、《过去现在因果经》四卷、《罪福报应经》一卷等,共计五十二部一百三十卷。求那跋陀于明帝泰始四年疾,临终之日见天华圣像而入寂,享年七十五岁。

《厚严经》此经未传译。一说为日照译之《大乘密严经》。

《密严经》全称《大乘密严经》,凡所三卷。译本有二,一为唐代日照(地婆诃罗)译,一为唐代不空三藏译。本经旨在阐述一切乃心识所变,全经计分密严会、妙身生、胎生、显示自作、分别观行、阿赖耶建立、自识境界、阿赖耶微密等八品。初,佛出过三界,于密严国土(大日如来之净土)应如实见菩萨、金刚藏菩萨之请问,而宣说法要,示以如来藏不生不灭之理;金刚藏菩萨复对来会之菩萨众宣说阿赖耶识之能示现众法,染净诸法恒以此识为可依,更阐明阿赖耶识随迷悟之缘而别凡圣。于本经中揭出《十地》、《华严》、《大树》、《神通》、《胜鬘》等经之经名。又经中阐明五法、八识、三性、二无我之义,阿赖耶识之染净二分,复以海比喻阿赖耶识,以风比喻境界,以波浪比喻七识、八识以及九识之说等,凡此皆同于《楞伽经》所说。

据考,有专家说本经与《厚严经》相同,惟本经说第九识,而《厚严经》则说五性各别,但《厚严经》未传,所据当为《厚严经》之梵本。西藏亦有本经之译本,系由四卷九品所组成,与汉译本略有出入。

(第二节) 瑜伽师地论

——“一本十支”之“本”

瑜伽行学派所依之论典为十一论,称之为“一本十支”,一本,即以《瑜伽师地论》为根本论典,称为“一本”;其他之十部论典为支论,称为“十支”。

《瑜伽师地论》为弥勒讲,无著记,全书一百卷,略称《瑜伽论》,记录了无著菩萨闻弥勒菩萨自兜率天降自中天竺阿逾陀国之讲堂说法之经过。其中详述瑜伽行观法,主张客观对象乃人类根本心识阿赖耶识所假现之现象,须远离有与无、存在与非存在等对立之观念,始能悟入中道,不起空有之执著,远离断常二边。此论为研究大乘与小乘佛教思想的大宝库,总由大段五分而成:(1)本地分,广说瑜伽禅观境界十七地之义,为百卷中前五十卷,乃本论之主体。(2)摄抉择分,显扬十七深义,为其次之三十卷。(3)摄释分,解释诸经之仪则(方法),为卷八十一、八十二。(4)摄异门分,阐释经中所有诸法之名义差别,为卷八十三、八十四。(5)摄事分,阐明三藏之要,为最后之十六卷。

本书题名“瑜伽”,为梵文yiga之音译,意译作相应。依调息(调呼吸)等方法,集中心念于一点,修止观为主之观行,而与正理相应冥合一致。于密教,盛行三密瑜伽相应之说。行此等瑜伽观之行者,称瑜伽师;依瑜伽师而行之境界,称作瑜伽师地。《瑜伽师地论》一书,即从五识身相应地说至无余依地共十七地。“论”,问答抉择诸法之性,故名为论。这便是《瑜伽师地论》为书题名之原故。据《成唯识论述记》卷二本之说,相应尚有五义:

1.与境相应,不违一切法之自性。

2.与行相应,与定、慧等一切行相应,不相违能随顺。

3.与理相应,与安立非安立之理相应随顺。

4.与果相应,谓能得无上之菩提果。

5.与机相应,谓既得圆果,利生救物,赴机应感,药病相应。

于此五义中,显教多取与理相应,如瑜伽唯识之瑜伽;密教多取与行相应之义,如三密相应之瑜伽。

本论全部一百卷,唯有正分,缺序分及流通分。由于本论广释瑜伽师所依行之十七地,故又称《十七地论》,这十七地中,尤以菩萨地为重要。

今依日本学者加藤精神先生所译《瑜伽师地论目录》,韩清净先生《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之科判,唐代窥基大师《瑜伽师地论略纂》等科判,将十七地即前五十卷本地分细分成卷、分、章、节、项目,科判于下:

卷一

本地分中五识身相应地第一:第一章十七论总说。第二章五识身地总说。第三章五识身地别释:第一节眼识之五相,第二节耳识之五相,第三节鼻识之五相,第四节舌识之五相,第五节身识之五相。第四章作意与识生之关系。第五章五识与五心之关系。第六章举喻释五识之五相。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第一章意地五相:第一节标五相之名。第二节别识意地五相:第一项自性,第二项所依,第三项所缘,第四项助伴,第五项作业:第一目对五识明作业,第一目明意识之胜作业(十四门)。

卷二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二。

卷三

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三:第二章以十门解释地义:第一节别识八门:第一项色聚(九目),第二项相应品(六目),第三项三世,第四项四相,第五项四缘,第六项三性差别,第七项增处差别,第八项释处名之别。第二节后二门:第一项善巧门,第二项事缘门。

卷四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一:第一章总标列五门。第二章界施设建立:第一节数建立,第二节处建立,第三节有情量建立,第四节有情寿建立,第五节有情受用建立:第一项受用苦乐:第一目受用苦,第二目受用乐……

卷五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二:第三目总明苦乐胜劣差别,第四目劝应厌三界欣求无漏。第二项饮食受用,第三项淫欲受用。第六节生建立,第七节自体建立,第八节因缘果建立:第一项因等相:第一目生,第二目得,第三目成,第四目辨,第五目用。第二项因等依处,第三项因等差别,第四项因等建立:第一目依依处建立因缘果,第二目释因缘果义,第三目重显建立之因。第三章相施设建立。第四章如理作意施设建立,第一节问八相次第别释,第二节释前事中之难义;第一项释俗所学施戒修三、教俗修习,第二项释内胜义学:三慧者应受彼施,教可应变,第三项释前七八智德恩德。

卷六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三:第五章不如理作意施设建立:第一节因中有果论:第一目叙邪执,第二目破执。第二节从缘显了论:第一目叙邪执,第二目破执。第三节去来实有论:第一项叙外执,第二项正破。第四节计我论:第一项叙邪执,第二项破执:第一目征破外执(十难),第二目示正义。第五节计常论:第一项叙计执,第二项正破。

卷七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四:第六节宿作因论:第一项叙邪执,第二项征破。第七节计自在等为作者论:第一项叙外执,第二项破执。第八节害为正法论:第一项叙外执,第二项破执。第九节有边无边论:第一项叙外执,第二项破执。第十节不死矫乱论:第一项叙外邪,第二项广指经说,第三项总结斥非。第十一节无因见论:第一项叙外执,第二项破执。第十二节断见论:第一项叙外执,第二项破执。第十三节空见论:第一项叙外执,第二项破执。第十四节妄计最胜论,第一项叙外执,第二项破执。第十五节妄计清浄论:第一项叙外计执,第二项以理征破。第十六节妄计吉祥论:第一项叙外计执,第二项破执。

卷八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五:第六章杂染等起施没建立(三杂染):第一节烦恼杂染:第一项烦恼自性,第二项烦恼分别,第三项烦恼因,第四项烦恼位,第五项烦恼门,第六项烦恼上品相,第七项烦恼颠倒摄,第八项烦恼差别,第九项烦恼过患。第二节业杂染:第一项业自性,第二项业分别:第一目依补特伽罗相差别建立,第二目依法相差别建立。第三项业业因,第四项业位。

卷九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六:第五项业门,第六项业上品,第七项业颠倒,第八项业差别,第九项业过患。第三节生杂净:第一项生差别,第二项生艰辛,第三项生不定,第四项生流转:第一目缘起体,第二目缘起门,第三目缘起义,第四目缘起差别……

卷十

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七:第五目缘起次第,第六目缘起释难,第七目缘起释词,第八目缘生四缘与二因,第九目以分别缘中三十门分别,第十目摄诸经十六门。第四节明断三杂染修六现观。

卷十一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一:第一章开列五门释之。第二章释总标。第三章释安立:第一节安立离生喜乐,第二节安立盖障:第一项目盖障,第二项明食非食。第三节安立支分,第四节安立定分:第一项释别名,第二项释通名。第四章合释作意及相二门:第一节释作意:第一项标列七作意与四十作意,第二项别释四十作意行相,第三项以七作意与四十作意相摄。第二节释所缘:第一项明四相三十二相,第二项明本末相摄。

卷十二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二:第三节通辨:第一项修作意所由,第二项四缘入等至,第三项四得静虑,第四项味净定等,第五项四分定异,第六项次第与超越之入出,第七项熏修差别。第五章释诸经宗要及最后杂众义:第一节释诸经之摄宗要:第一项释解脱:第一目八解脱,第二目八胜处,第三目十遍处,第四目总料简。第二项释等持:第一目三三摩地,第二目有寻有伺等三摩地,第三目小大无量三摩地,第四目一分修具分修三摩地,第五目三受俱三摩地,第六目四修定,第七目五圣智三摩地,第八目圣五支三摩地,第九目有因有具圣正三摩地,第十目金刚喻三摩地。第三项释三摩钵底:第一目五现见三摩钵底,第二目胜处遍处如前已说,第三目无想三摩钵底,第四目灭尽三摩钵底。

卷十三

本地分中三摩呬多地第六之三:第二节释杂义:第一项别引经释:第一目身心远离引如实觉,第二目善修止观觉了所知,第三目等持等至于善巧中分别,第四目分别静思虑经,第五目分别四检行定经,第六目于六境不受想无相经,第七目四趣道经,第八目四净胜经,第九目释心净行苾刍思惟五相经,第十目荡尘经,第十一目于三相思惟经。第二项以四法摄持圣教。

本地分中非三摩呬多地第七。

本地分中有心无心二地第八第九。

本地分中闻所成地第十之一:第一章标列五明处。第二章释内明处:第一节事施设建立相,第二节想差别施设建立相:第一项第一嗢柁南(十二门),第二项第二嗢柁南(十四门),第三项第三嗢柁南(九门),第四项第四嗢柁南(十门)。第三节摄教义相(五对十门),第四节佛教所应知处相(十门):第一项三种,第二项增二法门(二十四对)……

卷十四

本地分中闻所成地第十之二:第三项增三法门(四十五门),第四项增四法门(四十六门亦有相违,为一门故),第五项增五法门(二十四门),第六项增六法门(合有十六门),第七项增七法门(合有十五门)……

卷十五

本地分中闻所成地第十之三:第八项增八法门(合有十门),第九项增九法门,第十项增十法门。第三章释医方明。第四章释因明:第一节标列七种,第二节论体性:第一项言论,第二项尚论,第三项诤论,第四项毁谤论,第五项顺正论,第六项教导论。第三节论处所;第四节论所依:第一项所成立义,第二项能成立八法。第五节论庄严:第一项五种庄严,第二项二十七种称赞功德。第六节论堕负:第一项舍言,第二项言屈,第三项言过。第七节论出离:第一项观察得失,第二项观察时众,第三项观察善不善巧。第八节论多所行法。第五章释声明:第一节法施设建立,第二节义施设建立,第三节补特伽罗施设建立,第四节时施设建立,第五节数施设建立,第六节处所根栽施设建立。第六章释工巧明处。

卷十六

同类推荐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女作家谭天,在沉寂几年后,集自己数年的修学和写《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的经验,发力在《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中,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同时明示我们,在浮躁的当今,回归心灵家园的重要!在不安的2012年,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坏孩子的天空:经典青春禁忌电影大纪录

    坏孩子的天空:经典青春禁忌电影大纪录

    本书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青春禁忌题材电影作品,按照时间排序,每个电影单列一章,内容包括电影基本资讯(名称、海报、演职员表、所获奖项和内容简介)和影评。并插入于该影片中影响颇广的音乐(如《加州旅馆》)、场景、演员的小链接、经典台词等,使之成为兼具欣赏性和资料性的电影艺术类图书。
  • 诗学第四辑

    诗学第四辑

    一种诗歌观念的形成和固化,除需要有勇气的开拓者之外,一群人甚至几代人的坚守与倡扬更是不可或缺。如此这般,曾经的"先锋话语"亦或"不经之谈",...
  • 蚯蚓

    蚯蚓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捡来的爱情:误惹霸气校草

    捡来的爱情:误惹霸气校草

    她,在学校里她倍受欢迎,接二连三的遇到帅哥。他,是一个恶魔的男孩,他风流无比,只要他想到得到的没有他得不到的。在他遇见她的那一刻起,他便改变自己。他是她老姐老公的儿子,对她倍加的疼爱有加,甚至为了她差点付出了生命。最终她会选择谁呢?是深爱的那个他呢?还是救命恩人呢?读者群:150966487欢迎大家的加入,加入时写上女主名字。
  • 首席萌仙:仙君大人的小妖孽

    首席萌仙:仙君大人的小妖孽

    自从答答来了九重天,东篱家的小尾巴就更加的臭名远扬了,众仙家只会说:“东篱仙君家的小尾巴,又带着答答去干坏事儿了,小祸害,小祸害!”小尾巴抽搭着眼泪:“我,我。我……我干啥了我……”,答答是九重天上的乖孩子,她是秦凌仙君在经历凡劫的时候带上的一株半夏草。答答是九重天上的小玲珑,做了坏事装可怜的小妖孽
  • 星夜(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星夜(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星夜》收入了庐隐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其中散文《月下的回忆》和《雷峰塔下》“似乎比她的小说更好”,《玫瑰的刺》也是“清丽可爱的”(茅盾语)。《海滨故人》写女性爱情的赤诚和破灭,写下了女性独立人格的执著追求。
  • 冷帝的金牌宠后

    冷帝的金牌宠后

    一朝穿越,赫赫有名的武器专家重生在胆小懦弱的丞相府嫡出小姐的身上。未婚先孕,伤风败俗?冷血无情的老爹不顾念骨肉亲情将她赶出家门?逐出家门就逐出家门吧,趋炎附势的亲人不要也罢。最受宠爱的庶妹抢走了从小指腹为婚的未婚夫?抢了就抢了吧,她可没有兴趣盲婚哑嫁。铁石心肠的老爹还要将她娘亲丰收的嫁妆据为己有!一碗堕胎药,想要断送她腹中孩儿的性命?尼玛!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是不是?一纸御状捅到皇上跟前,告得你们颜面尽失,灰头土脸的交出娘亲所有的嫁妆。一道圣旨,断绝了和丞相府所有人的关系,自此以后她是死是活,和那些冷血的亲人没有半毛关系。昔日人人羡慕的未来太子妃一下子沦为了京城的笑柄,人人唾弃。五年后,她带着儿子华丽归来,凭着过人的胆识和智慧,开染坊,制兵器,采盐矿,牢牢的把握住了整个云国的经济命脉。于是天翻了,地覆了,那些嘲笑她的人顿时傻眼了。精彩片段一:“娘亲,这个叔叔长得好帅啊,我能找他做我的爹爹吗?”粉嫩可爱的小正太双手插着腰,晶亮的眼珠滴溜溜的转着,指着冷若冰霜的男人兴奋的叫了出来。某清丽无双的女子不紧不慢的扫了面瘫男一眼,气死人不偿命的话语从绝美的红唇中溢了出来,“帅能当饭吃吗?帅能当银子花吗?”小正太茫然的摇了摇头。狠狠的捏着儿子肉嘟嘟的脸颊,女人恨铁不成钢的进行洗脑工作,“那你还想要他做你的爹爹?身板那么高大,会吃很多饭,花很多银子的,你不心疼?”“当然心疼啊,那我不要他做我的爹爹了。”某面无表情的男人,脸刷的一下变黑了,差点呕出鲜红的血来。精彩片段二:“皇上,请你为臣女做主啊,皇后娘娘心狠手辣,连夜派人将臣女一家两百九十八口人都烧死了。她没有资格这么做,求皇上依照云国的律法处置皇后娘娘,为臣女无辜枉死的亲人讨回公道。”娇柔美丽的少女哭得梨花带雨,恨恨的瞪着笑得风华绝代的女人,眼底深处涌动着恶毒的光芒,声音扣动心扉,我见尤怜。“那依钱小姐的意思觉得应该怎么处理?”幽深诡谲的眸子里折射出一抹冷光,没有波澜的声音像是在说着无关紧要的事情。“自古后宫不得干政,皇后娘娘触犯了皇权,按照云国的宫规是要赏赐三尺白绫处死的。可她是皇上最心爱的女人,就从轻发落,重打三十大板好了。”少女怯生生的看了面无表情的帝王一眼,小心翼翼的说道。“一切如你所愿,来人啊,将她拉下去重大三十大板!”
  •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绝色逆天:狂傲庶女傻夫君

    绝色逆天:狂傲庶女傻夫君

    她,天煞孤星却又有祥薇之兆。虽冷虽狂,却对他温柔!他,痴傻如孩却又神秘至极,愿用一切来换与她的长相厮守!她三克夫,许是为了与他相遇。他三克妇,许是为了等她出现!即使是天煞孤星,她却又有神女之称,拥有神女便可得天下。陷害,杀戮,逃离!十指紧扣,不离不弃!大逃亡半路中捡了一个儿子,很萌很可爱,却来得太过诡异!是祸还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