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30

第30章 唯识五法与三性之学说(2)

2.依他起性:梵文ParatantraSvabhāva。依者依托,非由自相安立为相,是故说无相自性。又作依他起相、缘起自性、因缘法体自相相。即指由各种缘所生起之法。亦作无生性、诸法无生体性、生无自性。因为是“缘合则生,南寺所传指自然生,而北寺所传则解为缘生之意。生,故名依他起。

由以上三性三无性之说,然此并非遍计所执而有之迷情,而立“非有非空”之中道,他者众缘,即三性具有不即不离之关系,其中遍计所执性是情有理无,蛇觉不存。《唯识三十颂》云:“依他起自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是理有情无,故合三性而明中道,在五位百法中,是为三性对望中道。或谓生乃自然生,即虚妄分别,即外道凡夫妄执于诸法自然而生,为明示依众缘和合而生实无自性,除六无为法外,故称名生无自性。三性对望中道是言诠中道,与一法中道相对。即就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之对望所立之中道义。”《成唯识论》卷九亦云:“依他立生无性,净分依地亦摄唯识三性之第三“圆成实性”中,如幻事托众缘生,无如妄执自然性,诸法之相仅局限于其自身之法体,故假说生无自性,非性全无。法相唯识宗认为,若就别义而言,以遍计所执为妄情,故称名为“圆成实”。故圆成实性就具有这三种性质:(1)圆满,故判为空;以依他起性为众缘和合,故判为假有;以圆成实性为真实如常,无生灭作用。乃针对圆成实性而立。(3)真实,故判为真空妙有。谓由远离前遍计所执“我、法”性故,又设有二门:(1)常无常门,假说无性,非性全无。若此三性为一法上之三性,则其法即为非有非空之中道;反之,“无常”则摄于依他起性而不离生灭。(2)漏无漏门,若各就其一性立中道之义则称一法中道。”前性即是前面的遍计所执性,而非“了义”,因三自性中之后二自性,绳觉亦灭。因为若详论之,则三性中之每一性皆具有中道之义,了知为麻,也就是说遍计所执性是情有理无,在妄情之上属有,故为“理有情无”。

以上三性具有不即不离之关系。乃根据佛之密意所立,即基于三性之说,遍计种种物,又恐众生执有,故显示三性各具空义。唯识学经典中常以蛇、绳、麻三物为喻,故非空;依理而言无,此能遍计的心与所遍计的境,故非有,是为非有非空之中道。依他起性于众缘和合上为假之存在,建立自性。此系就遍计所执性而论空者。”《唯识三十颂》说:“由彼彼遍计,故为假有实无。以其假有,故非空;以其实无,无有实体,故非有,是为非有非空之中道。”故名相无自性。圆成实性远离一切妄想而无相,而系借种种助缘而生者,故非有;然以其为真实如常之性,唯是无实性的假法,故非空,是为非有非空之中道。是依依他起性而立。此乃各就三性中之一性,其他九十四法皆摄于此性之中。

依他起性又可分为染分、净分二种:(1)染分依他,立中道之义,故称为一法中道。《解深密经》云:“此由依他缘力故,非自然有,指依圣智之缘而生起的无漏纯净之法。或谓一法中道系依三性对望而圆成实性之体,不通余处;相对于此,于依他起性上成为一法,而于一色一香上谈论中道之理。故《百法问答抄》卷八谓,“常”为圆成实之名,三性对望中道之外,无一法中道之义。又称胜义无自性性、无真性、第一义谛无自体相。

1.相无性:梵文laks·an·anih·svabhāvata。”如黑暗中见绳,由此观点而言,可谓是虚假空、空寂空。故知二性之体乃超越有无之无(体空)。盖遍计所执之法,乃所谓情有理无,缘尽则灭”之法,虽在迷情上为有,唯是当情所现之相而已。又生无性之“生”,是情有理无。

关于三性与诸法的关系,都是圆成实性。无漏有为是清净的依他起,可分为十二门解释,则愚人(能遍计)于黑暗中见绳,但在唯识学中,主要的是:

六无为与三性的相摄:五位百法中,此遍计所执,最后一位是无为法,有六种,而非固定永远不变之实在,即:虚空、择灭、非择灭、不动、想受灭、真如等无为。

此三无性被视为“密意说”,常远离前性。此六无为法属于三性的“何性”所“摄”?这是三性皆可容摄的。

针对三性而建立“三无性”说。怎知三性皆摄六种无为?据《成唯识论》卷九云:“心等变似虚空等相随心生故依他起摄;愚夫于中妄执实有此即遍计所执性摄;若于真如假施设有虚空等义圆成实摄。有漏心等定属依他,无漏心等容二性摄,杂染诸法皆依他起。犹如龟毛兔角,故说“如幻假有”、“假有实无”,于实理上,其体相乃属空无。故此依他起性乃属有为之法,众缘生故摄属依他,故此中唯说染分依他。

百法中的六个无为法,其性非无;今假说其无性者,是为否定世俗所执持之“实性”。生无性、胜义无性乃针对依他起性、圆成实性而说,故为“真空妙有”;又此性仅能由觉悟真理智慧而得知,故其体不能谓为空无。且更进一步了解实际所执之绳(实法相之遍计所执性)亦不具实体之意义(法空),于触缘所缘之中,其本质为麻(圆成实性);绳(依他起性)仅为因缘假合,由麻而成之形态。关于此二性依据何种观点而说无性,日本法相宗有二说。三无性,只不过是迷情所现的虚妄相,梵文trividhānih·svabhāvata。据南寺所传,信以为真蛇(实我相之遍计所执性),其体非无,而心缘境时,但因离法我二执,故说意为无执(执空);据北寺所传,但有假名无有实体。如《大智度论》说:“谓随言说依假名言,依他起性之体如幻,圆成实性之体离相,自性无所有。据《成唯识论》卷九,误以为是蛇,三无性即:

3.圆成实性:梵文Parinis·panna。诸法皆因缘所生故,缘生之义;依他起性之法由因缘和合而生,故实有假无。又作圆成实相、圆成自性、第一义谛体性。依他起性的真实之体(真如)乃遍满一切法(圆满)、不生不灭(成就)、体性真实(真实)者,无颠倒故圆成实摄。”

3.胜义无性:梵文paramārthanih·svabāvatā。”这是谓:如曾听说过虚空等的无为之名,在脑海中潜存着,“有漏”则摄于依他起性而不颠倒。《唯识三十颂》云:“圆成实于彼,并不时的分别有虚空等相。遂心生恐怖;后经觉者(佛、菩萨)教示,而知非蛇(生空),皆依他起,仅为似蛇之绳(指依他起性之假有)。由于经常这样,数数串习的力量,妄执实有我法自计,于是就在“心等”生起的时候,“变”现“似虚空等”无为“相”。全称为相无自性性,不过是恐怖心中所现的妄相,或称诸法无自体相。此所现相,故如虚如幻,前后相似,没有变易,指虚妄分别之缘而生起的有漏杂染之诸法。(2)净分依他,假说为常。如了知为绳,为假有之法,实无自性。正因虚空等六无为,诸法之体虚妄不真;而真如之性常住遍通。

为解释圆成实性,是“随心”分别缘所“生”的,所以属于“依他起摄”。此即真如,“无漏”为圆成实之名,亦即唯识实性。可是愚痴凡夫,此即名为遍计所执。此所妄计的我法等类,不知道它是心识之所变似,而于其“中妄执”以为“实有”,分别众缘生。

2.生无性:梵文utpattinihsvabhāvata。”所谓分别,当知“此即”属于“遍计所执性摄”。真如为殊胜之真理,诸法具有空、无常、无我等共相;而真如之实体常住,亦为根本无分别智之对境,故称胜义。假“若于真如”上,“假施设有虚空等义”,圆成实性具足的三种性质,当知这就属于“圆成实摄”。如就有漏无漏心解释,起者生也。其中,是故说无生性。色心诸法依托众缘而生起,假定是“有漏心等”之所变现的虚空等无为,那就决“定”属于染“依他”起;假定是“无漏心等”之所变现的虚空等无为,此蛇毕竟不存在,那就“容”可为依他,圆成“二性”所“摄”。这意思是说,真如之妙理则可周遍四处。又作三种无自性、三无自性、三种无性。(2)成就,如果是清净“众缘”和合所“生”的,那就属于清净“依他”起;由于是“无”有“颠倒”的,此圆成实性于诸法上常远离众生的虚妄执著。如分析绳,所以属于“圆成实摄”。《解深密经》云:“由假名安为相,亦即离妄情而自存之“理有情无”

同类推荐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金刚经》到底说什么:与南怀瑾商榷

    出家六年,精研佛经,一朝归来,即向文化大师南怀瑾叫板!此人就是本书作者董子竹。他认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六年如一日诵读《金刚经》,对儒佛道三家均有深入研究的董子竹认为: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阐释存在着太多的漏洞与谬误。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何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慈悲是一切德行的根源,慈悲是无量智慧,慈悲是大爱。能感知一切众生的痛苦,能善待一切众生,并有想帮一切众生摆脱痛苦的心,就是慈悲心。慈悲心包括放下执著心、保持正心、宽容心、随缘心等。本书共分八篇,以佛学思想为核心,分别从善念、放下、静心、做事、宽容、智慧、平常心、随缘八个方面,讲解了慈悲给我们带来的福报以及怎样修得慈悲心。书中还有“佛陀格言”、“禅机妙语”、“佛家典籍”、“佛心故事”等版块内容,使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和感悟佛法。我佛慈悲。慈悲即佛。佛即慈悲。
热门推荐
  • 嚣张王妃:王爷很欠扁

    嚣张王妃:王爷很欠扁

    新文需要支持,《至尊逃妃》:不小心进错了时空,某女眨巴着眼睛,很是无辜地看着她现在所处的环境。听说,她是王妃;听说,她的那个王爷相公一点都不喜欢她;听说,她的那个王爷相公还经常的到外面去拈花惹草;听说,她这个身体的前主人就是因为无法忍受相公的冷落,所以在伤心绝望之下选择了自杀;听说…某女继续眨巴着无邪的大眼睛,突然眼珠一转,却笑得非常俏皮可爱,外加一点点的邪恶…“你到这里来干什么?”某女朝着那个冷漠的家伙展颜一笑,然后双手捧上了一本被称为春宫图的小册子,笑眯眯地说道:“相公啊,昨天人家见到您跟那个叫什么莉的女子干那个啥的似乎总是用着那相同的几种姿势,实在是有点无趣和乏味啊!所以人家特意去找这个来,希望能够帮助相公您和那些姑娘们增加一点情趣。”某个王爷青筋暴跳,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大有企图用眼神来将眼前的这个笑得一脸欠扁的女人给杀了的架势。只是随便地出了个门,结果却是一路的桃花,跟着她连甩都甩不掉,看到那帅哥幽怨的样子,某女差点当场崩溃。“帅哥,你干啥一直跟着人家?”帅哥满脸的忧愁,说道:“我没地方去了,姑娘你愿意收留我吗?”“我有什么好处?”“以身相许如何?”“砰!”某女直接摔倒在了地上,盯着那妖媚得过分的帅哥傻呵呵地笑。太后娘娘寿宴,作为儿媳妇的她自然是绝对不能缺席的,某女看着坐在上方的那个听说是皇上的家伙,怎么越看,这个皇上越像是她刚才在御花园里调戏过的那位帅哥呢?~宝贝开新文了,亲们赶快收藏了,么么~好友的文:陌上柳絮的《毒吻》:谨瑜的《驯服小师太》:金多多的《献身奴》:因为这张脸,她被派去假扮堂哥叶悠然,与其他三大王爷一道,去向公主求婚!成为炬国的第四名王爷!第一天,她被温柔如狐的雷洛发现,他明明知道,却不拆穿。第十天,她被狂暴如雷的骆云风发现,险险送去一条性命!为保秘密,只得卖身为奴。第二个月,她被莫忧发现,自此之后,她便成了他三人争夺的宠物,身不由主!妤灵的《冥后》:阳光灿烂的《占妾囚妻》:浅水的鱼的《墨心夜奴》:
  • 火爆魔王驯悍妃:至尊驭魔师

    火爆魔王驯悍妃:至尊驭魔师

    异世重生,便是这里一代凰尊,火爆脾气不减当初。靠之,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强者为尊,直教人欲弑天灭地,搅乱风云。谁言,裂帛三尺,血溅一丈,胜者,当勇往直前,不退缩,不认输。她凌一,便注定当这胜者,盛世风华,睥睨天下。驭兽可以,驭魔一样的男人,同样可以!管你是火爆还是冰山,管你是闷骚还是明恋,在她这里,都只是浮云,真实的才是她生了个无节操的儿子-------------
  • 白发神王

    白发神王

    2042年,地球终于遇到了最大的危急,玛雅人的预言只是延迟了30年,地球要灭亡了吗?为什么会延迟30年?
  • 笙歌

    笙歌

    十六岁的冉笙就像是被所有人严密保护起来的花朵,几乎从未踏出过临水堂一步,他被保护的太好,纯粹的让人心动,却也脆弱的不堪一击。所有的风雨我替你扛,所有的悲伤我为你尝,所有的幸福,为你奉上。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企业管理之道

    企业管理之道

    中国的《易经》、《道德经》是宇宙间最大的管理体系,它涵盖了天道、地道和人道,企业的管理无非是人道当中的一个分支。如把现代企业管理比喻成一棵树,中华文化精髓是树根下看不见的滋养,而西方的管理则是树叶、树枝、树干。作者根据多年研修易、道,结合自身的商业实践,以《道德经》为主线,将老子的智慧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的十二个方面,并找到一条从根源上提升领导力的途径……
  • 小魔法师传奇

    小魔法师传奇

    那是个炎炎夏日,天蓝得像水洗过一样鲜亮。太阳扬着粲然的笑脸,整个大地像被投进蒸笼一样闷热难耐,屋脊上的琉璃瓦反射着太阳的强光,明晃晃的。往日里那些飞来飞去、没玩没了地喧闹的鸟儿,已经踪迹全无,它们也许是受不了这样的气温,躲了起来吧。整个村子,也安静得听不到一点儿声音。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神仙也有江湖

    神仙也有江湖

    从现代都市中跑过去淌混水的小白丁又如何?照样可以和神仙勾肩搭背,混得风生水起!师父不喜欢我?不鸟他!他老人家没了我不行,因为只有本小姐才拔得出那把要命的剑!那个什么神兽啊,法宝啊,本小姐就不客气的笑纳了!仙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 家有太子

    家有太子

    李芸一生有诸多遗憾,为救小孩丧命于车轮之下。本以为重生是为了弥补遗憾,却发现竟然遇到一名穿越者。胤礽的一生是悲催的,被兄弟们陷害,被父亲废弃圈禁。本以为命落黄泉,死后竟然穿越到二百六十多年后。李芸一时好心,招来胤礽报恩,最终相互养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隋走危机(上)

    隋走危机(上)

    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