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03

第3章 唯识学的产生及其史略(1)

(第一节) 唯识学在印度的产生及史略

龙树、提婆创建的中观学派,反对部派佛教某些流派万物实有的观点,认为人生的痛苦,在于对世间一切事物没有真正的了解,产生了颠倒分别的无益戏论。要解决痛苦,最根本的是要体会一切事物的“实际”,认清一切事物并无实体,也就是“无自性”,就是“空”。中观学派的空观是根据缘起学,万物即是因缘和合而生,这就说明不是真实的存在。因缘所生就证明事物的内在并不真实,任何事物因而得以存在,它就必定失去声称自己有内在真实性的权力。佛教的缘起学是讲任何事物都是有原因的,否则就不是实有的事物。这就是说,由于事物是有原因的,因此是实有的。而中观学派认为,一切有原因的事物都不是真实的,正是因为有原因,所以才不真实。这是在缘起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缘起性空、一切皆空的宇宙观,因此,中观学派亦被称为空宗。

瑜伽行学派继承了中观学派的空观思想,但认为一切皆空的说法,会导致否定佛教的主体和境界理论,危及佛教自身存在,于是提出了万物唯识所变,识有境无的主张。众生的“识”是变现万物的根源,由于万物由识所变,因此万物(也就是境)是无(也就是空)。由于识能变现万物,此“识”是有的。瑜伽行学派主张识有,所以又名有宗。识能变现万物,识也就是众生轮回转生的主体。由此,瑜伽行学派提出了“转依”的宗旨,作为解脱的代替语。所谓“转依”,就是从人们与生俱来相续不断的意识着眼,认为人们意识、认识的转变,会影响行为,也会使整个的认识行为和环境都发生转化,众生也就随着这种转化而成佛。这是佛学中最具有典范意义的哲学。

瑜伽行学派的理论,一般称其为唯识学。唯识学的思想理论,在全部佛学的体系中,是最具条理最具组织的一门学说。佛陀住世四十九年,说法讲经三百余会,依佛陀说法的次序而言,唯识学的教说属于第三时教说。唐代窥基大师根据《解深密经·无自性品》之三时而立:第一时教,释尊于初时为发趋声闻乘者宣说四谛之理,称为第一时有教,指《阿含经》等所说“我空法有”之旨,谓一切存在均由因缘所生灭,故无实体,然实有构成存在之要素,故称有教,指小乘;第二时教,释尊为发趋大乘者讲说“诸法皆空”之理,如《般若经》等之说,谓一切万法本来即为空,此系否定之教法,称为空教,指大乘空宗即中观学派;第三时教,释尊为发趋一切乘者讲说中道之义,如《华严经》、《解深密经》等,以三性三无性之说,谈空之真意,肯定非有非无之中道,故称为中道教,指瑜伽行学派。此三时教中之初时有教与第二时空教称为方便未了义教(方便权巧而未圆满之教法,摄机、教理各有互缺),对前二者,则第三时中道教称为真实了义教(完全、真实之说教,摄机、教理是圆)。三时教判原系印度戒贤论师所立,我国法相唯识宗对三时亦有不同解释:有以根据佛陀实际说法之前后时期为别之年月三时说,有以根据教法意义、内容之深浅而别之义类三时说,以及折衷前二者之年月、义类兼带之三时说。不管三时的教判怎么说,大乘佛教的空有二宗,将佛教哲学发挥到了极点,达到了宗教思想的高峰,特别是唯识学,可以说标志着印度佛教思想的完成和终结。

佛陀入灭后,佛教流行于世,先后成为主流的教义,也是巧合于《解深密经》释尊三期说法施度教义的次序。佛陀入灭后,由迦叶、阿难、优婆离等所主持结集的小乘三藏,得当时国王大臣的保护,弘传得势,虽有菩萨结集的大乘教法,但还不为一般人所知道,所以佛陀入灭后五百年中,小乘教法的弘传成为主流,大乘教义,不过隐行而已。到六百年间,有马鸣菩萨出世,著《佛所行赞》等,竭力倡大乘佛法,这时大乘教法才露其端倪。继有龙树菩萨应运而生,依据《大般若经》,造《中论》等破斥小乘有执,阐扬大乘毕竟空义,更得其弟子提婆菩萨的协助,造《百论》等广破外道、小乘,于是大乘空义大盛,小乘教义的弘传因之而衰,大乘毕竟空的教义,成为了弘传的主流。但毕竟空的意义,非上根利智的人,不易彻底了解,智慧稍差者,往往阐空而堕了恶取,所以龙树师徒入灭后,一般人误解空义,走上佛陀所呵斥的断见邪途。到佛陀入灭后的九百年间,有无著菩萨出,传说他以神力上升至兜率天亲依弥勒受教,因而得悟大乘空义。并且为了取信于人,无著特请弥勒菩萨下降人间,说《瑜伽师地论》、《辩中边论》等,发扬第三时之教说。无著自己亦依《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造《摄大乘论》、《显扬圣教论》等,奠定五法、三性唯识的雏形,后得其弟世亲菩萨回心皈依,造《摄大乘论释》,并广造诸论,破斥外道、小乘,弘扬三性唯识的教义,晚年造《唯识三十论》,尤为唯识学之杰著,后有十大论师给这部论造释,于是唯识学蔚然大兴。瑜伽行学派成为佛陀入灭九百年之后,佛教流行于世的主流。

前述之两种说法,一是依于《解深密经》,一是唯识学者传统的史叙。若是以上面指出的应时而发扬的眼光去看唯识学的产生,那更有特殊的深义了。瑜伽行学派学者虽然建立了八个识,而前六识为大小各派所共许,故其偏重确为第八阿赖耶识与第七末那识。何以要偏重地建立第八识?这出发点主要是使“无我”说与“业果”说的问题,得到调和与解决。佛陀住世数十年,为教化众生所说的法义,其主要的特质,就是无我而有业果的说法。有业果而无我,是佛陀亲证的真理,佛陀宣扬出这自己所亲证的真理,一扫当时印度各种宗教神权的主宰与实我的计执。但无我而有业果的说法,其含义太奥妙了,不为一般从无始以来就妄执深重的众生所了解,所以从表相上看来,无我而有业果,似乎是矛盾的。既是无我,业果支配的是谁?向来实执习气深厚的人们,莫不生起这样的疑问。佛陀住世时,很多的人都以这个问题向佛陀请问,以佛陀的智慧功德开示疑问者,很容易使疑问得到了解而信受。佛陀入灭以后,佛弟子们没有佛陀的大智慧功德,对于无我而有业果的道理虽然自己能够信受,但对于持这个问题的来问者,却不能予以调和及圆满的答复。而事实上这个问题又非解决不可,所以小乘佛教各部派,都在佛陀的教说中找根据,以期解决这个佛教的根本问题。如沙婆多部立三世实有之蕴假我,犊子部立不可说我,大众部立根本识,化地部立穷生死蕴,正量部立果报识,上座部立有分识,经部师们立心种等,都是为了解决无我而有业果的问题,在佛陀的教说里找着了根据而产生的特殊建立者。因为有所建立,而建立的理论又非尽善,于是产生计执实有所得的流弊,一有计执,显然又与佛陀所说的无我而有业果的意义离得太远了。所以龙树菩萨于佛灭后六百年出世,见着小乘各部派的建立,已成为实有计执的流弊,不合乎佛陀说教的本怀,乃据《大般若经》倡导毕竟空义,一扫小乘各部派的蔽执,于是空宗大兴,小乘、外道为之披靡。但是,空宗之兴乃是破执救弊而起,偏重破斥,于诸法缘起性空的空义方面发挥至极,而缘起有之有的方面,却少有建树。所以流行既久,实有计执虽除去,空的执著又产生了,岌岌乎不落于断见者有几人!

到佛灭后九百年顷,无著菩萨出世,为了补救计空计有的偏执,根据《解深密经》等教理,倡导外境非有,内识非无的唯识中道义。外境非有,是破除诸法实有的计执;内识非无,是建立业果流转的真异熟主。小乘各部派所说的根本识等,大多指的第六意识,或意识所依根,在无著菩萨看来,都不能成为建立业果的真依处,根据教理的确定,最低必须具足异熟、不断、遍三界的三个条件。小乘各部派所说的业果依处的第六意识或意根,根据经典的研究,很显然不能全具这三个条件,所以没有作真依据的资格。于是无著菩萨在经教中潜心研究,寻找一个阿赖耶识出来,而且是大小乘共许的《增一阿含经》中找出了一段经文作证:“世间众生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为断如何是阿赖耶,说正法时,恭摄耳,住求解心,注随法行,如来出世如是甚奇稀有,正法出现世间。”从这段经文看来,众生爱阿赖耶识……所以流转生死,要断生死,必须听闻正法,断阿赖耶,才能得到解脱,此文即暗示有情流转三界生死的精神系主即阿赖耶识!在意义上说,阿赖耶的本义为摄藏、依处、根本等义,可以摄藏业行的潜势力、经验、记忆等,也可说阿赖耶识为业行潜势力、经验、记忆等的依处,正合佛陀说有情流转生死的行支为缘有识支的定义。无著菩萨找到这段经文的根据后,回头再看小乘各部派所建立的业果依处之根本识等,在佛陀的本怀不是指的第六意识或意根,乃是第六意识与意根之外的另一个心识,即阿赖耶。同时,更在大乘经典里寻出阿赖耶的根据来,找出许多与阿赖耶同义异名的心、阿陀那、种子识、异熟识等作证,主要的如大乘经典《阿毗达经伽陀》中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复有颂说:“由摄藏诸种,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解深密经》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我于愚凡不开演,恐虞分别执为我。”《华严经》亦云:“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大小乘经典的根据既已找到,再加上理论上的推论,成立阿赖耶识之决有,与确为有情流转生死的精神系主,于是阿赖耶识确然地建立起来。但真此异熟主的阿赖耶识,是恒转如暴流似的非常非固实性的精神系之总框,不是恒常主宰不变的固性个体。这种破除实执而存在业果的建立,显然不背无我说而又能建立业果流转的意义。阿赖耶既为有情所爱乐欣喜之对象,在能所的关系上,必另有一能爱着此阿赖耶之心识存在。而且此一心识也必须是染污、遍于三界、恒时不变的爱着阿赖耶,倘若这能爱着的识在三界中有处不起现行,或时间上有间断,则在众生位上即有不起我执的时候与处所的过失。所以这个心识,必须是恒时染污,遍三界,于阿赖耶恒审思量,才能爱乐欣喜阿赖耶。大小乘各派所说的第六意识,根据教理的研究,都没有具备这遍三界恒思量而爱着阿赖耶的意义,于是乃在经典里寻出心、意、识三者之训释有别,与不共无明等不成的六个理由,推证第七末那的存在,为常恒爱执阿赖耶见分为我的染污意识,而建立有情有八个识的体系。根据这种思想理论,无著菩萨乃造一部《摄大乘论》,完成这体系雏形系统的唯识学,而面授其弟世亲菩萨。世亲菩萨更为《摄大乘论》造释,并且继承这一学说体系而竭力推演阐扬,晚年著成《三十唯识论》,成为瑜伽行学派高建法幢的宝典。继之有十大论师竞为此论造释弘扬,于是唯识学大兴。发展至三百余年,护法论师集其大成,唯识学义迄此已发挥得淋漓尽致了!玄奘大师留学印度,投于那烂陀寺戒贤论师门下,学成归国,创立法相唯识宗。由此,唯识学之研究中心由印度而转至中国。

(第二节) 唯识学之始祖

弥勒(梵名为Maireya)菩萨,意译为慈氏,被认为是瑜伽行学派的开山祖师,为佛灭后九百年顷之印度人,为大乘唯识学的创建者。现存汉译藏经中,造立者署名为弥勒菩萨者,有《瑜伽师地论》、《大乘庄严经论颂》、《辩中边论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等;于《藏文大藏经》中,除上述诸论外,尚有《现观庄严论》、《法性分别论》、《大乘究竟要义论》。相传弥勒为无著菩萨之师,创倡瑜伽唯识之教理,后传无著。另据《婆薮盘豆法师传》所载,无著尝上兜率天,向弥勒菩萨咨问大乘空观之理,因其师亦名弥勒,后世遂将之视为当来佛之弥勒。这是将两个年代不同的弥勒混而为一了。然而,究竟历史上是否有弥勒论师之实在人物,至今未有定论。至上述所举为弥勒之著作,实际上或为无著菩萨综合诸先贤之学说,而假托弥勒所作者。

俄国学者欧帕米勒(E.Obermiller)认为,传说龙树因文殊菩萨启发而作诸论,无著则蒙兜率天弥勒之神力而作诸论。日本学者山口益承此说,将弥勒所作之《中边分别论》、《大乘庄严经论》、《法性分别论》等之注释者、论说者,均视为无著一人,而认为弥勒仅为灵感之启发者,乃是一生补处之将来佛。学者拉莫特(E.lamotte)同意此说,并补充说明,认为成立时期稍迟的大乘经典,每每有借托圣言为权威之倾向,故怀疑弥勒论师之历史的真实性。日本学者宇井伯寿则反对此说,主张弥勒论师为真实的历史人物,他创瑜伽行学派,造立上举诸论,由无著笔录下来。

这些问题应留待学术界讨论。弥勒在佛教史上被认为有两种不同的身份,他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几乎可以说超过任何一位大乘论师或者行者。从信仰的角度上说,从原始佛教圣典《阿含经》到大乘佛教经典,都以为他是当来下生的弥勒佛,曾经七佛受记,为释迦牟尼佛的辅佐,现正在兜率内院说法,等待释迦牟尼的世纪结束后,他就正式成为娑婆世界的教主;因此,他现在的地位称为“一生补处”。换言之,他就是下届娑婆世界成正等正觉的候补人。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便是释迦牟尼的法统继承者,而这个法统的继承,以人间的观念来说,是相当长的,要经过八万四千岁的交递增减,一百年增加一岁,由十岁增加到八万四千岁,再由八万四千岁减到十岁,为一轮次,亦即释迦牟尼佛的一个法统世纪的结束,才轮到弥勒菩萨的住持时间。此一信仰,在汉传、藏传两大语系佛教中非常流行,显、密两宗对弥勒都有深厚的信仰,说他是一位历史上的思想家,为瑜伽行派的开山祖师,与建中观学派之龙树菩萨,一创空宗,一创有宗。在信仰史上,则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齐现,说他是未来佛,却与已成佛的释迦佛、阿弥陀佛同样受到大众的信从。至学术上的弥勒论师,是否就是弥勒菩萨呢?笔者同意日本学者山口益之观点,这更合乎将佛教的理想世界与理想人生结合在一起。

同类推荐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从天津富豪的少爷,到上海欢场的公子;从拖辫子的中国书生,到西服笔挺的日本留学生;从西子湖畔的教师,到虎跑泉边的高僧……李叔同的人生,仿佛应该从从万花筒里看过去:一样的人、物、事,一样的名、利、财,一与他接触就起了奇妙的反应,触发出意外的光彩。
  • 沉思录III

    沉思录III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的传世名作。此书详细阐述了友谊与义务、善良与社会、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友谊来不得半点虚假”、“任公职者要信守规则”、“只要能坚持,老年亦健康”,这样的语段让我们在觥筹交错、霓灯闪烁间坚定地认清自己而不至误入歧途。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朗月行

    朗月行

    六年前这样结束,果然不是真的结束。醒来之后,白冉月还是觉得,那是她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她从来不会后悔。真的,手牵手,阳光普照,真的很好。
  • 家庭生活医学小常识(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家庭生活医学小常识(最实用的居家小书)

    人一生总会有生病的时候,家庭常备药物是很多人都需要的。但在备药时,要明确自己得的是什么病症,应该选用哪种药,明确后再去药店购买。《家庭生活医学小常识》告诉你用药上的注意事项,更有食物中毒、急救、伤风感冒、呼吸类疾病等日常处理的小常识。
  • 重生俏公主

    重生俏公主

    一世昏然,最后一杯毒酒了残生,却有幸重回到十四岁那年。彼时家族还在,幼妹尚存,一切的悲剧和灾难都还没有发生。凤薇想,今生她一定不要再重蹈前世的覆辙,她要挽回家族倾颓的命运,护下幼妹性命,还要为家国的父老,谋一个平稳安定的未来!未来的道路荆棘满地,她愿手持利剑,一人喁喁独行,只为谋取一个温暖的锦绣明天!凤有翎羽,命之所系,触之者死!然而漫漫长路,她却遇见了一个愿一心一意护持她的人,是顺从心意还是坚定意志?家国身份,恩怨纠葛,她满目苍茫,又该何去何从?新书《纨绔乐妃:至尊鬼帝霸宠妻》发布,欢迎围观收藏~~~
  • 帝王局:囚爱皇后

    帝王局:囚爱皇后

    于是,她成为人人钦羡的皇后。她欠了他一个为什么。摩仙殿内,一朝穿越,不受宠的将军府大小姐凤凰涅磐。后来,温和如玉。嫁了之后,才发现他身边敌意重重,个个恨不得置他于死地!她大怒,“我的皇后,她过三关斩六将,一一替他扫除障碍物,一步一步助他登上皇位,为了一个答案,她才知道,从头至尾是他一步一步精心算计,诱她入局,只为了前世,朕…等了你一千年。”,太子妃在此!她的人岂容他人欺负。她心狠亦毒辣,他是当朝的太子,他温柔淡雅、笑容如雪,是他一个温柔乞求的眼神,骗得她成为他的太子妃
  • 前夫倒插门

    前夫倒插门

    “我们,离婚吧!”说这话的时候,她都感觉到自己的心在窒息,只是,她别无选择。“好。”对于她的请求,他,从不曾拒绝。听到这么简单的一个字,她顿时觉得如置冰窟。原来,是真的不在乎啊!“相爱”两年,结婚五年,最初的她本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可是,二十岁那一年,新婚之夜,本是最幸福的时刻,却听到他低喃着不属于她的名字。后来,她才知道,原来,自己只是一个替身。一个永远都不会翻身的替身。他对她的好,只因为那个失去的她。他宠她,却从不爱她。对于她的要求,他从不会拒绝,就连结婚,他也只是顺从她的意思。呵呵,原来,是自己一直在做着自己编织的美梦。那么既然无法得到他的爱,有了一个替代品,也是不错的。转身,离开。她本以为从此以后两人再也没有交集,可是,为什么,离婚后,他对自己,仍旧不放手呢?“这个孩子?”再相见,她的身子,已经看得出有几个月的身孕了。“是我的男朋友的。”将自己靠在身边的人的肩膀,她的心在颤抖,不能让他知道,一定不能!可是,为什么,他从此纠缠上自己了呢?此文关于破镜重圆,关于遗忘,关于回归,关于很多很多,前面有点小郁闷,乃披着虐文外衣下面的宠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简介无能中,先这么看着吧,不行再改。小爱在这里各种求,求收藏,求票票,求留言,呵呵,你们懂的。。。投票加更已修改,一周票票超过七百,下周一加一更,亲们要积极投票票哦,哇咔咔。。。
  • 引发青少年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

    引发青少年奇思妙想的创新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超级拍卖行

    超级拍卖行

    一个来自异世的强大灵魂闯入了方慎脑海,开启地修之门,成为地球上唯一一名修炼者……修炼之余,大肆开始圈地之旅,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甚至还能连接到其他世界去,得到各种天材地宝,放到自家拍卖行拍卖,让无数人趋之如鹜。你垂垂老矣,需要一年时间安排家族后事?超级拍卖行为你服务,别说一年,增加十年阳寿都不是问题。你花容月貌,却遭情敌迫害,一场大火,从此如同厉鬼?超级拍卖行为你服务,重返青春不是梦。你自小习武,学有所成,却因为一场比武经脉尽毁,成为废人?超级拍卖行为你服务,还你一个强壮身躯,以后世界的和平就靠你了。……
  • 腹黑太子残暴妃

    腹黑太子残暴妃

    腹黑太子残暴妃这是一个狠辣凶残彪悍的冷酷公主强宠俊美邪魅无双的腹黑太子滴故事!这是一个阴狠太子与凶戾公主如何暗度陈仓狼狈为奸的在朝堂后宫只手遮天滴故事!?!这是一个……九幽地府,奈何桥上。孟婆面无表情的将已喝过孟婆汤的幽魂推入轮回道,冷声喝道,“下一个。”全身煞气萦绕的女幽魂飘至孟婆身前,孟婆机械问道,“上世是何身份?”押解幽魂的鬼差翻翻生死薄,淡定开口,“杀手。”孟婆面色如常,转身去端孟婆汤,“上上世呢?”再翻生死薄,鬼差嘴角抽搐,“恐怖分子。”孟婆挑眉,依旧镇定如常,“上上上世呢?”再翻生死薄,鬼差瞠目结舌,“弑天战神!”这下子孟婆淡定不了,干枯苍老的手轻颤,碗里的孟婆汤溢出,沾湿了裙摆。孟婆颤抖着声音,再问,“上、上上上一世呢?”再翻生死薄,鬼差面如死灰,“……杀生佛!”遇人杀人、遇神杀神、遇佛诛佛,聚凶残暴怒冷酷狠辣于一身且连佛祖的脸都敢当地板踩的杀生佛?!?‘哐当——’一声,瓷碗落地,只剩孟婆满目震惊。凶残篇:场景一:一双白嫩小手入盆,清水顿时化为红得刺目的血水。呈以墨睨了跪在地上的女子一眼,冷漠开口,“将她拖下去施以膑刑!”闻言,在场之人皆是膝盖一凉,背脊生寒。膑刑:活生生剔去膝盖骨!场景二:幽暗的眼神杀气翻涌,浑身都散发着戾气。整个人犹如从地狱爬出,小小的身子带着铿锵杀伐的威震煞气,“断其四肢扔后巷喂狗,如果还不招就五马分尸,将其头颅挂在南门城墙之上,让她主子好生瞧瞧!”侍卫满目惊骇,一股寒气从脚底冒出,窜入四肢百骸,犹如身置严寒冰窖,冻得他不止四肢麻木就连思维都停滞了。竹马篇:小时候:“小公主,今天的课业是在这绢帕上绣朵娇艳的牡丹花。”妇女恭敬的递上绢帕和绣花针,然后战战兢兢的下去了。等妇女一走,小女孩就霸道地将绢帕和绣花针塞到身边粉雕玉琢漂亮得分外精致的小男孩手中,冷着脸,命令道,“绣花!我去骑马。”“墨墨……”男孩委屈的拉着女孩裙摆,不让走。女孩怒脸一瞪,男孩顿时妥协。老老实实的坐屋里当起闺家小姐,一针一线的绣着牡丹花。长大后:最为尊贵的太子寝殿,俊美邪魅的太子端坐于床榻之上,一手绢帕,一手绣针,一朵妖艳牡丹花在他手下至极绽放,一双鸳鸯蝴蝶在他指间情意绵绵。此时贴身宫人气喘吁吁跑来,焦急道,“殿下殿下,不好了,太子妃带了个男人回来,还是个风流倜傥仪表堂堂的美男人。”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