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2200000003

第3章 唯识学的产生及其史略(1)

(第一节) 唯识学在印度的产生及史略

龙树、提婆创建的中观学派,反对部派佛教某些流派万物实有的观点,认为人生的痛苦,在于对世间一切事物没有真正的了解,产生了颠倒分别的无益戏论。要解决痛苦,最根本的是要体会一切事物的“实际”,认清一切事物并无实体,也就是“无自性”,就是“空”。中观学派的空观是根据缘起学,万物即是因缘和合而生,这就说明不是真实的存在。因缘所生就证明事物的内在并不真实,任何事物因而得以存在,它就必定失去声称自己有内在真实性的权力。佛教的缘起学是讲任何事物都是有原因的,否则就不是实有的事物。这就是说,由于事物是有原因的,因此是实有的。而中观学派认为,一切有原因的事物都不是真实的,正是因为有原因,所以才不真实。这是在缘起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成为缘起性空、一切皆空的宇宙观,因此,中观学派亦被称为空宗。

瑜伽行学派继承了中观学派的空观思想,但认为一切皆空的说法,会导致否定佛教的主体和境界理论,危及佛教自身存在,于是提出了万物唯识所变,识有境无的主张。众生的“识”是变现万物的根源,由于万物由识所变,因此万物(也就是境)是无(也就是空)。由于识能变现万物,此“识”是有的。瑜伽行学派主张识有,所以又名有宗。识能变现万物,识也就是众生轮回转生的主体。由此,瑜伽行学派提出了“转依”的宗旨,作为解脱的代替语。所谓“转依”,就是从人们与生俱来相续不断的意识着眼,认为人们意识、认识的转变,会影响行为,也会使整个的认识行为和环境都发生转化,众生也就随着这种转化而成佛。这是佛学中最具有典范意义的哲学。

瑜伽行学派的理论,一般称其为唯识学。唯识学的思想理论,在全部佛学的体系中,是最具条理最具组织的一门学说。佛陀住世四十九年,说法讲经三百余会,依佛陀说法的次序而言,唯识学的教说属于第三时教说。唐代窥基大师根据《解深密经·无自性品》之三时而立:第一时教,释尊于初时为发趋声闻乘者宣说四谛之理,称为第一时有教,指《阿含经》等所说“我空法有”之旨,谓一切存在均由因缘所生灭,故无实体,然实有构成存在之要素,故称有教,指小乘;第二时教,释尊为发趋大乘者讲说“诸法皆空”之理,如《般若经》等之说,谓一切万法本来即为空,此系否定之教法,称为空教,指大乘空宗即中观学派;第三时教,释尊为发趋一切乘者讲说中道之义,如《华严经》、《解深密经》等,以三性三无性之说,谈空之真意,肯定非有非无之中道,故称为中道教,指瑜伽行学派。此三时教中之初时有教与第二时空教称为方便未了义教(方便权巧而未圆满之教法,摄机、教理各有互缺),对前二者,则第三时中道教称为真实了义教(完全、真实之说教,摄机、教理是圆)。三时教判原系印度戒贤论师所立,我国法相唯识宗对三时亦有不同解释:有以根据佛陀实际说法之前后时期为别之年月三时说,有以根据教法意义、内容之深浅而别之义类三时说,以及折衷前二者之年月、义类兼带之三时说。不管三时的教判怎么说,大乘佛教的空有二宗,将佛教哲学发挥到了极点,达到了宗教思想的高峰,特别是唯识学,可以说标志着印度佛教思想的完成和终结。

佛陀入灭后,佛教流行于世,先后成为主流的教义,也是巧合于《解深密经》释尊三期说法施度教义的次序。佛陀入灭后,由迦叶、阿难、优婆离等所主持结集的小乘三藏,得当时国王大臣的保护,弘传得势,虽有菩萨结集的大乘教法,但还不为一般人所知道,所以佛陀入灭后五百年中,小乘教法的弘传成为主流,大乘教义,不过隐行而已。到六百年间,有马鸣菩萨出世,著《佛所行赞》等,竭力倡大乘佛法,这时大乘教法才露其端倪。继有龙树菩萨应运而生,依据《大般若经》,造《中论》等破斥小乘有执,阐扬大乘毕竟空义,更得其弟子提婆菩萨的协助,造《百论》等广破外道、小乘,于是大乘空义大盛,小乘教义的弘传因之而衰,大乘毕竟空的教义,成为了弘传的主流。但毕竟空的意义,非上根利智的人,不易彻底了解,智慧稍差者,往往阐空而堕了恶取,所以龙树师徒入灭后,一般人误解空义,走上佛陀所呵斥的断见邪途。到佛陀入灭后的九百年间,有无著菩萨出,传说他以神力上升至兜率天亲依弥勒受教,因而得悟大乘空义。并且为了取信于人,无著特请弥勒菩萨下降人间,说《瑜伽师地论》、《辩中边论》等,发扬第三时之教说。无著自己亦依《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等造《摄大乘论》、《显扬圣教论》等,奠定五法、三性唯识的雏形,后得其弟世亲菩萨回心皈依,造《摄大乘论释》,并广造诸论,破斥外道、小乘,弘扬三性唯识的教义,晚年造《唯识三十论》,尤为唯识学之杰著,后有十大论师给这部论造释,于是唯识学蔚然大兴。瑜伽行学派成为佛陀入灭九百年之后,佛教流行于世的主流。

前述之两种说法,一是依于《解深密经》,一是唯识学者传统的史叙。若是以上面指出的应时而发扬的眼光去看唯识学的产生,那更有特殊的深义了。瑜伽行学派学者虽然建立了八个识,而前六识为大小各派所共许,故其偏重确为第八阿赖耶识与第七末那识。何以要偏重地建立第八识?这出发点主要是使“无我”说与“业果”说的问题,得到调和与解决。佛陀住世数十年,为教化众生所说的法义,其主要的特质,就是无我而有业果的说法。有业果而无我,是佛陀亲证的真理,佛陀宣扬出这自己所亲证的真理,一扫当时印度各种宗教神权的主宰与实我的计执。但无我而有业果的说法,其含义太奥妙了,不为一般从无始以来就妄执深重的众生所了解,所以从表相上看来,无我而有业果,似乎是矛盾的。既是无我,业果支配的是谁?向来实执习气深厚的人们,莫不生起这样的疑问。佛陀住世时,很多的人都以这个问题向佛陀请问,以佛陀的智慧功德开示疑问者,很容易使疑问得到了解而信受。佛陀入灭以后,佛弟子们没有佛陀的大智慧功德,对于无我而有业果的道理虽然自己能够信受,但对于持这个问题的来问者,却不能予以调和及圆满的答复。而事实上这个问题又非解决不可,所以小乘佛教各部派,都在佛陀的教说中找根据,以期解决这个佛教的根本问题。如沙婆多部立三世实有之蕴假我,犊子部立不可说我,大众部立根本识,化地部立穷生死蕴,正量部立果报识,上座部立有分识,经部师们立心种等,都是为了解决无我而有业果的问题,在佛陀的教说里找着了根据而产生的特殊建立者。因为有所建立,而建立的理论又非尽善,于是产生计执实有所得的流弊,一有计执,显然又与佛陀所说的无我而有业果的意义离得太远了。所以龙树菩萨于佛灭后六百年出世,见着小乘各部派的建立,已成为实有计执的流弊,不合乎佛陀说教的本怀,乃据《大般若经》倡导毕竟空义,一扫小乘各部派的蔽执,于是空宗大兴,小乘、外道为之披靡。但是,空宗之兴乃是破执救弊而起,偏重破斥,于诸法缘起性空的空义方面发挥至极,而缘起有之有的方面,却少有建树。所以流行既久,实有计执虽除去,空的执著又产生了,岌岌乎不落于断见者有几人!

到佛灭后九百年顷,无著菩萨出世,为了补救计空计有的偏执,根据《解深密经》等教理,倡导外境非有,内识非无的唯识中道义。外境非有,是破除诸法实有的计执;内识非无,是建立业果流转的真异熟主。小乘各部派所说的根本识等,大多指的第六意识,或意识所依根,在无著菩萨看来,都不能成为建立业果的真依处,根据教理的确定,最低必须具足异熟、不断、遍三界的三个条件。小乘各部派所说的业果依处的第六意识或意根,根据经典的研究,很显然不能全具这三个条件,所以没有作真依据的资格。于是无著菩萨在经教中潜心研究,寻找一个阿赖耶识出来,而且是大小乘共许的《增一阿含经》中找出了一段经文作证:“世间众生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喜阿赖耶,为断如何是阿赖耶,说正法时,恭摄耳,住求解心,注随法行,如来出世如是甚奇稀有,正法出现世间。”从这段经文看来,众生爱阿赖耶识……所以流转生死,要断生死,必须听闻正法,断阿赖耶,才能得到解脱,此文即暗示有情流转三界生死的精神系主即阿赖耶识!在意义上说,阿赖耶的本义为摄藏、依处、根本等义,可以摄藏业行的潜势力、经验、记忆等,也可说阿赖耶识为业行潜势力、经验、记忆等的依处,正合佛陀说有情流转生死的行支为缘有识支的定义。无著菩萨找到这段经文的根据后,回头再看小乘各部派所建立的业果依处之根本识等,在佛陀的本怀不是指的第六意识或意根,乃是第六意识与意根之外的另一个心识,即阿赖耶。同时,更在大乘经典里寻出阿赖耶的根据来,找出许多与阿赖耶同义异名的心、阿陀那、种子识、异熟识等作证,主要的如大乘经典《阿毗达经伽陀》中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复有颂说:“由摄藏诸种,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解深密经》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我于愚凡不开演,恐虞分别执为我。”《华严经》亦云:“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法,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大小乘经典的根据既已找到,再加上理论上的推论,成立阿赖耶识之决有,与确为有情流转生死的精神系主,于是阿赖耶识确然地建立起来。但真此异熟主的阿赖耶识,是恒转如暴流似的非常非固实性的精神系之总框,不是恒常主宰不变的固性个体。这种破除实执而存在业果的建立,显然不背无我说而又能建立业果流转的意义。阿赖耶既为有情所爱乐欣喜之对象,在能所的关系上,必另有一能爱着此阿赖耶之心识存在。而且此一心识也必须是染污、遍于三界、恒时不变的爱着阿赖耶,倘若这能爱着的识在三界中有处不起现行,或时间上有间断,则在众生位上即有不起我执的时候与处所的过失。所以这个心识,必须是恒时染污,遍三界,于阿赖耶恒审思量,才能爱乐欣喜阿赖耶。大小乘各派所说的第六意识,根据教理的研究,都没有具备这遍三界恒思量而爱着阿赖耶的意义,于是乃在经典里寻出心、意、识三者之训释有别,与不共无明等不成的六个理由,推证第七末那的存在,为常恒爱执阿赖耶见分为我的染污意识,而建立有情有八个识的体系。根据这种思想理论,无著菩萨乃造一部《摄大乘论》,完成这体系雏形系统的唯识学,而面授其弟世亲菩萨。世亲菩萨更为《摄大乘论》造释,并且继承这一学说体系而竭力推演阐扬,晚年著成《三十唯识论》,成为瑜伽行学派高建法幢的宝典。继之有十大论师竞为此论造释弘扬,于是唯识学大兴。发展至三百余年,护法论师集其大成,唯识学义迄此已发挥得淋漓尽致了!玄奘大师留学印度,投于那烂陀寺戒贤论师门下,学成归国,创立法相唯识宗。由此,唯识学之研究中心由印度而转至中国。

(第二节) 唯识学之始祖

弥勒(梵名为Maireya)菩萨,意译为慈氏,被认为是瑜伽行学派的开山祖师,为佛灭后九百年顷之印度人,为大乘唯识学的创建者。现存汉译藏经中,造立者署名为弥勒菩萨者,有《瑜伽师地论》、《大乘庄严经论颂》、《辩中边论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等;于《藏文大藏经》中,除上述诸论外,尚有《现观庄严论》、《法性分别论》、《大乘究竟要义论》。相传弥勒为无著菩萨之师,创倡瑜伽唯识之教理,后传无著。另据《婆薮盘豆法师传》所载,无著尝上兜率天,向弥勒菩萨咨问大乘空观之理,因其师亦名弥勒,后世遂将之视为当来佛之弥勒。这是将两个年代不同的弥勒混而为一了。然而,究竟历史上是否有弥勒论师之实在人物,至今未有定论。至上述所举为弥勒之著作,实际上或为无著菩萨综合诸先贤之学说,而假托弥勒所作者。

俄国学者欧帕米勒(E.Obermiller)认为,传说龙树因文殊菩萨启发而作诸论,无著则蒙兜率天弥勒之神力而作诸论。日本学者山口益承此说,将弥勒所作之《中边分别论》、《大乘庄严经论》、《法性分别论》等之注释者、论说者,均视为无著一人,而认为弥勒仅为灵感之启发者,乃是一生补处之将来佛。学者拉莫特(E.lamotte)同意此说,并补充说明,认为成立时期稍迟的大乘经典,每每有借托圣言为权威之倾向,故怀疑弥勒论师之历史的真实性。日本学者宇井伯寿则反对此说,主张弥勒论师为真实的历史人物,他创瑜伽行学派,造立上举诸论,由无著笔录下来。

这些问题应留待学术界讨论。弥勒在佛教史上被认为有两种不同的身份,他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几乎可以说超过任何一位大乘论师或者行者。从信仰的角度上说,从原始佛教圣典《阿含经》到大乘佛教经典,都以为他是当来下生的弥勒佛,曾经七佛受记,为释迦牟尼佛的辅佐,现正在兜率内院说法,等待释迦牟尼的世纪结束后,他就正式成为娑婆世界的教主;因此,他现在的地位称为“一生补处”。换言之,他就是下届娑婆世界成正等正觉的候补人。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便是释迦牟尼的法统继承者,而这个法统的继承,以人间的观念来说,是相当长的,要经过八万四千岁的交递增减,一百年增加一岁,由十岁增加到八万四千岁,再由八万四千岁减到十岁,为一轮次,亦即释迦牟尼佛的一个法统世纪的结束,才轮到弥勒菩萨的住持时间。此一信仰,在汉传、藏传两大语系佛教中非常流行,显、密两宗对弥勒都有深厚的信仰,说他是一位历史上的思想家,为瑜伽行派的开山祖师,与建中观学派之龙树菩萨,一创空宗,一创有宗。在信仰史上,则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齐现,说他是未来佛,却与已成佛的释迦佛、阿弥陀佛同样受到大众的信从。至学术上的弥勒论师,是否就是弥勒菩萨呢?笔者同意日本学者山口益之观点,这更合乎将佛教的理想世界与理想人生结合在一起。

同类推荐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不可拯救之:惊险玩偶

    不可拯救之:惊险玩偶

    梦中我成了一个冰冷的布偶,就坐在他面前,任黑暗的死亡将他蔓延,无动于衷。我是什么,是人,还是怪物,我求乞被拯救,亦或者是被毁灭,在绝望之前。
  • 企业做大做强的88个通用法则

    企业做大做强的88个通用法则

    本书以具体的事例为依据,从不同的角度,用微妙的语言、意味深长的哲理、众所周知的典型人物向广大读者详细地阐述一个企业创业、发展、辉煌的过程。成功之路千万条,读透此书,您会在创业之旅上少走弯路,多走捷径。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琴弦丫头:我的绝色王子

    琴弦丫头:我的绝色王子

    杜宇辰那因为疲惫而呈死灰色的眼突然亮了起来,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了琴,琴的面板光滑细致,弧度打磨和漆面都很精致,乌木的手感也恰到好处,算是上...
  • 步轻尘

    步轻尘

    地牢里,寒气森森,冰冷阴暗,她蜷缩在铺着一片稻席的石台上,凌乱的长发无力地软在地上,衣袍血迹斑斑。艳阳天下,鼓乐阵阵,隐约传入地牢。她痛彻心肺:今日,她的夫君喜迎新人,新人美如玉。曾经,他爱意横怜地说,她是唯一一个站在他身边,分享他所有荣誉和骄傲的女人。如今,她心如刀绞,不甘和怨恨吞噬了她心底最后一丝爱意!等着吧,你们这些人!总有一天,我要逃出去的,我会活得光芒四射,我会让你追悔莫及……【注】1、别指望封建社会有洁身自好的好男人,好男人是女人改造出来的。2、本文不是悲剧,基调是温馨的,中间小虐。3、作者不会写文案,要是看了三章还不能引起您的兴趣,那就关掉吧!4、收藏、投票、留言,就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推荐筝的第一个穿越文【暖香】文案:是无意中飘入这个时空的一缕绝世浮香,暖暖的,熏人欲醉而不自知。第一卷:云桥或许是穿越女中最平凡的一个,她不会琴棋书画,不会背唐诗宋词,也没有雄心壮志,她只想在这个陌生的时空寻找一份真挚的感情,她只渴望有一个人能全心全意地爱护自己,如此而已。她要的真的不多,可是,那个说会一心一意爱她的男人为什么要背叛她?就在孩子满月的那一天,她才知道原来今天还是“双喜临门”,她夫君的小妾也被大夫诊断出有孕了!可是,她怎么不知道她的夫君还有小妾?打击来得太突然,让她心痛得差点死去。但是,她死了不是便宜那个臭男人了么?既然他已经有了别的女人别的孩子,那就是不要她们母子了。既然如此,她就休了他带着孩子离开好了。她就不信自己两世为人,会养不大孩子。为了怕他看不到,她特意用鸡血将休书写在大堂的墙壁上。毕竟爱过一场,她实在无法忍受他跟别的女人在他们生活过的房间里恩爱,所以她一把火把他们一起住过的小院也烧了……------------------------推荐筝的完结文:《睿敏皇贵妃》一生一世一双人,一个帝王的爱情神话。《暖香》她是飘落异世的一缕绝世浮香,毁灭了一个皇朝,推动了另一个皇朝的建立。《狂颜三嫁》一个强大腹黑的女主一个不小心被人设计怀孕,为宝宝找个爹的荒诞故事。女主强大,办兵工厂,开电影公司,当国家总理,其实心里渴求的不过是一份真挚的感情。◆◆◆◆推荐《引凤阁》精彩好文◆◆◆◆【邪瞳】北棠【傲风】风行烈【驭妖】枫飘雪【步轻尘】李筝【狂状元】雁无痕【简随云】草木多多【朕本红妆】央央
  • 娘子不傻

    娘子不傻

    【傻傻娘子版:】①:她又笨又迟钝,史上第一位被绣球砸到失忆的新娘王妃这个从天而降的古怪小丫头,从此赖定了这个冷酷王爷!冷酷王爷水倾漠:琴棋书画,全都不会,诗词歌赋,一样不通,可她偏偏就是天真的可爱……似乎,他好像真的喜欢上她了②:“爹爹……衣...衣...好...好...好看!”她一个字一个字的捏住自己的衣袖,一脸傻笑着看着眼前的人,她一脸的痴傻的表情,让神医一脸心疼的表情!温柔神医王子谦:她结巴白痴什么都不懂,绝对的痴傻儿!在山崖下捡到了这个女子,他的一颗心就被她牵动了...这样的女子怎么可能是水王妃?怎么可能是魅冽呢?唉!!!那是高楼啦!不要爬!不要爬!要掉下来了!这个女人怎么可能是传说中人见人怕的魅冽!她不怕人都不错了。☆☆☆☆☆“什么?她消失了?!”三个人同时冲着眼前的家丁大吼。“这……这……是刻在何小姐门上的纸条。”翻开纸张:游戏……开始了……署名:魅冽……【恶魔魅冽版:】“杂种?”她嘴角带着邪笑看着眼前的男人。“对!你就是个杂种,无父无母的杂种。”他大胆的走上前嘲讽的说道。“啊,原来无父无母就是杂种呀?你那也是咯!”她轻笑道。“我有父母的,才不像你!”“那我让你变成杂种便是。”她眼眸一冷,那天,她杀了他全家上下六十五口人,唯独留下了他这个“杂种”,她就是喜爱看着别人脸上露出那满是仇恨的眼神。“速速露出你的武器吧。”眼前这个想要挑战她的男人,手持一把剑,道。“我的武器?我的武器可是出手必嗜人命的,你确定要我用武器吗?”她抿唇一笑,带着残酷的杀意。“自然……”话音未落,她的身影鬼魅般的划过眼前这个男人的身后,脖子上的血滴顺着流下……不知她何时拔出的剑,又何时将剑入鞘,台下的人们只知道,刚刚倒下去的男人,是江湖上数一数二的剑尊,而就被她秒杀了,可见他们的希望已经破灭了。鲜血漫天,血染衣衫,而她却勾起最魅惑的笑意,染血的脸上妖娆千变,唯独那双眸,冰冷无情,她魅冽,就是处于地狱深处的恶魔……【正文简介:】她……究竟是不是血域的主人?她不知道,他不知道,他们更不知道。一个凭空出现的地下宫陵一个穿越千年的神奇秘密因任务而穿越千年的盗墓者却意外的丧失了记忆。对于她,对于她的任务,对于那三个男人,她该如何面对?一个冷酷残忍的嗜血恶魔一个古林精怪的傻傻娘子究竟谁才是拯救世界的关键?因为三个珠子掀起的血雨腥风,谁能出手阻止?傻傻娘子和地狱恶魔魅洌有什么关系?花花娘子的风流债!地狱恶魔的一场戏!谁胜?谁负?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当中有何阴谋?谁...才是幕后黑手?到头来的美男只能无奈诉一句:“娘子...不傻?!”此文加入了半价优惠,全文需要不到三百潇湘币即可读完。系列文:娘子不傻:作者:撒旦魔女:本文夫君不傻:作者:紫邪: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八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八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汇集了众多的成语,详细地讲解了其释义及相关出处,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南境诡事

    南境诡事

    揭开掩盖在南境迷雾下那神秘的古彝文化,身边人接二连三的发生诡异事件……我只是一个爱听鬼故事的普通大学生,我竟在其中发现了一连串的阴谋……,玩笔仙莫名晕倒。确未想过自己也会置身其中,夜半被鬼压身,离奇的经历竟然是有高人暗中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