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0600000001

第1章 再见,原配的世界(1)

1、再见,萤火虫

谁还记得从前的世界?谁还记得生活本来的样子?

映水光难定,凌虚体自轻。

夜风吹不灭,秋露洗还明。

——谜语

曾经,我住得离玉渊潭很近,逢夏夜,即去湖边遛弯,每挨近黑魆魆的灌林,总禁不住东张西望,朝窸窸窣窣的草丛打听什么……

你们在哪儿呢?捉迷藏,还是被风刮跑了?

扳指一算,我至少20余年没见萤火虫了。

发源西山的昆玉河,加上湖、林、塘、苇、野鸭……玉渊潭堪称京城最清洁的水园子了,也是唯剩野趣的地儿,她的湖冰和早樱都很美。即便如此,其夏夜却让我黯然神伤,那一盏盏清凉似风的小灯笼呢?那明明灭灭、影影幢幢的小幽灵呢?

连续几个夏季,我一无所获。我知道,对水源有洁癖的萤虫,若不在这儿落脚,恐怕城里也就无处投亲了。

天上的星星,地上的流萤。

小时候,这是我沉迷夏夜的两大缘由。

故乡有个说法:天上几多星,地上几多萤。所以,每捉了它,却不敢久留,先请进小玻璃瓶,凝神一会,轻轻吹口气,送它跑了。

我怕天上少了一颗星。

无人工照明的年代,自然界唯一的光华,唯一能和星子呼应的,就是它了。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町畽鹿场,熠耀宵行。”

这是《诗经·豳风》里的景象。一位思妻心切的戍边男子夜途返乡,替之照明的,竟是漫山遍野的流萤,多美的回家路啊!

萤虽虫,但古代很少以虫称之,其绰号数不过来:蚈、照、夜光、景天、挟火、宵烛、宵行、丹鸟、耀夜、熠耀、夜游女子……我最喜欢的还是“流萤”。一个“流”字,将其隐隐约约、稍纵即逝、亦真亦幻的飘曳感、玲珑感、梦游感全勾画了出来。萤之美,除了流态,更在于光,那是一种难形容的光,或者说它只能被用去形容别的。

那光,或说青色,或说黄绿,还有说冰蓝,我觉得皆似,又皆非。你刚想说它忧郁,又觉不失灿烂;你刚想说它冷幽,又觉颇含灼情……总之,有一抹谜语气质,一股童话的味道。

它静静的、微微的,很聪慧、很羞涩,像什么人的目光。

它能激发你无穷的灵感和描述欲望,虽然换来的是沮丧。

插点趣事,小时候第一次看见荧光灯,尤其它启动时不停地眨眼,我以为里面住着萤火虫。想必受了“囊萤夜读”的蛊惑,觉得它能盛在容器里照明。另外,我30岁之前,一直把荧光灯写成“萤光灯”。

娱乐界有个动词叫“闪亮登场”,形容某个人隆重上市,不知咋的,一听之我就想起萤火虫,用在它身上太贴切了。

农历七月,流萤最盛。清嘉庆年的四川《三台县志》这样描述:“是月也,金风至,白露降,萤火见,寒蝉鸣,枣梨熟,禾尽登场。”巧得很,俗称“七月半,鬼乱窜”的送衣节(又称中元节、盂兰盆会、鬼节)正值七月十五。据民俗家推测,鬼节位于此,大概和田野里流萤闪烁让人联想鬼魂有关。

这联想真的很美。相传七月初一,阴曹地府开启鬼门关,鬼魂们可到人间散散心,也就是休探亲假。而人间七月,瓜果稻粟皆已入仓,酷暑亦过,也该置衣备寒了,从物资到节气,正是孝敬先人的好时候。

朵朵流萤,鬼魂返乡……很温馨。少时读《聊斋》,即觉得鬼魂很美,一点不可怕。成年后,尤其父亲去世,我更加想,若没有魂,若魂不可现,若阴阳两界永无来往,多么可怕啊。

我爱鬼魂,爱一切鬼魂传说。

民间的两个说法,“腐草化萤”和“囊萤夜读”,都被科学证了伪,指成迷信和虚构。我想,现代人真蠢啊,竟拿这么浪漫的事开刀,没劲。古人重意境和梦游,不问虚实,擅长诗意地消费。面对流萤这般影影绰绰,人的精神难道不该缥缈些吗?

腐草化萤,化腐朽为神奇,多可爱的想象,多灿烂的心愿。

心愿即事实。一点不逊于事实。

较之现代人的刻板和物理,古人的生活有种务虚之美。

长大后翻古书,方知白日听蝉、黑夜赏萤,乃文人最心仪的暑乐。一聒一静,一炎一凉,没有这俩伴儿,夏天就丢了魂,孩子就丢了魂,风雅者就丢了魂。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这首《七夕》,我以为是萤文中最好的。

作为虫,“萤”字飞入古诗中的频率,大概超过蝴蝶,堪与蟋蟀并列。“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我想,一方面和彼时萤繁有关,抬头不见低头见;一方面古人对萤的注视和美学欣赏,已成雅习。

那时候,不仅有萤,且有闲、有心、有情。问问现在的城里孩子,谁见过流萤?我问过,一个没有。现代人与一只萤火虫相遇的概率,已小于日全食。

若论对流萤的感情和消费程度,古代中国排第一。

现在排第几呢?

估计末位了。思情尚存,消费谈不上了。

和华夏一样,东瀛日本也热爱萤火,而且,这份爱从古到今一路飘移,始终不渝,不减不损,它现设十几个供流萤栖息的“天然纪念物地区”。小小微虫,享如此待遇,举世罕见。

有部日本动画电影叫《萤火虫之墓》,其中最打动我的,是让漫天流萤给灵魂伴舞,或者说,流萤即灵魂,灵魂即流萤……

这是典型的东方美学和古式情怀。日本人没有丢,牢记着。

我看到一篇哀悼萤火虫的科普文章,称其比华南虎等明星更重要,因为它属于“指示物种”,意思是说,在自然界,它属广泛性、基础性、标识性的生物,若其濒危,证明生态环境已极恶劣。萤很单薄,水污染、光污染、农药化肥,乃其致命敌。

为什么美丽的东西都脆弱?为什么人类活得越来越顽强?

在北京后海边,我对朋友说,未来我想干这样一件事:养萤火虫!

除了自个放赏,还可卖与酒吧、露天餐厅、聚会和盛典场所……朋友哈哈大笑,你想学隋炀帝啊。他说的是“集萤放赏”的故事,炀帝酷爱流萤,逢夏夜,要把好几斛的萤虫放至山上,游累了才肯回去睡觉。皇帝的想法,若抛去腐败因素,往往都很美。让人羡慕的是,他行动力强,不空想。

如今,北京夜空中常见一朵一朵的闪烁,比树高,比云低……

那是人在放夜筝,上面绑了发光器。

还有一年,和朋友在厦门海滩放孔明灯,当它飘到很远很远,只剩一个似是而非的小点时,我觉得像极了流萤……

每见它们,总是想起童年的萤火。

想起流萤照亮的草丛和小径,想起那会儿的露天电影,想起父母的手电筒和唤孩子回家的喊声,那时他们比我现在还年轻……

那一刻,我体会到难以名状的美和疼痛。

我们只剩下荧光灯了?

只剩下霓虹闪烁了吗?

2、河殇

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孔子

1

河流一词,我惜的是个“流”字。

流,既是水的仪表,更是水的灵魂。

有次在朋友的画里,发现一条极美的河,我问,你是怎么想象它的?她说,画的时候,我在想,它是有远方的水。

这念头太漂亮了。流水不腐,当一条水有了远方,有了里程,才算真正的河罢。

水,在天为星,在地为溪。

每一滴水,都有跑的欲望,哪怕一颗露珠。

水的冲动,水的匀细,让古人发明了滴漏,收集光阴。河姆渡出土的陶罐,早期刻的是水波纹,后来是浪花纹、漩涡纹、海水纹……人类最初的美,是从水里捞起来的。

翻开汉语字典,偏旁部首中,消费量最大的是那个叫三点水的“氵”。

我以为,人有两个层面的时间觉悟:生物的,哲学的。

在遥古,人的生物时间是被季节惊醒的,二十四节气,俨然二十四刻度的农业闹钟。而哲学维度的光阴意识,则是被流水之鸣启蒙的。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江河不息,皆东逝之付。万象倏忽,盖无常有常。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流,是水的信仰。逝,是生的本质。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水”字头上驻一点,就是永。

2

最美的水在《诗经》,最俏的女子在溪畔。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最深的心事锁于水。最远的眺望付于水。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这男子爱得神魂颠倒,近乎绝望。诗很美,只是感情有点绕,我更喜欢那首大白话——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这是我最怜惜和欣赏的一位妇人。她的露骨,她的裸,她的痴,空前绝后。

秋水涟漪,乃尘间最大诱惑。临波之人,必心生荡漾。

水,是爱的基因,情的种子。“水性杨花”“鱼水之欢”,多美的词!汁液饱满,动感十足。

除了情草缠绵,水中还藏何玄机?还能带来更大的精神视觉和冲击波吗?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其实,无论仁智,都会对水寄予厚望,向浩荡江河呈上敬意。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荀子则在《宥坐》中讲一故事——

子贡问:“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大水,必载大势大象、大道大德、大情大义。观瞻江河,实乃一门人生大课,可悟玄机,铸品格,升境界,晓事理。

3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无须再多说了,江河,既是满载神性和诗意的实体,亦是伟大的精神智库和美学资源。当然,这一切一切,源于水之流性。水滞则为液,“液体”和“河流”——多么截然不同的存在。现代社会,鲜见的是清流,残剩的是液体,且只追求液体。他们用了个词,叫淡水资源,所谓的水危机,也仅仅指液体危机,而非清流危机。

流水载物,古人早就谙此,然其所为,只是泛舟履波,现代人不同了,他们想让所有的垃圾和排泄物都搭乘这趟免费公交。

水,终于盛不下、载不动了,气喘吁吁,奄奄岌岌。

江河世纪,正走向液体年代。

这是可怖的事,比地震海啸更骇人。

不错,女子乃水做的骨肉,但这水一定是流水,绝非液体。

“逝者如斯”,不逝,孔子怀里那块伟大的表还走得动吗?

“曲水流觞”,没有流潺载杯,人生的朦醉诗意何处觅寻?

若无流水可依、可沐、可饮,人生该多么刻板,心灵该多么黯然,爱情该多么乏津。我们口口声声的“热爱生活”,还剩几多依据?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之贞女洁士,多有葬水情结。舜帝南巡驾崩,娥皇、女英二妃殉投湘江;杜十娘伤恸难寄,纵身仆水;拒垢避辱,柳如是邀夫共坠瑶池……再如屈原、王国维和老舍,皆选择了娶水为棺、魂宿大泽。

在诸君眼里,水似乎比青山更值得托付,何以如此呢?除了水的洗涮之意与心境相合,也可见事主们对水品的一贯信任吧?至少据其经验,水有个好名声,清白干净,不会脏了身子。

若换了现在,我想她们和他们一定会集体变卦。

随便往现代水沟里跳,是件很难堪很蒙羞的事。

4

我有个观点:对大自然来说,一切“原配”都是最好的,也是最富饶、最完臻的,无论山壑泉林、花草鸟兽、河泽湖海、大漠绿洲……

古语的“江”字,即长远之意。我想,造物主抟人之初,大概是想好了让那些精心置办的“原配”——以不动产名义荫佑苍生的罢。今天,若老人家来个回访,必大惊失色,自个的家业竟如此不经折腾!

除大洋深处的海沟和珠穆朗玛峰上的雪,世间还剩多少“原配”?

晚清有个叫魏源的大知识分子,算是近代改革的先驱,这位维新之士面对萎缩的洞庭湖,作如是哀鸣——

“气蒸云梦泽何在?波撼岳阳城已殊。无复波涛八百里,唯余洲土半分潴。放歌高论惭先哲,围垦拦河愧后愚。愿睹沧桑重变易,还川有日更还湖。”

魏公为岳阳城失去的“原配”哭泣、悲愤、招魂。

是啊,就像去拜访一对伉俪,一路上忆着对方当年的恩爱,忆着庭院里的盈盈笑语,谁知开门的竟是一陌生女,老友已弃妻另娶。

那美好岁月中的原配,那青春旧影里的女子,被休遣到哪儿了呢?

俗语说,人生诸相皆为水。

江之污,即心性之污。

河之腐,即时代之腐。

流之枯,即精神之枯。

一个好的时代,必是旭日般的精神加上大自然的“原配”。

3、茶憾

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陆羽《茶经》

烹茶,水之功居大。

我觉得,佳水的范围大致是:有源头的水,有历程的水,有深度的水。

古代茗人的目光,即投向了这片汪野。

陆羽《茶经》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崇尚活水,流动良于安静,真源无味,真水无香,乃茗家共识。

流动之水——可曰泉,曰溪,曰瀑,曰江湖。

以泉为首,自无异议,但茶圣把江水排第二,则大大出我意料。观今日大小江河,哪个不黏稠暮沉、淤滞呆钝,俨然藏污纳垢之穴,谁个还敢径取一瓢饮?

《全唐诗》有一首《六羡歌》,为陆羽所撰,“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登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念及竟陵(今湖北天门)乃茶圣故里,此歌不免乡赋溢美之嫌,但无论如何,在这位挑剔的鉴水大师眼里,老家这条河应不负惭天下杯盏。

唐人张又新在《水记》中记载:刑部侍郎刘公讳,学识渊博,有风鉴之称,他把宜茶之水分七等:扬子江南零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水第二,苏州虎丘寺石水第三,丹阳县观音寺井水第四,大明寺井水第五,吴淞江水第六,淮水第七。并称曾亲自乘船以瓶取水,一一校验,然也。

七水中,有三水产自江河,可见唐朝的在野之水普遍上乘。

不仅千年前的野水令人鼓舞,郑板桥亦云:“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这说明,至清代,野水尚天生丽质。

有则广告,吹捧“农夫山泉”的,我以为颇见智商,它只嘟囔了一句:“有源头的水。”

有源头的水,了不起啊。现代社会,每天浇灌我们身体的水至少几大桶,谁知它的身份和来历呢?

无源,乃水之首忌,乃水之大尴尬,亦是现代水的真相。

古人向来推崇水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称颂的水,我小尝过一勺,在闽西文公故里五夫镇,紫阳楼荷塘上游,丛中有一眼石泉,白虾翩跹,清洌有骨,妙水也。

流水家族中,溪最幼,也最生动和普及。然如今的北方,即便乡下,除了暴雨季节,也几乎绝迹。记得30年前我童年时,虾戏蟹舞的清溪随处皆是,多得没有名字,就像农家娃多了,懒得一一取名。

登武夷山,俯瞰九曲溪,“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这条中国最美的溪流,在我这个北方佬眼里,已蔚为大观、洋洋若大河了,闽人真阔气啊。

幽泉迷雾、灵芝仙草的武夷,大红袍和岩茶闻名天下,在天心禅寺品之,“两腋清风起,飘然欲成仙”毫不夸张。奇怪的是,随后捎了茶叶在福州冲泡,却舌感大逊,“岩骨花香”明显丢了几分,问究竟,朋友说水之故,武夷采的是山涧天然水,福州用的是商场瓶装水,水改则茶易。

是啊,茶是有灵魂的水,灵魂的一半出自水源。不仅茶叶这种胚芽,凡世间美好之物,无不柔弱,常招损,易受侵。

清人陆庭灿在闽西当了几年县长,精识岩茶之妙,退休后撰了本册子,叫《续茶经》,与唐朝先人做了记唱和。

他说:“煮茗之法有六要:一曰别,二曰水,三曰火,四曰汤,五曰器,六曰饮。”“别”,指茶别,不同的茶要待之有别。其次便是水了,除水源水质,他尤强调水的品鉴,挑剔超越前辈,“山厚者泉厚,山奇者泉奇,山清者泉清,山幽者泉幽,皆佳品也。不厚则薄,不奇则蠢,不幽则喧,必无用矣”。又称“茶不宜近阴室、厨房、市喧、小儿啼、野性人、僮奴相哄、酷热斋舍”。

茶如君子,有洁癖,择水苛于择友。

同类推荐
  • 走向永恒

    走向永恒

    东汽,对我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存在,“5·12”地震之前曾不止一次前往汉旺,在那些紧靠巨大山体的车间里参观。对一个从事文学工作的人来说……
  • 迷失日本

    迷失日本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几万中国农村妇女远嫁日本乡村,生活好了,但普遍受到歧视,有的遭到了虐待、暴力,杀夫、自杀的事件也多次出现,在日本引起强烈的影响,这本书有几个故事就叙述的是这些事件。十一位赴日新娘的情感实录。
  • 爱犊居吟草

    爱犊居吟草

    本书是山西省著名作家马乃骝的诗文集,马乃骝,已故,生前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是纳兰性德研究专家……
  • 赤色诗屋

    赤色诗屋

    你擦着那把老枪,就像擦着过去的岁月,你把它擦得乌黑发亮,使我们对用枪的年代充满神秘,那老枪成为你一生中,最得意的一句格言
  • 玫瑰的秘密

    玫瑰的秘密

    希望和记忆的女儿名为艺术,她建造的住所远离那片绝望的战场,在那片战场上,人们在分叉的树上晾挂他们的衣服于是衣服便成了战斗的旗帜。啊,心爱的希望和记忆的女儿,请在我身边停留一会儿吧!
热门推荐
  • 穿回古代做女皇

    穿回古代做女皇

    什么?要她这个孤儿参加什么穿越时空爱上你活动?拜托,她又不是三岁小孩,没必要陪着这个天庭小公主玩吧?哎哎哎,谁让你私自把我变回去了?什么,还是个婴儿!<br/>靠!我不干了啦!好吧好吧,这是你说的啊,以后我会当上女皇!当不上,哼哼,小心你的脑袋!&nbsp;&nbsp;&nbsp;&nbsp;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中国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

    中国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

    新世纪,中国社会意义最大的、最为根本的变化,莫过于社会结构分层趋势的发展和深化。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已不再是改革开放前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成分在中国已经具备,凡是现代化国家所具备的社会阶层,都已经在中国出现,只是各个阶层规模有大小区别而已。
  • 王牌宠妃:相门庶女

    王牌宠妃:相门庶女

    关注新文信息,请关注我新浪微博风深Jessica那一夜,大雨滂沱,她听着自己的亲妹妹在她的夫君身下辗转承欢。一夕之间,爹爹被杀,娘亲被禁,亲信被辱,这所有的一切,都拜那对嫡系母女所赐。“你们杨家所做的一切,我裴余殃他日必让你们双倍奉还!”她眼睁睁望着身边唯一一个深爱的男子记忆全无,流出一行血泪,仰天长啸。她裴余殃不是无能无用之辈!谁夺她夫君,她便让她为奴为娼!谁逼杀她爹,她便杀了谁!谁辱她最亲的姐妹,她便让他受尽凌辱!“我要让你们亲眼看着,是我的,终究还是我的。”
  • 重生之傻女谋略

    重生之傻女谋略

    前世,她是相府嫡女,却被庶母陷害,沦为痴傻。一场交易,两场婚姻,她嫁给傀儡王爷,换来姐姐的太子妃头衔。谁知,那人人唾弃的王爷,竟是她痴傻十年,唯一怜她之人。为了护他,她被亲姐毁容剪舌,被人活活踩死。为了护她,他放弃逐鹿天下,被乱箭穿身而亡。若有来世,我定让你们血债血偿!死前,傻女发出最后一声悲鸣。再次争眸,她竟重新回到八岁那年,她未傻,而他还是太子之时。奴仆不忠、庶母伪善,她善加利用,步步逼她入黄泉;生父阴险、皇帝狠毒,她隐忍蛰伏,抽丝剥茧撼江山!这样的女子,美男不爱?他,一袭布衣却难掩绝代风华,玩弄权谋人心于鼓掌之间,却逃不过一个情字。他,天下第一琴师,蝴蝶面具遮就倾城之貌,此生只愿给她一个温暖的家。他,品行高洁,贵不可言,却甘愿陪她在黑暗的政治漩涡中泥足深陷。他,喜怒无常,阴晴不定,唯独对她百依百顺,事事以她为先。他,倾世无双,前世今生,判若两人,却始终不改对她的怜惜。生于乱世,权谋天下,谁是真正能够为她撑起那片天,护她一世周全的人?亲情友情爱情的两难选择里,她该选择护谁弃谁又利用谁?情感沦陷中,私仇国恨的斗争里,孰轻孰重又该如何抉择?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

    许多人不想重现汶川大地震的灾情,是因为人的生命在那一刻变得极端的脆弱与痛苦、无助与悲恸。但这是历史,这是客观。不记述这生命之苦,就不知道人类从动物世界走向衣冠楚楚、讲吃讲穿的文明历程的每一步痛苦与辉煌,这对人类更好地走向未来也是无益和有害的。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英杰故事

    孩子的言行往往会无意识地模仿自己心中的偶像。英杰的故事能让孩子在感受英杰精神、培养不畏艰险的勇敢精神的同时,激励他们树立顽强面对困难的信心。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应该听听英杰的故事,从小了解英杰人物可歌可泣的事迹,让善良、勇敢、真诚、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优秀品格和崇高精神浸润孩子的心灵,让他们从小领会做人的道理,不断完善自己,学英杰精神.走英杰道路,创英杰业绩。
  • 丑颜弃妇闯情关

    丑颜弃妇闯情关

    ”穿越千年庆云国:“平凡,你让我无比厌恶。正想一掌打过去,现代某都市:“林夷如,他靠近她的耳畔说的下一句话让她彻底呆了,“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货色,激不起本王的半点兴趣,还想用这招;如果是个美人,我喜欢你,本王还可以勉强,不过,我们交往吧。”--情节虚构,”她早就火冒三丈,请勿模仿
  • 一寸河山一寸血4

    一寸河山一寸血4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4册,主要讲述了1938年到1941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历史。